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篇 學會養成好習慣,助力學習進步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48W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功的關鍵所在。它不僅包括提前做好準備、合理安排時間,還涉及到高效的記憶、系統的複習等方面。通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績。本文將介紹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幫助讀者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篇 學會養成好習慣,助力學習進步

第1篇

教學目標: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平時的學習實際,瞭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逐步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使學生懂得工具書的意義和作用,逐步養成隨時使用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1、瞭解讀書做筆記的意義和作用,初步掌握讀書做筆記的方法。

教學難點:逐步養成做讀書筆記和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教學方法: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踐法。

預習提綱:想一想,我們在學習中要養成哪些好的學習習慣。

參與備課成員:主備者:張先豔;參與者:石娜、閔元珍、楊曉蘭、張菊豔。

1、 提問:在學習中我們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讀寫姿勢並養成習慣,愛惜學習用品;積極發言,

專心傾聽;勤於朗讀,樂於課外閲讀;勤查字典,主動識

字;寫鋼筆字和毛筆字的正確姿勢和方法,認真寫鋼筆字

和毛筆字;自主預習,複習,認真完成作業;有選擇地閲

讀課外書籍,讀書做記號,留心觀察事物;堅持寫日記,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

注意引導觀察黑板上板書:不動筆墨不讀書,做讀書筆記的

三種形式:摘抄(卡片、採蜜本),編寫提綱,寫讀後感。

摘抄可以增加我們的積累,豐富我們的知識;編寫提綱可以

對讀物的理解,鍛鍊分析概括能力;寫讀後感可以提高理解

(1) 注意觀察學生做讀書筆記時的坐姿和態度,説??

(2) 再觀察,説説書和卡片的擺放位置。(卡片或稿紙

應放在書的右邊,如果書較大,書桌的左邊放不下,可以放在卡片或稿紙的上方。)

(3)引導觀察:用鋼筆寫筆記或卡片,保持筆記本和卡片的清潔。)

3、觀察第二頁圖3,説一説圖的內容和自己受到的啟發。

(學生在閲覽室讀書並做讀書筆記,引導愛護所讀的書籍、報刊)

(引導觀察文具盒和稿紙的擺放,執筆的姿勢和左右手的配合。)

(標準卡片要寫清楚類別,編號和文題;自制卡片要註明摘抄內容的出處;摘抄的卡片要分類擺好。用鋼筆寫,字跡工整。)

引導從怎樣做讀書筆記以及做讀書筆記需要注意的問題來説。

1、説一説,自己知道哪些工具書,使用過哪些工具書?

?學生辭海》、《現代漢語詞典》、《多功能解形説義字典》、《現代漢語規範字典》、《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培養隨時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説一説,你看到了哪些工具書,孩子們在幹什麼。(在書店找自己需要的書)

2、觀察圖1、3、4,説一説自己看到了什麼。(老師,家長幫助孩子瞭解工具書,學生在圖書室找自己需要的工具書。)

知形不知音用部首查字法或數筆畫查字法,知音不知義用音序查字法。

工具書是我們不會説話的老師,我們要養成隨時使用工具書的好習慣。

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去學校閲覽室,看自己喜歡的圖書並做讀書筆記,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可以查閲工具書。

推薦朗讀:古詩,查找含有“風”字的古詩,摘抄自己喜歡的古詩,為下週的古詩朗誦比賽做好準備。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5篇 學會養成好習慣,助力學習進步 第2張

第2篇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彩圖,並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應具備的態度。在掌握有關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逐步養成勤查字典和其他工具書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弄清題意、明確要求,通過實際事例讓學生懂得道理。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知識。在這個寒假裏你們讀過什麼書嗎?當你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語時,你是怎麼做的?二、學生交流

2.教師小結:看來小朋友很會學習。字典已經是你們的好朋友了。

指導觀察圓形彩圖,讓學生説清圖意:圖上有誰,她手裏拿的什麼。學生按“這是一位老師,她手裏拿着一本字典,向全班學生介紹字典。”的句式説話。

4.字典是一位不會説話的老師,是我們學習文化知識的好幫手。

6.學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勤”和其他字。(教師巡視,適時指導)7.學生交流是怎樣查字的。

8.教師小結:在何時用音序查字法。這學期我們還將學習一種新的查字法——部首查字法。

9.觀察第一頁下面兩幅小圖。讓學生弄清:左邊一幅小圖,畫的是一位母親指導女兒查閲字典。右邊一幅小圖是一位老師在校園內的草坪上指導學生查字典。

10.指名交流。學生按“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説話。教師相機給予鼓勵。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彩圖,並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學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態度,瞭解主動識字的途徑。

