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7篇 圖説課稿:折線統計圖的魅力與應用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5K

本文以“折線統計圖説課稿”為主題,旨在探討如何編寫一篇簡明扼要的統計圖説課稿。折線統計圖是一種常用的數據展示工具,能夠直觀地呈現數據的變化趨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如何選擇適當的數據、確定合適的座標軸範圍,以及編寫簡潔明瞭的圖説,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讀統計數據。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7篇 圖説課稿:折線統計圖的魅力與應用

第1篇

今日我説課的資料是折線統計圖,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課件示圖)

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

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能夠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景。本節資料為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經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後學習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認識和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和已有知識經驗,我擬訂如下:

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並明白其特徵。

能從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同時能夠依據數據變化的特徵進行合理的預測。

經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體會數學的價值,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能夠依據折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

本節課我精心選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繫,供給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掌握數據分析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基於上述思考,我設計瞭如下四個教學環節:(課件)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二、舊知遷移,探究新知;三、自主練習,應用提高;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下頭就根據這四個環節具體説説我是如何展開教學的。

引入新課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上海世博會的介紹短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從情境圖中獲取信息的本事,為繼續學習統計,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做了鋪墊。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為了有效突出重點,我把這一環節分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直接出示20xx年4月至8月遊客人數統計表,對數據進行簡單梳理,出示對應的條形統計圖,利用註釋功能回顧條形統計圖各部分名稱,為知識的遷移做好準備;

第二部分經過課件演示,把直條變成線,再變成點,使學生清楚地感知點也能表示數量的多少,再分段連線,體會線段上升表示數量增加,下降表示減少,初步感知折線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並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第三部分經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實現知識的遷移,凸顯折線統計圖結構和特點,並結合短片的`情境對數據進行分析和簡單預測。

出示4月~8月世園會遊客人數的實際數據,讓學生獨立製作折線統計圖。

從遊客增加引出停車難這一現實問題,出示世博園區8月份私家車數量統計圖,經過對數據的分析展開合理的預測,體現數學的生活化。

第四部分讓學生找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多種生活中常見的折線統計圖,實現師生的良好互動。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中,我改組了課本上的練習題,目的是讓學生在練習中,溝通數學與生活、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繫,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

情境一:我是小裁判、情境二:我是小博士,都是讓學生利用生活常識、經驗分析數據特點,選擇適宜的標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本事。

情境三:我是科學迷,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利用自我的已有經驗和科學知識選擇正確地表示水温變化的折線統計圖,利用多媒體完整呈現。

三個情境的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引導學生經過分析數據,能對事情的發展作出預測,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是《課程標準》中關於培養學生統計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

這個環節先經過引導學生説收穫,回顧本課知識點,使學生對這節課有一個完整、全面的認識。在此基礎上經過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統計思想的演變和發展過程、統計圖的多樣性和它們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後續學習統計知識做好鋪墊。

最終我説説板書的設計,好的板書能夠説是一個微型教案,其概括性強,條理清楚,突出重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此我設計板書如下:(課件):

折線統計圖説課稿7篇 圖説課稿:折線統計圖的魅力與應用 第2張

第2篇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後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瞭解繪製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温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採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徵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1、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2、在探究新知部分:複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瞭解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3、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温統計表:讓學生製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4、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並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通過數學學習“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學習“複式折線統計圖”,就是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用“圖表”描述並解決現實生活的簡單問題。“複式折線統計圖”是第六單元第二項內容。本單元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認識眾數,理解眾數統計的意義。二是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並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本單元教材體現了兩方面的特點:一是注意所學知識的聯繫;二是提供豐富的生活素材,凸現統計知識的價值。複式統計圖是在複式條形統計圖及單式折線統計圖基礎上的拓展延伸。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讓學生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情況,感受到折線統計圖的局現性,進而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使學生經歷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會在縱軸的方格圖上用折線表示出相應數量的多少和變化情況。

2、使學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將把第2個學習目標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教法與學法預設:情境導入——觀察感知——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這是數學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將是我本節課的基本指導思想。其教學過程預設如下:

1、激情談話:同學們,在亞運會、奧運會等國際性大型體育競賽中,當鮮豔的五星紅旗隨着嘹亮的國歌冉冉升起時,你們的心情怎樣?你曾為中國運動員助過威嗎?(學生自由交流:高興、興奮、激動……)

2、深情引導:同學的表現真不錯,都有一顆強烈的愛國之心。下面老師想考考大家,在上屆韓國釜山亞運會,中國代表團共獲得幾枚金牌?

