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馮志遠》觀後感6篇 《馮志遠的故事:一個人的堅持與奮鬥》——觀後感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9W

《馮志遠》是一部描述革命烈士馮志遠生平的電影。影片通過真實細膩的敍事,讓觀眾感受到馮志遠對信仰和民族的熱愛,深刻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本片展現了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和解放而付出的巨大犧牲,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馮志遠》觀後感6篇 《馮志遠的故事:一個人的堅持與奮鬥》——觀後感

第1篇

“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今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因為我再沒有能力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這就是把一生獻給了西部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雙目失明的主人公馮志遠在他最後一堂課上講的一番話,令我感動不已。

9月19日下午,我與我的學生一起觀看了電影《馮志遠》。1958年,從東北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上海工作僅5年的馮志遠,辭別新婚妻子來到寧夏支援教育事業。他幾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年華獻給了教育事業。馮志遠支教整整42載,他顧不上視力的惡化,起早貪黑為孩子們備課、批改作業,直到失明,依然憑着記憶為孩子們講課。他共教過1萬多名學生。退休後近十年時間裏,失明的他每天義務為孩子們輔導功課,直到身患腦血栓,不得不離開大西北,離開割捨不下的孩子們……這是他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的真誠的情感、真摯的愛。這是他對孩子的愛,對教育事業的愛,對人民的愛,對社會的愛,對祖國的愛。馮志遠是一個平凡的教師,但他卻做着不平凡的事。他的事蹟使我更感覺到,教師崗位是一種辛勞、一種付出,也是一種收穫、一種享受。

教師是一個崗位、一種職業,但更是一種責任。馮志遠從教47年,卻從未評過職稱。他不計個人得失,一心只為教育。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靠的是什麼?是一種清醒的責任意識。馮志遠的事蹟,感染人,鞭策人,激勵人。做像馮志遠那樣的合格的教師,是我考慮問題的特定視角和對自己的基本定位。我也會在自己平凡的教育崗位上,像馮志遠老師那樣愛崗敬業、不斷前進,恪盡職守、無私奉獻,將自己真誠的感情奉獻給我的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實現教師與學生情感上的交流,真誠地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作為良師,我是學生思想上的引導者、人生道路的領航人;作為益友,我要轉變居高臨下的師生態勢,堅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爭做受學生愛戴、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馮志遠》觀後感6篇 《馮志遠的故事:一個人的堅持與奮鬥》——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電影《馮志遠》講述的是盲人教師馮志遠40餘載堅守講台的感人故事。馮志遠教師支教邊疆,捨棄妻子與兒子,隻身在外地教書。故事感人至深,在此,我想談一點我自己的感受。

馮老師拋家舍業,紮根邊疆,與黃沙為伴,與艱苦為伍,在一片浩瀚的黃沙上用自己一生的默默付出為自己學生的人生中開闢出了片片綠洲。古人云:大愛無言,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馮老師把邊疆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化成照亮童心的紅燭,照亮了那一顆顆會發光的星星。《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只是范仲淹的內心呼喚,更是馮志遠老師人生的真實寫照與至高追求。當馮老師白髮坐在桌前,他是否還記得那個叫張建華的孩子“我要上學呢”的渴求,是否記得調動工作前夜孩子們含淚捧着的煤油燈,是否記得自己慷慨激昂地指揮同學們朗誦《海燕》……我想,在講台上的馮志遠老師是幸福的,和學生在一起的馮志遠老師的是幸福的。

但是,馮老師退休前也曾説到自己最對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妻子和兒子。在家庭方面,馮志遠老師是極其不幸福的。可能會有人説,為了大愛,馮老師只能捨棄小愛;為了大家,馮老師只能捨棄小家。可是我認為,教師這個職業本來就是要帶給別人幸福,教會別人幸福。我們能要求所有的教師為了學生的人生幸福從而放棄自己全部的幸福與生活麼?這是否意味着所有的教師只有放棄了自己的幸福才配叫做好教師呢?

