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7篇 《一個都不能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投入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7W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楊帆老師在艱苦的條件下堅守教育事業,逐漸改變一羣貧困地區孩子的命運的故事。影片深情人心,展現了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堅定信念。這部影片是一部温暖感人、震撼人心的教育勵志佳作。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7篇 《一個都不能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投入

第1篇

主要寫的是在水泉鄉水泉國小,在這裏教書的高老師的媽媽病了,她要回家探親,可是她擔心學生們怎麼辦就請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臨走時,高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魏敏芝:“敏芝,你要記住,這些孩子都很調皮,一個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們,我會盡快趕回來的!”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為家裏窮,就被潑到城市裏去打工,這可把魏敏芝嚇壞了,他想起高老師對他説過的話,他對學生們説:“老師要去城市裏去找張慧科。”但是那裏太窮了,老師讓每個同學出點錢,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麼辦都不夠,老師決定就讓她一個人去,到了城裏以後,她通過市長的幫忙,找到了張慧科……

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為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國小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國小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國小到城裏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7篇 《一個都不能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情感的投入 第2張

第2篇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説:“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地方,還是有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魏老師恪守着自己承諾,想方設法終於讓所有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為魏老師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為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並不是最重要。

後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命運和開啟未來大門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在我們國家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説,教育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麼重大,任務是多麼艱鉅啊!

為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為國家、為社會貢獻出自己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生活,憧憬美好未來。

第3篇

在上星期的電影課上,我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它是著名的導演——張藝謀的作品。

水泉國小的高老師要回家看望娘棉桃,不幸落入土匪劉八爺手中,病重的母親,村裏只有這一個老師,棉桃逃跑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劇情被追逼無奈跳入村長從鄰村找來一個十三四歲的女孩魏敏芝替高老師代一個月的課。高老師嫌她年齡小,怕她上不了課,村長説找個人很不容易,能湊和一個月就行了。一個都不能少介紹水泉國小原有學生三四十人,每年都有學生流失,現在只剩下28個人了,高老師臨走再三囑咐魏敏芝,一定要把學生看住,一個都不能少。不能沒有你劇情介紹魏敏芝每天讓學生抄課文,清點人數,誰要把學生弄走就跟誰急,連村長也不例外。學生們見她人小,又不會上課,一個都不能少故意跟她搗亂,教室裏亂哄哄的,魏敏芝只是守在門口,不到時間不讓學生走。十歲的張慧科是班上的學習委員,母親常年卧病在牀,一個也不能少家裏欠債無力償還,他不得不到城裏打工掙錢。一個不能少電影魏敏芝牢記高老師的'叮囑,決心把張慧科找回來。她隻身一人踏上了進城之路,在茫茫人海中尋找,歷盡各種艱辛,遇見各式人等,一個都不能少在好心人的幫助下終於不辱使命,將她的學生找了回來。

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發現,如果你經受不了挫折而放棄,最終就會一事無成。

毅力可以改變一切,讓我們現在開始磨練意志,據有和魏老師一樣的堅持不懈的精神。我相信毅力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道路,雖然它很坎坷,但我們可以用毅力把坑窪的地方填平,我們要一起加油努力,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勝利的曙光正在迎接我們!

第4篇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一樣的景象。這次教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教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説,代課教師竟然能夠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教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應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為家庭貧困,到城裏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裏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最終感動了電視台台長,最終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明白自我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當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粉筆在教室裏甚至能夠説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説,是十分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教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明白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為我有時也揹着教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説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必須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説,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當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第5篇

看了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後,我不由得讚歎:“多好的一位少年老師!”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理老師魏故芝,僅僅13歲,國小剛畢業,如今要代替高老師上課了。高老師臨走前告訴她全班28名學生,在他回來之前“一個都不能少”!

內因使魏敏芝可以極力克服,而外因卻給魏教芝帶來不小的壓力。第一次縣裏選拔明新紅為跑步運動員,她以“失蹤,保住了“一個都不能少”。而第二次張慧科因家庭貧困,突然離校迸城打工掙錢去了。這件事可急壞了魏敏芝。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小小年紀,又是女孩。社會交往又少,路途又遠,怎麼辦?

