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5篇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8W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數學作為一門抽象而又實用的學科,往往讓學生感到困惑和無趣。然而,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趣味的數學活動以及鼓勵學生的參與和實踐,我們有信心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並獲得優異的學習成果。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5篇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第1篇

學習數學,不同於其它學科,不僅要學會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設計問題和解決問題,怎樣才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去學好數學並能用好數學呢?這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好的一個很重要的任務。

首先,要用情感交流去豐富感染學生的情感。數學教學,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獨特的人生感悟能力及審美能力。數學課堂教學與學習應該是一種美的感知、美的享受、美的陶冶。每一個知識的出現、每一個問題的湧現;字裏行間、用語、意義都有着一個非常美的感人的故事和寓意。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巧設問題,激發學生的“樂學”情感,課堂上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既能形象感受,又能激發好奇心。

當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後,就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從而變“苦學”為“樂學”,而提問可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如口頭提問、書面提問、集體討論、學生自己提問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樂。

第三,“放飛學生的心靈”,增強樂學情感。除了課堂上引導、激發,培養學生的情感外,還要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學校、走進社會、走進廣闊的知識海洋,去接觸自然、接觸人生、接觸實際應用。因此在教學中,除了課本外,讓學生多看一些課外輔助讀物,尤其是一些名家專題講座,要求他們記下解題方法,體會數學思想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把他們的思想融入社會生活這個大課堂,引領他們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發現亮點,並且經常交流。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離不開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強烈興趣,離不開學生的“樂學”思想,培養和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和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這也是作為數學教師的最美好的心願。

如何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興趣5篇 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提高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 第2張

第2篇

"興趣"是孩子各種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孩子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去實踐、去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我們體會到,凡是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獲取知識過程的學生,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濃厚,求知願望強烈,數學素質會得到較快發展。因此數學教學必須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情感 入手,使學生由機械、被動學習轉變為創造、主動學習。

然而在長期應試教育的驅使下,我們有些時候心裏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認為,只要習題答案正確,學生記住,考試就沒問題。於是在課堂上,學生一旦回答出錯,我們就很難沉得住氣,不免訓斥幾句。久而久之,造成課堂乏味,氣氛沉悶。學生"碰壁"多了,也就不再願意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數學的興趣蕩然無存。

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只能來源於自身的學習活動。打破上述僵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發展,是培養學生具備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們試想一下:素質教育主戰場的課堂上如果沒有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興趣、熱情,哪來思維碰撞火花,談何發展和創新呢?我們只有順應孩子們的心理特徵,循序漸進,導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通過近些年的教學探討,我是從下面幾個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以"愛"去保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心理學家指出:膽怯和過分自我批評的心理狀態是妨礙創造的最危險的敵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創造個性中最重要的特徵。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觀念以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之中,從而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學生,把他們看成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創設和諧的氛圍,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我認為給學生關愛,就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學生的異見、寬容學生的誤見、鼓勵學生的創見。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善於持讚賞的態度正確地評價學生,以表揚、鼓勵為主,使學生感覺到如坐春風,如沐春雨。"教學之無小事",我們在課堂上的一句不經意的話,一個不經意的眼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對能順利完成訓練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成功的喜悦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待那些在訓練中遇到困難的學生,也不能選擇批評,不要挫傷他們的信心,而應給予啟發開導。記得有一次,我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引導學生從上到下觀察12÷4=3 120÷40=3 1200÷400=3這組算式的被除數、除數各是怎樣變化的?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經過學生一段時間的交流後,我發現班裏學習成績較差、課上從不舉手發言的劉麗把手舉了起來。我高興的把她叫了起來,但她卻站在那裏支吾了半天也沒説出一個字。這時,其他同學坐不住了:一些調皮的孩子開始譏笑她,學習好的孩子也不耐煩的埋怨她耽誤時間。再看劉麗,臉漲的通紅,低着頭不時拿眼睛溜着老師和同學。從她膽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覺到連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卻了。可我走過去,撫摸她的頭,親切地説:"沒關係,你在課堂上舉手,老師特別高興,這證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學習了,第一次當着老師和大家發言,難免緊張,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觀察到的和想到的説出來,即便是錯的,老師也要表揚你的勇敢!"當時,她激動得熱淚盈眶,用顫抖的聲音結結巴巴的講出了自己的觀點,居然是對的!教室裏立刻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們多給學生關愛、鼓勵,還有什麼困難能讓學生望而卻步呢?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

