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道法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W

當我們要對工作深刻反思時,寫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其實通過寫心得體會也是可以鍛鍊我們的寫作水平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道法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道法心得體會8篇

道法心得體會篇1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國小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抬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國小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要使國小生成長為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為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為。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道法心得體會篇2

在素質教育的時代,德育工作在學校工作中應該佔什麼樣的地位?我認為,德育工作就應該放在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位置,德育是最重要的素質教育。而在整個德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的德育和學生的德育一樣重要,抓好師德師風的建設是實施教學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保證。

要求別人做到的,就得自己首先做到,要做到身教重於言教,在語言和行為規範等方面都得做學生的表率。無論在集體工作還是個人工作,都要站在學校大局的高度,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來指導。

1、教師職業道德要求體現我們工作的特殊性,儘管我們共同擁有一個地球,同在一片藍天下生存,我們各自有着不同的奮鬥目標和任務。我們教師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我們的言談舉止、行為規範、道德標準等等,都將會影響到無數家庭的未來希望。

2、作為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從職業道德和工作需要上來講,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2.1依法執教,以德從教。我們國家現在已經是法制國家了,在教學工作中,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主要是《一綱六法二條例》特別是其中的《教育法》、《職業教育法》和《教師法》等、《公民道德實施綱要》,以及黨和國家有關領導關於教育的講話。

2.2愛崗敬業。我們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熱愛她,努力工作,尋找快樂,積極進取,作出優異的成績。

2.3關愛學生。我們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在現行情況下,教育是服務行業,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學生,我們要從生活、學習、成長等方面關心愛護他們。

2.4嚴謹治學,加強業務進修。教育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人不學就要落後。昨天的知識已經不適應今天教育了,昨天的方法同樣變老化了,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傳統教育已經跟不上形勢發展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5團結協作。在工作中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無論是集體工作還是個人工作,團結好教師,團結好學生,用集體的智慧,用大家的頭腦完成工作。

2.6為人師表。作為教師,既要教給學生知識,又要教會怎樣做人。一個老師的言行將會對學生很大的影響,有時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在各方面都要做好學生的表率。

今天的教師要塑造全方位的新形象,除了抓好自身的教學業務工作,還要不斷提高政治素養,強化政治學習,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道法心得體會篇3

暑假期間,全區進行線上道德與法治新課標培訓,我們認真聆聽了韓震老師關於《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方案與課程標準(2022年版)》內容詳實而具體的解讀,給我們明確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在之後的培訓中,我也從新課標課程實施中的教學建議方面和大家交流,就是我們在教學中具體應該怎麼做,通過梳理也讓我不斷的學習和理解。

上好道德與法治課,關鍵在教師。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專業素養,按照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要求,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我們的教育教學關係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我們時刻把思政課的立德樹人放在首位。

一、立足核心素養,制訂彰顯鑄魂育人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角度制訂教學目標,將核心素養的培育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教學目標在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方面起到指引性、規定性的作用。

在確立教學目標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政治立場鮮明。

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要求,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立場,對錯誤的社會思潮旗幟鮮明地加以批判。

第二,價值導向清晰。

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符合全人類共同價值。

第三,知行要求明確。

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徵和不同學段特點對觀念認知與道德品行進行科學設計,制訂具體、適切和可操作的目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知行合一。

設計具體的教學目標時,要準確理解課程依據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價值規範,注意以透徹的學理分析迴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説服學生,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以情感激發學生,以文化薰陶學生。

二、及時豐富和充實教學內容,反映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

教學要圍繞課程內容體系,及時跟進社會發展進程,結合國內外影響較大的時事進行講解。要將黨和國家重大實踐和理論創新成果引入課堂,充分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要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和學生生活實際,用富有時代氣息的鮮活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讓道德與法治課成為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温度的課堂。

三、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徵,實現説理教育與啟發引導有機結合

思想政治理論、道德與法律規範都不是自發生成的,必須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通過講解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論。教師既要深入淺出地把道理講清楚講透徹,也要啟發學生主動學習,加以領悟和理解。

教師要積極創造學生自主道德學習的情境,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並給予適當的方法指導。事實上,讓學生進行自主的道德學習,絕不意味着讓學生放任自流。因為,自主的道德學習絕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目的培養。

四、豐富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

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

注重案例教學,選擇、設計和運用個人和社會生活中的典型實例,鼓勵學生探究、討論,提高學生的價值辨析能力。案例選擇要關注以下幾點:一要堅持正面引導為主;二要緊扣時代主題,反映學生關注的現實問題;三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可擴展性,能夠服務核心素養的培育;四要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説服力,能夠引起共鳴。

新課標就像一艘大船,而我們教師需要駕一葉扁舟跟隨着它的航向,我們聽了這麼多新理念,還需要對新課標真學、真懂、真信、真行,堅持思政課踐行“八個相統一”,為推進思政課守正創新,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道法心得體會篇4