生:自由交流。此時學生結合教材一定能迅速回答出150枚金牌。

師:那麼,你還想自1982年第9屆亞運會以來,我國運動員在歷次亞運會共獲得多少枚金牌?(生自由交流)如果你不太清楚也沒有關係,下面老師就要向大家介紹中國代表團和咱們的勁敵韓國代表團近幾屆亞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數量。

教師在此環節教學中一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興趣,更重要的是還要注重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農村的孩子看電視的興趣有些單一,他們對體育節目也許興趣並不濃厚,於是對有關亞運知識及中國在歷次亞運的'金牌數不一定清楚。當學生出現無法回答的窘態時,教師切忌焦燥!

1、出示數據。課件出示第x~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得金牌情況統計表。

教師引導談話:同學們,我從你們剛才的表情再一次感受到了你們的愛國之情。因為你們看到歷屆亞運會中國獲得的金牌總數都韓國的多。那麼你們想用統計圖把它們分別表示出來嗎?

(學生自由交流)請大家再想一想,用什麼統計圖表最能表現數量的增減變化呢?

生:用折線統計圖。師:下面就請大家分學習小組,用折線統計圖紙,完成兩個國家金牌數量的折線統計圖。

3、交流圖表。對圖表繪製準確規範的學習小組要予以表揚。

1、教師提問:在你剛才繪製圖表的過程中,從你觀察這兩幅圖表中,你們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學習收穫。學生的回答可能會涉及到的內容:知道了兩個國家的在歷屆亞運會的金牌總數;我們國家在第11屆亞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量最多;韓國隊自11屆亞運始金牌總數在逐年上升;我還知道在第10屆亞運會上韓國隊的金牌總數與中國隊只差一枚……

1、激勵談話:如果我們想方便地瞭解兩國獲得的金牌數量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做?

2、自由交流:生:設法把兩幅圖“重疊”在一起;既然兩幅條形統計圖能畫在一起,那麼兩幅折線統計圖應該也能畫在一起。

1、出示圖表。教師出示課本第127面中尚未完成的第x~xx屆亞運會中國隊和韓隊獲得金牌情況的統計圖表。(“——”表示中國隊、“—————————”表示韓國隊)

從圖表中學生不難看出:橫軸表示第幾屆亞運會,縱軸表示的是獲得金牌的總數。中國的隊的金牌是用實線表示的。

3、相機引導:如果把韓國隊的金牌數也畫在這張表,你們打算怎樣表示?

5、展示圖表。提問: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6、歸納小結: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的步驟相同,但複式折線統計圖要用折線分別表示兩個或兩個了上不同的數據,為了區別,要用不同的折線來表示,並標明圖例。

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28面的“做一做”,請學生根據統計圖表,回答問題。

着重説明:李欣和劉雲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

教師可這樣設問: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有何異同點?繪製兩個或兩個以上項目的數據複式折線統計圖應注意什麼?本節課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學生可根據練習二十五中第4題、第5題提供的數據,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上網查問資料,瞭解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集重要數據,製作折單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反思,可分為課前反思,課中反思和課後反思。在此,我想結合流程設計,做如下反思:

1、正確把握“動態生成”與“靜態預設”的關係。教學流程,只是教師課前的預設,課堂的“生成”能否達到“預設”的目標?這就要靠教師具有駕馭課堂的能力。當課堂中動態“生成”出現教師“預設”意想不到的情況時,教師一定要冷靜處理。切忌浮燥。

2、正確把握“主體”與“主導”的關係。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流程的設計盡力突出了以生為本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全班交流、設疑解疑等教學方法以達到這一目標。

