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福利院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7篇 《從福利院走進社會:我眼中的寒假社會實踐》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W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羣大學生在寒假期間到福利院進行社會實踐的經歷和收穫。通過參與福利院的活動,大學生們感受到了困難羣體的真實生活和需要幫助的地方,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並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大學生福利院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7篇 《從福利院走進社會:我眼中的寒假社會實踐》

第1篇

敬老愛幼,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一個傳承千年的優良美德,隨時間而慢慢沉澱,不曾淡去。醫學院“醫路有你”團隊藉着暑期“三下鄉”的機會,來到了揚州市兒童福利院,為那裏的孩子們帶去我們的幫助與關愛。

説起這些孩子,他們是特殊的,兔脣、先天性心臟病、腦癱、被父母遺棄,他們身上的`這些烙印太深刻,深到他們只能遠離城市喧囂,只能在這種偏離市區的福利院裏生活。而與外界隔絕的他們,又是普通的,小小的活動空間裏,聚集着這些渴求有正常生活的孩子。他們希望走出去而他們又不能,於是,我們走了進來。

還記得上一次去福利院還是我國小的時候,時間過去這麼久,感覺似乎又不同了。小時候總是以為那些孩子是健康的,被父母拋棄而留在這兒的,殊不知,他們是得了重病,多少錢都難以治癒的重病。生命脆弱的讓人無言,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曾在這裏逝去,讓人惋惜,讓人痛心。影片《大魚海棠》中説道,“我們要經歷無數的磨難,才能在這個世界再次重逢。”希望這裏的孩子在經歷過這些不公平後,能在另一個世界重獲新生。

當走進教室的時候,老師正在給孩子們上課,我們不敢打擾這份安然,默默坐在最後的凳子上。望着眼前的他們,似乎無異於常人,那樣活潑動人,認

認真聽着老師的講課,時不時互相討論一下。相比起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説不定還沒有他們這般專注,真該好好學學呢。

課間的遊戲環節中,我們幾個加入到孩子們的行列中。我們圍成一個圈,就像是生命的融合圓滿。他們擅長模仿,幾個稀奇古怪的動作真是傳神;他們愛笑,笑靨如花的孩子最讓人動心,絲毫看不出一點點的抱怨;他們不怕生,和我們關係很親密,把阿姨推到一邊,追着我們一個大姐姐玩耍。

聖經上説,每一個孩子來到人間都是天使的化身。天使是帶來希望的,這些折翼的天使需要我們更多的保護與關愛。輕輕地説一句:“寶貝別怕,這些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我們陪你。”

大學生福利院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福利院社會實踐報告7篇 《從福利院走進社會:我眼中的寒假社會實踐》 第2張

第2篇

xx年1月24日我和我的幾個夥伴在家鄉的福利院進行了社會實踐社區活動,福利院的老師們向我們介紹着福利院和孩子們的概況,以及在社會實踐中關愛孤兒時的注意事項。因為小朋友大多是有先天性疾病的棄嬰,所以我們在與他們互動時要格外地小心和特別地體貼。上午9點,我們準時到達福利院,並與小朋友進行了互動。

當老師們和同學們一走進教室,小朋友就一下子興奮起來,喊着“爸爸”、“媽媽”、“抱抱”等簡單的詞語,我們也很快進入角色,與小朋友們互動。我們把事先準備好的零食拿給小朋友吃,陪他們一起看電視、搭積木,抱着他們在教室裏逛逛。小朋友們不奢望我們有什麼特長會表演什麼節目,他們只想坐在“爸爸媽媽”的腿上靜靜地看着我們。我們跟他們一起合影時,他們會擺出pose,豎起兩個手指,喊“yeah!”。他們會把照相機搶過去,從相機裏面看看自己的模樣。他們會把“媽媽”的頭繩拉下來,親自給“媽媽”扎辮子。上午10點,準時開飯了,年齡稍大一點的小朋友坐在方桌邊,自己吃飯,我們就一對一喂年齡小一點的小朋友吃飯。他們一個比一個乖,會互相督促“坐好,吃飯”,一口接一口,不一會兒一大碗蓋澆飯就已經吃完,一粒米飯也不會浪費。飯後稍做休息,便是午睡時間,孩子們認識自己的牀位,會自己脱下外褲穿好睡褲,會把襪子放到鞋子了。

