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思想品德心得體會8篇 德思篤行:修煉心靈的智慧之旅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1W

思想品德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關係到個體的道德修養和精神追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不斷思考、探索,總結出了許多珍貴的心得體會。本文將就思想品德方面的觀點進行深入剖析,旨在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提升精神境界,追求道德的光輝。

思想品德心得體會8篇 德思篤行:修煉心靈的智慧之旅

第1篇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德育課程。然而從以往的思品課教學情況看,教師只關注教學內容的講授,教學中缺少實踐環節,學生亦未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坐而學道”的教學方式,不僅割斷了道德教育與學生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聯繫,而且影響了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造成所謂“開放式教學”,指在教學指導思想上衝破“閉合式”教學的怪圈,衝破課堂約束,參與社會實踐,打破課程侷限,做到各科相互滲透,形成學校、社會、家庭全方位育人網絡。筆者認為只有從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學開放型的教學內容,建開放型的教學模式等方面入手,才能提高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針對性。

更新教育觀念,做開放型的現代教師,扮演欣賞者的角色。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年級的升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參與教學活動的能力也不斷增強。為了充分調動學生自學、自勵的積極性,我逐漸擴大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我對四、五年級的學生,開展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課前做足準備,上課做課堂上的小組人,並讓學生做小老師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製作的ppt,給同學們講解。雖然開始的他們,顯得稚嫩和生疏,但很快發現學生們對思品的學習興趣卻大大提高了,並從製作課件、上課講課這兩個方面,更深入得了解到了老師的辛苦工作。

把課堂實踐加入到教學環境中來,不是要更多的教學環節,而是要通過幾個環節來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感悟。

思想品德心得體會8篇 德思篤行:修煉心靈的智慧之旅 第2張

第2篇

一上午我聽了5節風格迥異、各有特色的思品課,可謂受益匪淺。

特別是《對立還是溝通》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課表面上講的是一個具選擇性的問題,其實是希望通過學習,讓學生學會理解父母,學會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正確對待父母的教育。這節課我認為有兩個最大的亮點,值得我們學習。

在充斥着活動教學的今天,這一節以談話為主要方式的課的確讓人耳目一新。多媒體的介入,引起的學生高度的關注;精彩的電影對白震撼着學生的心靈;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誘發了學生對愛的困惑——這正是教學設計的目的所在。教師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把思想與課文內容融匯在一起,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

要繼續深入學生的心扉,還必須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話題。因此,教師設計了“對父母知多少”的測查問卷。並選中“當我 的時候,父母會稱讚我”及“當我 的時候父母會批評我”這兩道題讓學生交流。“可憐天下父母心”,當學生一個又一個相繼説出了各自的情況後,都不約而同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用心良苦。

情感體驗是品德課程不可缺少的'一環。能否激發學生的情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他們的共鳴,更是這類以情感態度為核心的課文是否成功的標誌。本課以一部講述與父母溝通的電影為主線穿插在每個環節之中。隨着劇情的發展,也牽動着學生的心。很容易就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的自己,隨着他們與父母衝突的白熱化,學生在不自覺的角色帶入中流露出真情實感,這是運用多媒體很好地發掘教學資源十分成功的一步。

雖然現在我沒有教思品課,但是這5節課中也使我深受啟發。教育是想通的,作為班主任我會把這些好的方法運用到學生的品德教育中,為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而不懈努力。

第3篇

20xx年5月19日至20日上午,我和同年級的教師參加了教師轉正的培訓課,所謂有所學、有所得。此次培訓我終有所獲。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知多少?——老師一開始提出就難倒了課室裏大部分教師的問題,我也不例外。但經過了解和記憶,我也把握了其基本的組成部分。包含課程性質、基本理念、設計思路等內容的前言;分類總分目標的課程目標;函納認識自我、我與他人和集體、我與社會和國家的內容標準;最後,則是由教學、評價、教材編寫等建議組成的實施要求及建議。的確,作為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需要體現課標,要注意以國中生生活為基礎,有目的性地促進其思想品德健康發展,摒棄以往的純粹以教材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做到正確價值觀的引導與與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實踐相統一。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經過《世界文化之旅》的討論學習,我們集合了小組成員的智慧完成了教學設計的課堂作業。此間,對組內優秀老師的教學設計方法讓我更加明白了在此次小組討論的收穫與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需要從哪些方向去教導學生。

