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名人傳記讀後感5篇 名人傳記的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72W

名人傳記是一本揭示名人生平、思想、成就等方面的著作。通過讀名人傳記,我們可以瞭解到名人成功的經驗、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做人做事的態度。本文將分享一些讀名人傳記的感悟,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啟發與思考。

名人傳記讀後感5篇 名人傳記的啟示

第1篇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為了進一步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在假期中我閲讀了不少課外書,其中讓我愛不釋手的一本是《中外名人傳記——牛頓》。

?中外名人傳記——牛頓》一書生動地記述了17世紀英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的一生。牛頓出生在偏僻小村,是一個農夫的遺腹子。清苦的童年生活使他性情羞怯而孤獨。一位老師曾斷言:“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非常遲鈍的呆子。”然而就是這個沉默寡言、喜歡做木工活的孩子,後來靠着自己的天才和勤奮,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三大運動定律,在數學、天文學、光學、熱學等許多方面為人類的科學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被全世界所尊敬的科學巨人。讀完這本書後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老婆婆説:“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麼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説:“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他的畫之所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練畫是分不開的。在他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始終沒有停止過揮毫作畫,他更以“不教一日閒過”來督促自己每天練畫。到了晚年他也仍然堅持每天作畫三幅,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説的:“苦把時光挽畫禪,功夫深處見自然。”正因為他的堅持不懈地創作,他的技藝才會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是啊,古有李白,今有齊白石,而像他們這樣的人,古今中外舉不勝舉,他們都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勤勤懇懇的學習態度,所以最終都取得了成功。反觀我們現在的一些人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總比別人好,雖然他們也想到過事業,但往往缺乏認真做的行為而功虧一簣。反而有些人雖然條件差一點,卻能夠持之以恆的去作,終於在逆境中發奮成材。

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接班人,我們應從自身的每一件事做起,不管遇到任何困難和挫折,我們都要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堅持不懈,勤奮努力,堅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最終會收穫成功的果實。

名人傳記讀後感5篇 名人傳記的啟示 第2張

第2篇

近日,“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世紀老人”冰心和丈夫吳文藻在北京的紀念碑,被人用紅油漆塗上“教子無方,枉為人表”八個大字 。毀壞冰心墓園的不是別人,正是她的親孫子吳山,矛頭對準的是冰心的兒子吳平。

冰心作為文學巨匠,是以温潤的情懷而受國人愛戴的。她那一盞小桔燈,曾經照亮了無數人心中的夢,她一封封信澆灌着一代代小讀者的心靈。她的去世讓國人傷心。但是,在她去世十三年後,卻發生瞭如此令人不堪的事情:她的孫子塗抹了她的墓碑。

這對於以母愛·童心·大自然為主題和“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一代文學大師,可謂莫大的'諷刺。

冰心給世人留下了永遠的精神食糧,也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了房產和其他財產。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震動的塗碑的事件,就是一次財產惹的禍,也是一個典型的家教案例。

孔丘給子孫留下了“庭訓”的經典家教案例和《論語》而成為萬世景仰的聖人,孟母給後世留下了“孟母三遷”和“孟母斷機”的家教故事,孟母的兒子孟軻寫出了《孟子》而成為亞聖。後世孔姓、孟姓,無論是否為孔丘、孟軻的嫡傳,都自覺歸依到孔孟的門下。

再看蕭何,他有家財,但全部捐獻給國家充當軍費。他也有田產和房產。僅有的一點田宅都在窮困處所,他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是高屋大廈和深宅大院。並且,他還給世人留下了“後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的至理名言

還有令人景仰的林則徐。他在書房裏永遠掛着一副對聯:“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孔丘和孟軻,被後世尊稱為聖人和亞聖。蕭何為“漢九年級傑”之一,在劉邦定天下後論功行封時,以蕭何功第一,並有了“功人”的最高美譽。林則徐,是公認的民族英雄。他們都沒有給後世子孫留下什麼財產,也沒有看到關於他們的後人抱怨他們的記載。

綜觀這些歷史名人的家教,我再次注意到一則家教名言:“藏書萬卷可教子,留金千箱常作災。”

而冰心的“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名言,也再次引起我的思考。

這些,對於熱衷於給子孫多留下幾套房產的人們,會不會是一針清醒劑呢?x

第3篇

當我閲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後,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法國二十世紀的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很受讀者青睞。《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偉大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的故事,他歷經各種磨難都沒有向命運屈服,告訴我們:唯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的奮鬥,才能獲得成功。

