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説課稿7篇 "幼兒園説課稿:培養樂觀快樂的小朋友"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7.51K

本文將針對幼兒園教師備課中的重要一環——説課稿進行介紹與講解。幼兒園説課稿是教師在課前準備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承載了教師在課堂上所要傳遞的教學內容、目標和方法。通過本文的解析,希望能夠給廣大幼兒園教師提供進一步的指導和幫助,提升説課稿的撰寫水平。

幼兒園説課稿7篇

第1篇

?分類》這部分內容雖然不多,但很重要。分類能力是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的重要方面,並且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進行分類時,首先要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綜合,通過比較,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與區別,並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點與本質屬性。而這一系列認識活動,都是思維的基本過程。分類能力的發展對於將來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統化的知識,形成科學、嚴謹的方式也有很大益處。

由於學生年紀小,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聯繫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有助於他們更好地學習。教學時,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後發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為了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並在實際教學中體現三維目標的整合,依據課標要求,結合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活動,能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依據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學重、難點是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數學教學應是數學活動的教學,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課堂中,我以開放式教學為主,採用探究、合作、發現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課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使學生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達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的。

在教學中我注重學生活動中的反饋情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把評價的權利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看到自己的進步,體現評價形式的多元化。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上課伊始,我先創設了一個逛超市的情境,放一段超市的錄像,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觀看完後,讓學生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然後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尋找,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學分類。這個情境的設計自然地向學生滲透了做事要講秩序,物品要按需要分類的思想。讓學生感受到分類的意義,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也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這一環節中我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兩次探究學習的機會,意圖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空間。

第一次探究:首先讓學生拿出我課前發給他們的學具袋①,同桌兩個人合作一起來分一分裏面的學具。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每個人分兩類,也可以一起合作分出四類,邊分邊説説分的依據。然後找代表到前展台上演示分的過程,得出結論這些學具一共可以分成四類。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活動卻不僅讓學生體會、理解分類,還激發了他們的合作的意識。

第二次探究:讓學生拿出學具袋②,這裏面有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片,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進行第一次分類,分好後選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分類的結果和方法,請其他小組同學互相評價。然後提出問題,其他小組有不同的分法嗎?再找出不同分法的小組代表到展台上展示,從而讓學生感受以不同的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方法。這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並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又對圖片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進而突破了重、難點。

首先出示39頁的做一做,我把書上圖做成圖片,讓學生討論之後到前面展台親自分一分,感受分類的多樣化。然後談話:“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麼,畫出來的,你能分嗎?”這時分別出示40頁的3題4題,讓學生看着圖進行分類回答問題!這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會運用分類解決問題。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讓學生想一想,説説你在什麼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然後讓學生把全班同學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以達到鞏固的目的。從而也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一理念。最後的作業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書包裏的物品和家裏的玩具進行分類。讓學生感受分類的樂趣和作用。

幼兒園説課稿7篇

第2篇

春天來到了,萬物復甦,我班的寶貝們似乎也嗅到了春天的氣息,四處尋找春天。於是我們一起,來到美麗的農家小院、尋找“春天的足跡”。孩子們在盡情的享受着陽光、分享着快樂、感受着春天的美麗時,我微笑着看着大家説:“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春天”!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那麼,你們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的”?聽到我提出問題,孩子們都開動腦筋想起來。

姍姍第一個舉手説:“我眼中的春天是美麗的,我看到柳樹,草地都變綠了,桃花、杏樹也都開了,漂亮極了”。我聽了點了點頭。

小惠第二個發言:“我眼中的春天是温暖的,看我們大家都脱去了棉衣,換上五顏六色的春裝,多精神”。

接着浩浩也站起來説:“我眼中的春天是香香的,到處飄着花的香味,連小草,泥土都散發着淡淡的`清香;我眼中的春天還是温潤的,昨天毛毛細雨飄落下來,澆濕了大地,把大自然沖刷的乾乾淨淨的”。

聽到浩浩的回答,大家都鼓起掌來。惠穎看到大家都積極的回答問題,也着急的説:“我説我説,我眼中的春天是快樂的,我們坐在這碧綠的草地上唱歌、跳舞,做遊戲多有趣!

