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5篇 傳承中華魂,弘揚中華好家風: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大賽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82W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活動旨在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促進良好家風建設。徵文內容包括體現中華魂和好家風的故事、經歷、感悟等,是一次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活動。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5篇 傳承中華魂,弘揚中華好家風: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大賽

第1篇

關於家風,我們家沒有成文的規定,更不會把“家風”這個詞掛在嘴邊。靠的是祖輩的言傳身教,把優良美德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地延續給下一代。的確,家風並不一定是書面化、固定化的文字,它也可以是一種延續——精神與品德的傳承。

從媽媽身上,我知道家風是“誠信”。有一次,因為自己上課不專心,被“罰”了很多作業,我一衝動就把當天的家校給撕了,重新抄了一頁,給自己的家庭作業“減負”。第二天“陰謀”被拆穿,本以為老媽會痛罵我一頓,沒想到她卻心平氣和地説:“小樂,你説做人最基本的是什麼?犯錯誤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了錯誤不改正,反而去掩蓋啊!”瞬間,眼淚奪眶而出,我一時語塞。我寧願老媽打我一頓,圖個痛快。可她這麼一問,我反而更加難受。第三天,我回到學校,誠懇地向老師道了謙,老師也原諒了我。那一刻,我意識到了“誠實”的重要。

從爸爸身上,我知道家風就是“孝順”。“孝順”可能是許多家庭的家風,“孝”這個字在我爸身上有着很好的詮釋。爸爸是個在外打工的男人,但他時刻都不忘關心自己的父母。每兩天他總給他們打個電話,噓寒問暖。每逢週末還會和我一起去外公家陪長輩。爸爸能撇開休息時間關心陪伴自己的爸媽,我覺得是十分可貴的,我也要向爸爸學習,讓“孝順”之花開在我最真實的內心深處!

説實話,家風這個東西是説不完也道不盡的,而且它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個家的家風會被不斷充實與更新。這些規矩需要每一個成員去踐行,並且代代相傳。千千萬萬條家規的傳承會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15篇 傳承中華魂,弘揚中華好家風:中華魂中華好家風徵文大賽 第2張

第2篇

自古,我國就有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自小從我們上學開始,老師先教會我們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孝敬父母,學會獨立,長大以後更能真正體會理解它的含義。

家是温暖的港灣,只有在一個家庭平等、相互團結、相互諒解、懂得包容中,才會營造出完美的自我。課堂上,我們上了感恩教育課,課上,老師告訴了我們如何做人、懂得感恩、懂得回報、懂得付出,老師的演講是我們深受感動,每一個同學都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在那一刻起,我明白了什麼是感恩。

“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好家訓要做到,好家風要創造”,劉奇葆曾説:“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孩子的心靈。家風就是一種由家庭所引起的風氣,家庭不一樣,風氣不一樣。一種好的家風,不是一兩天養成的,而是靠教育。平常的積累所得。所謂的家風的好壞,不僅代表着一個人、一個家庭、一種責任。

家訓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強,超越社會、超越自我、敢於擔當,做事自己要做到問心無愧,做人要做到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無論做什麼事,發生什麼問題,都會有解決的辦法,人一定要自信,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無論遇到什麼事,都可以微笑着去面對,良好的解決問題。

每個人都想成功,都想出人頭地,告訴你光想是沒有用的,一定要用實際行動證明看。我一直端正自己的家風,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努力營造一個和諧、和睦、包容、理解享福美滿的一個好的

家風。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端正自己的家風,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第3篇

中國是一個古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的風俗。《孔融讓梨》《孟母三遷》兩本書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的高尚美德。

在上幼兒園時,媽媽要求我讀一些關於“中華美德”的書籍。上國小了,老師讓我們要弘揚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到底是什麼?它為什麼這麼重要呢?