(1)觀察上面彩圖,弄清彩圖上有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人物的態度怎樣。

(3)指名説話,用“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句式。

2、學生談談自己讀過哪些課外書,遇到的問題中有哪些是通過查字典解決的,自己有什麼感想。

3、教師小結:通過本頁插圖,聯繫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字典是我們的好朋友,好老師。我們在課內外的學習中,如果遇到問題,就應該向它請教。同時我們還懂得了查字典時的態度要認真,就像對待老師和朋友一樣。老師帶來了一首《勤查字典歌》,請同學們讀一讀。

地點:課內或課外;方式:獨立或合作;態度:認真。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文彩圖,並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學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結合勤查字典的教學,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態度,瞭解主動識字的途徑。

教學對策:弄清題意、明確要求,通過實際事例讓學生懂得道理。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勤查字典,還學習了《勤查字典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1)觀察圖畫之前,可先請學生讀一讀標題“主動識字”,簡單説説自己對主動識字的理解。接着讓學生交流認識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動學的,是在什麼情況下學的。

(2)觀察上面的彩圖,讓學生交流圖上的國小生在做什麼,他手裏拿着什麼,然後指名讀卡片上的生字,並説説是怎麼認識這個字的。

在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過程中,我認為主要是學生能看懂圖畫的內容,明白有關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的意義和基本要求。

老師在課前要作好有關準備,如字典、生字卡片等,以便現場創設情境、現場操練示範。課堂中教師可利用實例,讓學生明白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間的密切聯繫,以及養成這些好習慣對現在和將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良好習慣的培養還要因人而異,突出重點,反覆強化,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是一堂或者是幾堂課的功夫,而是在於平時的訓練和積累。所以在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4》時主要是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知道圖片上的內容,指導説話,從而讓學生懂得字典是我們的好朋友,好老師。在課內外的學習中,如果遇到問題,就應該向它請教。同時還要懂得查字典時的態度要認真,就像對待老師和朋友一樣。並結合課內外教育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主動識字的意義和應有的態度,培養學生逐步養成主動識字的良好習慣。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着重瞭解意義,操作示範,特別是要讓學生看懂圖畫的內容,明白有關要求,知道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的意義和基本要求,教師做好課前準備,教學時創設情景,操作訓練。

教學中要解決“怎樣查”,即形成“操作技能”的問題。關於這一步的教學,特別需要我們關注以下幾點:第一,要讓學生明確為什麼要查字典?教學中,我們不妨創設一個與實際的閲讀高度相似的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字典這位“不開口老師”的功能和魅力,讓學生從心裏明白為什麼要學會查字典的道理。第二,要通過實際的翻檢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瞭解查找、檢索的步驟、方法。正如陸放翁所説的那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許多方法是在實踐中掌握的,“光説不練那是假把式”。第三,要在日常的學習或生活之中,採取不同的方式,不斷強化“字典隨身,只要是遇到了不認識或不理解(包括拿不準的)字,一定要動手翻一翻”的意識。堅持這樣做,久而久之,“勤查字典”的習慣就一定能夠養成。

有的東西看起來並不起眼,但它卻一輩子有用;有的東西一時有用,但它卻一輩子無用。諸如“勤查字典”、“主動識字”之類的習慣應該都屬於前者。

大多數學生都能熟練掌握已學過的查字典方法,但不一定能在生活、學習中主動使用字典,這就需要幫助他們進一步明白勤查字典的重要作用,讓學生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在課堂的提問中我發現孩子們有自己的很多有效的識字方法,但仍存在不能堅持地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通過這幾節課,我就是想讓孩子進一步明白要利用各種識字方法進行主動識字(勤查字典是一個很有效很重要的方式),增加自己的識字量對自己的發展有重大作用。

課前思考:這一冊教材一共安排了兩項內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動識字”。前者側重於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後者則側重思想意識的強化。需要特別説明的是:對於側重操作層面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具體方法的指導之外,也要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而對側重思想意識培養的內容,除了要充分重視“符合客觀規律思維模式”的建構之外,同樣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導和練習。

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身體健康、今後的學習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良好的習慣的教學非常重要。在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觀察圖上小朋友的姿勢如何:好在什麼地方等。先請他們説一説,給他們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這不僅能鍛鍊學生的觀察能力,也能使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鍛鍊。

