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閲讀教學心得體會9篇 深化閲讀教學,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9W

閲讀是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將結合作者在閲讀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分享一些教學心得和體會,希望對廣大教師和學生有所啟發。

閲讀教學心得體會9篇 深化閲讀教學,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第1篇

1。提綱挈領發 把一組學習材料劃分成若干個小單元,並通過簡約化的編碼形式,進行梳理和歸類,歸納出數學知識的基本規則、原理等,使知識的整體層次和結構一目瞭然,既深化理解又便於記憶。指導時,應從整體閲讀、句段分析、簡縮概括等環節入手,着重引導學生有序、準確的獲得文字所表達的意義,並把獲得的意義用恰當的語言概括的表達出來。

2。咬文嚼字法 數學教材中概念、性質、法則、公式以及解題方法,操作步驟的表述,由於其自身的特點的要求往往具有更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要在閲讀的前提下,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覆的推敲,以幫助學生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這樣,通過細琢磨。深推敲,不僅能實實在在的解決了學生心中的為什麼而且也能使學生領悟藴藏其中的閲讀方法。

3。融會貫通法 數學知識是相互聯繫的,新舊知識之間總保持着某種內在的一致性。這直接關係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數學閲讀學習時,要善於從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認識新知識,從知識系統的角度去把握新的材料,融匯貫通的深入思考,才能避免隻言片語的膚淺印象,減少思維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嚴密的邏輯關係,從而理解的層次,增強解決問題的靈活性,並促使學習方法從單向平面化向多遠立體化進行轉變。

1。自覺進行數學閲讀的習慣。自覺進行數學閲讀,是主體從無意投入逐漸變為有意投入的過程,它能激起學生對信息獲得與理解的心態。從心理學角度看,即使非自覺地隨意閲讀,也常常能通過這種自覺地心裏趨勢,使無疑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從而使數學閲讀過程從興趣到樂趣,再昇華位志趣,實現理解力的飛躍。

課前預習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於提高學生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帶着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聽課,也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閲讀,為提高預習閲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範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繫的帶有懸念性的問題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的練習題,促使學生進行預習。

(2)課後温習閲讀。及時的課後温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正確的數學課後温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閲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後温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後温習的閲讀要求。並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温習閲讀後有強烈的收穫體驗。

2。養成數學閲讀思考的習慣。 在數學閲讀學習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思路、順序或步驟去感知信息,這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文字信息深入理解其表達的深層內涵,通過主體的分析與思考,去獲得理性的概念或結論,這就需要養成良好的邊讀邊思的習慣。

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其實只讀不思,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其義也很難自現。就數學學科而言,由於其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無一不是思維的結晶,所以離開積極的思維,根本無法掌握數學知識,更談不上靈活運用。為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閲讀思考的習慣,教師往往採取一些措施:(1)標註引思。(2)問題導讀。(3)讀後交流。

總之,我們老師要在數學教學中努力發揮數學閲讀學習的作用,指導學生養成數學閲讀的習慣,掌握多種數學閲讀學習的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數學閲讀學習的能力。

閲讀教學心得體會9篇 深化閲讀教學,提升學生閲讀能力 第2張

第2篇

這是《中華活頁文選》上的一篇文章,雖然字數不多,卻令人回味深長。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梁實秋先生在世時,作者與他同桌進餐,發現患有糖尿病的樑先生沒碰任何有糖或澱粉的菜,卻偏偏要了又有糖又有飯的“八寶飯”。原來他知道有自己最愛吃的“八寶飯”,所以前面特別節制,計劃着把“配額”留給最愛。

作者就讀書和工作分別闡述了“收穫與付出”的道理。“收穫”與“付出”常常是相對的。當我們選擇其中一項的時候,往往也得放棄一些東西,如同梁實秋先生一樣,他決定吃最後的八寶飯,於是在前面特別的節制。

裏面最讓我反思的一段是這樣説的:如果你既不願少玩一分鐘,又不願多用功一點;既想成績好,又不願犧牲玩耍的時間。讀書時開着手機而心猿意馬,玩的時候惦着功課而擔心吊膽,怎麼可能成功?結果到頭來既沒能玩好,又誤了學業。這句話讓我理解到:你不管是幹什麼的,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夠學好。