中華美德就是樂於助人,尊老愛幼,尊敬師長……雷鋒叔叔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活例子,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樂於助人、善待他人的精神。我明白了中華美德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只要你樂於助人你就擁有了;尊敬師長你就擁有了;節約你就擁有了………如果沒有中華美德,一個承載着幾億人民的大國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穎而出,所以傳承中華美德是一個國家好壞的見證。

家風是一個家的頂樑柱,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實,和諧,守信。家庭關係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是不可缺的。因為家庭的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可以影響人的一生。它既有歷史的遺傳性,更有鮮活的現實存在。在我們的周圍,許多人都喜歡鋪張浪費。有一些大老闆,總以為自己很有錢,辦一大桌一大桌的酒席,留下很多的剩菜,有的根本沒吃,煙酒更是肆意揮霍。他們難道不知道非洲有些國家連水都沒有,更別説吃飯了。有時甚至跟狗搶東西。那一桌剩菜夠他們吃幾個星期呀!在我們學校,雖然有管理人員,但還是有同學想矇混過關,把飯壓在菜下面,隨手倒進了剩菜桶裏。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每一粒米飯。

俗話説:“有什麼樣的家風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如果沒有好的家風,會影響人的一生。

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和良好的家風不能被我們遺忘,不能丟掉,要繼續堅持弘揚傳承下去。因此我們必須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學習。

第4篇

在中國,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訓家風,當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訓就只有一句話: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

從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順,要懂得尊老愛幼,在這同時他們自己也在用實際行動給我做榜樣。

有一回,我家因為入保險起了一點小小的爭執。大家的意見也都不同。就在這時,爸爸決定聽爺爺奶奶的。為什麼呢?用爸爸的話來説,這就是百孝順為先,意思就是要適當的順着老人,讓他們順心。如果沒有順,又哪來的孝呢?

爺爺奶奶年紀都大了,難免有時會有些小矛盾,一遇到這樣的情況,爸爸媽媽總是耐心的勸説,從不頂撞爺爺奶奶。儘管他們有時説的很沒有道理,爸爸媽媽也絲毫沒有要責怪他們的意思。

爸爸媽媽常説:“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就是説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

記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氣,忽然來了一個電話,爸爸接完之後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還有什麼事比修暖氣還重要呢?”爸爸一回來,我就問他:“爸,你剛才幹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機壞了,我幫忙修了一下。”我當時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機難道比修暖氣還重要嗎?要知道,冬天沒暖氣妹妹會很冷的。後來媽媽告訴了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句話,我才恍然大悟。

百善孝為先,百孝順為先,是我家家訓,同時我也將‘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親所好,力為具。’視為我的家訓。從今天開始,我一定把這幾句話牢牢記住。從現在開始,做一個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這就是我家家風,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訴我的同學們,讓我們大家一起做新時期的優秀少年!!

第5篇

我們常説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而家規便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家風,我們需要傳承良好的家風。

家風的一個重要表現,便是在於這個家庭的氛圍。如果一個家庭始終是抑鬱不振的,每個人都很消極,沒有陽光只有陰霾,那麼這個家庭便是不樂觀的家庭,他的家風也不會很好。有良好的家風首先體現在這個家庭是陽光積極的,是活潑的,具有朝氣的無論是父母一代還是孩子,一代都擁有奮鬥的動力和堅定的信念,敢於面對生活上的苦難和不可預知的挫折。

一個家的家風是否優良,還體現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個孩子出口成髒,而他的家人還不及時指正,反而帶頭説髒話,那麼這個家就是不文明的家庭,他也是沒有家風的家庭。家風不僅僅表現在家內,還表現在對外的行為舉止上面,如果家長不好好的教導孩子,不注重培養孩子的道德修養和素質,反而帶頭做一些很沒有素質沒有道德的事情,那麼這個家的家風就是敗壞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還體現在對孩子是否負責,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毫不過問,甚至不怎麼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與孩子就像是隔絕的世界一樣,那麼怎樣形成融洽和睦的家風呢?所以形成良好的家風,需要家長帶頭做事,需要家長併成有擔當,有責任心的態度,好好的教育孩子,為孩子立好榜樣,培養孩子的道德心,公德心,鼓勵孩子做一個有教養有禮貌,有修養的人。

一個家的家風最能表現在孩子的身上。如果一個孩子成績不好,那並不能説明他品德敗壞,但如果他在生活中總是欺凌年紀小的孩子,欺負別的同學,在生活中不講道德,不講禮貌,不講誠信,在家裏喜歡窩裏橫,那麼這個家的家風也不會很好,即使家長有比較好的修養,但是孩子也敗壞了家的風氣。