這堂課,先是複習音序查字法,然後教育學生勤查字典,最後通過練習來鞏固上學期的內容,講解、練習相結合,教育效果比較好。

新學期學生拿出了新的面貌,給人的是一種新的氣象。學生常規復習非常積極,而且能説出説到關鍵地方,有的學生而且用詞非常準確懇切,用上了“我提醒同學……”、“我上學期……,新學期我長了一歲應該更加懂得如何上好課,這個學期我決定改正……應該……”。

學生用一個非常好的精神狀態來進行學習,自然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高使得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比較濃厚。開學就以常規訓練作為起點,學生的學習狀態得到調整。

課後反思:記得剛開始學查字典時,孩子們每天都帶上字典,特別是楊秦凱、支悦和房爍琳同學,每次查到一個生字都會興奮地告訴我。在這次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勤查字典》時,他們説出了很多查字典的好處。由於他們的鼓動,其他孩子也紛紛表現出了當初的興致,再和後面的“主動識字”聯繫,課堂氣氛較活躍。雖然個別孩子已經不能熟練查字典,但他們迫不及待地問老師,最後查到生字時的那高興勁,感染了所有同學。在主動識字教學中,我有了另外一個驚喜:很多孩子喜愛看課外書,他們在課外書中學到了不少生字。看來習慣的培養在於平時。

1、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兩個主題“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讓學生逐步掌握查字典的方法,瞭解主動識字的途徑,充分享受查字典和主動識字的樂趣,形成積極探究的學習態度,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動流、討論的效果就很好。能初步地培養這方面的習慣。2、習慣的養成要立足課堂,延伸課外,整體強化。勤查字典和主動識字不僅僅是課堂上的事情,重要的是可課外和生活中的體現,因此,需要整體強化,養成習慣。3、創設一些貼近的情景,鼓勵學生參加,如:查字典比賽,漢字大比拼等,強化學生對學習習慣的認識。

課後思考:本課應在觀看圖畫、弄清圖意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查字典的方法,結合教師講解、現場操練,使學生明白有關要求,知道查字典的各項基本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既要整體把握習慣要求,又要因人而異,突出重點,反覆訓練,結合平時的教學,使學生了解認真完成作業的重要性,並持之以恆,養成良好習慣。

第3篇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2、知道在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

3、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懂得"不懂就問"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應虛心向人請教,爭取弄懂弄通。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養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2、指導學生先按從上到下,再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觀察。

b、第2幅圖是在哪裏?從哪裏看出來?圖上有哪些人?分別在幹什麼?

c、第3、4幅表現的是哪裏在?怎麼知道的?有哪些人?他們正在幹什麼?

三、組織學生討論,使學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問"?

2、討論:假如遇到不懂的問題不問,或者不懂裝懂,結果會怎麼樣?

同學們"不懂就要問",只要留心,處處皆學問,課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問,都可以向別人請教;只自己動了腦筋不能解答,隨時隨地都可以問(孔子説: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相互之間都可以成為老師,誰能解答問題,他就是老師。其實"不懂就要問",就是"多問",這是與"勤學"聯繫在一起的,平時我們常説"勤學多問"就是這個道理呀!

(1)遇到不懂的問題、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膽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於問,不管是在學校,在家裏,在展覽廳,走廊上,在教室裏,在校園裏, 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説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的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

(4)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問觀察到的所有書本外的其他問題。

通過回憶整理已形成的習慣,以對新的習慣形成召喚。

1、認真觀察圖畫,懂得"勤於收集資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3、激發學生收集資料的興趣,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掌握勤於收集的常用方法;知道處處皆學問。讓學生掌握收集資料的方法,並逐步養成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1、同學們老師想寫一篇介紹我們家鄉的文章。你們説老師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2、老師要參加"愛護家園,保護環境"的辯論會,該提前做些什麼準備?

2、收集資料有很方法,我們看第三頁插圖,想一想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收集資料?

三、引導學生觀察第三頁下面的圖片,讓學生暢談學習的收穫。

(學生向老師展示自己收集的資料,彙報收集資料的心得。……)

4、小結:收集資料可以拓展我們的知識面,增強記憶,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因此,我們應當養成勤於收集資料的好習慣。

上方學生在閲覽室查閲資料,並將查到的資料抄錄到筆記上。下方几位學生在學校的圖書館收集資料,有的在查閲,有的在摘抄,他們都很專心。中間一位學生將收集到的資料粘貼到活頁紙上他們都在收集資料。

