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逆流成河讀後感8篇 逆流閃爍,感悟河流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81W

《逆流成河》是中國作家郭敬明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説,以青少年成長為主線,講述了在封建教育體制下成長的一羣年輕人的故事。小説以細膩的文字描繪了主人公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遇到的困境和挫折,展現了青春的力量和勇氣。作為青少年讀者必讀的佳作之一,它不僅讓人深思教育問題,更引發出對現實的思考與共鳴。

逆流成河讀後感8篇 逆流閃爍,感悟河流

第1篇

今天看完了小四的最新長篇悲傷逆流成河,確實是很悲傷啊,看得哭了,在易遙死的時候

非常非常的心疼易遙,那個女孩子,從不被愛,或者説,從來沒有人讓她感受到愛。她心裏一定是十分悲傷的吧。即使是齊銘,也總不能瞭解她內心的悲傷,他沒有想過他跟易遙説'其實你也是很惡毒的'的時候,易遙心裏是怎樣的悲傷委屈。他沒有想過,當他和顧森湘走在一起的時候同樣跟在後面的易遙是怎樣的刀削般的疼。他不知道易遙死前給他打電話時是怎樣的絕望。對啊,所有的人都遺棄她了,連同齊銘。易遙躲在黑暗裏哭泣,而齊銘卻轉身走向陽光下燦爛微笑的顧森湘。易遙,她就像無根的浮萍,被風一吹,就散了。長在最黑暗的不被人注意的角落裏,沒有人記得。

同樣想問,為什麼顧森湘在齊銘手機裏的名字叫'湘湘',而易遙就只是'易遙'而已呢,為什麼是'易遙',而不是'遙遙'?為什麼在地震館裏被齊銘小心的保護在懷裏的是顧森湘而不是易遙呢?為什麼所有人都希望易遙代替顧森湘去死呢?為什麼易遙的命就比顧森湘的賤?僅僅是因為易遙打過一次胎,所以易遙就應該忍受所有人的唾棄?為什麼?

可是易遙,卻傻瓜一樣選擇了自殺,在齊銘面前。她死的時候,嘴巴張開。易遙,你要跟齊銘説什麼?

逆流成河讀後感8篇 逆流閃爍,感悟河流 第2張

第2篇

讀完此書,一股沉悶的感覺襲來,感覺像是黑壓壓的烏雲頃刻間緩緩地壓下來,濕濕的水汽中似乎夾雜着甜腥的鮮血的味道,刺激着鼻腔,然後是胸腔。

全書表現的是殘酷的悲傷和死亡的主題,但貫穿全書的是悽美輕盈的浪漫副歌,尤其是兩個女主人公自殺的細節: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不是痛不欲生的制度壓抑,也不是苦難深重的物質絕望,而是因為愛的謊言和尊嚴,是因為她們愛的這個世界忽然變的“骯髒”和無法信任。

易遙,本書的女主角,雖然飽受磨難,但是她一直都在成長,不很明亮但是也絕不黑暗地成長。惡毒母親的狠心打罵,絕情父親的無情拋棄,左鄰右舍的冷嘲熱諷,不良少年的沉重打擊,唐小米的百般刁難、惡意中傷,同學們的流言蜚語,都沒有把她打垮,至少她站住了腳跟,她沒有因此怨恨過別人,更沒有隨波逐流,她只是一直堅持着平靜地過自己的生活。而關於這一切,因為她身後有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柱——齊銘,一直呵護,至少是照顧她,讓她覺得温暖,覺得“啊,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人,我不孤單”。

就是那樣堅強的易遙,我們以為她經歷過如此多的痛苦之後能夠繼續平和地成長,結果她自殺了,因為她最依賴的的齊銘不相信她了,她最信任的好朋友齊銘説他再也不想見她了,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給了她當頭一棒,讓她心灰意冷……

聯想到頻繁發生在大學和高中校園裏的自殺事件,真的覺得很悲哀,有時候我也在想:到底是這個世界真的變得“骯髒”和無法相信了,還是我們太過敏感和挑剔了?我覺得或許都有吧,我想,我們應該在兩方面都找找原因。

