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6篇 "教與學:拓展課堂的智慧之道"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5W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是一篇以課堂教學方式為主題的文章。通過總結個人學習經驗,分享在傳統教育模式下所獲得的心得和體會。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6篇

第1篇

通過學習t;t;課堂教學>>,受益菲淺,特別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教學關係等方面印象尤為深刻.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學生成性及教學情境等環節,它們是相輔相承.現將談談我在教學活動 的幾點體會.

很多學生認為,數學課只要帶着耳朵來聽足矣.其實不然,數學學習離不開書本,進行數學閲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閲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即使九年級學生處在複習階段,也還是離不開對書本的閲讀.當然,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閲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閲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閲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複習舊知識;課堂後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閲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為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藴藏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傳統教學相對比較注重結果教學.教學中如果只注意結果,學生在應用知識時總顯得比較吃力.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為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為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而是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摺,讓學生髮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並且學生可通過摺痕得到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導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為空間,以創設情境為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情境來學習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有一位老奶奶家裏的圓鏡弄碎了,想重新配一個,該拿哪一塊?請你給她拿個主意. 問題提出後,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 .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為出發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課件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啟發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數學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製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啟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於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於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例如,在對 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於是教師便抓住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並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啟示思方法。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説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説:“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着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着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為了回答這個比值等於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捨,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為了讓同學們瞭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啟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後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採用讀後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着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情境,創造和諧的教學情境,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才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就是説,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標為標準.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體驗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數量和空間關係,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選擇,儘量讓自己的身高滿足黃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買賣,儲存貸款等都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繫生活.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但新課標要求,教學並不是老師塞給學生多少知識,學生腦子可裝進知識,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及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再次,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任務實際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是交往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眾,應自覺地動起來,操作數學,通過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還有,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師生間的關係,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學生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展的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

只有把t;t;課堂教學>>的五個方面把握好,才會使自己的課堂煥發精彩的光芒.

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心得體會6篇

第2篇

自從前幾天去清怡中學聽課,好像作為一個局外人,看別人的課堂教學,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那位看官要説了,你每天上課,也有時候聽課,為什麼單單這次才有認識呢?俗話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雖然自己每天上課,但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到底作為一個聽課的人的角度,應該怎樣認識課堂教學呢?這是原來思考比較少的問題。

其實,原來就經常看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我們教師,在上課之前的所謂的備課,不是單單考慮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更多的考慮作為一個學生該怎樣思考,怎樣認識和把握這些知識。

從聽課的感受來講,大致我覺得有兩類,第一類就是文綜類,還包括藝術類。這樣的課堂應該給聽課的人,包括學生和聽課的老師,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例如語文課,要體驗美麗的語句,試着讓學生去高水平的朗讀;音樂課,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這樣的課堂教學,被上課的老師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綜類的課程呢,應當讓學生或聽課的人有成功的體驗,覺得,我會了,我對於生活中的現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認識了這個世界。

總之,學生或者聽課的老師應當是享受的,欣賞的,愉悦的。而不應當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動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的注意了這個問題。在上課之前,想辦法要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成功的體驗,因為我是教物理的。想辦法讓我們的同學在課堂教學中題目“會了”,自然現象“明白了”。對身邊的事物,例如樓頂上的鋼筋幹什麼用?(防雷)高壓線上最上面有一根細線,幹什麼用?(防雷)家裏的燈泡工作電壓是多少?有沒有辦法測量燈泡的工作電壓?燈泡的電阻有沒有辦法測量?哪些為什麼導線用銅線和鋁線?等等等。

通過這樣搞,我們的課堂教學真的變得很生動,很活潑,很享受。當然,這裏不但是學生享受,老師也覺得上課很有趣,把課堂教學,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變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們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説。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時時刻刻都在享受,這就是高質量的生活狀態。