貝多芬是德國的一位偉大的音樂家,他的`作品廣為流傳,因為他在音樂上的造詣,所以被尊稱為“樂聖”。可他的人生卻不像別人那樣燦爛輝煌。貝多芬是一個音樂天才,雖然他父親很早就發現了貝多芬的音樂天賦,可他卻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用暴力逼貝多芬練琴,使貝多芬差點厭惡音樂。儘管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慘,但他對童年始終留有一種温馨而淒涼的回憶。19歲時革命爆發了,它佔據了貝多芬的心,貝多芬的愛國之情油然而生,他在筆記裏寫道:“勇敢不屈!儘管身體虛弱,但我的天才將會得勝的……”苦痛已經敲響了貝多芬的門;它纏住了他,不再離去。1796年到1800年,30歲的貝多芬聽力越來越差,以至於兩年來他不得不避開所有的交往,而他的活力的對象:朱麗埃塔·居奇亞迪,也在1803年11月嫁給了加侖貝格伯爵。感情、痛楚、意志、頹廢和傲岸在貝多芬心中交替。晚年的貝多芬窮困潦倒到了要行乞的地步,但即使命運如此折磨着貝多芬,但這個頑強的人還是憑着超乎尋常的毅力寫下了一首首不朽的名曲。但死神還是來了,1826年11月末,他着涼了,患了胸膜炎。他讓他的侄子去請醫生,但這漠不關心的傢伙居然忘了,兩天後才想起來。醫生來得太晚了,並且診治得也很浮皮潦草,1827年3月16日,在一場大暴雨中,在滾

貝多芬的一生是杯具的,可他卻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並獲得了成功。這讓我不由得深思了起來?當我們遇到了無法跨越的障礙,是不是就輕言放棄,或是停止不前?不!為什麼我們不勇敢的試一次?像貝多芬那樣,絕不向命運低頭,用那頑強並且堅韌不屈的意志去衝破它,戰勝它,而不是垂下頭顱,説:“我不行……”僅有經歷過地獄的磨練才能擁有創造天堂的力量;僅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生活的磨難未必是件壞事,只要我們用心應對,坎坷也會成為走向成功的墊腳石。

最終,我期望所有人都能記住貝多芬,記住這位歷經生活磨難卻不想命運低頭的偉大音樂家,並像他一樣,勇敢、堅強的活着。

第4篇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為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16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何還能成功呢?為何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由於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因此,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也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所以,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第5篇

看這本書,起源於最近去了西班牙馬拉加畢加索博物館。這是畢加索的出生與成長地。與巴塞羅那和巴黎佔據了畢加索主要的生活足跡。

馬拉加的畢加索小院,安靜,人不多,兩層的展廳環繞中庭,摩爾式建築,比另外兩處都小巧很多。所以,我也很自然的仔細閲讀觀賞了裏面所有的作品。

畢加索大名,無人不知,各個揚言喜歡至極,但其中卻鮮有人仔細瞭解過他的生平。我也是一樣,上過美學課、去過博物館,買了紀念品,然後人云亦云的點點評。

這本書很短,不一定是市面上最全最好,但是可以在簡潔的行文中幫助勾繪畢加索的人物剪影,真正走進一位藝術家,然後,看看自己和大師的距離。

萬物皆有所起,所有的藝術或作品或風格或運動都有起源。人們對於畢加索的喜好,是因為他看不懂的畫風、兒童畫的筆觸、鮮明的色彩,帶着一絲神祕。

僅從藝術創作的角度,我更關心一個畫家是如何走上新的風格,在這條路上都經歷了什麼?

很明顯,畢加索生長在19世紀末,有點像今天,一個馬上要開始有電燈、汽車、電話的`時代,科技在更迭、社會政治體制在變化,而這樣的變革也在藝術中體現。

1.堅持長期不斷地探索,又是不惜推翻自己。畢加索有超越一般畫家的探索能力,敢於擯棄權威,創造屬於自己的風格,但這並不在朝夕,從1907年的亞維農少女出現立體主義端倪到格爾尼卡直至1973年去世,他從未停止探索。永遠標新立異,敢於不同。

2.耐得住寂寞與壓迫。畫家的境況通常好不到哪去,特別是先鋒畫家。在巴黎早期的寒冬,他甚至通過燒自己的畫取暖。他經歷過一戰、西班牙戰爭、二戰。經歷過婚姻破裂、名譽掃地、失去財產。但這些別沒有讓它停止創作。

3.大師的成長也是分階段演進的。如果看下他去的標誌性成果的年紀就不難發現,這其實幾乎符合所有人的事業成長線。14歲以前的童年時期,標準古典技法教育,26歲畫中開始融入非洲神祕藝術,演化成立體主義,30-40多歲創作高峯,然後離婚事業危機,56歲再創格爾尼卡,之後持續創作直至92歲去世。堪稱命運多舛了。但又很像一個普通人成長的足跡。而我們和大師的區別在於,我們停下了腳步,他卻沒有。

這些歷史事件讓我以後欣賞大師畫作又多了另一條主線。

果敢、好奇、激情、自信是從事先鋒藝術的必備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