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四年級科學風的教學反思13篇 探索科學、點燃興趣:國小四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3W

本文將以“國小四年級科學風的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國小四年級科學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效果評估。通過對學生的觀察和教師的教學反思,我們將回顧現行的科學課堂教學模式,並探討如何通過創新的方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思辨能力。希望能為教師們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學策略,以促進國小四年級科學學科的發展。

國小四年級科學風的教學反思13篇 探索科學、點燃興趣:國小四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第1篇

?風》是一首充滿童趣的無標點詩歌,篇幅不長,語言清新活潑。字裏行間流露出“風”的調皮搗蛋,表現了小作者對“風“的喜愛。接着,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一些教學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導入新課時,我們玩猜謎的遊戲,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情緒自然就被調動起來。而且通過閲讀謎面初步瞭解了“風”的特點,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課文,為後面理解詞句,練習讀文,埋下伏筆。識字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小組合作,自主識字,讓每一位學生都樂在其中。在指導朗讀時,教師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們產生強烈的讀文渴望,而學生則通過挑戰讀,同桌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方式,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自主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結合生字在音、形、義上的不同側重點,有的放矢地組織反饋、交流。如“此、褲”重在字形,“此”的筆順需要指導;“褲”的部首要加以強調,可以再積累一些同是“衣字旁”的字,並指導學生寫一寫,為後面在田字格中描寫打下基礎;讀文反饋時,關注“繩子、彼此”的讀音,這兩個詞語比較容易讀錯,就多請幾位學生練一練。詞義理解也採取多種形式,“彼此”可讓學生查查字典,一些表現“風”調皮的動詞可讓學生做做動作,或看看媒體、圖片加以理解。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文章的2、3兩節是全文的重點,在執教這兩節時我是這樣處理的:

2)能讀好這個詞語(讀準“hào”,讀出“好奇”的語氣。)

4)師:本來毫無生氣的畫面,由於風的到來,一下子歡快起來了,小作者是多麼喜愛這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訓練朗讀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簡單。要讓學生明確讀什麼,怎樣讀,而作為老師的我們,更是要清楚每次讀的目的,不要為讀而讀。一味的讓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感受,教師很少引導、點撥的做法是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我們既反對“老師牽着學生走”,又反對“老師跟着學生走”,要在與學生共同學習和平等對話中因勢利導(包括啟發、點撥甚至講解),在教學相長中實現教學目標。在上述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自讀、自悟、自得,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

國小四年級科學風的教學反思13篇 探索科學、點燃興趣:國小四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是需要我們留心才能觀察到、去思考才能捕捉到的,風也是如此。詩歌由三節組成,三節之間句式整齊,意思相近。語言簡潔明快,讀起來親切、自然。回頭望這節課的背影,在該詩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兩個環節,並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這首詩歌的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為“但是樹葉沙沙響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唱歌了”、“但是樹木點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跳舞了”、“但是河水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遊戲了”。多數學生在初讀課文階段不能理解,為此,對於第一節的教學,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4、作者為什麼這麼説?為什麼説樹葉沙沙響是風在唱歌了?這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紮紮實實的下來,多數學生能夠理解課文內容。

激發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深入思考的好習慣。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我也要當小作家”的活動,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縱深,進而續寫詩歌。在這有環節中,我主要採用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辦法:第一步,提問,風能讓東西發出聲音,象是在唱歌;風能讓東西搖擺,象是在跳舞,那麼有哪個細心的小朋友發現過以上的情況,也來象詩人那樣寫一寫吧!第二步,提問,還有什麼時候我們能知道“風在唱歌”、“風在跳舞”、“風在遊戲”?第三步,提問,我們知道了風象我們一樣會唱歌、跳舞、作遊戲,風肯定也象我們一樣會玩耍、説話、甚至還會生氣,聰明的小朋友們,讓我們都來當小作家吧!這樣一個一個環節紮紮實實、循序漸進的下來,學生們覺得有興趣,而且比較容易。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就會迸發出許多創造的火花。學生的想象力是無窮無盡的,也是我們無法估量的,董麗瑩同學就寫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但是花朵低頭的時候,我們知道風跑來玩耍了”餘立偉同學寫出了“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説我和你了。但是龍捲風來的時候,我們知道風在生氣了”。

新課程標準的中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要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所學內容應讓學生有興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教師一定要做好領路人。