第3篇

快樂無憂的幼兒園小朋友,再從幼兒園小朋友到真真正正的國小一年級學生,也許他們還不曾意識到將為期十多年的學習之路就算開始了。從他們那撫摸新書包的輕柔動作中,從他們那揹着書包進入校園的輕快腳步中,從他們那充滿好奇地打量老師的明亮眼神中,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啊,他們多愛上學!順着這樣的思路想下去,我猛然警醒——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這天生愛學習的勁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並永久永久地持續下去!難道不是嗎?甜蜜的愛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則人們會感覺乏味,那為什麼孩子的學習就可以不需要情趣呢?我又想:我能夠給他們有情有趣的感覺嗎?我能讓剛入學的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嗎?反思與實踐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許頭緒,權當自勉之用。

一年級孩子進入語文學習之門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對待這一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識,我們不能輕之亦不可重之,就像蘇教版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所説:老師要像媽媽教嬰兒説話那樣一遍又一遍説就行了,不談發音技巧,不説發音部位,耐心反覆操練就是唯一的好辦法,而“反反覆覆”就免不了單調乏味,為此我試着動腦筋給語文課堂上的聽、説、讀、寫各環節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大包裝”,如激勵他們認認真真讀,我會説:“誰的嘴巴金嘴巴?”孩子們總是起勁到邊呼應邊高舉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確實讀對了,我會豎起大拇指大張旗鼓地表揚:“你的嘴巴金嘴巴!”又當我要求他們用心聽老師或者同學講話時,我會神祕地問:“誰的耳朵金耳朵?”如果他們真的仔細聽了,我會摸摸他們的小耳朵,貼着他的耳朵説:“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揚孩子的那得意勁兒,我深知此法靈,百用百靈!當我在黑板上示範書寫後要求學生也來寫一寫或者指出書上某處是,我會充滿期待地問:“誰的手指金手指?”孩子們舉起小手告訴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隨即他們會很專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對待出色者或進步者我會伸出手和他們握握手,説:“大手握小手,一起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愛的孩子在興奮之餘卻忘記了哪隻手是右手,看到他們左手換到右手,右手換到左手的激動樣,我明白這是“趣味説法”外加表揚激勵起的作用。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語文的起步階段,我要讓他們體會到依靠夥伴、團結合作的快樂,每次開始同桌合作學習前,我會説:“黃金搭檔黑白配!”聽到我這麼説,他們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説的説,讀的讀,特別是能幹一點的孩子會像小老師一樣幫助那些不夠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倆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達的“命令”,全班同學會大聲表揚他倆:“黃金搭檔黑白配!”把這些深受孩子喜歡的廣告詞或食品詞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語文課堂裏來,嗨,還真有用!先不説學習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碼孩子們高興了,快樂了,願意上語文課了,而不至於討厭、害怕語文課。

教師外花壇裏種有一排小松樹。一天,我在強調坐姿的時候,忽然來了靈感,順口説到:“同學們,你們看那小松樹多直啊,它們在看我們寫字呢,如果我們坐得不直,小松樹會笑話我們的,咱們和小松樹比一比,好嗎?”打那以後,看到孩子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時,只要我説一聲:“小松樹!”孩子們就會邊坐正邊回答:“來啦!”

第4篇

簡潔的語言、高度的概括、鮮明的方向,這是我讀過《高效課堂22條》後對這句話的理解,同時這也是我最欣賞的一句話。過去人們總是説“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

水”,也就是説讓教師把自己的知識分裝給學生,這也是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學得枯燥無味,教師出力不少卻收效甚微。而今無論是《新課程標準》還是《高效課堂22條》都在大力提倡把學生從被動的接受學習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真正去操縱學習的主動權。新標準要求下的課堂中教師只需要帶着水桶去裝學生的收穫就行了。

“知識的超市”多麼形象的比喻,我們的課堂就應該像超市裏的貨物一樣適合各個層次的顧客的需求,那麼課堂這個超市就應該有充足的知識儲備,讓每個學生都能像逛超市一樣快快樂樂的有所收穫。超市的商品琳琅滿目,顧客才會開心的選購。課堂的知識豐富多彩,學生才有積極獲取的興趣,學習以學生的積極和快樂為前提,這樣的課堂怎能不成為高效的課堂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離開了學生的學,任何的效益都無從談起,只有尊重學生,並做好“還權”和“放手”,才能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責任,進而讓課堂散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的尊嚴在得到體驗的同時,課堂效益才能以極大的提升。因此,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努力使學生肯學,想學,學會,會學和立志學。”《高效課堂22條》中的這些話提醒我們,對學生要放手、放權,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放手、放權的同時不是讓我們真的撒手不管,而是給我們做教師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有高效的教學理念,要有機動靈活的課堂調控能力,要有充分合適的啟發點撥語言等等。在教師的高效教學理念下才能有學生的高效收穫,我想這應該是高效課堂想要達到的效果吧。

