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桂林山水的教案7篇 探祕桂林山水之美:一份精彩的教案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8W

《桂林山水的教案》是一份專為學生設計的旅遊教學資料,涵蓋了桂林山水、文化、風俗等多方面內容,既有趣味性,又富有知識性。本教案旨在通過旅遊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瞭解桂林山水的獨特魅力,拓寬他們的視野。

桂林山水的教案7篇 探祕桂林山水之美:一份精彩的教案

第1篇

師: 上一課,我們和詩人一起遊歷了洞庭湖、天門山,這一課我們要到哪裏去觀賞呢?請聽——我國的著名詩人賀敬之在《桂林山水歌》中寫道:“雲中的神啊,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情一樣深啊,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水幾重啊,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是山城啊, 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你們知道這是哪裏嗎?今天,我們就到有天下第一之稱的桂林山水去看看。 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欣賞圖片。

感覺怎麼樣呀?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一讀?那就請大家讀吧!可要注意讀書方法喲!

★讀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朗讀,對你喜歡的語句還可以多讀幾次。

★思吧! 如果你和作者一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結合課文有關語句想一想、説一説。

同學們你們讀好了嗎,思好了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你的眼前會呈現出一幅幅怎樣的畫面? (灕江的水、桂林的山、山中的溶洞)(灕江的水是靜的、清的、綠的;桂林的山是奇的、秀的、險的;桂林的洞比童話裏的洞更奇絕。)

小朋友自學課文,一定要學會抓住最主要的。灕江的水怎麼美?把主要特點抓住。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靜 清 綠)

為了讓學生體會句式的整齊、排比的作用,組織安排一系列訓練。

“灕江的水,靜、清、綠”,同學們想一想,在靜、清、綠之間用上什麼聯接的詞兒,就可組成一個句子?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還很綠。)

還可以怎麼説? (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清還很綠。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指點:其實這一句就是這一個小節的概括。這樣概括地寫一句,能使讀者感受到灕江的美嗎?如果把“靜、清、綠”這三個形容詞重疊一下,句子該怎麼説? (灕江的水靜靜的。灕江的水清清的。灕江的水綠綠的。)

指點:“靜、清、綠”幾個字一重疊,語氣加重了,程度加深了一些,但還不具體。我們看着灕江的水不禁讚歎起來,如果使它變成感歎句,句子應該怎樣組織排列? (灕江的水真靜啊!灕江的水真清啊!灕江的水真綠啊!)

“真清啊”,聲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讀得很輕,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書上就是用感歎句。這樣寫,語氣是加強了一些,但是灕江的水靜得怎麼樣,清得怎麼樣,綠得怎麼樣,讀者能感受到嗎?

(通過一系列語文訓練的鋪墊,來體會課文的語感,體會灕江之美。)

書上説“灕江的水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那是一種怎樣的意境呢?現在我們就來一起遐想旅行:灕江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們,老師和你們一起乘着小船,輕輕地搖盪在灕江上,這就叫“盪舟灕江”。我們眯着眼,看着灕江的水,想象一下,灕江的水怎麼靜、怎麼綠、怎麼清;體會一下“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是什麼情景。

一起輕輕地哼唱《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怎樣?

聽着音樂觀察、想象片刻。(音樂、圖畫加上教師的語言描述,促使學生多種感官興奮,音樂的旋律豐富了視覺的感受,教師的語言又支配着學生想象的所在,從而把學生帶入灕江畔的情境中,充分體驗到灕江的寧靜。)

你們還記得表示水流的聲音的詞嗎?(潺潺、淙淙、嘩嘩、叮咚叮咚)

聽一聽,你們聽見了灕江水流動的嘩嘩的聲音嗎?聽到叮咚叮咚的流水聲嗎?潺潺的泥?淙淙的呢?

聽不到,看不到,好靜啊!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你只覺得船在向前移。

現在讓我們抬起頭,放眼望去,灕江的水該多綠啊! (引導看圖) 書上打了個什麼比方?“翡翠”就是綠色的玉石,這塊玉石上有斑點嗎?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無瑕”,指點:“瑕”是玉上的斑點。)

讀了以後更覺灕江美,文章也寫得美,所以我們愛讀。如果還是這些內容,老師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會怎麼樣呢?你們體會一下。 (引導學生比較,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老師讀另外組成的句式不整齊的一段話: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也很清,連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見。灕江的水綠得非常可愛,簡直像一塊無瑕的翡翠。”

我們再一齊把課文上的句子讀一讀,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麼不同。

這三個分句都是寫灕江的美,課文就是把這些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排成結構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強語勢,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這樣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結合教給知識。)

齊讀。 (女生讀第一分句;男生讀第二分句;男女生齊讀第三分句,逐漸加強語氣,體會排比句的作用。)