3、正確處理好知識間的相互銜接。教學中通過表格統計法、單式折線統計法自然過程到複式折線統計法,使知識間相互銜接、環環相扣。

4、正確突出數學生活化的教學特點。通過製作亞運會中、韓兩金牌總數複式折線統計圖、男女學生身高複式折線統計圖等方式,讓學生把所學新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

5、正確把握教學的重點。看懂單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製作且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是教學的難點。為突出這一難點,教師主要是採取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先製作單式線統計圖,再用不同的線條在同一張表上畫出第二個或兩上以上折線統計圖,以此達到突破難點之目的。

第3篇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引入的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它不僅豐富了統計的內容,還為今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與扇形統計圖的學習作好知識貯備;通過正確地認讀分析統計圖,為今後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傳統教學方式內容單一、知識“死板”、以老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生生交流少、課容量少效率低;而在信息環境下的多媒體教學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死板”的知識可以通過課件的演示“運功”起來,讓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知識形成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容量方面更是超出傳統課堂的幾倍,有效的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利用多媒體,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三個環節:

情境導入:利用國小生的好奇心,用簡單的問句——你想知道老師在忙什麼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輕鬆的學習環境。這時候老師出示通過網絡資源蒐集到的東營市交通工具的數據(這在以前是辦不到的),進一步讓學生整理並完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的繪製。在學生展示時,進行提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特點?温故舊知的同時深化對條形統計圖特點的認識,為下面的對比教學做下鋪墊。

在傳統的課堂中死板的統計圖不可能將統計圖的特點一一直觀、清晰、形象的展示出來,不易於學生髮現和掌握,為此我藉助多媒體,將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演示出來,利用這一優勢,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折線統計圖的繪圖過程,更能突出圖形的特點,為觀察對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效地烘托學習的氣氛。

通過多媒體演示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和學生的複述,學生對摺線統計圖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清楚的知道了它是由點、線構成的,再讓學生根據圖形形狀的'特點,給該圖起個形象的名字,同時板書課題,加深對它的認識。為更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我設計了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對比這一環節,在這裏受學生學習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觀察到的,表現出不全面性,這正好可以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運用小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各抒己見,有效總結,形成較為完整的結論。

2、請一位同學擔當記錄員,記錄本組同學的意見,避免重複性敍述。這樣即沒有破壞合作交流的形式,又對學生的活動作了指導,有效地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合作中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成果,而不是流於熱鬧的形式,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是小組的成果,雖書寫不夠工整,但卻看到了學生智慧的結晶。

讓學生説説生活中你在哪見過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

在練習的選取上,捨棄課本提供的資料,利用網絡資源蒐集了關於東營市的各項統計資料,使學生感到學習的資源就來源於我們身邊的事物,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讓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們的家園——東營,感受到東營的發展變化。

第一題的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體會折線的起伏,反應數量增減的變化,完善對摺線統計圖的認識。

第二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根據統計圖的整體變化預測出今後氣温變化的可能性,是升高?還是下降?哪種可能性大,滲透概率論的知識;並分析導致氣温升高的原因,結合北京2008奧運會這一舉國大事,進行環保教育。接下來是

①折線統計圖有何特點?與前面所學的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相比,折線統計圖有什麼優點?畫龍點睛的問題,讓學生清楚的認識到本節課應掌握的數學知識和學習的內容。

②這節課你有什麼新收穫?讓學生回憶本節課除了數學知識外,還積累了哪些新的學習經驗,有了怎樣的體會?這樣不僅重視了對數學知識的總結,還注意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

本節課學生對摺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有了深刻的認識,安排作業時,我考慮到不僅要培養學生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的能力,還要能鞏固新知識點,又要為下一步的畫圖,做一個預習,因此設計了這一作業,可為一舉三得。

在學生起名後,板書課題;在小組代表總結後,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第4篇

1、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2、使學生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

3、學習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並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4、進一步滲透統計思想,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知識的意義和作用,知道統計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和方法。

2.瞭解條形統計圖與複式統計圖的異同,歸納複式統計圖

3.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並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的分析和推測。

2、校對反饋,教師補充製圖過程中遺漏和注意的問題。

(這一環節設計,引導學生複習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為複式折線圖的學習做好鋪墊。)

