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幼兒園大班語言説課稿12篇 "言之有味,語言成長——幼兒園大班語言説課稿"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本文主要介紹幼兒園大班語言説課稿的編寫要點。通過詳細解讀語言活動的目標、內容和教學重點,我們將幫助幼教教師更好地設計和組織語言課堂,促進幼兒語言發展和交流能力的提升。無論您是新手教師還是有經驗的教育工作者,閲讀本文將對您備課和教學都有所啟發。

幼兒園大班語言説課稿12篇

第1篇

春天來了,池塘裏游來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孩子們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喜歡用語言描述它們。《綱要》中指出: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語言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在各種活動中進行。因此藉着這個契機,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語言故事《 小蝌蚪找媽媽》。

這是一個非常富有童趣的故事。一羣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長成了可愛的小青蛙,並幫助媽媽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裏面不僅藴含着科學知識,同時告訴孩子們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的道理。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過。

2、借圖的暗示以及教師語言的提示,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得傾聽故事,對故事活動感興趣。並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於生活情境、語言遊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3、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青蛙頭飾各一個。

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圖??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7、小結:小蝌蚪們高興地跟着媽媽遊淶游去,並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於幼兒的語言訓練。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祕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於是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小蝌蚪進行探索。

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小蝌蚪變成青蛙,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遊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遊戲,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故事中的語言。

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説説方式的參與,對小蝌蚪變成青蛙產生了興趣。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小蝌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採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並學習了故事的語言。

採用以上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鍊和提高。

幼兒園大班語言説課稿12篇

第2篇

1、理解詩歌內容,瞭解蛤蟆大姐新衣的變化及相應的心情,在此基礎上學習朗誦兒歌。

2、感受兒歌幽默、詼諧的風格,對文學作品感興趣。

3.懂得做事要動腦筋、有主見,不能聽別人怎麼説就怎麼做。

1、《蛤蟆大姐穿新衣》視頻(對視頻中的個別詞的讀音或者詞彙與文學作品有出入的進行適當的調整,向幼兒呈現協調的、科學的、原汁原味的文學作品)

2、蛤蟆、花裙、小兔、穿花襖的田鼠、青蛙、穿褲子的小鹿、小狗、戴蝴蝶結的花貓等兒歌情節圖片(根據兒歌內容準備11張圖片,分別有穿花裙、花褲、花襖、拿蝴蝶結、大哭的蛤蟆大姐)

師:今天我帶來了條裙子?你覺得這是一條怎麼樣的裙子?

師:蛤蟆大姐真高興,穿條花裙新又新。那麼在這位蛤蟆大姐身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請你們仔細來聽聽這首兒歌《蛤蟆大姐穿新衣》。

過渡句:蛤蟆大姐的新衣是怎麼變成蝴蝶結的呢?讓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兒歌。

2、第二遍完整朗誦,初步感受兒歌的內容,瞭解花裙的.變化過程(教師邊朗誦邊出示動物圖片)

小結:原來蛤蟆大姐最初做了一件花裙,後來又改成了花襖、花褲、最後變成了蝴蝶結呢。

師:小兔見了做了什麼?説了什麼?“不如”是什麼意思?(根據幼兒回答出示相應圖片,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內容)

師:小兔的建議是:蛤蟆大姐的花裙還是田鼠的花襖漂亮。

師:蛤蟆聽了以後它是怎麼做的?(幼兒學説兒歌語言)

師:這次蛤蟆大姐又聽了誰的意見?(教師帶着對蛤蟆的否定的語氣、表情來肯定孩子的答案)

師:青蛙是怎麼給意見的?它怎麼説、怎麼做?(學説)

師:蛤蟆大姐又聽了青蛙的話,把花襖改成了花花褲,可惜啊!

師:蛤蟆大姐最終還是將花褲改成了蝴蝶結,那它戴上了嗎?為什麼?

師:是啊,蛤蟆大姐頭頂上光溜溜的,怎麼能戴上蝴蝶結呢!真是好笑!

師:我們一起來看着圖片念念兒歌吧。要把蛤蟆大姐好笑的地方念出來。

師:我們把小動物説的話也來表演表演吧。(分角色表演兒歌)

師:小朋友平時做事的時候也是別人説什麼?你就做什麼?

