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少年班觀後感3篇 綻放夢想,少年班:活出自我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4.27K

《少年班觀後感》是一部扣人心絃的電影,講述了一羣少年被送往軍事化的學校接受嚴格訓練的故事。影片通過真實而震撼的演繹,展現了少年們在面對困境和挑戰時的成長與堅韌。引人深思的情節和精彩的演技讓觀眾既被故事所吸引,又對內心的冷酷與温暖產生了深深的思考。

少年班觀後感3篇 綻放夢想,少年班:活出自我

第1篇

看過這個片子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看網上評價並不是很高,於是一直很糾結怎麼表達我心中的感受。

這是一部和我經歷息息相關卻又經過誇張之後截然不同的片子。

其實這種所謂的少年班一直存在,不僅僅是大學,國小中學都有類似的教育。説來也很簡單,我國小時候被其他熟識的同學的熱心家長拉入了其組織的數學奧賽培訓班,因為我一直算是對學習比較上心比較努力的乖乖女,國小的那些奧賽知識也並不難,於是成績算是中等偏上,獲過數學競賽一等獎,也順理成章的考入了一箇中學實驗班。我的資質屬於一般,智商沒有超高,不是天才,可也不笨。國小的各種競賽培訓班就認識了一批超級天才的同學,於是中學進去了這個天才班後也沒有特別大的不適應。

我和吳未一樣有自知之明,從國小時候學奧賽的課堂表現就看到很多同學就是天才而自己只是個平凡的人,也羨慕那些非常聰明上課不怎麼聽課考試任何難題全都會的天才同學。我在班上看到了很多天才,他們和別人總有各種怪念頭和奇怪舉止。不過,我們畢竟都是同一個城市的,都是較優秀的國小考進來的,年齡差也在兩歲之內,於是當然也就沒有電影中呈現得那麼誇張,他們只是有些行事和思維讓我覺得神奇,不至於離經叛道或者觸犯法律,品德上絕對沒問題。他們沒有非常要好的朋友,和班上其他同學都只是泛泛之交,但交談還是能很愉快友善的。我會努力讀書,努力融入他們的世界,去儘可能多的理解他們在想什麼。老師也會比較寬鬆,只要沒出什麼大問題,不太會管大家。學習上的交流會讓老師也很喜歡這些天才。一個班四五十個人,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天才,也有些是智商普通的同學,我和他們更聊的來。我不會把他們當怪胎,我會很敬佩很欣賞他們。或許我碰到的不是電影中那種頂尖的天才,我遇到的情況不是那麼極致,但我能體會到。

電影中為了突出效果誇張了某些東西,顯得狗血刻意了些。但拋開這些誇大,吳未的一些感受我是能懂的,周老師對他們的期待和教育我是能懂的,甚至他們青春期懵懂的叛逆我是懂的。我知道可能大部分人不能理解也不能感受到這些天才的世界,也自然不能理解這部電影裏面講的東西。但有過經歷的我是認可這部作品的,確實講出了一些天才世界的特質,這些東西可能不討喜,不健康,不正能量,還很無聊,但它們真實存在。

從電影藝術角度看,光景的運用,鏡頭的角度,都很協調一致地營造了一種詭譎又帶點青澀的氣氛。剪輯敍述很流暢,全片儘管壓抑,零碎,但能夠一直吸引着我。不愧是一位優秀剪輯師出身的導演~導演少年班的真實經歷也給了他堅實良好的素材基礎支持。演員的表現全部合格,對怪異人物的把握很自然,我看的時候沒有任何違和感。或許這不是一部好作品,但在我心中,這是一部合格的作品。

少年班觀後感3篇 綻放夢想,少年班:活出自我 第2張

第2篇

青春很美好,這誰都知道,老生常談的話題,我們在青春裏看到的愛情、奮鬥、失敗、成功。全都被我們所銘記,可是我們走出那段時光,便再也不會做那樣的事情,從此之後,我們剩下的只有回憶。

