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人智慧,我心珍藏:探索蘇東坡傳的閲讀啟示》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6W

蘇東坡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書法家。蘇東坡的經歷和作品對後世有着深遠的影響。通過閲讀蘇東坡的傳記,我們可以深入瞭解他的思想、人格和創作風格,進而獲得啟發和啟迪。本文將就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進行探討。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人智慧,我心珍藏:探索蘇東坡傳的閲讀啟示》

第1篇

中國自古以來評價一位文人,首先看的並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壞,也就是他的人格。一個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華,也終歸無用。所以,一個人的人格可以説是他的名氣的骨幹。

蘇東坡所處的時代與現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歷代為人們所稱頌,可謂家喻户曉。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與他的人格魅力不無關係。

蘇東坡的人格雖然複雜多面,然而我認為也可以用“浩然之氣”四個字來概括。所謂浩然正氣,就是正大剛直之氣,也就是人世間的正氣。蘇東坡即具有此種“浩然之氣”,它致大致剛,激烈衝動,不可抑制,這種力量若輔以正義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

有一個家喻户曉的故事:一天飯後,蘇東坡捧着肚子踱步,問道:“我肚子裏藏些什麼?”侍兒們分別説。滿腹都是文章,都是識見。唯獨他那個聰明美麗的侍妾朝雲説:“學士一肚子不合時宜。”蘇東坡捧腹大笑,連聲稱是。

蘇東坡堅執的性格集中表現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堅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風雨中的海燕,暴風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昂的怒吼,高傲地飛翔。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體會6篇 《古人智慧,我心珍藏:探索蘇東坡傳的閲讀啟示》 第2張

第2篇

誰説的和原話都記不得了,大意是傳播中國文化就要像林語堂一樣,他是能用英文寫作的少數中國作家。此前我只讀過林語堂的一些文章,全本的書這是第一次讀。選了他的《蘇東坡傳》。看了前言他對蘇東坡的喜愛,我就完全可以確信,這是一本一等的書,畢竟作者的全部熱情都在其中。

説到大才子,唐,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李白;宋,想到的第一個大多是蘇軾。從流傳的民間小故事裏,可以看出李白和蘇軾這兩個天才的些許不同。李白,或是下水捉月,或是騎鯨飛昇,或是粲花之論,或是力士脱靴貴妃捧硯,無不帶有濃濃的仙氣和浪漫色彩。

人們心中,李白是學不來的,他的浩蕩才氣和仙氣絕無可複製性,五千年,只出了一個李白。而蘇軾則不然,他修的河堤叫蘇堤,研究出的做豬肉的法子叫東坡肉,還有個了杜撰的妹妹蘇小妹,還常常和佛印調笑嬉鬧。是如果説李白是活在天上,那麼蘇軾就活在人間,他更真實,更可親。

李白那樣的仙氣不能複製,東坡那樣的魅力同樣是無法複製的。用儒家的精神入世,用道家的精神出世,用佛家的精神超脱,他完美的詮釋着宋代文人儒釋道三家融合的趨勢,是北宋文人最精彩的一位。

我最敬佩東坡的是他的真曠放,他不像陶潛一樣把出世作為無法實現人生抱負的末選,也不像辛棄疾一樣拿起又放下放下又拿起。在蘇軾的眼中,世上沒有壞人,一切都很美好,不管是流放還是牢獄,似乎都不能成為擊倒他的箭矢。謫居黃州,沒錢買別的肉,就買當地最便宜的豬肉,專心研究怎麼做的才能做的好吃,又發配到嶺南,一片蠻荒之地,也能因為有荔枝可以吃,便一笑置之。

讀完後對照林語堂的一些事蹟,不免覺得兩個人有很多相通之處,我想林語堂為蘇東坡作傳,大概也是因為蘇東坡是他希望達到的境界,自勉也勉勵後人吧。

第3篇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在林語堂筆下,講千年前的蘇東坡的故事娓娓道來,這是一位豁達樂觀的智者,天才橫溢,是樂天達觀隨遇而安的偉人,隨着林語堂的筆觸,一個生動形象的蘇東坡向我們走來。

