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集中培訓心得體會10篇 【集中培訓,智慧成長】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1W

本文主題是"集中培訓心得體會",旨在分享參加集中培訓後的個人感悟和學習成果。通過這次培訓,我對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入的瞭解,同時也收穫了寶貴的經驗和技能。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培訓中的所思所得,以及對於個人和團隊發展的影響。

集中培訓心得體會10篇 【集中培訓,智慧成長】

第1篇

今年4月21日至23日,我榮幸地參加了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共同舉辦的"2015年金台區社區幹部集中培訓班"。為了能夠起到提高社區幹部服務羣眾的綜合能力,並及時地預防制止社區幹部中個別人存在的不正之風,區級領導精心準備,為我們聘請了多位經驗豐富的學者教授和熟知社區管理工作的資深領導為我們授課。老師們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為我們深入淺出地教授如何做人做事,以及現在社區要做什麼等進行了闡述,使我深受鼓舞,現將我的學習和今後工作中的一些啟示總結如下:

這次培訓一開始,就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沅直進行開班動員,緊接着由省行政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貴孝為我們講授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張教授從"做人——管好自己;做事——説話的藝術"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對我啟發最深的是"急事慢慢説;大事想清楚再説;小事幽默地説;沒把握的事小心地説;做不到的事不亂説;傷害人的事堅決不説;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説;別人的事慎重地説;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是怎麼説;開心的事,看場合再説;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説;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説;現在的事做了再説;未來的事未來再説。"通過淺顯的道理道出了做人的基本素質,讓我受益匪淺。市社區辦主任張碧宇和區民政局局長馬慶文分別從"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提升社區自治水平"和"搭好戲台子、唱好聯動戲"兩個方面從社區的發展和現如今社區的治理以及如何做好"三社一志"工作進行精彩講解。他們借鑑外地的經驗,讓社會組織參與和分擔社區公共事務和為民服務等工作,為社區發展開闢了新的思路,創新社區治理方式。"三社一志"同步登台,"五位合力"好戲連台,就是由社區建設搭好戲台子,社會組織搭好戲班子,社工擔當台柱子,志願服務補位子,三委三站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居民服務工作,增加凝聚力。

通過這三天的學習培訓,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和居委會主任必須進一步轉變作風,從對社區工作管理轉變深化到治理,由簡單的安排到協商,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讓大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針對目前工作人員工作主動性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積極探索,努力打造一批懂政策、明實情、精業務的全科人才,利用每週一早上對社區公共服務大廳的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讓大家共同掌握低保、臨時救助、老齡津貼的辦理、計劃生育、勞動保障、殘疾人、住房保障等工作的相關知識。在公共服務大廳實施首問負責制,讓服務大廳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夠獨當一面,避免由階段性工作造成個別工作人員工作量過重和個別工作人員外出而造成的空崗現象,盡力做到讓老百姓在轄區辦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序,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讓居民滿意,讓政府放心。

充分發揮"三社一志"的作用,由居委會牽頭,社區領導和社會工作師、專職工作者共同協作,分別負責轄區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工作,發揮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的特長,為居民提供服務,幫助有困難的羣眾解決問題。經常性開展鄰里互助、敬老愛親、文藝演出、秦腔大家唱、乒乓球大比拼等活動,通過豐富的轄區文化生活,促進居民間的友誼,將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居民有機聯繫起來,形成新的社區形態,激發活力,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總之,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我收穫頗多,感觸頗深,在獲得經驗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水平、創新能力、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後,我要把握各種學習機會,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努力鍛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居民的貼心人。

集中培訓心得體會10篇 【集中培訓,智慧成長】 第2張

第2篇

教師的使命是教書育人,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的學科知識技能外,還應當具備奉獻和服務的精神,所以,我們教師應該每時每刻都學習“充電”,通過這次寒假培訓,使我感觸頗多,受益匪淺。

2月1日上午砂子塘國小孫老師的《玩轉課堂40分鐘》,使我在觀念上有了改變,讓我們更深刻的體會到,要熱愛本職工作,必須懂得本職工作的每一細節;擁有陽光心態,改變人生境界;激勵加賞識,師生共同成長;運用智慧技巧,效率事半功倍;心中懷有理想,追求就有力量。也讓我們深知,沒有水就不成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實際行動落實到教書育人這一歷史使命上去。

