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2篇 《魯迅先生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本教案以《回憶魯迅先生》為教材,旨在通過深入研究魯迅先生這位偉大文學家的回憶錄,幫助學生了解並欣賞魯迅先生的思想和創作成果。通過閲讀、分析和討論,學生將加深對魯迅先生的理解,並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學鑑賞能力。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2篇 《魯迅先生之旅》

第1篇

1.利用課文排版梳理各個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真實、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通過“圈點批註”,品析文章語言的特點和表達的妙處。

2.指導學生自讀梳理結構、討論體會感情,“圈點批註”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排版梳理各個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徵和精神品質,理解作者的感情。並通過“圈點批註”品析語言。

品析作者語言細膩白描和詩化的特點和表達的妙處,學習文章細節描寫的生動真實和逼真傳神。通過對詞句的揣摩體會文章文隨筆動,筆隨情至的美感和情意。

老師總結導入:通過上學期對《朝花夕拾》的閲讀,大家對魯迅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我們是否真的喜歡魯迅?有些同學為什麼會對魯迅敬而遠之?也許由於時代的隔膜,加上我們畢竟年少,對魯迅作品及其為人還不能充分理解。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有些對魯迅高度評價的定論,先入為主地框定了我們的頭腦,反而阻礙了對魯迅精神豐富性的認識。如果讀一讀這篇回憶魯迅先生的傳記,相信這種狀況會大有改變。我們會看到一個熱情、幽默、深刻的魯迅,一個睿智而又平和的魯迅。原來我們完全可以輕鬆地走進這位文化巨人。

展示課件並展示圖片素材“《朝花夕拾》封頁圖、木刻魯迅頭像”,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的閲讀記憶,回顧對魯迅的認知,激發學生對文章的閲讀興趣

學生介紹課前預習的作者情況,教師重點補充蕭紅和魯迅之間的交往和情誼。

在蕭紅眼中,魯迅不僅僅是位令人尊敬景仰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更是一個文學創作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她終身對魯迅懷着深深的敬仰和感激。

?設計意圖】在瞭解作者的基礎上補充蕭紅和魯迅之間的交往和情誼,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的崇敬與感恩之情。

(三)初步感知,梳理片段化的寫作,體會魯迅性格的多個側面。

1.這是一篇自讀課文,首先請學生通讀全文,對文章整體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並説説文中寫的魯迅和你印象中的魯迅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提出問題:作者用哪一些片段來寫魯迅的性格品質的?每一個片段體現出他的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排練方式,發現有些段落之間空格比較寬,引導其思考出來每一個排練寬的部分其實就是一個描摹片段,統計出來共有14個描摹片段,小組合作分析這些片段分別寫出了魯迅性格的哪些方面:片段一樂觀爽朗;片段二義無反顧;片段三平易近人;片段四幽默;片段五先生和“我”親密無間;片段六對青年人的引領、栽培與無私幫助;片段七對生活的精細;片段八週許兩位先生伉儷情深;片段九隨和親切;片段十描摹先生的休息就是翻書,寫出了他的鞠躬盡瘁;片段十一忘我工作;片段十二嚴謹求證;片段十三認真細緻;片段十四描摹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3.小組合作總結十四個片段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描摹的,刻畫出了魯迅的哪些側面,又是用什麼串起來的?

(日常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閒娛樂四個角度。多個側面:思想家文學家,導師和諍友,丈夫和父親)

?設計意圖】利用教材的排版來梳理文章,學生嘗試先分片段概括內容,再歸納各片段,形成對人物形象的具體認知,從碎片化知識到總結規律,進而體會作者思想情感。

1教師示範:利用文章本身的旁批入手,文中有兩處旁批提到剪影雕塑分析蕭紅的語言有一種白描的特點。

學生自主圈點批註,找出類似語言風格的句子並旁批自己的閲讀體會。

2本文的語言除了有白描的特點外,還給你什麼樣的感覺,請對你覺得很有特點的句子進行圈點批註,寫出自己獨特的閲讀體驗。

3本文敍寫的都是日常小事甚至是細枝末節,語言也平實自然,如話家常,為何卻能感人至深?

