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從分數中尋找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一位文輯的教學反思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3W

本文作者以自身的教學經驗為出發點,反思了教學中對於分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效果。文中提出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分數教學方式,探討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實質和應用。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從分數中尋找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一位文輯的教學反思

第1篇

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説出百分比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別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都理解的比較透徹,完成後面的練習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由於時間的問題沒讓學生收集夠多的有關百分數的資料,所以本節課我就藉助書上的情境圖,以孩子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進而總結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並充分體會到百分數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以學生為主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獨立思考。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時,學生談百分數的意義時,出現了困難。我意識到此時是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最好時機,我抓住這個機會,給他們合作的空間,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學生在總結分數與百分數意義聯繫和區別時,又一次迫切需要交流,在學生激烈的爭論中,把分數與百分數意義本質上的區別和聯繫總結的非常完成。兩次交流就把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都得到了解決,學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尊重學生,全體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鼓勵大膽發言,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思維為目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課尾,通過在成語中找百分數,以及愛迪生的名言等,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中,結束新課,同時,享受到思維成功的樂趣。整個教學過程重視基本概念的形成過程,不斷激活學生思維,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方面。有力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起,增加了課堂數學於生活中的數學的密切聯繫

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在處理學習百分數的意義方面。由於教學這節課是臨時調整上後面的課,沒有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覺得很遺憾。雖然也讓學生結合書上情境圖,算是結合了現實生活談了百分數的意義,還是覺得學生沒能親自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存在的。還須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深刻領悟到意義的內涵。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7篇 從分數中尋找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一位文輯的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着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上完這節課我覺得還有許多不足值得改進,比如:對於數學概念的教學把握不夠準確,教師不敢大膽放手,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不多,其實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自主創造出分數,自己先談談對分數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適時點撥,歸納總結。還有在學生進行彙報時,教師有些操之過急,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沒能順利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教師取而代之。在時間的安排上過於平均、鬆散,以致後面的拓展練習未能進行。其次,課堂上教師激勵性的語言比較缺乏,課堂氣氛未能真正調動起來,等等這些都需要今後在教學中不斷地磨練。

第3篇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作了明確的要求:學習數學知識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百分數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學生會怎樣探索百分數的意義呢?通過看書雖然能很容易的知道,但那只是表層的東西,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不僅可以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數學結論的概括、數學知識的運用,而且通過這個充滿探索和自主體驗的過程,使學生逐步學會數學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問題,獲得自我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依據教改理念,結合我對這堂課的思索,我在百分數的意義一課中,我把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性學習,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正確讀寫百分數,感受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綜合概括,經歷知識的形成、發展的探索過程,讓學生主動參與。

3、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數學應用思想。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比較。勤于思考,勇於探索創新的精神,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但在第一次教學中卻事與願違,經過第二次教學和深入的思考,我認為向學生提供充分經歷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真正貫徹這個教學目標,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國小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數學內容放在真實有趣的情境裏,引導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把生活原型轉化為數學模型的過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發生的過程。為此,在“百分數的意義”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真實體會百分數產生的由來,在課始我設計了學生身邊幼兒園時的籃球投籃這一情景。,讓學生真正體驗到了百分數的好處,明白了“生活中有了分數,為什麼還要使用百分數”。尤其是“在比較哪個班罰籃水平高?”,學生在經歷了分數的不便後,體會到了使用百分數的優越性,感悟了分數和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探索的快樂,充分體現讓學生參與經歷數學知識的呈現過程,瞭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於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又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國小數學素質教育的基本特徵就是對知識的認識過程轉化為對問題的探究過程。兒童具有好奇、好問、好動的特點,具有探究的天性。這種寶貴的天性只有通過教師恰當的引導才能使之轉化為數學探究的熱愛和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充足的、較為完整的感性材料,放手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全方位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實踐中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比較”哪班的罰籃水平高”這一問題入手,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中通過觀察、分析、討論、計算,一步一步由光知道“每班的罰進數”到還需要“罰籃總數”再到“兩數進行比較”,由分數的不便到把分數變成分母相同,再到產生需要百分數解決,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灌輸式的講授,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景中,自己探索發現百分數的意義,保證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經歷了百分數的產生以及百分數意義的探索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定的探究精神,並在探究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4篇