2月2日上午圭塘國小余老師的《微課製作和一師一優課》對微課的製作、上傳等知識做了詳細的介紹,並且精心準備老師們下載回家學習的資料,使得老師們學習更加方便。

2月2日下午教科中心李主任的《教育信息化》讓全體老師大開眼界,信息技術在當今社會各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而教育信息化對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尤其對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等都能起到顯而易見的作用。那麼,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應對自如、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來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課堂教學的實際與學生的需求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必須進行深入的思考。首先,要樹立現代化教育觀念。其次,要有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再三,信息化需要每個人的參與。最後,信息化能力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月3日上午教科中心的陳主任的講座讓我們認識到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正如陶行之先生所講:“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樹立終身學習的觀點,在師一日,便不可荒廢半日。通過學習不斷獲取新知識,增長自身的才幹,適應當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勢。“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第3篇

我要讓自己變成一個8歲孩子的朋友,用藝術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一起建立起與大自然的聯繫,打開全身心的感官,詳細內容點擊查看全文。

2017年的寒假,一場場漸入內心,滋養靈魂,返璞歸真的講座為我們的人生之路增添了別樣的風景,如絲絲春風,撫慰亟待洗滌的心靈;如縷縷陽光,沐浴含苞欲放的成長之花。

不一樣的培訓,安靜地開始新一天。我們集體反覆誦讀同一篇選文——大地上的事情t;節選>,進行着兩個能量圈的相互交融、滋養。她説,每一次的重複都是對文字不斷地謙虛吸納。這,是一位美麗的教師,她叫朱愛朝。

她堅持帶着孩子吟誦,因為她覺得吟誦對孩子有治療的作用,能讓孩子的聲音與靈魂變得温軟,眼神與心靈變得沉靜。最重要的是,讓倍受聲光刺激的孩子們在不斷加速的世界中找到堅固穩定的錨。

她堅持和孩子一起觀察自然,記錄生命。日復一日,這些自然筆記逐漸恢復了孩子們對於空氣、水、天空、動物、植物的感覺,那種相依相隨,融為一體的感覺,讓她和孩子們一起感歎,一起發現。她堅信,自然觀察伴隨着詩意的情感,能讓逐漸成為機器俘虜的孩子們對生命的感受和體驗重回大地,一如我們的族羣在童年時代,用二十四節氣,用七十二候,與世界進行着情感的連接。

我想,朱老師的孩子們是幸福的,我們也是幸福的,因為朱老師不僅通過自己的行為,更是用其人生存在的狀態在影響着一批批純真的孩子和處在成長道路上的我們。

朱老師説,她在為孩子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沒有任何多餘的思考,一心只想為孩子帶去先明們富有詩意的生活,讓孩子的童年更加五彩斑斕。於我,在過去的三個學期裏,究竟為孩子做了什麼?還能做些什麼?俯下身子,和孩子平等對話,為他們服務?把教育的心態擺平,讓教育再慢一點?還是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讓他們不斷完善個性化的自我?又或許是學會悦納他人,允許每個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存在,即使他是有缺陷地存在……

我想,這些都是我應該努力的方向,也是追尋的目標。但是在這之前,更重要的事情應該是轉換思考角度!正如朱老師所説的,孩子,會帶我們去該去的地方。作為一名老師,我曾一味地認為是自己為孩子服務,為孩子編織精神家園,卻從未想過,其實是孩子一直帶着我成長,讓我在讀懂他們的同時,也讀懂自己,從而在這個善變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接下來,我想和孩子們一起經歷的還有很多,很多。但是,首先,我要讓自己變成一個8歲孩子的朋友,用藝術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交流,和他們一起建立起與大自然的聯繫,打開全身心的感官,感受大自然的給人生命的撫慰,感受人在天地的哺育下,與草木鳥獸的和諧生活,感受我們祖先詩意的生活,在接受大自然完整滋養的同時做更好的自己!

第4篇

金秋10月,我們帶着殷切的希望,呼吸着那沁人心脾的稻香,來到了革命聖地——井岡山,參加國培計劃(20xx)江西省農村骨幹教師短期集中培訓。在這段時間的集中培訓中,專家們不辭辛勞、認真細緻的講解使我深為感動,學員們積極、認真地聽講和討論交流,亦使我受益匪淺。這次集中培訓,既有理論層面上的指導,又有實踐經驗的傳遞,更有視野上的開拓和思想火花的碰撞。現將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來學習之前,面對着如此緊湊的時間安排、課程學習任務的繁重,心理想:這麼短短的時間能學到什麼東西,回去後還不是老樣子。抱着這種想法,心裏總是有點滿不在乎的念頭,但在開班儀式一翻研修手冊就被裏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住了:裏面既有學習任務的安排,也有活動交流的開展,更有許多慕名已久的專家學者。特別是隨後許多同仁豐富的經驗和獨到的見解,無一不使我深受震撼,正如左羣院長所言:這次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參訓教師的教學能力、教研能力,更是為了在教育教學改革和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所在區域農村教學改革和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推動農村教育的全面發展。通過培訓學習,使我進一步理解了這次培訓的意義,昇華了思想的認識,讓我知道了我是來自農村基礎教育的第一線,我還有很多急需提高的地方、還有很多需要認真學習的地方。我要通過這次學習把教育教學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最新成果和做法帶回到一線去,讓課程改革的成果在農村基礎教育中紮根、開花、結果,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做出自己新的貢獻。