(這一環節讓學生感知是為了方便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畫在同一個圖上,變成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感受出現複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和其帶來的好處。)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分成了這樣的幾個步驟完成。(1)讓學生感知圖例的必要性,沒有圖例我們就不能清楚的知道複式折線統計圖每一條折線所表示的含義。(2)使學生了解常用的圖例有幾種。(3)使學生知道圖例在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位置在什麼地方。)

(這其實是本堂課新授的知識點,我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圖有2點。(1)是要求學生能正確、規範的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 (2)是可以照顧班裏後百分之二十的學生,讓他們感受到老師也會照顧到我。)

4、讀圖和揭題。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這一過程中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如果我把數據去掉了,你是看什麼得出來的?(我的想法是,用數據來分析、推測將會出現的情況,我覺得仍舊停留在數據上,沒有真正體現折線統計圖的優越性。)

1、 今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將正式拉開帷幕,那我們的中國隊能奪得多少枚金牌呢?老師出示第25屆~28屆奧運會中國和美國獲得金牌情況統計圖)同學們觀察統計圖,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會説:我發現了中國隊的金牌數量呈上升趨勢,而美國的金牌數量卻在不斷減少)

(這一環節是讓學生感悟到統計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數學問題,數學知識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分析李欣和劉雲兩名同學10天裏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同時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進一步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

統計我們學校五一期間各年級男、女生參加旅遊的人數,製成一張複式折線統計圖。並寫一篇數學日記,談談活動體會。

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生活已先於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學生的面前。新的課程改革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統計觀念。我們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就應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數學的價值。為了培養學生具有從紛繁複雜的情況中收集、處理數據,並作出適當的選擇和判斷的能力,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會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我在教學本節課時,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這是我的第一想法。書中例題只提供了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和一幅複式折線統計圖,看上去很單調,枯燥無味。怎樣激發學生情感呢?我是這樣處理的,以學生感興趣的亞運會比賽引入並展開教學,教學效果證明這樣處理真正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感,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南宋理學家朱熹説:“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古人也曾説:“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可見,“疑”對學習的重要作用。“疑”是學生深入學習的原動力,“疑”是開啟思維的金鑰匙。例題教學時先用兩幅折線統計圖分別表示中國、韓國在9-14屆亞運會上獲金牌的情況,引起對摺線統計圖的回憶;再提出: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這個問題需要把兩幅統計圖中相對應的數據進行比較,才能找到答案。在學生感覺這種方法非常麻煩的時候,我適時點撥:“對比着看較煩,有沒有好方法讓我們一下子就看清楚呢?”學生們先沉思了一下,緊接着都叫着舉起了手,他們知道怎麼辦了?課堂一下子就進入高潮,學生説的各種修改意見真的既合理有全面。我真的體會到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

統計活動的過程不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而且還包括分析數據以及根據分析的結果做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而其中的最後一個環節對於增強學生的統計觀念、發展學生的統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另一方面還啟發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有關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談體會、説感受、提建議。如“再一次經歷製作過程”時,讓學生根據圖上信息進行大膽預測:我國第29屆奧運會將獲得多少枚金牌?從而使學生在分析和交流中,進一步加深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逐步提高識圖和用圖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從“創設情景,激發情感——設置懸念,主動探索——正確分析,大膽預測”等教學環節中學生即強化了思維,鍛鍊了能力,又增強了統計意識。

第5篇

1、藉助實例,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

2、在統計活動中,感受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會用折線統計圖表示數據,瞭解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1、師:同學們,據我瞭解,()咱班有不少同學是從外地搬遷過來的,對吧?都有誰?我採訪一下這些同學,來到威海後,你覺得威海這座海濱小城怎樣樣?

2、師:聽得出來,同學們很喜歡威海,其實,世界也給予威海很高的評價,20xx年,威海榮獲全球改善人居環境最高獎-聯合國人居獎。在我國獲得這個獎項的城市並不多,生活在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感覺怎樣樣?想明白威海為什麼會獲得這個獎項嗎?這節課我們就從數學的角度來了解一下威海。請看屏幕:(課件出示表格)

1、師:仔細觀察一下,從這張統計表你獲得了哪些數學信息?(你明白了什麼?)

