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國》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傳奇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3W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小説中的經典之作。以三國時期為背景,講述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故事。其精彩的情節、鮮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和推崇。讀完這部書,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古代歷史的厚重感,也能從中體悟到許多真理和生活哲理。

《三國》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傳奇

第1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的一篇氣勢磅礴的讚歌,為這英雄輩出的三國拉開了序幕。我喜歡讀內斂深沉的《紅樓夢》,也喜歡讀豪邁奔放的《水滸傳》,可最令我愛不釋手的,該是那戰火紛飛,羣雄逐鹿的《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豪傑,時山河碎裂,烽煙數處,旌旗獵獵,羣雄逐鹿。千古風流人物策馬揚鞭,一時英雄豪傑叱吒風雲。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寬厚仁德的劉備,智勇雙全的關羽,風姿儒雅的周瑜,雄才大略的曹操。他們運籌帷幄,一拂袖,便書寫了亂世的篇章。

諸葛亮頭戴綸巾,輕搖羽扇,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真可謂是“萬古之人不及也”。他於赤壁與周郎聯手放的大火,燒定了天下格局,燒出了蜀國的半壁江山,待硝煙落定,便已三分疆土。他足智多謀,七擒孟獲,六出祁山,最後星落五丈原,給後人留下“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的哀歎。

關羽手持長刀,目光炯炯,捨棄曹營官爵美女,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只為桃園結義時豪氣沖天的誓言和赤膽忠心的一拜。華容道放曹操的躊躇,水淹七軍的英武,敗走麥城的末路,無不詮釋着他的忠義,真乃頂天立地大丈夫!

曹操對酒高歌,長吟詩詞,説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登上了戰爭的舞台。他討董卓,敗黃巾,擒呂布,平袁術,滅袁紹,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天時以取天下。他以江山為棋局,以兵甲作棋子,於談笑間翻雲覆雨。他有統一中原的抱負,也有稱雄稱霸的野心,千百年後仍令人追憶。

孫權揮劍斫案,一聲“大都督接劍”彰顯了他的知人善任,周公瑾赤壁鏖戰,呂子明白衣渡江,陸伯言火燒連營,皆展示着吳人的英氣。他繼父兄遺志,執掌江東,屹立於神州大地東南之處,任賢臣能將,御北敵,聯西蜀,展偉業。萬古後,終留後人興歎:生子當如孫仲謀。

讀三國,品計謀。在那個“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時代,謀士英主以計策為刃,奇謀為劍,你來我往。時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而今戰爭硝煙散去,英雄人物作古,千年古事化作大江東流,載入史冊,他們遠去的背影令我們追念。

?三國演義》之精彩,讓我無法釋手,它是一盞古典文學的明燈,不能因時間而蒙塵,讓我們讀經典,保心中長明、盞燈不滅。

《三國》讀後感6篇 三國演義:英雄傳奇 第2張

第2篇

首先我想説,在看易中天的課之前,我對歷史、文學興趣不濃。四大名著幾乎都沒看過,因為曾經在國小借來看了三國演義(國小版),但是沒有細讀;《紅樓夢》借過,可是隻看了幾頁就還回去了,看不懂。 “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袁紹是個績優股的時候郭嘉一眼就看出袁紹是垃圾股,是普天下的人都認為劉備是垃圾股的時候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他是績優股,這兩個人現在要炒股票那不得了,我們就別幹了這事,那錢都被他們賺了。”“ 你司馬懿僥倖地得到了很多地方,你貪得無厭又來打我。你來打就來打吧,我現在都準備好了。我現在街道已經打掃乾淨,準備你來屯兵,我已經殺了羊,煮了酒,準備犒勞你的三軍。你既然來了你就進城來嘛。司馬懿這時候已經來到城下了,這哥們兒什麼意思?邀請我上樓跟你一起卡拉ok,我上去卡拉,你把我ok了!我才不上這個當呢,撤!撤軍了。”既然都是要學,我覺得如果能做到有興趣的學,聽着這些笑話學習效果不是更好嗎?我為什麼迷上了易中天呢?面對面節目問易中天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喜歡易中天的課呢?易中天的回答是“我肯定是恰好迎合了社會的某種心態,或者説某種需求。至於是哪一種心態和哪一種需求,讓評論家去説三道四,讓研究者們去得出結論吧。”我想易粉們一定是一種迫切希望瞭解歷史,但又不希望於普通枯燥課堂的需求,由於原來沒有這種授課方式,所以易中天非常受大眾的歡迎。易中天給講課的老師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榜樣。

儘管我還沒有全部看完,但這裏先談談我的總體收穫。首先,我知道歷史有多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我們想要了解就是那被蓋了多少層民間形象和歷史形象裏面的歷史真相。第二,在聽故事的感覺下聽完一節課,比看書要好。為什麼不能用現在的流行詞去理解古文呢?又能吸引住學生,又能更好的理解這些內容。比如諸葛亮“身長八尺,容貌甚偉”, 一米八四,26歲,而且容貌甚偉,不叫帥哥叫什麼?叫偉哥?第三,我可以瞭解他們之間發生的故事,學聰明些。在待人和用人方面可以向曹操學習;規劃要像諸葛亮一樣仔細;出擊要像孫權那樣果斷,不能像劉表一樣守中立,當老好人。不能兩邊都佔着,最後的結果只會是哪邊都佔不着。

我會繼續關注百家講壇,它能讓我在聽故事中深入瞭解歷史,寓教於樂,何樂而不為?