我們都知道,由於應試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認為數學是枯燥無味的。一提起數學課,彷彿就是無休止的計算。其實,數學應該是國小階段最容易吸引學生的有趣的科學。因為它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還有較強的人文性,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我就靈活運用各種手段,如形體語言,課件、錄音錄像,簡筆畫,故事表演等等,再現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涉境體味,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面積和麪積單位》等課時,我藉助教學課件,分別以生動的小故事、有趣的小遊戲導入新課,孩子們在娛樂的同時複習了舊知識,產生了新問題,接下來便主動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教師和學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學習效率很高。

三、以"爭論"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每個學生是個不相同的個體,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讀者心中的《紅樓夢》。我們教師不應用"唯我獨尊"的威嚴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應創造一個能讓學生百家爭鳴,各抒己見的寬鬆的學習環境,在爭論之中,尋找自我價值得體現,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的內驅動力,培養開拓創新精神。

在教學中,我注意抓住契機,適時點燃爭論的"導火索",儘量給學生一些表現自己的機會,盡好引導者的職責。如教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時,簡算1200÷500一題,我讓學生先自己在本上試着做一做。由於剛學完商不變的性質,在計算方法上不存在問題,所以學生們興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來。之後我組織同學交流結果:"商2餘2""不對!應該商2餘200"班裏一陣騷亂,而且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學生居多。這時,我讓學生開展討論,雙方各自闡述自己的觀點,可以向對方提問。於是,雙方同學馬上就展開了脣槍舌戰,一開始學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漸漸的,同意第一種答案的同學就意識到自己錯了,並且對那些反駁他們的同學表示心悦誠服。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學生們自己在討論、交流。事實證明,學習效果是極好的。因為,他們是在主動學習,有自我價值的體現在等着他們。所以,鼓勵爭辯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內心需要。

教育之父赫爾馬特説過,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時,其興趣都要發生四個階段的變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動。可見最後要真正獲取和鞏固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行動。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在立足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的同時,建立一個開放似的課程體系,從學生出發組織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我通過開設數學活動課等形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統計知識》時,讓學生統計學校內的事物;在教學完《年、月、日》知識時,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2008年的年曆;在教完《長、正方形面積》時,讓學生動手測量生活中的長正方形面積……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數學活動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消除了對數學的厭倦感,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此外,心理學表明,學習動機是可以遷移的。現實中,對學習有厭倦的學生,往往對體育活動、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興趣濃厚,我們應因人而異,因勢利導,把參加各種課外活動的動機與學習數學聯繫起來,去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

第3篇

數學由於其高度的抽象性、嚴謹的邏輯性、結論的確定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等特徵,決定了數學教學的難度,往往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心理學研究説明,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直接心理因素,對學生的學習起着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激發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一種後天的複雜的個性品質,是人對客體的一種自覺的,積極的,充滿熱情的認知傾向。國小生由於生活範圍的狹小和知識經驗的貧乏,最初只對學習過程,學習的外部活動感興趣,隨着知識經驗的豐富,他們對學習內容和獨立思考開始感興趣。隨着年齡的增長,興趣也從無選擇,廣泛的,逐步開始分化,有選擇。從對具體事實和經驗性知識感興趣到逐漸對有關抽象因果關係的知識的興趣增強轉化等。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學生興趣形成,發展的特點,培養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初步的嘗試,現小結如下。

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材料的興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都是要從教學素材中選取通俗生動的事例,採用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一節好課,精彩的開端不僅能很快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精神飽滿、全神貫注地投入到整個過程中去。

