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石鼓,石鼓蘇軾,石鼓的意思,石鼓賞析4篇 石鼓: 蘇軾筆下千古傳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33W

石鼓是中國南北朝時期留下來的珍貴文物,出土於廣東省南海縣某古寺內。據説曾被賜給北齊皇帝倖存至今。石鼓刻滿了蘇軾的篇章,是蘇軾的代表作之一。其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地理等多方面的內容,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石鼓,石鼓蘇軾,石鼓的意思,石鼓賞析4篇 石鼓: 蘇軾筆下千古傳世

第1篇

石鼓,石鼓蘇軾,石鼓的意思,石鼓賞析4篇 石鼓: 蘇軾筆下千古傳世 第2張

第2篇

石鼓鎮位於永春縣中部,東距縣城4千米。人口34147人(末)。轄5個社區、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深中洋。305省道過境。景點有桃場村的始建於唐武重修於宋乾道年間的魁星巖。

永春石鼓鎮位於永春縣城西郊,全鎮設13個行政村,總面積48.28平方公里,總人口3.4萬多人。省道三郊線、305線貫穿全鎮,交通便利、地理、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是永春主要的僑鄉之一。

1958年置石鼓鄉,1961年改公社,1991年建鎮。,面積47.6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東安、大卿、??江、鳳美、卿園、馬峯、石鼓、半嶺、吾江、社山、桃場、桃星、桃聯13個村委會。

築巢引鳳,基礎設施建設至關重要。多年來,鎮政府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發展經濟的先行工程來抓,累計投資230萬元建設和修復一批農田水利工程,同時加大通村公路硬化建設,硬化率達80%,舊城改造,拆舊建新工作進展順利,鎮容村貌煥然一新,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隊伍建設是關鍵。幾年來,石鼓鎮建立健全了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的若干制度,結合效能建設,設立了民主監督台,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增加辦事透明度,促進了求真務實、廉潔高效作風的形成,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鎮先後獲得兩個文明建設多項榮譽和稱號。

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緊圍繞“科教興農、以工富鎮,搞活流通,協調發展”的目標,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促進了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如今石鼓鎮已成為永春的經濟重鎮、省級科技示範鄉鎮及市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5.122億元,比增14.3%;鎮財政收入達606.5萬元,比增46.9%;平均村財收達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00元,比增4.4%。 依靠科技,調整農業結構,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是他們首抓的一項工作。為此,鎮裏出台了扶持蔬菜、茶葉、名優水果等示範基地建設的優惠政策,突出抓好1200畝連片蔬菜基地、400畝蔬菜中心示範片、160畝出口蔬菜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第一期工程建設,蔬菜基地保持常年3500畝規模,反季節、無公害、無土栽培蔬菜得到推廣和發展。同時,他們把目光瞄準市場,以合資合股等形式,在全縣率先創辦了永綠和康綠菜等兩家蔬菜公司,實現了經濟和社會效益並舉。與此同時,麻竹、蛋雞和白番鴨等基地建設也得到扶持和發展。

第3篇

石鼓鎮隸屬於廣東省高州市,地處高州市西南部,207國道、廣(西)茂(名)公路貫穿全境,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155.2平方公里,轄29個村委會和3個居委會,350多條自然村,是高州市西南部重要的交通、信息、金融、文化、貿易、製造業中心,國家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廣東省重點工業衞星鎮,是粵西地區著名的商貿集散地,素有“小佛山”之美稱。

