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涉外的基本禮儀7篇 "卓越的涉外交際:掌握基本禮儀的技巧"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W

在與外國人交往時,遵循正確的外交禮儀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商務洽談、文化交流還是旅遊觀光,遵守一定的禮節規則,能夠增強雙方的尊重和友好,促進溝通和合作。本文將探討一些涉外基本禮儀,幫助您更順暢地與外國人交往。

涉外的基本禮儀7篇

第1篇

與國外賓客交往時,有一些原則是我們必須要謹記的,今天禮儀課堂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涉外交往中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和要求。 首先,維護國家利益是對外交往要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則。在參與涉外交往活動時,應時刻意識到,在外國人眼裏,自己是國家、民族、單位組織的代表,要做到不卑不亢。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端莊得體,既不要表現得畏懼自卑,也不應自大猖狂。 信守約定原則。尊重對方、取信於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同時也是我們應具備的基本品德。在涉外交際中,説話務必要算數,許諾一定要兑現,因此,許諾時需謹慎,既不要含糊不清也不要信口開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中,一定要信守承諾。 尊重隱私原則。國際禮儀強調以人為本,要求尊重個人隱私,維護人格尊嚴。凡涉及經歷、年齡、婚戀、政治見解等話題均屬個人隱私,不宜詢問。

入鄉隨俗原則。對外交往時,要充分了解外賓所在國的特有講究與禁忌,必須充分尊重外賓習俗,既不能少見多怪、妄自非議,也不能以我為尊,我行我素。 愛護環境原則。僅有“愛護環境”的意識是遠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實際行動,在對外交往時,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做到不損毀自然環境、不損毀公物、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合吸煙、不任意製造噪聲等。

涉外的基本禮儀7篇

第2篇

無論在哪個國家,個人的儀容,儀表和儀態禮儀是所有禮儀中最基本的禮儀。對於女性來説,想要在涉外交際中展現自己的魅力與修養,不僅需要擁有良好的儀容和完美的儀表,更需要保持優雅的體態。只有這樣,才能在交際中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具體要求有:儀容要求面容乾淨,且化着精緻的粧容。儀表要求女性的服飾得體,儀態要求女性的言行舉止都能展現出女人的温柔,高雅,自信和魅力。

除聾啞人,雖然每個女人都會説話,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女人都能把話説好。作為一個有修養,懂禮儀的女人,要注重自己的説話的禮儀。具體要求有:所説的話不僅要與身份符合,還應注意説話時的神態表情。

人際交往中,信守承諾,遵時守約是極為重要的禮儀。無論在什麼場合下,答應他人的事情,就要講信用,按時做好。與他人約好時間就應準時到達,無論是過早到達,還是到達的過遲都是一種失禮的行為。萬一因事遲到,也應該儘早通知對方,並向對方表示歉意。

在國際交際禮儀中,説話講禮貌是一個人講禮儀的表現,這樣可以使説話的人受到尊重。因而,在對外交際中,要把“您好”,“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通常掛在嘴邊,既可以體現出説話者的修養,又可以體現出對他人的尊重。

在國際交往中,尊重他人的.隱私也是很重要的禮儀規範之一。尊重他人隱私體現在:不過分關心他人的事情,在交談中,要回避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話題。尊重他人的隱私還包括不擅自進入他人的領域,如果要拜訪他人,先提前預約,在進入他人房間前請先敲門徵求意見。

女士第一即女士優先,這個原則是國際禮儀中很重要的原則。這一原則要求,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女士都必須在各個方面受到尊重,照顧,被幫助和保護。

7。交際雙方地位平等,交往中要保持人格平等。

在國際交際中,兩國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當與外國人交際時要保持人格平等,不卑不亢,這也是國際禮儀的重要原則。在雙方交往中,要據實説話,不能過於自卑,謙虛,也不能過分驕傲,甚至虛張聲勢。

在國際交往中,學習和了解這些原則有助於女性更好掌握涉外禮儀,在對外交往展現女性的修養,樹立完美形象,從而維護國家的美好形象。

第3篇

1、個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服裝等)。

2、不卑不亢(要意識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國家、民族、所在單位,言行應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表現得狂傲自大,目中無人)。