讀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全神貫注,這樣才能夠好好的完成。要適當安排時間,玩的時候,就要玩的痛痛快快開開心心,盡情放鬆自己。回到課堂的時候,則要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全力以赴。要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這樣你才有“資格玩”。相反,一玩就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考試,回到書本上仍不能收心的學生,不可能表現得好。總結下來,就是:成功=適量輕鬆+全部努力+有目標有計劃。失敗=玩耍時學習+學習時玩耍。過癮=犧牲。先苦→後甜。

第3篇

這幾天,我讀了《唯一的聽眾》這篇課文,我被老婦人那種善良,善解人意,幫助年輕人成長的品質所感動。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小提琴拉的不好,便去無人的林中練琴,但碰上了一個老婦人,作者不敢再拉琴,老婦人謊稱自己是聾子,並希望每天早晨做作者的聽眾,在老人無聲的鼓勵下,作者越拉越好,最終成為了高手。其實,老人不是聾子,而是最有聲望的音樂教授。

合上書本,我想了許多。老婦人為什麼説自己是聾子呢?為什麼不直接去指導作者拉琴呢?原來是作者拉的不好,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才從家裏來到樹林練琴,不希望有人聽見。老婦人謊説自己是聾子,正是抓住了作者的心理——不希望有人在場。他不直接去教作者是因為怕作者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行為對作者進行鼓勵,顯示出了老人獨特的教育方法。

老婦人善意的謊言使作者成為了小提琴好手。生活中,也有人都像文中的老婦人一樣,編造善意的謊言,使人成才。有一個故事叫《心靈有耳》,説一個小女孩歌唱得不好,被排除在合唱團之外,傷心在公園裏唱歌,一個耳聾老人讚揚小女孩唱得好,小女孩不斷練習,老人不斷的表揚他。後來,小女孩成為了歌星,當她去感謝老人時,才得知當年的老人是個聾子,現在已經去世了。

老人善意的謊言造就了一位歌星。人要講誠實,但有時也需要善意的謊言,一個善意的謊言可以幫助一個人走出困境,一個善意的謊言能給人自信、給人快樂,一個善意的謊言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才。生活多一份善意的謊言,就多一份美好和幸福。

第4篇

高中英語閲讀教學涉及到的不僅是閲讀能力的培養,也牽動着學習者的注意力、觀察力、毅力及興趣、動機、情感等眾多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藝術審美等社會文化素質。那麼,在高中閲讀課的教學中應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以達到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呢?本文就高中英語教學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談幾點思考:

問題設計是英語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閲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例如在教故事類文章時,可以先對故事細節、實事等向學生進行由表及裏的回答,最後提問推斷歸納性的問題.通過這樣的提問,推想出課文中沒有寫到但又與之關係密切的若干內容,能使學生加深和拓寬對課文人物刻畫、主題表現的領悟,激起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索。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慾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傳統的看法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按韓愈説的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是僅僅傳授知識是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閲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也説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會怎樣學習,對學生來説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並使學生受益終身。

高中閲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複雜。因此,對學生來説,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麼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麼,學生就聽什麼;教師演示什麼,學生就看什麼。這樣的學習有什麼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並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這樣,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進入課堂,學習就能由被動變主動,以前在課堂上是學生盲目地跟着老師跑,現在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閲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閲讀奠定了基礎。

閲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閲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閲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閲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閲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由於閲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閲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閲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理解能力。

應該説,高中每單元一篇閲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精品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衞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閲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於課文的閲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閲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裏,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閲讀內容視角,擺脱傳統的英語閲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做法之一:每週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後閲讀,並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閲讀理解題。做法之二:在高中開設英語作品選修班。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下功夫,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範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誌上精選閲讀材料,也可採用一些有聲讀物和視聽讀物(vcd,mtv,videotapes,etc)。這些材料的特點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且能把握時代特色,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高中英語閲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於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閲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於英語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第5篇

閲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閲讀教學中,由於過分地強調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方面,而忽視了閲讀教學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一味地抄、背詞語解釋、段意和中心思想,以應付考試,使閲讀教學缺乏情趣、缺乏活力。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國家制定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認真學習新《課標》,

深刻領會新《課標》的精神,能幫助我們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質,的目的。

新《課標》在各階段目標的閲讀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閲讀教學應抓住閲和讀。閲即看,實際上是用心讀的過程。讀一般指看着文字讀出聲音來。無論是閲,還是讀,都是學生的學習活動。

