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5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8.81K

在寫好教案的同時,教師一定都有所收穫,為了提高同學們對於課堂的興趣,教案一定要足夠生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5篇,感謝您的參閲。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5篇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1

教學內容:

例5體現了找規律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裏的規律的一般化表述是:以平面上幾個點為端點,可以連多少條線段。這種以幾何形態顯現的問題,便於學生動手操作,通過畫圖,由簡到繁,發現規律。解決這類問題的常用策略是,由最簡單的情況入手,找出規律,以簡馭繁。這也是數學問題解決比較常用的策略之一。

例6以選送節目為題材,討論怎樣分兩步找出組合數,再求選送方案的總數。這裏滲透了作為排列組合基礎之一的乘法原理。

例7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邏輯推理問題,藉助列表,則比較容易逐步縮小範圍,找到答案。這裏滲透了邏輯推理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觀察、探索,使學生掌握數線段的方法。

2.滲透化難為易的數學思想方法,能運用一定規律解決較複雜的數學問題。

3.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探索規律的能力。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規律,找到數線段的方法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指導:

1.出示例5前,可以先讓學生説説幾年來每一學期的數學廣角學了些什麼。 探索例5時,應當先讓學生理解問題。可以通過讀題、説題意,使學生明白每兩點之間都能連一條線段。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在紙上畫畫、試試,再來討論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2.探究例6時,可以直接給出題目,由學生自己嘗試,也可以將例題分解,讓學生先回答

3.探究例7時,必須先讓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遊戲設疑,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課前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吧,請你們拿出紙和筆在紙上任意點上8個點,並將它們每兩點連成一條線,再數一數,看看連成了多少條線段。(課件出現下圖,之後學生操作)

2.師:同學們,有結果了嗎?(學生表示:太亂了,都數昏了)大家彆着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用數學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

新知學習

二、逐層探究,發現規律。

1.從簡到繁,動態演示,經歷連線過程。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2

【教學內容】《義教課標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56-58頁例4及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理解圖形按一定的比進行放大或縮小的原理。

2、能按一定的比,將一些簡單圖形進行放大或縮小。

【教學重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教學難點】按一定的比把圖形放大或縮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見預習作業

【教學預設】

一、自學反饋

1、什麼叫做比例尺?

一幅圖的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2、怎樣求比例尺?

求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最簡整數比。

3、一棟樓房東西方向長40,在圖紙上的長度是50c。這幅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1)學生嘗試獨立求比例尺。

(2)彙報交流

50c:40=50c:4000c=1:80

(3)你是怎麼想的?

二、關鍵點撥

1、求比例尺。

(1)怎樣求一幅圖的比例尺?

先寫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再化成最簡整數比。

(2)比例尺有什麼特點?

比例尺是前項或後項為1的比。

(3)比例尺可以怎樣表示?

數值比例尺和線段比例尺。(1:500000)或(線段比例尺)

2、求實際距離。

(1)在一副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圖上,量得兩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0c,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多少?

(2)學生嘗試獨立列比例解答。

(3)彙報交流

解:設這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x釐米。

=***

***c=50

(4)你覺得在求實際距離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實際距離一般用千米做單位

3、求圖上距離

(1)學校要建一個長80米,寬60米的長方形操場,你會畫操場的平面圖嗎?

(2)學生嘗試畫操場的平面圖。

(3)彙報交流

你是怎麼畫的?【根據圖紙大小確定比例尺,可以是數值比例尺也可以是線段比例尺,根據所確定的比例尺求出圖上距離,再畫圖,畫圖後還要標上比例尺。】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3頁練習八第1題求比例尺。

2、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1題。

3、課本第52頁做一做第2題。

四、分享收穫 暢談感想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聽課隨想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3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彙報)

(1)讓學生拿着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説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着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着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着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説説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並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4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68~69頁的例1、2。“抽屜原理”是一類較為抽象和艱澀的數學問題,對全體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為此,教材選擇了一些常見的、熟悉的事物作為學習內容,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

(二)核心能力

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學習目標

1.理解“鴿巢原理”的基本形式,並能初步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説理等數學活動,經歷鴿巢原理的形成活動,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

(四)學習重點

瞭解簡單的鴿巢問題,理解“總有”和“至少”的含義。

(五)學習難點

運用“鴿巢原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或解釋相關的現象。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談話導入

師:我這裏有一副撲克牌,去掉了兩張王牌,還剩52張,我請一位同學任意抽5張,不要讓我看到你抽的是什麼牌。但是老師卻知道,其中至少有兩張牌是同種花色的,再找一個學生再次證明。

師:看來我兩次都猜對了。謝謝你們。老師為什麼能料事如神呢?到底有什麼祕訣呢?學習完這節課以後大家就知道了。

2.問題探究

(1)呈現問題,引出探究

出示例1:小明説“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2支鉛筆”,他説得對嗎?請説明理由。

師:“總有”是什麼意思?“至少”有2支是什麼意思?