第3篇

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表現形式。新課程對歌唱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手段讓學生聽了還想聽,唱了還想唱,和學生一起探索、共同發展。因此在《刮地風》一課中,讓學生走進西部、瞭解西部甘肅、陝西、山西三省位於中國西部,地處黃土高原,這一帶有着獨特的民間音樂風格,不論是喜、怒、哀、樂哪種情感,都有西部勞動人民抒發它們的歌聲,她是黃土地的母語,更是黃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在課中,我以“西部放歌”為主題情境,將四首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以“歌、舞、樂”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唱、奏、跳一系列音樂實踐活動中,瞭解西部的風土人情及燦爛文化,感受、體驗西部民間音樂的獨特風格特點、韻味及其內涵的情感和精神,使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操在潛移默化的音樂活動中得到昇華,從而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基本理念,成為提高孩子們學習興趣的一種自覺動力。在教學中,我注意誘發孩子們的興趣,將情境教學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

在課中能夠識讀簡單的樂譜是《音樂課程標準》對高年級學生的基本要求。課中我將讀譜與唱歌結合在一起,讓學生自己識讀樂譜唱會一首歌,從而獲得成就感。基礎好的班級可由學生分組自由學習,感受歌曲的特點,並跟唱歌詞。再分組自主練唱歌譜,最後進行民歌演唱,比一比,看哪一組唱得最具有民歌特色。將讀譜的學習與體驗歌曲的風格特點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演唱《刮地風》時更地道、更具有西北民歌風味。

課中結合甘肅民歌《刮地風》進行口風琴教學。讓學生對比兩種吹奏效果,再分別學習連音吹奏法和單吐音吹奏法。啟發學生根據對歌曲《刮地風》的感受來選擇用哪一種吹奏法參與更合適。同學們一致認為採用連音吹奏法最佳。在吹奏中同學們掌握基本的技巧,興趣倍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課我安排了一系列學習內容,緊扣“西部放歌”這一情境主題,大膽設計充滿濃厚西部文化氛圍的情境,讓學生感受西部民歌的韻味。結合課題“西部放歌”這一主題情境,將聽賞與跟唱《黃河船伕曲》、聽賞管絃樂曲《走絳州》,演唱《走絳州》以及音樂知識這幾個內容進行組合,創設“採風歸來”的情境,將讀譜唱歌《刮地風》和吹口風琴、扭秧歌《擁軍秧歌》這幾個內容進行組合……。不管將教學內容進行怎樣的組合,教學設計都要以激發學生對西部民歌的興趣為出發點。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西部的歷史、地理、風光、民俗、歌曲和歌手等相關資料,以便在學習活動中挖掘與本課相關的內容來啟發學生對西部音樂情感和風格的把握。

第4篇

新課程倡導把課堂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來認識世界,感悟自然萬物,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和教育教學的開放性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努力嘗試種種做法,儘量爭取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説,有事可想,有空間可拓展,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情感受、動手製作、動口表達等綜合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並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以下是我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風》這一課的點滴反思。既有令人滿意的成功之舉,也有遺憾中的進一步思考、探究。

?風》這首小詩描繪了颳風時景物的變化,全詩用簡潔凝鍊的語言,傳神地表現出在“風”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變化。詩句是這樣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如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詩意呢?我頗費了一番心思。上課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搜集有關風的知識的材料,並互相交流,讓學生對“風”有了較全面、直觀的認識。上課時,我先編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來無影,去無蹤,來時樹動花搖,去時水平浪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後地説出謎底。我趁機鼓勵他們:“你們也來編一編!相信你們會編得比老師更棒!”學生的思維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下,他們躍躍欲試,編出了許多有關“風”的順口溜或小謎語,這一過程其實是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感悟的階段,為下面學生順利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鋪墊。隨後,我一句導語:我們也來讀讀唐代詩人李嶠寫的關於“風”的一首小詩,看看詩人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中。他們通過反覆的吟誦、質疑及對關鍵字、詞的琢磨中領悟詩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風”的形態,從而避免機械乏味的分析,變枯燥的講解,為學生積極主動思索、感悟的過程。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後,我請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詩行,由於學生有了“自悟”的過程,學生對這首詩已有了較深的體會,大部分學生已能吟誦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彷彿涼爽的風正徐徐地從教室門前吹過。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有獨特個性品質和生活體驗的個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雖説他們的人生閲歷有限,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益便捷的傳媒,使他們的見聞相當廣泛,在課堂時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找到文本與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會是片面的、浮淺的、支離破碎的,而是四通八達的呈“網狀”分佈的。我們應善於聯繫實際,挖掘有利資源,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構建起孩子與知識間的橋樑。