一、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集思廣益,平時多與夥伴合作、多學習他人的方法,以豐富自己的各方面知識。

二、 把握教材的特點,適當以幽默,易懂的言語來與學生交流,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 適時地突破傳統的'思維模式和教學方式,以獨特的方式來教學。

目前舉辦公開課已經是每個學校習以為常的活動了,觀看完此公開課視頻,我不難發現,能夠開公開課的老師,他們無疑是擁有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讓其他老師學習。因此,我可以從中觀察到他也是有着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和老師教學效率。

經過此次培訓,我有了新的教學方向和目標,我會鼓勵自己學無止境,多學習,既要考慮學生生活,也要豐富自我教學經驗。

同為教育人,我們是不是在羨慕的同時也該一樣執着,追求,奮進!同為教育人,我們是不是在責怪、抱怨的同時,也好好的反省自己,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們學習了什麼?思考了什麼?具體實踐了什麼?雖然這次國培活動時值秋日,然而這些天來的學習無疑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春雨滋潤,讓我清晰地看到了學校以外的教育精彩。大量信息的融入,多元思潮的交匯,實地的學校觀摩,老師們的悉心交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我們都知道,教育的對象是人,是一顆顆鮮活的生命,他們渴望着陽光照耀、憧憬着藍天飛翔,期盼着雨露的滋養。然而現實殘酷,我們看到的卻是課堂如鳥籠,他們已被“圈養”,等待餵食、被動接受、束縛成長。這一次的培訓,讓我懂得:活動將讓課堂迸發出生命力量。在課前精心策劃各種活動,創設或真實、或虛擬、或模擬的情境,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去觀察、去傾聽、去思考、去辯駁、去操作......我們要把世界當作教科書,把整個社會作為孩子們學習的課堂,打破傳統的禁錮,帶領他們去社區調查,去大自然探索,去社會上體驗......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

二、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讓教師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師職業是一種古老的職業,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作為一名現代教師,必須是“經師”和“人師”的統一。當初我們滿懷着激情加入到教師這一行業,想要為國家培養有用之才。然而隨着時間的流逝,教學生涯只是“重複昨天的故事”,“考試利益無小事”成為精神重負,績效評價真的是“想説愛你不容易”。面對讚譽與現實的背離、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的反差、教育變革中“好老師”的標準與傳統標準的矛盾、高精力投入與低成就感的矛盾......我們的激情偷偷地溜走了。中國人大“20xx中國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調查”表明,近四成教師生存狀況不佳,近半壓力很大,心理健康者不足三成,教師的生存狀況堪憂。造成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原因是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太高,教師本身的職業特點,當前的學生難教,教育改革給老師帶來的壓力以及教師自身的一些原因。而教師心理不健康會直接損害教師自身的健康和影響學生的心理不健康。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積極心理學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滿意地對待過去,幸福地感受現在及樂觀地面對未來。改變自己的心態,積極地悦納自我,欣賞學生、同行、領導,積極地適應和改造教育環境,控制好各種情緒,活在當下、吸取過去之經驗並策劃好未來,健健康康地過好每一天,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學生,陪伴學生一起快樂地成長。

李增榮老師説:不要把專家的話太當回事,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把領導的話太當回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做法。或許過於偏激,但是,身為教育人,當我們只是做着人云亦云之事,説着言不由衷之話,顯而易見,我們會培育怎樣的孩子?當然,培訓中更多的時候,專家們都是通過案例、故事或直白的告知,給予我們的僅是一些教育理念和思想。真正的實踐行為,是沒有專家能夠給予的。靠的是我們一線的教育人,在不斷的嘗試、踐行中變革成為一種真正的教育現狀。就如前兩天看《辛亥革命》一樣,只有孫中山的演講,沒有無數的革命者投身革命的實際行動,喚不醒麻木的人們;沒有大批革命者起義英勇犧牲,推不翻君主制。所以,在課堂上放手,實現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在課程上自主,給孩子發展提供更多方向;在活動設計中智慧,營造出一個孩子覺得好玩的學校......用實際行動去響應我們認可的教育思想,去播灑火種,去點燃希望!