講分號——這三個分句是並列的,所以中間用分號,停頓和句號差不多。

指點烘托的手法——第二小節一開始,如果就説“灕江的水真靜啊”,不是和第一小節聯繫得很緊密嗎,為什麼要説“我看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欣賞過水光瀲灩 的西湖,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波瀾壯闊”——是雄偉壯麗的美。) 兩者都很美。然後説“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起什麼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麼關係?( 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 )

指導讀。重點在哪兒?( “卻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 )

提示層次:先用對比方法説灕江水的與眾不同,再用排比句式説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現在就請你按照這樣順序背誦這一段。

(1 )出示:“我愛長江、西湖和家鄉的小河。”誰能把這個句子改成排比句。

我愛浩蕩的長江,我愛明鏡般的西湖,我更愛家鄉彎彎曲曲的小河。

(1 )我們來到桂林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① 略) ,你們説這座山像什麼?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麼? (老人在望着遠方;老人在思考;老人在沉思)

(2 )在桂林,我們也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② 略) ,你們看這山有點像什麼?駱駝可能在做什麼? (駱駝像伏在地上;駱駝好像在沙漠上蹲着;我會產生一種聯想,駱駝是不是在等我們騎上去。)

(3 )在桂林,我們還會看到這樣的山 (圖 ③ 略) ,你們看,這山像什麼?大象站到灕江邊想做什麼? (大象好像在飲水;)

(4 )你們看這些山,姿態各不相同,變化很多,可以用什麼詞來形容?( “形象萬千” )“萬千”表示變化很多。

其實又豈止是這些,桂林奇特的山看也看不完,説也説不盡。此時此刻在我們的心中只有七個字,那就是“桂林的山真奇啊!”

(5 )這一座座形態萬千、奇特的山峯分開排列叫什麼?(奇峯羅列)“奇峯羅列”中哪個字眼表示“分開”?(“羅”)

(6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峯非常險峻,書上説“危峯兀立”,這個“危”是什麼意思?是“危險”的“危”嗎?字典上有三種解釋取哪一種恰切? (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根據整個詞語的意思,選擇恰切的詞義。危: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

(7 )在這些形態萬千的奇峯中,有許多怪石疊在一起 (圖⑤) ,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塊兩塊怪石能叫“嶙峋”嗎,一定要怪石重疊才叫“怪石嶙峋”。

提出要求,詞語的意思懂了,再讀課文,要求能用上一課學習第二節的方法來自學第三節。然後要你們自己講書。 a 、桂林的山有什麼特點。b 、桂林山的特點,課文是怎麼寫的。

誰覺得自己能夠把桂林山的特點讀出來,就自告奮勇來當擂主,接受同學們的挑戰,挑戰同學要先對擂主做出點評再朗讀。

這樣的山拱圍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山水間又有這樣變幻無窮的洞,這種“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就請你用課下時間來自學整理,下節課就請你當小導遊,為我們介紹“桂林的山、桂林的洞”,喜歡創造的同學可別忘記給桂林山水設計旅遊廣告詞。

桂林山水的教案7篇 探祕桂林山水之美:一份精彩的教案 第2張

第2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入景,讀中悟情,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桂林山水的掛圖或有關錄象等。學生外出旅遊拍的風景照。

1、同學們,去年暑假,老師有幸去廣西桂林遊玩一趟,那滿眼的畫山繡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使人心曠神怡。那裏的山石、河流、小橋、樹木幾乎都流傳着一段段動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巖,據説古時候有姓龍的父子兩人,他們的造船手藝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糧食裝得多,行駛起來也跟箭一樣快。不料,一個姓萬的員外看中了他們的手藝,逼着他們替他趕造一條大船,準備搜刮老百姓的糧米,用來獻給皇帝買官做。糧米被他搜刮空了,豈不要餓死老百姓嗎?龍家父子不肯幹。他們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來到桂林,藏到這兒的巖洞裏,因為缺吃的,最後餓死了。父子巖就這樣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綺麗景色中還有象鼻山、鬥雞山、磨米山、寡婆橋、望夫石……同學們有沒有興趣去欣賞呢?再聽聽那神奇的故事呢?

2、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小船,我們出發了。

2、此時,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什麼?(讓學生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3、小結,並引讀第一節。怪不得人們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板書:甲天下)

1、自由朗讀。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好好地練一練,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讀表達出來,説説你為什麼這麼讀。

2、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的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2)感悟作者表達“綠”的精妙。 引導學生把“無瑕的翡翠”與“碧綠的草坪、“綠色的玻璃”加以比較,體會作者描寫的形象性和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請概括地説。(板書:靜清、綠)1、中體會作者具體形象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1)出示文字: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這樣概括地寫,不是也能把特點寫明白嗎?