反思我們過去的閲讀教學,實際是教師設計好問題,學生回答的過程。課堂上教師圍着學生轉,不需要自己的思維。如此被動地學習,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閲讀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感知—領悟—習得的過程。過去的閲讀教學只停留在感知的層面上。領悟即領會,領略事物而有所體會。感悟不是教師講出來的、教出來的,而是靠朗讀體驗的。通過閲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習得是學生學到了某種知識,方法、技能。通過課堂上的朗讀和領悟,學生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學到了閲讀的方法,並用之於課外學習。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閲讀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自主,即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是自己思維的主宰,而不是跟着教師的思維走。合作,即課堂上學生的多項交流,它是自主學習的更高層次。探究是最深層次的自主學習,是某個學生在某個問題上探索追究,是一種發現學習。它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好實踐能力。教師在課堂上該串講為精講,改教師講書為引導學生讀書、看書,並且還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做到以學定教。課堂重視學生的質疑,鼓勵學生提問,這無疑為學生的自主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提供了機會,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但仍有許多需要我們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如學生是否主動參與了學習,學生回答問題和朗讀課文不是因為學習活動才產生了內在和積極性,而大多是因為得到老師德好評和表揚。又如,在學生合作方面,只有小組討論一種形式,而且討論時間倉促,討論無結果;師生間的合作在某些課堂上只是教師和某幾個學生的對話,而未面向全體學生。學生的質疑,也未能通過教師的指點,由學生自己查閲資料而探究下去,而是由教師和盤托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閲讀教學中的真正落實,需要教師不僅要從教學觀念尚改變,同時還需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積累,就是多讀多實踐。積累不僅彙集了傳統教學的精華,又注意了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多種教學方法,聯繫語言環境及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和句子。低年級的閲讀教學,以詞句為重點,可以藉助圖畫、實物、動作、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句意思。對於優美的詞句,要鼓勵學生背下來。中高年級的閲讀教學,要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在交流和探討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這樣,有利於學生用課堂中學到的閲讀方法進行課外閲讀,培養閲讀能力,積累語言材料。

學生獲得的知識是重要的,但培養能力更重要。在教學中,要學會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化作品,受到高尚情感與情趣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師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並能自主、有效地學習人類無限的知識。如果我們的學生不會讀書、不會學習,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是我們教學的重大失誤,也是我們教師的失職。因此,從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出發,教學生學會讀書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閲讀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獨立思考。

總之,閲讀教學是學生讀書的過程,也是學生閲讀能力(學生讀書)形成的過程,是思維過程,也是情感培養的過程。我們要以全新的理念,展現閲讀教學的目標、重點、基本策略。這樣有利於我們深入理解並研究當前的閲讀教學,有利於提高閲讀教學效率,從而有利於學生學習能力及各方面素質的培養。

第6篇

高中學生在英語閲讀理解方面很薄弱,而高中英語閲讀教學又是高中英語教學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近幾年大學聯考的閲讀理解試題除閲讀量較大幅度增加,突出英語國家的文化外,試題還考查了學生對文章整體意義的把握及創新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較高的閲讀速度和記憶思維能力,這就進一步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首先就要總結出學生的薄弱之處,影響學生閲讀最關鍵的一方面是詞彙量。詞彙是學生的一大天敵,一個學生掌握的詞彙量越豐富,對文章的理解就越深,反之則淺,這樣就無法更好的理解文章。但是許多學生一提到記單詞就怕,常常會記了後面忘前面,我們應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記憶方法來減輕他們的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擴大詞彙量的方法有多種,如注重學習與積累,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掌握科學的記憶方法,多看多讀,積少成多;掌握構詞法,通過詞的合成、轉化、派生及通過近義詞、反義詞等聯想對比來記憶單詞。教師平時要培養學生養成歸納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的良好習慣,要求學生儘可能多記一些有用的詞組、短語搭配,這樣不但可以提高閲讀速度,而且有助於閲讀中把握文脈。同時,教師還應教授學生猜測生詞的方法,遇到大量生詞後,如不影響對整篇文章的理解就跳過去,如要求猜測詞義就通過上下文來猜,儘可能地訓練學生的猜詞能力,讓他們明白這些生詞既不是孤立存在,也並非高深莫測,碰到生詞切勿驚慌,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