例如,在教學“真分數與假分數”一課時,我是這樣開始的;“我們都知道什麼叫分數,誰能舉幾個例子?”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學生們紛紛舉手要求回答,有的學生一口氣列舉了十幾個分數。看大家的情緒高漲起來,我又問:“你們對分數這樣熟悉,但你們知道分數的真假之分嗎?假分數真的不是分數嗎?這一問全班立即鴉雀無聲。同學們陷入了深思,雖然一改剛才踴躍爭答的氣氛,但很顯然,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已經被充分的激發起來,一節新課就在學生興趣盎然進行。

對於國小生來説,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習興趣切實可行的好方法。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用現實生活中屬於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於怎樣畫圓,我沒有示範,而是讓學生自己設法大膽嘗試。“你們會畫出標準的圓嗎?看誰的方法最多最好?”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並學會用圓規及藉助圓形物體畫圓的方法。這時,我表揚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後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畫出來嗎?”進一步激勵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後地投入到動手探究中,通過操作實驗,終於又發現了用標杆和繩子可以畫更大的圓。這樣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自始至終使學生興趣高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多種感官同時參與,師生樂在其中,對完成教學目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想是人們在提示問題實質、探索客觀規律、尋找命題結論時,憑藉自己的想象,進行估計、推測的一種思想方式。在數學教學中,選擇適當的內容,為學生創設猜想的情境,提供猜想的機會,不僅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了“假分數化帶分數或整數”後,可讓學生猜想出帶分數或整數化假分數”的課題;學習了“體積單位”的後繼課,可讓學生猜想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又如,在學習“比的基本性質”時,可這樣設問:“根據除法的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請你猜想一下,‘比’會有怎樣的性質。”再如,學習“圓柱體的體積”時,可創設這樣的性境: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長、寬所確定的面是它的底面,底面積=長×寬,所以,長方體的體積又可以如何計算?(底面積×高)同樣正方體的體積又可以如何計算呢?(底面積×高)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圓柱的體積可以怎樣計算?學生很容易想到可能是“底面積×高”,再接着啟發學生利用分割拼湊的方法將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得出圓柱的體積公式,從而驗證猜想的結果是正確的。課後學生都説喜歡上這樣的課,由此可見猜想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方法。

數學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有時很難掌握,有時即使知道結果,卻很難説出其中的道理。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景,設置疑問,巧設懸念,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能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如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初步認識”時,我用多媒體展示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從演示的圖像中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並配以適當的旋轉效果和立體效果。練習時,又像學生展示一些常見的長方體物體,然後通過動態演示、隱化、抽象出長方體物體的圖形,完成了有物體向圖形的抽象過程,利用動感來調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五、讓學生體驗成功愉悦,激發學生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理深處,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我在教學中經常創設一些情景讓學生體驗成功愉悦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時,我先組織學生依次計算整數相加減、小數相加減、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練習,讓學生明確;只有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緊接着出示一道異分母相加或相減的題讓學生任挑一道試做,由於有了前面的知識做基礎,大部分學生自然會想到要統一分數單位(即化為分母相同的分數)。然後,出示下列思考題幫助學生理清思路:“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關鍵是什麼?為什麼?具體應該怎樣做?這樣做的根據又是什麼?”學生在積極思考、自學課本、嘗試練習、相互討論後終於總結出異分母分數相加減的計算法則。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自主研究、探索、發現中獲得新知,體驗到探究與成功的快樂,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要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我們教師要隨時注意研究學生心理髮展的特點,結合教學實踐,不斷積累經驗,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

第4篇

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對事物的認知往往是憑直覺的好惡,而不是經過理性的分析。這種認知傾向,在課堂上的表現,就是對感興趣的內容聽得津津有味;而對那些自認為索然無趣的東西,則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或者是課堂上對老師講的內容,先覺得新奇有趣,而隨着課堂時間的推移,這種獵奇式的興趣便逐漸淡化,最後歸於消失,常常是一堂課下來,教師講得氣喘吁吁,學生卻收穫甚微。如果把這些現象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強制聽課,那麼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一節課下來又苦又累,時間長了,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能有效地提高課堂興趣,就可以在教學中能夠讓孩子們對學習產生樂趣,對孩子們來説,學習就會變成了愉快的一件事。