自從進入新課程改革以來,對新課程的學習也不斷深入。在這次培訓中,使我更進一步理解了新課程標準、體會了新課程內涵。例如在《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瞭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在王斯德教授的解讀下,我進一步理解了國際意識不僅僅是單純的給予或拿出,還包括國際理解、國際合作、世界意識,只有擁有了“世界意識”,做到胸懷世界,才能放眼世界,才能立於世界發展潮流之端,才能促進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斷髮展。

在我平時的學科教學設計中雖然有些許變化,但基本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換湯不換藥”,在教學中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純粹為了考試而教學。在這次培訓中,通過專家們的深入講解和與學員們的廣泛交流,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更多的學科教學設計策略和方法。例如,聽了陳勃校長《教育心理和教育智慧》的講座,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不能簡單地停留在“我打算如何教”,而應該更多地關注、設計教學中可能會出現什麼意外,會有什麼突發事件,面對這類事件,我又該如何辦。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相信有了這些理念的指導,我會將有更多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我會更加精心地去備好教材、備好學生、備好學法、備好應急方案,讓每一節課都成為學生進步的一個台階,成為自我超越的一個舞台。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進入到新課改之後,我一直認為教學上要讓學生願意聽,能教出一個好分數就是一個合格的好老師,所以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偏重了知識的單純傳授,正如陳勃校長所言:“三流的教師止於技”,而自己還經常竊以為喜、沾沾自得。經過學習,使我深深感受到,老師不能只做一個“授業、解惑”的老師,不能讓學生僅僅只止於知識的掌握,而更應注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和在知識獲取中情感、價值的體驗和培養,要做一個“一流的教師”必須做到“傳道授業解惑”相結合,對待學生必須有“授人魚不如授之漁”的思想。只有讓學生掌握了方法,才能使學生在今後的人生中不斷進步,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教學生涯中一直都在努力的耕耘着,也一直認為教好了自己班上的學生就是一個優秀的老師,雖然也經常參加各類教研活動,經常聽老師們的課,經常與年青老師交流,但是交流的深度、廣度卻還遠遠不夠。例如在聽課後的評課中會做“老好人”,光拿好話説,怕指出缺點會傷害老師的積極性,表面上做到了“皆大歡喜”,實際上卻是害人害已。通過學習培訓,我感悟到:“一個好的老師不僅僅是課上的好,更應該是能帶動一批人,培養一些人的領頭羊,應該是敢説真話,勇於承擔責任的、充滿事業心的老師”。今後,在教學生涯中,我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成長,更要用自己陽光的心態去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用自己自信的微笑去引領周圍的每一個,用自己的事業心、責任感去帶動周圍的每一個人。

我來自於偏遠的革命老區,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一定的肯定,但是經過這次學習後,才知道了什麼是“夜郎自大”,什麼是“強中更有強中手”。例如聽了李朋琴教授《中國小課程評價》後,才知道自己一直自以為是的評價方式實際上就是在扼殺學生的人性;聽了陳校長的《教學智慧》後,才知道平常教育學生自以為是信條的經驗實際上卻是一個失敗教師經常犯的錯誤;聽了王斯德教授《歷史世界意識》的講解,才知道自己是多麼的狹隘;聽了焦中明教授《專業化教師培養》後,才知道自己知識的貧乏;聽了向燕南教授《史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才知道自己能力的欠缺正如王斯德教授所言:一個意識的培育,可以引起一個民族的強盛。有了這次學習、有了這次思想的洗禮、有了奮起意識的覺醒,缺陷既已找出,方向既已明確,雖然前行的道路還充滿荊棘和坎坷,但我堅信只要朝着既定的目標不懈努力,一定能實現自我的不斷超越,今後教學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不斷的鮮花和掌聲迎接我。

感謝辛勤授課的專家學者,是他們讓我感受到知識的博大,視野的開拓,是他們讓我進一步體會到教師的真諦;感謝井岡山,是它讓我的思想和靈魂受到洗禮,讓我擁有了一個更為寬闊的人生舞台;感謝國培,是它給我的教學人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人生中能更加踏實地闊步前行!