影響閲讀的第二方面是語法問題。近年來,由於大學聯考英語語法試題分值減少,以及淡化語法的觀點,學生也就片面理解為學不好語法無所謂,導致他們對英語句子或段落進行語法分析的能力差,對閲讀文中的難句和長句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學中加強語法學習與鞏固是極其重要的。

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也是問題所在之一。現行大學聯考英語理解共有五篇,閲讀量大,題材、體裁廣泛,在篇章信息量增加的同時,問題設項的表述信息量也在增加,而且形成多樣化,不僅有文字表述,而且有符號、圖像、圖表等。五篇要求35分鐘內完成。學生如果沒有良好的閲讀習慣,對每一篇文章進行精雕細琢,逐字逐句閲讀接受信息的話,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答卷,這樣,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的閲讀習慣,克服逐字停頓,回讀等壞習慣,培養學生要善於抓住句子中的核心句,從一個句子快速地掃視到另一個句子,進行連貫性理解培養閲讀理解習慣,必須課內外相結合。進行課外泛讀,不僅可以使學生鞏固所學的語言基礎知識和閲讀技能,而且還能使學生熟悉各種文章體裁和風格,開拓知識面,提高他們對閲讀各種文章的適應。

為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應教會學生閲讀時先看問題,後讀短文,再做選擇答案,這樣使學生的閲讀速度大大地提高了,從而節省了寶貴的時間,特別適用於圖形表格類題材的理解。同時,教師還應教會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用略讀、掃讀、跳讀等技巧快速閲讀,搜索關鍵詞、主題句、捕捉時空、順序、情節、人物、觀點,並且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實質。

第7篇

新課標實施以來,高中英語教師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但仍有不少教師沒能把握好高中英語閲讀教學的側重點,訓練方法較為單一,過度依賴應試型強化訓練模式,沒有足夠重視培養學生閲讀策略和閲讀技巧。這在教育部考試中心發佈的大學聯考試題分析中清晰地反映出來了:概括文章主旨缺乏針對性,以偏概全;捕捉文章信息不分主次,缺乏綜合,推測詞義脱離語境,一知半解;推理判斷看不出線索與事實的關係;理解結構找不到句與句、段與段的邏輯關係。

學生的英語閲讀理解能力是通過閲讀獲取和吸收英語書面信息,從而實現書面交際的能力。學生的英語閲讀能力,在英語語言學習和跨文化交際中起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大綱要求高中生能以每分鐘50—70個字的速度,獨立閲讀生詞率不超過3%的有關人物傳記、故事、記敍文、科普小品等內容的材料,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達不到這一要求。根據教學實踐中的觀察和調查,我發現學生閲讀理解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詞彙量有限。對詞彙理解和掌握是影響閲讀的重要因素,從某種意義上説,學生的閲讀能力與其詞彙量是成正比的,詞彙儲備不足,又會導致學生閲讀障礙重重,喪失閲讀興趣。2.缺乏有效的閲讀策略與技巧。有的學生不懂得閲讀技巧,他們在閲讀時往往從前讀到後,用相同的速度和方式理解不同文體的文章,而不是根據不同的文體採取不同方式獲得主要信息,這樣往往是事倍而功半,吃虧不討好;也有許多學生在閲讀過程中,試圖記住所有的內容,習慣於逐字逐句地看,試圖記住每個句子的意思,時間與精力過於集中於一些非考點的細節,而不善於通過整體閲讀去把握文章觀念和理念。

3.課外知識面狹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單薄。有些同學閲讀文章時,對文章提及的事實或現象缺乏感性認識,導致理解過程晦澀,有時甚至會產生理解錯誤。因此,擁有較廣的課外知識面和一定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識會有助於學生儘快地進入閲讀理解的狀態,迅速地把握文章的整體含義和思路。

4.語言基本功欠佳,對長難句把握不好。閲讀文章中,有些句子結構複雜,從句較多,交叉了很多倒裝,虛擬,省略等較複雜的語言現象,學生如果對語法知識缺乏系統的理解,就會造成一種望而生畏的心理障礙。5.閲讀動力與興趣不足。閲讀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過程,而我們的學生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閲讀產生畏懼心理,使閲讀成為消極的應付和被動閲讀