我聽了大家的回答高興地笑了説:“你們説的太好了。你們就是老師眼裏的春天。”此時,小寶貝們的張張笑臉如同朵朵迎春花在綻放。

第3篇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大班的語言活動《聰明的小雞》,大班的孩子特別喜歡一些競技性質的遊戲活動,我們班的孩子更是如此,在活動中他們經常進行各種各樣的比賽,如喝水,拍球等等,但是孩子們的比賽結果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的,所以我選擇這個讀本《聰明的小雞》,通過這個讀本是想讓孩子們明白,用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去比較,肯定是失敗的,所以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才能戰勝對方。

?聰明的小雞》是選自大班的分享閲讀的一個故事,這個讀本所講的是機靈可愛的小雞在農場裏如何智鬥狂妄自大的狐狸最終成功獲救的故事。

首先從故事的角色中,小雞和狐狸都是最能引發孩子極大的興趣的小動物,故事的讀本:驚險、起伏的情節、富有推測的故事內容尤為符合大班學齡兒童的探索和樂於助人的社會的心理。《綱要》在語言領域中也曾經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我班幼兒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根據繪本的每一頁故事內容,大膽猜測故事情節,並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口語的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積極參與閲讀活動,能認真傾聽,喜歡這本讀本,並大膽講述的習慣。

培養幼兒不怕困難,敢於克服和麪對困難,懂得比自己強的人,去鬥智鬥勇。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掌握故事中的情節變化,能用較清晰的語言進行講述。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放在,積極參與閲讀活動,能發現與圖片相關的線索,喜歡這本讀本。教學的難點,理解小雞發起三次比賽的真正用意,感受故事中小雞的聰明、機智和勇敢,體會故事中的幽默與樂趣。為了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做了以下活動準備:

小雞和狐狸手偶各一個。小雞,狐狸,農夫人物各一個。背景圖一副。故事繪本。背景音樂。大小樹枝各一個。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在活動中力求合作式的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因此,在活動中我除了以我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採用合作交流和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操作演示法:通過手偶的形象引導,會使幼兒深受喜愛,也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幫助幼兒理解。在我操作手偶時,也可以讓幼兒直觀的感受到小雞與狐狸之間的差距(一個弱小,一個強大)。

觀察法操作:為了讓幼兒理解故事中小雞,狐狸和農夫之間的關係,我選擇了,用繪本故事書,這樣使幼兒可以感受到形象,具體,有趣。

表演操作法:讓幼兒與教師一起互動合作,進行情景的模仿表演,能引起幼兒的一定態度體驗和感受,使幼兒能得到心理上的發展,並讓幼兒觀看,説説他們的感受,這樣能滲透思想教育,又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

分組討論法:讓幼兒通過故事情節的展開,根據不同環境下人物心裏的變化進行討論,讓幼兒在平等,寬鬆,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自我表現的機會,並且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如果我們自己遇到了困難,會用怎樣的方法去解決,讓幼兒學會用聰明才智鬥志壞人和解決困難。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能力。

延伸活動:讓幼兒親自體驗遇到困難時候,會用什麼辦法來解決,並作以記錄,將好的辦法可以教於其他小朋友,以便每位小朋友有自我保護的能力。

第4篇

?新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貫徹、實施的過程中充分挖掘語言教材中所藴含的創造因素,有益於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教材來源於《福建省中班領域活動指導》的語言領域,在這個活動之前,小朋友圍繞"房子"已展開了一系列活動,對房子的結構、外形特徵等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且幼兒通過搭建、泥塑、繪畫等形式進一步瞭解了房子。當我告訴幼兒有一種房子會動時,幼兒都想探個究竟,學習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因此,故事《會動的房子》油然而生。

新的課程改革把故事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提出,要求幼兒喜歡聽故事,樂意講故事的語句,並懂得一些簡單的道理。

?會動的房子》生動地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小松鼠在造好的房子內居住,但房子每天都在變化着方位和地點。故事中所述之事是幼兒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小松鼠、烏龜,這兩隻動物都是幼兒非常熟悉和喜愛的。敍述過程中小松鼠和烏龜的對話語句能夠照顧到中班的幼兒的口吻,符合中班幼兒語言獲得的水準。

根據中班幼兒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將目標定位為認知、能力、情感三個方面的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作品故事情節以及動物形象的特點,感受其中的幽默。豐富詞彙:膩、馱、手舞足蹈、慚愧。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積極思考、主動參與的習慣和大膽想象創造的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作品中清新的'大自然畫面,從而熱愛大自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幽默、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演示法:木偶形象逼真,深受幼兒的喜愛,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了幫助孩子的理解,我操作木偶,讓幼兒對重點、難點的內容獲得清晰的第一印象。

