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我要的是葫蘆課後教學反思5篇 窺探葫蘆課後教學:反思與優化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葫蘆課後教學反思》是一篇關於教育教學方面的反思性文章。筆者深刻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從而提出一系列改進措施和建議,旨在提高課後輔導的效果,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

我要的是葫蘆課後教學反思5篇 窺探葫蘆課後教學:反思與優化

第1篇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種葫蘆的人,一心只想得到葫蘆,卻不管葉子上長的蚜蟲,結果蚜蟲把葉子吃光了,剛長出來的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如果只顧葫蘆,不管葉子,最後葫蘆也長不成。

這篇課文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語言樸實,用詞準確。如:“長滿了綠葉”,“滿”是説葉子長得很多,鬱鬱葱葱,十分茂盛的樣子。“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掛”就是“結”的意思,但用“掛”比“結”更準確,因為葫蘆的柄長,從藤上垂落下來,就像掛在那裏一樣,十分可愛。“他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説”,“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個人只要葫蘆的形象。

本課還有兩幅插圖:第一幅畫的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種葫蘆的`人盯着可愛的小葫蘆,非常高興。第二幅圖畫的是課文的最後一段,種葫蘆的人不聽鄰居的勸告,不給葉子治病,結果小葫蘆慢慢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認識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要抓住第一段與第四段中寫葫蘆的句子,使學生知道葉子與果實之間的關係。抓住寫種葫蘆人所想、所為、所説的句子,使學生在具體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後,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光顧葫蘆,不顧葉子,是得不到葫蘆的。

教學過程中,我試圖通過“生本”理念,先學後教,不教而教。教師確定學習的內容和進度,讓學生自己學,對學生的學給予恰當而不過分的指導,確定學生在課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預習:學習生字,通讀課文。通過各種方式查找資料,瞭解植物葉子與果實之間的聯繫。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初步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感受語言的樸實,用詞的準確。會寫八個生字。

第二課時:結合課文插圖繼續學習課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變化。理解課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通過師生的共同學習與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與經驗。

做得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設計符合孩子的學習特點與學習規律,脈絡清晰,容易操作,讓人感覺語文就是要這樣簡簡單單地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也表現得很從容,能很好地駕馭課堂之上。因為整結課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將學生推向“舞台”,因此課堂氛圍輕鬆活潑。在這樣的氣氛下,學生小組之間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組成員敢説敢評價,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也將小組學習作為訓練重點,通過各種互動,孩子們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説明的道理。

有待改進的地方有:學生的小組展示還是要移到台前,那樣更能鍛鍊學生的應變能力與表達能力,從小培養從容淡定的説話習慣。小組合作時各組員的職責還需要更細化一些,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他們其中的任何一個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不放過每一次展示的機會。在學習中還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學生,併為其創設更和諧的學習環境。

我要的是葫蘆課後教學反思5篇 窺探葫蘆課後教學:反思與優化 第2張

第2篇

?我要的是葫蘆》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讓學生學會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篇寓言故事語言樸實,用詞準確,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種葫蘆的人,只盯着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沒有收到葫蘆的故事。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植物葉子與果實的關係,要想得到好果實,就得細心呵護植物各部分的生長,不能只注意結果,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單元目標,結合本課和低年級學生特點進行。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教學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將教學設計付諸課堂實踐後,我做了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中我把握了同組各部分內容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把握了教材內容設計實施教學。同時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我就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閲讀法,引導學生結合文中插圖分別學習第一、四兩段,感受葫蘆開始長得很可愛及後來葫蘆都落了,再探究其緣由學習二、三兩段。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了既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於教材,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活力。

2、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還是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這篇課文簡短精悍,生字較少。為了使學生能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我就引導學生看圖激趣揭題質疑中引導學生利用葫蘆圖及形聲字的特點自主發現學會認“葫、蘆、藤”,再在檢查預習指名學生讀詞中學習另三個生字,並隨機示範指導學生學寫“哇、掛”。這樣識字既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抓住重難點,還拓寬了識字途徑,培養了識字能力。但忽略了“盯”這個重要的生字,正確理解它的含義有助於體會那個種葫蘆的人的思想。教學中應予以重視,深入學習。

3、本節課上我還特別重視閲讀指導。在指導學生閲讀課文時先讀題質疑,指導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再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在討論交流中引導學生學習用詞、積累詞彙和培養語感,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學習第一自然段時,我結合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在觀察中走進課文描寫的情境,讓學生先直觀地感受小葫蘆的可愛,再讀課文中描寫小葫蘆的樣子的句子,學生髮自內心地對小葫蘆產生了喜愛之情,然後朗讀時孩子們就很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實情感。又如在品讀第二、三自然段先讓學生帶着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教師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引導學生朗讀、理解和體會反問句、感歎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同時我再引導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進行分角色朗讀,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第3篇