下午我們向老師們瞭解了他們的情況,和春節的心情,老師們説:“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和寂寞,反而會感到快樂,因為福利院對他們來説就像家一樣。”

下午我們和孩子們玩起了國小或幼兒園才玩起的遊戲,他們都很開心。傍晚我們要走的時候,福利院的老師和孩子們都出來送我們,和我們説“再見。”

回家後,我認為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有着社會上許許多多好心人的關心和照顧,還有些好心人領養他們,他們又是幸運的。我們同學中有一些已經為人父母,有些結婚了還未育有孩子,有些還是未婚,狀態不同每個人也都有不同的感觸。為人父母的同學們覺得他們是那麼聽話那麼可愛;結婚還未育的同學們覺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但是要優生優育,要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但是留在老師們和同學們心中的回憶不會消失,同學們也覺得關愛這些小朋友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今後可以經常開展。

今年寒假已經結束了,我又回到了校園,在寒假中,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到了實習中,在不斷地實習中得到了更好的進步。今年寒假我實習的地方是兒童福利院,這是一個不被關注的地方,很多的現實情況導致我們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存在不實十分的關心,可是他們是需要社會的幫助的,我應該去幫助他們!以下是我的個人實習報告總結: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習的目

3.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福利院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衞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説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當是,我所經歷的,卻顛覆了我的一切。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裏的工作保密。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在十天的實習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説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城市還是很熟悉的。我們發現他們的理想也是繽紛漂亮的,我問過他們以後想幹什麼,他們有想當老師的,翻譯家的等。有的孩子,學習很認真,我告訴他們學習之改變自己的很好的出路。當然青春期的叛逆與煩惱,來不及讓他們想太多以後的事情。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我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説,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半,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温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他們不是想像中那種封閉的古怪的孩子,他們也充滿這陽光與朝氣,會依依呀呀學語,遇到一個陌生人會帶着好奇心來打量着,只是會讓人心酸得看到,他們會叫食堂的叔叔為“爸爸”,看見經常來看望他們是的好心人為“媽媽”。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啊。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説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十天時間很快結束了,我想,我來到福利院之前,是帶着好奇的眼光來看待這個為外界所不知的地方的,走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自己一直是一個以感情介入其中的人,即使寫這個實習報告的時候,我還是如此。對他們的關照,也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身的成長過程,我曾經的煩惱,他們也會有,當然,也許回會有我所沒有經歷的苦難或者傷感,但我一直相信,他們,一定會健康地成長的,也會長大,談戀愛,上大學,找工作,成家立業,成為千萬普通人中間的一位。

以上是我的實習工作總結,通過這次實習,我明白了,我們的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懷和幫助,我們不能夠這樣下去了,即使是殘疾兒童,也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能夠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下去。我已經是這樣了,我可以自己做的更好了,在不斷的發展中得到更好的進步。這次實習給我的觸動很大,我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記住這一次實習,在我畢業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3篇

我的大部分工作就輔導學齡兒童的家庭教育,他們從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二年級都有,大部分只是智力正常的孩子,在附近的學校正常上學,中午有專門的員工給送飯,下午回來在院裏的教室裏複習功課,週六週日由專門的老師或者志願者監督他們學習,還有專門的家教。他們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想盡快的完成作業,痛恨考試,責問是誰發明了諸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這些令人煩惱的學科。

他們也很關注社會中的流行,我清楚地記得,在一次聽寫漢字的過程中,我報出“傑”,然後組詞“傑出”、“俊傑”,他們還是等了一會兒,一個男孩問,是不是“周杰倫”的“傑”,這才發現,他們也是接觸社會的,對流行歌曲也很熟悉。

