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語文教師開學典禮發言稿3篇 教師的啟迪:與學生共創未來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3.04W

本文將分享一篇國中語文教師的開學典禮發言稿。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教師們將向全體師生講述他們的期望、願景和鼓勵,為新學期注入能量和動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教師的思考和表達。

國中語文教師開學典禮發言稿3篇 教師的啟迪:與學生共創未來

第1篇

眨眼間,我們又迎來新的學期。本學期,語文教研組仍要認真學習貫徹上級教育部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立足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中心,狠抓實效,大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工作以校本為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語文教學應按照語文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適應的社會需求,強化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實用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我們全體語文老師在理論學習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2、及時瞭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

3、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並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1、對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要注重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決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本學期每人至少上一節教研課,供教師自我琢磨不斷提高。教研組成員,非特殊原因,儘量參加,課後,及時評課。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知識的同時,着重於引導應用,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及時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舊教育,而到着眼於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穎教育。為此,我們要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青年教師是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中堅力量,而教研組、備課組正是培養新教師的主陣地。各語文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資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師能儘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師發揮他們的主動力。

1、通過每週一次的聽課——評課的研究方式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反饋,評析課堂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共同商討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智慧。教師要按時參加活動,參與討論,提高專題研究的效益。

2、加強教研論文撰寫工作,寫好有質量的實驗經驗論文,多寫實踐中有自己思考、實踐的文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養。

3、創設濃郁的教研氛圍,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組織校“大課堂、跨學科”、語文大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一年級教師對家長開課,圍繞主題,開展“同課異構-連環改進”校本教研活動。學期初確定本教研組的活動專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提升教科研活動的質量和品味,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國中語文教師開學典禮發言稿3篇 教師的啟迪:與學生共創未來 第2張

第2篇

眨眼間,我們又迎來新的學期。本學期,語文教研組仍要認真學習貫徹上級教育部門、新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國小語文教師工作計劃》和《新學期語文教育教學計劃》為指導,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國小生的人文素質。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

今年語文教學的最大變革就是教材發生了新變化,語文教學應按照語文和語文學科的特點,適應的社會需求,強化語文的人文性、實踐性、實用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適應這種新形勢,我們作為語文老師在理論學習方面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通讀一、二本理論專著。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學生觀。

2、及時瞭解語文教學的動態和語文教改趨勢,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並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

3、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並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1、對照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真正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要注重激活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決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調研,確保減負增效。本學期每人至少上一節教研課,供教師自我琢磨不斷提高。教研組成員,非特殊原因,儘量參加,課後,及時評課。

語文教學應當在教給語言知識的同時,着重於引導應用,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及時轉變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舊教育,而到着眼於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新穎教育。為此,我們要加強課題研究,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青年教師是我們語文教研組的中堅力量,而教研組、備課組正是培養新教師的主陣地。各語文教師之間要加強交流,資料共享,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尤其是使新教師能儘快提高、成熟,使青年教師發揮他們的主動力。

1、通過每週一次的聽課——評課的研究方式及時與教師進行討論、反饋,評析課堂教學的成功與不足,共同商討教改方向和教改措施,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智慧。教師要按時參加活動,參與討論,提高專題研究的效益。

2、加強教研論文撰寫工作,寫好有質量的實驗經驗論文,多寫實踐中有自己思考、實踐的文章,加強對課堂教學行為的反思。提升水平,提高修養。

3、創設濃郁的教研氛圍,組織教師認真參加各級各類教學業務學習、教研活動,組織校“大課堂、跨學科”、語文大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一年級教師對家長開課,圍繞主題,開展“同課異構-連環改進”校本教研活動。學期初確定本教研組的活動專題,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活動,提升教科研活動的質量和品味,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第3篇

1、 瞭解——高中語文學習與國中語文學習的聯繫和區別

(1)聽(會聽課,聽懂別人的話,別人説話自己能夠專心聽)

高中語文學習需要國中語文學習的基礎;高中語文學習比國中語文學習要求更高:

(1)國中固定一塊教材,高中不固定教材,高中教材分為固定部分叫“必修”,不固定部分叫“選修”,還有校本教材叫“自修”,共三塊構成;

(2)國中學習只要閲讀理解,會寫600字作文,高中是“閲讀賞析,表達與交流,會寫不少於800字或1000字的文章”;

(3)國中學的文體不完全系統,高中完全系統——小説與戲劇,詩歌與散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

2、積累要求高,記憶的東西要求多,瞭解的東西要求多,要記性;

5、個人成績會時高時低,進步緩慢,不能迅速達成;

語文學科的特點是:知識信息量大,自修實踐性強。這就告訴我們:第一學好它不容易,第二依賴於學習者自身努力。語文考試在五個層級上考學生——識記,理解,分析綜合,表達運用,賞析評價。會考也好,大學聯考也好,説到底,就是考學生的記性和悟性。而記性和悟性絕不能在短時間內速成,需要長時期的積累和良好習慣的養成。怕記怕背,懶於動手,是學語文的大忌。要學、會學、堅持學,養成良好的習慣,是語文教學的方向,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對學生這個主體的一個根本性的要求。“一切皆從習慣開始”沒有良好的習慣,語文教學必無效率;沒有良好的習慣,何談記性、悟性的生成和發展?沒有良好的習慣,哪來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形成?