學生自由發言。

預設:一定有

不少於兩隻,可能是2支,也可能是多於2支。

就是不能少於2支。

(2)體驗探究,建立模型

師:好的,看來大家已經理解題目的意思了。那麼把4支鉛筆放進3個筆筒裏,可以怎樣放?有幾種不同的擺法?(我們用小棒和紙杯分別表示鉛筆和筆筒)請大家擺擺看,看有什麼發現?

小組活動:學生思考,擺放。

①枚舉法

師:大部分同學都擺完了,誰能説説你們是怎麼擺的。能不能邊擺邊給大家説。

預設1:可以在第一個筆筒裏放4支鉛筆,其它兩個空着。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4,0,0),這4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裏嗎?

(不一定,也可能放在其它筆筒裏。)

師:對,也可以記作(0,4,0)或者(0,0,4),但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裏,總有一個筆筒裏放進4支鉛筆。還可以怎麼放?

預設2:第一個筆筒裏放3支鉛筆,第二個筆筒裏放1支,第三個筆筒空着。

師:這種放法可以記作(3,1,0)

師:這3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筆筒裏嗎?

(不一定)

師:但是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放進3支鉛筆。

預設3:還可以在第一個筆筒裏放2支,第二個筆筒裏也放2支,第三個筆筒空着,記作(2,2,0)。

師:這2支鉛筆一定要放在第一個和第二個筆筒裏嗎?還可以怎麼記?

預設:也可能放在第三個筆筒裏,可以記作(2,0,2)、(0,2,2)。

預設4:還可以(2,1,1)

或者(1,1,2)、(1,2,1)

師:還有其它的放法嗎?

(沒有了)

師:在這幾種不同的放法中,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裏要麼裝有4支鉛筆,要麼裝有3支,要麼裝有2支,還有裝得更少的情況嗎?(沒有)

師:這幾種放法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可以怎樣説?

(裝得最多的筆筒裏至少裝2支。)

師:裝得最多的那個筆筒一定是第一個筆筒嗎?

(不一定,哪個筆筒都有可能。)

【設計意圖:在理解題目要求的基礎上,通過操作活動,用畫圖和數的分解來表示上述問題的結果,更直觀。再通過對“總有”“至少”的意思的單獨説明,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鉛筆盒裏至少有2支鉛筆”這句話。】

②假設法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在所有放法中放得最多的筆筒裏至少放進了幾支鉛筆。怎樣能使這個放得最多的筆筒裏儘可能的少放?

預設:先把鉛筆平均放,然後剩下的再放進其中一個筆筒裏。

師:“平均放”是什麼意思?

預設:先在每個筆筒裏放一支鉛筆,還剩一支鉛筆,再隨便放進一個筆筒裏。

師:為什麼要先平均分?

學生自由發言。

引導小結:因為這樣分,只分一次就能確定總有一個筆筒至少有幾支筆了。

師:好!先平均分,每個筆筒中放1支,餘下1支,不管放在哪個筆筒裏,一定會出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

師:這種思考方法其實是從最不利的情況來考慮,先平均分,每個筆筒裏都放一支,就可以使放得較多的這個筆筒裏的鉛筆儘可能的少。這樣,就能很快得出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放進2支鉛筆。我們可以用算式把這種想法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比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將解題經驗上升為理論水平,進一步強化方法、理清思路。】

(3)提升思維,建立模型

①加深感悟

師:如果把5支筆放進4個筆筒裏呢?大家討論討論。

預設:5支鉛筆放在4個筆筒裏,先平均分,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

師:把7支筆放進6個筆筒裏呢?還用擺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把10支筆放進9個筆筒裏呢?把100支筆放進99個筆筒裏呢?

師:你發現了什麼?

預設:我發現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支鉛筆。

師:你的發現和他一樣嗎?

學生自由發言。

師:你們太了不起了!

師:難道這個規律只有在鉛筆的支數比筆筒數多1的情況下才成立嗎?你認為還有什麼情況?

練一練:

師:我們來看這道題“5只鴿子飛進了3個鴿籠,總有一個鴿籠至少飛進了2只鴿子,為什麼?”

師:説説你的想法。

師:由此看來,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的數量多,就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進2個物體。這就是最簡單的鴿巢原理。【板書課題】

介紹狄利克雷:

師: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應用於解決問題的,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從這麼平凡的事情中發現的規律,就把這個規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也叫抽屜原理。

②建立模型

出示例2:一位同學學完了“鴿巢原理”後説: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3本書。他説得對嗎?