高州石鼓圩是茂名地區較大的農貿市場,其經濟發展素有“小佛山”之稱,每逢農曆二、五、八圩期熙熙攘攘,閒日也人來人往趁圩,好不熱鬧。這裏地名原來叫金墩,那為什麼後來又叫石鼓?當地人流傳着一段民間傳説。 很久以前,這裏是一座方圓十里的高嶺,嶺下是一片平原,有名的“黑泥土,瘦出骨,一斗種,割鬥一”的大地,農民過着放下禾鐮無米煮的悲慘生活。有一年發大旱災,用水貴如油,人們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拜天神,喊着“天公呀,快下雨吧,旱死禾苗餓死人”的泣聲,喊聲傳到南天門,感動了仙人,帶着五面金鼓降落在嶺上,神仙化作一姑娘要人們選一名誠實、勤勞勇敢的小夥子在嶺上,每逢農曆七年級、十五日擊鼓,喚來雨神,禾苗有救,人有水飲,稻穀豐收,六畜興旺,並在嶺邊成立集市,趕集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火紅,這圩市便取名叫金墩。 不久,五面金鼓響聲傳到當朝的皇帝耳朵裏,便派出官兵千里來搶金鼓,那擊鼓的小夥子和當地農民操起鋤頭、扁擔同官兵搏鬥,保護五面金鼓,最後鬥不過皇帝官兵的刀刀槍槍,官兵搶到了金鼓。忽然只聽一聲巨響,一道強光,把皇帝的官兵燒為灰燼,五面金鼓變成了五塊大石,旁邊還留下一張石牀、石煲、石碗。人們為了紀念仙人給人帶來的五面金鼓,把此嶺叫石鼓嶺,金墩改名為石鼓圩,並訂為農曆二、五、八日為圩期,把附近一村子定名為石鼓村、石鼓鄉,大躍進年代成立石鼓公社和今天的石鼓鎮。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一些人在石鼓嶺開石放炮,打石建房子,毀去五塊大石和石牀、石煲、石碗等遺蹟。 在黨的領導下,當地人民改造石鼓黑泥土,修建引淦河,從高州水庫引水灌良田,從此稻菽千重,人民豐衣足食。今日的石鼓圩,市場的網織、篾織、針織、紡織等手工業成了一特產。手工打鐵到處響叮噹,打出的刨刀、鐮刀、鈎刀、柴刀、菜刀、小刀、鋤頭、方鏟、圓鏟、犁耙等小五金又成了粵西地區一特色。簸箕?、炒河粉、糖心茲、煎堆、大鍋狗、小煲粥,牛雜、白切雞是有名的熟食,消費量是茂名農貿市場第一。舊圩,已變成一排排住宅樓房,沿着高州公路直到林保嶺,新建、改擴面積三萬多平方米,形成了一條亮麗的風景線,石鼓嶺邊一街延伸出高州至湛江公路,使石鼓路通、財通,形成了新的金墩。