小結: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自己動腦,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像兒歌裏的蛤蟆大姐一樣光聽別人怎麼説就怎麼做。

第3篇

今天我所執教的這節活動是大班上冊,語言領域的一首快板書——《吹牛皮》。《吹牛皮》這首兒歌是“我真棒”這一主題活動中的第一個內容,它是幼兒園語言領域課程中唯一一次呈現的一種以快板為藝術形式的兒歌。兒歌內容淺顯,敍述了一種昆蟲——兩隻蟈蟈見面後,互相吹牛皮,説大話,吹噓了許多被自己吃掉的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而最終喪命於一只大公雞的故事。兒歌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鏗鏘的語言魅力,詼諧幽默的藝術效果,給孩子們全新的聽覺感受,初步讓幼兒瞭解這種傳統的曲藝形式,並在學習説快板的基礎上,感受快板書中的語言和節奏的特點。根據本次活動的預設目標,我制定了本次教育活動幾個具體的教育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快板,初步感知快板的韻律和節奏。

2.能力目標:讀出快板的風趣幽默,能根據節奏進行創編。

3.情感目標:學會快板書,表演出快板的樂趣,有嘗試表演的慾望和興趣。

孩子的已有經驗告訴我們,他們對快板這種曲藝形式並不熟悉,如果有個別孩子聽説過“快板”這一名詞,我猜想也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過或是聽父母談起過。但這首兒歌的內容淺顯易懂、特色鮮明,孩子們聽後一定會很高興,畢竟快板的內容不乏風趣和幽默。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迅速,對於繞口令、快板等這種特殊的表現形式多加練習會使他們在口齒伶俐、語感節奏等方面大有裨益。緊密結合《吹牛皮》這首快板的內容,怎樣讓孩子們會“吹”,想“吹”,大膽“吹”,能根據快板的句式特點自由創編,在既享受傳統藝術形式帶來愉悦的同時又使孩子懂得吹牛皮是一種不好的行為,依據孩子已有的經驗和認知,設計了本次活動。

?指南》中提到:“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這首兒歌形式獨特,內容簡單,怎樣讓孩子樂學、學會,充分體現教得得法而不露痕跡,是我這節課要追求的目標。所以我設計了“比一比吹牛皮、聽一聽吹牛皮、學一學吹牛皮、編一編吹牛皮、想一想對不對”這一系列環節,圍繞一個“吹”字,讓孩子在愉快、主動地説一説、聽一聽、學一學,編一編等環節中,發展他們的聽説及創編能力。ppt課件的呈現降低了這首兒歌的學習難度,較生動地展現了本首兒歌的內容,成為一個較好的輔助工具。

從孩子身邊的生活出發,轉變教師角色,以參與者的身份同幼兒比賽吹牛皮,挖掘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語言訓練。例如:與教師比賽吹牛——看誰跑得快。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思維語言活動被激發到活躍的.狀態。讓孩子從中瞭解到吹牛的本質:説大話,現實中不能做到。

教師用快板為孩子展示《吹牛皮》這篇快板書。帶着問題傾聽,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從而對文本內容有淺顯的瞭解,初步感受快板這一曲藝形式不同於其他文體的詼諧幽默。

這個環節是突破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我着重利用讓孩子回憶的方式重現文中兩隻蟈蟈吹牛的內容。在回憶時,孩子的回答是無序的、片面的,教師就要以一個引導者的身份,將畫面進行展現,幫助孩子理清思路,完成文本的回憶內容。期間,教師放下架子,而是成為孩子中的一員,鼓勵他們互教互助,完成學一學吹牛皮這個過程。學會了,還要將學到的語言運用實踐,這時教師趁熱打鐵,讓孩子們帶上動作演繹兩隻蟈蟈吹牛皮,他們賽出氣勢,賽出輸贏,賽出快樂。使孩子的表達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指南》中培養幼兒閲讀理解能力的教育建議提到:“在閲讀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如:鼓勵幼兒依據畫面線索講述故事,大膽推測、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或續編故事結尾。鼓勵幼兒用故事表演、繪畫、泥塑等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圖書和故事的理解……”因此在幼兒興趣最高的時候,適時切入創編兒歌情節既能訓練孩子思維,又能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最後的環節,既要讓孩子們對這一曲藝形式產生濃厚的興趣,達到意猶未盡的效果,又要讓孩子理解吹牛皮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所以我選擇了讓孩子們自己談感受、談認識從而明理結束這節活動。

任何教材的編排僅是個例子,最主要的是通過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文本為載體,讓孩子在遊戲活動中獲得語言的發展才是我們語言活動追求的目標。這節課,我不僅讓孩子們在反覆的朗讀比賽中感受快板節奏的明快,語言的詼諧,還把活動的重點拓展到一個“吹”字上,跳出文本,自編快板,又突出一個“趣”字。整個活動孩子始終處於積極的狀態,有極高的表現慾望。

本節活動,我以一個“吹牛大王”的身份出現。孩子們和我比賽“吹牛皮”,批評我吹牛皮是不對的,在他們的言語中絲毫沒有感覺到我是一位教師,而是一位和他們遊戲的朋友。放低身姿,走進孩子,努力成為一位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是我們永遠追求的角色。

三、認真傾聽,讓自己成為課堂應變的高手

我在課堂中,用心聆聽孩子的回答,答對了,有針對性地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跑偏了,還要把他拽回來;答錯了,不能輕易放棄不管,還要給他改正的機會;沒有回答過問題的,還要及時發現,找出來,讓他們説話而且引導説得正確,使他們嚐到成功的喜悦。

這節活動,是一篇典型的快板形式的語言活動,怎樣讓孩子喜歡這種藝術形式,並有嘗試表演的慾望,可能還會有許多種設計形式有待我們去開發,我還會繼續探索!