?少年班》定義為為青春片,只是因為其中上演了那個年紀的故事,但這樣的青春又不是我們常人所能經歷的,我們不能身臨其境。電影不能讓我們回憶起我們青春時光的故事,我們始終只是一個旁觀者。可是,這才是電影啊!你能在一個角度去體驗你在現實世界裏所經歷不到的東西。

一直不知道天才的該如何定義,是否要去翻開字典,去翻譯它。那是天賦,與生俱來的出類拔萃,可是天才的另一面是瘋子,對嗎?他會有一些出乎常人的舉動,然而我們不願承認瘋子是天才啊!

方厚正是年紀最小的一個,若是沒有周知庸將他帶到大學裏上少年班,在他那個年紀,已然是鶴立雞羣的人物。他是一個異類,他是天才,他是孤獨的。他曾對吳未説,你是我第一個朋友,天才不應該被孤立。我想起了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與瘋子只在一念之間。方厚正是天才,有着與年紀不符的能力,不符的情感表現,太過於突出,這不是他的錯。卻也不一定是他想要的。

在我看這裏,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王大法,片中王大法是一個神棍形象。他的成長,思維,做事方式與一般人都不一樣,他保有一絲神祕。也正是有這樣的原因,最後炸了汽車,王大法是最勇敢,最沒有顧忌的。我喜歡王大法的處事,不談封建迷信,可他總是用封建迷信的方式解決其他人不能解決的事,在數學教授來測試少年班時,幾乎幾個人都被難住了。王大法卻用一招算卦成功解出了數學題,看似無稽之談,我們要承認第一個拯救少年班的人是王大法。可能天才正是用了我們正常人無法理解的思維,才那麼與眾不同吧!

麥克一直是一個壞孩子,在少年班也是,沒有一點長進。他是青春期叛逆的代表,在來到少年班之前,無所事事,他該去的事少管所而不應該是少年班。這是最開始大家想法。沒有人喜歡這樣一個惡漢。到了少年班,一貫的特立獨行沒有一絲變化,可是從他保護方厚正的場景可以看出他的惡更多的來自對不公平的憎恨,來自他的仗義。在古代,他有可能能成為一個大俠也説不定呢!

吳未並不是一個天才,正好反襯。他是中國應試教育的失敗品,母親對他的厚望以及培養方式有些扭曲,造就他在性格上的巨大缺陷,可人的自尊心又是那麼強烈,從不願被人發現事實,到最後的坦然。最後為麥克頂罪,被學校開除,他一直是一個失敗者的角色,隱藏於心底的祕密,最後才揭開。可是晚了,與我們平常看到的一樣,世上沒有月光寶盒,太多在失去才懂得珍惜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你想做的,沒人知道結果。

吳未的遺憾在於周蘭,周蘭是最有學生氣的一位,她才是少年班的學生。其他人或多或少只是擁有了上天給予了一些天賦,對這些人而已,這些天賦只是上天強加到他們身上的,他們對此也併為珍惜。周蘭畢竟是一位女生,女生的情感太過於細膩,不是一般人所能猜透。況且周蘭還不是一般人。不知道最後追吳未時,她是不是真的後悔了,吳未不是她人生計劃的人,終究只是一個過客,只是一個能在他青春期留下不可磨滅印象的一個人。

將這些天才少年召集在一起的是周知庸,從很多層面上來講,周知庸是一個瘋子。他是少年班第一期的成員,他可以被稱為是第一代天才,他有自己的堅持,有自己的夢想。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到他人的身上,少年班的同學只是他來證明自己的人。這樣想想可悲至極,然而他卻也是最有血有肉的一位老師,是最悲情的一個,