提高國小數學課堂興趣要從國小生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以國小生學習興趣的特點為基礎,以個體原有的數學水平為起點,逐步耐心地進行。

國小生個性天真浪漫,愛説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又極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有時又不注意的去摸摸同學的頭。可以説,國小生注意力集中很短,時間一久,馬上會提不起精神和興趣。所以,教師就要在備課時充分備好知識的同時備好學生。以最簡潔簡短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把知識點講清楚,準確無誤地抓住中心,突出難點,突破重點,使學生產生頓悟,不給學生思維帶來模糊的成分。使生在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完成新課教學,狠抓課堂效率,得以爭取更多時間留給給學生自主探究,共同遊戲等。

想讓國小生數學課堂得生動一點,就要求教學語言要富有吸引力。教師在教學中力應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對於孩子的進步則給予鼓勵讚揚。就連學生髮言的評價,也注意措辭和語氣。一定要避免對學生的回答作出否定評價和對學生有傷害的評語。否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以破壞整節課的興趣。教學中努力做到活潑多樣,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喜好來進行備課,教師還應保持和學生一樣的童真,儘可能地把教學環節設置成一個故事或一個遊戲來進行,將知識點貫穿於其中,增加課堂樂趣。在傳統的數學課堂上往往會產生死寂或沉悶的現象,學生沒有一點朝氣和活力。此時,就需要老師適時地進行幽默。比如有一回,我在説看黑板,無一個迴應,然後我就故意説成看灰板,學生立馬大聲響亮地回答看灰板,結果引來全班開懷一笑,無趣的課堂頓時充滿了生氣和朝氣,學生精神也為之一振。

遊戲和玩樂,是國小生的天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組織學生開展與知識內容相關的遊戲活動,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於學生體力、智力、交際能力的發展。我就經常在教學中採用做遊戲和比賽的形式這一教學手段,且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遊戲和比賽內容要從學生的興趣中選取方式、要遊戲化,最好要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新知識,並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和愉快的體驗。同時,要多鼓勵少批評,給幼兒自信。這樣他們就會樂意參與此活動,並不斷的體驗學習的樂趣。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進行創造性地自主學習,如讓學生自己結合生活經驗編題,培養學生編題能力,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對不同學生的思維成果,都給予肯定或表揚。這樣既促進了學生之間互助互學,又使大家嘗試到了成功的樂趣,學習興趣也隨之得到了鞏固。在練習的編排上,也是儘量來源於生活,貼近生活,並且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情況來定,對於容易的題目,叫學習能力較一般的學生進行回答,對於較難的題目則要學習比較好的學生進行回答,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表揚和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體驗成功,學習信心就會提高,就能讓學生產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於現實,並且廣泛應用於現實。教學中要密切聯繫生活,由現實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數學知識,草藥必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如形式美、概括美、簡潔美、對稱美、辯證美等,這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極好手段。

第5篇

課改以來,廣大農村數學教師反映最明顯的就是由國小升入國中以後的學生數學基礎所表現出來的兩極分化特別突出,就拿我所任教的班級來説,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連七年級剛學過的解一元一次方程也不能掌握。也就是有百分之六十幾的學生數學成績是不達標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畢業考試數學只考幾分,十幾分,這樣的學生就成了“學困生”,不要説升學了,也畢業也不太可能。他們長期得不到重視,經常混跡於青少年不宜的場所,成了父母和老師心中的叛逆兒,因此我認為要從我做起。

1、思想上不重視。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父母思想上不重視,認為現在經濟條件比以前略有好轉,就業機會也比以前多了。即使上個國中畢業也可以輕鬆地託個關係,幫子女進廠找個工作,上不上大學無所謂。有的學生上個大學畢業也只不過在車間裏開機器,學歷無所謂,只要自己的孩子不惹事就行了。二類是隨着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吃不飽,穿不暖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現在的孩子每天上學都是手裏有各種新鮮的玩具,嘴裏有各種各樣好吃的,基本上是獨生子女,所以腰包都有錢,再加上父母愛,長輩疼,家長們也常常因愛不由自主放縱了自己的孩子,使他們養成了一些壞習慣,如好吃、貪玩、以自我為中心等等。這此壞毛病被帶到學校,造成上課時做小動作,不注意聽講,更不主動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回家不能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該背的概念和公式不去記,更不聽老師善意的批評和同學的勸告,學習目的不明確,整天無所事事,渾渾噩噩。當然學習上就成了“學困生”。

2、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和經驗。數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它的邏輯性強,如果學生在某個知識點出現了斷層,不具有必備的知識和經驗,孩子的學習就非常的困難。如有的學生在國小時連混合運算都做不好,到了中學怎麼能學好有理數的加減,怎麼去解方程呢?