有專家説:“做德育就是在播種理想的種子。”那我們都是一羣播種理想和追逐理想的人。有專家還説:“文化的變革是最慢的、最難的。”怎樣變革現有的教育文化,需要我們這羣追逐理想的教育人,一同攜手,不懈努力,掙脱枷鎖,共享智慧,讓我們的孩子連同我們自己的生命一同歡歌!

第4篇

20xx年7月,我有幸參加了新課程標準解讀遠程培訓,即貫徹思想品德新課標修訂精神,轉變教學方式,加強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掌握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師駕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經過培訓,我深有感觸,下面我將談談學習後的一些體會:

國中學生正處於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就要利用好課堂教學陣地,按照新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心理健康的四有新人。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思想品德課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對此,教師就要注重以民族精神和優秀文化培養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要和生活體驗,尊重學生學習與發展規律,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摒棄舊的教學觀念,讓思想品德課程由過去的枯燥乏味的説教式教學變為受學生喜歡的新穎有趣的新課程。對此,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新課程下如何開展思想品德課教學,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第一,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備好每一節課,是開展思想品德教學的前提條件。作為一名教師,備課是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備課不但要熟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備好教材,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動態,更重要的是要鑽研新課程標準,設計好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情感交融,實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標,從而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課重教學的任務,使思想品德課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

第二,在課堂教學中要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係。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統一的整體,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從人格意義上説,師生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必須從主體轉為主導,學生從被動轉為主動,恢復到主體地位上來,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間共同參與、交流、互動的過程。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選取典型材料,設計學生活動,以及有針對性的問題等形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形式單一,時間長了,學生也會厭倦,興趣大減。因此在課堂上可採用自主式、討論式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合作探索的慾望,主動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意識和成就感,使課堂氣氛活躍,興趣盎然,樂在其中。

第四,要重視和應用及時有效的課堂評價。國中學生對一切事物充滿好奇,也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讚揚,因此在課堂評價時不能簡單地説對或錯。對此,教師在課堂評價時要採用靈活多樣豐富生動的評價語言,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引導性、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

總之,只要教師遵從新課程觀念,認真鑽研教材,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學生實際的方法,充其次,要培養人認識自然和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能力。我們都知道閉關鎖國不好。但封閉哪裏只限於封閉國門呢?當學生被牢牢地捆在那些要考試的課本里,沒時間來光顧那些不要考試的閒書。把一個人從幼齡到18歲相當完整地封閉在那幾冊課本里,這不可怕嗎?新課程旨在儘早結束封閉時代。新教育新課程不只是一塊黑板、四面牆壁、一個老師、幾十個學生。新課程不是打開書本,而是打開社會。這是在塑造一個最終能融入社會、對社會有用、能解決自己問題的有獨立人格的人。如果一個學生我與世界的思維被打開、被塑造,其自我發展的創造力將不可估量。

最後,學習人類在勞動實踐中形成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

這是我們非常重視的,也是我們每天都在拼搏的事情。然而信息時代,任何大腦都無法把諸多知識容下。所以最關鍵的並不是知識,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學會學習。

(3)面對新課程、新教材的實施,教師怎樣做才能發揮引領輻射和帶頭作用呢?讓讀書充實自己的人生。書,是知識的源泉,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就必須不斷讀書,不斷充實自己。物理學上的萬有引力定理告訴我們,要想增加吸引力,就得增加自身的質量。學生素質的高低,直接取決於教師素質的高低。在現代知識爆炸的社會裏,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該有源源不斷的一江活水。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要變教育,先變教師。我們現在處在一個變教師為導師的時代。面對新教育、新課程,導學比教學重要。一個真正的問題,比一千個答案都重要。當我們設置了一個問題時,正確只能通過嘗試和體驗錯誤才能達到,這是獲得探究能力的重要特徵。明白了這一點,就不必為學生的出錯大喊大叫,就懂得激勵在哪裏。何謂真理?真理就是錯誤生出來的兒子,錯誤其實是真理他爹,我們怎能不善待錯誤,錯誤是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何謂慈祥?慈祥就是面對錯誤表現出的寬容,這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和智慧,也是優秀教師的品格和智慧。教師最優秀的品格:愛差生!心靈受挫的差生走向社會,他們的弱勢比殘疾人還弱,無學可上,無業可就,無人尊重,無人關愛。像這樣的四無青年要學好是不可思議的我們打擊罪犯是治標,治本還得靠教育,靠老師!因此老師們要特別關愛那孩子!多一份愛心,少一點犯罪。多一所學校,少一座監獄。