第6篇

家訓,家教,這是每個人家裏的傳統家風。家訓,就像是給人做人的訓言;家教,就像是給人約束的教育;家風。就像是給人做人的風氣。我認為,家風每一個都對我們的身心有着極大的好處。是我們認知事物的基礎,待人的禮儀。

小時候,我老是抱怨怎麼家裏面規矩這麼多,很煩,常常觸犯了家規就要挨罰,在我的記憶中,這樣的一條家風使我永不遺忘。

這是一個傍晚,媽媽早已做好了飯菜,可奶奶遲遲沒有回來,餓了一天的我看着桌子上豐富的飯菜,嚥了咽口水,也不顧爸爸以前説過的話,超起筷子就吃,正當我吃的帶勁時,一雙大手阻擋了我,我抬頭一看,是爸爸,連忙放下筷子,站了起來,臉紅的像個太陽。“你奶奶還沒回來,吃什麼!”爸爸斥聲説道。我結結巴巴的説:“我餓了”,這時,門口傳來奶奶的聲音,“開門”,我看了眼爸爸,跑去開門。當我打開門的一瞬間,我看見她皺皺的眉頭上留着晶瑩的汗珠,

一種暖暖的親情湧上心頭,我想,我是不對,不該在奶奶沒回來就吃飯,她這麼辛苦。我拉着奶奶上了飯桌,這是大家都已經團坐了,我低着頭,問着:“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晚回來?”奶奶擦了擦額頭的汗珠,對我説:“今天啊,奶奶事情沒幹完,被組長檢查發現東西沒放完,所以啊,回來晚了。”我疑問着:“明天可以幹啊?”“不行,今天的事情一定要做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每天都有新的任務,今天不做完不罷休。這是你姥姥教給我的,我把它視作家風啊。”我沉思着:“學習也一樣麼?”這時,我想到爸爸佈置的作業還沒寫完,趕忙下了飯桌,寫了起來,爸爸見了,連忙問:“怎麼不吃飯了。”我回答爸爸:“我想起今天您佈置給我的作業還沒完成,我寫完了就吃。今天的事要今天做完”一家人開心的笑了,我知道,最開心的一定是奶奶!

幾年過去了,這一條簡單卻刻骨銘心的家風使我的學習有了更大的進步,相信,在將來,我一定會受益終身。

第7篇

我半歲時,我家從四川搬到了荊門,剛到荊門,日子十分窘迫。爺爺、奶奶打起了退堂鼓,想回老家。太爺爺沉默良久,説了一番話:“當年的延安,缺衣少糧,毛爺爺號召根據地軍民開展了大生產運動,多年下來,根據地軍民不僅沒有餓垮,反而越來越團結、強大。現在條件比那時強多了,只要我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還怕不能闖過難關?”一番話撥雲見日,讓一家人定下心來在荊門安家落户。

5歲時,太爺爺去世了,換成爺爺給我們講太爺爺的革命經歷,講革命時期那些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故事。這幾年爺爺漸漸老了,爸爸又成了講述者。他們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牢牢記在了心裏,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家蓋起了樓房,開上了汽車,日子越過越好。

別人家的客廳掛的是優美的風景畫,而我家客廳掛的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幾個大字。每當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這幾個字便浮現在我的腦海中,指引我戰勝困難。

去年暑假,爺爺奶奶回四川老家了,父母也因為有事要出門一個星期,他們給了我200元,要我每天去餐館解決吃飯問題。爸媽走了後,我像離了籠的小鳥,吃飯有現成的,上網沒人管,太自由了。可才過了兩天,我就覺得心裏空蕩蕩的,坐卧不安,難道這個星期就這樣過下去嗎?忽然客廳那八個大字映入眼簾,像一道閃電照亮了我迷茫的內心!是啊,我為什麼不能“自力更生”呢?

説幹就幹,我買回麪條、青菜,雞蛋等,學着媽媽的樣子煮麪條,做米飯,炒青菜……吃着自己做的美食,心裏美滋滋的。幾天後,爸媽回來了,聽到我的思想情況彙報,高興地直誇我長大了。

是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已成為我們家的家風,我會讓它一直傳承下去!