中國文化史上,蘇東坡無疑是一座巍峨的高山。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對於詩詞、文賦、書法、繪畫,蘇東坡幾乎無一不精,無一不能。散文方面的唐宋八大家,蘇軾位居其列。宋詞方面有蘇辛之説,蘇軾開創了豪放派的詞風。書法上宋四家的蘇黃米蔡蘇軾排名第一,行揩《前赤壁賦》、行書《黃州寒食帖》享譽書史。蘇軾的畫是文人畫的典型代表,他明確提出詩畫一律的概念,林語堂評價説:蘇東坡在中國歷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則是由於他對自己的主張原則,始終堅定而不移,二則由於他詩文書畫藝術上的卓絕之美。

從人生經歷上看,蘇東坡的遭遇坎坷、磨難深重,亦十分罕見。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33歲時蘇東坡一度進入中央政權的中心,但很快由於政見不合,他便開始了大半生的顛沛流離,但一生也未能逃離波譎雲詭的政治漩渦。35歲時他正當盛年,被貶往杭州任通判,從此開始了惡夢般的貶謫流放生活,按時間順序大致排列如下:密州、徐州、湖州、黃州、登州、穎州、揚州、定州、惠州、英州、儋州。這個路線圖總的趨勢是離政治中心越來越遠,而離黎民百無恥政客的中傷、流言、攻擊、陷害,他不屑反駁與回擊,只是莞爾一笑,然後收拾收拾行李奔赴下一個流放地。

在惠州的松風閣流連漫步時,他想到的是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能放下的是個人恩怨以及功名利祿。而百姓萬民之憂樂卻總是掛在他的心間。興修水利、賑濟災民、減免租税、平反冤情、為民請命每到一地,蘇東坡總是造福一方。所以,林語堂稱他是百姓之友。他把任何一個流放地都當作文化傳播的場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杭州西湖因東坡而靈動,而蘇堤春曉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他把長江邊的荒僻之地黃州打造成一座文化高地,東坡赤壁由此名揚天下。惠州的玉塔微瀾、徐州的放鶴亭、揚州三過平山堂,莫不浸潤着蘇東坡的曠世情懷。

第4篇

真正的讀書,應該是我們一生永不厭倦的事業吧!品讀文字之美,暢享讀書之樂,書香的世界,我們心之所向!

20xx年4月23日是第15個世界讀書日,我們都知道最初的讀書日是為了紀念大文豪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這一天是他們的辭世紀念日。時至今日,讀書日仍然獨具魅力,為世界所重視。讀書於我,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不僅僅是因為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恨讀書遲的警言訓導,更是因為源於自己內心對美文的呼喚。徜徉書海,一字一句都可以把生活中那些平淡的辰光換成無邊享受的時刻,也許只有那句最是書香能久遠才最能表達我愛讀書的心聲!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節中國現當代文學課, 張欣老師興致盎然地向我們介紹林語堂的作品《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和《蘇東坡傳》 (《the gay genius,the life and time of sutungpo》)。而後在寫作課上, 李娟老師引用了再精彩不過的總述:我們未嘗不可説,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珈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祕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説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慈悲的微笑,也許這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在懷着驚歎的心情讀完這段精闢的文字時,我已被林語堂先生的文筆折服了,自然也對他筆端下的蘇東坡充滿了好奇和想象,而老師也極力推薦我們去看《蘇東坡傳》(即《快樂的天才——蘇東坡的生活和時代》)。對於好書,我總是無法抗拒,自是奔向圖書館一睹為快。那種遇好書時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心情,我們都真切地體味過,也許,此時書的最好價值才盡現,讀書也便成了快樂的真諦!