第3篇

“等風雪吹過,留我冰霜一朵,讓我記得世界寒冷,但你温熱如河。”

齊銘的銘不是明天的明,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顧森湘的湘更不是相信的相,易遙的遙卻是遙遠的遙。

故事要從一個高中女生易遙説起,她生活在一個本不富裕的單親家庭,與媽媽相依為命。然而一牆之隔的鄰居齊銘,卻與易遙生活在一個迥乎不同的環境之中,齊銘就如同冬日暖陽般的存在。這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小小的弄堂裏一起長大,易遙在學校裏遭人歧視,但齊銘一直向她伸出援手,儘管如此,易遙還是因為不幸染上一種婦科疾病成了同學茶餘飯後的談資,肆無忌憚的欺凌對象,成為了全校同學的頭號公敵。當受害者變成施暴者,當看客變成助推,在這一場名為“玩笑”的鬧劇中,沒有旁觀者,只有施暴者。

誇獎的話可以脱口而出,詆譭的話要三思而後行,每個人都覺得我只是輕踩一下,但千軍萬馬踩過。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活着,成了她最大的痛苦,沒有人幫助她,沒有人信任她,連好友齊銘也毅然決然的選擇與眾人一起唾棄她。“死有什麼好怕的,活着才痛苦呢,人為什麼要選擇活着”,終於在集體同學的排斥和惡意揣測之下,易遙選擇了自殺。

同為受到校園欺凌的唐小米,卻要加害於易遙,一個沒有温度的地方,是人心的冷淡,那裏的惡魔,叫欺凌者。

“你生活在有光亮的地方就覺得全世界都是光亮的”“仙人掌做不了花沒辦法讓人捧在手心裏”“苦的越久越不知道甜是什麼了”沒了明天、希望和相信,剩下的只有遙不可及。

白晝的光,豈知夜色的深,若你在黑暗中久了,你都不知陽光是何物。一隻野獸受了重傷,可以躲進寂靜無人的山洞裏,獨自舔砥傷口,繼續堅強的活着,但一旦有人關心它起來,它就受不了了。

生物的本能叫趨利避害,人們看到糟糕的東西都想要躲遠,只有看到美好的東西才想要靠近。

這世界從來不缺少理解,只是缺少感同身受,針不扎到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有多疼。易遙在跳河前,迎着冷冽的風,她將自己所受的委屈,欺辱一樁樁地説了出來:紅墨水一瓶瓶的往身上丟,被人當眾嘲笑,從天而降的冷水潑在一個少年氣焰旺盛的身上……

易遙跳河的時候,老師攔得住齊銘,但攔不住顧森西,所有人喊的是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最後顧森西跳進海里救易遙的時候,好像一瞬間明白了一句話,如果全世界都拋棄你,我就為了你與全世界為敵。

“願每個青春都可以被温柔以待”,“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有時候看見生命裏那些來路和去路,就像一場天光,丟失着歲月皚皚。於是我總是習慣在某一個清澈的日子裏把那些記憶拿出來一遍遍地看,看着夕陽消失的方向,看我們那些清澈的寂寞已被關在另一座山崗。——題記