第4篇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在日常活動中發現,幼兒特別喜歡跟同伴分享自己的夢。而夢是非常美妙、神祕的.,有許多現實生活中無法做到的事情,有可能在夢中都一一實現,夢對於小朋們來説,總是充滿了幻想與嚮往。所以結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大班語言活動《夢》,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環境中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1、理解詩歌內容,初步感受詩歌中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一、圖片導入,幼兒初步感受夢的意境。

師:夜晚這麼美,小女孩抱着小熊在牀上睡着了,她做了一個甜甜的夢,小朋友們有沒有做過夢?都夢到了什麼?

師:你們的夢真有趣呀!那肯定想知道這個小女孩夢到了什麼吧?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二、朗誦詩歌,幼兒初步瞭解詩歌內容。

2.教師提問:小朋友你聽到了什麼?詩歌裏的小女孩都變成了誰?

我們一邊聽着詩歌,一邊把夢中的花朵、太陽它們都請出來好嗎?

1.師:在夢裏,我變成小花以後,遇到了誰?太陽為我披上了什麼?

變成白雲以後,我遇到了誰?(風)風教會了我什麼?變成輕煙以後,我遇到了誰?(雨)雨做了什麼?

2.師:聽完詩歌《夢》,你們的心裏有什麼樣的感覺?

3.師:看着這些美麗的畫面,你們覺得哪些地方最美。(引導幼兒用優美的動作來表現夢的温柔)

師:小朋友們,小女孩的夢美不美?你們喜歡嗎?現在請你們把自己的夢也變成好聽的句子,用温柔、甜美的聲音説一説。

第5篇

三年的幼兒園生活,給孩子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師生之間、幼兒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為了讓幼兒瞭解三年來自己的成長變化,感受自己已經長大,體驗畢業離園時的惜別之情,萌發做國小生的願望,特設計本活動。

1、能清楚、連貫地講述自己三年來的最大變化,發展幼兒的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2、能感情充沛地朗誦畢業詩,表現離園的惜別之情和做個國小生的自豪感。

1、召開家長會,讓幼兒瞭解本活動的目標,內容實施過程和方法。

2、幼兒向自己的父母瞭解自己初入園時的模樣和表現即現在的變化。

3、可以請父母幫助準備能説明自己已經長大的實物。如:小班時自己的照片、衣服、鞋、襪等。

(2)分組交流,要求每位幼兒輪流在本組講述自己三年的變化,教師注意發現典型。

(4)教師小結幼兒成長的變化,並表達為孩子們即將成為國小生而高興的心情和孩子們即將離開幼兒園老師的惜別之情。

(1)激發孩子學習詩歌的願望:小朋友都講述了自己三年來的成長和變化,你們都長大了,即將畢業上國小了,老師把你們的講話編成了一首詩,名字叫《畢業詩》送給你們,希望你們牢牢地記住它。

(4)指導幼兒學習朗誦詩歌。延伸提示在畢業典禮上朗誦詩歌。

又一次帶孩子們學習這首兒歌《畢業詩》,每當孩子們畢業時,都要學習這首兒歌,每次活動時,我都會收穫許多的感動。這次也不例外。因為這首《畢業詩》,描述的是孩子們畢業時的真切想法。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和孩子們一起回憶在幼兒園的美好時光,回憶孩子們剛入園時哇哇大哭喊媽媽,到現在變成了有禮貌愛學習的好孩子。感受着孩子們那純真而又細膩的情感,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動着。我示範朗誦《畢業詩》,孩子們若有所思地聽着。第一遍朗誦結束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幼兒園有什麼愉快歡笑的事情讓你特別難忘?”孩子們將上幼兒園以來的大大小小的活動,都描述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好感動,原來以前的一些辛苦真的沒有白費,那些過去的事情都已經成為孩子們腦海中的美好回憶。接着,我又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即將離別,你們有什麼話要對老師和同伴説?”孩子們説的.最多的就是“捨不得”,“不想離開幼兒園”,“我還會回來的”……雖然顯得有些單一,卻是最真、最深的情感流露。這個活動還能對孩子們進行團結友愛的教育。我告訴孩子們:“其實,畢業了也還是可以聯繫的。大家可以互相留下電話號碼,以後想老師和好朋友的時候,可以打電話。我們很快就會畢業跟自己的好朋友分開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裏,老師希望你們能更加團結、友愛,多做一些讓好朋友開心的事情,不要再亂打架了。畢業以後,大家就會永遠的想着你,還會牢牢地記住你。”