另外,,仍有一部分教師未充分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閲讀教學中,有幾點不足:1.仍侷限於傳統的語法翻譯方法和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過多地對課文中的語言點、語法點進行講解,沒有準確地定位好所教課文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對所碰到的詞語和語法現象不加選擇或不分主次地羅列和講解。過多重視語言形式,語言能力訓練不足,費時較多。

2.訓練學生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時,大部分教師只是告訴學生,通過尋找各段主題句、注意段首和段末內容的方法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缺乏較詳盡、明確的指導方法去啟發學生如何尋找主題句和確定文章中心思想,以至學生在確定主題句時,機械地把主題句定為段首句,或段尾句或中間句,而對於隱含在字裏行間的主題信息缺乏思考和分析,失去靈活領會大意的能力。另外,教師設置的閲讀理解題多以考查細節內容或判斷有關內容的正誤為主,缺乏對學生推理和歸納能力的培養。

3.由於高中課文篇幅逐漸加長,教師設置篇章主旨和大意歸納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缺乏對篇章的主旨和大意歸納訓練,對篇章總體把握不夠,多以試卷中的測試題取而代之,導致學生訓練不足,缺乏把握篇章主旨和大意的能力。

4.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普遍發現,學生經常混淆歸納文章主旨和大意題與推斷作者的觀點、意圖題,他們缺乏分辨這兩種設問方式的能力,往往會張冠李戴。不少教師對此卻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訓練過程中,設問缺乏層次性,未遵循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的循序漸進原則,一步到位,缺乏梯度。實際上,相當一部分學生把握不準問題的內涵與外延,在閲讀時常常出現以偏概全的傾向。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該把排除影響學生閲讀效率的障礙因素作為當務之急,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閲讀能力和效率,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指導學生使用正確恰當的閲讀策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閲讀理解技能,從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

一:課堂教學從根本入手,激發學生閲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英語閲讀教學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起步階段,更要注重激發學生對英語廣泛閲讀的興趣。課堂閲讀課教學應改傳統的以講練語法為主的閲讀教學模式為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為模式的閲讀。在閲讀教學中,嘗試讓學生閲讀課前對單元相關主題進行大量的熱身活動,如讓學生收集一些相關主題的語言材料,用英語翻譯簡短的小文章,在閲讀課前讓學生朗讀,這一舉措讓學生將課堂閲讀與自己喜聞樂見的東西有效結合起來,培養閲讀興趣的同時也讓學生對閲讀材料有了更多的感性認識。其次,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選擇難度適中,貼近生活,題材多樣,知識趣味結合較好的文章。閲讀面的拓展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和閲讀經驗技能的掌握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對高一的學生,我要求學生養成每日1-2篇閲讀的習慣,閲讀文章難度適中,體裁繁多,讀後講評以學生討論為主,重視學生對文章整體理念的把握,並要求學生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説,在此過程中學生感受了閲讀的樂趣,自然樂於更多這樣的嘗試。

二:紮實的語法基本功是高效閲讀的基本儲備。在閲讀中會遇到大量的長難句,涉及到虛擬,倒裝,主從複合句,省略,非謂語動詞等語法功能分析,許多學生因缺乏語法的系統知識而失分,不能不説語法教學依然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對於高一的新生,系統的語法教學難以展開,我在閲讀教學中採取舉一反三,適度展開方法,對於學生閲讀中出現的涉及考題的語法現象,我一般不做説教,而是引導學生分析,判斷,以理解為目的,並適當的援引例句讓學生進行類比,儘量使學生在自然的語言情境中體會語法。

三:閲讀策略與技巧的培養應是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首先,教會學生正確使用工具書和猜詞、掠讀、略讀等閲讀理解的技能,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每次訓練前,先向學生説明掠讀和略讀的特點,並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意識地使用掠讀和略讀技能進行閲讀。其次,鼓勵學生利用上下文和構詞法進行猜詞。另外,課內外的閲讀訓練都應要求限時,讓學生記錄自己每次的閲讀速度和理解的正確率。並且,課堂教學要高屋建瓴,立足整體,教會學生把握中心句,主題句,對文章觀點進行點評,對作者意圖進行揣摩,對文章結構進行剖析。