就是這樣的記憶,讓我無法忘卻。當悲傷的思緒化作洶湧的河水,滾滾的泛黃的河水不是向東流去,而是流進你小小的身體裏去的時候,你,是一種怎麼樣的感覺。是感覺不能承受,就快要崩潰,離自己的期望很遠很遠。還是沒有感覺,就像是天空劃過的飛鳥,雖然不是一樣的鳥兒,但是每一天都會有一隻。又或者是,感覺到無比得輕鬆,好像是逃離了那個一直就想離開的世界,來到了一片乾乾淨淨,沒有一點污穢的淨土。讀完這本書,確切的説是作完這本書的文摘後,不由淚流滿面。易遙的影子在我心中劃過一陣陣漣漪,文末有這麼一句話“齊銘抬起頭,一個影子突然砸落在他的面前,那種聲音,那種吞沒了一切的聲音……”真的會有很多湧動的黑色源泉,流淌出來的`冰涼而漆黑的泉水,慢慢的洗滌着所有人的內心,冰冷的泉水把整個沸騰的嘈雜世界洗滌得一片寂靜。眼前慢慢浮現的是那條緩慢流動的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悲傷是一種情緒,是一個人絕望的時候,體內分泌出的激素,這種激素會在外表和內心改變的現有的身體情況。有一些人悲傷時,體外不會產生效果,有一些人悲傷的時候,體內不會產生效果。如果你是體外效果,恭喜你,你是上帝眷顧的孩子。體外效果,會讓你看起來像是經歷了一場海嘯,那場海嘯捲走了你所有的快樂,你就像是一個迷了路的孩子,你是那麼的可憐,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抱抱你,對你説,不要傷心,會好的,一切都會好的。事實上,你卻什麼事情都沒有,不是嗎。那些體內效果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憐人。悲傷的時候,激素會和體內的血液混在一起,然後潰散。引起你意識到的悲傷。當整個世界安靜下來之後,心臟會在每次跳動的時候悄悄的漏掉半拍,那是因為,他需要時間,他需要時間讓那些悲傷的細胞分裂,分裂,分裂成很多很多,流到身體個各處,知道將你的血管每一處都擠得滿滿的,就快要爆炸的時候,他會慢慢變涼,變涼,直到,你死去。

這個時間有時很長,有時又很短,誰都不知道當悲傷來的時候,自己在幹什麼。

悲傷逆流成河。我不知道這是幾個人的故事。有可能這是一個人的故事,那個可憐的女孩易瑤的故事,有可能這是兩個人的故事,是那個為了易瑤什麼都願意做的齊銘的故事和很愛自己的姐姐的顧森西的故事,還有可能,這是幾個媽媽的故事,以為他們的孩子都為了同一個青春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有可能,這是唐小米的故事,她想要得到的一切,雖然沒有得到,但是,沒有任何人得到了,不是嗎,有可能,這是那個學校的故事,在學校裏的所有人,你們都知道這些人,對吧,有可能,這是所有人的故事,因為,我們也曾想他們一樣,像他們一樣可以毅然的放棄所有,做自己想做的事對嗎,只是因為後來,我們害怕的死亡,把我們擋在了門外而已。

那些讓我們悲傷的東西就像拆毀一件毛衣需要找到最開始的那根線頭,然後一點一點地拉扯,就會把一件温暖的衣服,拉扯成為一堆糾纏不清的亂線。

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因為一點小事情就斷送了自己的美好青春,校園應加強管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給學生們一個沒有歧視沒有欺辱的環境上課。一起來看看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600字,歡迎閲讀!

第4篇

?悲傷逆流成河》就知道這又是一部充滿悲傷的作品,看完全文果然又是一部讓人沉浸在悲傷中的作品!唯一於以往不同的是,他的寫作風格轉型了。

從以前那些華麗而憂傷的文字轉變為簡單直白的描述、但卻更加觸動人心。那些字字見血的簡單平和的語句和字裏行間浸透着的悲傷,讓讀者的心像被猛地戳了一下生生地作痛。編者在序言中寫道!“這本書如果發表在年前會立刻在文壇掀起波瀾。

如果發表在十年前也會在文壇引發騷動。”我也覺得應該是這樣,作者用簡單的對白將單親家庭的血與淚,將暴富家庭的虛偽和抓狂表現得淋漓盡致,將少年少女心中的壓抑與疼痛描寫的入目三分。

尤其描寫兩個女主人公死的時候,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像蝴蝶一樣輕盈柔美,而正是這樣的輕盈柔美才讓我們感到更痛。

