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融合高中作文5篇 "創意融合:高中作文的技巧與實踐"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17W

融合高中作文是指將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高中作文形式進行有效地融合,達到文學美感和實用性兼備的寫作效果。融合高中作文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文藝素養、掌握寫作技巧、拓展思維視野,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寫作方式。

融合高中作文5篇

第1篇

這星球上的陽光温暖着每一株玫瑰。它們深愛這束陽光,這片土地。 ——題記

冰冷的霧氣外,一簇簇低矮灰暗的建築闖入視線。在上海住了這麼多年倒是第一次登上東方明珠。透過玻璃窗,靜止着的黃浦江水,遊弋的漁船。很難想象多年前滿江漁火泡沫的情形。多少年了,這江上的起起落落惹起陣陣煙波,澎湃着上海的生命律動。手搭髮際,極目遠眺,一絲絲熟悉浮上心間。曾幾何時,我在那個遙遠的城市似也有過這樣的遙望……

乘12個小時的飛機便是大洋彼岸的西雅圖——姑姑愛着的城市,只因她最美的青春年華都在那裏塵存着。正是夏末的季節,街道上除了幾片零落的枯葉,倒也只有習習涼風提醒着人們秋日的私語了。看着不熟悉的人羣、街角巷尾,心中真切地懷念起國內公園裏的秋色,金英素萼,在暖陽的照射下映着池邊的枯荷,碎影流光,別有一番繽紛動人。姑姑帶我登上西雅圖最高的電視塔,未曾想在這樣安謐的城市中竟也有這般高聳的建築。頭頂着湛藍的天空,遠處茫茫青山,風景迤邐,也有一番雨垂纖草,風聚落好的迷濛之美。纖塵不染的景,像極了一幅剛完成的水彩,淡淡地,靜靜地暈染開來。轉身走到高台的另一側,錯落的建築羣,市中心熙攘的車水馬龍,間雜着一抹強烈的紅,令我眼前一亮!那抹紅——是再熟悉不過的,中國紅……

循着回憶竟是走到了石庫門中,回想中的紅被眼前真實的青色暗瓦替代。殘留着水漬的石壁,逼仄的窄巷,潮濕的氣息。伸手輕觸着暗青的石磚,歷史繾綣着印入腦海。這裏,曾是租界。泛黃的白色門楣透着西方鍾愛的色澤,拱形門上的雕花,依舊紛繁複雜,卻不再是中國的樣式。目及之處無不提醒着我——這裏是別樣的上海,與眾不同的東方!

閉上眼憶起那抹中國紅。密密匝匝的店鋪擠在街道兩邊,門前高懸的大紅燈籠,店主身着的紅色唐裝,那些古老中國似乎失落已久的文化器物,在這裏散發着迷人的光暈。走在這樣熟悉的街,看着地上連窨井蓋都印着“唐人街”三個字,聽着姑姑説許多中國人想家了就來這裏逛逛。不遠處走來的金髮碧眼的少年舉着手中的冰糖葫蘆,用蹩腳的中文對我説:“你好!”這一切的一切無不提醒着我——這裏是別樣的西雅圖,與眾不同的西方!

不論是“金磚五國”的貿易合作,還是哥本哈根會議的各國分承責任,全球版圖上的每一塊土地都正緊密地融合在一起。黃皮膚黑眼睛,藍眼睛金髮,黑皮膚捲髮,沒有種族,只有文化的交融,只有心與心的貼近。

當我們行走在異國的土地,當每一個並不認識的陌生人向我們露出誠真的微笑……家的温暖便是這樣。

如果生命如玫瑰絢爛綻放,那每一個生命共同享有的這片陽光,正温暖着心靈的每一寸縫隙,用暖意將星球籠罩,將生命融合,喚醒心的光芒……

融合高中作文5篇

第2篇

不久前,電台裏播報了一則令許多人黯然神傷的新聞:蘋果的創始人史蒂文?喬布斯與世長辭。

在蘋果公司中國的代理部門外,無數的蘋果粉絲手捧着一個被咬去了一口的蘋果,低頭默哀着。記者上前採訪時,一位粉絲説:“喬布斯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是他把科技與藝術用最完美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我們都會永遠記住這個名字。”

毫無疑問,蘋果的成功源於此處,世博也是如此。在去年剛剛告一段落的世博會中,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德國漢堡館。當眾人一進入館體內,原本一直圍繞在周身的炎熱幹霎時被驅散。這並不是依靠中央空調強大的製冷系統,而是場館本身所用的通透性材料所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場館內部的所有用水都是循環利用的,並且場館本身在世博會結束以後也會被用作辦公樓使用,很好的解決了佔地資源。像這樣的場館在世博園內比比皆是,無一不透着將科技與綠色環保相融合的理念。