魏敏芝首先與同學們一塊兒商量,繼而單獨一人進城尋找。在尋找中,她一整天沒顧得吃飯,一整夜呆在電視台門外。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忍耐粉。她到長途車站,用自己身上所有的`錢買了紙和筆墨寫了尋人啟事,又進電視台……

魏敏芝忍飢挨餓,風餐露宿。四處奔波,是什麼力量在激動着她?是愛我課堂,遵守諾言“一個都不能少”,是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一顆赤膽忠心!

我今年也13歲了,馬上就要畢業升中學了。看了影片。我深受感動與鼓舞。我要向魏敏芝學習,樹立“愛我課堂,勤奮好學,爭做四有新人”的堅定信念,將來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第6篇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的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13歲,正是和我們差不多的年齡,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説,代課老師竟然可以是13歲,魏敏之就是這個代課老師,其實也就是一個大一點的孩子。面對那麼多調皮的小孩子,魏敏之雖然管不住,可她堅持一個信念,孩子們一個也不能少。當張惠科因為家庭貧困,到城裏打工時,魏敏之步行到城裏三天三夜,到處尋找張惠科,她終於感動了電視台台長,最後找到了張惠科。期間,她受了很多苦,做了很多的努力,結果當她知道自己做的純屬徒勞時,她仍然堅持了下來。

生活中,當我們遇到阻撓時,是不是也應該這樣呢?答案是肯定的。

粉筆在教室裏甚至可以説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説,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為我有時也揹着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説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説,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第7篇

這天,我為了完成語文作業而觀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影片的開頭真的有些奇怪,只有“一個都不能少”幾個大字。隨後便是正片,第一幕便引出了。學生中也有不少搗亂的,其中一個就是張慧科。他經常和老師對着幹,似乎班裏所有的壞事都有他一份。

但是他家非常貧窮,以至於他輟學去城裏打工。他走了之後,學校所有人都想把他找回來。當魏老師呼籲學生搬磚時,全班同學異口同聲的那一個“好”就是最好的證明。但無奈錢還女主角——魏敏芝。她是一位代課老師。這所學校原來的高老師母親有病,所以她才來代課。高老師仔細的叮囑了她,這裏原來是有三四十個學生,現在只剩二十八個了。所以“一個都不能少”。還有一些小事,從這些中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高老師是一位認真負責,熱愛學生的老師,學生與他的'親密也可以説明這點。二則是這個地區的貧窮與落後,“太陽照到釘子上的時候放學”這裏連個鐘錶都沒有,只能用這種粗略的方法計時。之後,我瞭解到高老師能用粉筆頭寫出一個字來,才更加體會到這裏的苦。儘管這樣,學生們還是很開心,鄉村人民質樸的特點一覽無餘是不夠,只有魏老師一個人去了城裏。她先去找了和張慧科一道來的阿姨,這個片段使我感受到了魏老師的變化:她一開始是為了錢,但現在是為了“一個都不能少”;她半夜在椅子上寫尋人啟事時我也為之心酸,她居然為了一個差生如此拼命!但使我潸然淚下的還是那一句句“你是台長嗎?”這是多麼無助的呼喊啊!也正是她願意為這個孩子付出一切的證明。

1999年的時代背景,造出了這一部電影。感謝老師為我們的付出!

第8篇

轉眼間就過了一個星期,電影也如約而至,這回等待我們的是一部叫《一個都不能少》的電影,雖然名字不怎麼樣,但是這可是大導演家張藝謀的鉅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部電影的故事發生在中國偏遠地區的學校中,這所學校叫作水泉國小,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一棟棟林立的教學樓,取而代之的是一間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幾十個班級,而只有那一個班級。在這裏,你所能看見的不是從一到六年級層次分明的`學生,他們全部集中在一個教室上課。沒錯,他們也只有一個老師,就連寫字用的粉筆也是格外的珍貴,容不得一絲浪費。所以,來到這裏,你只能看到貧窮!

