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巴金《家》心得體會5篇 《家》讀後感:人性本善,家庭温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6.55K

《家》是巴金先生所著的一部小説,故事以一個普通家庭為中心,通過對家庭成員的描寫,反映了農民的生活狀況和社會現實,塑造了一批深情嚴肅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深深的社會關懷和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本文將為您分享筆者對於這部經典作品的心得體會。

巴金《家》心得體會5篇 《家》讀後感:人性本善,家庭温暖。

第1篇

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巴金是一位有熱情、有提高思想、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文學巨匠之一。1928年,旅居法國的巴金在巴黎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説《滅亡》,此後,他陸續創作了一系列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卓越影響的長篇小説和中、短篇小説。《家》是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從1931年問世至今,一向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

覺新是這部小説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所以,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完美的戀情,可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理解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説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説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理解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杯具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小説中的另一個典型主角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一樣的性格。小説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終,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家》還重點描述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一樣——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一樣,但她們的杯具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經過對這幾位女子杯具遭際的描述,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這部作品從思想資料上,對摧殘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制度進行了憤怒的控訴,對那些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受苦、掙扎最終作了犧牲品的人們寄予了無限的同情,對那些為爭取自由的生活而奮鬥的人們進行了大力的歌頌。《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説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巴金《家》心得體會5篇 《家》讀後感:人性本善,家庭温暖。 第2張

第2篇

“我還年輕,我還要活下去,我還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會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載到什麼地方去。”——巴金

國小的時候,我就聽老師説過巴金這個似乎很著名的名字,有一次我從家中的書架上偶然發現一本作者是巴金的《家》,我便取下來準備認真地看。由於閲讀能力有限,看了幾頁便覺得看不懂,很無味,便又把它放回原處,這一放就是六年。

上了國中以後,隨着知識量的增加,我開始逐漸瞭解巴金,逐漸瞭解了他的文學作品。老師經常推薦我們讀一讀這一位“一代文學巨匠”的作品。例如:《家》、《春》、《秋》、《寒夜》等。但由於學習緊張,我一直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讀。

國中畢業時,我得知《家》是高中語文課外名著必讀書目之一。我突然想起家中的書架上有這本《家》,所以我就找出來細細品讀。

當我讀到覺新在父親的逼迫下,無奈的選擇結婚,選擇放棄學業,放棄前程時,我覺得他實在太懦弱了,他完全可以不按照父親的意願,向父親反抗,為自己的前程和幸福去爭取更多的機會,但是他妥協了。我又覺得他十分可憐。在黑暗的社會中,他因為是長房長孫,所以他的命運從小便已註定。父親對他説要給他成親時,他不敢看父親的眼睛,他不敢説一句反抗的話,他也沒有反抗的思想。雖然他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但是他小就被封建思想牢牢禁錮。他只會逆來順受,不會抗爭,他就是一個麻木的人,所以説我很可憐他。

我認為覺新的兩個弟弟覺民和覺慧,就有很強烈的反抗黑暗社會的思想。他們敢愛敢恨,有新的思想。覺民一個十九歲的青年處在周圍盡是敵人的環境裏,單單被一種信仰,一種熱情鼓舞着,他可以不顧一切,勇敢地跟環境戰鬥,使家裏的人對他也沒有辦法。為了自己的理想與追求,可以不顧一切。他的這種做法,我非常佩服。覺慧是三兄弟中最有反抗思想的一個人,他從來不向黑暗勢力屈服,他十分熱愛文學,熱愛學習,崇尚新思想,他愛着鳴鳳,在鳴鳳不願給人做小,最終鳴鳳在絕望中自盡。同時覺新的妻子李瑞珏又因為家人的迷信而在生產的時候死亡,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以後,他看到了家中的封建思想的黑暗和腐敗,他知道了家中的明爭暗鬥和陰險狡詐無處不在,所以他毅然決定離開家庭去上海,因為那兒有蓬勃的新文化運動,那兒有新的希望。這是我最欣賞覺慧的地方。一個黑暗的社會只要有這樣的人存在那就還有希望。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社會中,我覺得我們年輕一代,更應該有像覺慧一樣的精神,雖然社會不像以前一樣黑暗,需要我們去反抗,去崛起,但在現在物質精神生活都很豐富的今天,我們年輕人更需要有理想,有追求,為讓社會變得更和諧更美好而努力。

?家》中每一個人物都有鮮明的個性,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有人有強烈的.反抗思想,有人只會逆來順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並諷刺了那些生活在腐敗社會中的人的昏庸無能。但我覺得最好的人物形象還是覺新。他是處於時代轉折點的封建家庭和舊禮教的犧牲品。他是“青年”卻沒“青春”,他的心向上,而行為卻違背意願,促進了“惡”,他在理論上接受“五四”的新思潮,新觀念,對舊制度和舊禮數的毒害非常清醒,但因身處“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舊道德、舊理論的“孝”的毒害,什麼都退讓屈從。這個人物使讀者對他是既批判又同情。

