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淺析德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滲透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淺析德育在學科教學中的滲透 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徑,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學生成長各個過程中所需要吸收的“精神複合營養”,主要是通過課堂來提供。

淺析德育在學科教育中的滲透

一方面,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在課堂上,這為課堂教學中實施德育提供了時間保證;

另一方面,各學科都有豐富的德育內容,這為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提供了素材支撐。滲透在課堂教學中的德育由於結合了學科教學內容,採用的是潛移默化、薰陶感染、點滴浸潤的方式,為學生接受、領悟和內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可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此,我們應重視課堂教學中的德育研究,挖掘寓於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做到融德育與智育為一體,形成教學特色。如何將德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呢?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 提高認識,確立觀念,完善德育工作機制 教師課堂教學的價值觀念具有指導教師制訂教學目標和定向實踐行為的作用。只有在教師的頭腦中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並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持久地去踐行,才能使教師的新價值觀與新教學行為聯繫、共創、互動起來,並貫穿於改革的始終。如果學校面對激烈的生存競爭而屈服於“目中無人”的“以升學率論英雄”的畸形教育,那 麼學校發展所積澱下來的就只有單調的升學人數和考試分數,就不可能形成豐厚的學校文化。因此,學校應當逐步探索對教師的評價機制,引導教師從純粹的抓教學質量的“應試教育”向抓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素質教育”轉變。

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每節課都是德育陣地”的意識。無論是學科知識的傳授還是德育活動,都是由各科教師來進行的,沒有各科教師的參與配合和明確的責任感,發揮各學科德育功能就成為一句空話。為此,抓師德教育,增強教師育人觀念是關鍵,強調學校教職員工人人都成為德育工作者,人人結合教學工作,把課堂教學作為德育主渠道。同時,抓提高認識,注重制度、網絡建設,保證使課堂教學發揮德育功能並轉向規範化、科學化。

二、 立足教材,找準結合點,讓德育貫穿於教學過程中 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設計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體系,充分挖掘 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設計顯性與隱性相結合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體系,充分挖掘教材中明顯的思想資源、教材暗含的價值取向、學科知識及其背景,還有其中藴涵的思想和方法及其背後的動人故事和學科發展中所形成的學科文化。把德育滲透到具體學科內容中,使傳授科學知識與育人有機結合起來,使德育融注於知識載體之中,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裏。

不同學科滲透德育有其共性:都以知識為載體,寓德育於知識學習和訓練過程中。但由於中學各門學科的性質、研究對象和範圍不同, 教學方式方法也存在差異,因此不同的學科教學滲透德育也就有自身特點。這要求我們根據學科個性,發揮優勢,把握重點,分清主次,準確發掘教材內藴含的德育因素,選擇合適的途徑和方法,講究滲透藝術,使知識和技能的獲得與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還要貼近教材。課堂教學中的德育內容應是教材中所應有的,課堂上的德育應依據教材內容去進行,絕不能牽強附會,“為德育而德育”。教師應切實使學科德育與知識教學、技能訓練融為一體,而不能使之成為“兩張皮”。對此,要求各科任課教師立足課本,掌握自身所任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學科優勢,將學科中可以發掘出的德育內涵寓於本學科教學過程的始終,使德育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三、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 課堂應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學生自然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上必須蹲下來,以真誠、熱情、尊重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學生的視角觀察生活、審視社會,努力建構學生喜愛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感受,體貼關懷學生,在課堂上允許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有自己的理解,不以權威的角色抑制學生的創造力;

要降低教師的控制慾,給學生自由思考、自由發表的空間;

要控制自己的表達欲,不要讓課堂變為“一言堂”。

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不能強行灌輸、機械訓練,要在尊重學生與積極引導上尋找結合點,在引導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加強 德育指導。教學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在師生不斷的交互活動中重新認識學生和自己,在看到學生道德面貌發生變化時看到自身教育的力量,看到自己的教育素養也在提升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思想和情感的交融。這種交融對進行德育滲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知情明理,達到內化的實效。

四、 運用電教,研究教法,增強德育效果 課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要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基礎上,聯繫社會現實生活和學生的思想實際,充分運用電教媒體,進行直觀形象的教育,選取那些意義重大、説服力和感染力強、具有時代氣息、學生普遍關心或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滲透的切入點;

要正面引導、透徹説理、因勢利導,避免盲目性;

要把明理、激情、導行結合起來,創造條件,指導學生把所領悟的觀點、方法變為實際行動,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和發展。比如:教育學生站在惜時守信的高度認識上課遲到的問題,站在誠信的角度認識考試違紀違規現象,站在“今天作業好的學生,就是明天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後天服務態度好的公民”的角度來認識作業質量問題等,這些都是學科德育的切入點。

德育“融入”課堂教學中絕非是“為德育而德育”,而是結合學科內容或學科教學的情景,因勢利導,由感而教。要真正做到這一點,除了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以外,還必須具有教師的人格魅力。烏 申斯基説:“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學生長期與教師相處,教師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責任感和獻身精神,誠懇正直、胸懷坦蕩、寬厚謙和的人格魅力都對學生品德形成起着示範、引領作用。事實上,當教師不斷加強自身人格修養,展示自身人格魅力的同時,又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所謂“身教重於言教”。

***完小 20**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