在兩度品讀《蘇東坡傳》後,對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有了更深的瞭解,平易、真誠,一襲簡單的長袍,卻盡顯大家風範。首將humour譯為幽默,令人叫絕!稱他為幽默大師,最為相稱。我深羨林語堂先生的求學經歷:赴美入哈佛大學文學系,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學成後的林語堂先生教學寫作同時迸發出迷人的光彩,成為對外教學的第一人,對外漢語專業的我也就更加痴迷於其人其著,他用英文寫成的《武則天傳》(《lady wu》)、《吾國與吾民》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生活的藝術》(《the important of living》)、《風聲鶴唳》(《leaf in the storm》)、《浮生六記》(《six chapers of floating life》)等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去閲讀。

既洞察人間宇宙人情學理,又能從容不迫以詼諧,是雖無幽默之名,已有幽默之實,蘇東坡即是如此。誠如《蘇東坡傳》是林語堂先生最愛的一本英文著作,於我亦是最愛!

林語堂著,張振玉譯的《蘇東坡傳》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場閲讀的完美盛宴。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再現了千年之前的一代文學巨匠蘇東坡的人生,在保存了歷史的真實性的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他對蘇東坡的尊崇和喜愛之情。在書中,林語堂先生率性地袒露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一個詩人,完全是出於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高尚,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我忍不住要為這份真誠和可愛而鼓掌。而譯者也保留了原著中眾多的幽默色彩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跟自己的心走,選擇喜愛的作家、詩人,或淺讀幾行文字,或寫寥寥幾筆感想,都覺得讀書有無限的美好!就讓我們沉浸於由飽滿的情感而著成的書中,走進蘇東坡,和他一起走過坎坷多舛卻也豁達快樂的人生旅途。

全書共分為四卷,卷一:童年與青年;卷二:壯年;卷三:老練;卷四:流放歲月;共有二十八章,並有原序(怎一個精彩了得)和譯者序。通讀全文,我相信我們會為蘇東坡的宦海浮沉而感慨,為他的至情至性而動容,為他的絕妙詩詞而傾倒!

蘇軾出生於北宋四川眉山的一個山不高而秀,水不深而清的小城,父親個性倔強沉穩,母親程氏性情和順,良好的家庭教育加之天資聰穎,二十一歲的蘇軾便高居榜首,不負父望。學而優則仕的他初涉宦海,卻適逢王安石倡新法。面對新法帶給百姓的苦難而反抗無力的蘇軾只能無奈地自求外放,調至杭州做一名通判。

三秋桂子,十里荷香。杭州温柔的魅力浸潤着他的心神,也輕觸着他的文思靈感,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 西湖的詩情畫意,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蘇東坡的詩思,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以盡其才。此時的蘇軾官小無力,但並不失意消沉,或與妻兒泛舟湖上,或登山遊廟,不負西湖的美意,清新精粹之詩自是呼之欲出: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我似乎能夠想象他吟詩時瀟灑的神情。

多情的杭州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美好。在蘇軾的一生中,歌妓、和尚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書中他(她)們的故事讓人看來興味十足,而主角蘇軾最是迷人。於歌妓,他尊重並欣賞她們的才情和技藝,也會欣然地參與歌妓的宴席,面對她們的求詩,總會報以熱情,從不躲避。 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如此細膩地描寫女子的抒情詩,至今讀來都覺得情調豐滿,畫面叢生。於和尚,最為熟悉的莫過於佛印,他和蘇軾的鬥智情節總是妙趣橫生。蘇軾好像天生就有一種神奇,總能用智慧和勇氣把生活過得多彩多姿,自在無比。

時隔約十七年後,當蘇軾再度回杭州的為官時,他所做的便是造福千年的疏浚西湖,興修水利,建立並完善杭城的供水系統,也絕妙地利用挖出的泥土築成了蘇堤,而三潭印月這一創造性的設計讓我們不得不感慨蘇軾在風景設計上的才華。蘇堤春曉、三潭印月讓自然美的西湖顯得更為別緻,真美留香,傳之世界!蘇軾曾有一半堅信他的前半生是住在杭州的,可見他對西湖的喜愛之情。千年的風風雨雨早已淡去了太多的美好,而似乎唯有杭州仍執着地保留着蘇軾如此多的印記。飛逝的是時間,但留下的卻是蘇軾深深地和杭州融為了一體,已成為了這邊風景獨好!