這一天水泉國小迎來了一位代課老師,可是這個代課老師也只不過是十三四歲的女孩,並不比我們大多少,也是中學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學們都叫她魏老師。可是畢竟是小孩,第一次當老師仍然有些膽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講台,卻只是像完成任務一樣去教書強迫學生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師給她的要求是她帶的學生,一個也不能少。看來當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也許是老天不想讓她拿到那代課費,偏偏在她代課的時候“跑了”兩個學生,第一個是因為有運動才能被市裏選上了運動員,但是第二個張惠科卻是因為家裏沒錢而偷偷跑到城裏找工作,前一個魏老師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這一個她不能再丟了,所以她決定自己動身去城裏找。

可是這錢從哪裏來呢,在一系列蠻橫的“工作”之後可算是湊到了錢但遠遠不夠買車票,而且想混車也沒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華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車流量大的驚人,初來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辦法來找跑到城裏來的張惠科。廣播找人、貼紙條、寫尋人啟事。可是都沒用,最後還是在電視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電視台長讓她得以從電視這一個角度尋找到了張惠科,而且也從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學習文具,這讓他們的貧窮落後的狀態有所改變。

電影落下了帷幕,但是遠在偏遠山區的學生們落後的教育的現狀還沒有結束。但是我從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備的東西,就是責任,對自己説過的話,做過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擔。還有一個就是承諾,對自己許下的承諾,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這樣,你才能博得別人的信任與肯定。

第9篇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提高了,但是人們的思想意識卻越來越差了。本來我也沒有認識到“堅持”這一點,是影片《一個都不能少》是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

這部由名導——張藝謀拍攝的電影,它主要記敍了一位13歲的山村小姑娘為了得到50塊錢而來到一個校設施極差的學校當代課老師,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但在這一個月內,發生了一系列不平凡的事情。這其中的一件事情,深深打動了我。

這位老師代了兩天課後,發現班裏那位調皮的男生——張會科不見了。因為高老師臨走前,讓他看好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他就去尋找張會科,張會科的母親告訴這位代課老師會科去城裏打工了。這是,她踏上了尋找會科的道路。時間一天天的過去,這位女老師卻因為缺少資金而遲遲不能出發。她最後發動全班同學去搬磚,得到了幾塊錢,可這些錢遠遠不夠。她只好步行去城裏。經過一夜的長途跋涉,她終於來到了城裏。她找門路、求領導卻都沒能找到張會科,最後她在電視台門口苦等台長,求得他的同意在電視台播放了由她做嘉賓錄製的節目。張會科找到了,同時也讓社會了解了鄉村簡樸的教學環境。山村女教師帶着張會科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回來了。她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我。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但是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氣餒、不退縮、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夠克服一切困難,跨越一切障礙!

第10篇

這是一部令我至今難忘的電影,我真想不到有那樣窮的地方,有那樣窮的學校,有那樣愛學生的老師,更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因為被老師所感動而認真學習。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不禁流下了熱淚,那兒有一個窮的學校,學校有個老師,他母親生重病而在牀上無法起來,並去看望母親,老師去找代課老師,卻沒一個人幫他,最後,找了一個國小沒有畢業的十三歲小女孩代課。張慧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因為家窮,所以把他送去城市打工。老師知道了這個消息,決定去把他找回來。但因為沒錢,所以走路去找,後來發現張慧科走失了,又去報廣播,都報了六次了,還沒找到,她又去電視塔,當張慧科在電視上看到代課老師時,流下了淚。

當時,我也流下了淚,老師,是一個好老師,雖然,只是一個代課老師,一個國小生,可是,少了一個學生也不行,因為,她知道教好學生是她的責任,哪怕只當一個月的代課老師。為了一個學生,而從一個很窮的地區走到一個富有的城市,那多麼的費力,哪天,我能去那裏捐給她們一萬元錢,那該多好啊!

第11篇

今天上午,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主要寫的是在水泉鄉水泉國小,在這裏教書的高老師的媽媽病了,她要回家探親,可是她擔心學生們怎麼辦就請了一個年僅十二歲的.魏敏芝,臨走時,高老師千叮嚀萬囑咐,告訴魏敏芝:“敏芝,你要記住,這些孩子都很調皮,一個都不能少,你要看好他們,我會盡快趕回來的!”可是沒過多久,張慧科因為家裏窮,就被潑到城市裏去打工,這可把魏敏芝嚇壞了,他想起高老師對他説過的話,他對學生們説:“老師要去城市裏去找張慧科。”但是那裏太窮了,老師讓每個同學出點錢,大家都去......

可是,不管怎麼辦都不夠,老師決定就讓她一個人去,到了城裏以後,她通過市長的幫忙,找到了張慧科。雖然都是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可是差距為什麼大呢?像有的孩子買一瓶可樂,沒喝完就給扔了,但是,水泉鄉水泉國小的孩子悶呢,買一瓶可樂,一人只能喝一口,還要留給老師,水泉國小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而且成績都很高。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學習更好!