第8篇

你可説,家風就是小時銘記的老人言。“食不言寢不語”,是過年時絮絮叨叨的姑姨的口頭禪,再耐不住性子的小鬼也自會老老實實吃上一頓年夜飯,其端莊讓你幾乎忘了他無拘無束的兒童天性。餐間的莊重,是一家人的虔誠嫻靜;飯後的閒話,是親朋間的和睦融洽。而在一年一年長大的少年心中,長輩們餐桌上的告誡早已與齊索的筷子聲、飯後的歡笑聲一起融入童年記憶,成為他日不假思索憶起並踐行的最樸素的社交之禮。

你可説,家風就是經商致仕的父輩對後人迷途的指津,是時常閃耀的哲思之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劉備臨終遺贈的處世真言;“盛時常做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難”,是曾國藩半世宦海沉浮後對子孫諄諄的教誨……其代代沿襲的懿行嘉言,是先輩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苦心,是泱泱華夏五千年文明史不竭的養料。

或許,你一直在奮鬥路上,未曾留意來時風景。但某年某月某日,當你從塵世的喧囂中醒來,陪伴你的,不僅只有剛剛甦醒的樹木、月掛樹梢的氤氲,那自孩提時代保留的周身氣質將始終提醒着你,家在何方。它像夢幻之境,喚醒我們對生命的最初印象,使模糊的家鄉人事逐漸明朗,看清曾險些忘卻的東西——那是一個家族無形中沁出的汩汩清泉,如仙女的腳環清脆的叮噹聲響,吸引無數的我們在林間穿梭尋覓。

重新審視,你會發現那些零落的短句裏藴含了多少奧祕。“食不言寢不語”,不止是簡單的餐桌禮儀、行為規範,更是温文爾雅的自我教導;盛衰之思,不止是為保一時的榮華,更是為浸潤一份勤勉逸豫的品性,厚植一顆永遠年輕不止思索的心。

家風的具體含義因人而異,而它意在承載的是大一統的社會風氣,其外顯為時代的氣質,內化為個人的素養。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國家之風即分散為我們每一個普通而不平凡的個體所致力於構建的美好新社會的點點滴滴。它也許蕩不開千里星空浩渺,抹不平萬里山河之瘡,但請始終堅信:我們怎樣,祖國便怎樣,我們前程繁花似錦,祖國便必將未來可期。

第9篇

中國民族在發展的歷程中,創造了中華文化,也形成了代代傳承的美德。例如:勤儉持家、明事知禮、正直善良,這些傳統美德現已成為每個家庭中的好家訓、好家風,對每個家庭的人生觀、價值觀影響頗大。當然,我家也不例外。

出生於農村的我,很小的時候就已經深深體會到農民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辛。爺爺經常跟我説:“勤勞的人不愁沒飯吃,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更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爸爸也給我樹立了很多榜樣。他總是對自己的在工作充滿活力,充滿熱情,充滿幹勁。上級佈置的任務總是能出色的完成。在他的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十五年,一直都是任勞任怨,默默無聞的努力着。

現在,我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家裏,爸爸教導我説:“做多點家務,對你以後的生活幫助很大,處理任何事都會井井有條,不慌不亂,能讓學會如何照顧自己。人一旦懶了下來,那麼他對所有事物都是隨隨便便的,毫無在意感。就比如炒菜這門技藝,你烹飪了就可以嚐到自己親手做的美味菜餚,而懶惰的只能一臉羨慕的樣子。所以你要多做點家務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想着依賴別人。”週末日,爸爸媽媽加班,我自覺的把家裏的衞生搞好,煮好了飯菜等他們回來一起吃晚飯。而我之所以能成為勤動手,勤幹活的人,這還得感謝之前在農村生活的爺爺奶奶。

每逢春季,我都會和爺爺奶奶到田地上播種甘蔗種子、插秧,那段時間每天幾乎都是早出晚歸,忙到不可開交,為的是有一個好豐收。到了秋天,我和爺爺奶奶一起收穫栽下的果實。播下一顆種子,悉心照料它,你的付出,你的努力,你的勞動會得到應有的回報,這難道不是在告訴我們要勤勞勤快嗎?

爺爺奶奶教誨了我、培育了我,傳承了我“勤”這種美德,他們真實詮釋了“勤”的含義,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屬於中國農民的影子。這種美德將會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裏。

懶惰像生活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而勤能助你書寫自己的人生,留下光彩。“勤”,它培養了美德,創造了美德,流傳了千年!

