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3篇 會計學習路上的成功體驗和心得分享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93W

會計學習是財務管理和商業決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我們會掌握常見的財務知識和方法,並學會如何運用它們來解決問題。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思考,我們能夠培養出更加敏鋭的財務洞察力和判斷力,提高自己的職業素養。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3篇 會計學習路上的成功體驗和心得分享

第1篇

今年第四季度,聯社組織了會計人員結算培訓班,最為新進大學生我有幸參加,以下是我對這次學習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讀完《中小企業會計準則》我有以下總體感覺:《中小企業會計準則》着眼於會計與税法充分協調,服務於企業納税和税收徵管,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納税成本和遵從成本。主要表現在:

1、《中小企業會計準則》均採用歷史成本計量,不使用公允價值,只有部分特殊情況涉及市場價格和評估價值。

2、是所有資產均不計提減值準備,待資產實際發生損失時,再按税法規定的標準確認資產減值損失。

3、固定資產分類、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固定資產淨殘值、無形資產攤銷、資產損失確認標準等均與税法統一,切實減輕了小企業的納税調整負擔。

4、是銷售商品的收入確認與流轉税規定趨同,更具有可操作性。

本準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下列三類小企業除外:

本準則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鼓勵提前執行。財政部20xx年發佈的《小企業會計制度》(財會[20xx]2號)同時廢止。總的來説準則的操作性很強,對於小企業來講,其會計報表主要是針對税務機關和貸款金融機構的,在準則中,很多會計處理趨同於税法規定,讓企業大大減少了報表的編報成本。對貸款金融機構來講,統一、規範、很少職業判斷的會計報表,更有利於提高可信度和相互對比。

通過對《中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學習,使我瞭解了會計準則出台的必要性,在工作中,我將把我學到的中小企業會計準則運用到我的實際工作中,使我的工作更加完善,業務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充分運用《中小企業會計準則》正確判斷每一筆相關業務。

會計學習心得體會3篇 會計學習路上的成功體驗和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學習雖然已經結束了,對於《會計學基礎》這門課程我認為這對整個會計學科來説才是剛剛開始。這門課像一盞照明燈,也像一個本書中的一個“引言”,它向我們展示了會計學科的“概貌”。要説管理學把我們帶入一個概括的宏觀的世界,那麼會計學就把我們帶入了管理的一個微觀世界,讓我們感受到這些知識是在用細微的力量影響一個企業。説到學習會計學,這絕對是一項不容馬虎的過程。在我們剛學習該課程的第一章時,大家都以為學習它不過就是背背定義就可以了,可在相繼學習了第三章和第四章後,我發現其實不然,要想學好這門課,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出嚴密的分析。

學習會計學有時我會覺得很枯燥,記不完的定義,還得挖掘其中的內涵。讓許多人都不知所措,但堅持下來就是成功,沒有哪門課是坐享其成就能出色的,學習了半個月對於成人學習來説給我們的感覺的確是有很多的困難。學習了會計學基礎這門課程後,我的感覺用受益匪淺這個詞來概括是毫不誇張的。對於以後的學習來説,也是心裏有“數”。對於會計這個專業來説,有些人總是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現在學習會計學專業的人那麼多,自己怎麼可能在芸芸眾生中有優先權呢?但是我們不能忽視雖然會計這個專業目前學的人很多,但精通的人卻不多,所謂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這樣的硬道理大家都應該懂得,所以在學習期間別想的太多了,把握這個學習機會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會計學這門課,從一開始我們就體會到了學習的艱辛,可是在艱辛的同時,也磨練着我們的意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事在人為”。我們應該努力、盡心的去做事吧!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我從理論上對會計有了基本認識。通過對基礎會計的逐步系統學習,使我更進一步解了會計要素,對會計要素進一步細緻劃分,產生了會計科目,瞭解了會計分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以及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樣,會計電算化、會計制度設計、財務管理、審計也都要以基礎會計為基礎,所以,基礎會計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基礎打的牢不牢直接關係到後面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所以基礎會計的學習要以知識的紮實為主。下週繼續學習電算化,我想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還會繼續堅持我的學習態度,好好珍惜這次機會,把握好這個機會,來武裝我的頭腦吧!現寫到這,我一點點的體會。

第3篇

(一)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準則共11章,第一章總則明確基本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記帳方法。在該部分,權責發生制位列會計假設之中,顯然是受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的影響(當然原基本準則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權責發生制並不在會計假設之列(究竟處於什麼地位比較模糊)。該部分關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的觀點也是取材於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大部分也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列為原則之一,即顯然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第三章資產、第四章負債和第九章會計計量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較大。比如,將資產定義為資源,資產的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將“成本”可計量和“價值”可計量列為可選標準,都明顯借鑑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是折中產物,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計量標準的選擇),這是借鑑它的好處。但與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國家會計準則的會計理論水平就稍顯不足,前瞻性相對差一些,這是借鑑它的壞處。

(二)根據現代會計環境進行調整。一是原準則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新準則完全抹去了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遺蹟”,政府成了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還靠後。二是結合了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引入了公允價值。

(三)增強基本準則的“基礎性”,並嘗試增強其可操作性。這是新基本準則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前者表現為三、四、五、六、七、八關於會計要素的規範,剔除了原準則對“具體要素項目”的內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對會計計量進行了一般性規範。後者突出表現在準則制定者嘗試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定義,包括:對資產定義中的“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擁有”、“控制”、“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等概念的解釋;對負債定義中的“現時義務”的解釋;立足會計主體角度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對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在費用部分對成本、費用、支出的區分等。不過,之所以稱後者為“嘗試”,在於依我之見,其結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評述。

1.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我認為第六條關於會計主體存續狀態(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不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規範一切會計活動,基本準則規範一切具體準則。除了持續經營會計,還有清算會計、中止經營會計,這些會計也應是會計準則規範的範疇。所以,我認為基本準則將會計假設直接限定為“持續經營”這一種情況是不完整的。該條款應補充這類內容:企業處在非持續經營狀態,應變更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前提。相應地,根據該條款,應修改第九章會計計量等章節的內容,增加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將來的具體準則則相應應將企業終止經營會計納入規範。

2.關於會計要素。第十條提出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其中“經濟特徵”是模糊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計要素是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構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經濟特徵的抽象。其中資產是交易或事項中的價值物或權利,而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則是義務(企業本身就是股東之間的一項長期交易安排)。

第十六條關於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首先,“經濟實質“的對應概念是”“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的對應概念是“法律實質”,將“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並列,容易造成混亂(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實質,會計應該反映法律實質);其次,我個人認為這一條款近似於哲學,而且該條款的主旨已體現在第十二條“如實反映”的意藴中(後者實際上也是哲學式的規範,屬於難以檢驗的、形而上的終極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