我想要是水泉鄉水泉國小到城裏來,也像我們一樣有那麼好的環境的話,他們是否還能品學兼優呢?

第12篇

在開初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到前面,我們就開始審視題目了,到底是錢一個子兒都不少,還 是人一個都不少?看到後面我們才漸漸明白……

魏敏芝是一名13歲的學生,但是卻擔當起了小孩們的老師,她起初的`意願是教完一個月後就拿走屬於她的50元,認為帶國小生,當他們的老師是一件不是很難的事情,但事情出乎她意料之外,甚至不能掌控。

張慧科是班上最調皮的學生,他一開始總是跟魏敏芝對着幹,非要反着來,有一次他因為搗亂,和魏敏芝爭吵了起來,把粉筆都踩爛了,她們很為難,因為高老師走之前囑咐了魏敏芝要保管好粉筆,因為粉筆在這裏很珍貴。

後來明行光被帶走去城裏參加跑步比賽,魏敏芝想阻止,但最終被張慧科出賣,失敗。後來張慧科因家裏貧困跟孫志梅去城裏打工,魏敏芝知道後,湊錢去找,但是因沒錢而且還 是混車進去的,被丟了下來,最後靠雙腳走到了城裏。魏敏芝找到了孫志梅要求她陪她一起去火車站找,連大喇叭都用了,但是卻還 是一點消息都沒有。與此同時,張慧科一個人走在路上,餓了,看着包子久久不肯離去,最後還 是店家給了一個充飢。後來遇到了一個很好地老闆娘收留了他。魏敏芝一直動用各種辦法想方設法的找到張慧科,不惜用了所有的錢用來寫那些‘沒用’的尋人啟事。最後打聽到電視台可以幫助她找到,她再次靠那雙腳走了好多路去那個地方,經歷了各種險阻終於見到了台長,並在電視台上好不容易説出了自己對張慧科的真心話。

張慧科非常感動,他很感激魏老師,因為不是她他還 一直在這個陌生的城市裏遊蕩,流浪,魏敏芝何嘗不是如此?她為了找到張慧科,使出了渾身的解術,才找到張慧科,至此他們的感情又加深了!

在記者採訪張慧科時,問:“你最難忘的是什麼?”他答:“要飯!”我當時一陣心酸,讓這麼小的一個孩子説出這樣的話,都會覺得這個社會不公,但是社會便是如此,你弱小,它便會把你打敗,你越是內心強大,越能夠生存下來!

第13篇

張藝謀將農村教育拍攝得真實,而純樸,映照的是真正的人性——人的本真。我們的教育現狀如何呢?校舍、師資力量、環境的優越性暫且不談,單講課堂授課,我覺得尚且不如電影上魏敏芝的那堂數學課來的`更生動,更真誠純樸,很多時候我們都過於講求什麼教法、課堂紀律、教具準備,因此講課講得抽象有餘,而情感吐露不足,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己高超教學基本功”的舞台,而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需求程度。

我覺得,究其原因應該是對於農村的現實沒有更清晰的認識,急於追求向城裏教育看齊,而在個方面造成趕鴨子上架的現狀。結果雖然給豬的鼻子插上葱,很有些像大象,但怎麼也擺脱不了農村孩子相比城裏孩子缺乏品德教養這一弊端。

沒錯,我們現在的師資力量確實相比過去要上一個大的台階,絕大部分教師都接受過高等教育,在教法、知識儲備等各方面都高於貧困地區,但我們運用教法的宗旨、目標就是適合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正真會算(數學課)。可是我們這樣啟發,那樣規定,如此訓練,如此這般講解,不管學生是否愛聽,不管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強硬地施以我們認為成功的教育,結果是:教師不明就裏,學生如墜雲霧。

我們不妨站在旁觀者的地位來看孩子,將他們向電影裏的孩子一樣看。來揣摩他們的心思,來同他們進行真心的對話,共同實踐一個目標。真誠才是高超教學,實現各項教學目標的法寶

第14篇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國小老師因為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為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為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為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啟事,然後竟在電視台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台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國小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國小隻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第15篇