“勤”—使一個人的道德變為高尚,讓我們共同攜手把“勤”活起來吧!

第10篇

人只有在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我們中華民族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隨着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物質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

家風之一——尊老愛幼。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正好是週末,我坐公交車回家。公交車到達金利達那一站時,上來了一位年紀比較大的老奶奶,她還帶着一個三四歲的孩子。我實在坐不住了。剛想給奶奶和弟弟讓座,突然,一位叔叔站了起來,説:“來!您坐!”老奶奶笑了笑,慈祥地説:“謝謝。”便拉着孩子坐下了。我的嘴角也浮出了一絲微笑,是啊,在我們生活中,所有人都應該尊老愛幼。

家風之二——守時。我從小做事都很磨磨蹭蹭。所以,媽媽教育我要守時。記得有一次,我和同學約好了週末早上一起去新華書店買書,結果由於我自己多睡了半個小時,同學整整在書店門口等了我好久。當我到書店門口的時候, 哪位同學狠狠地罵了一頓。我回來時,媽媽就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做人要守時,不能磨磨蹭蹭。這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也是

家風之三——誠實。孔子説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父母都教我們要誠實,是的,每個人都要做一個誠實的人。那一天在學校,我來到班裏,發現班裏發生了個矛盾,原來是裏麗霜她的筆不見了,而同桌聞燕正好有一支和她一模一樣的筆。“是你拿了我的筆!”麗霜吼道。“我”聞燕由於太緊張,一時説不出話。“看吧!你肯定是做了虧心事!不然你怎麼不説話呀!”麗霜瞥了她一眼。“不是我!”聞燕肯定的説。“哼!”麗霜很生氣。“那個”修敏一下羞紅了臉。“怎麼了?”聞燕關心的問。 “對不起!聞燕麗霜,我剛剛也買了一支和你們一樣的筆,我看到地上有支和我一樣的筆,就撿來起來,可是,當你們爭吵的時候,我看了看筆袋,發現裏面有兩支這樣的筆,真是對不起!她深深地鞠了一躬。“沒事!”聞燕説。“嗯!聞燕,真是對不起!”麗霜也道了歉。我看到這情景,心裏的大石頭也放了下來。誠實,是多麼珍貴呀!如果沒有它,世界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呀!

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守時。這就是我家鄉的三大家風。

第11篇

媽媽常對我説:“做人要誠實守信,孝順老人。”在我年幼時,媽媽説的這類話,我並不懂,可是現在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理解媽媽的話,這也許就是我的家風吧!

説起誠實守信,我深有感觸,記得有一次我在家裏和小朋友盡情地玩耍時不小心把媽媽最心愛的水果裝飾瓶給碰碎,當時我驚慌的責怪小朋友,可是,小朋友並沒有反抗,而是輕聲對我説:“彆着急,用我的壓歲錢再給阿姨買一個不就行嗎?我並沒有多想就點點頭接受。誰知第二天,他真的買一個嶄新的水果裝飾瓶送來。恰巧被媽媽看見,媽媽問:這是怎麼回事呀?”我聽媽媽的問話,不由得臉紅,然後就把昨天發生的事告訴媽媽。媽媽聽後,並沒有責怪我,而是用誠懇的眼神聽着我説:“裝飾瓶碎,可以再買,可是誠實的心靈是用金錢買不來的。”媽媽的話我聽懂,於是我對小朋友説:“對不起,我錯!”朋友聽後笑笑説:“沒關係,阿姨的話也教育我,做人就是要誠實守信呀!”接着媽媽陪同我和小朋友一起去吧新買的東西退,從這件事我深深的感知誠實守信的重要,這也是做人的根本。