讀了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幅五四以後,青年反抗封建勢力,反抗吃人禮教的鮮明動人的圖畫。……在這裏,舊勢力在崩潰,在滅亡,然而它還在掙扎,更猛烈地掙扎;新勢力在萌芽、在發生,然而它還在受苦,更慘烈地受苦。不過舊勢力是一定要滅亡的,而新勢力,則正有着最好的前途。

那個時代已經過去,那場熱血澎湃的“五四運動”,那種年輕人永不泯滅的,追求新思想的精神,這一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敬仰和學習。

第3篇

都有着屬於自己的家。家,每個人的心中。靈魂棲息的港口,心靈停泊的港灣。那裏你可以毫不掩飾地表現自己,因為那時的不需面對嚴厲的老闆、嚴肅的老師等等,那是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

數百句經典詩句都是思家頌家的貧窮時,家對於不同的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定義。自古以來。家是一個窩,尋找慰藉和温暖的地方;富裕時,家更是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一定要包含着情,一份血濃於水的親情。但是巴金筆下的家,卻給了不同的'定義和感受。

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輝和動人的藝術魅力吸引着廣大讀者,解到家》巴金30年代創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從1931年問世至今。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佔有着重要的地位。閲讀後,覺得高家就是個小社會。裏頭性格迥異的三兄弟:覺新、覺民、覺慧,所愛卻是命運極其的相似。温柔的梅表姐,有着新思想的琴,被苦苦壓迫的丫環鳴鳳,這三個女子,即使出身不同,學識各異可是面臨的痛苦還不是一樣,一樣不能自主婚姻,一樣被封建的舊勢力逼迫着,不反抗的就流着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無法反抗的只能自我解;反抗了呢,像琴一樣,真希望她可以和覺民在一起,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是看着巴老的那些描述,充滿無法逆轉的壓抑情緒,想,恐怕是不能相伴到白頭了

這個大公館裏,高家。鳴鳳的死和婉兒的嫁很快地就被人忘記了這兩件同時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給高家的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大家只知道少了兩個婢女,主人們馬上又買了新的來代替,綺霞代替了鳴鳳,翠環代替了婉兒,人的數目上來説,並沒有什麼變動。很短的時期中鳴鳳的名字就沒有人提起了只有在喜兒、倩兒、黃媽和別的幾個人的心中,這個名字還常常喚起一段痛苦的回憶。吧,即使少了一個人,也不會讓世界因此改變,更何況少的兩個微不足道的丫頭。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惡及其腐朽沒落,家”書中僅是一條線索。同時熱情地歌頌了青年一代民主主義的覺醒及其反封建鬥爭才是靈魂的所在當時的封建時代裏,追求民主自由就猶如沙漠裏的徒行者尋找綠洲。通過對這本書的閲讀和研究,不僅豐富了文學知識,而且讓我認識到社會的進步,民主的發展。看了家》以後,否應該為享受到民主自由帶來的幸福而感到快樂呢?

第4篇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大家很熟悉吧,《家》便是其中一部。暑假裏,我品讀了它,它給予我許多道理。

?家》描述了一個正在崩潰中的封建大家族的悲歡離合。全文是圍繞覺慧從一個封建家族的三少爺轉變為一個支持人道主義的青年的過程來寫的。為了支持人道,他最終離開了家,踏上他的人道主義之路。

巴金在《家》中寫的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代表三種不同的性格和結局。覺慧是“五四”之後覺醒的年輕一代代表,是封建家庭的第一個叛變者,他痛恨封建的'迂腐、陳舊,對鳴鳳的死無能為力,他的性格是大膽但幼稚,具有叛逆精神。覺新是封建社會和傳統習慣的犧牲者,但同時也有意無意的幫助封建勢力製造別人的悲劇,他性格懦弱、順從、逆來順受。覺民在書中是一個略具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和琴表妹之間的戀愛成為他在書中的基本內容。在“五四”熱潮的影響下,他開始抗拒封建婚姻的先例,經過努力,最終得到了自由婚姻的勝利。

我個人喜歡覺慧,他敢愛敢恨,抗拒封建思想,追求人道,能在“五四”中很快覺醒。他對鳴鳳矢志不渝的愛讓我感動。

當覺慧知道鳴鳳自盡時,他痛苦不堪:“‘怎麼?鳴鳳自盡了?’覺慧恐怖地站起來,絕望地抓自己的頭髮,他在屋子裏大步踱來踱去……‘告訴我,鳴鳳是怎樣自殺的!’這些時候陰沉着臉不説話的覺慧忽然走到劍雲身邊,抓住他的一隻膀子瘋狂地搖着,説了上面的話。”語言、神態、動作描寫生動的寫出了覺慧的激動和痛苦,也是鳴鳳的死讓覺慧更加堅定了他要支持人道主義的決心。