因此,在學完古詩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進行拓展:風除了可以吹落黃葉、吹開紅花,掀起萬丈巨浪,還可以幹什麼呢?請同學們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一下。學生們忙開了,有的折飛機,有的做風車,有的畫畫、有的寫詩,有的編兒歌……當孩子們當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你不得不對他們的“成就”表示讚歎!拿飛機的同學説:“風可以讓紙飛機飛上開空。”拿風車的學生説:“風可以吹動風車,大風車可以幫助人們發電。”;畫畫的學生拿着畫説:“風可以吹乾衣服。”“風可以把球送上天”“風可以讓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風可以帶給我們温暖的感覺”“風兒輕輕吹,小草點點頭,花兒微微笑”……由於緊密聯繫生活,學生的思路非常開闊,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讚歎。

從《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源頭就在生活中,就在學生的知識積累裏,就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拓展啟發學生思維,構建知識的網絡,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並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散,更有效地領會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呢?

我想如果我能通過精彩形象、有聲有色的多媒體畫面,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中,或者乾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與“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學生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2、如何借本詩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古典詩詞?

文本只是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一個載體,是教學的一個激發點、發散點,教師要善於利用這個載體,把學習的範圍向更深更廣的範圍拓展。我想:在教學《風》這首詩後,如果我能設置一個相關的課後延伸作業,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描寫“風”的古詩,或者蒐集自己知道、喜歡的描寫自然景物或氣象變化的古詩,並把孩子們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選一個合適的時間,舉辦一個賽詩會或交流會,從而把學生帶進浩瀚的傳統文化的海洋裏,實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古詩,音韻和諧,意境優美,如果教師賣力地講解,反而適得其反。我想: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聽配樂朗誦,或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不知不覺把學生帶進語境中,進而讓他們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讀,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古詩,藴含着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古詩的教學也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通過《風》這一課的教學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穫。

第5篇

出示《風》一課,使我收穫良多。總結本節課的得失,現反思如下:

1.運用“風”的主題幻燈片,同時以謎語詩旁白的形式,直接“帶入”風:“……它一來呀,(省略下載可看),也能把我們頭髮弄得亂糟糟,它能送走蒲公英,能推動帆船,還能把風箏送上天空……”學生看着動態的畫面,答案呼之欲出。

2.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風之美。我選擇與文字描寫相符合的音樂和畫面,製作了動態課件,讓旋律、文字、形象形成情景再現,來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提升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領悟會加深。

3.注重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感受文本之美。(省略下載可看),同時鼓勵學生採取配合讀、帶着動作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4.調動多種感官,感知風。用一張紙演示“顫動”,(省略下載可看),靜靜地站在陽光下,微風吹來,輕輕舞蹈。在學生腦海中初步形成了“風吹、樹葉顫動”的形象之後,再來看視頻“與我們想象的一樣不一樣”。

第6篇

1、欣賞幾首有代表性的民歌,感受、體驗其音樂情緒,認識、理解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民歌的風格特徵。

2、認識蒙古族“長調”、“短調”藏族“囊瑪”等民歌體裁。從旋律、節奏特點等方面對三個民族的音樂進行比較。

3、激發學生對各民族民歌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

聆聽蒙古族、藏族民歌,通過對比欣賞,分辨不同民族的音樂特點。

從旋律、節奏等音樂要素方面進行比較,認識兩個民族的音樂特徵。

1 、老師: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他們的民歌就是以這些文化背景為依託,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獨特韻味。

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絢麗多彩的各族民歌浩如煙海,民歌有如璀璨奪目的明珠,閃耀着耀目的光彩,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每個民族由於地理環境、社會生活、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等上存在差異,因此,我國少數民族的歌舞音樂也各有特點。這種獨特的風格是怎樣形成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獨特的民族風。讓我們先來欣賞一組圖片(課件展示)看到這些圖片大家想到了那個少數民族呢?(蒙)