交流:(可以通過看報刊、網絡、參觀展覽、採訪、訪問來收集資料

(1)做摘抄筆記。即認為有價值、有意義、感興趣的文字摘抄下(最好分類摘抄,這樣便於查閲)。

(3)拍照片。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製成小報的形式來積累。

(4)編輯剪報。把收集到的各方面的資料,以製成小報的形式積累。

(5)引導學生了解:還有錄像、錄音、複印等收集資料的方法。

以生活情境促進學生思考資料的來路,誘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這些就是收集資料的方法,先看別的同學是怎麼做的,移植到自己的學習中來。

這些方法在學習中同學們也許已經在使用了,先討論再進行新的方法的教學。

習慣教學一直是一個很空洞的教學,有時課堂上純粹是為了講習慣而習慣性的教學,導致幾年下來,學生的學習習慣仍然是濤聲依舊。好習慣是一種生命的召喚,而並非是硬性的灌輸。好的習慣是養成的,是需要時間的保證以及悉心的養護的,所以説,習慣篇的教學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急就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有利於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學時本冊所安排的關於不懂就問和 勤於蒐集資料的習慣培養時,可把習慣放到具體的故事中或者是場景中去學習,不僅要通過專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知識,同時還要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從而實現真正的意義上的事半功倍,實現教學的高效。

學習習慣的範圍很廣,涉及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的許多方面。我們從圖畫上只能看出某種學習習慣的外顯行為,而學習習慣有其深層次的動因,對於個別同學給予指導,而對全班學生不宜提出過高要求,以免加重學生負擔或產生畏懼心理。要在平時的教學時對各方面的習慣給予全面重視,堅持長期訓練,不斷強化,使學生逐步形成全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1、關於習慣的培養:對於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這兩個習慣,學生並非第一次聽到,但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好習慣卻不簡單。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努力,給予學生實踐的時間和機會。

2、關於教材重組:可以和第七單元《學與問》組合教學,讓學生從生動的事例中(哥白尼、沈括)感受能者為師、勤學好問和觀察思考相結合等道理。

關於不懂就問。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於問。不管在學校、在家裏、在展覽廳、在走廊上、在教室裏、在校園裏,還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可以問。問老師、問家長、問解説員、問本班同學、問其他班同學……一句話,問所有懂的人。可以問課本上的問題,也可以問報刊上的問題,還可以問觀察到的問題。處處留心皆學問。

勤於蒐集資料存在幾大誤區:蒐集與處理的關係誤區,蒐集的層面單一的誤區,不作具體指導的誤區。需要老師在指導學生蒐集資料的過程中,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與進一步指導。

有人説:好習慣是受用終生的財富,壞習慣是一輩子的包袱。對於國小而言,知識技能固然重要,接受文化教育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更為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每冊教材的開頭,安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訓練,是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的一大亮點與特色。習慣是基礎,習慣是磨刀石,通過訓練、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

好的習慣能使人一生受益。在學習這個習慣篇之前,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習了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我不僅僅與學生討論了不懂就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內涵,更注重於對他們自身的研究。經過不同形式的問這一主題的討論,使學生們知道了不開口也可以問的,這就從另一角度思考了這個問,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徵,為不同性格的孩子打開了一扇扇問的門窗。最後,組織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討論:我是否有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事例?該怎麼做?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評點、指正。

而蒐集資料這個習慣是我們班的學生一直保持的,談到蒐集資料的收穫,學生們侃侃而談。

生:老師每週末總是安排好收集資料的作業,我呢,回家後總是把大多數時間都用在了玩遊戲上。上課時,老師讓我們交流資料的內容,好多同學都舉了手,可是我沒有資料只好低下頭,老師卻偏偏叫我回答。我當然是一問三不知,當時我那個羞呀真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所以現在我每一次都認真地去搜集資料。

生:有一次,老師對我們説,學校要辦一份手抄報,老師要我們自己蒐集資料,並且給了我們十分充足的時間,我經過認真準備,收集到並記錄了十多種資料。因為我查到的資料很豐富,所以手抄報辦得很優秀,在學校比賽中還獲了獎呢!

生:我已經慢慢養成了認真收集資料的習慣,我的資料本上已經有了各方面的資料:有關於名人成才的故事、有四季景物描寫的美文、有歷代名人名言警句……這些對我的學習幫助可大啦!我的作文還在市作文比賽中獲獎呢!