很多人將好教師定義為一心為公,全身心投入工作的人。誠然這樣的教師確實擔得起“人民教師”這四個字,但他們在將自己完全為國家付出時,對自己的家人是不負責任的。而且,馮老師40餘載沒有家人的陪伴,少有感受家庭的温暖,直到退休之後仍舊不得妻兒理解,心中充滿愧疚。讓這樣鞠躬盡瘁,為國家教育事業奉獻

第3篇

11月24日,我校全體教師集體收看了電影《馮志遠》。在那90多分鐘的時間內全場肅然,伴隨着風沙、駝鈴,我的心逐漸下沉。雙目失明、身體癱瘓、窮困潦倒、居無定所,可憐的人兒,悽苦的人生。我為馮老師鳴不平。帶着滿心的沉重,我離開了校園。

1949年的大學畢業生是何等的彌足珍貴。對於當時百廢待興的祖國來説,哪裏都需要他,可以説,他不管走到哪裏都是為祖國做出貢獻。他為什麼要到那沙漠邊緣,而且一待就是40多年?晚飯過後,我再次走近馮志遠。

“我要上學!”這是一個8歲孩子的心聲。然而,迫於果腹之需,更多的父母選擇了讓孩子輟學。“我不喜歡上語文課。”這是孩子們對語文學習的評價。“父親病了,賣了紅棗好買藥。”這是曠課孩子的解釋。重温這些情景,我讀懂了馮老師為什麼要去那邊緣荒涼的地方。那是一片貧瘠的土地,那裏迫切需要教育的春風。

孩子們抓起老師碗裏的土豆,大口大口地吃着,連連發出“好吃”的讚歎;迎着風、踏着沙,老師和孩子們尋找着野棗樹;“壺裏的水是開的,告訴大家不要喝生水”……在這沙漠的邊緣,馮老師用自己的愛心營建着綠洲。還有那自制的沙漏、洋鐵皮發出的雷聲……從這些樸實無華的生活細節中,我理解了他,那風沙肆虐的地方孕育着脈脈的温情。離別時刻,自制的燭火組成了星光大道。孩子們是沉默的,可眼睛流露了感激與不捨。如今電影電視等媒體中,星光大道屢見不鮮,可是何曾有過這樣真切的眼神。

“支教一生失明無怨,燦然一笑回望無悔”。這句話的是馮老師對自己一生的概括。網絡上登載了一張老人的真實照片。照片上瘦弱的老人笑得很開心。奉獻一生,無怨無悔。老人是幸福的!

追尋幸福,人之本能。對於幸福,每人有不同的理解。生而有伴是幸福的,衣食無憂是幸福的,人生無怨無悔更是幸福的。馮老師失去了健康的身體,失去了妻兒的温情,乍看之下,他一無所有。細心品讀,他用自己的人生贏得了一丗美名。為了孩子們更好地活着,他燃盡了青春熱血。儘管如今他躺在了病榻之上,但是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很高很高。馮志遠老師得到了追尋的幸福。

第4篇

?馮志遠》短短一個多小時的電影,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獻身教育事業的人民教師的楷模——馮志遠的教育人生。他為了教育事業,毫無怨言地到一所靠近沙漠邊緣的學校教書。而後他又主動投身於西部教育事業中,讓孩子有書讀。

馮老師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但是他卻為教育事業奉獻了他的全部。真可謂是先了青春先終身。他深愛着自己的事業,深愛着自己的學生。及時是當他的眼睛失明時,他也沒有放下教書育人的念頭。他深知自己遲早有一天會失明,因此,他為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工作,他背過了所有的課文。看到他失明時為學生講課的情形,聽着他用心背誦着《岳陽樓記》,我好感動啊。

最後,馮老師倒在了講台上,多好的一位老師啊!個性是他離離開學校時説的那番句話——“同學們,我就要離開你們了,我講了一輩子課,這天卻不知所措。我愧對我的愛人,愧對我的孩子,更愧對你們,正因我再沒有潛質把我的知識傳授給你們……”他的這番話深深感動了我。我想,這不正是千千萬萬個老師的真實縮影嗎?在我們的教育戰線上,其實有千千萬萬個“馮老師”一樣的老師,他們為了自己心愛的教育事業,為了千千萬萬個渴求知識的孩子,在三尺講台奉獻着自己的愛,也奉獻着自己的青春,還有很多老師也在奉獻着自己的將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馮老師的寫照,是老師的一種悲哀。為什麼只有燃燒自己,才能照亮別人呢?

“有一種人格,叫萬世師表;有一種經歷,叫無悔人生;有一種情懷,叫鞠躬盡瘁。”這就是我們的馮老師,一個真真正正的好老師!

願天下所有的老師都學習馮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執着,學習馮老師對學生的關懷呵護。但是,我期望天下所有的老師還是要學會關愛自己的將康,只有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愛我們的學生,才能更好的做好“老師”!