石鼓全鎮實現生產總值50.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3.63億元,實現税收7924萬元。自1993年至今,該鎮已連續位居高州市十強鎮榜首,1995年被評為廣東省“鄉鎮之星”,被評為全國擁軍優屬先進單位,被省批准為廣東省中心鎮,20被列為全省農村經濟綜合實力200強鎮和廣東省西翼農村經濟總收入10強鎮,被評為廣東身漁網漁具專業鎮。20,全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4萬畝,種植業年產值近2億元;淡水養殖面積1.8萬畝,漁業年產值超2億元;生豬出欄量15萬頭,存欄量49萬頭,各種家禽飼養量達172萬隻。全鎮已建成了西基山、金墩、九罡、祥山四大工業園區,形成了造紙、鑄鐵、木業、塑料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年,全鎮共新引進工企業項目14個,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3億元,全部投產後預計新增工業產值5億元。 石鼓鎮堅持工業立鎮發展戰略,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工業化”和“拉大框架、改善環境、增強功能、突出特色”的思路,做大做強“工業航母”。 一是強化園區意識,推進行業集聚。建成了以乙烯後續加工、鑄造業為主的九罡工業園區,以造紙、建材業為主的金墩、西基山工業園區,以木業、製革業為主的祥山工業長廊等四大工業園區,規劃開發上垌鑄造產業園區、金墩玩具產業園區、石鼓鐘錶產業城等工業用地,新增工業用地10000多畝。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引進企業帶資合建,解決園區建設資金瓶頸。隨着園區建設的不斷完善,企業開始集聚。二是強化招商意識,加快資本流入。重點扶持漁網漁具、鑄造、針織、造紙、木業、建材等六大主導產業率先發展,積極培育鐘錶、電子產品、針織服裝等雙轉移產業。今三是強化服務意識,轉移農村勞動力。積極為銀企合作牽線,半年來幫助7家企業融資1240多萬元。積極為科企合作搭橋,先後組織13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引進先進生產線13條、設備155台套,聯合攻關技改項目7個。通過發展工業,吸收轉移了近2萬名本地農村勞動力,每年增加農民收入5億多元,為農民在家門口就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該鎮是高州市的農業大鎮。按照“依靠科技,興糧足食,興菜富民,興果強家”的發展路子,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全面推行漁畜果菜綜合種養模式,已形成優質稻、蔬菜、玉米、南藥、花生、瘦肉型豬、淡水魚七大農業商品生產基地,花卉、盆景、風景樹等特色農業逐步興起並形成基地。 該鎮積極探索以工促農的有效方法,立足“把區域農業做大、把立體農業拉長、把農產品加工做細”,着力打造集約化經營、組織化協作、產業化運作的“現代農業航母”。一是科學規劃,形成產業帶。重點發展規模健康養殖、特色種植、特色中藥材開發、特色林產品開發四大產業,基本形成了中部蔬菜,東部首烏、花生,南部養殖,北部水稻的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帶,培育生豬、羅非魚、首烏、四季菜、花生五個拳頭產品。二是示範帶動,普及農業科技。大力發展首烏套種示範村,西基山白坭塘村首烏套種蔬菜、豆角、青瓜等經濟作物,年畝收入達1.5萬元。起,該鎮成為茂名地區唯一的全國水稻高產創建整鎮整建制試點鎮。水稻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育秧插秧等大批農業適用新技術廣泛推廣,三是規模發展,壯大養殖業。積極發展規模特色養殖業,年收入近3億元,輻射帶動農户2萬餘户,農户年均獲純收入10000元以上,助農增收年均600多萬元。該鎮現有年出欄量1000頭成品肉豬的養殖户共60多户,其中年出欄量過萬頭的有5户。養殖羅非魚現已形成了從飼料、種苗、養殖、加工、倉儲到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條,產量穩居茂名第二。 該鎮是粵西商貿重鎮,素有“小佛山”之美稱。已建成飲食、農產品、工業品、漁網、農貿等五大市場體系,市場面積2.3萬平方米,年集貿成交額1.3億元。農貿綜合市場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文明市場”。

鎮容鎮貌好。該鎮集鎮建設日新月異。近景規劃控制面積14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大小街道基本實現了水泥硬底化,並安裝了街燈、統一種上綠化樹。市政配套設施完善,自來水供水網絡與高州市網道相連,是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中心鎮、茂名市示範鎮,省“嶺南杯”達標鎮。集鎮建設方面,南華大道一、二期改造工程全線竣工,人民路、向陽路等8條墟街將進行瀝青鋪設,石鼓體育文化公園二期建設工程逐步推進,集鎮擴容提質取得較大成績。

第4篇

石鼓鎮位於湘潭縣西南邊陲,與湘鄉市、雙峯縣接壤,東南毗鄰青山橋鎮,東北接分水鄉,總面積為96.5平方公里。全鎮轄34個村、1個居委會,13756户,總人口49645人。耕地面積為38753畝,其中水田35142畝、旱土3611畝。石鼓鎮邊貿交易發達,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環境優美,無工業“三廢”污染,特別適宜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