生2:我還能看出排水管道每一年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再比較一下,有什麼發現?)

師:聽出來了,大家的意思是既能看出各項指標在每一年當中的數量是多少,並且還能看出各項指標每一年的數量不一樣,有變化,是嗎?那各項環保指示到底是怎樣變化的呢?下頭咱們就以垃圾無害化日處理本事這項指標為例一齊來研究研究,從98年到02年垃圾無害化日處理本事的變化情景怎樣樣?

2、課件顯示:(關於垃圾無害化日處理本事的統計表)師:請看屏幕,對照數據,誰來説説垃圾無害化日處理本事是怎樣變化的?

師:這位同學説的十分全面。不僅僅看出了每一年的數量是多少,並且經過比較數據,發現這幾年當中數量有時是增加的,有時是減少的。那你們能不能將這種有增有減的變化情景用一種更直觀的表示出來呢?回憶一下,我們在整理數據時,除了能夠整理成統計表,還能夠整理成什麼?有想法了嗎?立刻把你的想法畫在一號練習紙上。看誰最利索,畫完的同學立刻坐好!

師:來,同學們坐好!剛才大家在完成任務的時侯,教師發現了兩種很形象地表示方法,我們一齊來看看。(投影顯示:)

法1:條形統計圖。師:這是誰的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畫的?請作者交流:用一個個豎條表示每一年的數量。(不少同學點頭表示想法一樣)

師:從條形統計圖上你能夠看出什麼?垃圾無害化日處理本事是怎樣變化的?

師:這位同學用咱們以前學過的條形統計圖來表示。從豎條的高矮上能夠很直觀地看出數量的多少。不錯。

法2: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沒有這種方法,教師直接展示。問學生看得懂嗎?能看得出變化情景嗎?怎樣看出來的?)

(我用點來表示每一年的數量,然後把這些點連起來,這條線向下,就表示減少了。這條線向上,就表示增加了。)

師:這位同學用線段向下,向上表示增減變化,你們覺得合理嗎?

2、優化選擇。那這兩種形象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更好呢?為什麼?(第二種,既簡單,又能説明問題)

3、點題。師:同學們,其實這種新的統計圖就是折線統計圖。也就是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資料。(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師:仔細觀察一下這幅折線統計圖,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根據學生的發現,教師引導板書:(數量的多少,數量的增減變化)

師:同學們,此刻我們認識了折線統計圖,對於折線統計圖,你還有什麼想明白的?

(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如:折線統計圖怎樣畫?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用?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

(1)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折線統計圖我們已經認識了,那麼怎樣畫呢?此刻讓你自我根據數據獨立畫一副統計圖,想一想,你能畫出來嗎?誰來説説你的想法?

(2)這幾位同學説得對不對呢?我們看看電腦的演示。

(課件演示畫圖的過程及重點,師同時板書畫圖的`三步:描點、標數、連線)

為了清楚每個點表示的數量,能夠把數標在點的上方,最終用線段將點和點依次連起來。

(1)師:咱們不能光説不練,來請同學們拿出二號作業紙,將新水取水量的變化情景用折線統計圖的形式表示出來。比一比,看誰的速度快!

(2)交流(大屏幕展示)。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畫的?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説得十分明白,清晰!大家覺得他作得怎樣樣?有沒有什麼問題要問他?

(引導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上,點為什麼要描在這個地方,縱向刻度部分的折線是怎樣回事數據大於20xx,省略0-20xx之間的數)

師:前面有的同學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作用。其實生活和生產中折線統計圖的作用很大,我們能夠根據數據的變化趨勢,對事情進行分析,做出決策。比方説這個折線統計圖,你們能不能根據前面的變化趨勢來預測一下,20xx年新水取水量比02年會多一些還是會少一些?

師:同學們説的都有道理。我們期望新水取水量越來越少,這就要求我們做到保護水資源,節儉用水。對不對?

(4)此刻明白為什麼威海會被評為聯合國人居獎了嗎?(無論哪項環保指標都具有可持續發展性,所以經過嚴格的評審後,最終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1、師:看來大家學得真是不錯,從認識到製作,到分析,學習得十分好。此刻出個題考考你們,有信心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121頁。

(1)獨立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無論學生怎樣回答,只要説出理由就肯定,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啊。可是大家經過學習在做一件事,做決定之前明白從多方面,綜合來研究問題,這一點十分有意義。)

師:看了這小彬1500米跑步成績變化情景統計圖,你想説些什麼?