第3篇

成書於元末明初的《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位於四大名著之首,也是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歡的。裏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就讓文學如同美麗的音符,在我們心中盪漾。

説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的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備;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為蜀漢大業鞠躬盡瘁的諸葛孔明;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義重如山的漢壽亭侯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堅不可催的莽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操;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劉玄德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感恩。正因劉備屈尊三顧,尋訪卧龍,孔明感其恩,才隆中對策,縱談天下。兩人自始至終都肝膽相照,心神無二。劉備三顧,贏得了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使後主劉禪如何昏庸,諸葛亮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孔明三氣周瑜,我看到了許多。周瑜大費兵馬,而孔明卻不費一兵一馬,坐享漁翁之利。荊州襄陽,南郡都歸於劉備了,真是:幾郡城池無我分,一場辛苦為誰忙!?在後來,周瑜用美人計,但孔明仍讓劉備安然回城還抱得美人歸。嗐“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僅如此,在後來的“假途滅虢”之計也被孔明識破了,真是:一着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孔明就是智謀第一,不負於司馬徽比喻為“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不然吳國多次派使都要不回荊州呢!由後周瑜之死告誡人們,成功人生首要一條是修身養性。遠離嫉妒惡劣心理,學會及時制止息怒,嚴於律己,心胸坦蕩,心情愉快是何等重要!

我喜歡劉關張的桃園三結義,敬重他們遵守諾言,兄弟絕無二心;我喜歡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我看到了他們的情誼,看到了他的勇武;我喜歡劉備的三顧茅廬;我看到了敬仰和堅持,換來孔明的一生傾心;我喜歡諸葛亮的火燒新野,我看到了機智;喜歡趙子龍的長阪單騎救生,我看到了英勇和驚人的膽量;我喜歡……

我要學諸葛亮的謙虛謹慎,劉備的仁愛,關羽的大義凜然,曹操的才華橫溢,周瑜的萬人之英…………

第4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短短的一首詩就梗概了《三國演義》中物是人非,變化莫測的局勢,但在這短暫的輝煌消匿之後,留下的則是他們永恆的情。

還記得當年桃園酒後,三兄弟結拜嗎?也許後人早已忘卻,可他們三卻刻骨銘心,好一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豪言壯志!

他們共同征討四方,血戰沙場,面對強敵毫無畏懼,傳唱了“三英戰呂布”的佳話,面對誘惑毫不妥協,譜寫了“過五關斬六將”的傳奇。

可最後的結局卻不盡人意,關羽因大意而失掉荊州,張飛憤憤不平,在準備替二哥復仇的一天夜裏慘遭迫害,劉備聚集的百萬大軍也被陸遜火燒七百里。

“情到深處,紅箋為無色”他們的故事只有不盡的悔淚才能訴説的罷。

寒門出生的徐庶可謂王佐之才,與三國中那些泛泛之輩不可同日而語,早年輔佐玄德(劉備),為其出謀劃策,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可,在這戰事紛紛的年代,實在是無法忠孝兩全,無奈之下,走馬薦諸葛,為劉備光復漢室的事業做出了最後一筆巨大的貢獻,隨後奔赴曹營,原本想好好盡孝,可是母親不堪恥辱,自縊而亡,最終落得“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結??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軍閥割據的東漢末年,收到一封家書是何等不易!徐庶即使明知可能一去不返,但卻義無反顧地去了曹營,落幕雖不華麗,但一片誠摯的孝心不知感動了後世多少孝子,讓多少背井離鄉的遊子潸然淚下!

在這百年的混戰間,天下無安定之所,就連軍營裏都危機重重——當時曹操在立嗣上猶豫不決,時間一長,其下屬就分為兩派,一派擁曹丕,一派擁曹植,他們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弄得軍營烏煙瘴氣。

終於,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曹丕成功登基,不過,在繼位後竟步步相逼曹植,殘害手足,以除後患!被曹植悲憤欲絕的七步詩堵得啞口無言。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也許在多年後的某天,曹丕會為自己當年的殘忍而懺悔吧,畢竟血濃於水,這惺惺相惜的手足之情,又怎抵不過所謂的江山社稷呢?