第5篇

這個月的9號到14號,我有幸參加了越城區組織的國小英語90學時培訓,這六天是理論知識的培訓,都是由專家和名師,甚至是教研員開設的講座,從中我學到了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

在培訓中,多位專家的精彩講座一次次激起我內心的感應,更激起我的反思。王壇中學的張斌老師帶入我們進入了ppt的精彩世界,讓我們知道了原來我們可以這麼好的利用多媒體,給孩子們帶去生動活潑的課堂;上虞市教研員謝幼娟老師教我們如何有效設計和實施教學目標,讓我們懂得了教學目標的把握度取決於教師對《課程標準》、教材以及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有關;一線教師張韋華、徐丹、許瑾等老師給我們講授了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些很好的教學智慧值得借鑑;浙江教育學院褚獻華老師和我們一起分享了他如何追求生動有效的國小英語教學的方法,好多都是我們沒想到,別説是實施了;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周智忠老師,浙江省教研員鄭文老師,紹興縣教師發展中心駱海軍老師給我們講了英語老師如何做課例,雖然有點“雲裏霧裏”,但是還是瞭解了點點。各位專家的主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魯迅教育集團的王雪梅老師講座。

王雪梅老師講座的題目是《用“心”融化學困生》,王老師從學困生的形成,表現和轉化三方面來講的,聽着王老師的講座,我覺得這和我們學校的孩子太像了。在我們學校一個班級中有不少學困生,他們學習成績不合格,無所謂且無任何學習壓力,課上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視口頭作業為沒有作業,不讀、不説、不練,筆頭作業錯誤率高且不在乎,有時根本不做、不交。而作為英語教師,一個人要帶四五個班級,根本沒時間來幫助每一位學困生,有時候會產生放棄的念頭。聽了王老師的講座,使我瞭解到“學困生”類似於過去所稱的“差生”,但又要與“差生”區別開來,在老師的心目中,應當只有暫時落後的“學困生”,而沒有無法教育轉變的“差生”。“學困生”是還是一個可發展、可造就的“活動人”,是一個可開採、可挖掘的“資源人”。怎樣轉化學困生呢?尊重、賞識、激勵和交流是必須的情感措施。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對每一個學習困難的兒童,我們崇高的使命就在於給予他一種自尊感。”盧梭也曾説過“表揚學生微小的進步,要比嘲笑其顯著的惡跡高明得多”當然作為一名專業的英語教師,也應該採取必要的教學措施如改進教法,使課堂增加趣味性;優化課堂,提高行為的有效性;指導方法,做學生耐心導航人;運用集體,讓學困生體驗成功等等。

聽了王老師的講座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師的榮幸是能跟世界上最充滿希望的人在打交道,只有用“心”引導他們,才能把希望變成現實。

在幽默的樂偉國老師的講座中我們結束了六天的培訓。培訓是短暫的,但收穫是充實的。短短一個星期的培訓,讓我走進了專家們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的思維敏捷,語言的風趣豐滿,獨特的教育視角,積極樂觀的人生觀,豐富的教育經驗……這對我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引領。

第6篇

20xx年8月11日至8月17日,我和來自邵陽地區不同學校的131名高中理化生老師參加了由邵陽市教育學院主辦的中國小教師暑假繼續教育第六期的集中培訓,在這短短的7天時間裏,我沒有遲到一分鐘,沒有落下一節課,我認真聽講,勤做筆記,積極互動,踴躍發言,就像回到了當年的學生時代。

我不是一個勤於學習的人,也承認報名參加培訓的最初動機是因為職稱晉級的需要,再加上平時聽一些所謂的專家的報告,總覺得離我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太遠,總體感覺不是很好,因此來之前,對本次的培訓也不抱很大的希望,認為也就是走走過場,聊聊天,吹吹牛,喝喝酒,最後大家都是得滿學分,老師隨便評個優,然後也就基本散場。

第一天上午的開學典禮上,穿着樸素,精神飽滿,幽默風趣的學院院長曾廣耀先生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講話中要求學員要明確一箇中心---學習,牢記兩個基本點---安全和身份,注重三個關鍵---安心、虛心、用心。言簡意賅,乾脆利落,給我實幹家的印象。小巧玲瓏,可愛美麗的90後班主任曾老師在典禮後把我們131位學員按區域分成了5個小組,並在每個小組推選了一位班委幹部,還建立了微信羣,這樣,一個131人的大家庭就有了班集體和同學的概念,有了交流的平台,瞬間凝聚了人心,縮近了距離。