3、學習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的學生由於基礎差,成績落後,家長和老師不能及時地給予幫助,而用不恰當的方法去批評,指責,再加上同學的看不起,這樣使他失去了信心,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就連上課也不願意多看老師一眼,更談不上發言,和同學主動溝通,也不願意參加任何學校開展的活動。變得自卑、孤僻,對數學厭煩,對老師反感。長此以往,成績越來越差,很自然就成了“學困生”。

4、學習能力差。雖然大部分學生之間是沒有多大差異的,但個別學生由於先天不足或後天因素致使各種能力發展相對滯後,也成了“學困生”。

5、國小基礎教育不重視。根據我對剛升入國中的學生了解,有的國小數學教育存在根本上的問題就是不重視。認為國小教育不重要,甚至有的老師認為反正國小好學壞都要升入國中的,再加上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取消了相關的考試,對他的教學成績也不作明顯的考核。導致有的學生在國小時就成了“學困生”。當然導致“學困生”的原因還有很多。

6、社會各界的誘惑力很大,有的學生小小年紀就經常流連網吧,營業性的歌廳,桌球房,哪有更多的時間鑽研功課,完成作業呢?

二、找準致困原因,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扶

1、端正思想,幫助“學困生”。教師可以在班上開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動。如:講名人故事,讓學生暢談自己的未來,理想等。瞭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家長一起給他們講一講現在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以及家長為了能使他們生活得好一點,所以他們不辭辛勞地工作,目的是要讓孩子多學點知識,多掌握點本領,將來才能使自己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2、儘量創造機會,多多鼓勵“學困生”。“學困生”由於基礎差,學習經驗不豐富,知識面有斷層等等,所以學起來很困難,很吃力。教師要在課堂上注意對舊知識的複習和回顧對新課一開始要儘量講得淺而易懂,然後再層層遞進,包括情境的創設,問題的提出,練習的設計等等也要照顧“學困生”。例如:我在上幾何裏“二點之間,線段最短”時,我舉了例子,下課時到小店買東西,有二條道路可以走,一條是水泥路要拐彎,另一條是小路直接到。結果所有的“學困生”都説走小路快,其實他們都明白。然後我再加以理論解釋。這樣他們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使他們感覺到學習也並不是很難的,這樣給他們樹立了信心。並鼓勵他們説,只要你們能認真聽講,多動頭腦,好好地學,相信自己會學好的。

3、消除疑慮,密切關係。由於種種原因學習滯後,使“學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師要對他們傾注真誠的愛,從感情上親近他們,從興趣引導他們,從學習上幫助他們,從生活上關心他們,才能使他們真正感到老師可親,可信,可敬。同時老師要發現的目光,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消除他們心理障礙。如有的同學數學差,但他的語文寫作好,有的音樂,美術好等等。哪怕他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閃光點”,或是有一小點進步,都要善於抓住時機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嚐到甜頭,從而使他們端正態度,樹立自信,熱愛集體。“精誠所致,金石為開”,只要老師付出真誠的愛,就一定能得到學生的回報,一分温暖定能換來學生的十分熱情。

4、正面引導,以理服人。由於學生年齡小,社會經驗不足,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學生犯了錯誤還不知不覺,對待這種學生,絕不能諷刺、挖苦甚至體罰等等簡單粗暴的方法去解決。因為這樣做,很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敢怒不敢言”,使他們的心態扭曲,一但產生逆反心理就很難溝通了,甚至會出現精神問題。只有堅持正面教育,用民主,説服的方法耐心細緻地做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認識,啟發他們的自覺性,幫助他們改進不足。