本書的主人公齊銘有一顆善良之心。把他人的痛苦攬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塑造了易遙這一形象,使王子般的他顯得懦弱無助。他想把易遙從無盡的黑暗深淵拯救出來,但卻無能為力。反而一次次讓她陷得更深。到最後只得選擇遠離她而去,因為他認為這女孩丟掉了原本乾淨純潔的東西。殊不知這只是她對這個“骯髒世界”的反抗。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易遙從三次忍耐一次反擊到後來的一次忍耐三次反擊、包括她所偽裝出來的冷漠、刻薄,甚至是惡毒都只是她對周遭虛偽的世界和人們的反抗。

她活下去的勇氣,只是因為齊銘的關心、信任和支持,所以當齊銘也不信任她時,她選擇了死在他面前來換取她的信任和表明自己的清白。用生命來做賭注,這就是一個必輸的賭局,然而輸掉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的生命。這本書從一開始就讓悲傷黑暗浮出水面,偶爾送來一陣温暖來迷惑讀者的心。

結果卻是揭開真相後更切膚的疼痛。顧森湘和顧森西這對姐弟的出場,就像是清新干淨的百合,讓人以為會有一個好的結局。結果他們卻成了悲傷哀痛的陪襯者!讓悲傷更刺痛人心。既然書名叫《悲傷逆流成河》就表明我們戰勝不了悲傷。

第5篇

?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的作品之一,小説講述了四個主人公,四個人的愛情,四個人的命運。人物的刻畫讓人充分體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讓人感受到現實社會的殘酷。

“我們的人生就像兩條射線,也許會無限貼近,也可能永遠沒有交點”齊銘,同學們眼中的榜樣,易遙,同學們眼中的“另類”,顧森湘,爸媽眼中的好孩子,顧森西,爸媽眼中的“壞孩子”。

易遙的悲傷是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噩夢,是來自同學的嘲笑,欺負,是因為齊銘的誤解,是媽媽每天的打罵。“我不想再見到你”“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我姐姐去死”。無情的話語是易遙內心最大的悲傷。

“可不可以就這樣,讓我在沒人知道的世界裏,被時間拋向虛無”。當悲傷逆流成河時,眼淚是滾滾而來的河水,它將無情摧毀一切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淹沒悲傷,流至大海。當眼淚變成奔流到海,一去不返的河水時,那悲傷就是那條眼淚流過的溝壑,比海深一寸的溝壑。易遙的離開,齊銘的離開,顧森湘的離開,留下的是更多人的悲傷,三個如花般燦爛的生命在瀰漫着污濁空氣的世界轉瞬即逝,來不及挽留,來不及歎息。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我們可以輕易間讓自己的生命永遠,甚至來不及看清年華的美好與無奈。

有時候看見生命裏那些來路和去路,就像一場天光,丟失着歲月皚皚,於是我總是習慣在某一個清澈的日子裏把那些記憶拿出來,一遍遍地看,看着夕陽消失的方向,看我們那些清澈的寂寞已被關在另一座山崗。

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抒。

第6篇

書中寫了很多的感人的故事,書中的易遙是那麼的悲慘,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也以死換來了他人的信任,換來了自己的無辜。

更多的時候,我也時常問自己,自己是不是對他人不信任。也許每個人都會有一點,但説真的,我們要努力去相信眼前的一切,雖然你有時會覺得這世界很多時候都在欺騙着你。不要等到後悔的時候才去相信,也許那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可悲的愛情,齊銘和易遙沒有走在一起,那也是曾經了。因為他們兩個根本是不同世界的人,就像同性的磁鐵一樣。相反的最終只能各走各的,但記憶裏總少不了那一段,永遠的擱置在心裏。顧深湘同樣的走了。一個是可能,一個是不可能,兩個都走了。一個只留下從前的記憶;一個留下了一句話——這個世界太骯髒。剩下只是活着人的無盡的悲傷。

可恨的愛情,唐小米心底的那顆沉默的黑暗的一面慢慢地流遍全身,為了得到想要的,暗地裏可以去傷害另一個人,卻不一點不覺得過不去,甚至還向別人展現出純美的一面,就像一隻披着羊皮的狼,是那麼的虛偽!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黑暗的一面,這一面它不可能從你身上剔除,只在於你自己,如何對待。對這個世界充滿美好,真的不要抱怨,因為那真的是徒勞的,它不可能因你而改變,只有你因它而改變。