第6篇

二(2)班共有學生46人,男女生各半,本班上課最大的問題就是課堂氣氛不活躍,舉手不積極,而本課又是古詩,內容本身枯燥,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動動腦筋。

?春曉》這首詩描繪的是春天一個雨後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情感。詩題中的“曉”是指早晨。前兩句寫一覺醒來,不知不覺天已亮了,聽到四處鳥的婉轉叫聲。同時詩句向人們傳遞春光是多麼的美好,連睡覺都那樣的舒服,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後文作者感悟春光不能永駐埋下伏筆。“眠”:睡覺。“不覺曉”:曉,天亮;不覺曉就是不知不覺天就亮了。“聞”:聽到。“啼鳥”:鳥的鳴叫。後兩句寫想起夜裏聽到陣陣風雨的聲音,不知道春花又落了多少。全詩平實自然,藴涵深厚,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對落花的惋惜,提示讀者春光短暫,應該加倍珍惜才是。

1、能正確了、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2個生字:曉、眠。提示學生能按筆順正確的書寫。“啼”只識不寫,認識多音字“覺”,可以根據對應的音節組詞。

3、初步懂得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知道春曉中的兩個“曉”意思的不同,“春曉”:曉,早晨。“不覺曉”:曉,天亮了。

(一)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並會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體會詩人,愛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三)解決方法: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古詩的韻味及語言美。

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利用文中插圖,配樂朗讀等方法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書上的插圖用以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激情導入——初讀古詩,認識字詞——合作交流古詩大意——熟讀成誦,體悟意境 (出示課件)

1、出示畫面:春天,百花盛開,蜜蜂在花叢中飛舞,枝頭,不時有小鳥飛來,唧唧喳喳地叫着,到處春意盎然。

3、是呀!春天多麼美好。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課件出示古詩)

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平,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因為剛剛上二年級的孩子們,在朗讀古詩方面肯定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所以我認為教師的引讀課文是必要的。

經過我反覆指導朗讀,孩子們大都能帶有感情、有節奏的讀這首古詩了,我又拋出了第二個遊戲:

幫拼音寶寶回家。聽説你們都是熱心的孩子,想不想幫拼音寶寶找回家?於是我拿出了準備好的兩幅畫有小房子的水彩畫,在每一個小房子上寫上了本課應認識的字的拼音,然後將寫有生字的拼音寶寶分兩組發給學生,並讓他們小組合作比賽,看哪一個組先完成任務。

低年級教學認字是一個難點,枯燥死板的教學生字,不僅達不到教學目標,對拼音記憶不深刻,而且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針對於此,我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想給學生換一種學習氛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玩中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而且我將他們分為兩組進行比賽,讓他們每小組合作幫助拼音寶寶找媽媽,不僅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意識,而且在無形中還向學生們滲透了一種團隊精神即不能讓本組落後。

看到孩子們積極熱情的合作情形,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他們中去,和他們一起體驗、感悟合作、競爭的刺激與快樂。

對於詩意的`理解,讓學生們完整的説下來難度很大,所以教學中,我先對重點字詞進行引導、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如第一句詩中抓住“春眠”、“不覺”,第二句詩中抓住“聞啼鳥”,第三四句詩中抓住“花落知”還是“知花落”等詞語,然後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的插圖,結合自己已有的學習經驗和基礎合作交流,理解詩句的意思。

這樣入情入境的理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也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新思維。

引導學生在熟讀、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是不成問題的,而如何引導學生體悟詩的意境,和作者有如同樣的感受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此教學我採用了兩種方法:

2、提議學生用自己靈巧的小手畫一畫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曉圖”。

短短的幾分鐘,孩子們就將心中的所想、所悟表達在畫紙上,用那絢爛的顏色,動情地語句描繪着他們自己心中對春天的暢想。看到那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圖畫,我真的為孩子們這種創造性靈感而喝彩!

第7篇

你們好,我是xxx,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落葉》。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學法、説活動過程等四個方面來進行説明:

?落葉》是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大班上冊語言領域活動中的一篇優美散文詩。這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動的童話語言描繪了秋天樹葉飄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聯想,顯得具體而又形象。散文擬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語言風格給幼兒清楚明瞭的記憶和想象線索,便於幼兒理解和感受,重複的句式結構,非常適合大班幼兒創編。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豐富的生活經驗及詞彙量的增加,也為創編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標:

1、能專心欣賞散文,理解內容、感受秋天葉落的優美意境。 2、初步領會散文中擬人與誇張的修辭手法。 3、能展開聯想與想象進行創編

根據以上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在讓幼兒用喜愛、充滿趣味的語氣朗誦散文;難點定位在讓幼兒創編同等格式的句子(如: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做屋子。) 為了給幼兒展示作品的優美意境,又能使幼兒在活動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達,我作了以下的準備:

2、準備教育掛圖《語言。文學活動/閲讀活動。落葉》、學習包《語言。文學活動/閲讀活動。落葉》

3、請家長平時帶兒童到户外觀察樹葉,瞭解季節變化樹葉的變化 4、多媒體動畫課件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以下方法:

1、電教演示法:我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視頻讓幼兒欣賞《落葉》的優美意境,利用動畫,以鮮明的直觀形象引導幼兒,結合配樂朗誦,使幼兒對散文理解和認識更加透徹,使幼兒積累一定的感性經驗,為創編活動打下基礎,從而突破難點。

2、啟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完整的作品之後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結合動畫學習誇張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如:樹葉落在地上,誰爬過來了呀,它怎樣做的,把樹葉當做什麼了。) 3、朗誦法:提問之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讀散文,並結合配樂朗誦帶有感情的朗讀,突出重點。讓幼兒充分理解體會散文的優美意境。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在生活中積極主動的運用而發展起來的,單靠教師直接的“教”是難以掌握的,所以,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本次活動我引導幼兒運用以下方法進行學習:

1、觀察法:讓幼兒通過多感官積極參與,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動畫並積極進行思考,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思維能力。

2、討論法:給幼兒創造自由的環境,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環境中説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是幼兒練習説話的好機會。

3、表演法:鼓勵幼兒有感情的朗讀並表演,以增加對散文內容及句式的理解,同時,鼓勵幼兒的創編,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充分體現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

啟發提問: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找找,這兩幅圖有什麼不同。 幼兒根據以往經驗進行比較,從而得出結論,葉子顏色不一樣,秋天樹葉落下來了。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兩幅圖片進行比較,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發幼兒思考,同時,通過欣賞動畫的形式把散文內容栩栩如生地再現出來,讓幼兒通過視、聽雙通道欣賞散文,能夠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能夠促進幼兒對散文的理解。

1、分析秋風起了,天氣變怎樣了,樹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播放動畫,秋風起了,天氣涼了,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

2、提問樹葉落在地上,小蟲是怎樣做的,它把樹葉當成什麼了?(播放動畫,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進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3、分別提問樹葉落在溝裏、河裏和院子裏,小動物們的行為和把樹葉當成什麼?方法同上。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重視幼兒的理解,傾聽幼兒的看法,洞察幼兒想法的由來,幼兒通過舉一反三的嘗試分析,獲得成功的體現,加深了對誇張和擬人的句式的理解和掌握。

1、激發幼兒的想象:秋風把落葉吹到不同的地方,有其他的小動物看到了,它們把落葉當成什麼了? 2、師幼合作,根據剛才的討論創編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教師適時提供機會,給幼兒創設了一定思維與語言嘗試的空間,這樣獲得的答案是豐富多樣的。不僅發展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積極思維的習慣。同時,也有助於突破難點,抓住重點。

2、組織幼兒遊戲,讓幼兒有感情的朗讀並表演創編的內容

設計此步驟的依據是:讓幼兒進一步理解故事,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真正提供機會讓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自然而然引發幼兒經驗遷移。

以上是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對本次活動進行説明,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指正,謝謝!

第8篇

新《綱要》明確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春天對於幼兒來説,比較熟悉,一提到春天,就會想到一副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景象。小草醒了、樹葉綠了、麥苗高了、花兒開了、冰融化了......春天悄悄的來了。在田野裏、在草地上、在花園中、在小河邊,總洋溢着人們幸福快樂的笑臉,是春風帶來了這一切。因此我選用了《春風》這首詩歌,這是一首描繪春天來到的詩歌,詩歌內容淺顯易懂,卻又不失童趣,詩句優美工整,朗朗上口。

重點: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幼兒園語言教育為幼兒提供促進他們語言和其他方面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不同類型的語言教育活動來載動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詩歌也是幼兒語言教育中的一塊,通過學習詩歌,感受詩歌語句的優美,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模仿句式大膽想象創編詩歌。從中所形成的綜合的語言能力,能夠增強他們對語言核心操作能力的不同層次的敏感性,如對語詞排列的敏感性;對通過詞句變化造成優美動聽效果的敏感性;對不同情境中語言運用的敏感性,等等。活動中,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寬鬆的學習環境也相當重要,從而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三)再次傾聽配樂詩歌《春風》,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優美。

1.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3.體驗詩歌的意境美,激發幼兒熱愛春天生機盎然的情感。

音樂《春天在哪裏》;小草、樹林、田野、花園、小河等相關圖片;配樂詩《春風》

教師播放《春天在哪裏》的歌曲帶領幼兒邊跳邊唱進入活動室。

(本環節自評:教師以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活動,引出活動課題,在唱唱跳跳的氛圍中展開活動,為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完整欣賞詩歌《春風》,理解詩歌內容,感受春天來到大自然的變化。

1.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啦?你從哪裏感覺到現在是春天了呢?(幼兒根據已有經驗,自由講述。)

師:我們來欣賞一首詩歌,在詩歌裏找找春天有沒有來了!