慢慢地品讀《蘇東坡傳》,我們彷彿和蘇軾一起在旅行,一直行走在曲折起伏的路上,移城換景,情態百變。在他杭州任期滿後,便被調至密州做太守,相比天堂杭州,密州是十分窮困的縣,百姓窮苦至食不果腹、孩童餓死屍葬道邊,悽慘之景讓蘇軾挨着最難過的時光,但他並不因此沉鬱,而是竭力去撫養受餓的孤兒。困境讓蘇軾有了更為安詳平和的心境,也更趨向於他所向的陶淵明的靜澄恬淡。歡愉之詞難工,愁苦之詞易好,正是在最為沮喪窮苦的密州,他寫出了最絕妙的詞——為思念子由而做的,人稱中秋詞,自東坡詞一出,餘詞俱廢 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句永留傳!後來也為了子由寫出了《沁園春》,漸月華收練,晨光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更有獲得精神上解脱的《望雲樓》出本無心歸亦好,白雲還似望雲人,等等。就是這樣地出人料想,蘇軾一路漂泊流離,一路詩歌酬唱,快意人生!

在進入徐州成為太守之時,已有豐富閲歷的蘇軾才開始真正譜寫的人生的樂章。之前韜光養晦的他現為練達、充實、活躍的幹練之才,他為徐州的百姓興建工程,根治黃河水患,如魚得水般地施展行政之能,此時的蘇軾不是個文官,恰似一位戰士,和百姓拼搏於抗洪救災的第一線,此中,他也便成了百姓之友。蘇軾不論處於何地都努力地真正做到有德於民,嘉惠一方。

也許真是性格使然,真純的蘇軾如他自己所説,遇到邪惡,則如蠅在食,吐之乃已,他因作詩諷刺新法,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獄,即有名的烏台詩案,出獄後的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此時的他愜意地成為了一個農夫,在城東的坡地手扶犁耙,自由耕鋤,東坡居士也就應時而起。多面性的蘇東坡在黃州漸顯愛建築的本性,詩意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是他永恆不變的追求,樂天派蘇東坡要為自己建一個舒適的家,築水壩,建魚池,種水稻,尋良種,勞有所獲時他便欣然於做菜,東坡肉,獨家祕製魚,東坡湯等等。如此輕鬆達觀的蘇東坡被貶謫於此,很難説是一種懲處或是政敵的報復,於他,這實在是一種享受!

黃州時期的蘇東坡經歷得太多,不盡言説,不以物傷性,不以謫為患,隨遇而安,他的處世哲學已有太多的精進。他不耽於政治上的勾心鬥角,如書中所言: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風光霽月,高高超越於狗苟蠅營的政治勾當之上。詩人總是對月夜情有獨鍾,對美酒迷戀不已,對自然美景感觸獨一,加之有同道之友的相伴,月夜泛舟,吹簫弄笛,豪放超脱。情之所致,前後《赤壁賦》便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露,引得古人今人幾多遐想和感悟。也許真的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始到工,身處黃州的蘇東坡似乎才情盎然勃發,不似於之前諷刺詩那麼尖鋭,黃州詞透着一種暢快淋漓之感。誰道人生再無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的高昂豪情;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的婉約動人;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超然瀟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波瀾壯闊 ……絕妙詩詞舉之不盡,我歎為觀止!