他們之間也是像一般孩子那樣開玩笑,聊天,講學校裏的事情,不是那種冷冰冰的關係,他們多像兄弟姐妹班的關係,大一點的孩子照顧一二年級的孩子,這讓我很感動。

只是,有時候,在學習過程中有不耐煩、不合作的傾向,會發呆,憂鬱的面孔,讓人疼惜地想,他們也會有心事呀!有一天,一個孩子突然問我,“姐姐,為什麼人會死?”我當時就震住了,那麼小的孩子,怎麼會考慮這樣深奧而沒有答案的悲觀的問題,我自己知道,人一旦考慮了生與死的問題,他似乎就成熟了,也就多了對有關自己生命的思考。我對她説了很多,記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有生就有死呀”,其實這句話裏本身就包含了悲觀的意味。我該怎麼給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講生死的問題呢?他們也有對我們的難言之隱、排斥性的冷漠,然而當他們真正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

因為孩子很多,院方的管理人員往往沒有能夠叫出他們各自的名字,特別是對於那些內向而不願交往的孩子。我不想他們成為無名氏,所以我見他們的第一天,在課程過後,我先告訴他們我的姓名,電話號碼,然後讓他們在一張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第二天我就能夠記住他們了,我想這是對他們人格的尊重吧!也是和他們進一步接觸的方式吧!

福利院是一種封閉式的管理,除了學校上課的時間,他們便是呆在院裏,很少出門,偶爾有大孩子去打籃球,他們很少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他們在福利院,一般情況下是斷然不準出去的?我問過他們,他們説偶爾有機會帶他們出去玩,大一點的孩子對**還是很熟悉的。

不同於原來在社區裏參加的活動,也不同於在博物館中參加的工作,這次社會實踐的工作崗位是會接觸到社會中不常接觸的羣體,所以我很期待!

這次的實踐崗位是通過杭州青少年活動中心舉辦的招聘會上獲得的。當初在考慮這個崗位時,除了想體驗不一樣的工作崗位和社會環境外,我自己本身也十分喜歡小孩子,想在短暫的社會實踐中多接觸自己喜愛的事物,以此來鍛鍊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質。

應聘的實踐基地是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實踐時間是3月2號到3月4號,分屬於兒童福利院教育康復科實驗二班,工作崗位是教學輔導員,工作的主要內容是協助老師管理學生以及輔導小朋友學習等。

在這次社會實踐過程中,我深切體驗了當老師的感覺。初來班級時,我驚喜的發現這裏的小朋友們都非常的熱情,當得知他們平時很少見到外來人士時,也略感心酸。實踐第一天,由於要熟悉院內各個方面的情況,到達班級煩的時間稍晚,一進教室便見孩子們在認真地寫字,每個人都緊緊抓住手中的鉛筆,一筆一劃地在自己的寫字本上書寫。當他們抬頭看到我,便咧開大嘴巴露出缺口的大門牙,大大方方地衝我叫姐姐好,瞬間便感到內心有一股暖流經過。在實踐的幾天當中,我當然在本次的社會實踐中也是有一些困難存在。由於班級人數較多,而且教師人數較少,班級大多為九歲和十歲的小朋友,管理難度稍微有些大。在他們自由活動時間裏,常常要兼顧好幾個小朋友,有時候自己跑的氣喘吁吁也沒有辦法全部管理到,不免也為小朋友的安全擔憂,畢竟他們的年紀不算很大,正處於成長期,強烈的好奇心也許會帶來一定的危險。

為期三天的社會實踐很短,但我也收穫良多。在這裏,我學會了如何照顧小朋友,學會了如何與孩子們交流。我也成長了,真正的體會到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接觸到平常接觸不到的事情,這是一次社會實踐的意義遠遠大過於以往的實踐活動。

