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9.79K

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詳細記錄下自己對事情的過程,很多人寫心得體會的目的都是為了記錄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8篇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1

教學方法得當與否對教學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通過認真閲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尤其是期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之後,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也在相關的教育教學書籍中看到過關於課堂教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強調教學的藝術性,課堂教學的效率問題,可是更多的流於理論上的説教,讓人無法真正瞭解課堂教學的有關細節的琢磨與把握。讀了該書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確實是受益多多。 雖然教育界提倡素質教育提了好多年,可是不變的的會考大學聯考選拔制度,還無法讓學校從根本上實現由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但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實實在在的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以下就自己所讀的關於五種教學的關鍵行為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關於清晰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對於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關於多樣化教學的理解和運用還存在偏差,雖然有時候在課堂教學中試圖利用各種手段去活潑課堂氣氛,可是發現一旦氣氛活潑起來了學生的注意力就容易分散,更有少數同學會把注意力轉移出課堂,這樣便需要老師花時間去維持課堂紀律,也就是説,要解決多樣化教學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的矛盾還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揣摩和探索。

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是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時機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而不應該把過多的時間浪費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情上,對教學中可能發生的影響教學的事件有一個預測和行之有效的處理方法。對授課內容在時間上有做出合理安排,這樣才能夠充分有效的傳授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

學生的注意力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係非常密切,即使教師講解的再精彩再投入,而學生沒有集中注意力去認真學的話,教師做的也是無用功。對照書中的內容結合自己的實踐,我覺得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一是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反響,恰當的時候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並對其答覆更多的作出肯定的評價。二是要在平時要有對課堂紀律的一個嚴格要求,制止出現那些講話、睡覺等影響課堂教學的行為出現。當然在運用教師的強制力的同時,不能無視跟學生的感性交流,為教學贏得一個相互尊重的的環境與氣氛。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斷的得到成功的證明,必然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在接上來的學習中他們會更有熱情更有全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且易於取得好成績,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和建立。相反,他們總是遇到失敗的情況的話,那麼會影響到他們的自信心,嚴重的會讓他們喪失取得好成績的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採用的題目應該適應大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和能力要求,使他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正確的答案,確保較高的成功率,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效能感。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感到課堂時間不夠用,甚至有時還會完成不了教學任務,總結其最大問題就在於授課不夠清晰與直接,有時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有時那麼跑題,有時講話超出了學生的理解水平,有時那麼削弱了教材內容呈現的清晰度,往往講得滿頭大汗卻達不到理想的效果。閲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後,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假設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那麼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到達上好課的一些根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一節課上,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展,教師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時把內容引申出去,涉及了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以外的某些知識,甚至有相當廣度,只要是有利於目標的完成,都是可以的。但是,漫無目的地講故事、東拉西扯,做那些與實現目標無關的事,應予以否認,對學生也同樣,教師要及時覺察並糾正學生努力完成任務。

在一節課上教師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對重點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標準,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響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對待學生的疑問應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答覆。當教師沒有把握答覆以下問題時,教師可以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答覆?”“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答覆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展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教師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一直以來,我以為清晰授課只是講在上課時要口齒清楚,聲音洪亮,有激情,能做到抑揚頓挫。原來這只是清晰授課的前提,是根底,是一小部分。只有標準的普通話間隔清晰授課還有很大的一段間隔。更為重要的是內容組織,教師對課文的熟悉以及授課策略的選擇等要做到清晰授課,更多的功夫是在課上。

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瞭解教學內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閲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地位和體系,掌握其中心內容和中心思想,確定教學目的,考慮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説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根底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根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承受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響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可以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通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到達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同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展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裏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到達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課的進程次序清楚、有條不紊,課的節奏緊湊,不同任務變換時速度自然,課堂秩序好。教師要有一定的組織才幹,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做到組織嚴密。

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教師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響,根據學生的反響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提醒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教學是藝術,是無止境的,教師要把課上得如同藝術創造的精品,實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意識地長期追求和探索。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2