今日之教育就是中國之未來,我國有三億學生,比美國人口還多。21世紀的中國就在我們的孩子身上滋滋地生長。創建21世紀的新教育,將由我們這一代師生踏出新路。這條新路是從課程改革發端,並伴隨着一代新學生的成長而逐漸創建的應該讓所有的教師都明白:只有我們能阻止這個世界的倒塌!

第5篇

能夠參加南陽市20××年國中思想品德教師新課程學科培訓活動,我覺得真的很幸運,感謝上級領導給了我們學習的機會,感謝專家老師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為我們一線教師提供的精神大餐。結合我自己的一些教學實踐,我想談一點自己的收穫。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信息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信息,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的評價標準等。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通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為“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為“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課堂是學生的,學生是主人。這不禁讓我想起我們學校的以及我縣推行的“學導練”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推出後,我還不敢放手,總感覺不講不塌實。其實老師的滿堂灌只會助長學生的惰性,扼殺課堂的靈性。長時間下來,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學生只有真正參與了教學活動,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新知,他們的`主體性、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發展。在江蘇省的五嚴規定下,我們老師應該學會“責任分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主導。

一節高質量的思想品德課其課堂教學的導入必須十分精彩,精彩的開頭就像磁鐵,緊緊吸引住學生的思維,這樣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以前的教學中不大重視導入技能的提高,今後要採取如下方法:

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時,我就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經濟全球化為少數富人服務,還是為全人類的共同利益服務”?“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絕對有利嗎”?這樣就有利於完成教學目標,同時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莎士比亞説:“幽默和風趣是智慧的閃現”。的確,幽默是一種才華,一種力量。在課堂導入上採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緩解課堂氣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鬆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思維,探究新知。

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把情感目標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發情感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恰當、適時的播放一些格調高雅、積極向上的優秀歌曲,寓教於樂,寓教於美,陶冶學生情操,豐富學生情感。例如,在講解“依法服兵役”時,播放歌曲《駿馬奔馳保邊疆》,讓學生體會邊防戰士的豪邁情懷。講解“改革開放”內容時,播放《春天的故事》等。這樣把學生對知識的認識、理解上升到感情層次,達到思想教育的較好效果。

運用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自己去發現和矯正錯誤的心理狀態,有利於改變一味灌輸的教學模式,打破沉悶的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也體現了知行一致的原則。

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的許多科學家,他們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對某一事物具有濃厚興趣。濃厚的興趣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但思想品德課自身較強的理論性使許多學生學起來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師應恰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教學,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具有理論性強、概念多等特點,如果採用一般的教學手段,往往會變成空洞説教,使教學枯燥無味,達不到應有的效果。而採用電教媒體,能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把內容獻給學生,使抽象的思想觀點、道德規範、道德概念具體化、形象化。

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由於受到學生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及實踐經驗缺乏的制約,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計算機輔助思想品德課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通過展現圖、文、動畫、視頻、等資料,做到理論聯繫實際,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對文字、符號、語言、聲音、動畫及視頻圖等進行實時處理,形成圖、文、聲三位一體直接輸出,為學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評價活動的機會,誘發學生思考問題,以達到啟迪思維,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課堂上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學生的各種感官,拓寬教學的時空維度,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強化記憶,增強教學內容和過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促進學生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創造等智力因素的發展,有助於學生形成創造新思維,鍛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參與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並不是“教材搬家”、“板書搬家”、“習題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課件的花裏胡哨,更不是利用現代化包裝進行高密度的“滿堂灌”。將現代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教學進行有機的整合,對改革國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優化思想品德課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方法,使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作用得到真正發揮,從而提高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