第4篇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3. 鞏固理論知識,鍛鍊實際工作能力,增強了社會工作的興趣和熱情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衞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説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説,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温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第5篇

白駒過隙,一轉眼,我們迎來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去年的這個時候,我們還是一個剛剛畢業的高中生,一張青澀的臉龐就這樣懵懵懂懂地敲開了大學的校門。這一年的時光裏,不知何時,我們褪去了學弟學妹的無知,擔起了學長學姐的稱呼。來不及追憶大一的似水年華,來不及品讀大一的青澀無知,我們一頭鑽進了暑期社會實踐中來,就如這難遇的酷熱夏季悄然到來。

經過細密的前期安排聯繫,七月六號,我們同青年志願者隊伍經過輾轉乘車、步行,來到了福利院。今天正巧趕上省裏相關部門的人員來訪,我們同其一同參觀了小朋友們平時的活動場所:廚房間、發泄室、心理室、閲讀室由此可見小朋友們的活動頗豐。

因福利院臨時有其它活動安排,參與活動的小朋友人數並不多,僅是兩位。但是我們並沒有懈怠,打起十萬分精神,耐心細緻地開始講課。其中一個小朋友天生聾啞,我們通過手勢與文字進行交流溝通,通過閲讀電腦屏幕上的ppt,他也能夠切實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另一個小朋友叫王強,曾是兔脣,經過治療,已漸好轉,很是活潑開朗地參加進活動中來。不時他們小夥伴倆還會通過手語和文字進行討論溝通。我們隊友們一同向他們講解邪教的危害、反邪教的常識,普及科學知識,最後的知識問答更是讓他們興奮激昂,積極踴躍地舉手搶答。作為獎勵,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小禮品送給他們,燦爛的微笑甚是可愛。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小朋友們學到了反邪教的常識,我們也收穫到了快樂。

活動結尾,與福利院負責人交流了解到了他們的一些具體情況,聾啞小朋友會被送進特殊學校,在書法與認字方面會有所側重。福利院的小朋友與在14歲之前都可以通過相關合法途徑進行領養。至於教育學習,只要願意,福利院會供他們上至大學。來福利院參加志願服務的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志願者質量不高,會導致小朋友的一些錯誤思想與行為。同時由於平時的志願活動太多,小朋友們也有些許厭倦,參與度時常不高。

活動中與兩位小朋友的接觸中,隊友們也的確發現了一些問題,比如鍾愛手機電腦燈電子產品,只要看到手機就會喊着搶着要,所帶的禮品被看見了就會主動上前來拿等一系列問題。

福利院是一個特殊的羣體,當然需要我們社會大集體的關心與愛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健全家庭的我們擁有健康完好身體的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正常的、平等的、尊重的、適度的心態去對待他們,去理解他們真實的需要,以正確的'方式關愛他們。正如我們會自然地俯下身子去與小朋友對話,溝通中正是需要心靈上的平等。平等不是一味的退讓,不是因為年齡、遭遇、家庭的差距而無原則地遷就。在他們犯錯時,依舊應該被嚴厲地指出,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平等,真正的尊重,真正的對他們負責。

福利院、志願者、整個社會應該教導他們以健全的人格、足夠的知識技能、良好的品德修養、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心靈上的依靠與慰藉。只有這樣,他們才不會因精神空虛、思想偏激、對社會悲觀消極等思想上的偏差而受到邪教蠱惑利用,才能遠離邪教,才能讓曾經不幸的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社會工作專業是指社會(政府或社會團體)以物質精神和服務等方式對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結構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進入正常的社會生活的個人與羣體提供幫助,使他們回覆社會生活能力,協調社會互動關係,提高社會生活質量,增強社會福祉的專業方法。