(2)和原句對比讀,説説哪句話給你的印象更為深刻? 小結:是的,我們寫作文的時候,不僅要説出景物的特點,還要作具體、生動、細緻的描寫,這樣寫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灕江的水很清,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呢! 灕江的水可真綠,多像一塊無暇的翡翠。 和原句對比讀,你有什麼感覺?

4、激情點撥 既然這一節寫的是灕江水的靜、清、綠,為什麼這節開頭,還寫大海和西湖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讓學生理解對比寫法可以襯托灕江水獨特的美。)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1、小結學法。 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讀讀、劃劃、練練、説説的方法來學的,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以小組交流的形式自學第三節。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讀讀:讀第三節。 劃劃:劃出最美的句子。 練練:讀出美的感受。 説説:值得學習的寫法。 (扶放結合,注重學法的遷移。)

4、全班交流,並請進步特別大的同學為畫面配音,其他同學欣賞。 (讓學生讀給老師或同學老師聽,恰似給疲勞的學生注入了興奮劑,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課堂氣氛瞬間進入了高潮。與老師或同學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其效果不言而喻。另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待人接物、語言交際、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真可謂一舉多得,設計絕妙。)

5、談談值得學習的寫法。 (對比;抓住特點具體地寫;用整齊的句式)(板書:奇、秀、險) (圍繞教單目標,讀寫結合。讓學生悟出寫作方法。)

2、激情點撥。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畫,這幅畫有83公里,所以説是連綿不斷的畫卷。這幅畫是誰畫的?(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筆把桂林山水描繪得這般如詩如畫、如夢如幻,讓我們感到如痴如醉。(板書:美如畫)

3、出示動畫,文字,生齊讀最後一節,音樂伴奏。 讓我們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裏吧! (對於《桂林山水》這樣的精品,只有多讀,方能領悟文中之意,體會文中之情,讓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其實,同學們也遊覽過很多名勝。讓學生交流所帶來的風景照或自己所瞭解的名勝古蹟。

2、説一説,仿照第2、3節的寫法,抓住景物的特點,學習用整齊的句式具體地描寫。

心理學家布魯納説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提到聽故事,可能沒有一個小孩是不感興趣的。在授課前,花極短的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人勝的小故事,學生的注意力定會一下子全部集中起來,同時也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

第3篇

師:有多少小朋友到過桂林?(數生舉手)你們覺得桂林的山水怎樣?

師:沒去過桂林的小朋友想去嗎?一定想去的。李老師也沒去過桂林,也很想去。今天李老師和小朋友從課本上到桂林遊覽一下,好嗎?(板書課題)現在請小朋友翻開書,聽老師讀讀課文,看看桂林山水怎樣美。(範讀課文)這篇課文你們喜歡嗎?

師:好。請你們認真地讀一讀。老師有兩個要求:第一,要弄清每一小節課文寫的是什麼;第二,用一句話概括每個小節課文內容。(生自學課文)

我們先來弄清課文寫的順序,課文先總的寫桂林的山和水,然後分別寫桂林的水怎樣,山怎樣,最後又總的寫桂林的山水怎樣。全文順序是先總後分再總。誰能用一句話把課文內容概括出來?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理出文章寫作的順序,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的瞭解。〕

師:(板書:甲天下)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麼意思?

師: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是説桂林的山水是最好的,最美的,是第一的。它像美麗的圖畫。你們看(示放大圖),桂林的山水多美!誰説説?

生:桂林的山有各式各樣的,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桂林的水很清,可以看見河底。

師:你們觀察得很仔細。你們想想,剛才大家這樣認真地看,可以用個什麼詞來説?

?用圖顯示情境,從情境中引出新詞,讓學生從情境中理解詞義。〕

師:對。大家跟我説,欣賞桂林山水,觀賞桂林山水。(生跟説)用“欣賞”的句子,一般都可以換上“觀賞”。比如可以説欣賞水平如鏡的西湖,也可以説觀賞水平如鏡的西湖。

但是有時候,可以用“欣賞”的句子卻不能用“觀賞”代替。比如説我欣賞音樂,不能説我觀賞音樂。為什麼?

師:對。因為音樂是聽的,觀賞的“觀”包含了看的意思。

?引導學生找出近義詞進行比較,既積累了詞彙,又加深了對詞的理解。〕

現在我們來觀賞一下灕江的水。先看圖,再讀讀書。看看灕江水怎樣美,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大家讀書的時候,要學會把主要的意思抓住。這一節課文有哪些詞語把桂林的水的特點寫了出來?找出這些詞,畫上這樣的符號“。。。。”。

?破從頭講起的程式,暫時擱下頭一句不講,抓主要內容講,突出了重點。〕

灕江的水靜、清、綠。請小朋友用幾個詞把這三個字連接起來,把寫灕江水特點的幾個字組成一個句子。

生:對的。還可以這麼説,灕江的水不但靜,而且又清又綠。

?找出重點詞,並用關聯詞組成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既進行了閲讀能力、概括能力的訓練,又進行了字、詞、句基本訓練,理解靜、清、綠三個詞在句子中是並列關係。〕