專家高屋建瓴,讓我們豁然開朗。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們將貫徹新理念,用熱心、精心、誠心對待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力爭實現專業發展、能力提升。

第6篇

依據新課程的標準,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與時俱進,如何通過我們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閲讀能力、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呢?下面,我就結合個人的教學,談談個人的體會。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提高道德認識,激發、誘導道德情感和學習積極性,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和學習行為,挖掘出潛在的各種能力,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一是做好預習。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與課前預習緊密相連,課前預習的效果怎樣又與教師的嚴格要求、具體指導分不開。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指導學生做課前準備時,教師提供預習提綱,弄清課本陳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事實,掌握其基本內容、觀點、立場和方法,有的放矢。三是聯繫實際。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鮮活的教學案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載體。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應該提煉生活中的案例,讓學生迴歸生活現實。尤其是讀一些時政資料時要注意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好能理論聯繫實際,藉以加深對理論觀點的理解。

新課程實施前,思想品德課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教者基本上是照本宣科,學生興趣索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思想品德課內容是些條條框框,顯得枯燥,實用性不強,再加上課堂上傳統“滿堂灌”式的老師講、學生聽,激發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新課改要求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慾望和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我們教師要着重於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講解一些閲讀方法和技巧,然後放手讓學生去閲讀。在閲讀中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造一種積極參與的氛圍,讓學生在自主閲讀中嘗試成功的喜悦,滿足求知的慾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學案方式對本課知識目標進行展現,向學生表明學習任務,學生有針對性地帶着問題去閲讀教材,而且容易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成就感。學生通過自己閲讀去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從而不斷的清除學生的惰性意識,然後根據教材設計有層次的問題,加強實踐磨鍊,並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引導分析,摸索技巧,訓練方法,使學生閲讀能力不斷提高。同時也可以依據材料內容,由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在表揚與鼓勵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進行相應方法的總結與反思,從而提高閲讀的興趣,讓學生在閲讀中提升能力。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望、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幫助學生形成與發展創造性思想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但由於以往的知識經驗、習慣以及觀念與見解影響人們的知識與活動,人們獲取知識往往侷限在已有的知識範圍內,忽視了對創造性問題的探索。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要任務是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形成探索創新的願望。

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和源泉。教師善於設疑,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一個學生能否提出創新問題,關鍵是教師是否有了創新的意識。因此,要使新課標真正成為當代思想品德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標準,教師首先要努力培養自身的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進行教學設計,選擇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教材中普遍存在着創新教育的素材,教師在明確知識目標的同時,應注重運用這些方面的創新素材,確定好能力目標,並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設計好相應的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大膽地、獨立地、創造性地講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其次,教師必須立足於全體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尊重並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個別差異,允許學生表達不同的意見,寬容學生的錯誤與失敗。鼓勵學生同中求異,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對學生中存在的不同看法和見解應積極從正面加以鼓勵,不應輕易地加以否定,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敢於向老師質疑。再次,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啟迪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智力,逐步形成創新的技能。

學生廣泛的深入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學生加強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利於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認識、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的能力,如社會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社會調查能力等,使學生的思維在實踐中得到鍛鍊,並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有所突破。實踐證明,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得到進一步的培養、鞏固和發展,離開社會實踐,學生的主體意識難以得到應有的發展。簡言之,我們思想品德課教師應給學生多創造一些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接近並認識社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途徑和方法多種多樣,只有我們每位教師引起重視,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搞好思想品德課教學工作,在樂教樂學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逐步走向成功。

第7篇

信息技術是指人類對數據、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和影像等各種信息進行採集、處理、存儲、傳輸和檢索的經驗、知識、及其手段、工具的總和。它的核心技術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有價值的文化信息的傳遞為學生個體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從文化傳遞的角度講,信息技術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成為學科課程和教學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整合”中“整”這個語素,它包含了“調整”、“重整”、“整改”等豐富內涵。“整合”是個新概念,要有新思路。通過“整合”,促進教學模式的變革,實現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全方位的現代化,突破傳統教育的模式。“整合”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培養學生的獲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學科整合既有教育技術的整合,又有學科知識的整合。基於以上的學習與認識,教師大膽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突破書本知識的限制,首先,能不斷優化生成新的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環境。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學過程中的時空觀是機械的、死板的,而在信息社會和知識經濟社會,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教學過程中的時空觀發生了變化,老師可以在課後通過網絡繼續給學生以指導,是課堂的延伸。比如説到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北京奧運會、四川汶川地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點擊相關的網址,這樣就打破了空間的限制,也打破了時間的限制,就能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鍊。