四: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是落實英語素質教育的長遠大計。一旦學生的養成了終生閲讀的習慣,一切障礙將迎刃而解。首先,培養學生積累詞彙的習慣。我對學生週期閲讀有一個要求,即每週積累50個生單詞,循序漸進,循環記憶,將詞彙的雪球越滾越大。同時,培養學生寫閲讀筆記的習慣,要求學生能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排除無關信息的干擾,簡潔、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要點。通常在指導學生利用閲讀技能瀏覽全文後,寫出要點,以寫促讀的方式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每日一篇,潛移默化,自然習得英美文化背景知識,增長閲讀經驗和見識,也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並且要求學生克服逐字逐句閲讀的壞習慣,要求閲讀時有緊迫感,集中注意力,着重整體理解。

五: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鼓勵學生用心閲讀,要求學生在閲讀時要精力集中,思維儘量跟上每一個單詞,但不要脱離上下文孤立地去死記硬背.閲讀時要一鼓作氣,才能對文章有一個完整的理解.鼓勵學生遇到生詞時,根據上下文猜測,而不是急於查字典.有些詞並不影響閲讀理解,儘可能不去管它,停下來想,思路中斷,反而會影響閲讀速度.另外還可以知道學生通過短語去記單詞,通過句子去記詞彙,通過課文去記憶句型的方法,真正起到擴大詞彙量。現代教育更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而且還要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閲讀過程中根據不同的閲讀目的和要求,採取不同的閲讀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要求閲讀。

六: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搞好閲讀教學。高中英語閲讀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有機結合的過程。它既強調教學材料本身的整體性,也強調語言形式和語言意義的統一性;它既強調教學活動的整體性,也強調語言學習和語言運用的有機統一。

總之,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諸如主旨和大意的歸納能力,不是憑教師的講解便能獲得的,而是要求學生不斷探究分析,從閲讀實踐和積累中,從閲讀技巧和習慣的養成中逐漸自我建構的。教師若能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合理、靈活地在閲讀課文教學中把握好以上幾點,高中英語閲讀教學目標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提高學生的英語閲讀理解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將課堂內外的訓練結合起來,培養閲讀興趣,對學生加強閲讀習慣,技巧,詞彙,語法等方面的指導,規範要求和持之以恆的訓練才能得以實現。教師不能指望在短期內甚至幾節課裏完成,它是一個長期自我探究和體驗的過程。

第8篇

有了這個交流的平台卻沒有好好的利用,也就失去了和同事們交流的機會。今天,在網上閲讀了很多關於國小語文教學方面的內容,把閲讀的可借鑑到的東西轉發。大家共同學習。並結合到教學實踐中。

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中閲讀教學佔了很大比重。其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新課程標準與新修改的國小語文教學大綱對閲讀教學的要求:對閲讀有濃厚的興趣,閲讀程度適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的一些方法,積累語文材料。記的竇桂梅老師曾説過你想教好語文嗎?那就讓你的學生去讀,從讀中領悟、從讀中發現、從讀中體會!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學生閲讀,提高閲讀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着手:

一、把閲讀的一般過程教給學生。例如在初步理解階段,要了解文章內容梗概,遇到障礙自查工具書,選好註釋,不能解決的劃出來;到深入理解階段,要理解文章結構脈絡,弄懂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在此之後,提出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跟同學互相討論;最後是消化運用階段,這個階段要聯繫自己實際進一步吸收,學用結合。

二、把閲讀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閲讀方法,就能獨立去思考探索,把握規律,舉一反三,所以教師應多從讀書方法上給指導。如怎樣默讀、朗讀,怎樣理解題目,怎樣讀懂詞句,怎樣分段和歸納段意,怎樣理解課文內容,怎樣掌握中心等。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可教學學生弄清以標題為線索去閲讀課文,讓學生找出題目中美麗這個重點詞,帶着小興安嶺是怎樣美麗的?課文怎樣寫小興安嶺美麗等問題進行自學。此外,也可以教給學生讀某類文章的方法。

1。認讀能力。認讀不是孤立的讀出字音,也伴隨着初步的理解。只能發出字音或者僅僅看見書面符號,就不能説閲讀。教學認讀,必須做到逐字逐句的認讀,朗讀要讀準字音,默讀要看清楚每個字每個詞,認真的讀。