師:剛才同學們用一些詞,把幾個詞連起來成為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小節的內容。如果我們告訴人家: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能讓人感到灕江水很美嗎?假如我們把靜、清、綠三個字重疊起來,怎麼説?灕江的水棗

師:把靜、清、綠幾個字重疊起來,語氣加重,就使人覺得灕江的水很靜、很清、很綠。

?將形容詞重疊,變陳述句為感歎句,從詞和句的變化中,讓學生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

師:這三句,大家説得很有感情。現在請你們念課文中的這句話。

師: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念輕聲,拖長聲音,然後把聲音壓平。(示範)

師:好多了。第二句灕江的水真清,看得見底,要念出清得見底的意思來。“清”字先向上揚一點,再輕輕拖一下。(師範念)

師:很好。用感歎句,把我們對灕江的愛表達出來了。書上就用感歎句來寫的。光感歎能把灕江水怎麼靜、怎麼清、怎麼綠告訴人嗎?

師:灕江水靜到什麼程度,清到什麼程度,綠到什麼程度,要補充説明。你們看書,我念上半句,你們念下半句。(略)

?用引讀方式,便於學生理解補充説明部分的內容。〕

師:書上説灕江的水靜得讓你不知它在流動,灕江的水清得連沙石都看得見,這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呢?現在我們就來一次遐想旅行,我們從南寧坐上火車,九個小時後就到桂林了。

江邊有隻小船在等我們。我們坐上這隻小船盪舟灕江,觀賞着灕江的水。現在你們眯着眼,看着灕江的水,想想它怎麼靜、怎麼綠。(師哼《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曲子)你們感覺到怎樣?

?運用遐想旅遊、哼樂曲的方式,創設情境,並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體味文中意境。〕

師:灕江的水不光靜,不光清,還很綠。你們看這句:綠得像無瑕的翡翠,“翡”字上面是什麼字,下面是什麼字?

師:預習得好。是玉石。這種玉石是很綠的。玉石上面如果有一個斑,那叫什麼?

師:像無瑕的翡翠,灕江的水就這麼美。現在請女同學念,大家體會這種感情。

師:現在李老師另念幾句寫灕江水的句子,意思和書上的一樣,只是説法不同。你們比比看有什麼不同,哪種説法好。

師:書上用了排比句,什麼是排比句?書上把寫灕江水美的意思的內容,排成一串句子,這些句子的結構是差不多的。這樣可以加強語勢,給我們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排比句。運用排比句的寫法,就把這種又靜又清的氣勢寫出來了。誰能把這種氣勢念出來?

?教師有意改變排比句式,讓學生從具體語句的對比中,體會排比句的修辭作用。〕

師:這節寫灕江的水,寫到這兒,李老師有個問題,這段是寫灕江的水的,那麼從第二節開始就寫“我們蕩着小船……”可以嗎?為什麼要寫“看過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

生:寫大海和西湖,可以襯托出灕江水又靜又清又綠。

師:是這樣。這樣才使我們知道桂林的水甲天下。現在請大家念這句話。

師:“波瀾壯闊”就是大海里的波濤很大,一個接一個,氣勢很大,“水平如鏡”的“如”是什麼意思?

師:你學得很好。水靜靜的,很平,就像一面鏡子。這些句子是襯托的,怎麼念?

?以設疑方式,回顧前文,引導學生弄明白,開頭一句話,在本節課文中起襯托作用。〕

師:今天我們學了排比句,我請你們做個小作業;(示小黑板:我愛大海、西湖和灕江的水)這是一個句子,大家把它説成個排比句。可以先説個簡單的,比如“我愛大海”……

生:我愛波瀾壯闊的大海,我愛水平如鏡的西湖,我愛又靜又清又綠的灕江水。

?設計把句子改成排比句的作業,鞏固所學知識,並通過擴句,讓學生體會:把事物描繪得具體、形象,句子才有豐富的藴含。〕

師:上一節課,我們觀賞了桂林的水,這一節課,我們再遊桂林的山。桂林的山怎樣美呢?讓我們讀課文第三小節。請大家讀兩遍。第一遍讀懂,有不懂的做上“?”記號。第二遍要抓住重點。把表示桂林山的特點的詞語畫下來,記上這樣的符號“。。。”,大家在下面學,請一個同學到上面來畫。(出示抄好第三小節課文的小黑板,一個學生上講台邊讀邊畫出不懂的詞語。)

師:她有這些不懂的問題,你們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師:香山是一座山的名字,在北京。香山上的紅葉很多,很有名。紅葉就是楓樹葉。

師:(把學生畫出的詞念一遍)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解決。

我來南寧的時候,看到南寧也有山。南寧的山是連綿起伏的(畫連綿不斷的山),桂林的山好像是從地裏拔出來高高挺立着(畫一挺立的山),可以用個什麼詞來説?