最後的最後,結局是悲劇。説到結局不得不提一個人,江依琳,她是所有天才少年的女神,他是少年班失敗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車震,是不是少年班會成功,是否結局會變得美好。我想説是紅顏禍水,可是這就是青春。即使方厚才一干人等-了imc。少年班計劃也不一定會繼續下去,周知庸一開始就錯了。

這裏我們不聊教育,不談人生,只有青春。還記得三傻大鬧寶萊塢裏唯一的天才,特立獨行者,卻只是他人的替身。不管誰是天才,不過是同一段人生,相信你也是天才,你也能將人生過得不一樣。

第3篇

?少年班》是一部預告片做得相當精彩的電影,而這對於靠剪輯在圈內混得風生水起的肖洋導演來説,並非難事。在低劣青春片氾濫成災的今天,一羣天賦異稟的學生帶着玩世不恭的態度橫空出世,似乎要帶來一股江湖新秩序。

天才們的故事,向來受到看客的青睞。大多數人在這個平庸的世界上,靠着平庸的資質經營平庸的人生。我們渴望不凡,仰視天才,他們帶有傳奇色彩的軼聞趣事,是普通人乏味生活的調劑。早些年,《雨人》《心靈捕手》《美麗心靈》這些以高智商人類為主角的電影,獲得了主流觀眾和奧斯卡獎的高度認可。新世代裏,長相在傳統意義上根本擠不進帥哥隊伍的謝耳朵和卷福,更是以iq之名,打出brainyis new sexy的旗幟,把全球女性迷得死去活來。

當中國觀眾被各種不負責任的本土低能電影持續侮辱智商之後,《少年班》裏的小神童們,是否能讓觀眾真正產生一種源自智力的快感呢?畢竟,肖洋導演自己也曾經是“少年班”中的一份子。而中國電影的現狀是,高智商從業者的比例實在低得可憐。

所以,基本上,我是懷着樂觀向上的心情去觀賞《少年班》的。我滿以為它會很不一樣,可結果它只是隔靴搔癢。這其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原因在於,創作者們對“少年班”存在價值的閃爍其辭,以及劇作層面上對“關係”的輕視。

影片將故事背景設置在1998年。彼時,大學開始擴招,作為精英教育(現在看來應該是“個性化教育”)的少年班,受到學校制裁。而孫紅雷扮演的理想主義者周知庸,卻以一己之力抗衡制度和現實社會,從全國各地挑選出一批智商極高的天才少年,訓練他們成為理工科領域最頂尖的人才。這其中,有暴力傾向嚴重的麥克,有發育未完全的11歲兒童方厚政,有家在河南農村的“神棍”王大法,還有倔強驕傲的女生周蘭。當然,班裏也混進了一個普通少年:吳未。他在嚴苛強勢的單親母親的一手操辦下,頂着誓做人上人的巨大壓力,進入完全不屬於他的世界。而最終,周知庸的教育實驗以失敗告終,少年們也分道揚鑣,踏入各自不同的人生軌跡。他們沒有改變世界,卻都被世界改變了。

聽起來,這是一個關於理想幻滅的悲傷故事。周知庸的初衷,是要讓這些少年“認識你自己”,他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幫助少年們挖掘連他們自己都不曾意識到的,足以幹出一番豐功偉績的潛能。為了這樣的目標,在周老師眼裏,談戀愛、看電影、參加舞會都是十足的禁忌,是邁向人類智慧頂峯的絆腳石。作為少年班第一期的學員,他四十多歲依然單身,偏執到連襪子都要熨燙得沒有褶皺。你很難説他是“愛”這些十幾歲的少男少女。更多時候,你會從周知庸身上感受到一種不寒而慄的冷酷——他甚至會直白地告訴吳未,之所以選他進入少年班,就是為了讓他發揮出一條“鮎魚”的陪跑作用,讓珍貴的“金槍魚”們時刻保持興奮狀態。而當偽造紅頭文件的事情被發現,校長執意解散少年班,周知庸下跪認錯、自我鞭笞,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們不要失去參加imc大賽的機會。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得到一個能夠體現智商優越性的結果。可“認識你自己”,真的只有這麼簡單嗎?周知庸期望少年班是一個脱離裏現實羈絆的烏托邦,他幾乎無視這些十幾歲的少男少女亦是血肉之軀,需要有正常的情感體驗和及時的心理疏導。一個低情商的老師,怎麼能應付得了一幫另一種意義上的“問題少年”呢?周先生的孤獨漂流注定失敗。他這個船長,和《死亡詩社》裏的基汀船長形成鮮明對比——後者堅持摒棄專制,讓學生們解放天性,學會獨立思考,以擁有更為健全的心智。