3、求同存異(各國禮儀習俗存在着差異,重要的是瞭解,而不是評判是非,鑑定優劣,握手禮通行各國)。

4、入鄉隨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

5、信守約定(認真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説話務必算數,許諾一定兑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6、熱情適度,內外有別(不僅待人要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會使人厭煩或懷疑你別有用心。要分清內外,注意保密)。

7、謙虛適當(一方面反對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自輕自賤,過度對人謙虛客套)。

8、尊重隱私(在對外交往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齡,婚姻,健康,家庭住址,個人經歷,信仰政見等)。

9、女士優先(在一切社交場合,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

10、以右為尊(在並排站立,行走,就座,會見,會談,宴會席次桌次,乘車,掛國旗等都應遵循這一原則)。

在公務場合,涉外人員的着裝應當避免過於雜亂、過於鮮豔、過於暴露、過於透視、過於短小、過於緊身,此為着裝六忌。女士在涉外公務活動中,着裝尤忌“六露”,即忌諱露胸、露肩、露臍、露背、露腳趾、露腳跟。

在正式場合,男士以穿深色單排扣西裝、白襯衫、黑色皮鞋為佳。穿西裝時,最好不要內穿羊毛衫,不要穿布鞋或涼鞋,不要背揹包。凡站立時,一定要扣上西裝的鈕釦。西裝上衣外側的衣兜裏不宜別鋼筆。西裝上衣衣袖上的商標必須拆去。

穿西裝套裝時,一定要打領帶。在公務場合宜打單色或帶有幾何圖案的領帶,關應急慎用黑色領帶或花領帶。最好不使用“一拉得”或“了卡得”領帶、打好之後的領帶,不應當長過腰帶。在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使用領帶夾。夾領帶夾時,宜令其處在七粒扣襯衫從上往下數的.第四與第五粒衣釦之間,它的位置越向上越不好。

參加正式活動時,一般不直穿涼鞋、拖鞋或旅遊鞋,赤腳不穿襪子也不合適。男士穿西裝時,通常忌穿尼龍襪與白色的襪子。女士穿裙服時,切勿穿殘破的襪子、兩雙襪子,或者以健美褲代替襪子。女士穿裙子時,襪口如果外露,是既不雅觀,又不禮貌的。

根據活動的性質和當地的習慣掌握時間,遲到、早退、逗留時間過短則被視為失禮或有意冷落。身份高者可略晚到達;普通客人宜略為早些到達,待主賓退席後再陸續告辭。

出席宴會,根據各地習慣,正點或晚一兩分鐘抵達;在我國則正點或提前兩三分鐘或按主人的要求到達。出席酒會,可按請柬上註明的時間到達。確實有事需提前退席,向主人説明後悄悄離去;也可事前打招呼,屆時離席。

嘴內有食物時,閉嘴咀嚼勿説話;喝湯忌啜,吃東西不發出聲音;剔牙時,用手或餐巾遮口;嘴內的魚刺、骨頭不可直接外吐,用餐巾掩嘴取出,或輕輕吐在叉上,放在菜盤內;吃剩的菜,用過的餐具、牙籤,都應放在盤內,勿置放在桌面上。

中外飲酒習俗有差異,對外賓可以敬酒,不宜勸酒,尤其是不能勸女賓乾杯。

宴會進行中,如由於不慎遇意外情況發生,應妥善處理。餐具碰出聲音,可輕輕向鄰座(或向主人)説一聲“對不起”;餐具掉落,可由招待員另送一副。酒水打翻濺到鄰座身上,應表示歉意,協助擦乾;如對方是女士,只要把乾淨餐巾或手帕遞上,由她自行擦乾即可,忌自己手忙腳亂地幫助別人,效果適得其反。

第4篇

1.禮儀是人們在對外交往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向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一個人在公共場合的儀表、禮態和言談舉止,能夠反映其個人內在素質和修養。

2.禮儀與文化緊密相關。不同國家、不同企業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基因,相應的禮儀也就會國內國外有別,企業內外有別。企業員工代表企業參與涉外商務活動,應該重視自己留給客户的第一印象,講究必要的禮儀修養,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

3.禮儀要從日常工作做起。比如:打招呼、打電話、寫郵件等待。

企業員工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言行,不僅代表本企業,還體現當代中國人的精神風貌。為了維護國家形象,遵守外事紀律,應該注意講話分寸,避免敏感話題。