1925年魯迅曾經這樣滿懷悲憤地抨擊封建社會和當時的黑暗現實:“於是大小無數的人肉的筵席,即從文明以來一直排到現在,人們就在這會場中吃人,被吃,以兇人的愚妄的歡呼,將悲慘的弱者的呼號遮掩,更不消説女人和小兒。這人肉的筵席現在還排着,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掃蕩這些食人者,掀掉這筵席,毀壞這廚房,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家》生動展示了這血淋淋的事實,它告示人們貌似莊嚴温情的高公館其實是一個摧殘人的青春、意志和生命的黑暗王國。這個黑暗王國否認人的權利和意志,那些受着支配迫害的青年男女無所作為,只能無奈地被隨意傷害摧殘。

通過對高公館的崩潰沒落的描寫,揭示出了整個封建制度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滅亡的命運,寫出了這個黑暗王國裏的一線光明,使人們有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家》除了覺慧三兄弟外,還有高老太爺,丫頭鳴鳳,小姐梅芬等等,這些不同階級、地位、思想、性格的人,共同在高公館這個黑暗王國裏上演着腐敗或新生的人生戲劇。

?家》所揭露的舊家庭的腐朽激發了人們反封建的決心,促進了舊制度的加快滅亡;《家》所揭示的抗爭之路則給人們希望的啟迪。

第5篇

昨晚一夜終於把家的最後幾章看完,很有想法,覺慧走了,在封建制度下,我佩服覺慧,他是邁向他的美好的未來,他自由了!

在這個封建禮教的家庭中,各人物我大致留下了這些印象:

覺慧:一個有着新時代思想以及敢於挑戰權威心態的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從不坐轎子,因為他信奉人道主義,他不分尊卑,因為他和僕人鳴鳳戀愛,他參加遊行,他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辦報,正是這樣的'青年才為封建和現代之間架起了一座過渡的橋,敢想,敢幹!

覺民:有着和覺慧一樣的思想,卻終日想着他的琴,他深愛着琴,甚至為了琴在覺慧的幫助下逃婚,幸好老太爺病重。

覺新:三兄弟的老大,作揖主義,無抵抗主義,就是這兩個主義,害了兩個風塵女子,梅和瑞珏,因為父親高克文死了,所以他要照顧整個家庭,他的這個公館,好似一個小賈府,關係很複雜,所以覺新就像林黛玉進賈府那樣,步步留心,聽從長輩的一切吩咐,他因為聽從長輩的要求,娶了瑞珏,害了梅,他因為聽從了陳姨太的要求,把懷孕的妻子送到了又冷又潮濕的產房,結果連妻子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其實他心裏也不好受,總是默默哭泣,儘自己最大努力承擔一切,到最後,他終於醒悟了,幫助弟弟覺慧走向了光明!

琴:一個有着先進思想的女孩,卻為母親而牽絆,她熱愛她的母親,怕母親被別人説閒話,所以連短髮也不敢剪,她的家庭很不幸,只有她和她母親相依為命。她和覺新相戀,是信任支持着這份荊棘叢中的愛。

鳴鳳:命很苦,自幼淪為人奴,在高公館伺候了七八年,最後還是被無情地拋棄,她因為秉持着覺慧的那份愛,所以幾度抱有希望,但最後才明白,沒希望了,她跳進河中,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老太爺:害人不淺,整個一封建老混蛋,為了面子,他害了多少人,整日做着四世同堂的美夢,年紀這麼大了,還娶了個姨太,自己不夠,還把鳴鳳送給馮樂山這個王八蛋做姨太……陳姨太:年紀應該不大,卻樂此不疲地伺候老太爺,做他的姨太,還整日胭脂水粉,把臉塗得紅撲撲的,走過就飄過一股不自然的香氣,還扭着腰,噁心死了,老太爺死的前後,她想透了腦筋,終於想出了請巫師驅鬼和把瑞珏移到過城門又過橋的鬼地方的辦法,他大概整日跟着老太爺,思想也腐朽了。

瑞珏:很賢惠的一個女人,身為人妻,她體貼丈夫,卻不知丈夫心中已有別人,知道後,她也坦然面對,身為人母,她疼愛海兒,最終卻只落得個死……

整個故事應該是以覺慧為主線,訴説了一代人在封建制度下受到的壓迫,他們有的崛起,有的卻永遠地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