(看似漫不經心的背後是對魯迅深刻的瞭解,貌似輕描淡寫的內裏是對魯迅熾熱的感情。)

?設計意圖】學生實踐運用“圈點批註”讀書法,品讀文本語言,體會作者情感。

本課語言別具特色,簡短凝練,寫人有白描的功力,給人以奇特生動的感受。結構看似散漫,卻貫穿着作者對魯迅深刻質樸的感情,隨着一個個細節的展開沉鬱而舒緩地散發出來。

我們在學習文章的時候,要從自讀入手,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再利用課文排版梳理各個描摹片段,把握人物的真實、富有人情味、生活化的形象;通過“圈點批註”,品析文章語言細膩的特點和表達的妙處,感受作者對魯迅的尊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設計意圖】梳理文章內容,理順作者情感,總結課堂教授的讀書方法,真正做到一課一得。

1.朗讀品味、圈點批註自讀課本《好一朵木槿花》第15頁《武侯祠前的沉思》一文,分析文章如何用遊覽路線串起對諸葛亮生平的回憶和思考,體會作者的情感。

2.回憶本單元前幾課的內容,嘗試自己歸納總結一下寫人的方法,比如《鄧稼先》一文中將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的手法。為本單元的寫作做好準備。

3.選作作業: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外補充閲讀《人間魯迅》(林賢治)、《無法直面的人生:魯迅》(王曉明)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所學方法,同時為接下來的寫作課做課前準備。

本課板書是在教學過程中組建生成的,將師生課堂共同探討後的重點和知識點分列出來。

《回憶魯迅先生》教案2篇 《魯迅先生之旅》 第2張

第2篇

2、 學習本文善於從擷取生活瑣事中去展現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一) 導入:由《紀念劉和珍君》及同學們對魯迅的傳統印象引入。

提起魯迅,總會想起很多詞語:深邃、沉重、嚴厲、倔強、勇毅、果敢……濃黑的一字須,根根向上的頭髮,吸着煙斗、面目嚴肅冷峻,這是魯迅通常留給我們的印象,他似乎“對一切人都懷有憂慮和敵意”,但那卻不是他的全部,他活着的時候,周圍有許多文學青年願意“親近”他,蕭紅就是其中的一個。

抗戰爆發後,上海淪陷,蕭紅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於香港九龍。

主要作品:《生死場》、《馬伯樂》、《呼蘭河傳》、《小城三月》。

魯迅説過,“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又曾表示,“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為了培育蕭紅這朵中國三、四十年代中國女性文學園圃的奇葩,魯迅甘作春泥,甘為人梯,在她的作品中傾注了大量心血;魯迅去世之後,蕭紅從悲痛中振奮起來,陸續出版和發表了《馬伯樂》、《回憶魯迅先生》、《蕭紅散文集》、《呼蘭河傳》等名篇佳作,這些作品又像春泥一樣,繼續滋養着中國文壇的茂林佳卉。魯迅和蕭紅之間的動人情誼已經成為文壇佳話,被千千萬萬的讀者傳誦……在林林總總的魯迅回憶錄中,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是一枝獨秀。它不僅是魯迅回憶錄中的珍品,而且可謂是中國現代懷人散文的楷範,是敬獻於魯迅靈前的一個永不凋謝的花圈。

由於作者蕭紅跟回憶對象魯迅之間有着直接交往,對回憶對象充滿着緬懷崇敬之情,素材又來自於親歷、親聞、親見,因此作品不僅富於史傳性,而且也富於文學性。

1、作者作者選擇了哪些生活場景來表現魯迅的性格的?

蕭紅的這篇懷人散文內容涉及魯迅的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讀書寫作,休閒娛樂,在內容上沒有嚴格的邏輯順序,材料與材料之間互不關聯,形成某種斷裂,有些片斷即使倒置似乎也無礙於文章的連貫。這就表明,這是一篇非常情緒化的文章。作者動筆之前對於全篇的佈局似乎漫不經心,全無預設。動筆之後,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噴湧的泉水,飛湍的激流,盡情傾瀉揮灑,形諸筆墨而成為藝術結晶。凡屬作者感到有詩意潛質和傾訴衝動的內容她就斷斷續續寫出,用感情的紅線將素材的珍珠逐漸織成一幅清晰的畫面。