其次,能給學生創設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地學習,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和主動精神,而興趣是一種積極作用的情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和情感相聯繫,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要深入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識規律,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受,催發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采的世界,從而不再侷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讓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不再“窺豹一斑”、捉襟見肘。課後,同學們説:“以前也知道脾氣不好會影響健康,但今天上網查了有關資料後,我可真知道了壞脾氣的危害”。

課改要求新課程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倡“先學後教”。教師通過設計真實任務型活動,讓學生在完成真實任務的心理驅動下利用網絡技術從不同資源中查找、評價、收集信息,研究現實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和方案。由於網絡提供了一個拓展的課堂和一個微縮的社會,使學生接觸的不再是單純的文字材料,而是可以觀其形、聞其聲、知其意的“立體空間”。這種資源的優勢使課堂容量一下子不知道擴大了多少倍,突破了書本是知識主要來源的限制,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特徵,更多地賦予了學習者學習的自由。讓學生學會在發現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在把獲得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美國學者阿爾福。托夫勒在《未來的衝擊》一書中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那些不會學習的人。”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所謂“會學習”不僅僅指能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營造的教育環境中,各種感知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活躍,更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自主建構。因此,我們教師必須為學生創造一種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營造的思想品德教育環境,服務於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探索與實踐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培養學生終生求知,主動學習的熱情與能力。我們教師應先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學生在教師支持材料的幫助下,完成整個學習過程後以演示文稿形式呈現學習成果,“課件”變成了“學件”,而他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上網查詢,翻閲報刊雜誌,小組討論等多種途徑,最後把知識點整合到“學件”中去,達到自主學習的最佳效果,這種獲取知識的手段和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如教學《環保在我家》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對環保問題給予充分的重視,瞭解家庭生活中可能產生的污染以及危害,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觀察、數一數、算一算等課前活動的基礎上,上網蒐集有關環保的資料。然後針對農村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把學生從網上收集了各種關於家庭環保的資料和自己補充的資料製成生動直觀、學生易懂的`網頁,並上傳到學校的校園網上,給學生課堂的自主學習搭設了平台。課堂上,學生通過瀏覽網頁、小組討論,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家庭生活也會產生污染,如果每個家庭不注意家庭環保,造成的危害極大。而在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下,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教師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是相對而言的,學生學習方式發生變革的同時,教師教學方式也必然發生變化。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傳輸者、權威者轉換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支持者,信息技術則成為教師輔助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信息技術有助於教師創設更生動、逼真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例如,在教學《生活中處處注意安全》一課時,在第一環節彙報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感受到了不注意安全的危害很大,初步掌握了一些生活中注意安全的方法。為了提高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進行安全自護的行為指導,教師在第二個教學環節中,利用“學易高互動多媒體教學系統”組織學生進行“模擬春遊的遊戲活動”。這一高科技的操作平台,使媒體技術不再僅僅是教師教學的工具,而成為了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工具。在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老師及時順學而導,導在點子處,導在關鍵處。催化學生的道德認知理解逐步深入,強化道德行為的正確性。這種全新的教學媒體,使學生的學習狀態處於極度興奮之中,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這一設備的統計功能又能使教師及時瞭解全班每個同學的學習情況,對某一個情境中所反映的各種行為,全班同學判斷正確的比例,這是以往任何媒體都不能達到的效果。“學易”的充分利用更加有利於因材施教、達到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使面向全體成為可能。