要擁有高效的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參與。高效課堂提倡合作學習,合作就是要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既可以師生合作、也可以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時教師要做到“知己知佊,百戰不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強項、經驗薄弱之處,對症合作時才能使學生有更大的收穫。生生合作可以減少個別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汲取更多的知識營養,為課堂的高效奠定基礎。

理論只有聯繫實際才能產生效果。回首我的課堂,似乎還在“穿新鞋走老路”,嘴裏説着要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但是一到上課的時候,總怕自己講得少了學生不明白,反覆的講解不知不覺就把40分鐘的時間佔據了。課後自我反思時也懊惱的很,雖然説“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不會都是十全十美的,但是,我還是想把這種遺憾降到最低限度,所以我在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課堂,力求給學生一節節儘可能高效的課堂。我正在教學中不斷的提升自己,也提升着課堂的效率,雖不完美,但在努力前進。

今後我一定強制自己樹立高效課堂、高效教學的意識,在不斷的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時刻提醒自己在每節課後主動反思:是否遵循新課程理念的指導,是否注重課堂的高效率,是否以學生的主動為前提。

第5篇

愉悦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和關鍵。數學課堂也需要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學習,學生才能樂意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培養樂學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我們都知道,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學習的思維處於最佳的狀態,而緊張的課堂氣氛難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要創設和諧愉悦的課堂環境,促使學生想學習。同時,教師要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學習。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我提出在長6米、寬4米的房間裏鋪地磚,商店有25釐米2、36釐米2、64釐米2三種型號的地磚讓學生自由選擇,並要求學生説明理由。這樣,學生學習的熱情就會煥發起來。

觀察和實踐是探究數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動手實踐具有綜合的教育功能,它不僅為學生提供具體、形象、生動的感性材料,構建愉悦和諧的課堂,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學會用探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圓椎體的體積”時,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弄清圓椎體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我事先要求學生用硬紙板各做了一個等底等高的空心圓柱體和圓錐體,課堂上將學生帶到沙堆邊,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用黃沙注滿,並反覆地倒進倒出,逐步體會圓錐體的體積公式推導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操作,使數學課堂變得寬鬆,樂學。

過去,我班的學生參與意識不高,更談不上合作交流,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效果很不理想。見此狀況,我結合我班實際,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學習指導。讓學生從中感受成功,尋回願意學習的心態。

面談一談我班學生數學學科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措施。從總體上看,我班學生數學成績普遍較差,呈現為:沒有優生,而後進生比重突出。通過多方面比較和分析,我發現我班學生對計算方面和數量關係的理解及應用能力偏低。見此情況,我在整理和引導學生複習的過程中,重點強化學生的計算關,優化數量關係。特別是對後進生進行單獨輔導或強化訓練,遵循從最簡單、最基本的入手,促使他們從練習中得到啟發或掌握一些基本的計算、應用能力。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此外,還安排一些學習相對好的同學幫助他們整理知識和對知識點的再次鞏固或強化。至於對那些成績在中上水平的學生,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強化訓練。分層次,有步驟地安排他們練習,同時要求他們在練習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解決問題,直至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方法。

總之,我班學生目前存在的實際問題較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情況也各不相同,基礎相對薄弱,最基本的概念、計算法規、公式都記不清楚,加上學生間沒有一個好的競爭意識。針對這樣的狀況,我將採取除以上這些方法外,還要對每個學生都嚴格去做。如果這樣做後,還沒有轉變目前的局面,我真的沒有辦法可行了。最後,我真心的希望各位同仁給予我寶貴的建議和方法指導。