也正是因為如此,作為觀眾的我們,不禁會有疑問:如果少年班的教育理念,是周知庸所奉行的異化的“精英主義”,那它的利弊究竟該如何衡量?電影觸碰了少年班這樣一個現代教育史上頗受爭議的問題,也的確是朝着有別於狗血青春的方向努力,讓我們窺探到了關於天才的冰山一角。一黑板複雜的數學公式,亦是請來現實學霸設計把關。然而,這冰山一角之下沉默積蓄的巨大能量,似乎並未被激發。誠然,“天才”也是人,但他們和普通人的差別是客觀存在。這其中的差異,正是天才類影片最應當關注的“戲核”,是最能吸引觀眾的“陌生化”元素。遺憾的是,創作者巧妙地打了一個擦邊球,把在澡堂羣毆升級成為向澡堂投放自己研製的“臭屁彈”;向女孩兒表白的方式,是畫一個心形的函數圖。説得刻薄點,是在借天才的名義,賺青春的票房。不過,在各種所謂超級ip的圍攻之下,《少年班》選擇了這樣一個原創主題,也算得上是勇氣可嘉。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羣智商高於常人的天才。包括周知庸在內,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很大一個障礙是“孤獨”。這些身在彼岸的人,單純執着,對感興趣的事物報以瘋狂的投入。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離平庸卻安全的此岸越來越遠。普通少年吳未,正是天才們和“此岸”最緊密的關聯。大概也正因為吳未是最貼近普通人的角色,所以董子健的演技有了發揮空間(星媽為了兒子的前途,也真是煞費苦心啊)。相比之下,飾演“天才”們的演員,基本沒什麼“內心戲”可言。是啊,如果天才那麼容易演,達斯汀•霍夫曼也不會得影帝啦!

?少年班》是一部語焉不詳的電影。它似乎試圖在“此岸”和“彼岸”之間,尋找到可以接受的平衡點。然而,就像一個個在結局處“泯然眾人”的主人公們一樣,這部電影最終沒有逃出平庸之作的桎梏。創作者顯然是為票房考慮得更多一些,希望多抖幾個包袱,賺取掌聲和讚譽。可在經歷了無數爛片的洗禮之後,觀眾真的還有那麼好騙嗎?

陳丹青老師曾有過這樣的評價: “現在的七零後、八零後導演,越來越現實,以便製造越來越不現實的影像。大家適應了管制,熟練地繞過種種真實。”正如最近被全民吐槽的網絡劇《盜墓筆記》,越來越多年輕的影視創作者在一開始就選擇自我閹割。他們放棄了藝術創作的某些本能,機智地避開有觸雷可能的區域,憑藉經驗和想象中的“大賣”標準,生產出貌似安全的作品。可藝術的生命,也在這一次次的趨利避害中消磨殆盡。不久前重温《頑主》,這部拍攝於20多年前的老電影,現在看來仍有着極為先鋒大膽的嘗試和表達。那場荒誕驚奇的“頒獎走秀”,簡直是神來之筆!時至今日,大陸電影已經很久沒有藝術上的驚喜和突破,各種電影節紅毯上留下的,多是無作品女明星的八卦談資。如果説李安是世界華語電影的面子,王家衞是香港電影的面子,侯孝賢是台灣電影的面子,那麼大陸電影的面子,又在哪裏呢?