社會工作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所以深入社會,把理論運用到實踐中成為本專業的重要課程之一。本次實踐的目的有:

xx兒童福利院xx年建院,主要收養了一些生理殘疾、孤兒等失依兒童,並採取家庭寄養等社會化的方式,接納了許多失依兒童,給予他們生活以及教育幫助。目前,其中兒童總數:170名。殘疾兒童:80名 年齡段分別為:0-2歲,50名; 8-17歲,35名;3-7歲,80多名,其中8-17歲為學齡兒童,3個高中生,十幾個國中生,其餘的為國小生。

我的工作主要是在教育科室,針對國小和國中的學生進行學習輔導,批改作業,與他們聊天等,偶爾會接觸學前兒童,其餘時間便是整理圖書。本文的報告主要圍繞與孩子們的工作展開。

我原本是帶着疑惑與好奇來到兒童福利院的,因為我們經歷了一系列的程序才如願以償地進入這個神祕的地方。體檢,門衞的質問,登記,會議室的等待,甚至是在真正開始工作時才遇見院裏的孩子,這讓我不由得對傳説中的福利院心起疑惑。我也原本以為那些兒童會有我想像中怪異。

福利院工作人員給我們一些簡單的要求,不要打聽他們的身世,為院裏的工作保密。

他們之中有一些是先天殘疾的孩子。有肢殘、侏儒、皮膚病、視聽障礙、發音不請,智力發育不全等原因,幼時被父母遺棄,或者失去監護的失依兒童,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讓我們去了解這個非正常社會化的孩子羣體的生存狀況與精神生活。

我最先接觸了是四五左右歲的學前兒童,學前兒童分為小中大班,較多的時間還是和學齡的兒童的接觸。

在十天的實踐中,我把他們的特點主要歸納為以下三點

學前的兒童有專門的幼兒老師,上午和下午都由那些受到專業訓練的老師帶領做活動,唱歌,跳舞,學詩等等,她們都是年輕的而有活力的女孩子,所以這個院裏的活力,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她們,這是院方的明智之處。中午由老師帶領着就餐,其餘時間由生活老師帶領,在寢室休息。遇到我們這些陌生人,他們卻一點也不怕生,就湊到你的身邊,熱情叫阿姨,我最為感動是,他們都及其希望他們的擁抱,哪怕是牽手,也可以讓他們開心。往往,他們會莫名其妙地哭起來,僅僅只是引起別人的注意而已。老師的稍微的批評,他們也會放在心裏。其實,簡單地説,就是需要他人的關注,我們知道,福利院雖然編制人員眾多,甚至正式編制員工是孩子人數的一般,但是真正與孩子接觸的人,卻是極為少的。而在家庭中的孩子,卻是眾人的寶貝,一大堆人圍着他(她)。所以不難理解,他們的熱情來自於對他人關注的渴望。這也讓我認識到在兒童成長時期,來自父母等親人的肢體交流的重要性。心理學上講,那些與父母有健康肢體交流的孩子,心理上比那些缺乏身體交流的人更健康,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也會更加順利、坦然。其實,成年人又何嘗不是?有時候,一個温暖的擁抱,許多痛苦,鬱悶,委屈就可以釋懷。

第6篇

目前,我們的社會缺少足夠的空間和寬容去接納殘疾人。我們的同情和憐憫,從某種程度上隱含着排斥——似乎他們生來就是被同情的,而不是參與創造和分享 “正常社會”的一分子。這種成長環境就如脆弱的玻璃器皿,稍微的外力就會使之支離破碎,個人的才智也會在廢墟中老化。要想在短期內根除社會偏見是不可能的。那麼,當務之急就是要他們正視自己“身體殘疾”的事實、樹立“意志不殘”的信念,以客觀平和的心態迎接異樣的目光、適應環境。

社會連結理論認為:當一個人感受到社會道德和社會秩序對他的重要性,瞭解到社會上多數人對他的期望時,他就與社會有了一種連結。同時,要想讓他們在這種情況下適應環境,需要有強大的後盾,使他們與社會發生連結。家的教育就是愛與責任的傳遞,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們以家的形式,賦予生命一種頑強的自我修復功能在廢墟中挺立。