上週,教師利用晚自習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村裏有個水泉國小,國小裏僅有28個學生,學校的環境十分簡陋,課桌椅都破爛不堪,教師和留校的女同學還得擠在一張牀上。男同學則是把幾張課桌拼在一齊做牀,所幸的是這些孩子都成長得健康可愛。學校裏僅有一個教師,姓高,同學們都叫他高教師。一天,高教師的母親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於是,村長就找了個名叫魏敏芝的教師暫時頂替高教師。高教師走的時候,再三囑咐小魏教師,在他回來的時候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調皮的學生張慧科,因為家裏十分缺錢,就輟學到城裏打工,魏教師為了找他回來上學,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電視台的`幫忙下找回了他。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一個情景是,小魏教師瘦小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她一聲接一聲地詢問:“你是台長嗎?”這分明是告訴所有觀眾,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難,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一個都不會少。小魏教師很犟,犟的讓人拍案叫絕,犟的讓人心服口服。

這部電影十分優秀,不僅僅因為動人的情節,還因為人物形象塑造十分豐滿。小魏教師的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歷歷在目;同學們的天真無邪,活潑淘氣的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每個場景與人物都是那麼真實感人。

農村教育的現狀,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一幕幕都呈此刻電影之中,讓觀眾感到要深思反省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

第16篇

聽影片名感覺挺有趣的。但是,在學校只放了點,因為還要上語文課的緣故,就停止了。回家,對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讓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師找張慧科的那段。

魏老師看起來還是個六年級的國小生,卻擔任了水泉國小的代課老師,並且做好“個都不能少”的職責

魏老師千方百計的湊錢到城裏去找張慧科,坐上車了,但是中途被人發現,被別人趕了下來,其實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掙好錢在買票坐車去城裏的。但是她沒有,而是走路到了城裏。到城裏他找到了帶張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張慧科走丟了,我想這時她心裏肯定很難過吧!他沒有放棄,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張慧科的'心態。

魏老師,他為了張慧科想出了很多辦法:去火車站播廣播,看到大街上張貼尋人啟事她也去買筆和墨寫尋人啟事,最後得到個人的指點來到了電台。

因為他沒有證件,沒有推薦信,沒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長,因此活生生的被趕了出來。但是,魏老師不僅沒有放棄,在電台門口等了天半,他的心裏只有個念頭:個都不能少。

從電台裏走出個戴眼鏡的,魏老師問道:“你是台長嗎?”這個台長心地很好,不僅讓他上電視,還使富有的人捐了許多粉筆,錢,學習用品等。他和張慧科起開開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國小。

最後幕,在講台上擺了好多粉筆,還是水彩的,張慧科問:“我能多寫幾個字嗎?”魏老師説:“當然可以”於是,張慧科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大字---魏老師。

現在的我們,與他們完全不同,我們條件比他們的好多了,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學習機會。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遠遠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們應該多尊重老師。

第17篇

春節來臨的前幾天,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這部影片的名字是《一個都不能少》,電影十分感人,看完以後禁不住潸然淚下。

故事講述了貧困山區裏水泉國小的高老師因母親病重所以要請一個月的假,村長只好去請代課老師,請來的代課老師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名字叫做魏敏芝,高老師在臨走前,囑咐她説:一個學生都不能少。

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學生服她,還經常和她頂嘴,其中還有一個特別頑皮的孩子,叫做張慧科,還將當時還很新的粉筆給弄碎了。可是有一天,魏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發現張慧科不見了,經過了一次家訪後才知道,是因為家裏太窮,所以才去縣裏打工,而魏老師為了那一個諾言,決定去縣裏找他,為了籌錢,她和學生去工地上搬磚,然而非但沒有幫忙,反而還幫了倒忙。看到這裏我十分的感動,鄉下的孩子的生活可真辛苦。最後魏老師只好徒步走去縣城,在路上她走了很長一段時間,在一個開着拖拉機打算去縣城的人的幫助下她來到了那裏,卻收到張慧科失蹤的`消息,她用僅剩的錢買了紙和筆,打算寫尋人啟示,卻被告知這樣子做沒有任何作用,她受到了第一次打擊,隨後那個人告訴她可以去電視台那,説那裏是最管用的,魏老師打算去找台長,可是卻被門口的人給攔住了,魏敏芝在門口等了兩天他也沒有讓她進去。從這裏我可以看出人間的人情冷暖。最後台長發現了他並讓他參加了一個節目説是可以找到他,到了最後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原來他在街上被好心人收留,在電視台的幫助下他們回到了農村。

以前的人和現代的人區別實在是太大了,這一部電影告訴了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