看的出,小彬同學是一名優秀的同學,雖然一開始跑步成績不夢想,可是她沒有灰心,堅持鍛鍊,最終跑步成績越來越好了,是吧?

師:同學們,請看黑板,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怎樣畫折線統計圖?(先描點,再標數,最終連線)折線統計圖的優勢是什麼?這節課我們學習了折線統計圖,那是不是以後就不再用條形統計圖了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究選擇適宜的統計圖整理數據。

第6篇

今天,我説課的課型是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課題選自人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統計》的第一課時、《認識折線統計圖》。

根據新課標中對統計提出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是:

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培養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進行合理推測的能力。

①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對東營市各項資料的分析與認識,加強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分析,我制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教學難點: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並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的引入素材單一,以書本引例為主,缺乏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繫,不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本節課前我利用網絡資源蒐集到了有關東營市小型汽車擁有量的數據,將它作為導入素材,不僅能達到課堂教學的目的,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來源於我們身邊,還能增加學生對東營市發展變化的瞭解,調動學生的興趣。接下來,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完成統計圖表,並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是學生的完成的情況,這又是在傳統教學中不可能實現的,而在多媒體環境下,教師、學生可以通過多種先進的現代化設備將自己的。智慧、成果展示給大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更能激勵他下面的學習。

二、通過對舊知的`的複習,我們進入了下一環節:新知的學習。

有數據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而傳統教學中,知識的呈現“死板”,以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傾聽為主,使學生喪失了83%的知識來源,因此,在這裏我將“不動”的折線統計圖,藉助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它的繪製過程演示出來,利用視覺的直觀性、形象性,突出折線統計圖的構成、點線及連線的起伏,為難點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然後,進行小組討論對比教學,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小組討論的結果,由組長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現給大家,並給予解説,利用實物投影儀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供學生展現自我和小組智慧的機會;從學生的討論總結內容看,基本上找到了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見,課件演示的作用明顯。

在這裏更加突出了多媒體的強大作用,我利用強大的網絡資源,蒐集相關的知識信息,製成課件,當學生舉例時,一一呈現出來,更加形象具體,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是有用的學科,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在運用新知部分,我利用網絡蒐集到了5項關於東營市的環境及基礎建設方面的數據,製成了折線統計圖,融入到課件中,利用貼近自己生活的、豐富的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利用各種不同的統計圖資料,有針對性的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通過多方面、不同角度的訓練突破第二難點。發揮多媒體環境下內容豐富、容量大的特點。

如第一題主要練習折線的起伏可以反映數量增減的變化

第二題通過氣温的整體變化趨勢的分析預計將來氣温的變化趨勢,培養學生的合理推測能力,並結合下面三道題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總之,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充分利用了多媒體的動態演示功能,將知識的呈現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具體化,更加易於接受、理解;豐富的內容、高容量的練習更能讓學生迅速的將所學知識消化吸收;實物投影儀的應用,更為師生、生生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和平台,讓學生在交流和展示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最後,通過多媒體的“動”、板書的“靜”,兩者的完美結合將數學知識的內容體現在學生面前。

以上是我的説課內容,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謝謝!

第7篇

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二課時複式折線統計圖。這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體育方面的素材為例,通過第x~x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的對比,使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侷限性,進而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讓學生親身經歷處理數據的過程,充分認識統計的現實意義,增強民族自豪感。

1、使學生經歷用複式折線統計圖描述數據的過程,瞭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複式折線統計圖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據要求完成複式折線統計圖。

2、使學生能根據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比較和判斷、推理,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提高統計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增強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讓學生形成初步的統計意識,能運用複式折線統計圖解決問題,會分析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學難點是: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能根據折線的變化進行簡單的分析和推測。

1、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合理整合媒體資源,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把枯橾單調的教學內容教活;

2、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課堂上以學生討論交流為主,老師的引導、揭示為輔,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注重聯繫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且應用於生活,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人人都來積極學習有用的數學。