?少年班》這部電影的出現,不但是對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的叩問,更是對一羣具有特殊才華的少年真實寫意。該片的出現意義非凡,它填補了青春題材電影單一性,豐富了青春的意義。

影片聚焦在少年班五個學生身上,他們分別是桀驁不馴的麥克、早熟聰慧的方厚政、個性十足的周蘭、天資普通的吳未和來自山野狂放不羈的王大發。影片通過具體的情節將這五個少年的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實少年班曾經是個教育界的特殊現象,一些智商出類拔萃的孩子被直接招進大學,目的就是培育中國未來的尖端人才。這樣的培育人才方式,其實是一種不很理智極為不科學的行為。拔苗助長,忽視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一羣不同年齡的大學生相處,鬧出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

影片導演肖洋曾經是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的學生,所以他本人對少年班比較有發言權,編劇這個故事,應該是得心應手。肖洋拍攝這個故事的目的其實並不是譁眾取寵,而是讓這個故事帶給大家更多的思索。教育不是砸錢,教育也不是開小灶,教育更不是拼爹媽,教育是對下一代的負責,而不是蓄意被功利化。

看過講着名物理學家霍金故事的《萬物理論》,霍金的成功和國家似乎沒有半毛關係,完全是自己自費刻苦鑽研,即使已經小有成就,霍金依然沒有任何所謂的國家補貼,完全依靠講學和出版書籍稿費生活和治病。再説《三傻大鬧寶萊塢》也是極度諷刺那種呆板教條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學分成績的教育體制。少年班可能完全屬於中國特色,這其實是對普通學生的歧視,對特殊學生的禁錮,抹殺學生天性,過度的開發智力,這完全違背了人的自然生長法則。

影片悲劇性角色有兩個,一個就是老師周知庸,一個就是資質平凡的吳未。周老師同樣曾是少年班的`學生,他被報送到慕尼黑工業大學讀書,但一樣並沒有成為聲名顯赫的高級人才,但他還一直假冒國家名義招收少年班學生,企圖實現未完成的夙願,最終被自己荒謬和一廂情願的行為給禍害。而吳未,他本身並不聰慧過人,完全被身為校長的母親虛榮心驅使,被包裝成為一個天才少年。一個是執迷不悟,一個是硬着頭皮裝葱,但他們都失敗了。

影片採取順敍手法,節奏適中,故事性較強,情節也算跌宕起伏,畫面質感較好。其中利用不少慢鏡頭昇華人物內心世界和宣揚外在美,小高潮不斷。影片以客觀的態度審視少年班存在的意義,通過具體的情節反饋出少年班存在的不合理性。

演員的表演真實自然,特別演繹普通少年吳未的董子健,演技比在《青春派》中更精進了不少,這個角色非常考演技,因為吳未不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學生,他很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影片給出兩個橋段,充分展現出這個角色的自卑矛盾的心理。一個是四個小夥伴喝酒吳未道出實情,自己是與其他人格格不入,另一個橋段是和周蘭離別之際吳未的不捨和憂傷,兩個哭戲,通過董子健充滿層次感的表演,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而被深深觸動。影片為了表現這個角色的平庸,在外表上有別於張狂的麥克,在智商表現上有別於王大發、方厚政和周蘭,而董子健顯然準確的把握了角色的內心世界,所以表現出來的吳未就不是一個傲嬌的天才,而只是一個為他人而存在的可憐蟲。他只是一條保護金槍魚新鮮感常在的鮎魚,他曾經失自我,最終被治癒。

?少年班》其實也有不少類似《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和《左耳》等片中追女生、打架和搞惡作劇的橋段,但《少年班》由於年齡不等,這特殊人羣的青春更是與眾不同,是荒唐、滑稽和幼稚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