小時侯,童話的缺席是一輩子都彌補不了的。它扼殺了孩子沒有負擔的期望,也關閉了孩子用自己的眼光觀察世界、用一己的思維來創造世界的窗口,那樣的童年往往殘疾。以後的補償最多是借屍還魂式的徒勞,終不得精髓。因此,開始的時候,我們鼓勵他們回憶自己聽過的童話故事。我們也挑合適的童話故事對他們進行教育。

2.一個有組織的羣體,分工明確地一幫一或一幫幾——小屋的基本“架構”

生活在公共環境中,心靈的的慰藉就缺少私有源泉;人們通過某種擁有,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家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孩子獨有的私有財產。我們根據文化程度,把他們分成3個小組,每週五、六、日,分別去三個人,一人負責一個小組,為他們上課、解答問題等。當其中個體有問題時,我們就進行單獨談話。

我們經常問他們一些漂亮飾物和照片的來歷,他們就自豪地介紹照片中的自己,幸福地回憶與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經歷。爽朗的笑聲溶解為燦爛面孔的旁白,那種神態馳騁球場的體育健兒拿着獎盃奔向球迷。這時他們會感到有人是專門為他們而去的。

如果説可愛的讚美字眼對一個人的人生是重要的,那麼在一個人的人生之始尤為重要。我們對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漂亮髮辮、條理清晰的作文、敏捷的思維等進行讚美,以此逐步樹立起他們的自信。當我們要求他們寫日記、保持安靜、不打架時往往以獎勵為藉口,每每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當每次許諾之後,我們都在同學中收集適合的衣物帶過去。

4.以寬容和教育做保證的自由犯錯的空間——小屋的“牀”

成長意味着犯錯,成長渴求着自由與寬容。因此,他們需要一種力量來正確地引導他們,幫助他們去嫁接一些、捨棄一些,而不是生硬地切割。

有的時候,他們會把分給小夥伴的食物拒為己有、把作業做的亂七八糟、把同伴打的哇哇大哭、其中一些人看不起那些有智力障礙的人。開始的時候,我們對這些很反感,可是自己在這個年齡段做錯事後,還蠻橫地摔門而去,而每次媽媽都會默默地做好我喜歡的飯菜等着我迷途知返啊。一個人犯一次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一次也不肯原諒他。理請自己的頭緒以後,我通過“換位思考”的方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值的慶幸的是他們很聽話。有了牀之後,即使屋子沒有建好也可暫作休息。

如果説童話給了孩子們自由幻想的空間,那麼我們該為小屋裝上這麼一扇窗——任其任意喊出自己的需要與失望。他們有權利在現實生活中爭取童話喚醒的夢想;即使我們滿足不了那些要求,孩子也可以在被拒絕的空間裏慢慢融入現實。

自發的助人活動很難長期堅持,因為自覺性的養成,離不開初始階段集體的監督與鼓勵。我們該有這麼一種集體存在,它就是保障小屋安全的“公安”。而專業社會工作者的誕生,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週末和節假日,經常有高校學生、社會慈善人士去參觀,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志願者,使志願活動成系統、成規模,將會受益無窮。

由於實踐經驗的不足和理論知識的欠缺,“實習”解決問題的功能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突出體現的是“實習”作為“第二課堂”的教育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與案主的正式接觸中,我們認識到專業工作與一般助人活動的實質區別,從而對自己的'專業有了客觀全面的認識。一般助人活動的隨意性,決定了它缺乏嚴密的組織性、前後相繼的系統性、解決問題的徹底性,它是一種插入式的人文關懷。

對於“義工”來説,志願活動疏導了自己助人的意願,滿足自己瞭解弱勢羣體生活狀態的需要。對於受助者來説,他們享受了一種探望式的關懷。活動結束之後,便各自回到原有的生存狀態中,對改變他們的弱勢羣體地位沒有本質的作用。