昨天是學校教學開放日,來了好多家長和外校的老師,我準備的課是《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反思如下:

2、課堂生成比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們會的我不説,我只給孩子們補充和適當點撥。突出了重點,將反問句、感歎句、陳述句的區別及朗讀方式交給了大家,孩子們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學習這篇課文。不但練説了主要內容,還從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難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再連起來説大意,水到渠成。擴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鳥與大樹》,讓孩子們更加認識到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繫的,並且結合我“十二五”科研內容的訓練,擴展閲讀,提高快速閲讀能力。

5、德育多角度。教學本課我從事物聯繫、學科學、聽人好言相勸等方面引導孩子們總結道理,很順暢,收穫多。並且讓孩子們學會查資料的方法,從而也告訴了家長怎樣指導孩子查資料。

1、畢竟是剛上二年級,小組學習搞了不久,還沒有大規模的積極發言,學習過程中有溜號的現象,也有在一起學了,卻説不出來感受的同學。小組彙報時,最好再有一組來彙報就好了。似乎有點少。不過很真實,我感覺還不錯。

2、讀的訓練時,一着急,感覺還是單獨讀的人少了,集體讀的'時間多,應該改成多叫單人,那樣適合個體提高,有序不亂。

3、當時在對反問句與陳述句互換進行一下書寫練習就好了,因為課後冊子上有許多同學會變換,卻忘了加標點符號。這個內容應該深入練習,落實到筆上。

4、注重課上的讀,努力提問更多的孩子讀,讀出感情。

第4篇

?我要的是葫蘆》講述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種葫蘆的人由於不瞭解葉子和葫蘆之間的關係,到最後,原本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都落光了。本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感悟,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教學中我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與體驗,力求使學生通過多次朗讀,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課文語句裏包裹着的豐富的思想感情。

當然,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是在詞句中,因此,我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閲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以讀悟文,品析詞句。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領悟,在日積月累的訓練中,讓孩子們養成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閲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完《我要的是葫蘆》後,我引導學生進行了一個拓展,我結合文章的空白之處,設計了想象説話的內容,想象説一説:你想對他説什麼嗎?這樣學生説話讓他們有了較大的伸展空間。在學習中學生認識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發展了自己的創造性思維。課後,我讓學生續寫這個故事,給了孩子們一個開頭“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下了一棵葫蘆,……”。這樣不僅促進學生了解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個地方,進一步理解了課文,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與生活緊密聯繫。

另外,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諸如寓言故事之類的文體,可能有點陌生,在理解寓意上有一定的難度,在整個授課中我雖然是以讀為主,在讀中領悟課文的思想內涵,但始終還是牽着學生走,沒有真正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這也是今後課堂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5篇

?我要的是葫蘆》主要是講從前有一個人種了一棵葫蘆,因沒有及時醫治葉子上的蚜蟲,導致他種的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通過對這篇課文朗讀和理解,讓學生明白任何事物之間都是有聯繫的以及要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我運用謎語導入,為使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識字環節創設一個“葫蘆園摘葫蘆”的情景,自由識字並口頭組詞,以“開火車”的形式識字組詞並領讀,個別學生分析字形,之後就讀詞語,在這裏應該滲透識字方法,歸類識字:比如“葫、蘆、藤”三個字,都帶有草字頭,你還能説出帶有草字頭的字嗎?再比如“鄰”字組詞時,同學們説“鈴鐺”一詞,我只是在讀音上作了區分,沒有在字形上作辨別。寫字指導方面教師沒有充分起到示範作用,並且字寫得太小。在“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問題中,對孩子要求過高,應該是課件出示一個特定的.格式。語文課要有讀書聲,而在這堂課學生讀的少,這樣也很難充分感悟,教師也應該示範讀,傳授更多的朗讀技巧。通過這堂課,我明白了做為教師應充分尊重孩子閲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由於自己太年輕,教學經驗不足,課堂駕馭能力不成熟,導致了課堂時間沒把握好。最後的環節是擴散思維,以“第二年那個人又種了一棵葫蘆……”為開頭續遍一個小故事,沒有完成。這堂課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沒有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進行啟發,沒有給予他們更大的想象空間,也沒有關注到個別學生的養成習慣。還有就是教學反饋及應變能力有待於提高。教學語言的再精煉,在教學時,語言的指向性要更明確一些,語言的目標性應更明瞭一些。我相信,通過我今後不斷的努力,我一定會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給予者和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