師:(出示詞卡)桂林的山是一座一座分開不連在一塊的(邊説邊畫老人山、駱駝山、象鼻山),叫什麼?

?教師繪畫再現情境,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境,讓學生從具體形象的情境中,獲得鮮明的詞的形象,進而理解抽象的詞。〕

師:我看到這駱駝,就會產生一個聯想,想到它跪着等人,等我們幹什麼?

師:對。桂林的山的形狀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象,變化很多,句子中用哪個詞來形容?

桂林的山拔地而起,形態萬千,書上用一個什麼詞來概括桂林的山?

師:(板書:奇)怎麼奇呀?就是剛才説的那些。桂林的山奇是一個特點。這裏的“奇”字當什麼講?是不是奇怪?

師:對了。桂林的山的樣子,在別的地方很少見到。這裏的山就是奇特。這奇特的山峯叫什麼峯?

師:對。“羅”是散開,“列”是排列。這些山峯散開地排列着,就叫奇峯羅列。

師:桂林的山這麼奇特,我們要告訴沒去過的人,怎麼説呢?(用兩種不同的語氣念讓學生比較哪種好後,用手勢指導學生朗讀)

師:在桂林,還有很高很陡的山(畫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又高又陡,很險,叫什麼山?

師:你們昨天查了字典。字典上有三個註釋(出示小黑板:①不安全;②損害;③高的陡的。)危山兀立中的“危”用哪個註釋對?

?指導學生根據語境,分析字在詞中的作用,從字典中選擇恰當的義項,這是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能力的好方法。〕

師:對。又高又陡的山峯就是危峯。又高又陡的山聳立着叫什麼?

師:在桂林,我們不僅可以看到一座座各不相連的山,還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怪石山(畫怪石重疊的山),書上用一個什麼詞來説山石重重疊疊?

師:(出示詞卡)嶙峋本來的意思是山石重重疊疊。石頭、山石重重疊疊就叫怪石嶙峋。從危峯兀立、怪石嶙峋這兩個詞中,可以看出桂林的山還有什麼特點?

?奇峯羅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抽象概括,學生難於理解。教師運用了描述、畫圖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認識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然後啟發學生從課文中找出表達這些事物的詞,在此基礎上,對個別詞素進行分析,化難為易,順應了學生接受知識、理解詞語的思路發展過程,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就深刻了。〕

剛才我們把不懂的詞語學會了,同時也瞭解到桂林山的奇和險。桂林的山除了奇和險之外,還很秀。秀是什麼意思?

師:秀就是指美。你們看(指放大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屏障”就是屏風。一折一折的(做手勢助説)打開可遮住後面的東西。這山像屏風一樣擋住後面的景物。現在請一個同學指着圖説説桂林的山怎樣秀,哪些像屏風,哪些像竹筍,色彩怎樣明麗,怎樣倒映水中。

生:(上講台指圖中的山)這山像綠色的屏障,這山像新生的竹筍。

師:色彩明麗就是顏色鮮明,好看。這座山哪塊地方色彩明麗?

師:色彩明麗就是很美。色彩明麗這個詞中,哪個字説美?

師:學習第二節課文時,我們知道了在寫灕江水之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這幾句也是襯托的話。這裏有個“峯巒雄偉”怎麼講?

?“寫在灕江水前的幾句話是襯托的話,寫桂林的山之前的幾句話,也是襯托的話。”教師簡短的提示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啟發學生認識兩節課文結構相似,避免重複的講解。〕

師:對。“山巒”在這裏是指大的山峯一個接一個,氣勢很雄偉。

師:這節課文,寫桂林的山奇、險、秀,寫出了山的特點。説明桂林的山(生:甲天下)。

現在我們看課文最後一小節還寫了什麼景物。誰來念一下課文?

師:(念課文)就這麼簡單幾筆從空中雲霧迷濛,寫到山間綠樹紅花,再寫到江畔竹筏小舟。這樣幾筆簡單的描寫,就把桂林點綴得更加美了。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是不是這麼(用手勢畫個方塊)一張畫?

師:畫卷是長長的捲起的畫。可以展開,展開(用手勢演示展開狀),再展開,叫什麼?