如果説“志願活動”是可以隨便排列的卡通畫面,那麼“社會工作”就是設計動畫片;如果“義工”過年的時候送給小白兔成筐蘿蔔,“社工”既要送給他們蘿蔔籽,還要教會他們種蘿蔔的技術;如果説“志願活動”傳達了社會對弱勢羣體進行人文關懷的信號,表達了社會接納他們的至誠意願,那麼,“社會工作”要做的是把這種美好的意願落到實處。

對於社會工作者來説,社會工作是一種滲透,是一種要為案主的未來長久的幸福負責的系統工程。它“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和對案主生存狀態的神入,從一開始就決定社會工作沒有輕鬆和真正的開心可言——在案主的問題解決以前。

幼時被父母遺棄。有人説,看一個人的人品如何,看他對窮人的態度即可;我認為,從一個社會對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態度中,也可以瞥見其文明程度。一個健全的社會,該為一切成員提供健全靈魂的空間,提供維護生命尊嚴的條件。體會到這一切的時候,我明白了作為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實習的過程中,我們積累了關於殘疾人生理、心理、社會需求的第一手材料。他們幼時被xx市兒童福利院收養,長到 2歲時分別被領養、寄養、資助繼續求學等。而其餘的,就暫時滯留在xx市社會福利院。一年前,他們的老師辭職。他們就過着這種生活:白天吃飯、看電視、作衞生,晚上睡覺。第二天早上醒來,開始同樣的循環。這只是讓單調的生活,以相同的模式複製到不同的日子裏而已。

被遺棄的日子裏,福利院為他們提供了細數生命尊嚴的空間。在成長的過程中,封閉式的管教本身就意味着排斥與壓抑。從本質上説,這是對他們尊嚴的一種漠視。

與他們的交往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身份,設身處地地考慮他們的處境;以社工的視角理解他們的問題。

第四,關於專業價值與專業技能之間關係的思考——價值是靈魂,技能是主導

在專業技能不足的時候,我們體會到了“愛”的威力——它是一個“緩衝坡”。當他們把生活中的問題暴露在我們面前時,許多時候我們難以理解、難以正確分析。在合理的方案拿出來以前,我們給予的是毫不遲疑的付出真誠的愛、無理由的理解和有目的的安慰。

社會工作對象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價值重於技能。只重技能而輕專業價值觀的形成,顯然是捨本逐末、事倍功沒;只重價值而忽略技能,只能傷了“愛心”又無功而返。我們應該讓 “關愛的心”成為一種本能,本能意味着瞬間作出真實的反映,它省去了在不同態度之間反覆權衡的徘徊。這不只是道德需要、不是空中樓閣的説教、而是價值和技能相融的便捷途徑。

初次實習時,工作安排上有許多不成熟和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四點:

1,價值觀的影響遠大於專業技能的應用,理論知識的缺乏使我們的工作先天不足

3, “隨機應變”式的介入取代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工作安排。

第7篇

這個暑假,我隨家鄉校友會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到嘉興福利院,看望一羣特殊的孩子們。我懷着一顆赤誠之心,想把我的快樂熱情傳遞給他們,至少我還有一顆童真的心。我可以教他們唱歌,如果他們不能唱歌,我可以教他們做遊戲,我還可以教他們學english,如果他們願意學的話,當然至少我會努力去激發他們學習外語的興趣。我美美的這樣想着,這些點子只有我這樣一個“童心未泯”的人想得出啊。

那是個大熱天,太陽毒辣,天氣潮悶,我們頂着火辣辣的太陽在嘉興轉了幾次車過後,終於來到了郊外,然後放眼望去,遠處有一排排並不高的樓房,福利院的還算較高的,可是看上去空空的,讓人心生畏懼,這是一座有着怎樣故事的房子,不,院子。因為院子,是有保安,有圍牆。剛進門,保安把我們叫住,表明了來歷之後,他們説來看孩子們的愛心人士很多,都有預約,可我們是初出茅廬,不懂這些,一番折騰過後,讓我們在院外馬路下的樹邊等了一個小時多,等待孩子們午睡之後才能進。