關於教學過程,我打算根據國小數學“探究式”四環節新授課的教學策略進行。

從本屆亞運會獎牌切入,輔以激動人心的圖片介紹,激發學生對亞運會的關切,感受祖國的強大,話鋒一轉再出示9—14屆亞運會中國韓國獲金牌情況統計表:在歷屆亞運會中,你用什麼方法才能一目瞭然地看出我們國家取得成績的發展變化情況呢?你能很快比較出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嗎?我這樣設計的依據是:數學依賴於生活,並從生活中抽象和昇華。讓學生學習大眾的數學,學習生活的數學,這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觀。

第一個步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先課件出示中國韓國單式折線統計圖,把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放到一起,再提出疑問:你能很快看出兩個國家那一屆金牌數最接近,那一屆金牌數相差最多嗎?由於強調的很快,學生觀察併產生認知矛盾:即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國家歷屆奧運會金牌數最接近或相差最多。意識到在以前學習過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利用更好的方法,把兩幅圖合併成一幅圖,那麼合併成的統計圖應該叫什麼統計圖呢?我告訴學生,像這樣的統計圖就叫做複式折線統計圖。(板書課題)

接着,我出示兩國金牌量統計圖,讓學生觀察、比較兩條折線,自主探索解決方法,教師因勢利導指導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日常生活中手工繪製統計圖表的需要越來越少。新課標從實際出發,降低了對學生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要求,只讓學生在已經確定了縱軸、橫軸並畫好格線的圖中畫不同的折線表示相關的數據,這樣既突出了繪製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關鍵環節,又能使學生更加關注統計的過程,從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統計方法。因此,我先出示畫好的格線,並啟發學生思考:是先把表示兩個國家金牌的數據點都描出來以後再連線好,還是先把其中一個國家的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再把第二個國家金牌數據點描出來連線好?為什麼?再將複式折線統計圖合併過程用課件演示給學生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為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打下伏筆,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標題的變化、日期的填寫、圖例的位置及表示不同城市的線型:一條用實線,一條用虛線,也可用不同顏色的線來表

然後指導學生完成了複式折線統計圖(其中韓國的'金牌折線圖讓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讓學生看着自己製作的統計圖小有成就感,再帶着興趣去充分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複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讓學生對單式折線統計圖和複式折線統計圖進行比較,可以加深學生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認識。

最後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3個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因此我打算積極要參與到交流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真實的思維狀況,以便對自己的教學預設作出適當的調整;

第一個問題,抓住複式和單式折線統計圖最基本的區別,讓學生明白圖中兩條不同的折線分別表示的是哪一組數據,認識圖例;第二個問題突出對兩組數據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繼續觀察統計圖,從中尋找其他的信息,進一步感受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學生充分分析、思考、發言,感受民族的進步,體驗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

本環節的主要任務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應用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產生策略,提高認識,發展思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因此關於習題的設計,我分了兩大類型:基本練習和綜合應用。充分體現了練習題設計的目的性和現實性。例如通過分析李欣和劉雲兩名同學10天裏進行1分鐘跳繩訓練的複式折線統計圖,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再結合練習二十五的第4題,給出aa、b兩種品牌彩電的銷售量統計表,讓學生據此畫出折線統計圖,通過分析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比統計表更直觀、更便於比較的特點,並嘗試解決一些問題,體會統計的實際意義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時,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作出準確推測,提出合理建議,使學生再次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提出:通過今天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這一問題,讓學生在交流反饋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後以奧運總結,呼喚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完成本課情感目標。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會努力嘗試和諧的教學環境,師生的和諧,生生的和諧,以及課堂中動靜的和諧。學生在四人小組或同桌交流前,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一些時間,使學生帶着自己的想法去進行交流、討論,避免為了形式而討論,真正的提高小組或同桌合作的效率。不過,這也是嘗試而已,在實際教學當中肯定很多的不足,請各位專家、老師多多指教。

最後説一説我的板書設計:我的板書是在和學生共同製作和交流複式折線統計圖的過程中擇要而記的,內容雖少,卻重點突出了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結構、特徵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