第6篇

通過對教學常規的學習,我覺得自己對新時期的教學常規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我認為新時期教學常規工作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深入研究新課標,積極貫徹新課程理念。在這個前提條件下,認真領會區教學常規實施細則會事半功倍。我們只有思想上提高了認識,行動上才能跟上步伐。

我通過查閲教育教學文獻資料,瞭解到有效的教學系指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變量促進學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學。有效的教學總是着眼於教學目標的取得。也有學者認為,有效的教學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智力學習的教學;有效的教學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慾望,促進學生積極地掌握知識以及團隊工作和解決問題的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建立終身學習態度的教學與學習。還有學者認為,有效的教學就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成功地達成了預定學習目標的教學。從本質上講,有兩個因素制約着有效教學:其一是教師必須明確促進什麼樣的學習;其二是教師必須安排和提供給學生獲得這種學習的學習經驗。不難看出,着眼於目標的定義,重點強調的是預期的教學目標的達成。

教學之效,結果表現為質量。質量來自哪裏?來自日積月累的功效。這日積月累,涉及面甚廣。單就課堂教學而言,來自於每一節課,以及相關的課前深入研讀教材以至有效備課、課後根據學情差異有效佈置和批改作業、培優補差輔導、科學訓練考試、深入教學反思和習慣總結提升……。

認真推敲起來,從一定義以上説,實現教學有效、高效,就是抓好抓實教學常規。説到教學常規,大家都有話可説。但是,説起來常常不外乎這樣一些話語:備課,三次備課兩次飛躍;上課,方式轉變師生互動;作業,減輕負擔;輔導,有的放矢;訓練,講究科學;反思,教後筆記;總結,撰寫論文……。這些,都沒錯。

但是細加研究,又感覺不是那麼回事。備課,飛躍不易;上課,互動艱難;作業,負擔難減;輔導,亂矢穿空;訓練,機械重複;反思,鮮花朵朵而已;總結,論文拼湊罷了。要真的做到有效,照我的理解,就是要把教學的每一個常規環節做到精細。

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教師苦苦追求的目標。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注重活動的趣味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忽視了活動的有效性,那就會導致活動流於形式,這樣不但學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養,而且教學任務也難以完成。我下面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

開展課堂教學,應該以尊重教學條件和教學內容的實際為前提,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有效。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課堂上,我們在選用各種教學媒體時,應遵循“簡單、實際、經濟、易操作”這一基本方向,以是否適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為基本出發點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使課堂迴歸自然。

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我們還應充分重視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狀態。學生的學習狀態有時並未達到教師的期望,學過的東西學生並沒有掌握好,有時又遠遠超出教師的想象,許多課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識,學生已經知道得清清楚楚了。所以,課堂上,我們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們寧可不講,讓學生先放鬆一下,活動一下。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一般也不能往下講另一個問題。也就是説,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態,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按照學生的實際狀態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活動形式不能只圖表面上的熱鬧,而要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作支撐。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通過有效的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才能使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能的感知鮮明、完整和深刻,但是有的課堂活動太過頻繁,密度過大,學生忙於配合老師應付這些活動,忽略了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因而課堂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一堂課並不是一堆或有趣或無趣的活動的無序集合,而應該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繫的活動序列,這些活動相互強化和鞏固,從而使學習朝着教師努力的方向發展。無論教師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每個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性,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這樣才能有助於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學習與活動實現有機結合,使教學任務在活動中得以完成。

總而言之,“課堂活動是實際的、千變萬化的;課堂是質樸的、創新的、激昂的;課堂是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與展現,是情不自禁地從靈魂深處流露出不斷滋潤精神之園的絲絲甘泉的發源地。” 讓我們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並富有成效。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教學活動從“表裏不一”走向“表裏合一”,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共同追求真實、有效的課堂教學。

施教者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態度,要有永無止境的追求精神。

管理者要有科學的評價方法,要有寬容的態度激勵的機制。

引領者要有深入獨到的研究,平等的態度,發揮有效促進作用。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積極吸收其他教師的先進經驗,補充完善自己,努力縮小與其他教師的差距,力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