教師節的時候,學校為每位老師都準備了一本書和一個筆記本,其中的涵義不言自明:讀書記錄,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我得到的是加里鮑裏奇著的《有效教學方法》一書,最近利用休息時間,每天翻看幾頁,拖拖拉拉,總算是“啃”完了這本書。些許感觸,記錄一二。

一開始拿起這本書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有效度娘釋義:(動詞)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在教學中我們不就是為了實現預期目的而進行的嗎?初讀我發現這本書對於一線教學的我非常實用,它不但給予我們行動的指南,而且還融入了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教學實踐,在這本書裏給我們介紹了很多課堂教學中的例子,手把手教我們怎麼選擇最恰當的方法進行有效教學。

要進行有效教學就應該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要上好一節課我們不但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選擇得當的教學方法,有序的課堂教學組織,輕鬆的課堂氛圍,而且還要重點突出,難點有突破,對學生的學習及時進行評價。

布魯姆説:“一個帶着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的更加輕鬆、更加迅速。”反思自己的課堂,有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我們會忽視班級裏的一部分弱勢羣體即後進生。

在教學“小小圖書館”時,我先讓學生討論33-7的計算方法,正當小朋友爭先恐後的回答自己在計算中的成績時,我發現一個女生在做自己的事情。她很安靜,從開學到現在,課堂上基本沒有她高舉的小手,而作業更是“不堪入目”,正確率很低。有時叫她回答問題,也聽不見她的聲音。我發現她注意力不集中,便把她叫了起來,讓她來回答:13-7=?。等了好一會兒,我才看見她的嘴巴動了一下,而此時教師裏已開始沸騰,小朋友們紛紛舉手爭着想回答,嘴裏還喊着“我——我——”她的聲音可以説沒人聽見(也許包括她自己)。我本想叫其他學生回答,但忽而一想,再給她一次機會吧,我們決不能放棄一個學生,於是我先叫全班小朋友安靜下來,再次傾聽她的回答。我用眼睛緊緊地注視着她,説:“你剛才的回答是正確的,你能不能再一次大聲地告訴其他的.小朋友?”(其實當時我也沒聽見她所回答的得數,但根據上學期所訓練的口算情況,我知道她會回答正確。)再小朋友靜靜的等待中,她看了我一眼,我微笑的對看着她,她終於清晰地説出了得數“6”。小朋友都投去驚訝的目光,因為她在我們班是被同學們公認的笨孩子。“好的!有了進步!你想不想做的更好呢?”再一次,我讓她又説了一遍。這次她的聲音響亮了,眼睛迅速地看了我一下,臉上露出了怯生生的微笑。從這一刻起,她好像尋回了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偶爾也會見到她高舉的小手,專注的神情;在課下,有時她還會主動跑過來與我拉拉家常……

教育是一門雕塑心靈的藝術,“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帶着朋友般的熱忱與親切來聆聽學生的傾訴,要知道:教育的過程就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相互傾聽,相互應答的過程。教無止境,要在教育這條路上走得更遠只有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多讀書多實踐。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3

利用課餘時間,閲讀了《有效教學方法》,我受到了很大啟發。我覺得老師若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1、目標明確。

我覺得,目標明確是指上課時老師明白這堂課要掌握些什麼知識和技能,要養成些什麼行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樣的態度,要學會什麼方法,等等,也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認為師生的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進行,上課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有時插入課外內容,為了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可以把內容引申出去,都會起到事半功倍。但有時漫無目的地講,對學生就會分散注意力,教師的教學任務就難以完成。

2、內容正確、重點突出。

我感悟,在一節課教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內容的教學上,不要對所有任務和所有內容平均使用時間和精力,對細枝末節的知識可以蜻蜓點水地一帶而過,但對重點知識、概念和原理要花力氣教學,重點知識要引導學生弄懂、弄清、熟練掌握。 還有教師講授的知識還必須是科學的、確鑿的、符合邏輯的,技能或行為要符合規範,並且應該要求學生作出的反應同樣是正確的,如果不正確,教師就要及時予以糾正。在學生心目中的教師往往是崇高的、萬能的,他們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們對待學生的疑問應保持謙虛、認真、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要輕易作出沒有把握的回答。當沒有把握回答問題時,我們可以按照《有效教學方法》説:“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是否有哪位同學能回答?”“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打算查些資料弄明白之後再回答你們”“對這個問題恐怕要看看有關材料,我和你們共同學習”。因為我體會到教師的虛心、嚴謹的治學態度能感染學生,使他們潛移默化、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