講禮儀是為了更好地與人溝通。與人溝通就要熱情真誠,注意眼到、口到、意到。

(1)眼到就是注視別人要友善。講話時要看對方雙眼,中間通常不能看,下面尤其不要看。不論男女,對客户,不能居高臨下的俯視,應該採取平視,必要時仰視。注視對方的時間,應該是對方和你相處總的時間長度的1/3左右。問候時要看,引證對方觀點是要看,告別再見時要看、慰問致意時要看,其他時間可看可不看。

(2)口到就是會講話,會選話題。講話是文明程度的體現,也是員工受教育程度的體現。講話要看對象,要看場合,要有規矩。

(3)意到就是把友善、熱情表現出來。既要從容得體,堂堂正正,又不要畏懼自卑,低三下四,更不要自大狂妄,放肆囂張。

饋贈禮品時要注意場合,講究氣氛,以示誠意。同時要控制禮品價值,重視禮品包裝。一般情況下禮品的包裝價值不少於禮品價值的1/3。接受禮品時,應該當場打開包裝,欣賞禮品,讚美致謝。

尊重隱私就是人們在在涉外商務活動中,刻意迴避有關個人收支、年齡大小、戀愛婚姻、健康狀況、家庭住址、個人經歷、信仰政見、所忙事務等話題。尊重隱私與否,已被公認為一個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無個人教養的基本標誌。

在人際交往中,"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應有的基本教養。與外國朋友打交道,小到約會的時間,大到生意往來,都要講信用,守承諾,不隨便許願,失信於人。這樣才能鞏固雙方的友誼。

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一直主張朋友之間應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且提倡"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但是在國外,人們普遍主張個性至上,反對以任何形式干涉個性獨立,侵犯個人尊嚴。對他人過分關心,或是干預過多,則會令對方反感。所以與外國友人打交道時,既要熱情友好,又要以尊重對方的個人尊嚴與個性獨立為限。

外國人普遍認為,要尊重交往對象的個性獨立,維護其個人尊嚴就要尊重其個人隱私。即使是家人、親戚、朋友之間,也必須相互尊重個人隱私。所以與外國友人相處時,應當自覺迴避對對方個人隱私的任何形式的涉及。

不要主動打聽外國朋友的'年齡、收入、婚戀、家庭、健康、經歷、住址、籍貫,以及宗教信仰、政治見解、正在忙什麼等等。

在國外,尤其是在西方國家的人際交往中,人們講究女士優先,它要求成年的男子,在社交的場合,要積極主動地以個人的舉止言行,去尊重婦女,關心婦女,照顧婦女,保護婦女,並且時時處處努力為婦女排憂解難。能夠這樣做的人,會被人視為教養良好。

在外國人來看,做人首先需要自信。對於個人能力、自我評價,既要實事求是,也要勇於大膽肯定。不敢承認個人能力,隨意進行自我貶低的人,要麼事實上的確如此,要麼便是虛偽做作,別有用心。所以在與外國朋友打交道時,千萬不要過分謙虛,特別是不要自我貶低,以免被人誤會。

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的行為規範,它不是隨意憑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瞭解禮儀的起源,有利於認識禮儀的本質,自覺地按照禮儀規範的要求進行社交活動。對於禮儀的起源,研究者們有各種的觀點,可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

東漢許慎的《説文解字》對“禮”字的解釋意思是實踐約定的事情,用來給神靈看,以求得賜福。“禮”字是會意字,與古代祭祀神靈的儀式有關。古時祭祀活動不是隨意地進行的,它是嚴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進行的。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指出:“禮之起,起於祀神,其後擴展而為人,更其後而為吉、兇、軍、賓、嘉等多種儀制。”這裏講到了禮儀的起源,以及禮儀的發展過程。

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法庭的規定。

在西方,“禮儀”一詞源於法語的“etig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證”。古代法國為了保證法庭中活動的秩序,將印有法庭紀律的通告證發給進入法庭的每個人,作為遵守的規矩和行為準則。後來“etiguette”一詞進入英文,演變為“禮儀”的含義,成為人們交往中應遵循的規矩和準則。