第5篇

我是大雁口中的一粒草籽,從遙遠的江南飄落到這片生長着紅枸杞的地方。澎湃的黃河濤聲激盪着我的情懷,肥沃的黃土地是我的'第二故鄉。上蒼給了我這份崇高的職業,我從此走上了三尺講台。我的身邊亮起了一顆顆會眨眼睛的星星,我的心就在這純潔的時空裏遊弋。我願做一束照亮童心的燭光。

看完這部感人肺腑的電影,大漠紅燭馮志遠的高大形象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心中。每每看着班裏一顆顆會眨眼睛的星星,我眼前總會浮現出他的身影。我欽佩他的博學多才、他的談吐非凡、他的剛正不阿、他的卓越奉獻……

無獨有偶,正值青春的他第一次走進鳴沙課堂的那一瞬間,我幾乎分不清他是馮志遠還是我前陣子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兩位老師:一位是南京行知國小校長楊瑞清;一位是教育學家李振村的啟蒙老師。這三者都毅然放棄了優厚的物質生活條件,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在偏遠落後的小村莊從教,而且一干就是一輩子。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這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氣?這會承受怎樣的壓力?紅燭的亮度可能不同,但是紅燭的高度絕對相同。

紅燭,只燃燒在需要它的地方!當被問及為什麼不回上海時馮志遠説,上海不需要我這樣的老師。上海真的不需要他這樣的老師嗎?不,任何地方都需要,但是寧夏更需要他的支援!他帶給寧夏孩子的不僅僅是別開生面的語文、歷史、地理、俄語知識,也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樹人的學問,而是他無愧於心的高尚師魂!

印象最深的是他給孩子們上高爾基的《海燕》,用簡陋的風琴、藍布、鐵板就營造出了一個激昂萬分、振奮人心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從未見過大海的孩子們身臨其境地體會感受,更用自己頑強勇敢的意志親身詮釋了“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的真諦。“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是他的真實寫照。

他的學生是幸福的,因為紅燭照亮了他們前行的路;他的家人是幸福的,因為擁有一位如此偉大高尚的親人;他自己也是幸福的,因為在三尺講台上,他揮灑的青春汗水澆灌出了桃李滿天下……

第6篇

在蒼茫的大海上,風聚集着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間,海燕象黑色的閃電高傲地飛翔。

在漫漫的沙海上,風捲着黃沙,在黃沙和狂風之間,一位老師像一隻海燕,流放着駱駝的韌性,奮力地前行。

一隻來自海上的海燕,卻飛翔在漫漫黃沙中,飛翔了四十二年,遠離了親人,遠離了養我育我的故鄉,把對孩子的深深父愛,化作了飛翔的力量,大愛育生,報效國家!

那是何等的艱難啊!改造了一個新的環境,並把新的生命種下!一個眼神,一次家訪,一句鼓勵的話語,燃起了一顆顆希望的火焰!

還有哪一種財富,能夠比得上,用一雙雙稚嫩的手捧起兩行燭光,夜送老師的情懷?

還有哪一種崇高,能夠比得上,用一雙大手輕輕地撫摸學生的頭,傳遞殷切的教誨?

一霎那,無邊升起的人性美,凝固在師生惜別的時刻;一瞬間,天下我的責任的使命感,淋漓地宣泄在充滿靈氣的課堂中。能用什麼語言,還有什麼詞彙來形容呢?一切都顯得那麼渺小,那麼蒼白!

於是,人言的險惡,生活的艱難,離別的愁緒,都和那陣陣鳴沙聲合拍了。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支教教師馮志遠,一隻飛翔在鳴沙中的海燕。

一個用生命沉浸事業的人,所堅守的事業又有怎樣的內涵呢?用執着撼動我們的心靈,用微笑凝練自己的人生。在他的身上,我們又品味到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我們彷彿看到了戚繼光的“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彷彿看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彷彿看到了魯迅的“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和血”。位卑不敢忘憂國,一名最為普通的現代人民教師,譜寫了一曲高亢的愛國情歌!

曾幾何時,我們的身邊出現了一些變化,有的人埋怨薪水不高而怨天尤人,有的人眼紅酒紅燈綠而憤憤不平,有的人苦於底層多年而牢騷傷腸,有的人沉醉於小橋流水人家而失去了人生的理想,如今,馮老師給我們鑄造了一面最鮮亮的鏡子,這就是最美好的答案。

我們的使命,就是用一種執着培育一種執着;用一種責任種植一種責任;用一種希望換來一種希望,我們就要做當代的沙漠海燕,把生命的詮釋灑在三尺講台上,把人生的幸福奠基在學生的幸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