道德與法治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不同價值觀念相互碰撞,青少年成長的學習,生活環境深刻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及其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教育部印發了《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今年暑期我有幸參加了國小道德與法治《新課標》的線上培訓,羅嫣才、鍾守權、孫靜、鍾亞、王麗敏5位老師基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解讀與課堂教學實施進行了分享,本次培訓既有學術理論指導,又有實踐案例分析,是一次高規格的專業前沿的學習,學習過程中新變化,新思潮,新理念在我的腦海裏激盪。感觸良多,下面介紹幾點新變化和我的感受:

首先《新課標》為道德與法治課程指明瞭大方向。

?新課標》指出道德與法治課程旨在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法治素養和人格修養等,增強學生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為培養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道德與法治課程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五個方面:政治認同,道德修養,法制觀念,健全人格,責任意識。素養與知識不同,是知識、技能、態度的超越和統整,是人在真實情景中做出某種行為的能力或素質。核心素養的提出相比以前的三維目標更全面,更立體,意義更深遠。政治認同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須具備的思想前提,道德修養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觀念是行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體現,責任意識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內在要求,這些為我們培養什麼樣的人才提供了答案。

其次,《新課標》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程內容呈現貫通銜接、螺旋上升的體系。

國小注重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養成自律;國中注重高尚人格品質的道德教育、養成自覺;高中注重卓越人生目標的理想教育、形成自信,構建了不間斷的思政課教學格局。國小道德與法治在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學目標要根據其階段特點在養成教育習慣方面確立,而且不能僅備這一課的內容,應該瞭解這一單元主題,總攬全局,整體設計教學內容,整合單元難點、要點,這樣更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來確定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再次,《新課標》的道德與法治課應該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

這就要求我們國小道德與法治要以生活為基礎進行道德情感培養,課程要鏈接課堂內外,把我們的小課堂從時間、空間方面拓展到生活中,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依據學情,設計適切的活動,創設生活情境,解決真實問題,如,講新聞、講身邊事,讓課堂更形象生動,校園生活與家庭生活協同育人,學生的身心融入課堂,實現從認知到認同,促進知行合一。同時要注意結合實際生活事例時,充分發揮事例的作用,不能只是形式,要真正做到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不能只注重體驗活動,學習事實資料,還要進行反思,深層理解進而形成價值觀點。教學思維應該是:興趣-問題-認知-思想-行動。總之,道德與法治課要引導學生成人成才,就要“感人於肺腑、動人於心弦”。一方面,在遵循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教學內容要多樣、形式要靈活、事例要鮮活,做到課程“質”與“量”齊頭共進。另一方面,要推動課程改革,創新課堂形式,把智慧融入課堂中,要把傳統的“灌輸式”與“啟發式”相機運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新媒體技術將視頻、動畫等搬上課堂,增強課堂表現力、感染力,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的實效。

本次學習是思想上的洗禮,從理論到實踐收穫頗豐,開闊了眼界,深化了思想,在我們的腦海裏埋下了新思想的種子,期待新學期,通過我們的努力實踐,讓思想的種子發芽,成長,結出累累碩果!

道法心得體會篇5

7月26日,在弋陽縣教師進修學校我有幸參加了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上午,我們觀看了朱之文部長的視頻,讓我們充分認識三科教材的重大意義。下午,我們聆聽了弋陽二小駱帥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精闢解讀,收穫頗多,讓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更明確了今後教學中要正確、全面解讀教材,結合實際情境,靈活運用教材,讓農村的孩子們在品德方面同樣不落人後。

一、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獲得經驗

道德內在於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構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學習,不同於一般的書本學習,而必須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學習。向生活學習,包括生活的三個時間維度:過去的生活、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很多環節,請學生講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呈現或者分享他過去的生活情境。這樣的設計不是隻為了導課的需要,也不只是因為從已有經驗出發而更好理解。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已有的生活經驗,提取有道德價值的內容,學會將"回望"作為向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對錯時,能想一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同學的經驗,從中找到當下的出路。這是一種生活的反芻,而道德意義,就是在這種生活的反芻與回味中呈現在學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現場的生活體驗,就是引導學生向當下生活學習的設計。教材中還有一些設計,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前或某個課程的結尾,引導學生規劃與設計未來,這是一種未來生活的教育。

向過去的生活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當下兒童的道德困惑或問題,是為了對美好的未來的憧憬。道德的意義,就是這樣在兒童對生活的過去、當下與未來的反思、學習和嚮往中呈現與綻放出來的。