另外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禮儀起源於風俗習慣。

人是不能離開社會和羣體的,人與人在長期的交往活動中,漸漸地產生了一些約定俗成的習慣,久而久之這些習慣成為了人與人交際的規範,當這些交往習慣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並同時被人們自覺地遵守後,就逐漸成為了人們交際交往固定的禮儀。

遵守禮儀,不僅使人們的社會交往活動變得有序,有章可循,同時也能使人與人在交往中更具有親和力。1922年《西方禮儀集萃》一書問世,開篇中這樣寫道:“表面上禮儀有無數的清規戒律,但其根本目的在於使世界成為一個充滿生活樂趣的地方,使人變得和易近人。”

從禮儀的起源可以看出,禮儀是在人們的社會活動中,為了維護一種穩定的秩序,為了保持一種交際的和諧而應運產生的。一直到今天,禮儀依然體現着這種本質特點與獨特的功能。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禮儀在中華文化的歷史演進過程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天,經濟的全球一體化和信息共享的網絡化把現代人領到了一個無限伸展而又不斷濃縮的空間,這就是地球村。

在這個有着60億居民的村莊裏,交往和溝通日益頻繁,説服和理解越發重要,其中,作為公關“第一印象”的禮儀就更顯得不可或缺。禮儀修養,不僅是人們必備的基本素質,而且是社會交往、商務活動和其他各項事業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

第5篇

面對面的會談比書信所需詞語更少,因為表情、身勢語、説話的方式均能幫助人們表達思想。如果像木頭人一樣端坐着,面無表情,無精打采,或像和尚唸經一般講個不停,交際的目的很難達到。

坐的姿勢可以採取身子略朝前傾,使對方覺得你談話頗有誠意;視線不時地離開對方可能使談及的內容聽上去似乎更穩;微微一笑可能加重極平常的“謝謝”二字的分量,使感激之情得到更充分的表達;把手放在對方的肩上,注視着對方的眼睛,不用説一句話便可倒出全部心裏話。這些並非適用於每一個人,動作和行為因性別、年齡而異。

有時候,聽者似乎在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完全可能心不在焉。所以,講話人要儘量使用短句、簡單明瞭的詞語和明確的措辭。講話的速度快慢得當,太慢可能使聽者感到無聊,太快通常使聽眾覺得你很緊張、胸無成竹。接受採訪、參加面試或表演時,人人都會感到緊張,身居最高職位的人也不例外。

高聲叫嚷毫無意義,吼出的話別人更難聽懂。面對面的會談中最常見的錯誤是説得太多太快。如果是閲信,沒有讀懂可以重讀,可談話、面試則不可重複進行。如果信太長,閲信人可以從中找出要點,面談中如果話説得太多,要點則會不清楚、不突出。

大多數人認為,面對面的會談如同寫信或寫報告,非使用語言不可。事實上,在許多場合,如果僅僅指望語言完成交際任務,有可能説得太多,效果更糟,也會有失禮儀。面對面的會談中,詞語僅僅是交際手段之一,即使雙方一聲不吭,各種信息照樣互相傳遞。不用語言也能達到交際目的。一些演員就是擅於通過眼神、頭部或四肢來表達情。

電話禮儀在接聽電話時要言語文明、音調適中,更要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時,也不要忘記每一個重要的電話都要做詳細的電話記錄。

迎送禮儀當客人來訪時,你應該主動從座位上站起來,引領客人進入會客廳或者公共接待區,併為其送上飲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談,應該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周圍同事。切記,始終面帶微笑。

名片禮儀遞送名片時應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執名片兩角,讓文字正面朝向對方,接名片時要用雙手。如果接下來與對方談話,不要將名片收起來,應該放在桌子上,並保證不被其他東西壓起來。參加會議時應該在會前或會後交換名片,不要在會中擅自與別人交換名片。

介紹禮儀介紹的禮節是行為大方得體。介紹的.原則是將級別低的介紹給級別高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男性介紹給女性,將本國人介紹給外國人。

握手禮儀愉快的握手是堅定有力的,這能體現你的信心和熱情,但不宜太用力且時間不要過長,幾秒鐘即可。如果你的手髒或者很涼或者有水、汗,不宜與人握手,只要主動向對方説明不握手的原因就可以了。女士應該主動與對方握手,同時不要戴手套握手。另外,不要在嚼着口香糖的情況下與別人握手。