這次培訓,有多位老師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給我們做了精彩的教學,有談教改的,有談教研的,有談教育實踐的,有談教育素養的。老師們個個博聞強識,能言善辯,有着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教育實踐,教學中往往妙語連珠,充滿思辨和智慧。

這其中就包括我一直仰慕的張三平老師,他是一個睿智、幽默、閲歷豐富、知識淵博、思維敏捷、勤于思考,不斷創新的教育者,也是一個對生活充滿激情的時尚達人。他的教學詼諧風趣,充滿智慧,課堂氣氛快樂活躍。他給我們一共講了兩個主題,一個是《教育相對論》,一個是《學科高效課堂教學》。在這兩個主題培訓中,張老師的許多觀點新穎、獨特,發人深思、引人啟迪,關鍵是接地氣,能讓我們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

比如,他認為作為一個老師,在教學中有時假裝無知或確實無知也是一種知識,無所不知的老師是電腦;比如,他認為,先天是一種機緣,後天是一種造化,我們無法將一隻病貓培養成猛虎;他認為中國教育的希望不是看一個學校考多少個清華北大,而是看還有多少學校有學生能夠考上清華北大,一個班考三四十個清華北大是對中國教育的最大傷害,是這個時代的恥辱;認為大學聯考體現的是公正,但絕不等同於公平;認為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學生不打瞌睡;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是教師,而判斷教學效果的依據只能是學生,學生才是一堂課最客觀的判官;認為人們一直在忘記從前所學的所有,最後沉澱下來的那些東西將伴隨人的終生,人的一生不是憑藉所學到的知識獨步天下,而是剩下的那點感受新事物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以及無形中滋生出來的品質,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義。

這些嶄新的觀點,對我們的思維是種巨大的衝擊,我們也明白,當前我們的教育還很不成熟,還存在不少問題,指出這些問題,並不是否定教育的功能和貢獻,並不是否定從前和改革,也不是叫我們抱怨和絕望,而是讓我們認清形勢,尊重現實,順勢而為,且有所作為。

作為普通的人民教師,我們可以不高尚,但絕不能無恥,我們可以不是英雄,但絕不能是敗類。我們可以像謝紅珍老師建議我們的那樣,建立良好師生關係,提高教育專業素養,樹立新三觀,讓我們對學生的教育真正走心。我們也可以像易小邑老師在他的《守望道德星空》中所提到的那樣,構建好自己的兩個世界,一個是擁有廣博、精深的由學科知識支撐的專業世界,一個則是善良、平等、公正、民主、寬容、友愛的人格世界。我們可以堅守職業道德底線,用良心做教育,用大愛做小事,做好自己該做的,做好自己能做的,讓師德與幸福並行,種福功德,給學生帶來美好幸福,給自己及家人快樂幸福。

除了聽專家的課,這次培訓還安排了兩次教學實踐活動,一次是學科公開課,一次是説課和評課。我們班有兩位老師上公開課,有四位老師説課。這些老師教學準備充分,教學設計巧妙,教學效果良好,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學習的平台,所謂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特別是隆回二中的陽同福老師最讓我敬佩感動,陽老師1954年出生,本已過了退休年齡三年,卻因教學突出被延期退休,仍戰鬥在教學一線,本來不需參加繼續教育培訓,但陽老師主動來參訓,這次上物理公開課的老師本來是他學校一位年輕的同事,但因同事臨時有事請了假,於是陽老師"臨危受命",但卻臨危不懼的給大家上了一堂精彩的公開課。我在評課環節的發言中為他這種謙虛認真,積極進取,永遠學習的精神所折服,為他那份對教育的執着與熱愛而感動,為自己這麼年輕就對教研教改、對培訓學習消極懈怠而羞愧不已。

以前的培訓往往是專家講、學員聽,互動、討論、交流少,專家往往講的天花亂墜,高深莫測,不食人間煙火,學員則是聽的雲裏霧裏,不知所云,不解專家風情,而培訓單位或組織部門也是抱着無所謂的態度,培訓形式一成不變,培訓課程脱離實際,培訓管理鬆散無序,培訓效果可想而知,以至於很多教師只是將培訓作為職稱晉級,評優評乾的手段,而不是為提高自身素養參加培訓,這又反過來打擊了培訓部門的組織培訓的積極性。

但這一次培訓不一樣,首先在於課程設置的不一樣,這次的課程設置更加的科學化,人性化,平民化,不再強調那麼多的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氣,更合實際,因此能給學員更多的共鳴,更多的思考,更具實際操作性。其次是培訓形式也有很大創新,尤其是公開課和説課的設置,給學員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讓學員上台講課,改變了以往專家講、學員聽的單純枯燥的傳統授課模式。