師:對。下面還有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有隻小船在清清的河中走着。船上的人在美麗的江中游覽,好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

師:我們坐上小船在碧波上游蕩,看到兩岸美麗的景色,我們就像在美麗的畫中游覽一樣。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呢?讓我們作一次遐想旅遊,做一篇想象性作文。現在不做,到作文課時再做。

這課學完了。這課開始就寫了棗(生接)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寫桂林的水棗甲天下;桂林的山甲天下,最後寫桂林的山水像連綿的畫卷。現在請四個同學讀課文,每人讀一小節。

?開頭講文章的層次,講完課文回過頭來再理一遍,加深學生對文章結構層次的理解。〕

師:假如我們現在到了桂林,登上拔地而起的奇峯。看到這兒山青水秀,我們想説一句什麼話?

師:這時你們只想到桂林的山水嗎?我們的祖國很大,像桂林這樣的山水各地都有。我們的看到桂林山水,就會想到祖國的山山水水。“山水”又可以怎麼説?

?從對桂林的山水的愛,引導到對祖國山水的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得到昇華。〕

師:這些詞可以和哪些形容詞搭配來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師:誰能從中選一個詞組,説一句話表示祖國山河的美?

?利用形象,激發想象。給“山水”一詞找近義詞,再組成各種形式的詞組,而後讓學生造陳述句、感歎句、反問句,培養學生組合詞語和變換句式的能力。〕

師:學習了桂林山水,我們知道祖國山河秀麗,更加深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

二、檢查你們自學生字的情況,請你們填這幾個詞。(出示小黑板)

第4篇

?桂林山水》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s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全文以“總——分——總”的結構,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情寓景中,景中顯情,全文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欣賞美。開篇引用“桂林山水甲下”的讚語,作為全文的總起句,既點明瞭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後文,又説明了“我們”來觀賞的原因。課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通過自主朗讀、理解、蒐集、欣賞、品味、感悟文中的精美佳句,使學生髮現美、感受美、品味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鼓勵學生利用搜集的資料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展。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理解欣賞文句的語言美。

2、通過朗讀、理解、品味文中的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創設的情景美,並運用觀景移情法領略大自然的美景。

3、通過看圖、學文,體會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理解、體會灕江水“靜、清、綠”和桂林山“奇、秀、險”的特點。通過朗讀和觀景移情法,感受多媒體信息以及語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讓學生盡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

3、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育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為學生創造學習環境,幫助學生髮現和建構文本的意義,讓學生獨立學習、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看圖、學文,讓學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使情和景的自然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1、“以畫變話”借畫悟文,“以話變畫”引導學生想象,把枯燥的文字變為鮮活的畫面。

2、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1、蒐集到的有關西湖、泰山、香山、大海以及桂林山水和桂林其他方面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1、讓學生展示蒐集到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麗、風景秀美,有秀麗神奇的黃山、水平如鏡的西湖、巧奪天工的蘇州園林、美麗富饒的西沙羣島,更有那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3、今天,老師要和你們一起去觀賞桂林山水,去領略它獨特的美。坐穩你們的“心靈的小船”,我們出發了。你們看——出示圖片或投影畫面老師旁述(桂林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北部。桂林一帶,奇峯突起,怪石崢嶸,江流彎轉,巖洞幽深,其巖溶奇觀為世所罕見,故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 同學們,現在老師給你們作導遊,今天我們去領略那神奇秀麗的桂林風光,一起走進那迷人的畫卷。

[設計目的]:教師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閲讀的願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1、看畫面,自由朗讀,邊讀邊通過查字典或詞典弄懂生字、詞語的讀音、意思,

對不懂的詞句,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或者請教同學、老師。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天下”是什麼意思?(板書:桂林山水甲天下)

師:(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

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讓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去觀賞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三、巧設情境,激發情感,感受灕江水的美,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利用投影或出示圖片,展示桂林山水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説説灕江的水美在哪兒?它有什麼特點?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畫出來,反覆讀一讀。(板書:靜、清、綠)

(1)小組交流朗讀,在讀中體會水的:“靜”、“清”、“綠”。

師生合: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你感覺到船在前進, 岸在後移。

(3)通過範讀、指名讀、齊讀等形式,突出灕江水的靜、清、綠。(“靜”這句讀得輕而緩慢,讓人感到水在輕輕地慢慢地流;“清”這句讀出驚喜,讀得讓大家都看見江底沙石;“綠”這句讀出讚歎之情。)

(4)讀了這句話,你對灕江的水有怎樣的印象?請概括地説。(板書:靜、清、綠)

(評價激勵:概括得真好,我們讀文章的時候要把長句讀成短句。)

小組合作學習:這個句子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灕江水的三大特點:靜,清,綠。

(1)這段話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灕江的水,再具體寫灕江水的特點,最後一句是感受,也寫出了水的靜。

[設計目的]:教師先創設優美的情境,然後通過看圖、學文,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具體描寫中,進一步體會、感悟灕江的水的特點。學生隨着有聲有色的朗讀,通過觀察、比較領略灕江的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自由讀上節課的內容,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讀完後,同座交流,談談各自的感受。