談話是一門藝術,談話者的態度和語氣極為重要。有人談起話來滔滔不絕,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別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學生;有人為顯示自己的伶牙俐齒,總是喜歡用誇張的語氣來談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有人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顧他人的喜怒哀樂,一天到晚談的只有自己。這些人給人的只有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因為不懂得尊重他人。

談話中一些細小的地方,也應當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談話中使用外語和方言,需要顧及談話的對象以及在場的其他人。假如有人聽不懂,那就最好別用。不然就會讓他人感到是故意賣弄學問或有意不讓他聽懂。與許多人一起談話,不要突然對其中的某一人竊竊私語,湊到耳邊小聲説話更不允許。如果確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臉上的飯粒或鬆開的褲釦,那就應該請他到一邊去談。

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不要因“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冷落了某個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同女士談話要禮貌而謹慎,不要在許多人交談時,同其中某位女士一見如故,談個不休。

有人談話得理不讓人,天生喜歡抬槓;有人又專好打破砂鍋問到底,沒有什麼是不敢談、不敢問的。這樣做都是失禮的。在談話時要温文爾雅,不要惡語傷人,諷刺謾罵,高聲辯論,糾纏不糾。

第6篇

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在西方國家,用正餐的時間比中國要晚。請柬上註明兩個時間:晚7:30到場,8:00用餐(7:30 for 8:00p.m.),意即7:30到場,8:00晚宴開始。在此情況下,可在上述兩個時間之間到場。如果請柬上只寫一個時間,便應在該時到場。晚宴開始前通常備有淡酒,一般是雞尾酒或雪梨酒。這時,應邀的賓客邊飲酒,邊走動,與人交談,等到宣佈晚宴開始時便步入餐廳入座。

餐桌為正方形或長方形,西方國家中唯一擁有圓桌的乃是神話中的亞瑟王。亞瑟王是英國的一位傳奇性的國王,他在西歐神話中所享有的地位有如皇帝之在中國的地位。雖然根據神話所説,亞瑟王是英國國王,但大多數關於他的故事卻載於法國及法國文學著作之中。亞瑟王有一個圓桌,這樣他手下那些文武百官便誰也不感到比別人低人一等:他們的等級都是相同的。

千萬注意!還不到用餐的時候,在正式晚餐上,而且有時在家庭晚餐上,要做飯前感恩禱告,為所用飯食而感謝上帝。這種禱告可用任何語言進行,而時常用拉丁文。在此場合,如果其它客人起立,則應起立,否則不用起立,仍坐原位。如果你不信仰宗教,你就目光向下,雙手合十。感恩禱告時間不長。

在正式晚餐上,用餐器皿為數甚多。據悉,全人類有三分之一使用筷子,三分之一用刀、叉、勺,三分之一用手取食。

在法國,刀常常是吃完一道菜之後繼續使用,他們淨刀放在刀架上,如同在中國將筷子放在筷架上那樣。在英國和美國,刀不放在刀架上。但在美國有另一個關於用刀的習慣。那就是,在菜盤中切割食物,然後將刀放在菜盤左邊,再將叉子轉到右手。這種作法已經不多見了,但是如與一個美國家庭聚餐,或與年長的美國人用餐,便可能看到這種使用刀叉的方式。

靠左邊的小盤是盛麪包用的,有時用於放色拉和水果的盤子也擺放在那個位置。與某道菜相關的刀具或則放在主菜菜盤之前,或者放在最後側,放在最中間的匙和叉是供飯後用甜食時使用的,不然就從外邊向裏邊接着用。

如果餐桌上有你不喜歡的食物,可以拒絕食用。將盤中的食物全部用光被視為有禮貌;除非你要求再加一些食物,否則不會添加。在正式宴會上,從不給添加食物。在這方面,應當很注意中國和西方禮儀上的差距:在中國,主人自然認為客人的菜盤應當盛滿菜餚,在西方則不然。