2、老師:居住在我國境內的蒙古族共480餘萬人,大多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及東北西北地區。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着“逐水草而遷徙”的遊牧生活。遼闊的草原、碧藍的天空、肥壯的牛羊,賦予了蒙古人熱情、直爽、彪悍的性格,也賦予了蒙古民歌粗獷、豪放、悠長的特點。蒙古族民歌體裁眾多其中以“長調”和“短調 ”最具代表性。(講解什麼是長調:蒙古族長調民歌是一種具有鮮明遊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的獨特演唱形式,在蒙古族形成時期,長調民歌就已存在,歌詞絕大多數內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雲等等。旋律舒展悠長,節奏自由,句幅寬大音樂具有遼闊豪放的草原氣息。這種地域所展示的天然獨特品質,以及遊牧生產勞動給牧人帶來的相對個人自由,造就了蒙古民族豪放豁達、熱情開朗的性格,這也是長調民歌之所以富有深沉柔韌、粗獷率真風格及自由氣息的原因,2006年5月,蒙古族長調民歌入選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什麼是短調:與長調民歌明顯不同的是,短調結構規整,節奏整齊,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敍述性的特徵。流行在半農半牧區旋律優美抒情,情感表現比較細膩。短調一般是兩行,有韻的兩句式或四句式,節拍比較固定) 現在,我們一起走進內蒙古大草原來領略那裏的民俗風情,學習瞭解按體裁分類的蒙古族民歌的特點。

(設計意圖:巧引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老師通過展示蒙古族遼闊草原美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展示蒐集的內蒙古人民的生活習慣、服飾特徵等,然後將學生引到對內蒙古民歌的關注上來。)

老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到蒙古族四個景點去參觀,每到一個景點都將聽到流傳於那裏的民歌。在欣賞時請同學們感受每首內蒙古民歌具有什麼特點(民歌在速度、節奏、旋律等方面去考慮他們的不同特點)。

1、老師:我們到達的第一站是:伊克昭盟鄂爾多斯,欣賞民歌《森吉德瑪》。(課件展示)

2、老師:我們已到達第二站,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呼倫貝爾盟,欣賞流傳於那裏的民歌《遼闊的草原》。(課件展示)

3、老師:剛才我們欣賞了兩首內蒙古民歌,問題(1)、聆聽這兩首歌你能聯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呢?(美麗的大草原,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問題(2)現在請同學們想想他們在速度、節奏、旋律方面有什麼不同特點。思考:這兩首民歌屬於長調還是短調?(學生對比討論)

學生回答這兩首民歌各自的特點。(教師適時提示、歸納知識點:《森吉德瑪》:全曲以從容徐緩的馬蹄聲般的節奏為背景,以第一個樂句為種子音調。旋律如泣如訴具有敍事性特徵,所以這是一首短調歌曲。《遼闊的草原》:節奏 具有自由、舒緩、漫長的特點;旋律 開闊悠長、綿延起伏、富於裝飾,給人以氣息寬廣、頗具草原特色的印象,所以這是一首短調歌曲。) 。

4、老師:同學們,我們對長調、短調有了初步認識,現在再欣賞兩首民歌,然後判斷是長調還是短調。

現在我們到的第三站是內蒙古的哲裏木盟,欣賞流傳於這裏的民歌《嘎達梅林》。(課件展示)

老師:今天,我們去的最後一站是昭烏達盟,欣賞民歌《牧歌》。 (課件展示)

5、老師:剛才,我們聽到的內蒙民歌哪首是長調? 哪首是短調?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牧歌》旋律舒展悠長,節奏自由,句幅寬大屬於長調。《嘎達梅林》結構規整,節奏整齊,句幅短窄,字多腔少,具有敍述性的特徵,屬於短調歌曲。

(設計意圖:以旅遊景點為線索貫穿整個過程,營造一個寬鬆的教學氛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多媒體教學欣賞內蒙古民歌,給學生豐富直觀的畫面,讓學生感受並討論內蒙古民歌的風格特點。)

我們今天欣賞到了蒙古民歌,在蒙古民歌飽含深情的故鄉情結中,我們看到,羊羣如同碧海中流動的雲彩,馬羣好似綠浪中奔騰的浪花,乳白色的蒙古包羣像是撒落在綠色翡翠盤裏的珍珠。蒙古族真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那同學們還知道那些蒙古族民歌嗎?(學生回答)老師總結:《鴻雁》《讚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等。2007年10月24日,我國的首顆繞月衞星" 嫦娥一號" 搭載了三十餘首歌曲奔赴太空,其中一首就是蒙古族長調民歌《富饒遼闊的阿拉善》。