3、方法得當。

教師應該根據教學任務、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選擇較佳的方法進行教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善於選擇方法,創造性加以運用,力求使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這又是《有效教學方法》中的好方法,因為方法本身無所謂好壞,但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使用範圍,上課運用的方法要與教學情境相適合。譬如,對尚未定論的爭議問題,可以用小組討論法;為了讓學生認識一個他們不熟悉的物件的形狀,採用講述來描述,不如用演示法更加直觀,等等。

4、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

通過學習知道,一節課應自始至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的積極性是否得到發揮取決於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在課上要邊教邊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節自己的教學。一旦發現學生反映漠然、注意力分散,要立刻找原因,發揮教學機智,通過調整內容、方法、管理三個方面去激起學生的積極狀態,如果內容太深了,就該儘量的淺顯的方式來揭示的本質;如果進程太慢了,就該立刻加快來完成;如果學生太疲勞了,就該改個方法,如改講授為議論或談話,甚至講個與為課題有關的故事。

二、閲讀教學要着眼於幾個“點”來優化教學。

1、把握本文的基點

各篇課文的基點各異,教師在解讀文本的時候要能準確地把握課文的基點,準確把握課文的價值取向。雖説“一千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畢竟還是“哈姆雷特”,而不會變成“孫悟空”。因此準確解讀文本是課堂教學的前提。 2、找準課堂切入點

就教學來説,找到個性化教學的視角,這是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為這樣可以使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相對集中,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關鍵的詞語、文眼、警句、過渡段、文題,等等。在正確把握文本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從教材中“掏出”極寶貴的可教因素,通過二度創作,精心設計,突破一點,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的思維的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內核,從而讓課堂成為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比如有位老師上的《天鵝的故事》,緊緊抓住“感動”一詞,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感動老天鵝,感動天鵝羣,感動老人,最後感動讀者,感動所有的人,讓人們懂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體會到天鵝的頑強和團結精神。

3、捕捉情感興奮點

有效的教學在於能夠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需要”和“差異”往往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這就需要教師不僅要考慮“我應該講什麼知識”,還要考慮“我應該如何讓他對這些知識有熱情”,善於培植學生的興奮點,不斷地激發和引導學生就某個問題進行質疑、討論、爭辯和探索。教師的教學智慧和教學藝術,就表現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點擊到學生願意興奮、能夠興奮的關鍵點和關節點上,從而不斷推動學生智力和思維水平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4、創設思維生成點

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尋求知識生成、知識擴展的發散點,善於打開學生思維的空間,釋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開發學生沉睡的潛能。尋求發散點,並有效進行思維的發散,要求教師具有開放的思維方式和廣闊的知識背景。在具體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課文所留出的“空白點”,開展創造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課文主題的“相似點”,開展拓展性閲讀活動;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領域,抓住“知識盲點”,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熱情,指導他們進行研究性閲讀活動;可以找到與其他學科、與社會生活的“交叉點”,組織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等。如在教學《特殊的葬禮》一課時,聯繫課文內容,讓學生試試寫寫菲格雷總統飽含深情,動人心絃的演講稿。一是能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進行了訓練,實現了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效統一。

有效教學意味着“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做好準備,這種準備活動就是“教學設計”。怎樣的教學設計有效呢?這篇短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切入點。的確,有效的教學設計不應該糾纏於細枝末節,而應該宏觀地看待教材,瞻前顧後地分析教材,深入淺出地鑽研教材。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在吸納教材的基礎上揚棄。教學設計的過程,是把教材轉變成學材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從而把教材變成學生自己可以進行探究的學材,使學生能夠逐步自主發展,教師的價值與智慧也主要體現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 總之,《有效教學方法》一書給我的啟示良多,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書的原則方法不斷加以實踐,從而深化對這一教學方法的認識,使聾校語文課堂成為真正為效的課堂!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4