2、交流討論法:皮亞傑指出:"兒童是個具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憑以往的印象,我班的孩子一定會對這個故事產生興趣,有一種想表演的慾望;這時進行對話教學、交流討論是個很好的時機。

3、審美薰陶法:幼兒學習語言,重在感悟語言。在教學活動中,我把教學過程融合與多媒體課件中,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讓幼兒在活動中更興趣盎然,使幼兒的創造性素質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

4、創設情境誘導法:具體的場景,能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能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幼兒一起扮演小松鼠,依次來到"大樹底下"、"山腳下"、"大海邊"、"大草原"上,並根據場景變化進行提問,讓幼兒在平等、寬鬆、活潑的環境中有足夠的表現自我的機會。

1、操作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邊操作圖片邊講故事。

2、自由討論法: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教師應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尋找多種辦法解決問題。象"房子為什麼會動呢?"這類問題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因此我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

3、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讓幼兒自由表演故事情節,以增加對故事的理解。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根據本課教材內容集中,特點鮮明、語言通俗的特點,我從(激趣導入,以題質疑)——(以境促感,境中生情)——(角色表演,內化感悟)——(續編故事,拓展昇華)四個方面引導幼兒學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本課一開始我就以題質疑。

教師出示一幅石塊樣子的貝殼圖,問:石塊有何用?為什麼?我出示另一幅房子到了山腳下的圖,説:不知怎的,這麼穩固的房子卻移了位置?小松鼠好是疑惑:"房子為什麼會動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小朋友立即嘰嘰喳喳,説出了許多充滿智慧的答案。

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小松鼠為情節發展主線,從形式內容上吸引孩子,由於電腦提供的軟件不僅形象直觀,色彩鮮豔,而且富有動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能使語言和形象有機融合,直接作用於幼兒的感官,生動地形成語言表象。我讓幼兒邊聽故事邊看幻燈片、課件。並根據故事內容提問: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幼兒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我以情境表演為導入,根據教學實際與孩子們的特長提議他們分工合作表演課本劇,在佈置好的四個場景中,幼兒手持指偶大膽表現小松鼠和烏龜,從而瞭解到烏龜的生活習性,以突破重難點。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孩子的好奇心一旦被教師引導激發出來,就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採用不同的鼓勵引導方式,來促進幼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解決難點。我在課末提出: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將小松鼠的房子移到什麼地方去?把你的想法畫到畫紙上,然後講給小朋友聽。又一次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真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孩子們的綜合素養得到全面地培養。

第5篇

導讀: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事故情節,能講述畫面內容及表達自己的心情。難點是: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培養互愛的情感。因為大班幼兒對故事活動的學習,已不僅僅是侷限於聽故事,已由原來的喜歡傾聽故事逐漸過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參與故事角色的行為、語言。所以通過讓幼兒從有疑問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講述、表達等活動中,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

設計思路:情感教育無論在幼兒的日常生活教育中還是主題活動教育中,都應是一個不被忽視的主體,而且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們的重視。綜合教育活動《心情預報》在使幼兒知道天氣預報會給人們的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時,加強情感教育,我們本着如何幫助幼兒理解、體驗別人的情緒情感,培養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互愛、互助情感的目的。我想以本次活動為契機,更深入地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並逐步引導他們的心靈更加美麗、友善。

(一)教材分析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幼兒極易接受併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能發展幼兒的聽説能力。大班幼兒對故事尤感興趣,特別是有他們喜歡的小動物做為主角,演繹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片段。故事《心情預報》題材新穎,構思巧妙,情節生動感人。運用天氣預報的形式來引出“心情預報”,揭示了森林中各種小動物和平相處,互相關愛的一種温馨的場面,使幼兒感到親切、温暖,並迫切地想要融入到故事當中去,並引起了幼兒想要去探索求知的慾望。

(二)教學目標語言故事活動的目的不僅是讓幼兒聽懂、理解故事情節,還要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更要讓幼兒從故事中體會明白事理,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通過看看、想想、議議、編編心情預報,幫助幼兒理解和體驗別人的情緒感。