這是郊外,院外馬路一旁有很大一片空地,沒有開發,只是一片雜草,同學説,這裏開發一個遊樂園就好了。

幾小時之後,打鈴了,這是孩子們午睡起牀的鈴聲。我們得調整好狀態,畢竟,我們是來傳遞快樂的。抖擻抖擻精神,我們跨進了這個小院,這是一個封閉的地方,這裏有各個年齡段的孩子,一起讀書,一起生活。孩子相處怎麼樣呢,他們快樂嗎,他們有什麼想法嗎。

管理這棟樓的是一位年紀跟我們相差不多的阿姨,很瘦,手上帶有婚戒。在阿姨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孩子們的教室:宣泄室、模擬超市、電腦房還有廚房。設施都比想象中好幾十倍,但心底總感覺空空的。房間裏灰塵很重,表面上的光鮮總是掩蓋不了孩子們內心的孤寂和淒涼。據她説這羣孩子最小的只有幾個月,患有腦癱,最大的在上國中。阿姨叫喚了一個孩子下來,是班長。他很大方,愛笑,説話不方便。他好像很興奮樣子,我也衝他笑笑表示友好。他又去叫喚了幾個孩子,有一個個子比班長高挺壯的,他們倆在鬧着玩,可是分明看得出大個始終處於被動不還手,飽受同齡人“欺負”的孩子。樓上還有幾個小朋友,不管班長怎麼叫喚,他們遲遲不肯出現。不假,他們是一羣特殊的孩子,父母將他們生下來,多半是體格不全的原因,將他們遺棄。呀,他們終於肯露面了,幾個男孩小跑過來,分明沒看到女生過來,女孩子總沒有男孩做起來放得開。“阿姨讓我們待會兒一起打掃房間,你們好嗎”,我對着男孩説,“這些全都是給你們的哦。。”我不敢問得太多,生怕觸碰到哪根致命的神經,但也在全力表演出對孩子們的喜愛,友好,試圖努力找話題跟孩子們聊天,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他們肯開口,就很讓人欣慰。

天氣乾燥悶熱,外邊的太陽光射得地面上異常刺眼。班長要我跟他一起打掃超市,沒問題,還能趁機會問問他這邊的情況,可是,班長似乎講話有困難。他很勤快,是的,孩子們都非常勤勞。男孩甲很喜歡大姐姐,他過來牽起我的手 ,看起來我給他印象還不錯,我達到了滿意地步。他對我豎起大拇指,心裏突然很感動,因為他也是會傳遞愛的孩子,不只是接受愛,他懂得。謝謝小甲,他黝黑的皮膚,無邪的面龐上面閃爍着純潔的眼神。

同學們都盡力剋制着內心的驚訝,為什麼吃東西都是用牢房裏近乎搶的方式,為什麼有個女孩怎麼勸也不肯跟我們見面,為什麼上國中的那個“妹妹”顯得異常老練,不存在年齡過小的單純,沒有害怕恐懼而來的自卑。人間無情亦有真愛,社會上不缺乏很多有愛人士,福利院給了他們基本的物質需求,誰來彌補缺少愛的心靈?很難,誰都要孤獨的長大,我曾以為沒有親情,友情會活不了。只是老天太帶殘忍。

從福利院出來,馬路上散發的熱氣燎人。一羣人的影子被拉得好長,希望是有的`,説不定那是最昂貴的東西,行動吧,青年,把愛和温暖傳遞給各個黑暗角落,灑滿人間,慈善公益,那是夢想,更是理想,僅是微薄之力弘揚人道主義。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不可以忘記夢想。大學,是一個孕育豐收的季節。願夢想喚醒每個清晨,構建世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