通過觀摩課與評課,我們不僅領略了不同學校的教師風采,也瞭解了各個學校的不同情況,通過老師們的互評和專家的點評,我們在指出上課教師不足的同時,也會反思自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最後是培訓管理相比以前更加規範、嚴格、對學員嚴格考勤,要求每堂課上交聽課反饋表,並與學分認定和評優掛鈎。

時間過的很快,短短七天的培訓很快結束,意猶未盡的同時深感自身的侷限和不足,深感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對於絕大多數長期站在教學或學校管理一線的老師來説,外出參加培訓的機會並不多,每參加一次培訓,就是一次充電,一次停下來反思的過程,就是一次或增長智慧,或擴寬眼界,或啟迪思維,或解放心靈的過程,讓我們珍惜這樣的機會,不斷學習,積極前行!

第7篇

暑假是一段可以修煉自己的時光,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深知自己的不足,因此利用上這暑假的時間,參與了一場培訓,鍛鍊自己的能力,也提升自己的價值觀。在這次培訓當中,有好幾處地方都讓我印象深刻,在此我也談一談此次的心得體會。

在這次培訓當中,我認識了好幾名非常優秀的教師,其中有一個和我年齡差不過的教師,教書差不多已經三年了,自她大學畢業之後就開始教學,直到現在她都非常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一開始我以為她和我一樣是因為自己教學經驗不夠所以才多去參加培訓的,到後來我才知道她是為了結交更多的老師朋友,向更加優秀的人學習。她跟我説作為一名教師,有時候不能夠只看周邊的資源,更應該把目光放到第二扇門之後。那一刻我突然就有一點慚愧了,我從未想過要去跟更優秀的人成為朋友,從而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最真實的熱愛,也看到了最為純真的青春。

培訓上,有一位教書十多年的語文教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小小的課,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語文教師的專業。他的普通話非常流利,吐字清晰,邏輯縝密,教學中是百密無一疏。這讓我非常的崇拜,有時候我們在教學的時候,講着講着就沒有話可講了,其實這都是我們應該去訓練自己的地方。還有一個方面就是在控制時間方面,如何準確的把握時間講完知識點,對我們教師而言,尤其是對我這樣經驗不夠豐富的教師,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所以在這一堂課上,我吸取了很多的經驗,也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從而也制定了一些方面去改善。

這次培訓也我開始反省自己之前的教學了,通過總結,其實我發現有很多部分也是可以肯定的。比如説我在教學方面善於花心思,善於創新,不侷限於現狀,懂得自己突破。這些都是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應該去嘗試的。教學是一件嚴謹的事情,同時也應該是一件生動活潑的事情,我們不可愧於這個社會給予我們的責任,也不能浪費學生、家長給予我們的信賴。今後的教學,我相信我能夠繼續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努力的學習,積極進取,不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努力朝着未來發展。

第8篇

“趁着年輕多做事。做事,一定要趁早。”這是王琴玉老師在作培訓總結時,帶給我們的思考。好熟悉的一句話,前不久在閲讀餘映潮《致語文教師》一書中,對這句話就頗有感觸。

如今的我步入教師隊伍已經十六個春秋,回顧自己的從教歷程,努力過,奮鬥過,厭倦過,埋怨過……即將邁入四十的門檻,看着“年輕”那漸行漸遠的背影。我那段充滿激情和夢想的“年輕”日子是怎麼過的呀?好像也沒有偷懶,認真地工作,拼命地教書,忙得忘了思考和規劃。待激情散了、夢想遠了,回頭看“年輕”所為,也只是用勁教書而己。看來,“多做事”還得有訣竊,努力了這麼多年,毫無目標,盲目做事。或許只有找準方向,一個勁地往前走,才能做得更出色。

王老師還告訴我們:閲讀名師,與名師同行,是專業發展的捷徑。這次集中培訓,安排了讀書交流環節。率先上場交流的是來自臨高第一國小的王建勇老師。王老師將這次活動喻為“甘霖”,表達自身對學習的渴望和閲讀餘映潮老師的專著後的感受,他的書中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讀書筆記。再反思自己,讀書僅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思考,沒有積累,像這樣沒有思考的讀書,往往就是深入寶山,空手而返。當我們以各種理由推託讀書時,恰是因為內心沒有產生對知識的渴求,讀書還只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本身都不熱愛讀書,又怎能喚起學生對書籍的興趣呢?在今後的教學路上,更應趁着年輕多讀讀,趁着年輕多寫寫,做到自覺讀書、自覺思考、自覺研究與寫作,這樣才能更快地使自己的專業得到發展。

雖然培訓只有一天的時間,但同伴們的教學點滴給了我很深的啟發。一個教師的成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天做一點,堅持這樣做,只有堅持才有生活,只有堅持才有經歷。正如王老師所説:堅守半年算成功。那麼,就讓我們先來嚐嚐這小成功的滋味吧!