此心安處是吾鄉。曠達高吟的蘇東坡再次被無情流放,貶至瓊崖海島的他已是暮年,那時的海南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生活條件艱苦之極。只是參透人生窮達的蘇東坡卻安之若素,他的達觀人生哲學不允許自己失去快樂,比之從前更應多份詼諧幽默!如當地無藥醫病時,他便對朋友説:每念京師無數人喪生於醫師之手,予頗自慶幸!總能以微笑面對悲景,以順處逆,這看似簡單,但當我們自己親身去做時,才會發現簡單處卻藴藏着奧祕,需我們用一生去求索。

蘇東坡——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林語堂先生的高贊最為貼切。他的被人贊為天地奇觀的詞、天工與清新的獨創文人畫、行楷皆善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也許曠古奇才都不足以表述他!

正如愛蘇東坡的人們所説:每每讀到有關蘇東坡的文字,心是淨的,也是靜的,是人格上的,也是靈魂上的。讀《蘇東坡傳》,讀他的人生觀,讀他的品性,讀他的詩詞,讀他的幽默,讀他的親情、愛情和友情,也讀他這個時代的文人政客的雅趣逸事 ……一點一點地走進他絢爛多彩的世界,裏面有太多的你意想不到!

也許我之所以喜歡蘇東坡,正如 林語堂先生在書中所寫的那樣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樂。在他如此之多光耀千古的詩詞中,我最喜歡《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是要經過多少人生風雨才會有的頓悟和超脱呢?文章傳之天下,仕途歷經坎坷,一蓑煙雨任平生,蘇東坡給自己的人生做了最好的註釋!

在杭求學的我們是幸福的,品讀《蘇東坡傳》之時,可以邀好友暢遊西湖,飽覽蘇堤春曉、三潭印月之景,也走進蘇東坡紀念館,看他灑脱的神情昂首天外!

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自己喜愛的書,讓自己的心不再荒蕪!就讓我們走進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林語堂,也走入書中去經歷別樣的人生故事,感受那些落淚和笑顏,也收穫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

第5篇

今年,奉老師之命借來厚厚一本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本是是想草草讀完草草了事,可不想自己被蘇東坡命運多舛的一生所深深震撼,對這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產生了無限的敬意。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説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裝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但是了。烏台詩案讓人不禁感歎: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的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最好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脱;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脱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説: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第6篇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無可比擬的才華。一説起蘇東坡,就不能不提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詩才。他的詩,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激昂豪邁,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的清新雅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人生哲思……其境界皆開闢古今之所未有,天地萬物,嬉笑怒罵,無不鼓舞於筆端。透過東坡,我觸碰到中國文人飄忽的衣袂,聆聽到中國文化舒緩的脈動。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樂觀豁達的性格。“成也其詩,敗也其詩”用在東坡身上再恰當但是了。“烏台詩案”讓人不禁感歎: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的,要不是蘇東坡太有才華,鋒芒太露,原來與之為友的同道們也不會轉而排擠他,他也不會落得幾度外放他鄉的下常好在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沒有鬱鬱寡歡,而是隨遇而安,創作才情與此同時也越發充沛。在密州,他寫出了公認為的中秋詞《水調歌頭》,那動人的詞句和悽美的意境至今長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處的嶺南蠻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也正是蘇東坡明朗豁達心境的寫照。

我敬仰蘇東坡,正因他的浩然之氣。當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種種弊端,蘇東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對,蘇東坡利用他最擅長的武器——筆,寫出了上神宗皇帝萬言書,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表示其個人之氣質與風格,其機智學問與大無畏精神,都顯然可見。隨後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至杭州,於是,他遠離了喧囂,迴歸於清純空靈;他習慣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灑脱;他明白瞭如何應對困難,才能做到寵辱不驚。“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蘇東坡這一豪氣干雲的驚世駭俗之語昭告世人: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就能超凡脱俗,剛直不阿,坦然自適,在任何境遇中,都能處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無窮快意的千里雄風!

誠如林語堂所説: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悦,是他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蘇東坡的浩然之氣,也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