二、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領悟

低年段兒童還沒形成自覺的生活反思意識,在生活情境中對道德意義的即時性理解與領悟還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過"活動欄""辨析欄""討論欄"等多樣的活動欄目,設計了很多現場體驗活動。目的是通過典型活動的設計,幫助他們逐步形成在活動中發現道理與道德意義的敏感性與能力。如:本冊第1課中的裝書包活動,第6課的《神祕的指揮》,第9課的《開個玩具交流會》,第10課《食物的訴説》,第16課的《新心願》等活動環節的設計,都是引導兒童學會發現生活中的意義。

又如:逃生、救護等不能夠讓兒童在現實生活情境中學習,但模擬特定情境,通過演習的方式教會學生妥善處理類似問題,以防在現實生活中遭遇突發情況時付出不必要的代價。如:第6課中的"火警演習",第11課中"發現家中有危險"的活動。

三、注重引導學生在反思中進步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榜樣學習是人類學習,特別是意義獲得與領悟的重要方式。榜樣的言行,能夠將人的理想存在狀態具體化,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階段的兒童特別適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樣教育中,存在着榜樣過於成人化,事蹟過於極端化,脱離兒童日常生活與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榜樣教育依然將成為低段學生的一個重要學習方式,一是創造性加入"繪本故事",通過圖示的方式,選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兒童的榜樣;如第1課《上學啦,真高興》,第2課的《交朋友》,第15課的《團圓》等,引導學生在閲讀文本中學習行為的正確示範表達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強調同學之間互為榜樣的一種學習意識,特別是建立一種同學間共同成長、相互支持的觀念,改變傳統上只向學校老師學習的觀念。如教材第8課的《課堂作業認真做》,就突出了同學間的示範與互補學習。

在榜樣學習中,會出現正面人物與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種反思與批判的引導。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欄目,通常都會包含正反兩方面的做法,我們可以回到學生的現實生活中,結合本班學生日常生活的實際情況,展示給他們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批判反思。逐步養成自覺的道德分辨意識。

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與教材編寫者進行對話,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做到正確、全面解讀教材,並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如何展開自己的課堂教學。作為一名村完小的教師,我認為我更有責任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深埋下良好品質和法治素養的種子,讓這門課程真正做到"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道法心得體會篇6

七月七日參加了由涪陵區教委組織的部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培訓,時間兩天,上午聽了一年級和二年級《道德與法治》示範課各一節,並觀看了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的講話視頻,下午聽了兩位授課老師的教學反思和縣國小教研室鍾曉菊老師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詳細解讀。這一天的培訓,總體感覺是嚴謹且高效,受益匪淺。

伍才英老師上的一年級《校園裏的號令》一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讓學生感受校園裏的各種鈴聲,通過聽一聽、辨一辨、説一説、演一演等活動,不僅使學生明確了學校各種鈴聲的含義,並受到了“遵守秩序,快樂生活”的“法治”教育。這節課在兩個地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有效的組織教學,針對剛入學的孩子,採用對口令、小組競賽、表揚激勵等方式,行之有效,課堂井然有序,彰顯了教師超強的駕馭課堂的能力;二是引入“校園童謠”,學生對“鈴聲下的規範”學得快,記得牢。

羅英老師上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巧妙地把對中秋的學習,用找中秋、知中秋、過中秋、品中秋、迎中秋等系列活動貫穿其中,並緊密結合當地的民風民俗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既瞭解了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又得到了“珍愛親情、友情,積極、愉快地生活”的情感體驗。

聽了朱之文副部長的講話,我們懂得了,這次中央統編三科教材一方面是形勢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解決教材存在問題和不足的需要,我們要從落實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提升教育質量等高度充分認識新編教材的意義。要準確理解和把握三科統編教材的思想和內容,從理念層面,一是要突出德育為魂,二是要突出能力為重,三是要突出基礎為先,四是要突出創新為上。在內容上,要突出重點,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國家主權教育和法治教育等內容。對統編教材的使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強化培訓,三要加強教研,四要落實保障措施,五要加強輿論引導。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鍾曉菊老師的培訓,從統編教材的新變化、教材的編寫思路有及教材解讀和教學建議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使我明確了在《道德與法治》低年段,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兒童日常的生活當中。知道了對於國小低年級而言,一個人如果從小就接受以權利義務、公平正義、責任擔當為主的法治教育,長大後便更有希望成為一名具備規則意識、程序觀念等法治意識的公民。鍾老師的培訓通過課件全面展示,生動而且具體,使人印象深刻,對我們今後的日常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培訓是短暫的,付諸實踐是我們艱鉅而繁重的任務,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必須經常複習培訓內容,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積極開發合適的課程資源充實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科的教育理論作指導,以課例、課題研究為抓手,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創造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道法心得體會篇7

8月22日,為期兩天的國小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國小階段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為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於《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國小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為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遊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於國小生來説,行為合乎規範,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為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説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後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國小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為他們以後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法心得體會篇8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穫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為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藴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為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為訓練,使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為,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Tags: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