珍惜別人的愛情,同樣的,努力追尋自己的愛情,不要為了愛情,將黑暗吞噬了心,即使沒有獲得,但至少曾經追尋過,那已足夠。

第7篇

昨晚花了幾個小時的時間一口氣把《悲傷逆流成河》看完了,因為急着知道最後的結局一直看到凌晨三點多!看得我哭濕了幾張紙巾,整本書都有着悲傷的基調,發現郭敬明很愛賺取我們的眼淚,從夢裏花落到夏至未至再到現在的悲傷,哪本不是看得我哭得淅瀝嘩啦,哎喲,本小妞還是比較喜歡童話,喜歡圓滿的結局。

很喜歡也很心疼裏面的女主角易遙,她很命苦但很堅強,不像一些肥皂劇裏的苦命女被人欺負只會忍氣吞聲扮演善良的戲碼,易遙有個性,她會對那些欺負她的人反擊,我覺得這才是真實的並且完全可以理解的,可是齊銘卻用“惡毒”來形容她。齊銘是易遙生命裏的一線希望.在一條漫長的河流裏只有齊銘這根水草在救助着易遙,曾經易遙説什麼他都相信,可是最後他對易遙曾經那麼肯定的信任竟消失不見,我本以為易遙是不會自殺的,因為她的生活已經夠黑暗了她都沒有想過自殺,可是最後還是出現了這樣的結局,雖然不是我希望的可是也算情理中吧。

其次喜歡的是顧森西,我完全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我以為他和易遙最後會幸福地在一起,以為即使沒有了齊銘至少還有他在易遙身邊,可是最讓我失望的卻是他。他説“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她去死”他説恨不得易遙代替顧森湘去死,代替他姐姐去死。他以前不是也相信她的嗎?為什麼最後這兩個世界上唯一對易遙好的男人都不再信任她了呢?我也不知道,連我都相信她,我看書的時候相信易遙不會做這種事的,可是我相信沒用啊。

我最討厭的不是唐小米,因為我覺得她完全是虛構的,我不相信有生活中真的有這麼虛偽惡毒的女生,(可能本小妞天性善良吧,哈哈)所以對她沒什麼感覺啦,我也不討厭齊銘,雖然他曾經給了易遙希望最後又全都收回,雖然他把伸向易遙的手縮了回去,雖然他走近易遙最後卻試者逃脱。可是,他算是真實,我覺得他是生活中會真實存在的人,他最後的自殺是因為易遙嗎?我覺得易遙一個人的分量肯定不足夠,加上顧森湘還差不多。

現在只剩下顧森湘和林華鳳了,媽媽都是偉大的,我當然不討厭林華鳳,但是我討厭她對愛的表達方式,我想,如果她對易遙温暖些的話,整個故事都要改寫了,可能我對她的要求太高了吧,因為她也是個可憐的人,她每次對易遙説“你怎麼不去死”其實都是在對自己説。

我討厭顧森湘,她比故事裏的任何人都幸福,她年輕漂亮純潔聰明優秀,她愛人也被人愛着,她憑什麼自殺,我不知道在她身上發生的那件讓她覺得世界骯髒的事是什麼,我覺得這件事再噁心再惡毒她還是比易遙幸福很多,她憑什麼要自殺。真是氣死!

小説裏有很多細節佈置地很好,比如易遙拿着揀到的五塊錢去買羊肉串咬下的第一口卻哭了,比如易遙發現齊銘手機裏管顧森湘叫湘湘管自己卻叫易遙,最後她發現在林華鳳的手機裏自己是遙遙以及“遙遙的學費”。可是小説的結局讓我很生氣,世界上有那麼多生命飽受着飢餓戰亂疾病的折磨都堅持地活着沒去尋死,這些年紀輕輕有着長遠未來的人卻自己結束生命,真讓人惋惜。