這種教學模式有利於最大限度地減少差生面,使教育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

按照韓立福教授的教學模式,課堂上學生要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生要在組內合作學習,學生要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要與小組的其他同學交流研究,所有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在比較亢奮的、非常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習效率提高了,差生自然就減少了。反觀過去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習方式單一,教師對於學困生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大多使這些學困生處在被忽略的邊緣狀態,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越來越多,有問題的學生也越來越多。

由於另外,每個小組都有一名學科長,相當於過去的科代表,一般來説,科代表要比其他同學學的好一點,設置學科長,表面看是多幾個科代表,實際上是激發學生內在的榮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意味着有更多的學生學習本學科的積極性和興趣增加了,對教師而言不會增加多少工作量,對學生來説影響深遠。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而言,短期是學習能力學習成績的提高,從學生個人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來看,其長期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無法估量的。

從這個角度説,學習推廣韓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學模式是一件為裏則一中學生造福的大好事。

另外,這種教學法與我們五六年級部研究的管道管理有機結合,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5

有效閲讀教學的教學策略心得體會

姜小:唐小娟

我認真聽了《有效閲讀教學的教學策略》的專題講座,感受很深。因為閲讀 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培養閲讀能力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

分。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 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 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的能力。 ”怎樣進行行之有效的閲 讀教學呢?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明確閲讀的重要性

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本人認為,首先應 抓好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因為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寫作特色的基本途徑。 語文教學不但是為了讀, 而且是為了應用, 但讀是基礎。 由此可見閲讀是語文課 程中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 閲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閲讀是 人類獲取知識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徑, 加強閲讀教學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 同 時閲讀教學是培養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閲讀教學有豐富知識,鍛鍊思維, 發展智力,陶冶情操,培養品德的作用。

二、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

傳統的閲讀教學和語文其他環節的教學一樣, 課堂教學一直以來是停留在老 師講、學生聽這一層次,手段單一,方法老套,很難培養學生興趣的穩定性、持 久性,更難使學生真正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 傳統的閲讀教學, 課堂氣氛嚴肅, 師生互動缺乏, 教師只是對課文做一些純理性的, 甚至是機械的分析, 追求的是 標準、結論、答案的統一,忽視了學生在閲讀中的情感體驗,壓抑了學生自主學 習的積極性,違背了閲讀的規律,把“分段”、“概括段意”、這個手段變成了必 不可少的訓練程式, 這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回想我們當時所受的中 國小教育, 不難發現, 我們的教師始終給我們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在課堂上 教師的思維方式主宰了我們, 師生互動的機率極低, 唯一的互動方式就是簡單的 一問一答式的, 而且始終侷限於課文本身, 學生只是知識的單向接收者。 在這樣 的課堂環境中信息的流動方式基本上是單向性的, 即師→生, 這種封閉的信息系 統,導致了信息的淤積, 學生的想法得不到表達與交流, 阻礙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葉聖陶先生説:“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 ”這種觀點和語文 教學改革的方向一致。 要適應新的教改, 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 而代之以 學生自讀,教師點撥。這就要求教師要少講,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講授課文,而 是引導學生學習。 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説, 教師要發揮的是主導作用, 而不是替代 作用。要以學生自讀為主, 把讀書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 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 為主動閲讀, 增加學生自我閲讀的實踐, 要求學生對一篇課文通過認真閲讀, 能 有自己的獨立見解, 哪怕是不夠正確的認識, 通過課堂講解, 以達到共識。 當然, 對於某些問題也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這樣才能激發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要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此 建立在教師點撥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自讀”機制。只有自學,學生才能形成語 文能力。