提起孝順老人,家裏的爸爸就是我的榜樣。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但是他從來沒有忘記孝順長輩,每隔三兩天就給爺爺奶奶打一次電話,問寒問暖,關心他們的身體狀況。當然也少不對媽媽和我的關心。爸爸每次回來都是先去爺爺家,把買的東西放在那,同他們説説話,聊一聊家常後,在回家裏看媽媽和我,爸爸他從來不頂撞長輩,還經常給爺爺奶奶洗洗腳,剪剪手指甲,給他們劈柴擔水等,只要是爸爸在家,爺爺家裏的家務事就由她承擔,從來沒聽爸爸説過累,也沒有聽過媽媽對爸爸的責怪,相反的事,爸爸不在家,媽媽對爺爺奶奶更是百般的關心,媽媽的這一做法受到鄰里的讚揚,我也學着爸爸媽媽的做法,經常幫爺爺奶奶做一些家務活,還給他們洗洗腳,捶捶背,有時還給他們講一講學校裏的事情,讓他們開心。

人們常説:“百善孝為先。”這句話就足以説明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就應該孝順老人,尊敬老人,就是這千千萬萬的老人給我們創造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作為當今的我更應該像爸爸媽媽那樣孝順老人,善待身邊不的每一個人,做一個誠實守信的好學生。把我的家風傳承下去。為當今的社會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第12篇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家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每一個家庭都有淳樸的家風,每一個家長都會以自己體悟出來的處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

俗話説得好: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佔據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個家庭都應該首先傳承的家風。黃香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文化名人。他為官的品位並不高,但他生命歷程中有一個亮點,《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温席”就是指黃香。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牀前,母親去世後,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儘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裏,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户家裏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一天,黃香晚上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着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小黃香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裏,給他鋪好被,然後脱了衣服,鑽進父親的被窩裏,用自己的體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後,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

黃香温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誇獎黃香。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温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後,人們説,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後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這呢,就是“香九齡,能温席”的故事,我剛開始聽了這個故事後,就產生了這樣的感悟:我要學習九歲的黃香關心、體諒父母、孝順父母,為父母分憂。

正所謂: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要努力將前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引領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為傳承家風一起努力吧!

第13篇

好的家風是兒女成才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好的家風是人生事業最響亮的招牌;好的家風更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和美德的傳承,而我認為:好的家風,還同樣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

家風,是對孩子出生後的第一步後天影響,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縱觀古往今來,唯有良好家風者,才能出聖賢之人,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曾國藩,湖南湘江人,晚清重臣,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歷史上的第一人。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教育子女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曾家婦女還有“日課”四項:“食事”、“衣事”、“細工”、“粗工”。俗話説:人貴勤。可見,曾家勤之家風着實可贊。

歐陽修,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四歲喪父,家境貧困,後勤奮好學又從名師,文章名冠天下。他的長子歐陽發受其父嚴謹求實學風的影響,少年好學,後也頗有學名;二子歐陽奕也繼承其父的學風,飽讀經書,持之以恆,文詞很有才氣。俗話説:學貴恆。可見歐家恆之家風亦讓人欽佩。家風,影響着我們,也影響着下一代人。

古人云:“勤儉持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齊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由此可見家風是多麼的重要,好的家風又是多麼的必要。家庭是文明的核心,家風則是家庭的核心。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家必不可少的成分(部分)。簡單説,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人的風氣,這家風一旦敗壞,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會跟着壞,這一家再也難以培養優秀的後代了。可以説家風是非常重要的。雖然它只是一個無形的概念,卻能讓子女後代延續的更長,讓他們走的更遠!

家是遠航的船,良好的家風就是船上的帆;家是美麗的花,良好的家風就是花朵的根;家是廣闊的天,良好的家風就是天邊的月。

良好的家風會在孩子幼小的心田上撒下希望的種子;良好的家風是在薰陶和教育中逐漸形成的;良好的家風是人生起跑線上的一次有力的助跑,良好的家風是一個人成功的根基。所以説:“好家風必成材!”

第14篇

我又回老家了。清明時節,油菜花已經齊人高了。放眼望去,田野裏連成片的金黃在正午的陽光下開得更加肆意張揚。這片古老的土地,總給人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年的油菜花開了,而老太太已經離開四年了。

老太太是外婆的媽媽。她身世坎坷,小時候由她的奶奶帶大,吃了許多苦。好不容易出落得亭亭玉立,卻被嫁給了年長她許多的老太爺。婚後,有了外婆與姨婆兩個女兒。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她註定是要在這片土地上勞作、生活下去的。