石鼓鎮位於湘潭縣西南邊陲,與湘鄉市、雙峯縣接壤,東南毗鄰青山橋鎮,東北接分水鄉,總面積為96.5平方公里。全鎮轄歇馬、石鼓、明道三個管區,頂峯、銅梁、雙河、山田衝、羣星、歇馬、大坪台、沿紅、竹塘、路口、雲霞、石湖塘、福霄、高家坪、西衝、花樓、海榮、石鼓、萬家、珠山、歐衝、將軍、安樂、興旺、粟山嘴、森梅、龍段、道貫、珠聯、向陽、七家坪、太平山、五家嘴、四路34個村、1個居委會,13756户,總人口49645人。耕地面積為38753畝,其中水田35142畝、旱土3611畝。 石鼓鎮邊貿交易發達,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捷 (距320國道僅15公里) ,環境優美,無工業“三廢”污染,特別適宜發展綠色無公害食品。 石鼓鎮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坐落在石鼓鎮與雙峯縣交界處的昌山巍然屹立、氣勢磅礴;奇巒疊嶂、蔚為大觀,方圓20公里,海拔755.1米,是湘潭縣的最高峯。其主峯錦鼈峯系南嶽七十二峯之一。還有昌山西走的分支銅梁山,海拔613米,其峯雲霧盤繞、風景秀美,有石龍寺、兩湘亭、銅梁水庫、曹家坳瀑布、曾國藩稍息亭、大三彎、頂峯等多處景點,其銅梁水庫建於1958年,是湘潭縣位置最高的小(一)型水庫。庫內綠水粼粼、碧波盪漾,烏龜山浮於水中,水面青山倒影、水天一色。 石鼓鎮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尤以大理石貯量豐富,開採潛力巨大。農業主導產業以特色紅薯、旅遊傘業、無公害生豬和優質水稻為主。到目前為止,全鎮已發展特色紅薯6250畝,並全部實現訂單生產;發展旅遊傘生產企業和專業作坊40餘家,從業人數達1100餘人;已建立了一個3萬畝的無公害水稻生產基地,並長期與天稷米業和弘達米業公司簽訂高價回收合同;工業企業有湘潭市電線電纜廠、金川塑膠廠、巨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益康食品有限公司、弘達米業公司、燦焱環保木炭等骨幹企業。全鎮農業總產值3.2億元,工業總產值3.8億元,財政收入為376.2萬元,人平純收入4260元。 近年來,石鼓鎮黨委政府秉承“綠色石鼓”理念,着力打造“綠色石鼓”品牌,堅持“產業興鎮、城鎮旺鎮、民生穩鎮”的發展思路,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實現了鎮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石鼓鎮位於湘潭縣西南邊陲,屬我國江南丘陵中的湘中低山丘陵區。主要屬冷家溪(厚3500餘米)和板溪羣地層(厚1600餘米)。在歇馬周家大嶺一帶有巖漿巖分佈,屬火山?宄齙乃樾佳遙?它是一種複式花崗巖體,巖脈呈東西向斜式排列,脈長一公里左右。石鼓、明道管區也有多處分佈。這種花崗巖,斷面呈灰麻色,硬度較大,抗風化性能強,是良好的建築材料,也可經機械製作,做成堅實美觀的大理石等板材。 鎮內地形為低山丘陵區。自西南、西北至東北,山脈環繞,東南向青山橋鎮開口。最高處為昌山錦鰲峯,海拔755.1米,為南嶽72峯之一。最低處為珠聯村莫家村民組,海拔75.6米;鎮域地勢是西高東低,西北、西南至東南山地較高,中部沿河地區較低,自西向東傾斜。涓水支流――青山河發源於鎮內位置最高的頂峯村,流經我鎮17個村,全長15公里,從高屯壩出境,流向青山橋鎮。 石鼓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冬夏時間較長,春秋較短,年平均氣温攝氏16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夏季氣温高,雨量多,適宜水稻兩熟。春季天氣變化無常,多低温陰雨,常有倒春寒,影響早稻和其他作物播種。 在高温多雨的氣候條件作用下,全鎮廣大丘陵區土壤多屬含鐵鋁成分較多的紅壤,偏酸性,肥力較低。山地土壤適宜林木主要以馬尾松、杉木、油茶、油桐、楠竹等林木品種的生長。旱土適宜良種茶葉、柰李、葡萄、紅薯、柑桔、辣椒等經濟作物的培植。水田適宜水稻、特色紅薯、湘蓮等的種植。

石鼓鎮現有小Ⅰ型水庫兩座(銅梁水庫、響水潭水庫);小Ⅱ型水庫四座(十一水庫、將軍水庫、吃水拓水庫和壩塘水庫);骨幹山塘3706口;大小河壩105座;乾渠8條,長108公里;支渠105條,長310公里;提灌機埠52處,裝機容量390kw。總蓄、引、提水量1776.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3.7萬畝,旱澇保收面積2.8萬畝。