三、閲課教學的課外延伸

課堂閲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然而過分地依賴課內閲讀,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分析課本閲讀上,由於量小, 則不能產生質變, 即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 習慣。語文學科既有鮮明的獨立性, 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 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 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教師應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閲讀領域,以 多種渠道激趣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教師可把閲讀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 可通過別的信息渠道去閲讀一些有關的書籍; 也可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 關的廣播、電視、音像製品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還可以 讓學生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點, 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還可帶領學生去領略自 然風光、文物古蹟、民情風俗等, 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 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總之,語文閲讀教學不能侷限在狹窄的圈子裏閉門造車, 而應回覆自己的生動和精彩。

四、培養閲讀能力的方法:

閲讀能力是語言能力的重要內容, 要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重在交給學生閲 讀的方法。

1、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檢查預習效果,進行總結 評比,久而久之,熟能生巧,閲讀能力自然形成。

2、培養學生細讀深究的習慣。首先教給學生自讀課文的方法,每篇課文都 要求多讀, 並帶着問題讀, 每次讀的要求不同; 其次要教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 句着重理解,讓學生知道只有用詞準確,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感情。

3、讓學生依據文章的內容想象情景, 創設情景, 從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為學生提供閲讀的空間和閲讀的材料,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讓學生能 夠自覺的進行閲讀。

5、培養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積累詞彙,同時提高寫作能力。培養學生 良好的閲讀習慣、濃厚的閲讀興趣、廣泛的閲讀對象和紮實的閲讀能力是閲讀教 學中行之有效而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6

創設有效課堂教學情境學習心得

青山鎮中心國小

閆鳳傑

創設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知識和技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學習線索,激發學習興趣,製造認知衝突,促進學生自主而有意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一、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

知識源於生活,對於新知識的呈現,儘量寓於學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們明白數學知識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見的事,消除對知識的陌生感,再把知識以生動的畫面,有趣的故事情節、動聽悦耳的語調展示出來,學生喜聞樂見,容易產生親切感,讓學生能夠較快的進入較佳的學習狀態。

二、創設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所説:“體驗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在內心深處容納個性特別的孩子,接受思維較慢和淘氣犯錯誤的孩子,儘量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給予肯定和鼓勵,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時,應該體現出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層次,力求調動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細心觀察,踴躍思維,主動表達和表現,使每個孩子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悦,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各種努力。

三、創設給予學生思考空間的教學情境

在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見課堂現實和課前預設有較大的差距,有時我們在課堂上精心創設了情境,但事與願違,學生看到這個情境,卻無法發現情境中藴含的教師所設想的有價值的信息和問題。創設的情境要藴含着豐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讓學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學習,二是能給予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自己適合的學習和思考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在獲得知識和方法的同時,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學習數學知識的窗口。學生通過這個窗口進行觀察、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發現數學王國的奧祕,從而幫助他們認識客觀世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佔據平等參與、民主研討、獨立思維、自主學習、自由發揮的廣闊空間。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7

最近我看了一本教育類的書《有效教學方法》,給我啟發很大,深有感觸,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老師想把認真準備的課付諸實施,把教學原則成功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必須達到上好課的一些基本要求: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內容正確、方法得當,清晰授課、組織嚴密,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熱烈等。以下就談談讀《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有關促成有效教學的幾種關鍵行為的理解和感受:

1、清晰授課:能使要點易於理解;清晰地解釋概念,使學生能按邏輯的順序逐步理解;口齒清楚不含糊。

2、多樣化教學:豐富教學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問問題。老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能夠區分出問題的類型。包括課堂里老師安排的活動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樣化。

3、任務導向。有研究表明,老師用於教授待定課題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如果課堂上師生的互動集中於思維內容,使學生獲得學習機會,那麼這個課堂上的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

文中指出:“如果教師把大多數時間用於教授切題內容,而不是那些只是有可能需要的過程和材料上,然後才能使學生獲得教學內容。那麼,相比之下,在他的課堂上學生就能取得更高的成就。另外文中還説,有任務導向的教師應非常熟悉一些題目,這些題目很可能