第8篇

在讀郭敬明的悲傷逆流成河的時候,我總感覺我自己就是易瑤,感覺自己在和她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和她一起感受悲傷感受恐懼感受説不出口的痛苦無奈和孤獨,感受着那種被愛着,想去愛,卻被自己內心的黑暗自卑壓榨着不敢去愛的感覺。黑暗!自卑!交織的感情籠罩着易瑤,也註定了她的人生軌跡。易瑤,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存在。

似乎郭敬明的作品永遠是尖鋭而深刻的似乎總是猝不及防的就把他的感受他的心情傳達到你的腦海,你的心海。讓你不得不去接受他的觀點,接受主人公的快樂與悲傷。

而這本書所表現出來的尖鋭和深刻尤為突出,我總覺得寫這本作品就像是他的宿命。我有時就在想,這個作品本身的宿命是什麼呢?揭示社會的黑暗冷漠?詮釋悲傷的n個層面?我不清楚,但是我很清楚的明白的就是:悲傷是這本書的主格調,讀懂這本書,就得先學會悲傷,或者,先學會冷漠。不要抱任何的希望,希望能夠在這本小説之中看到希望。不然去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受傷。

不過很遺憾的是,我是先讀完作品受完傷以後才明白這個道理。

清晨弄堂裏空氣中的浮塵,淡淡的一絲一縷的在陽光下追逐,漂浮。隱藏着若有若無卻又真實存在的悲傷,就像易瑤一樣,她的家庭,她所生活的環境,都註定了她會有這樣的人生。她也曾經擁有過一個温馨的家庭,她本來可以像唐小米一樣生活的明媚而陽光。可是,因為她父母的離異讓她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同時破碎的,時易瑤那顆心,所以她不會去愛,不敢去愛,不敢對這個社會,這個所謂她的人生抱有任何希望。所以,她在林華鳳——她的母親死了,在她所依賴的齊銘,顧森西不分青紅皂白懷疑她害死了顧森湘以後,她選擇了自殺。顧森湘和她一個割腕一個跳樓,都死的觸目驚心。

易瑤的死因很明確,那就是,她覺得全世界都拋棄了她。她要證明自己清白,所以,她選擇了死亡。

而顧森湘的死呢,算是個意外,但是又是意料之中的。因為顧森湘太過乾淨了,純潔的像蓮花一樣,可是她又不是蓮花,因為她忍受不了一點點的侮辱,她的死亡,與其説是意外,不如説是必然。

齊銘呢,他是一個公認的乖孩子,公認的王子,他給易瑤温暖,給她最初的希望,讓易瑤依靠。齊銘以為他喜歡易瑤,但是我卻覺得齊銘對易瑤的好並不是喜歡,而是一種習慣,齊銘他習慣了對易瑤好,而這種習慣比不上他對顧森湘的喜歡,所以,在顧森湘死後,他輕易的就相信了是易瑤殺了她。其實,齊銘習慣性的對她好,這也是造就易瑤死亡的一個原因。

在小説中,王子與灰姑娘式的愛情特別常見,結局呢,都是王子和灰姑娘在一起了。可是郭敬明偏偏不肯給它一個常見的結局,王子沒有和灰姑娘在一起,王子和公主在一起了。不過他也沒有給易瑤過分的悲傷,至少,易瑤有了顧森西。在沒有看到第十二章之前,我都是這樣想的。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不算完美但是完整的結局了。

當顧森西歇斯底里的朝易瑤喊着“我姐姐她比你乾淨,你就該代替我姐姐去死。”的時候,當齊銘冷冰冰的和她説讓她去自首的時候。我好像能透過紙張感覺到易瑤的心碎。那本就已經千瘡百孔的心臟悄悄地裂開一條縫,再然後裂痕瘋狂的蔓延,瘋狂的爬滿了心臟,然後一下子,全部碎掉。最後才後知後覺的心痛。哦!心,碎了啊。易瑤的世界,就此轟塌。

易瑤她做錯了什麼?她什麼都沒做錯,她只是簡單地想要活下去啊,她做錯了什麼?看到易瑤跳樓時我淚崩了,那時我真的很想在郭敬明面前指着他的鼻子質問他。為什麼就不能給它一個美好的結局?