第9篇

7月23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省律協舉辦的20xx年度第三期申請律師執業人員集中培訓。感謝任主任和劉老師對培訓的精心安排,各位領導和老師對我們毫無保留、無私奉獻的諄諄教誨,各項課程從律師執業價值觀、律師執業道德、律師執業素養以及律師執業技巧等方面的全方位科學授課,在解答了我的困惑與迷茫的同時,又讓我對律師行業多了萬分憧憬與敬畏。

每一位老師的授課內容都獨具匠心,其中的精彩與老師傳遞的精華無法在此一一呈現,我僅作部分列舉。王玉亮老師的"語言與律師實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語言的力量",同樣的含義用不同的語言方式表達,可能會造成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的後果,作為律師的我們不僅需要敏捷的頭腦,還要具備有效、準確的表達能力;王維嘉老師的"法律文書寫作"則從律師工作不可或缺的另一層面,即文書表達方面對我們進行了規範的教導與指引;張慧老師在"民商事業務訴訟與技巧"課程中,以其切身經歷與典型案例為我們生動地講述了她的執業歷程和執業技巧。受教於女強人張老師的不僅是她的精明與智慧,更有其對案件不懈努力和執着探索、創新的精神,這些都讓我由衷地欽佩;孟凡湖老師的"刑事辯護技能與規範",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一位刑辯律師對其摯愛工作的一絲不苟與盡職盡責;崔冠軍老師的"律師職業風險與防範"更是為我們這樣還未步入執業和社會各項歷練與誘惑的實習律師敲響警鐘,讓我銘記心頭。短短一週的課程讓我受益終身,各位老師對我們的殷殷教誨與切切期盼讓我倍受感動,我的頭腦與精神得到了一次震撼的洗禮……當然,讓我印象深刻的不僅是各位律師大咖的精彩課程,還有省律師行業黨委專職副書記張國龍的一席講話。

以前的我,只是從小小實習生的眼界看待律師這個職業,猶如管中窺豹。我雖然完成了學業,通過了司法考試,並且成為了一名實習律師。但與披荊斬棘、身經百戰的執業律師相比,我顯得那麼微不足道。然而我相信律師是個苦盡甘來的職業,雖然我們都無法預測自身職業的發展,但是執業的每一次提筆、落筆都至關重要。生活壓力、競爭壓力會讓剛剛步入職場的我們經歷些困難,但是隻要我們足夠努力,竭盡所能地完成每一項任務,鄭重地拿起自己人生的畫筆,負責地、濃重地麾下筆墨,不辜負領導對我們的期望,不辜負自己曾經的付出與選擇,我們也有機會走向成功。曾經的這些認識並非有錯,但是心態、眼界顯然不夠長遠和開闊。然而,張書記的一席話重新打開了我的視野以及對律師行業的整體認知。

張書記高屋建瓴,由律師整體行業的發展現狀這一宏觀層面進行切入,讓我認識到現如今行業競爭壓力與機遇並存,我省律師與他省之間的差距以及律師將來的發展方向,從而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確定發展目標;其次介紹了省律師協會職能及重點工作,省律協為律師搭建的各項政治平台、業務平台以及培訓教育,讓我感受到了律協對我們的温暖關懷及提攜幫助。我們應該多多把握每一次培訓、教育的機會以及律協搭建的各項優質的平台,才能更快地促進自身的成長;最後張書記表達了對於青年律師的期望與成長建議,其中包括政治思想、專業能力、職業道德與紀律等等。

由宏觀到微觀的授課角度使我更加清晰地瞭解到自己在律師行業所處的地位,身在律師界的最底層,雖然渺小,但不平凡。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每個成功律師都是從青年律師腳踏實地地走來的,這條路上,沒有捷徑,只有經營。當然,並非所有的青年律師最終都會成為張書記所説的行業領軍人才,畢竟做好律師,着實並非易事。首先,優秀的律師頭腦中要有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儲備與辦案能力。其次,精神上要有專業、奉獻和敬業精神。再次,道德上要守住底線,把控風險、遵守紀律。最後,外型上要保持職業禮儀與形象。即使完美地做到這些還不夠,律師還需要成為社會活動家,擁有足夠的人脈積累與高度的社會評價。