二、學法遷移,品嚐感悟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 過渡:灕江的水那麼靜、那麼清、那麼綠,真是太美了,不過你可別只顧了低頭看水,而望了抬頭看兩岸美不勝收的山呀!桂林的山又有什麼特點呢?請同學們用學習灕江水的方法: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練一練,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2、小組交流:通過讀悟,結合圖片,學習桂林山的特點。

3、交流彙報,重點指導學習桂林山的特點:奇、秀、險。 (板書:奇、秀、險)自讀課文,歸納桂林山的特點,找出並理解描寫桂林山特點的詞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着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峯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峯兀立:即高峯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4、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重點指導讀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險啊”。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峯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的形容,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設計目的]: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段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段“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方法後,給學生思維以導向,使他們積極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得以充分體現。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渡語:灕江的水靜、清、綠,美得獨特;桂林的山奇、秀、險,與眾不同。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山,又是怎樣的一幅美麗景象呢?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出現第四自然段的文字。

2、小組交流:“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句話的意思及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學生彙報:課文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3、邊讀邊想象“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是怎樣的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種陶醉山水之間的感覺,然後説説自己的體驗。

[設計目的]:邊讀邊想象,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夠使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對語言文字的具體描述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促進學生能夠直觀地、創造性地理解語言文字。

1、小結:“是啊,桂林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 真是”

2、(以話變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兒的美景描述出來?(板書:美如畫)

3、學生活動:畫桂林山水、贊桂林山水、誦桂林山水。

1、今天,我們已經遊覽了桂林山水,現在有一批老師要去桂林,你可是現成的導遊啊。

第5篇

?桂林山水》是丁編教材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第16課的內容。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課文按先總説、後分述、再綜合的順序,分為4個自然段對桂林山水進行描寫。第1自然段.寫作者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別寫了桂林的山、水的特點,先寫灕江的水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奇、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觀賞桂林山水後的總體印象。全文重點突出,條理清楚,語言優美流暢,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本單元訓練的重點“學習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按照方位進行描寫”的讀寫典範。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4)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描寫的方法,用一段話描寫一處景物。

學習課文2、3自然段,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比較、綜合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學習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寫一處景物,是教學的難點。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學習課文中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法,讀熟課文。完成課堂作業第2、4題。

1.直觀教學法:教學第2、3自然段時,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理解重點詞句,認識整體結構。

2.舉一反三法:課文中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所以我在教學中運用舉一反三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反覆訓練,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朗讀體會法: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以多種形式練習,引導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讚美之情。

通過教師創設情景,採取靈活互動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自主學習,獲得新知。

回顧引入: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開始學習了《桂林山水》這篇文章,大家肯定還記得第一自然段中的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我們就來觀賞這個舉世聞名的旅遊勝地。看看桂林山水為什麼是天下第一。

(上課一開始,教師聯繫課文內容,用帶着問題的語言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引入課文,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又通過幻燈片的展示,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2.讓學生們結合課文內容,觀看《桂林山水》幻燈片,從整體上感知桂林山水的奇麗風光。

⑷通過教師範讀、學生試讀、指名讀等形式,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灕江水奇麗的美。

⑸作者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把灕江的水寫得這般奇麗?(排比、比喻)

①.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⑺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還寫了大海、西湖,它們有什麼特點?

教師小結:作者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把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描繪得非常生動、形象。

⑻小結學法。剛才我們感受了灕江的秀麗風光,是通過什麼順序、什麼方法學習的?

討論後板書:讀——找——品——誦。(讓學生.總結學法,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用“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自然段。

重點放在尋找景物的特點及怎樣進行具體描寫。藉助幻燈片,讓學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特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學生對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熱愛。

以讀代講,讓學生邊讀劃出描繪整幅畫卷的詞語,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意境。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通過指導學生朗讀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1.按照板書,小結全文,強調本文寫法是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

學生通過自由背、同桌互背、指名背、分組背等多種形式,達到背誦的目的。

3.佈置作業:背誦課文;整理完成課堂練習第2、4題。

第6篇

積累是創新的前提,新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知識的積累:有較豐

富的積累;擴大知識面,增加閲讀量;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俗話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進行字、詞等知識的積累就是集米的過程,有了這個過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古人説: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學生在讀萬卷書的時候可以積累許多精詞妙句,積累許多體式、結構、佳篇,似蜜蜂採蜜,廣收博取。人們認為:語文能力的培養要經過一個死去活來的過程。其實死去的過程就是大量記憶、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可以藉詞、借句,還能借氣、借勢,最終翻出新意。日常的積累越豐富,我們就越能汲取知識的養料,在運用中便會心有靈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是死去活來之活來創新過程。因此,作為教師,應清楚地認識積累和創新的關係,大膽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積累。但是單單依靠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積累是很有限的,授人以魚,更要授之以漁,新標準也同樣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方法的積累: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等。因此在語文學習中,教師教給學生更多的還應該是進行積累的方法。學生掌握了多種學習語文、積累語文知識的方法,在有教師時會學得更好,無教師的時候同樣學得輕鬆。