看着插圖,學生就很快地進入了自學狀態中。他們各自獨立地邊讀、邊想、邊寫,動眼、動手、動腦,全班就呈現出獨立學習、思想高度集中的良好學習氛圍。在學生自讀時,老師通過巡視,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如哪些學生已能有所領會,哪些學生還會聯繫生活實際,當然又有哪些學生曾在這方面遇到過困難,從而對下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雖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讀、去悟、去問。因此,課堂上多給學生嘗試、實踐的機會,讓學生最終體會到不懂就問是人的美德,更是學習的良好習慣的真正含義。

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主要有預習、讀書、上課、寫字、寫日記等方面,具體要求如下: 預習——胸有成竹、早讀——聲情並茂、上課——專心致志、發言——爭先恐後、作業——一絲不苟、閲讀——津津有味、日記——持之以恆。

本冊課本主要強調兩項習慣:不懂就問與勤於蒐集資料。

不懂就問是指養成質疑問難習慣。説起來容易,做起來挺難。民主融洽的師生關係很重要,教師應走到學生的身邊,要蹲下身子看學生。在教學中要給學生的質疑問難創設時空,培養學生善於發現、主動思考、敢於質疑的品質。學生養成了不懂就問的習慣,就一定生活在思考的世界裏,成為愛學習的天使。

勤於蒐集資料我們首先想到就是上網、瀏覽、下載,其實蒐集資料的途徑很多,查閲工具書、做摘抄卡片、參觀、訪問、剪報、看電視、聽廣播等,不拘一格,海闊天空。養成勤於蒐集資料的習慣,可以打破課內外的壁壘,構建廣闊的智力背景,從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增強學習的效率。

學習習慣的培養,應該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之中。例如佈置學生預習《我們愛你啊,中國》這篇課文時,就請學生提問題、搜資料。這篇課文涉及的地理、歷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識極為豐富,沒有豐富的知識作支撐,要透徹理解,談何容易?比如時差、季節差、世界屋脊、戰國編鐘等等。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首先就要有良好的習慣。比如在準備《鄭成功》一課時,我就查了有關鄭成功與中國台灣的資料,有不少新的發現,也感受到學海無涯的意義。

第4篇

1、通過觀察掛圖,使學生懂得預習、複習課文的重要性,逐步養成課內外主動預習、複習的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教學掛圖,鞏固已有的刺耳毛筆字的習慣,初步瞭解懸腕寫字和書寫行款的基本要求,激發學生寫毛筆字的興趣。

1、想:我們為什麼要預習呢?預習有什麼好處呢?(有助於自學能力的培養,提高閲讀能力。)

2、對於我們來説,預習有什麼具體要求呢?看書中的圖:

(2)指名讀黑板上的預習要求並板書:*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自學生字新詞

三、學習方法,藉助方法預習《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看書中的圖,圖上的同學在幹什麼?是怎樣做的?

(動嘴讀課文,動手畫生字新詞,動腦想課文內容,動口問疑難問題。)

第一步:試讀課文,用“——”畫出生字新詞,提問:畫出了生字新詞,你會怎樣處理?

第二步:生再讀課文,出示長句子,學生讀,難讀通順。小結

自覺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可以提高我們的閲讀能力,促使我們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對學好每門功課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

1、複習毛筆的執筆方法。怎樣進一步地寫好毛筆字呢?

3、小結讀法:讀的時候,如果是豎行,應該從右往左讀,如果是橫行,可以從左到右讀,也可以從右往左讀。

5、賞析作品,看了四幅作品後,你有什麼感覺呢?我們在寫書法作品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2)每行的字數要儘量相同,最後一行可以少幾個字,但不可以多寫字。

(5)寫字時要注意整潔,字墨未乾,不能碰字,且儘量站立,懸肘,寫字的手不要碰紙面。

1、指導觀察右下角彩圖,圖上的同學在幹什麼?他的寫字姿勢與我們平時寫毛筆字有什麼不同?

我們今天通過觀察掛圖,瞭解了寫毛筆字的形款要求,只要我們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寫並堅持長期練習,也一定能寫出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第5篇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在今後學習中進行實踐,逐步養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學習習慣。

①説説圖上畫了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有什麼感受?

1、通過觀察圖片,你知道了什麼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嗎?該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呢?

2、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談談準備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二) 第二教時 總第2教時

①討論1:圖上的同學在幹什麼,寫字的同學是用什麼姿勢寫字的?他們是怎樣握筆的,字寫得怎樣?別的同學的表情怎樣?

②討論2:説説圖上畫的是一次什麼活動,參賽的同學什麼樣,神態怎樣?

①討論:圖上的同學正在開展什麼活動,大家分別在幹什麼?

②討論:古詩文課外活動形式很多,還可以安排哪些?

①教師介紹:這是一個學校的學生在表演課本劇《母親的恩情》,圖中的兩個同學分別扮演孟效和他的母親。

③小結:參加課本劇演出,可以鍛鍊自己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藝術情操,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情感。

1、交流同學們在課前蒐集的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