2.完整欣賞詩歌《春風》,教師根據幼兒回答分別出示相應圖片。

①是誰把春天帶來了呢?詩歌裏是怎麼説的?(幼:春風春風,腳步輕輕) 春風春風,腳步輕輕,春風最先走近了誰?(小草)春風走進了小草,小草怎麼樣啊?(小草醒了)春風是怎麼讓小草醒的啊?(輕輕一親)

④春風是怎樣讓他們發生變化的?(理解動詞:吹、揮、唱、摸)讓幼兒一起模仿一下這及個動作。

第9篇

?小豬變形記》是一本富有童趣,貼近幼兒生活,又富有哲理的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採用奇妙的方式為我們展示了:一隻小豬經過各種辦法模仿其他動物的生活卻屢屢失敗,最終發現,做豬最歡樂的道理。繪本中,小豬從“認識他人、認識自我、做自我最歡樂”的思想歷程,顯得異常的幽默和簡便。孩子自我意識的建立,是人生的思想的飛躍,這個歷程對於幼兒的成長十分重要。基於這一點,我選擇了繪本故事《小豬變形記》與孩子們分享,引導孩子們將故事中的情感遷移,明白做自我最歡樂的道理。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根據對教材資料的分析以及大班幼兒的本事、知識水平的發展情景,我為本次活動設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故事資料,感受故事情節的趣味性。

2、本事目標:能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連貫地複述主角對話。

由於幼兒語言表達本事受年齡、認知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所以語句不暢通,表達不準確是常見現象,所以,讓幼兒能夠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清楚連貫地複述主角對話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另外,繪本故事資料看似幽默趣味,實質藴涵哲理,所以明白“做自我最歡樂”是本次活動的難點。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資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知識上的準備:事先讓幼兒瞭解有關長頸鹿、斑馬、大象等動物的特徵,為故事中小豬根據長頸鹿、斑馬、大象等動物特徵如何進行變形的資料打下鋪墊。

2、物質上的準備:《小豬變形記》繪本人手一本、課件ppt、我還給準備了繪本中各種動物的圖片和字卡,這是為了讓幼兒能更直觀形象進行主角對話複述。

教育心理學認為:“同時開放多個感知渠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渠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所以根據幼兒的認知情景,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景教學法:在師生共同閲讀的過程中,選用了繪本教材以及各種動物圖片和與故事情節相符的環境佈置,讓幼兒經過眼、耳、口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同時,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體驗小豬變形失敗後的慘狀,明白“做自我最歡樂”的道理。

2、直觀形象法:運用直觀、形象的課件和圖片,讓幼兒彷彿置身在小豬變形記中的故事情境中,便於幼兒更好、更加容易直觀形象的理解故事資料。

3、問題討論法:在活動中我結合故事的情節設計有效的提問,如:“小豬是怎樣變形的?”“小豬變構成功了嗎?”等問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鍛鍊幼兒的語言表達本事,加深幼兒對故事資料的'理解。

?綱要》中指出:語言本事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進取應答的環境。所以我打算讓幼兒經過以下兩種學習方法來到達更好的學習效果:

1、觀察法:讓幼兒在觀察直觀形象的圖片中,能夠更好、更加容易直觀形象的理解故事資料。

2、體驗法:讓幼兒在故事表演中體驗小豬變形失敗後的慘狀,明白“做自我最歡樂”的道理,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

3、交流討論法:主要是引導幼兒針對提出的問題主動探索、發現學習,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在説一説的簡便氣氛中掌握學習的重難點。

為了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活動,我採用由易到難、環環相扣的方法組織本次活動,設計了以下環節:“激趣導入——師生共讀——分享體驗——情感遷移——延伸活動。”

出示孫悟空圖片,提問:“他是誰?他有什麼本領?”讓氣氛活躍起來,孩子們開始關注“孫悟空會七十二變”這一問題的時候,把話題一轉,説:“有一隻小豬,他也想要變形,你們想看看嗎?”由此引出繪本的題目,並展示繪本的封面,讓幼兒發現封面上小豬的不一樣之處。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和注意,讓他們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小豬會變形嗎?會變什麼樣呢?帶着疑問進入閲讀環節。

這一環節的設計能夠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情節。我會用生動語氣和豐富的肢體語言,給幼兒講述故事的開頭和第一次變形。對照繪本,讓幼兒傾聽故事。並用“小豬接下去會變什麼?是怎樣變的?”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閲讀興趣,圍繞問題展開簡單討論和猜想,然後進行餘下故事的閲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之前,先讓幼兒仔細觀察繪本,猜測小豬的心理,然後再繼續故事情節,以此培養幼兒學習閲讀時先觀察傾聽,後表達講述,以此培養幼兒觀察力、想象力、記憶力,發展創造思維。