融合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但有時它卻也能在細節處大放異彩。

你是否在走進一個直達電梯事注意到你面前正對着一面鏡子?也許很多人會把它當做是整理儀容的工具,這種想法本是無可厚非,但它的功用並不侷限於此。它的主要用途在於,當殘疾人坐着輪椅進入電梯時,無須費勁的轉身,便可以從鏡中看到樓層的標誌顯示。這為殘疾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雖只是一面不起眼的小小鏡子,卻充分體現了一種物質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記得國中時代學校專門開設了一項與海外對口的研究課程。這對於我們自是非常新鮮也聞所未聞。它要求每一個學生選擇一個當今社會中的熱點話題進行探究,或關於大型工程,或關於自然科學,或關於心理人性,涉及面之廣對於一個國中生來説並不容易。不僅如此,學校需要我們通過網絡或是書信的方式與海外的學生交流心得並且交換信息,共同完成一個課題。這極大地激起了我們的熱情,結果在一年之後,每一個人無論是在語言的能力上還是在文字表達的能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收穫。課程雖小,卻是將東西方的思想與感受融合為一體,“就像是兩個大腦在思想上碰撞出的火花”,馬克思曾這麼説過。這樣的研究課程使我們開拓了眼界,獲益匪淺。

融合並不侷限於此,它已滲入了每個領域。它時而出現在大街上人們手中捧着的電子產品裏;時而出現在風格迥異的各色展覽裏;時而體現在每日播報的新聞軼事裏;時而又落在外國友人微笑的眼裏。

它時而柔和,時而鋒利,它就如同一根細細的銀線將本不相關的事物如此這般的輕輕一連,一切都會變的不同。

無論它的結果是完美與否,“融合”二字都將成為我們步入理想國中的關鍵而不可或缺的一種狀態,它也將指引着我們奔向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第3篇

大概兩三百萬年前,一片廣袤的土地上出現了一羣直立行走,會使用石器的人,他們無衣蔽體,“赤裸裸”的與天地坦誠相見,但他們自然的與自然融合——使用石器——存活下來。

一個單一的人並無法於社會立足,於是就有了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所組成的團體。這一團體的出現無疑又是一次融合的體現,兩個原本可能毫無瓜葛的人,機緣巧合下走到了一起,包容了對方的一切,由個體融合為了整體。這一個又一個小團體帶着各自不同的信念和理想,相互結識、締結友好,又相互交流磨合,於是,一種文化、一個小小的民族誕生了。

中國有56個民族,可在古代他們幾乎沒有交集,也許唯一的交集便是戰爭。戰爭的確殘酷,可它讓一個又一個民族相知,小小的民族組成了國。於是,在現代,中國就有了56個民族。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必定紛擾不斷。而中國的領導人一次次成功的解決了矛盾,使各個民族相互包容、融合。每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通過友好的方式而傳播。在大街上看見的各地美食,不正是一種文化、地域的融合嗎?

這種異域的融合不僅僅發生在國內,跟可以拓展到世界。自漢代起的“絲路”一路興旺與唐朝達到鼎盛。中國的絲綢、瓷器可以換到香料、藥材。這種經濟的交流隱隱折射了融合的思想,而“絲路”也不僅限於經濟,大唐的繁榮、絲路的興旺,是長安成為了東亞文化圈的軸心。又是若干年,英國的槍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儘管硝煙瀰漫,但同時也讓不少國人明白了西方的強大。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曾國藩等人推動的洋務運動,將融合推到至高點。從技術到思想,守舊的中國人再一次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禮。

而現如今的經濟更是國與國的合作:歐元取代了歐洲多國的貨幣,使在異國的消費更方便;wto讓各國的經濟交流更頻繁。在中國的土地上也出現了不少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的不少企業家力求在國外發展。經濟全球化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

全球化也不僅僅在於經濟的融合。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也在逐漸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現象在中國幾乎消失。中國人也會慶祝聖誕,在12月31日跨年,而不少的外國佬也會穿上唐裝在除夕夜放鞭炮。

一個國家的事,不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朝核危機引起多國的會談。大家都希望能將這個如今還在高度政治化、與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為敵的國家——朝鮮,讓它放下敵對、戒備,融合到世界中。

從人到家到國到世界,從原始到現代,從落後到文明,融合的腳步從未停下。它如同一個嬰兒一日又一日在眾人的眼中長大,一次又一次影響了眾人。它亦哭亦笑,人們都心絃一動,因為它,於是……

第4篇

就在真維斯的纖維在清華園中開始要織起一個招搖的小角的時候,輿論的壓力從各個方面洶湧地撲了過來,形成了一隻無形的大手,終於將名為“真維斯樓”的牌子扯了下來。

有人説,商業不應該污染大學校園。亦有人説,高校不應該接受企業冠名。更有人説,小小真維斯配不上百年風雨的“清華”二字。這人在蘋果在北大開了體驗店後匆匆閉了嘴,但真維斯欲與大學混搭的意向卻沒有就此住腳,終於在華南農大穩穩地停落了下來。

商業與教育正欲熱烈結合,如此融合之趨勢和理念緣何一再受人強烈阻撓?