2、作者通過女性作者的細心體察,敏鋭捕捉到了魯迅先生許多有靈性的生活細節,表現出魯迅的個性,情趣,魅力,氣質,試從文中找出這些細微處加以分析。

文章開頭就是神來之筆:“魯迅先生的笑聲是明朗的,是從心裏的歡喜。若有人説了什麼可笑的話,魯迅先生笑得連煙捲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來。”寥寥幾句,一個樂觀爽朗、平易近人的魯迅形象便躍然紙上,跟一些人心目中“多疑善怒”、“冷酷無情”的魯迅形成了鮮明對照。這是蕭紅用自己心靈感受的非常個人化的魯迅,是一個使常人敢於走近並能夠伸手去觸摸的可親的魯迅。文中尚有多處提到了魯迅的笑聲:有一次蕭紅去魯迅家包餃子吃,“餃子煮好,一上樓梯,就聽到樓上明朗的魯迅先生的笑聲衝下樓梯來,原來有幾個朋友在樓上也正談得熱鬧。”可見魯迅絕不是一個不可親近的人,朋友帶給彼此的愉悦由此可見一斑;在校對《海上述林》的間隙,魯迅見蕭紅進來,對着幾乎天天見面的她,居然説出“好久不見,好久不見”這樣隨便,這樣孩子化的語言,透着風趣,透着玩笑;蕭紅時時受着魯迅爽朗的笑聲的感染,也居然學會了以自己的好心情來回報魯迅先生,那一次天晴了,太陽出來了,“許先生和魯迅先生都笑着,一種對於衝破憂鬱心境的嶄然的會心的笑。”這又是一種如何温馨和諧的其樂融融的景緻啊。

蕭紅還形神兼備地描繪了魯迅的一些習慣動作,比如走路很輕捷,“剛抓起帽子來往頭上一扣,同時左腿就伸出去了”;這些動作表現出魯迅一往無前、義無返顧的大無畏精神。淡淡幾筆,就畫龍點睛般地勾畫出一個獨一無二、鮮靈生動的“活的魯迅”。

魯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説:“誰穿什麼衣裳我看不見得……”他自己就從來不注重穿着,但卻從不缺乏審美觀,那些美學的診斷足見他獨到的眼光,那根桃紅色的束髮的綢條馬上引來了魯迅的嚴正反對 “不要那樣裝飾她……”看來自然樸素、莊重嚴肅還是魯迅追求的美的境界。 “你不穿我才説的,你穿的時候,我一説你該不穿了。”如此一句簡單的語言哪裏可見魯迅的尖鋭與咄咄逼人,它體現了魯迅怎樣的人情練達啊。

魯迅“歡喜吃硬的,油炸的,就是吃飯也歡喜吃硬飯”;就是生病的時候也不大吃牛奶、雞湯; “魯迅先生前面擺着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飯的飯碗”,他從不在意用什麼精緻的東西,簡單隨意的生活也隱隱透露着魯迅剛毅倔強的個性。他雖然胃不好,但對着蕭紅親手做的點心,就算做的不好,魯迅也還是在桌上舉着筷子問許先生:“我再吃幾個嗎?”,言辭間自然地流露出對妻子尊重與依賴的愛意,還有更多對小輩的體恤。

描寫特別生動具體的是魯迅在寓所接待並宴請馮雪峯的場面。蕭紅筆下的馮雪峯開朗健談,學問淵博,廣聞多見,“走過二萬五千裏”,被魯迅戲稱為販賣精神武器的“商人”。馮雪峯——為毛澤東和魯迅牽線搭橋的人,在觸摸巨人心靈的同時,他用自己的思想、學識、膽略,影響着魯迅,魯迅亦承認“還沒有人解剖過我像我自己那麼解剖”的。這個部分魯迅的詼諧風趣,自然隨和,當可為我們所見,對於青年人的愛護,對革命的支持在此文中也進一步得到體現。

“青年人寫信,寫得太草率,魯迅先生是深惡痛絕之的。”“但他還是展讀着每封由不同角落裏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常看到夜裏很深的時光。”他強烈地要求着別人,嚴格地約束着自己,卻仍能寬容地對待別人,誰説魯迅不可親近?他對於青年人的愛,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魯迅的可親的體温,他是那個寒冷年代的一個無可替代的強大的熱源。

閲讀魯迅的著作,讀者可以感知作為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今天又通過蕭紅的回憶,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生活化真實化的魯迅,魯迅是人而非神。他有着普通人的心態,他可以對人的穿着品頭論足,他可以和年輕人開童心未泯的玩笑,他有普通人一樣飲食、起居,他同樣可以享受親情,享受天倫之樂。正如他的詩歌所説的那樣:“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查找有關資料,以《魯迅真君子》為題寫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