媽媽説老太太的內心其實驕傲得不得了,無奈被命運捉弄,一生也沒享過幾天福。

我的童年是和老太太、外婆一起度過的。印象中老太太的滿頭銀髮總是梳得溜光,衣服雖然舊,卻乾淨整潔。最重要的是,我幾乎從未見過她沒有挺直背的樣子,就算是坐着,她的背也從不靠着椅背,永遠都是筆挺的。老太太個頭不高,人也很温和,但她筆直的背總給我一種威嚴感。她身上散發出的與生俱來的温婉和歲月沉澱下來的威嚴,在任何時候都是支撐整個家庭前行的力量。

老太太走了很久,媽媽才對我説起那些塵封的往事。媽媽有記憶的時候,老太太那一輩的人只剩下她一個了。整個家族一百多口人,她一個人想方設法維持着家族成員之間的聯繫。

那時生活很艱難,外公帶着舅舅進城工作,家裏只剩下祖孫三代三個女人。老太太一個人支撐起了整個家,幹着本應由男人乾的重活,硬是將苦日子過得風生水起。生活雖苦,卻因老太太的堅韌與挺拔散發出希望的力量。於是,還在上國小的媽媽已經懂得如何在放學狂奔回家的路上,撿拾比別人更多的竹套,如何在餵飽飢餓的蠶後,在老太太與外婆回家之前做好飯菜。

媽媽跟我説,老太太有一種讓人安心的力量,最苦的日子也沒能壓彎她的腰,她挺直背承擔起了整個家的重擔。好像真的是這樣,從老太太到外婆、姨婆,再到舅舅、媽媽,還有外公,他們在任何困難面前都是昂首挺胸的。我不由得想,在那段艱苦歲月裏,老太太是怎樣挺直背,為一家人做出一鍋熱騰騰的稀飯的?

我要起程回家了,外婆站在門口揮手。四年前兩個並排目送我的身影如今只剩下一個,但老太太已在無形中將那份堅韌與挺拔傳給了外婆、媽媽和我。我想,以後我有了孩子,我也會將這寶貴的財富傳承下去。

第15篇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其中既有共性,更有個性。在個性方面,有的突出學習之風,有的彰顯勤勞之風,有的信奉孝敬之風,有的倡導節儉之風。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指的是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共有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追求的總和。從文化學的角度評説,又可理解為一種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

良好的家風是一本既多彩又鮮活的教科書,伴隨着孩子健康地成長。它雖沒有文本要求掛在牆上,沒有條目細則放在牀頭,但卻在無形和潛在地發揮着教育功能,對孩子有着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家庭成員特別是家長的言談舉止影響孩子行為,陶冶孩子的情操,是他們成長的風向標。一般説來,學習型家庭的孩子喜歡讀書,勤勞型家庭的孩子熱愛勞動,和諧型家庭的孩子注重禮貌,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懂得尊重。不同的家風都會在孩子的意識中打下深刻的烙印,作用於他們性格、品質、價值觀的形成。孩子生活在良好的家風中,心情舒暢、心理安全、情趣高昂、學習奮進;反之,則精神空蕩、心神不寧、態度消極、學習鬆懈。這便是家風的重要性,便是家風的感染和陶冶作用。

家風是一種家庭文化的積澱、倫理道德的傳承。在現實生活中,要把握傳統和現代之間內在的承接性關聯,注意反映時代的特徵,也要繼承傳統的經典,要重在建設上下功夫。建設和諧的家庭,形成良好的家風,關鍵在於主要成員的學識、修養、氣度和作風。家長之間關係正常,互相尊重、謙讓、理解、寬容,孩子感受到的是温馨、和睦的真誠親情。家長習慣讀書學習、善於思考,孩子品味到的是勤奮和不懈的精神追求。家長愛崗敬業、勤儉持家,孩子體驗到的是認真踏實的作風。也就是説,家長想把孩子塑造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應首先成為什麼樣的人。

家風雖是家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教育無痕、潤物無聲。它通過家庭成員尤其是家長的日常生活準則、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經常對孩子進行直接的教育和影響,往往比單純説教、管教的作用大、收效好。它不僅影響孩子的現在,還會作用他們的未來。要形成好的家風,父母應以身作則、為人表率,不斷提高個人的修養,力爭將家庭變為孩子德行修煉和素質增強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