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的我們身處在法治社會的黃金時代,律師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份社會責任,因為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們奉獻,公平與正義需要我們捍衞,法治進程需要我們推動。同時,社會的進步也同樣會造就律師職業、促進律師的成長與發展。選我所愛,愛我所選。因為熱愛,所以選擇;因為選擇,所以堅持。律師是一個大浪淘沙,厚積薄發且大器晚成的職業。在這個修煉的過程中,在我們的本領還遠遠配不起我們的野心的時候,我們實習律師唯一應該做的,就是摒除工作上浮躁的心態,將身子低到塵埃裏,不計回報地努力工作和付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律師的工作永遠沒有無用功,我們遇到的困難與磨練皆會成為我們走向成功路上的墊腳石。我堅信,律師之路,沒有捷徑,只有經營。只要我們足夠努力,我們的的未來不是夢。

再次感謝各位律師,感謝組織培訓的各位工作人員,感謝省律協!

第10篇

今年4月21日至23日,我榮幸地參加了由區委組織部、區民政局共同舉辦的"20xx年金台區社區幹部集中培訓班"。為了能夠起到提高社區幹部服務羣眾的綜合能力,並及時地預防制止社區幹部中個別人存在的不正之風,區級領導精心準備,為我們聘請了多位經驗豐富的學者教授和熟知社區管理工作的資深領導為我們授課。老師們的博文廣識、生動講解、精彩案例為我們深入淺出地教授如何做人做事,以及現在社區要做什麼等進行了闡述,使我深受鼓舞,現將我的學習和今後工作中的一些啟示總結如下:

這次培訓一開始,就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郭沅直進行開班動員,緊接着由省行政學院副院長、經濟學教授張貴孝為我們講授了"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張教授從"做人——管好自己;做事——説話的藝術"兩個方面進行闡述,對我啟發最深的是"急事慢慢説;大事想清楚再説;小事幽默地説;沒把握的事小心地説;做不到的事不亂説;傷害人的事堅決不説;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説;別人的事慎重地説;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是怎麼説;開心的事,看場合再説;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説;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説;現在的事做了再説;未來的事未來再説。"通過淺顯的道理道出了做人的基本素質,讓我受益匪淺。市社區辦主任張碧宇和區民政局局長馬慶文分別從"創新社區治理方式、提升社區自治水平"和"搭好戲台子、唱好聯動戲"兩個方面從社區的發展和現如今社區的治理以及如何做好"三社一志"工作進行精彩講解。他們借鑑外地的經驗,讓社會組織參與和分擔社區公共事務和為民服務等工作,為社區發展開闢了新的思路,創新社區治理方式。"三社一志"同步登台,"五位合力"好戲連台,就是由社區建設搭好戲台子,社會組織搭好戲班子,社工擔當台柱子,志願服務補位子,三委三站各司其職,共同做好居民服務工作,增加凝聚力。

通過這三天的學習培訓,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和居委會主任必須進一步轉變作風,從對社區工作管理轉變深化到治理,由簡單的安排到協商,要充分發揚民主,集思廣益,發揮每個人的特長,讓大家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針對目前工作人員工作主動性不高,服務意識不強等問題,積極探索,努力打造一批懂政策、明實情、精業務的全科人才,利用每週一早上對社區公共服務大廳的全體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讓大家共同掌握低保、臨時救助、老齡津貼的辦理、計劃生育、勞動保障、殘疾人、住房保障等工作的相關知識。在公共服務大廳實施首問負責制,讓服務大廳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能夠獨當一面,避免由階段性工作造成個別工作人員工作量過重和個別工作人員外出而造成的空崗現象,盡力做到讓老百姓在轄區辦事,少跑一趟路、少跨一個門檻、少走一道程序,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讓居民滿意,讓政府放心。

充分發揮"三社一志"的作用,由居委會牽頭,社區領導和社會工作師、專職工作者共同協作,分別負責轄區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工作,發揮社會組織、社工、志願者的特長,為居民提供服務,幫助有困難的羣眾解決問題。經常性開展鄰里互助、敬老愛親、文藝演出、秦腔大家唱、乒乓球大比拼等活動,通過豐富的轄區文化生活,促進居民間的友誼,將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社區居民有機聯繫起來,形成新的社區形態,激發活力,維護社區和諧穩定。

總之,通過這三天的學習,我收穫頗多,感觸頗深,在獲得經驗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水平、創新能力、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今後,我要把握各種學習機會,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多種方式豐富自己的知識,努力鍛造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居民的貼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