這一環節我準備了各種動物的圖片,經過圖片讓幼兒順利感知故事發展,同時結合繪本認識各種動物的特點,經過字卡“你不是……你是……”幫忙幼兒順利完成故事重點情節的描述。

本環節涉及到了活動難點的學習,所以我將帶領幼兒從頭開始翻閲繪本,在瞭解故事大概情節的基礎上,仔細觀察我出示的圖片,邊想象邊敍述故事情節,在小豬每一次變形時,啟發幼兒運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進行表達。讓幼兒反覆練習的方法,不斷鞏固幼兒對於複合句式的運用。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幫忙幼兒學習從屬複合句,加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這一環節旨在引導幼兒發現繪本中一些趣味的小細節。比如小豬很聰明,它能根據其他動物的特徵來變形,變形得連小尾巴都不放過,繪本圖畫十分趣味。異常是小豬變形前後情感的變化。我讓孩子們先觀察小豬在變成動物時的表情,感受它內心的激動與欣喜。在每次小豬變形失敗後。提問幼兒:“看見小豬這樣貌,你想對小豬説什麼?”,目的是使孩子能感受到小豬的慘狀,表達自我內心的想法!經過小豬從充滿活力到最終慘不忍睹的比較,讓幼兒深切體會到“變成別人並不歡樂”。讀到最終,當看到小豬在泥潭中歡樂打滾時,對“做自我最歡樂”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活動難點在這一環節中得到解決。

這一環節我準備讓幼兒模仿繪本中動物排隊走的樣貌,以“搭火車”的遊戲結束本次活動。同時在區域活動時,引導幼兒在語言區自主講述故事,在表演區根據故事資料進行適當的表演。以此加深對“做自我最歡樂”這一道理的認識。

繪本資料的選擇貼合大班幼兒愛模仿的生理心理需要,能引發幼兒閲讀興趣;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期待原理,讓幼兒邊讀邊猜想,帶有很強的趣味性;整個活動採用多種形式閲讀,注重培養了幼兒早期文學閲讀本事;同時也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各種動物的認識。

第10篇

“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衞士”,可是在孩子生活周圍卻時常看到一些販賣青蛙、宰殺青蛙的現象。本活動通過了解青蛙的各種知識,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使幼兒明白: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1、通過幼兒樂於參與教學活動,讓幼兒知道青蛙是“農田衞士”,激發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2、通過故事《小蝌蚪找媽媽》讓幼兒瞭解青蛙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等相關知識。

池塘有個音樂家,一到夏天呱呱呱,身上穿件綠衣裳,伸長舌頭把蟲抓。

出示圖片一隻可愛的小青蛙請小朋友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有關青蛙的資料,瞭解青蛙的各種知識。

1、青蛙的生活環境:提問:青蛙喜歡生活在什麼地方?

師小結:青蛙的體色是保護色,可幫助青蛙躲避敵害有利於捕食。

(青蛙是有益動物,據統計,每隻青蛙每天大約吃60只害蟲,從春天到秋天的8個月中,一隻青蛙可以消滅一萬隻害蟲。

4、青蛙的冬眠。提問:青蛙在冬季裏是怎樣生活的?它躲在什麼地方?

6、小結: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大自然不可缺少的一個物種,是農田的衞士,我們應當保護它。

(1)你喜歡聽故事中的哪一段,根據幼兒回答不同的小結。

(3)小蝌蚪是怎樣變成小青蛙的?(課件演示小蝌蚪的生長變化,在觀察中掌握難點。)

師總結:小蝌蚪是慢慢在變,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很小的後腿,再過幾天,兩條前腿也長出來了,而且身體的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呈黃綠色,蝌蚪的眼睛也有些鼓起來了,隨着小蝌蚪的不斷變化長大,它們的尾巴也逐漸變小退化最後變成了青蛙。

(4)拓展:除了青蛙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出示“美麗的夏天池塘”圖畫,教幼兒折青蛙,摺好後,貼在圖畫上。

本活動設計了四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鍛鍊了小朋友們的觀察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及保護青蛙的情感,從小樹立了環保意識,為幼兒的'終身教育和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興趣,瞭解小青蛙的外形特徵及生長過程,激發了幼兒保護青蛙的情感。

在活動中,我收集了大量有關青蛙的知識和圖片,引導幼兒全面瞭解有關青蛙的各種知識,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探究慾望,孩子們不但學會了能用對比的方法去觀察事物,而且還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能夠運用感官去探索事物的變化規律,同時,還通過幼兒參與有關青蛙資料的收集和課堂上的交流,使孩子們充分認識到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農田衞士,我們應該保護它,並開動腦筋説出了許多保護措施,增強了幼兒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充分體現出育人的本質和實現育人的功能。