?桂林山水》位於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第十冊,它文

質兼美,在譴辭造句上也富有特色,尤其適合學生進行朗讀、背誦,進行知識、方法的積累。本文是精讀文章,但通俗易懂,我用兩個教時完成。

因本文適合進行積累,而且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也是指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所以本文的學習重點定位在學習列提綱背誦的方法和運用已學的方法進行積累。

在第一教時中,穿插了富陽市國小鄉土教材第十二冊課文《中沙落雁》的瞭解學習,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説,在課外讀懂它並不難,但要在課堂上有限的時間裏,讀懂它顯然是有困難的,尤其是一部分語文學習能力並不強的學生遇到的阻力更大。因此我採用文下標註釋幫助學生達到讀懂、理解文章的目的,在發給學生的學習材料下提供生字注音、難懂詞語的註解等,不僅使學生更輕鬆、更迅速地進行了瞭解、積累,更讓學生學習、積累一個新的閲讀方法:運用文下註解來幫助自己閲讀。

新標準要求注重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語文素養。在發

展學生語言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自能讀書、追求真理、勇於探索的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未來意識,激發創造力。

大膽地把文章放給學生,採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首先學生自主初讀文章,要求學會生字、詞語,讀通課文,不能獨立解決的寫到黑板上,反饋時共同討論解決,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過好這一關,為學習課文內容打好基礎。接着引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地深入學習文章,教師提供學習小目標,是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法、時間的調控等方面充分自主的基礎上,提供了學習導向,保證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提高學習效率。接着是穿插學習課外選段《中沙落雁》,在介紹新的閲讀的方法後,給予充分的時間空間學習,既積累了知識和方法,有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認識。最後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喜好自行選擇練習。

縱觀整堂課,學生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大量積累知識、積累方法,尤其是比較明確地進行了方法的積累:已學背誦方法的交流;新的背誦方法的學習;通過理解感悟來提高朗讀效果的方法的瞭解;運用文下註解來進行閲讀理解的方法的初步感知等等,在學生大量進行詞、句、篇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更提供了他們課外進行廣收博取的方法。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林,山水秀麗,是祖國錦繡山河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年都有眾多的遊人慕名而來,領略其旖旎風光。去過桂林的人都會用一句話讚歎,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便於在反饋中交流,也使教師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

小結方法:正確地理解文章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情感,產生共鳴。

③ 指名背誦願意站起來背誦的站起來美美地揹你最喜歡的小節。

② 畫畫桂林山水,貼到學習園地,合作組成桂林百里山水畫。

第7篇

3、理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瞭解課文是怎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

2、細讀課文第2、3自然段,理解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

3、感情朗讀第2、3自然段,初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思想感情。

1、同學們去過桂林嗎?想去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去桂林遊覽一番。

3、揭示課題。齊讀。讀了課題,你認為作者會寫些什麼內容?(圍繞課題質疑)

二、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欣賞桂林水“美”。

1、聽錄音。思考:桂林的水有什麼特點?你認為哪句話寫得最“美”,劃出來,朗讀體會“美”在哪裏?

(2)學習第1句,水“美”在哪裏?“從沒看見過灕江這樣的水”體會水的獨特“美”。

再讀第1句,質疑。(估計)看似這句與文章聯繫不很密切,為什麼要寫這句話?釋疑想象:“波瀾壯闊”、“水平如靜”的景象。通過對比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出示課件:“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灕江的水”的畫面)

(3)學習第2句,水究竟“美”再哪裏?指名讀,自由説。

討論,比較意思相同但感情不同。第2句含有讚美灕江水得思想感情。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得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

討論:從不同角度(感覺、視覺、想象)對重點詞(靜、清、綠)的具體描寫。

(出示灕江水的課件畫面,體會靜、清、綠的程度)引讀整句話。

3、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試讀、齊讀。(配上音樂畫面)

4、 小結。通過這一自然段的學習,你讀懂了什麼,怎樣讀懂的。

三、自主學習第3自然段,欣賞桂林山“美”。

1、自由讀第3自然段,看看有什麼發現?把你的發現用簡潔的語言或畫面表達出來。(每人發一張白紙)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作上記號。

(1)你有什麼發現?討論時把練習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共同評議。

b、理解詞意。(較難理解,主要通過學生簡筆畫、桂林山的照片和老師的提示幫助結合理解。)

屏障色彩明麗(出示課件,“屏障”的樣子與桂林山比較)

3、聽課文錄音,欣賞桂林山的畫面,感受桂林山的“美”。

ü再次欣賞配樂、配畫的課文朗誦材料,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