7、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流傳於各民族的民歌浩如煙海,數不勝數。由於各民族的歷史傳統、生活習俗等各不相同,其民歌也各有鮮明的風格和特點。下面請同學們聽下面這首歌曲,聽聽是哪個民族的民歌,感受一下這個民族的音樂風格。(播放課件:藏族《洗衣歌》)

8、老師:對,這是一首藏族歌曲,那同學們知道西藏首府是哪嗎?(學生答:拉薩) 。那拉薩有個特別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羣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是——(學生回答:布達拉宮)好,那我們旅遊的下一站就是西藏,去感受一下那裏的風土人情。(課件展示)

9、西藏有高原、雪山,有喇嘛,有許多的廟宇,有大大的佛像,有青顆酒,有潔白的哈達。藏族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早在12.13世紀前後, 即出現了論述藏族音樂的專著。藏族民歌是西藏民間文學中瑰麗的花,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較高的藝術性。早在西藏文字出現以前,作為口頭文學的民族形式,藏族民歌已經在羣眾中廣泛流傳了。藏族音樂可分為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民間音樂中又分為民歌、歌舞音樂、説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五類。

在民歌中,山歌的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且悠長高亢;勞動歌的節奏鮮明,與勞動動作緊密配合,有的則較為自由;愛情歌中有的深情,有的開闊自由。

10、下面我們就先來欣賞西藏民歌《宗巴朗鬆》,聽後談談你的感受,歌曲的節奏、旋律給你什麼感覺?(課件展示)

教師總結:《宗巴朗鬆》是流行於西藏的一首傳統歌舞典,具有典型的囊瑪音調。旋律典雅優美、細膩抒情,節奏舒緩。演唱者演唱歌曲時,常伴有禮讓、鞠躬之類的簡單動作。

11、教師講解囊瑪:是藏族的一種傳統歌舞,囊瑪的音樂由引子+慢板歌曲+快板舞曲三部分組成。歌曲的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典雅。演唱時表演者邊唱邊做簡單的禮讓、鞠躬動作。伴奏樂器常用竹笛、揚琴、藏京胡、串鈴等。

舞曲部分與歌曲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節奏緊湊密集、富於律動,旋律熱情奔放、歡快活潑。

12、下面再請同學們欣賞一首藏族歌曲,也是大家所熟知的《青藏高原》同時思考問題:你認為這首歌曲類似於藏族民間音樂中的民歌、歌舞音樂還是説唱音樂?(課件展示)

學生回答(屬於民歌)教師總結:確切的説是民歌中的山歌。

教師提問:那這首歌曲的音域、節奏、旋律又有哪些特點?

學生回答: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且悠長高亢。

13、請同學想一想知道的藏族歌曲有哪些? 《唱支山歌給黨聽》、《洗衣歌》、《北京的金山上》,比較流行的有《高原紅》、《神奇的九寨》、《青藏高原》。

今天我們欣賞了內蒙古、藏族民歌,感受到內蒙古民歌的風格特點。那回蕩在遼闊草原的歌聲,把每一位聆聽者都引入獨有的曠美意境,天地相連,渾然一體,構成了異常瑰麗的畫卷。知道了蒙古族民歌的體裁眾多, 其中以”長調”和”短調”最具代表性,蒙古樂器主要有馬頭琴。同時也瞭解了藏族藏族音樂可分為 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和宮廷音樂三大類。民間音樂又分為民歌、歌舞音樂、説唱音樂和器樂五類。民歌中的山歌音域寬廣、節奏自由、旋律起伏較大且悠長高亢。

我們偉大祖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在這個大家庭裏,有許許多多優美動聽的音樂,讓我們用心去感受這些音樂的美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中國西北邊陲新疆,有一座白雪皚皚的天山,天山腳下聚居着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維吾爾族。

四、課後作業:請同學們蒐集維吾爾族民歌,瞭解維吾爾族人民居住地區的特點、生活習俗等等,為下節課欣賞學習維吾爾族民歌特徵做好預習準備。

五、探討與思考:課本第27頁,看看下面的樂器圖,説説它們是哪個民族的樂器,樂器的名字是什麼?可上網搜索,同學之間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我國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進而熱愛祖國的民族音樂。)