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後彙報:

師:怎樣用算式表示我們的想法呢?生答,板書如下。

7÷3=2本……1本(2+1=3)

師:如果有10本書會怎麼樣能?會用算式表示嗎?寫下來。

出示:

把10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

10÷3=3本……1本(3+1=4)

師:觀察板書你有什麼發現?

預設:我發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2本”,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那如果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請大家算一算。

學生討論,彙報:

8÷3=2……22+1=3

8÷3=2……22+2=4

師:到底是“商+1”還是“商+餘數”呢?誰的結論對呢?在小組裏進行研究、討論。

師:認真觀察,你認為“抽屜裏至少有幾本書”或“鴿籠裏至少有幾隻鴿子”可能與什麼有關?

預設:我認為根“商”有關,只要用“商+1”就可以得到。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這樣(引導學生再觀察幾個算式)啊!果然是隻要用“商+1”就可以了。

引導總結:我們把要分的物體數量看做a,抽屜的個數看做n,如果滿足【a÷n=b……c(c≠0)】,那麼不管怎樣放,總有一個抽屜裏至少放(b+1)本書。這就是抽屜原理的一般形式。

鴿巢原理可以廣泛地運用於生活中,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解決這類問題時要注意把誰看做“抽屜”。

【設計意圖:藉助直觀操作和假設法,將問題轉化為“有餘數的除法”的形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思路,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發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應用能力。考查目標1、2】

3.鞏固練習

(1)學習了“鴿巢原理”,我們再回到課前的“撲克牌”遊戲,你現在能解釋一下嗎?(出示課件)學生思考,討論。

(2)第69頁的做一做第1、2題。

4.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研究了鴿巢原理,也叫抽屜原理,解決抽屜原理問題關鍵就是找準物體和抽屜,在一些複雜的題中,還需要我們去製造抽屜。

(三)課時作業

1.一個小組共有13名同學,其中至少有幾名同學同一個月出生?

答案:2名。

解析:把1—12月看作是12個抽屜,13÷12=1…11+1=2【考查目標1、2】

2.希望國小籃球興趣小組的同學中,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最少從中挑選幾名學生,就一定能找到兩個學生年齡相同。

答案:8名。

解析:從6歲到12歲一共有7個年齡段,即6歲、7歲、8歲、9歲、10歲、11歲、12歲。用7+1=8(名)【考查目標1、2】

第二課時鴿巢原理

中原區汝河新區國小師芳

一、學習目標

(一)學習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教材第70頁例3。本例是“鴿巢原理”的具體應用,也是運用“鴿巢原理”進行逆向思維的一個典型例子。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着“同一個抽屜”,這樣就把“摸球問題”轉化為“抽屜問題”。

(二)核心能力

在理解鴿巢原理的基礎上,利用轉化的思想,把新知轉化為鴿巢問題,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三)學習目標

1.進一步理解“抽屜原理”,運用“抽屜原理”進行逆向思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轉化思想。

2.經歷運用“抽屜原理”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觀察猜想,實踐操作的學習方法,提高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四)學習重點

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為“抽屜原理”。

(五)學習難點

找出“抽屜”有幾個,再應用“抽屜原理”進行反向推理。

(六)配套資源

實施資源:《鴿巢原理》名師教學課件

二、學習設計

(一)課堂設計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嗎?今天老師給你們表演一個怎麼樣?看,這是一副撲克牌,去掉兩張王牌,還剩下52張,請同學們任意挑出5張。(讓5名學生抽牌)好,見證奇蹟的時刻到了!你們手裏的牌至少有2張是同花色的。

師:神奇吧!你們想不想表演一個呢?

師:現在老師這裏還是剛才這副牌,請你抽牌,至少抽多少張牌才能保證至少有2張牌的點數相同呢?

在學生抽的基礎上揭示課題。教師:這節課我們學習利用“鴿巢原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鴿巢原理)

2.探究新知

(1)學習例3

①猜想

出示例3:盒子裏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至少要摸出幾個球?

預設:2個、3個、5個…

②驗證

師:我們的猜想是不是正確呢?我們可以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來説明理由,並把驗證的過程進行整理。

可以用表格進行整理,課件出示空白表格:

學生獨立思考填表,小組交流。

全班彙報。

彙報時,指名按猜測的不同情況逐一驗證,説明理由,看看解決這個問題是否有規律可循。

課件彙總,思考:從這裏你能發現什麼?