2、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幼兒的互愛、互助情感。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事故情節,能講述畫面內容及表達自己的心情。難點是:理解他人的情緒情感,培養互愛的情感。因為大班幼兒對故事活動的學習,已不僅僅是侷限於聽故事,已由原來的喜歡傾聽故事逐漸過渡到想要加入到故事中,想要參與故事角色的行為、語言。所以通過讓幼兒從有疑問到自己去分析、推理、講述、表達等活動中,在探索求知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提高。

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刺激幼兒的聽説能力。主要採用直觀法、設置疑問法、觀察想象等。並通過了看電視、畫面講述,播心情、説心情的主題活動方式,使活動流程層層有主線,體現目標和過程的整體性。為什麼要使用以上方法呢?因為直觀法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決定的。通過觀看電視畫面,讓幼兒直接感受到故事中形象的人物化、靈活化。引起學習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有助於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同時為幼兒口語講述做充分準備;其次通過設置疑問法,引導幼兒想問題並回答問題。再次通過觀察想象,讓幼兒通過觀察動物的心情與自己的心情實際聯繫到一起,使幼兒的“説心情”成為探索、發現的過程。

為了使目標真正落實到孩子身上,通過以上教法,由“看電視——分析、講述畫面內容——播報心情——表現心情——情感體驗”的主題活動方式,引導幼兒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始終以聽説能力貫穿整過活動過程,以此來推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準備大電視一台;猴子玩具一隻;背景圖一幅;小鳥、小兔、綿羊、松鼠、梅花鹿、小鴨動物圖片各一;猴子、大象、青蛙、刺蝟的心情圖各一幅。

程序第一環節:談話引題。以聊天談話的形式,建立一種親切温馨的氛圍,讓幼兒瞭解天氣預報的基礎上提出模仿,引起模仿的興趣。通過模仿活動,讓幼兒感知“心情播報”,然後設疑引起探索慾望到揭示答案,很自然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把幼兒帶故事情節當中。

第二環節:分析、推理故事。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主體部分,通過教師的提問,結合圖片,請幼兒進行大膽地猜測、想象和講述中引發相互議論,並在議論中得到啟發,活躍了思維,把故事後半部分推理講述出來。這樣做給予幼兒高度的想象空間和發言自主權,克服了以往故事活動中,只求聽不求解的習慣。最後,根據幼兒推理出來的各種合理的故事情節,以設置疑問的方式引導幼兒在已有情感經驗上去尋求答案,初步萌發互相關愛的情感。

第三環節:情感教育。這是本次活動的鞏固階段。通過當主持人播送別人或自己的心情,要求幼兒必須在聽懂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完成,還要求幼兒具備認真觀察,並用連貫、完整的'語言來表達的能力。讓幼兒的興趣再度進入高潮,邏輯性思維得到了鍛鍊,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通過“看、想、表演、聽、説”中思想得到了提高,關愛幫助別人的情感得到了昇華。為了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在本環節中特地加入了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心情。引導幼兒通過思考,讓自己的思想來駕馭自己的動作表情,盡情地把自己的心情表現出來,但這種“盡情”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動作必須讓別的小朋友看出來你表現的是哪一種心情。

第四環節:延伸活動這是本次活動的延伸階段,在幼兒已經瞭解種心情及表現方式後,讓幼兒經過觀察心情欄上自己或他人的心情,在心情欄上把它畫出來,讓大家一起來關心和幫助心情不好的小朋友。繪畫內容完整正確地進行講述。在畫之前要求幼兒先好好想一想,自己準備如何畫,並讓幼兒加入到所畫的角色中去,以此來形成心畫合一,達到鞏固的目的。

總之,本次活動將天氣和心情結合起來,巧妙地將幼兒感受別人情緒與天氣預報聯繫起來,同時設計提出問題,讓幼兒投入到情景中去,更好的體驗和感受。在設計此活動時,我考慮到這是個偏重語言領域的活動,於是我把幼兒的“注意聽”與“大膽説”作為設計這次活動的重點,力爭在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上具有啟發性、開放性。同時,注重了語言、藝術與科學不同領域內容的整合和同領域的不同方面內容的整合以及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活動過程中,我注意用我的語言和眼神與孩子進行交流,為他們創設了一種積極、主動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但老師的隨機教育能力和指導性語言的運用,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我會在平時的日常教育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結合理論,努力使自己的摸索、實踐過程縮短,以便自己不斷地、迅速地得以提高。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大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第6篇

