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想4篇 "心動之旅:愛與教育的碰撞"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愛的教育》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於1922年出版的一部小説,作品通過描述主人公讓-巴蒂斯特·蘭庫爾從孩童成長為成熟男子的過程,展現了教育中重要的愛與關懷。小説引人深思,讓人感受到教育的力量以及愛與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繫。本文將對該作進行深入剖析,探討其中藴含的教育哲理與人生智慧。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想4篇

第1篇

一陣飄過的雨過後,陽光帶着新鮮的空氣進來了。我從抽屜裏翻出一本兒童節媽媽給我的書,書名是《愛的教育》。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阿米庫斯寫的,我看了幾行就放不下。

這是一本書,從四年級學生埃裏剋日記的角度描述他的遭遇。這本書是一系列短篇小説。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小抄寫員》的故事。

蘇利歐的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為了養活一個大家庭,他為雜誌撰稿。蘇利歐不忍心看着父親辛苦工作,就在父親停止寫作後,晚上幫父親抄寫。但是,由於睡眠不足,有一天晚上我趴在練習本上睡着了。他父親嚴厲批評了他,但他試圖説實話,但拒絕了。但是每天晚上抄已經成了習慣。那天晚上,蘇利歐又起牀了,不小心撞倒了一本書,他的心很緊張,生怕驚動了父親。但是,他沒有想到父親已經站在了他的背後,他明白了一切,父子緊緊相擁。

父子間的感情是寬廣博大的。“一個人愛別人,同時也被另一個人愛時,那麼這個人是最幸福的” 。難道不是嗎?敍利奧愛自己的父親,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為他愛爸爸,爸爸也愛他。

每當媽媽叫我洗一下碗,掃一下地時,我都是極不情願的,經常要媽媽用一些東西“賄賂”我。“拿人的錢嘴短”,我拿了媽媽的東西,又不好意思不為她分擔家務活,但我幹活時總會假裝帶着一副極盡全力的樣子,來騙取媽媽對我的信任。有時儘管媽媽賄賂我,我也不去做某件事,所以經常會讓媽媽生氣。

我被敍利奧關心父母、孝敬父母、體貼父母、勇於分擔家庭責任的精神打動了。在當今社會,我們這些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各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總是會抓住父母對我們的萬般溺愛,進行攻擊,父母們就無可柰何了。

這本書是一本好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要把書中的精神永遠保留在我們心中。

《愛的教育》讀書心得感想4篇

第2篇

暑假前我的老師向我推薦了一本非常好看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愛的教育》。我一買來就迫不及待地翻開書看起來。在這本書裏,我讀懂了關愛,憐愛,相互同情,相互體貼,相互尊重。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羣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生到性格都有迥異之處,但他們身上卻都有着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以及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裏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羣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薰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主人公恩里科在充滿愛的家庭裏茁壯成長,也學到了許多。愛,一個多麼熟悉的字。裏面包含着有父母親對你的愛,有晚輩對你的敬愛,還有好友對你的友愛。要想獲得他人對你的信任,就得尊重他人。是啊,愛,是神聖的,是純潔的。但為什麼愛就在心頭卻表達不出口。書中人與人之間流露出的真摯感情,讓我感動不已。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温馨,也給人幸福。書中給我的啟示是每位老師要做一個温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自己的學生,這樣的教育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第3篇

倪美英老師教學二十餘年來的教學經驗,酸甜苦辣情形的點點滴滴透過戴晨志先生的妙筆生花,寫成一篇篇精采感人,動人的故事,文末更以他專業的知識,為故事提供許多學理和啟示。

倪美英老師在序文中提到: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

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二,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

(五)教師專業成長靠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

第4篇

十一長假期間,我和兒子一起共讀了《愛的教育》。這是一本流傳世界各國的兒童名著,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耗時近十年才完成的。它是一本日記體的小説,從一個孩子的眼光出發,以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國小生安利柯九個月的四年級生活。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來共讀,是因為發現現在的孩子感悟愛的能力不足,往往不懂得感恩。而《愛的教育》是一本傳遞愛的書籍,愛貫穿了整篇小説,在最平實的字裏行間,融入了種種人世間最偉大的愛:老師之愛、父母之愛、兒女之愛、同學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但卻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我希望通過閲讀它能對兒子產生啟發。

一開始我和兒子是分別閲讀的,兒子看書很快,不到兩天的功夫就告訴我看完了,我問他看的感受時他説還好,但又説不出個所以然。於是我就改變方法,由我們兩人輪流為對方朗讀。隨着相互地朗讀,《掃煙窗的孩子》、《班長》、《感恩》等故事由我們的口中流入我們的心中;純真善良的安利柯、正直俠義卡隆、品學兼優的代洛西、樸實可愛的“小石匠”,堅強不息的克洛西等角色不斷地在我們眼前閃現。《愛的教育》文字是簡單樸實的,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沒有跌巖起伏的情節,沒有引人入勝的懸念,但其中不時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也表露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塑造着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這些情感讓我們感動,同時也引起我深深的思考:什麼才是教育的主題?文化知識?科學技能?琴棋書畫?為人處事?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最關注的內容,但《愛的教育》卻為我們提示了教育的真諦:“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説教育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培養他們懂愛、會愛。

合上書,我問兒子: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故事啊?兒子回答説:“是《感恩》,因為我有時候也會覺得老師對我太嚴厲,但事後想想老師的出發點都是為我好,想幫我改掉粗心、不認真的習慣。”我聽了笑着説:“這麼想就對了,不管是老師、家人還是你的朋友,當他們批評或反對你的時候一定要先想想他們的出發點,這樣你會更好地聽取意見,獲得進步。”

我不知道讀過這本書後兒子到底能明白多少,感受多少。但到了晚上,兒子聽到我説腳不舒服的時候,主動提出倒水為我泡腳,事後還幫我按摩,就象我平時為他做的那樣,我的心裏真得暖暖的`,感覺到了愛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