會出現在成績測驗中,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在“為考而教”。

確切地説,他們的課堂教學與教學目標、課堂要求是相吻合的。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我覺得以任務為導向的教師的引導作用主要表現在開始上課時,教師三言兩語,簡潔而準確地揭示教學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看書時也分兩種,一種是圍繞獨立思考題看書,找答案,另一種是邊看書,邊討論,邊解疑等等。讀了該書這一部分內容,尤如在我為師的道路上亮起一盞燈,的確是受益多多。

以清晰授課為例;關於清晰授課,在看這部分內容前,想當然的認為這絕非難事,應該容易做到。看過書之後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課自己還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於對教材的熟悉程度存在欠缺,那麼在授課的過程中重點和難點並不突出,對此講解的還不夠充分,而且在教學中所採用的教學手段過於單調,沒有很好地運用比如舉例、圖解、示範等方法;另一方面,沒有很好地去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這樣使得所提出的問題缺乏足夠的針對性。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規律性的檢查作業,在弄清學生是否掌握了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方面做的都不夠好。 而讀了《有效教學方法》的清晰授課後了領會到:對於教師,要做到清晰授課,就要求在課前要深入研究教材,鑽研教學大綱,通過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瞭解教學內容的整體以及各部分之間的聯繫,掌握各部分內容的教學目的和要求,仔細閲讀領會教學參考書,明確教材的聯繫,掌握其中心內容,確定教學目的,考慮教材的組織和處理。也就是説教師在課前要對所講授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思路,教師自身對知識有宏觀和微觀上的把握,對教材內容有深刻的理解。在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礎上,有要求教師在平時要苦練基本功,要有較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準確的`轉變為學生能夠理解領會的語言並表達出來。語言是教師將自己的知識轉換為學生知識的主要媒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總要有一個反應時間段,而教師清晰的表達,可以大大縮減轉化的時間。通過教師清晰的講授引導,形成學生較清晰的科學的知識脈絡。通過第一次講授,學生很難達到預定的教學效果,這又需要教師能夠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不同的闡述方法,從知識的其他角度入手,進行再次論述。這樣教師所要傳授的知識才會在學生腦海裏生根發芽。有了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語言的清晰表達,要達到清晰授課的教學效果,還要利用舉例、圖解和示範等方法,來解釋和澄清。

有效的指導教師對自己的課堂行為做出反思,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讀完本書後,我對於書中所提到的有效教學這部分內容產生共鳴,也從中學到很多。

讀有效教學方法心得體會篇8

經過這一學期的教學,我對教導學生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上傳授學生學科知識,使他們取得好成績,在生活中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傾聽學生的心聲,解決他們的困惑。

在這一學期中我感受比較深的是國中學生正值青春期,內心比較敏感,不太好實施教學工作。我的個性較為隨和,和同學們開得起玩笑,平時學生有什麼事情也樂意和我講,但是在課堂上這就不是一件好事,可能看見我好説話,他們上課就不太認真,嬉皮笑臉,課上總是吵鬧的。我想可能是沒有樹立起我的威信,但是我又不想學生疏遠我,這個度的把握我還沒有集體的想法。我的學生時代就有一位老師,説不上怕,因為遇見也能侃上兩句,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是沒有人挑戰他的,縱然他是一名和氣的老師。現在的我慢慢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現在已經有一定的成效。

在一點就是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瞭解到學生大多數喜歡哪一方面,對網上一些能夠快速吸收的碎片化的信息比較感興趣,學生們問的一些刁鑽的問題有時候我也回答不上來。我想如果迅速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去探討這些也許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有選擇性的,將有利於教學的信息挑選出來,與學生交流,同時也讓學生學習到了學科知識。

同時經過教學,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和學生相差僅僅只是閲歷嗎?不,還有知識的儲備,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作為老師的我們不能停下腳步,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才能不被拋下。在閒暇時,泡上一杯清茶,手捧一本書,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樂趣,感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在與學生的相處中我好像又有了一顆年輕的心靈,現在有多種方式使我們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也要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學習使我們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