食物由侍者端上,總是從左方擺上,空盤於每道菜餚用畢後自左方撤下。

涉外交往中,在與外商談話時表情要自然,語言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談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用手指點人。談話時的距離要適中,太遠太近均不適合,不要拖拖拉拉、拍拍打打。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時,不要湊前旁聽;有事需與某人談話,可待別人談完;有人主動與自己説話,應樂於交談;發現有人慾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第三者參與談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若談話中有急事需離開,應向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另一方面、在別人講話時,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的看法。對於對方談到的不便談論的問題,不應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要善於聆聽對方的講話,不要輕易打斷,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別人講話不要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老看手錶等做出不耐煩的樣子,或做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涉外交往在談話時,內容不能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也不要提起一些謊誕離奇、聳人聽聞、淫穢的話題。不應徑直詢問對方的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等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應究根尋底,對方反感約問題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在談話中一定不要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不要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不要恥笑諷刺對方或他人,不要隨便議論宗教問題。

談話現場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只與一、兩個人説話,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也不要與個別人只談兩個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談話的內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談一些荒誕離奇、聳人聽聞、黃色淫穢的事情。一般不詢問婦女的年齡、婚否,不徑直詢問對方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衣飾價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與婦女談話不説婦女長的胖、身體壯、保養的好等語。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要追問,不究根問底。對方反感的問題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一般談話不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員,不議論當事國的內政。不譏笑、諷刺他人。也不要隨便議論宗教問題。

談話中要使用禮貌語言,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打攪了、再見……好嗎?等等。在中國人們相見習慣説“你吃飯了嗎?”“你到哪裏去?”等,有些國家不用這些話,甚至習慣上認為這樣説不禮貌。在西方,一般見面時先説“早安”、“晚安”、“你好”、“身體好嗎?”“最近如何?”“一切都順利嗎?”“好久不見了,你好嗎?”“夫人(丈夫)好嗎?”“孩子們都好嗎?”“最近休假去了嗎?”對新結識的人常問:“你這是第一次來中國嗎?”“到中國來多久了?”“這是你在國外第一次任職嗎?”“你喜歡這裏的氣候嗎?”“你喜歡我們的城市嗎?”分別時常説:“很高興與你相識,希望再有見面的機會。”“再見,祝你週末愉快!”“晚安,請向朋友們致意。”“請代問全家好!”等。

在社交場合,還可談論涉及天氣、新聞、工作、業務等事情。

在社交場合中談話,一般不過多糾纏,不高聲辯論,更不能惡語傷人,出言不遜,即便爭吵起來,也不要斥責,不譏諷辱罵,最後還要握手而別。

到外國人辦公室或住所,均應預先約定、通知,並按時抵達。如無人迎候,進門先按鈴或敲門,經主人應允後方得進入。如無人應聲,可稍等片刻後再次按鈴或敲門(但按鈴時間不要過長)。無人或未經主人允許,則不得擅自進入。

因事急或事先並無約定,但又須前往時,則應儘量避免在深夜打攪對方;如萬不得已,非得在休息時間約見對方時,則應見到約見人後立即先致歉意,説“對不起,打攪了”,並説明打攪的原因。

在為外國來賓安排住宿的具體過程中,一般應當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必須充分了解外賓的生活習慣。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風俗,每一個人也有自己獨特的生活習慣。一般而論,外賓對於個人衞生大都十分重視。對於他們而言,隨時可以洗熱水澡的浴室,單獨使用的乾淨清潔的衞生間,都是自己的臨時居所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其次,必須慎重選擇外賓的住宿地點。通常應當被安排條件在涉外飯店裏住宿。

除了需要照顧外賓的個人生活習慣,尊重其特有的風俗、滿足其特殊的要求之外,尚有如下幾點應當注意。

“賓至如歸”,體貼入微,善解人意理當在接待人員的身上得以發揚光大。應當注意的是,對外賓的關心、照顧,應以不妨礙對方私生活為準,並應以不限制對方個人自由為限。

第7篇

近日,教育部出台《中國小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對國小至高中階段文明禮儀教育內容做出了規定。

根據該綱要設定的分目標,在國小階段,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比如在一至三年級,要知道常用的禮貌用語,養成良好的坐、立、行的習慣,學會遵守公共交通規則。到了四至六年級,要在交往禮儀方面學會餐桌、接電話和集會入場等禮儀。

到了國中階段,要讓學生學會着裝大方得體,瞭解涉外和公共場合發言的禮儀。在交往禮儀上,掌握使用電話、短信、書信和郵件上的禮儀,掌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禮儀。

在高中階段,要讓學生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包括要掌握各種場合介紹和自我介紹、各種場合握手、演講和辯論的禮儀要求等,還要掌握基本涉外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