教師:通過驗證,説説你們得出什麼結論。

小結:盒子裏有同樣大小的紅球和藍球各4個。想要摸出的球一定有2個同色的,最少要摸3個球。

③小結

師:為什麼球的個數一定要比抽屜數多?而且是多1呢?

預設:球有兩種顏色,就是兩個抽屜,從最不利的情況考慮摸2個球都不同色,就必須多摸一個,所以球一定要比抽屜數多1。其實摸4個球、5個球或者更多球,都能保證一定有2個球同色,但問題中要求摸的球數必須“至少”,所以摸3個球就夠了。

師:説得好!運用學過的知識、逆推的方法説明了“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這一結論是正確的。

板書:只要摸出的球比球的顏色種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或者説只要物體數比抽屜數至少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

(2)引導學生把具體問題轉化成“抽屜原理”。

師:生活中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不能總是猜測或動手試驗,能不能把這道題與前面講的“抽屜原理”聯繫起來思考呢?

思考:①摸球問題與“抽屜原理”有怎樣的聯繫?

②應該把什麼看成“抽屜”?有幾個“抽屜”?要分別放的東西是什麼?

學生討論,彙報結果,教師講評:因為有紅、藍兩種顏色的球,可以把兩種“顏色”看成兩個“抽屜”,“同色”就意味着“同一個抽屜”。這樣把“摸球問題”轉化成“抽屜問題”,即“只要分的物體比抽屜多1,就能保證有一個抽屜至少有2個同色球”。

從最特殊的情況想起,假設兩種顏色的球各拿了1個,也就是在兩個抽屜裏各拿了1個球,不管從哪個抽屜裏再拿1個球,都有2個球是同色的。假設至少摸a個球,即a÷2=1……b,當b=1時,a就最小。所以一次至少應拿出1×2+1=3個球,就能保證有2個球同色。

結論:要保證摸出的球有兩個同色,摸出的球數至少要比抽屜數多1。

3.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1題。

(2)完成教材第70頁“做一做”第2題。

4.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知識?談談你的收穫和體驗。

(三)課時作業

1.有黑色、白色、藍色、紅色手套各10只(不分左、右手),至少要拿出多少隻(拿的時候不看顏色),才能在拿出的手套中,一定有兩隻不同顏色的手套?

答案:5只。

解析:4個顏色相當於4個抽屜,保證一定有兩隻不同的顏色,相當於分的物體個數比抽屜多1。【考查目標1、2】

2.一個魚缸裏有很多條魚,共有5個品種。至少撈出多少條魚,才能保證有4條魚的品種相同?

答案:16條。

解析:5個品種相當於5個抽屜,保證有4條魚品種相同,所放物品的個數是:5×3+1=16。【考查目標1、2】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免費下載5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學生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表面積後,在充分理解了圓柱的認識的基礎上開展的.教材中選用了許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學生想象和動手操作,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一個正方形,底面是兩個圓的基礎上,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獲得求“圓柱體表面積”的算法。

學情分析

由於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有差異,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圓柱側面轉化成學過的平面圖形;或是有的同學已經知道怎麼求圓柱的側面積,但不能結合操作清晰地表述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過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上節課的基礎上學習本節課,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得出圓柱的表面積的求法,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含義及求法。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操作推導並掌握求圓柱的表面積的方法,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收穫,體會小組合作探索成功過程的喜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教師引導,動手操作得出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

難點: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圓柱由幾個面組成?上下兩個面是什麼?側面展開是什麼圖形?

2、圓面積怎樣求?

3、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創設情境,引起興趣:

出示一頂廚師帽,讓學生觀察,做着一定帽需要多少布料?用我們以前學的知識能解決嗎?教師藉機引出課題並板書課題《圓柱表面積的求法》

三、 自主探究,發現問題。

1、分組,討論:

(1)、動手將圓柱的側面沿着高剪開 。(你發現了什麼?)

圓柱的側面剪開發現側面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

側面積=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地面周長×高。

重點感受:圓柱體側面如果沿着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這裏要強調沿着高剪)這個長方形與圓柱體的哪個面有什麼關係?(長方形的長是圓柱體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是圓柱體的高)

(2)、複習引導:(用舊解新)

上下兩個圓的面積怎樣求?(如果已知底面半徑就能求出底面積)

(3)、小結:小組討論,將公式延伸。

圓柱表面積 =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Ch+2π r2

=πdh+2π r2

2、知識的運用:(回到情景創設)

(1)、出示例題:

例2:假如一頂廚師的帽子,高 28釐米,帽頂半徑10釐米,做一頂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 用進一法結果保留正是整十平方釐米)

(2)、獨立試做:

(3)、集體講評。

(4)、講解進一法。

3.鞏固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這一節課重點學習了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