我開始試着給這本小説創造一個完美的結局,我幻想,最後顧森西和易瑤在一起,齊銘和顧森湘在一起,他們都得到了幸福。那這個結果的確夠美好。可是我帶着這個結局再去看前面的故事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的結局和前面的故事,格格不入。這本書,這本小説,註定是一個悲劇。就像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一樣,從開頭到結尾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在無聲息的告訴我們:這是悲劇這是悲劇這是悲劇!

所以,當我帶着這樣的理解第二次再去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其實這本小説的字裏行間都充斥的濃濃的悲傷和冷漠。

這個故事的訴説用的是第三人稱,這就註定了故事的冷漠。不管是對故事也好,對主人公也好。都是用陳述的語氣娓娓道來,客觀而又冷漠。

郭敬明這本小説告訴了我們,世界其實沒有那麼温情,而是冷冰冰的,硬邦邦的它最簡單也最無情。它像一個局外人一樣,看着我們這羣渺小的人類痛苦而又單調的活着一直到死去,不帶感情的看着一個個渺小的生命消亡。這個故事給我絕望和無盡的悲傷。

可是我在這悲傷中看到的,卻不僅僅是絕望,我覺得更多的是希望,就像是在絕望的廢墟中,在悲傷的塵埃中開出一朵明媚的花。

就像郭敬明説的那樣,我們在大大的絕望中小小的努力着。是啊,哪怕是竭盡全力,我們也應該努力活下去,在絕望中開出屬於自己的花。哪怕是孤獨的搖曳在風雨中,也要堅定着信念活下去。

我記得,數學課中,我們曾學過:“擁有兩個端點的是線段。 擁有一個端點的是射線。 直線沒有端點。” 而齊銘和易遙就像是同一個端點放出去的線,卻朝向了不同的方向,於是越來越遠越來越遠……

男主角齊銘的內心深處究竟藏着什麼樣的痛苦,他和女主角易遙最後的對白時心中究竟是揪心的痛,還是撕心的痛……到底他是從一開始就一直對易遙有猜忌,還是每次靜下心來就為自己的這種莫名其妙的猜疑而狠狠的給自己一耳光。為失去了而感到撕心裂肺,對於易遙的離去,到底會是心痛,還是會痛心?

一切罪過都是悲痛的,沒有《幻城》的華麗,沒有《夢裏花落知多少》的詼諧,相同的是都以悲傷的結局匆匆收場,不管是“在冷漠的城市裏死亡,在潮濕的荒野裏繁盛。”還是“記憶裏你神色緊張地把耳朵貼向我胸口聽我的心跳聲,然後就再也沒有離開過。”又或者是“不同的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裏。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白色的。黃色的。甚至是粉紅色的世界。為什麼惟獨你生活在黑色的世界裏?”都不曾讓我感到落淚的悲傷,只有那句“易遙,你去自首吧!”讓我真切的體會到了易遙的絕望,如果世界上沒有一個知己,一個可以信賴,可以傾訴的人,生命還有什麼意義。易遙對齊銘不是知己,甚至連愛都不是,多的,只是一種期盼吧。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清晨弄堂裏熟悉的霧 你温熱的胸口 緩慢流動着悲傷與寂靜的巨大河流” 全文的最後三句話,是給我觸動最深的三句話,當看到這裏時,你已經不能再像之前那樣批駁齊銘,怪他為什麼不能理解,不能相信易遙了,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給自己犯下的錯誤,寫下了一個黑色的句號。當齊銘躺在牀上,在煤氣的黑暗中漸漸失去意識,只能沉重的呼吸,感受着胸口的温度正在一絲絲的離開自己,他是否看到了易遙的靈魂就在自己身邊望向自己離開的軀體呢?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易遙,終於不再孤單一人了!

現實的人生中如此黑暗,如此齷齪的場景數不勝數,我們能做到的,就是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