孔子説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數學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教師授課時為避免平鋪直敍地講解令學生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教學中可適當地出一些趣味數學題。如講二元一次方程(組)時,引入農村古代流傳的一道題:“雞兔同籠。”象這樣把枯燥的數學題改編成有趣的文字題,往往能引發同學們做題的興趣,既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能讓學生靈活用腦。講授有理數乘方應用時,假如給我一張足夠大的報紙,通過摺疊就可以比珠穆朗瑪峯還要高。一開始就設下懸念,問能否做到呢?這樣通過設疑引發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使知識的接受由被動轉化為主動,必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如講到這節課時,還可以用拉麪師傅通過反覆拉麪,可以拉出從地球到月球的長度的麪條。先問學生通過什麼方法可以驗證呢?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引出了新課內容。

例如在學習同類項概念時,我進行了“找同類項朋友”的遊戲的教學方法。事先準備好配組的同類項卡片,上課後,每人發一張,讓一個學生去找與自己卡片上單項式或同類項的朋友,找對的同類項朋友坐在同桌,另一個被“擠”出的學生站起來再找。學生在愉快專心的氣氛中迅速掌握了確定同類項的法則,然後由由老師總結“三個相同”。合併同類項的法則也在同座討論中得到順利解決。全班學生個個調動起來,也體現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的精神風貌,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到激發。

如在講到七年級下冊的《平移》部分時,學生覺得畫圖比較難學,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就能很好地解決。我們教師可以恰當的選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等來創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幫助教師處理一些在黑板上畫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圖形,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形象化,創造出一個圖文並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

(4)重視數學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數學問題來源於生活、生產與科研的實際,生活中藴含着豐富的教學資源,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把握教學內容“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各樣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而有用,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學習八年級下冊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時,有這樣一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若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梯子的底端滑動多少米?”這是一題與實際生活聯繫緊密的題目,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元一次方程應用的價值。我當時沒有直接講解分析,而是採用小組合作,鼓勵他們猜測與探索、動手、動腦、動口,發表見解。各小組代表發言完畢後,發現有幾種不一樣的結論,各組同學各執己見,學習興趣空前高漲。此時老師再適時對題目進行點撥分析,學習效果也可想而知,後來在考試測試時遇到此類題目,全班同學無一出錯。事實證明,當一個學生真正認識到這門課成為他實際需要的時候才會對它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東西和實際運用結合起來才是真正掌握。

成功會激發興趣,失敗則使興趣經受考驗。人人都有成功的渴望,即使一次小小的成功,對學生來講也是一次莫大的鼓舞和激勵。因此,教師要探索"依綱靠本,分層教學,逐步推進"的因材施教策略,依據學生的個體差別,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給予肯定,從而使學生獲得舒暢的心情,穩定的學習情緒,保持學習積極性。對於優等生可以提出較高層次的要求,使他們逐漸的提高數學水平;對後進生,應讓他們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在成功的體驗中享受發現的樂趣。

一位教育學家説過這樣的話:“一個數學老師最大的成功就是把他的學生教得喜歡學數學”。因此在教學中師生相互交流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上課時要及時調控學生的情緒,良好的學習情緒能促進和增強數學學習效果,使其自信地、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數學教師在平時要多找學生談心,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學生的良知益友,建立民主、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妙趣橫生地教,學生生動活潑地學,達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運用的目的。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經常召開家長座談會或者電話聯繫家長,有條件地也可進行家訪。多與家長溝通,做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農村大多數家長思想有些愚昧,還存有一定的消極思想。通過家校聯繫,不僅可以更新家長的育子觀念,還可以教會他們的育子方法。這樣可收到異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對待“學困生”我們要以公正的態度,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用愛心去感化他們,還要有信心、恆心,經過不懈的努力,才能鞏固轉化的成果。同時,老師要明白,給予愛心是轉化的前題;挖掘他們的潛力和優點是轉化工作的突破口;溝通感情以心交心是轉化工作的催化劑;嚴格要求則是轉化工作的核心。相信“學困生”在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