師生互動方式的轉變實際上是師生關係轉變的表現,信息技術使師生由主動與被動的關係變為平等、和諧的關係。信息技術的信息傳遞具有快速、隱蔽、靈活等特點,可以豐富傳統的師生互動方式,使師生之間增加更廣泛、更民主、更有針對性的交流。網絡論壇功能可以實現一名教師與多個學生的互動,學生可以隨時向教師提問;還可以實現遠距離師生互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跨時空的交流與合作;同事為有效的實現生生之間、學生和家長之間、學生和社會之間、本班學生和外校學生之間的更多緯度的、更多內容的互動提供了可能。這使課堂實現了對外開放,為老師和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交流渠道。如教學《環保在我家》一課時,教師利用學校校園網站的環保論談版塊,為學生開通了師生交流、生生對話、異地共研的窗口。課堂上,學生把自己討論的環保辦法在網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教師藉助網絡為學生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師生將共同遇到的不能很好解決的環保問題與網絡上其他人交流、研討。網絡化的交流使學生學會了與更多人交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熱情,有利於學生對道德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在教師研究的過程中,由於信息技術的介入,思想品德課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實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注意。

一個教師面對四、五十個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的現實,也成為教師課程整合實踐的現實。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教師要授課、個別輔導、處理軟硬件故障,有時會忙得不亦樂乎。在課程整合實踐時,還要解答由自主學習帶來的大量個性化的問題,甚至還要受互聯網故障的干擾。因此,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會被意外干擾,從而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與解決。

2.不要擺“花架子”,要追求真實的、可重複的、適合實際情況的課程整合運作方式

一些教師在研究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時,簡單地將教學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等同於整合,花費很多精力將書上的圖畫掃描下來,用計算機呈現給學生。從看課本講課轉變為看課件講課。實際上,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整合,只能算簡單地改變教材呈現的方式,並不能實現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方式。

信息技術以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為代表,但還包括非技術層面的東西。另外,傳統媒體的信息資源對於當今社會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在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實踐中,必須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信息意識,特別是要正確看待傳統媒體的作用,並學習運用傳統媒體信息資源的方法和技能,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兩者不可偏廢。

信息技術整合於課堂教學,發揮着前所未有的優勢。但是我們也應看到,它使很多教師應對不暇,從而加重了自己的工作負擔。究其原因,是教師信息素養的匱乏。因此,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水平和能力需不段提高。從某種意義上説,老師的學習態度、學習進程決定着信息技術整合於課堂教學的廣泛性和實效性。

而媒體技術大量運用於課堂,僅有教師能力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具有信息素養的適應未來世界發展的全方位的人才,也就是要以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為根本。這就要求各學科教師相互協調,制定出全方位的提高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的課程。

總之,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品德學科教學整合的最終目的是追求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分析信息,自主建構對道德觀點的意義,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創造條件。因此,深入研究這一課題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8篇

我參加了“同課異構”活動,通過認真觀課,與作課教師進行課後互動交流,使我深受感染且收穫頗豐。

一、“同課異構”增強了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

這次“同課異構”活動,讓我們對新課改的精神領會更加深刻、更加具體,從模糊的理念變成了活生生的現實,使我們在聽課中明確了自己今後在教育教學中的方向。同時,通過與聽課教師的互動活動,也增進了我們新老教師相互間的交流學習。正是“同課異構”活動使我們在交流與溝通過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這會促使年教師不斷進步與成長。

二、“同課異構”感受了不同課堂的教學魅力

這次“同課異構”活動,對我來説受益匪淺,感受了教學的魅力。

一是感受了底藴魅力。底藴是引人入勝的精髓。授課老師如果沒有深厚的知識積澱,沒有深入的教學鑽研,是很難有如此嚴謹的思維,精闢的講解,精彩的發揮,也很難做到把握好課本,吸引住學生。

二是感受了親和魅力。親和是引人入勝的鑰匙。在他們的課堂上,你會發現他們的親和力不僅表現在臉上,更滲透在師生心裏,聽這樣的課想走神都很難。屈老師雖然第一次與學生見面,但完全與學生沒有陌生感,學生與他們的互動很親切很融合。教師注重了教學來源於生活,用之於生活,讓學生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三是感受了互動魅力。講課老師做到了“三個轉向”,即從以教師講授為主,轉向以學生自助學習為主;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向以互助學習為主;從關注教師教,轉向學生學和師生互動。課堂教學中做到體現自主、引導合作、推動探究、關注過程,尊重學生個性特徵,重視學生的探究體驗和感悟發現,培養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提出、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