?快樂大轉盤》的繪畫形式新穎、有趣生動,促使孩子們嘗試一種新的繪畫方式,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對繪畫的興趣。活動通過傳統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別人作畫的基礎上,進行想象並大膽創作的一節活動,重點是放在大膽想象上。但這裏的想象並不是不着邊際的,通過而是一個圖形作為線索來激發幼兒想象的。原教案的規則是:整個班的孩子圍坐成一個圓,將自己畫好的圖形統一往一個方向傳遞,讓下一個孩子進行創造性地添畫。而為了活動的可操作性、可實用性,我修改為以小組為單位,五六個孩子進行傳遞、輪流添畫,這樣一來,小組裏的孩子們可以一起商討如何添畫會更恰當更好看,也逐漸增強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一)能在同伴原有繪畫基礎上大膽想象,為同伴的作品添畫。

(二)感受同伴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表現形式,體驗交換作品作畫的趣味性。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想象:“你覺得它看上去象什麼?”

教師在畫面上添畫,讓幼兒想象:“你們看,現在它又象什麼?”“你想把它變成什麼?”

以小組為單位,傳遞添畫,提醒幼兒變換紙張的不同方向,大膽想象,在別人的基礎上作畫。

1、在瞭解水仙花外形的基礎上學習用水墨畫形式繪畫水仙花。

難點:用毛筆作畫時線條大膽流暢,能初步運用留白方式。

師:(出示水仙花圖片)小朋友,我們都認識過水仙花,那你能説説水仙花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嗎?它們分別是長什麼樣子的呢?(請個別幼兒回答)

教師小結:水仙花有圓圓的球莖,彎彎長長的根,綠綠長長的葉子,還有白白的六瓣花。

師:今天,我們就來畫畫水仙花。看看老師為你們準備的材料。(毛筆、墨汁、顏料、宣紙和毛巾)

(1)師:你看我們應該先畫什麼呢?(引導幼兒按照生長規律進行繪畫:先畫球莖)

(2)師:水仙花球莖像什麼?(引導幼兒説出像大蒜頭一瓣瓣)

教師示範畫出水仙花球莖。(邊畫邊説出蘸墨及握筆注意點)

(3)師:球莖上慢慢長出什麼?(細細長長的根和綠綠長長的葉子)我先請一位小朋友來畫畫水仙花的根和葉子(幼兒嘗試)

(4)老師也想來畫畫的,看好老師和他畫的方法一樣嗎?(教師示範)現在我們一起來把剩下的葉子畫一下吧,我們要把毛筆豎起來輕輕的畫哦。

提醒:你們要記住了哦,畫葉子的時候要用一筆完成,這樣才可以把水仙花變得更加漂亮。

(5)師:最後再畫上水仙花的花朵,水仙花的花朵是什麼樣的呀?(水仙花由圓圓的花心和6片花瓣組成的)

教師小結:我們按照水仙花的`生長方式從球莖、根、葉子和花朵,現在我們把畫好的水仙花裝到花盆裏吧。(教師添畫花盆)

1、師:你們看,一盆水仙花畫好了,現在我們再來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吧。蘸顏料的時候要把顏料蘸的飽滿一點,從上往下進行塗色。

2、師:誰願意來試一試呢?(個別幼兒示範)你看這應該怎麼上色呢?(強調從上向下一筆塗色,留有空白沒關係,不要反覆填塗)

教師總結:一副漂亮的水仙花就完成啦,看看水仙花大大的莖塊應該畫在紙的什麼地方呀?(靠下方,但要留出花盆的位置)

(1)根據水仙花的生長規律進行繪畫,要注意留出花盆的位置。

(4)換顏色的時候要把毛筆洗乾淨,洗乾淨了再在毛巾上舔一舔

師:我們小朋友的水仙花好了,真漂亮!你最喜歡哪一盆水仙花呢?為什麼?(評講點放在用水用墨上。)

第7篇

在主題活動“故事啊,故事”中,我們從陪伴幼兒聆聽故事開始,接着尋找故事,探究故事世界裏各種好聽好玩的事情。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文學形式,故事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節,生動、優美的語言,吸引着幼兒,使他們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從而培養愛憎分明的情感,並把學到的好思想見諸於行動。