(一)放聲朗讀的習慣。這個習慣現在國小生還做得比較好,中學生就差多了,而且隨着年級的升高,習慣越差。高二、高三的學生你就很少聽到他們自覺地放聲朗讀了。有早讀課的地方,早讀聽到的基本是外語的朗讀,而語文的朗讀只在一種情況下出現,那就是有老師當面督促或是有課文背誦將要檢查時,這種朗讀帶有明顯的應付性。探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以為考試不考有聲朗讀,不必費勁地發出聲音。

其實朗讀自有好處。古人説:“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又緩讀,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這裏説的是文言文的學習,那麼現代文呢?現代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朗讀可以“從字句中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他還説即使是自己寫的作文,也要拿出來讀,“才見出聲音是否響亮,節奏是否流暢”。這就是説現代文的學習仍離不開朗讀。朗讀與默看比,更容易讓人身心俱入,專注集中。避開學習這個功利層面,朗讀還能從美學的感受上產生心理的愉悦,體驗出語文學習的樂趣。

(二)預習新課的習慣。老師教新課前,學生一定要先預習,做到:1、能流暢地讀出課文;2、圍繞課後練習,做出基本思考;3、找出難懂的地方,準備質疑;4、可以根據課文查閲有關參考資料。有了預習,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才能學得主動。

(三)記筆記的習慣。首先做好課堂筆記,老師講的要點,一時還弄不懂的問題答案都要先記下,這將有助於自己課後複習理解和總結積累。其次做好讀書的筆記,可以寫在書上(自己的書),也可以寫到筆記本上。可以是抄錄的詞語運用或美言警句,也可以是自己的賞析點評。俗話説得好“好頭腦子,不如懶筆頭子”,有時聽過、看過,卻不如“記過”。筆記可以長自己的記性。

(四)勤用工具書的習慣。《現代漢語辭典》、《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作為中學生這兩本工具書應必備,條件好的還可以置辦一些其他的工具書。遇到陌生的或模糊的字詞,要勤查,不要想當然。例如高中語文課本《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有一處:“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特稱龜裂片。”這裏“龜”是個易讀字,“龜裂片”一詞,結合實物,雖帶模糊,好像也能懂。如果放過去,錯讀產生了!查一下工具書就知道,這裏“龜”有兩個讀音,前讀“guī”後讀“jūn”,又認識了一個古地名“龜池”的讀音。俗話説“平時學習懶一懶,考試分數減一減”,你容易錯的,也是考試容易考的,為什麼不勤用工具書呢?

(五)思考和説話的習慣。課堂上,有的同學懶於思考,怕回答問題,總是等老師最後“真情告白”。有的同學雖然對答案有所知,卻怕當眾説話。口語訓練本身就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現代社會離不開交際,説話既可以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又可以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一個經常在公眾場合説話的人,其口頭表達能力一定優於那些公眾場合説話少的人,這也是“用進廢退”的道理。農村中學的學生多不愛講話,有的即使説話聲音也小,語文課常處於沉悶狀態,這是一定要改變的。

(六)課外閲讀的習慣。要學好語文,僅靠《語文》書遠遠不夠。像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就規定了學生的課外閲讀量,比如規定一個高中生三年的閲讀總量不少於300萬字,並開列了課外閲讀的書目。高中語文教材還配備了《語文讀本》給學生課外閲讀。幾年下來,我們發現不少學校、不少同學並未好好利用,基本上是處於放任式、束之高擱式。可以説,缺少課外閲讀,很難形成語文的悟性。

(七)勤寫勤練的習慣。多寫,手不生疏;勤練,熟能生巧。完成課內作業後,適當做點課外練習,對於提高自己閲讀和寫作能力是大有補益的。

(八)整理積累的習慣。這是要求學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筆記,又或是做錯的題進行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庫。比如,整理文言文“為”的讀音:1、wéi①當動詞用,②表被動,③句末語氣詞;2、wèi當介詞,表示“為了”或“替”講。經過總結整理,形成深刻的印象,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積累。

(九)總結得失的習慣。一篇課文教學結束後,一個單元教學結束後,一個專項訓練結束後,一次作文評講後,一次考試後,都要總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體會,這樣可以鞏固、強化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和能力,也可以藉此來改正自己的錯誤,彌補其不足。

(十)書寫清楚的習慣。凡是寫給別人看的東西,都要養成書寫清楚、文面整潔的習慣。讓看的人一目瞭然,不能讓人家難辨認,看得煩躁。會考閲卷、大學聯考閲卷,書寫馬虎、文面不清的,都是吃虧的。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並非目的,而是手段。這樣做的指導思想是“自主學習”的意識,同學們在習慣養成中走向“要學、會學、堅持學”的路子,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最後達到“不教自會”的境界。

(1)工具書齊全(《現代漢語詞典》《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