2。理解能力。它是閲讀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較好的閲讀能力,不僅指能順利的讀,而且能較充分地,正確的把握閲讀材料的中心。學生往往偏重對閲讀材料表面含義的理解,而忽視閲讀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兒童逐步獲得理解字、詞、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閲讀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簡單的説:我喜歡這篇課文或者我討厭這本書。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童心。兒童常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當他讀到有關小主人公説的或做的事時,只要他能夠理解或認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就會讀的十分起勁,甚至讀上數遍,完全被書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這時就與書中主人公的感情溝通了。所以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記誦能力。記誦貫穿在朗讀,默讀和背誦過程中,在朗讀和默讀時,也有記憶活動參與,通過熟讀,達到背誦。背誦能提高記憶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時,背誦也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方法。

1。營造自學的良好氛圍,給每個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書,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傳統的閲讀教學無法適應這一要求,要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記抄背這一現狀,首先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感悟是一種心理能力,是學生通過讀書,憑藉對語言及語境的直接感知,獲得某種印象或意義的能力。其次,可以改革課堂的閲讀教學辦法,大力提倡個別化教學,減少集體化教學,個別化教學是學生個別化學習,教師個別化輔導的統一,是一種主動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進行個別化教學時,教師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再次,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組織好全班的交流,就需要理解的重點詞,句,段及課文主要呢容,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最基本的表達方法,提出疑或惑,展開同桌或小組的合作學習。在彙報合作學習成果的過程中,進行討論交流,甚至爭論,教師加強調控引導,避重就輕。不僅使學生學有所的,而且諑漸建構知識,方法,諑漸學會學習。

在閲讀教學中,應該着重培養的學習習慣有:帶這問題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話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現在不少國小生到畢業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良好的閲讀習慣,必須從低年級就要主要培養。低年級尤其要重視朗讀訓練。

閲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説自曉其義也。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多年的語文教學改革實踐告訴我們,教師要轉變觀念,必須從作品分析的模式中走出來,大膽的把課堂時間換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讀書中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一堂課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安排多種閲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不同形式。老師靈活,充分的應用各種方式讓學生讀!

第9篇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曾説過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就是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一念及此,我不由感到了肩上擔子的沉重。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也結結實實成了我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

感人心者,莫乎於情,課堂上激動學生的是情,打動學生的是情,震撼學生的仍然是情!每節課上,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對於課文內容、對於生活、對於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用語言、眼睛、動作……激發起孩子們的情感渴望,點燃起孩子們的心靈火花,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讓語文成為學生們人生成長的心靈雞湯,讓學生在琅琅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用情感去融化語言。

在教學實踐中,努力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同時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語文,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我們的告訴扼殺了屬於孩子的一切!讓他們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吧!

在課堂上,有許許多多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都是學生自己通過課外書、網絡、家長等多種途徑蒐集來的。他們往往期待着能將自己的成果展現給大家,這樣,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他們都表現得十分積極,而且極大的豐富了知識的儲備量。

2、在生活中學語文 環顧周圍,在我們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這樣的現象:一些學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東西,我們還在不厭其煩地從頭講起;一些具有較高綜合性和較高思維價值的問題,教師卻將知識點分化,忽視了學生自主探究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培養;一些本該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試驗、討論、歸納、總結的內容卻被老師取而代之;一些學生經過自己的深思熟慮形成的獨特見解和疑問,往往因為老師的就照我教的來而扼殺。在新課程下,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造性,為學生提供從事活動的機會,構建開展研究的平台,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

靈活使用挖掘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在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的同時,學會靈活、能動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必要的增刪、調整,這樣才能從有限的教材中無限延伸。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要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讓課堂充滿思維的張力。既要有個人的靜思默想,又要有同學之間的思維的碰撞;既要發展形象思維(讀文章,想畫面),培養想象力,又要發展創新思維(在不誤讀的前提下,鼓勵個性化乃至創造性解讀),培養創造力,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思、議,不僅要展開師生之間的對話,而且要組織好、引導好師生之間的對話。要圍繞有價值的問題,抓住交流中的閃光點、稍縱即逝的思維火花,進行思維碰撞,展開真實的對話、交流,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語習文的舞台,成為老師培育和綻放創新思維之花的沃土。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是未來人才的培養目標。面對這個大課題,面對新課改,讓我們大膽地去實踐,留下我們共同探索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