?小紅帽》是一篇形象鮮明突出,語言生動淺顯而富有意義的故事。它的故事情節性教強,能為幼兒提供一個較大的想像空間。在這次的活動中,我讓幼兒在理解故事情節的基礎上再來學習這首融於故事情景的兒歌,幼兒一聽就明白,容易理解,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解釋,這樣孩子在接受它時可以不用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習自然有了積極性。這樣的學習形式易被低幼兒童所接受,讓幼兒在欣賞、理解、體會兒歌的過程中,發展了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考慮到小班幼兒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和童話故事本身的特點,以及《綱要》精神:“發展幼兒語言的彙總要途徑是通過相互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拓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因而,本次活動通過為幼兒創設的學習情景,嘗試將故事與表演相結合,使幼兒多通道參與並自發地投入到兒歌的學習中來。因此,我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

3。情感目標:願意大膽地參加集體遊戲,體驗表演故事帶來的快樂,充分享受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的重難點離不開活動目標的具體要求,這是相輔相成的,此次活動的重點為理解故事內容並感受故事中各個角色人物的心理特徵。難點為根據對故事的理解進行詩歌創編,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是為具體的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因此,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從以下兩方面來談談我的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大灰狼、小紅帽、奶奶、獵人等故事中所出現的人物頭飾和手指偶。這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好地進入到《小紅帽》這一故事角色中去。根據故事,真實而豐富地創設了與故事相符的活動環境,讓幼兒在情景中游戲,以及沉悶、緩慢的音樂這些都是為了進一步營造遊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準備:幼兒在主題活動“故事啊,故事”中已經接觸了許多童話故事,對於如何欣賞欣賞和表演故事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

小班幼兒年齡在四歲左右,他們處於典型的遊戲年齡階段,是角色遊戲的高峯期。他們對遊戲特別感興趣,平時也總喜歡把自己想像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於詞彙貧乏,幼兒在遊戲中想説可又不知道該怎麼説,即使説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遊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説話的機會。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形象法、語言討論法、示範法等教學方法

1。直觀形象法:觀察是幼兒獲得知識的最有效的途徑。於是,我打破以往用圖片為幼兒進行教學的傳統模式,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兒歌所描繪的情景表象,利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不但能喚起幼兒對學習的興趣,也能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孩子們如臨其境,彷彿置身於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語言討論法:討論法是幼兒自己教育自己,主動接受教育的方法。活動中,我多次讓幼兒討論自己對故事裏人物的看法,以“為什麼”讓幼兒深入思考問題。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為幼兒創設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

3。示範法:幼兒喜歡模仿並且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日常生活中我就發現許多幼兒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和口吻,可以説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就採取了示範法,讓孩子們模仿老師的`表情、動作、語言來進行兒歌的學習。

整個活動中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創造環境讓幼兒主動的參加到活動中來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各個角色,邊遊戲邊聯繫故事中的有些句子,在遊戲中學會兒歌,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説話,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動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指導思想。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激發興趣→閲讀故事→探索嘗試→學習兒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大灰狼”形象,通過它出場時播放沉悶、緩慢的音樂,為幼兒創設一個幼兒熟悉的遊戲場景,相信幼兒們都會被深深吸引,很快進入故事角色。

與幼兒一起閲讀故事《小紅帽》,圖畫書上的故事圖片已經展開了孩子們想像的翅膀,再通過教師富有感情的講解説明,再次調動幼兒的興趣,以分段講述故事為主要形式,通過一個一個的問題,找出故事的重點,引導幼兒不斷思考、探索、層層遞進,從而達到理解和記憶故事內容的目的。

一起來玩“小紅帽”的遊戲,這個環節是根據故事內容而設計的,它既可以讓故事情節發展得更完整些,又可以滿足幼兒的表演慾望,讓幼兒把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通過表演變成事實在在的東西,最終達到實現活動的目的。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幼兒們通過學習表演兒歌,對剛才所學的內容做個鞏固,讓幼兒們把剛才所理解的故事呢容通過兒歌的方式來進行加深瞭解。場景與語言形式的轉換又會讓幼兒們覺得新鮮、不枯燥,所以他們又會興致勃勃地模仿着老師的樣子進行表演,從而達到鞏固的效果。

?綱要》中指出:“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的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因此,我整合了區域活動,在表演區讓幼兒繼續探索,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