2、創設環境情境,活躍幼兒興趣,學會摺疊青蛙,鍛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設計了讓孩子們學會並掌握摺疊青蛙的方法和步驟,孩子們用靈巧的小手摺疊出逼真可愛的小青蛙,既培養了觀察思考能力,又鍛鍊了動手動腦能力。

整個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師幼關係的民主平等、注重幼兒的全面參與讓幼兒充分“動”起來,使幼兒學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突破了重難點,創設了觀察、交流、想象表述和展示的機會,讓幼兒在發現、解決實際總題的過程中,自己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可愛的小青蛙“充分體現了”三維目標的落實。不足之處,在組織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我過多地注重了自身的教育行為和教育目標的完成。

第11篇

根據《指南》精神以及本班幼兒具體情況,我設置了以下三個目標:

1、理解故事中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2、學習觀察圖片的方法,能一舉前面的畫面推測故事情節。

3、能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講述小貓隨媽媽一起釣魚的前後過程。

活動重點:能用完整、準確的.語言講述小貓隨媽媽一起釣魚的前後過程,培養幼兒傾聽和表達的能力。

活動難點:理解故事中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昇華故事主題。

用課件《小貓釣魚》引導幼兒進行講述、白板圖片進行排序、記錄卡用來記錄排序結果、彩筆用來書寫序號。

師:小朋友好,今天天氣可好了,這麼好的天氣貓媽媽會和小貓做什麼事情呢?結果如何,大家想不想知道?

二、遊戲活動準備(學會觀察和推測的講述方法)

師:貓媽媽和小貓在哪裏幹什麼?小貓認真嗎?貓媽媽呢?

師:看看小貓的做法和大家猜的一樣嗎?如果你是小貓,你會怎麼做?

6、引導幼兒繼續推測故事的發展,理解故事藴含的道理。出示第七至第九幅圖。

師:貓媽媽會對小貓説什麼呢?小貓會聽嗎?結果如何?我們應該怎樣做事情?

7、幼兒根據圖片,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整講述故事。

三、遊戲活動過程(玩中學,學會分析與記錄)

1、師出示順序錯亂的圖片,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正確排序。

第12篇

?金雞冠的公雞》故事內容生動活潑,內容不斷重複,使幼兒容易讀懂和記憶。公雞是幼兒日常熟悉的動物,對於學習就更加容易。

本故事情節起伏跌蕩,能充分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故事中豐富的語言有利於幼兒模仿,為續編做好基矗

1、培養喜愛聽故事的習慣,瞭解故事中各個角色的特點,如:公雞的貪吃,愛聽奉承;狐狸的狡猾,貓和狐狸的機智和勇敢。

2、《綱要》中提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幼兒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有一,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本次活動通過生動的語言和重複的段落,讓幼兒更好的體驗和理解作品。

3、學説故事中個角色的主要的對話,豐富詞彙:黑黝黝,急騰騰,高聳聳,熱烘烘。

4、用故事的語言自由進行對話。積極動腦筋,參與故事情節喜歡錶演。

兒童學習語言,興趣是關鍵,為了引發幼兒的興趣,為了讓幼兒能更融入故事情節和更好地學習。我為幼兒準備了:

2、提前請幼兒觀察圖片,理解黑黝黝,急騰騰,高聳聳,熱烘烘的含義

1、學習故事情節,學會複述故事,學習故事中的詞彙(重點)

1、觀察圖片,引發幼兒聽故事(觀察能讓幼兒發現有關故事的有趣的情節,更好地提高興趣)

出示圖片,能讓幼兒進行觀察:剛才我們一起看到圖片有什麼?

大家知道在黑黝黝的森林,急騰騰的河流,高聳聳的山頭髮生了什麼事呢?我們大家一起看看吧

2、老師結合圖片介紹故事,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並提問(幼兒能從教師生動的描述中更深地理解故事情節,融入故事情節)

2.貓和畫眉鳥為什麼讓公雞在家裏一聲不響?不能把頭探出窗外?

3.狐狸是怎麼唱的?為什麼給他小豆?(引導幼兒感受狐狸的狡猾)

6.當貓和畫眉鳥發現公雞不見了心情是怎麼樣的?怎麼樣才能把公雞救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能將自己所想的用語言表達出來)

貓對公雞的感情是怎麼樣的?貓對狐狸的感情又是怎麼樣的`?

(提問能引導幼兒更好的感受角色之間的情感變化)公雞的貪吃,愛聽奉承話,狐狸的狡猾,貓和畫眉的機智勇敢

4、以情節表演的方式結束遊戲,讓幼兒在表演中更進一步的體會故事情節和遊戲的樂趣

為了讓幼兒今後能夠獨立學習,獨立思考,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視聽講解法,遊戲法。”通過這些方法豐富兒童的語言和情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習得故事內容。最後的遊戲法更是讓幼兒在輕鬆愉快中活動。

活動結束後讓幼兒回家找材料,以原始故事結構為樣續編結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