一代英雄終成幻夢,一代情誼鑄造永恆。羅貫中筆下紛紛擾擾的情使人物無不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演義了一場流傳千古的三國傳奇。

第5篇

“草船借箭,借東風,木牛流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民間流傳中,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但我通讀完《三國演義》,仔細分析後,我對諸葛亮有了新看法。

首先説忠誠:諸葛亮受劉備白帝城託孤,七擒孟獲,七出祁山,病死五丈原;終其一生,即便明知劉禪不是明君,仍全力扶持,因此被認為是忠誠的楷模。

但是,換個角度講,對於一個身處三國亂世的臣子來説,什麼是最高的忠誠?應該是幫忙君主取得成功,也就是輔佐君主,將國家治理好;如果表現更為完美,應該是:結束戰亂,統一國家。

反過來看看諸葛亮他做了什麼,劉備的規劃就是讓諸葛亮輔佐劉禪統一天下,成就霸業;如果諸葛亮在統一天下之後沒有篡權,並幫助劉禪成為一位英主,把國家治理好,那就是真正的忠誠。

而諸葛亮呢?雖然沒有篡權,但他既沒有幫助劉禪統一天下;更沒有把劉禪培養成一代英主,反而讓劉禪出演了“樂不思蜀”的千古笑話。諸葛亮只是成就了自己一代賢相的美名,對蜀國而言,不管是對劉備還是劉禪,他並沒有真正做到人們所誦揚的忠誠。

再説智慧:諸葛亮是中國古代智慧的化身,借東風、空城計、木牛流馬、草船借箭等,均是耳熟能詳的智慧體現。但在我看來,這隻能算是一些小智慧罷了。如果作為一個普通人,以上任何一件事,都值得自己吹上個百八十年,但諸葛亮是一位國家的丞相,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應該表現在如何調動整個國家的聰明才智,讓大家共同努力,把國家治理好;他的智慧應該體現在,如何建立規範有效的制度,通過合理的制度來管理國家,而不是事必躬親,把國家的治理完全建立在自己一個人的權威上。

諸葛亮沒有成為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只是像個工作狂似的不停地工作(到晚年連打兩百棍以上的軍罰都要親自前往監督);他不相信任何人,認為只有自己才能把事情辦好,別人得不到機會;可能諸葛亮根本就沒有考慮過培養人才這件事,以為自己可以永生不死一樣。結果最後只是把自己身體搞垮了,留下了一些看似“人才”的人才,把蜀國推向了滅亡。正可謂“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

可以毫不客氣地講,蜀國的滅亡,諸葛亮這位所謂的賢相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我認為諸葛亮只是被無限誇大、吹捧起來的完美先生,像神話人物一樣當故事看看就好!

第6篇

三國,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段撲朔迷離的歷史,這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評點,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描述。三國帶給我們驚喜的同時,也留給了我們諸多疑問。

然而,一位學者——易中天跳了出來。他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現代視角,為我們解析了什麼才是歷史上的三國。雖然不一定正確,但是他的作品《品三國》卻廣受人們的歡迎。 《品三國》中為我們解析許多歷史人物,有“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有一代梟雄的劉備,還有兩個漂亮的草包:劉表和袁紹……並且易中天在《品三國》中還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比喻,比如將劉備,曹操,孫權比喻為老闆,將諸葛亮,郭嘉,魯肅比喻為職業經理人,如此恰當而又現代化的比喻令人拍案叫絕。同時易中天在《品三國》中還向人們揭示了真正的三國,因為人們瞭解三國往往是通過《三國演義》而來的,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説,有它的虛幻和不真實的一面。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計,借東風都是假的,而諸葛亮也沒有小説中那樣足智多謀,他其實並不善於打仗,而是善於治軍和外交。《品三國》不光糾正了許多歷史錯誤,還揭開了許多歷史疑案,比如劉禪樂不思蜀的原因並不是他傻,這是他裝出來的,只是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曹操之所以殺楊修是因為曹操忌恨楊修喜歡擺弄自己的小聰明…。。

?品三國》還歸納了曹操用人的政策:1名至實歸,更重實際。2德才兼備,唯才是舉,3重用清官,不避小貪。4抓大放小,不拘小節。這些政策時隔20xx多年仍被許多專業人士所採用,《品三國》讓我認識到三國的歷史價值。

?品三國》還讓我明白了人性的複雜與多樣性:曹操的奸詐狡猾,劉備的仁義,關羽的剛愎自用,趙雲的英勇善戰……一代君主若想成就霸業就必須好好利用自己手上的人才,只有多聽取他人意見才能取得成功,否則結局只能與關羽袁紹一樣。

通過讀《品三國》一書,使我瞭解了三國這段悠久的歷史,更重要的讓我學會了在現代社會中我應該如何給自己策劃,如何使自己成為真正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