第7篇

本節課主要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作品中的奧運之情,瞭解與奧運相關的音樂文化,以及全世界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情感,激勵同學們學習、發揚奧林匹克精神,向着更快、更高、更強的目標前進。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很多老師都開過公開課或參加過比賽,要想與眾不同,就要創新,所以我從每個環節開始精心設計、紮實教學。如導入這個環節,我就讓它成為了本節課的一個亮點,用視頻來代替以往的圖片,吸引了學生,衝擊他們的視覺效果。採用的四段視頻沿着一條主線進行串聯,從觀看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創造歷史的精彩瞬間,讓同學們既能感受到奧運會的發展歷程,又體會到奪取金牌是每個運動員的夢想,那麼能承辦奧運會則是中國人幾輩子的夢想,讓學生再次重温北京申奧成功的激動畫面,最後播放了在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的宣傳片,讓我們一起笑迎奧運會的到來。此環節學生學習興趣濃,很快融入到奧林匹克運動中。

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都在《奧林匹克風》歌曲教學中,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分樂段來教學,將難點單獨解決,特別這兩樂句教學

我首先讓學生自己劃拍,注意切分節奏;在第兩樂句中切分節奏的前半拍變成了休止符,我通過讓學生採用拍手、叉腰等動作幫助解決難點,從而很快並且準確地演唱了這一樂曲。在處理歌曲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注重激發他們理解歌曲的內涵及情緒,讓他們為這首歌曲設計合適的演唱形式,學生們經過討論各抒己見,我也充分尊重學生意見,讓學生自己來表現歌曲,從而達到用準確、恰當的方法來演唱歌曲。

最後一個環節,我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充分體驗奧運帶給我們的歡樂和愉悦,通過搶答與奧運相關的音樂知識,激發學生興趣,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讓他們在活動中增長知識,更深入地瞭解奧運。此環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性、積極性都很高。

本節課由於準備的時間比較緊,可能有些粗糙,如在教師基本功還需努力,駕馭課堂能力還需加強,希望今後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得以鍛鍊,更希望能得到專家老師的批評與指正。

第8篇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因此在這堂課重點段的學習中,我先向學生們提了一些問題:

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自學這個段落,這樣做效果不錯,許多閲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的上來。接下來對於重點詞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我讓他們説説從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起,使勁向風車吹去。”中體會到了什麼?又是從哪一個詞語體會到的?你們平常用力吹是怎麼吹的呀?孩子們都能很形象的表演出來,然後我再結合觀察插圖讓學生説説是從圖上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風娃娃吹的很用力?孩子們觀察的可仔細拉,分別從周圍的景物和風娃娃的神態兩個方面去説。最後,我讓學生通過讀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採用的方法是教師先範讀,讓學生邊聽邊想象,然後讓學生説説彷彿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最後再讓學生賽讀,學生讀得很美,很生動。

因此,我覺得朗讀應該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在讀中體會和感悟。

第9篇

?風娃娃》是人教版第三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教材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主題安排了一些給人啟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在閲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在教學時,我設計了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讓學生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自由讀的方式鞏固字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讀課文。課堂上學生讀音有誤的時候,我不是急於完成課堂任務,而是耐心的糾正學生髮音。為後面學生的朗讀打下了基礎。

新課程指出:閲讀應達到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朗讀要在“正確”的基礎上逐步達到“流利”“有感情”。這堂課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我通過猜謎語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介紹新朋友風娃娃,讓學生一起喊出風娃娃的名字,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讓學生喜歡上風娃娃,從而主動地想學課文。在學習風娃娃做好事部分時,我先提出問題:風娃娃去了哪裏,做了哪些好事?然後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1-3自然段。這樣做讓學生明確了要學習的內容,許多閲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出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當然,這節課上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沒有給學生多一些課外閲讀,開闊他們的視野。但是人們都説,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只有通過不斷的反思,才會在下一次取得更大的進步。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篇

?風娃娃》是人教版實驗教材二年級(上)第四單元第16課。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幫助他人過程中體會人生的快樂。老師可以通過問題的巧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想象,培養擴散思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

的確,語文教學應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閲讀氛圍,讓課堂充滿樂趣。基於以上觀點,我在本節課教學時通過巧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童話故事為主線,即以一封擬人化風娃娃的“救助信”清新導入,讓孩子們耳目一新,激起了他們的學習的興趣,喚起了他們的責任心。有了這份情感的牽引,孩子們就會產生強烈的閲讀願望,並貫穿全課。

在課堂上,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二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所以在這堂課研讀做好事重點段的學習中,我先向學生們提了一些問題:

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學習這個段落,這樣做效果不錯,許多閲讀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也能答的上來。接下來對於重點詞句的理解,我注重架設生活創設情景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我讓他們從句子“他深深地吸了一口起,使勁向風車吹去。”中體會到了什麼?又是從哪一個詞語體會到的?你們平常用力吹是怎麼吹的呀?孩子們都能很形象的表演出來,並能把感受用讀來表現出來。學生讀得很美,很生動。

第11篇

?風娃娃》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我意圖採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抓住字詞學習和句子訓練,瞭解第二、三段的段式結構,旨在初步學會閲讀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段落,來努力完成這堂課的教學,達到學習目的,希望讓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通過教學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雖有做的較好的地方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

在初讀課文之後,我主要抓住與本課時教學有關的難讀詞以及數量詞語和“地”字短語,在檢查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是否把字音都讀準確了,把句子讀通順了,反覆地讓學生練習,爭取把字詞學到位,為後面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做好鋪墊。

雖然這節課只教學做好事的部分,但是在研讀之前我讓學生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進行板書,區分好事和壞事,這樣讓學生能瞭解課文大概的內容。

3、抓“事情發展”的脈絡,保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注重句子訓練。

因為課文中的2、3兩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相同句式的段落,所以我在教學的時候意圖讓學生明白“看到什麼,再寫怎麼做,最後寫結果怎樣”。由於二、三段句式相同,所以我採用了由扶到放的教學方式,注重句子的訓練,通過劃一劃、讀一讀、説一説、排一排等教學手段,讓學生讀懂句子,讀好句子。學生基本都能讀懂句子,讀出不同的感受。

不足之處:話訓練不夠到位。這主要體現在教學第三自然段的時候出示填空題,讓學生説一説風娃娃來到河邊又看見什麼,怎麼做,結果怎樣。要求學生可以用書上的句子來説,也可以用自己的話來説。但是在具體實施的時,由於時間有限結果草草收場,訓練欠佳。此外,在細節上也有比較遺憾的地方,在教學“縴夫”的時候,我利用了一幅圖片讓學生感官認識,卻沒有很好地利用這個時機,順勢帶出“纖繩”以及圖片中的纖繩進行有效教學,甚是可惜。

第12篇

在《風娃娃》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同學們童趣盎然的表演,聽着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能的平台。充分發揮自助式、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挖教材,敢於創新,為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給予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舍離了“教師尊嚴”。課堂上出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的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會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為他們栽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梧桐樹,為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如的樂園,從而實現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同時,也讓我感受到了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甘甜之水,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啟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有着良好的收穫。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長大以後成為有用之才。

第13篇

?風娃娃》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冊的第16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裏的風娃娃既乖得可愛,又傻得可愛。他想為大家做好事,以為做好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結果把風箏吹跑,把人們曬的衣服吹跑了,還折斷了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他還不知道為什麼呢。課文結尾留給學生一個問題,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思考後明白,做事情光有好的願望不行,還要看是不是真的對他人有用。教學本課,先由謎語導入,引起學生興趣,再放手讓學生自學生字、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再充分利用課件,教師重點引導學生學習“風娃娃做好事”的部分,然後再播以往”風娃娃做壞事”的課件,為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最後教學本課需要書寫的八個生字。這節課主要體現了以下特點:

上課伊始,用一則謎語導入,低年級孩子愛猜謎,用猜謎的方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學習生字、初讀並瞭解課文內容、觀察生字字形環節都是通過學生個人自學、小組合作完成的。教師在其間適時起了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歸納識字的方法,點撥理解文中的難點。因為,我們這兒春天常常颳風,一刮就是三五天,一個星期,教師讓學生想一想春天的風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好處,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壞處,在結合課文説説“風娃娃還可能做哪些好事,那些壞事”,利用生活實際增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並結合實際瞭解了風的作用。這樣不僅開闊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餘知識,並且培養他們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到生活這個大課堂中去尋找知識的能力。

3、利用計算機圖、文、聲、像並茂的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這時最簡便最有效的方法,教學材料不再是相對固定的了,而是以最快的速度,為教材補入新的語文信息,並隨時以不同的形式提取和積累。通過製作多媒體教學軟件,還可以將各種不同的信息,如數據、文字、圖像、動畫、聲音等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而展示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使抽象的圖形、數字、呆板的文字,變成賞心悦目的畫面,對學生進行多重感官的刺激,有利於創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化靜為動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斷斷續續”、“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縴夫”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