我們看到的是兩者形式上的融合。在上世紀一度開放大學不成後,一道嚴密厚實的高牆又一次被豎起。大學就此被強硬地圈了起來,試圖阻擋一切功利和銅臭氣,其實卻是擋不住有人在牆角摳了一個小洞,與外面的精彩世界聯繫聯繫,最後反而讓校園的淨土從最根本處開始受到污染。若是如此形式的高牆,即使掛了商業的牌子也不能讓兩個社會大頭真正親密握手,做到互益的融合。

曾經旅遊美國,有意拜訪名校哈佛,卻因找不到紅磚黑杆的圍牆而自以為找不到哈佛校園而鬧了笑話,殊不知自己身處哈佛,享受着她坐處商店和咖啡館的中間卻仍能永遠把持着自己風範的自由之風。這不正與抗戰中在田埂壠頭上課講習又從未豎起高牆的西南聯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想中世紀時大學開始在城市中出現,其自由之風使人愜意,又到新文化運動時北大校園中倡導學術自由的蔡元培先生,大學從未豎起高牆阻撓與外界的融合。倒是現在的這般阻撓讓人反思應當遍吹的學術自由之風從何時起漸漸放慢了腳步,最終只是在高牆邊靠着休息了?

是超高速發展的商品經濟讓大學的領導者憂慮難解,還是不夠成熟的商業文化令大學的領導者放心不下,抑或是大學自身的理念和文化缺陷使商業與教育的融合成為不可承受也不能承受之重?都是。因為兩者的融合的真正意義應是內在的理念的融合,這樣互益的融合當以學院純樸的學術自由和商業的社會責任為前提。商業本身一種各取所需的思想模式讓我們可以找到大學為發展和研究尋求資金幫助以及企業為文化和品位的提升尋求夥伴和載體這兩件事的希望。而成功的融合又可以使兩者在文化上相互學習,終於形成兩者如化學平衡般動態且可持續的平衡發展。只是融合中應該事先對彼此有一個深入的瞭解,瞭解雙方的契合程度和可取之處,使融合的過程具有理性也更能長久。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大融合開始的標誌,不知何時我們眼前尚需文化和理念之形成和發展的教育和商業才能出現互益融合的標誌,何時才能真正親密地握住雙手?

第5篇

世界是一個多元素競相發展的舞台。各種人文、歷史、種族等元素內因差異而相互碰撞、吸引,放射出思想的火花——這就是融合。

中國歷史上有一句古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是古人的思想智慧,也是對後人的暗示!只有達成統一的目標,融合的概念滲透進每一個領域的核心,才能引領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人這一物種是從自然界的萬物之中脱穎而出的,並不是説人與自然的脱節。人的根至始至終都是要回歸自然的。只不過是在歷經千年萬年後,擁有了值得自我為之自豪的資本後變得高傲起來!我們無窮無盡地取用自然資源,卻像個“白眼狼”似地不予以回報。但是冥冥之中的“因果報應”,便會讓我們感覺到人與自然融合以至和諧的真諦。碳排放,酸雨對植被的影響,土地開發過度,耕地面積的減少,這些都是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世博會上創新,節能減排的理念,不只是喊口號,它需要我們思想更甚是行動的融合。然而有幾個國家是貫徹落實的,又有幾人是為此做出過貢獻的?我不得不為那些改造自然環境,為人類作“彌補”的人深鞠一躬!

其次,便是人與社會的融合。其中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融合這一重要元素。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就好比夢幻的泡沫,終究是躲不過現實的。它有它陽光積極的一面,自然也有它陰暗消極的一面。如何適應在社會喧譁、複雜的環境下生存,美好幸福地生活,依靠的便是人性中的真、善、美。人與人的融合,就必須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冤家宜解不宜結。用一抹善良的微笑代替怨言;放平心態感受這個世界;用人性的光環照亮那些迷途知返者的道路!世界厭倦了社會的“爾虞我詐”、“步步驚心”,人與社會的融合,離不開人性的閃光點點亮社會陰暗的角落。

説個人利益是小,那國家利益就要掂量一番。國與國之間的利益鬥爭,不外乎體現在暗流中經濟的湧動和明場的戰鬥因。看看那些因戰爭無家可歸的孩子們強顏歡笑的淚水;看看那些遲遲等待兒子歸來的老母親無助的眼神;看看那些急切期盼丈夫平安歸來的婦人凝望無期的目光,可曾讓你我痛心!弱肉強食的國家觀,何時才能退一步,海空天空?更可恨的莫過於同自然界中種內競爭的國內分歧來得可怕!現在的利比亞局勢,也不是如此?國與國的融合,不僅在技術科學上的融合,自然文化的溝通,更在於互幫互助,共同發展,成為世界發展趨勢的融合。

靜下心,品一口清茶,看世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世界的發展萬變不離其宗——融合。既然已將後悔留給過去,將希望給予未來,何不將追求、將和諧、將融合,付諸於現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