石鼓鎮交通便捷,距320國道僅15公里,距湘鄉火車站僅35公里,距湘潭至衡陽西線高速公路僅十多公里(正在規劃中)。縣道主要有山花公路和黃歇線,其中長達12.8公里的山花公路(湘鄉山棗―湘潭花石)貫穿其中並全部實現水泥路硬化,為鎮內主要交通幹線; 鄉道主要有四條,分別為道貫嘴―四路港、石嘴頭―銅梁山、石鼓―西衝、石嘴頭―歇馬四條。其中道貫嘴―四路港這條鄉級公路目前正在組織實施水泥路硬化工程,其他3條預計在今、明兩年也可全線實現水泥路硬化; 村級公路的建設步伐也逐年加快。到底,全鎮共有村級公路78條,長218公里,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其中,慄山、雙河、路口等村主幹道路面已基本實現硬化,沿紅、羣星、石鼓、海雲、將軍等村的主幹道的硬化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

近年來,石鼓鎮加大了信息工程的建設力度,34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除頂峯村外都實現了固定電話“村村通”,移動網絡信號覆蓋率也達到85%以上,基本擺脱了偏遠山村信息閉塞的困境。到目前為止,全鎮有85%的農户開通了固定電話,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擁有移動電話。 電力等基礎設施也得到加強。鎮區內新建了1個35千伏變電站和1棟電力供應大樓,用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農網改造工作也取得突破性進展,至20末,全鎮有27個村已完成農網改造,其餘7個村預計今年年底至明年上半年也可全面完成農改任務。

石鼓鎮現有在編在崗教師300人,有中學3所,在校學生2100人;國小14所,在校學生2700人。 近年來,石鼓鎮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後,全鎮各中國小校順利實現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全面轉軌,大力推行課改,提升教學品味,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年,全鎮國小生畢業率達到了100%,國小畢業升學率達到100%,國中畢業率達到99.5%,高中入學率達到85%,全鄉國小輟學率為0,國中年輟學率為0.6%。

石鼓鎮目前共有衞生院3所(石鼓衞生院、歇馬衞生分院和明道衞生分院)。其中,石鼓衞生院於1995年撤區並鄉建鎮後成立,是一所防疫、保健、門診、住院治療為一體的綜合性一等乙級醫院,並獲縣藥品質量信得過單位、文明衞生先進單位等多種榮譽稱號。中心衞生院自組建之後,總院實行“人員統一調配、財務統一核算、財產統一管理”的體制,院領導恪守“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堅持治病救人,全心全意為全鄉廣大農民羣眾服務的原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起,又被縣市指定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院”。

石鼓鎮羣眾自發組建的電影放映隊、業餘花鼓戲劇團、木偶劇團、樂隊等文藝團隊為豐富羣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很大貢獻。這些團隊在80年代得到迅猛發展,到目前為止,境內尚存電影放映隊3支,業餘花鼓戲劇團1支,銅管樂隊7支,腰鼓樂隊8支,龍獅隊23支。團隊豐富多樣的活動,逐漸滿足了羣眾文化生活的需要。有線電視入户率也逐年提高,到目前為止,全鎮共架設光纜50多公里,同軸電纜200多公里,總投資近200餘萬元,為羣眾提供40餘套高清有線電視節目。到2005年底,全鎮有線廣播電視入村達到22個村,入户率為20%。

近年來,石鼓鎮全體老年協會的成員本着老有所養,老有所靠,老有所醫,老有所為的思想理念,積極開展了老年人的各項工作,真誠為老年人服務,取得了較好成效,老齡工作年年被評為省、市、縣的先進單位,其突出的工作成績受到了省、市、縣各級領導的高度讚譽。較為突出海雲村老協會,在1995年至期間,還多次被市、縣老齡委授予“十佳村老協會”稱號。今年歐衝村老協還將參加全國的先進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