1、教師出示: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這是把什麼做為單位“1”,仿照這個例子,還可以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舉出大量的例子)

2、教師出示:把一米的線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這是把誰看作單位“1”,依照這個例子,還可以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舉出大量的例子)

3、教師出示:把6只熊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只熊貓的三分之一,這裏把誰看作單位“1”,仿照這個例子,可以把什麼看作單位“1”(學生舉出大量的例子)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單位“1”可以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它們都可以作為“單位‘1’。

1、學生自學課本,教師引導:“把你認為重要的地方劃下來,把你不太理解的地方標上去。”

4、教師引導學生強調:單位“1”跟自然數的“1”含義不一樣。自然數的“1”只表示1個。實實在在的一個。而單位“1”可以是一個物體,可以是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由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所以:加上一個引號,以示區分。

1、請你自學書中的內容,把你認為重要的地方劃下來。把你不懂的地方標上去。

(生自學課本,歸納出分數的組成有分子、分母、分數線三部分。分子表示到這們的幾份。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數)

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就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分數的意義對於國小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2個重點問題。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淡化形式,注重實質,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中體會、領悟單位“1”的含義、進而逐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人類生活與教學之間的聯繫應當在數學課程中得到充分體現。為此在課前複習的過程中,我設計了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拋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回答,以此來產生疑問進入課堂。所以就產生了分數。使學生體驗到分數是因為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數學來源於生活。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去體會“在表示分數時,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從而抽象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使學生樂學、會學、創造性的學習,培養樂創新的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課堂上,我把一些問題引導出來,而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學習。並且,在課上,我走下去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及時為他們解決難題。

從總體上講,這堂課還算成功,但是,在教學後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學生可能對於這抽象的現象不是很能接受,因此,有些學生還摸不着頭腦。如何在以後接手班級時更好的教學好《分數的意義》,還希望大家能給我一點好的意見。

第5篇

本節課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緊緊圍繞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關鍵,在教學中,學生始終以積極的態度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中,通過師生互動教學,引導學生運用生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從而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具體的認識、深刻的理解,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的注意問題中,明確指出,數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因而課堂上,我讓學生自己去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數的例子,去發現生活中的百分數,利用學生已有的分數知識的基礎與生活中對百分數的認識,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數學內容,使學生體驗到現代生活中數學應用的意義,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體現讓生活走進數學,讓數學服務人生的教學。

教師的教學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堅持以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為主線,採用多種方法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學生通過看、思、説、試,使多種感官參與活動,發現特徵後,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能自學的儘量讓學生自學,讓學生自己創造百分數,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所以這節課主要通過創設初步感知合作探究實踐應用的學習過程,留出充分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應用,將所學知識進行內化理解。探究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獲得新知識、學會學習是教師共同認同的。但在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會説出百分比數的意義,會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別百分數和分數區別。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意義都理解的比較透徹,完成後面的練習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讓學生充分收集有關百分數的資料,所以孩子們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能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進而以學生為主體,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獨立思考,又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在教學第一個環節時,以幻燈片新式提供有關百分數時,出現了困難。我意識到此時是他們相互交流,互相合作的最好時機,我抓住這個機會,給他們合作的空間,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解決。學生在解決,學生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尊重學生,全體參與。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多媒體教學作為輔組,鼓勵大膽發言,以尊重學生目標,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沒有讓學生做好充足的準備,還是覺得很遺憾。雖然也讓學生結助幻燈片,結合現實生活談了百分數的意義,還是覺得學生沒能親自體會百分數在生活中是無處不存在的。還須進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讓孩子們深刻領悟到意義的內涵。

第一個是百分數的分數的單位,在學生會讀寫百分數之後,我也應該把這個內容順勢讓學生理解,我沒有做到。

第二是沒有讓學生明白為何要學習百分數?它的作用是什麼?由於備課的不精細,考慮的不全面,造成本節課很不完美,只有利用自習課在進行補救了。

第6篇

本節課是教學百分數的第一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百分數,並且會區分百分數和分數的聯繫和區別,能體會到百分數的優點,使學生在經歷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過程中,培養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上完這一節課,我覺得學生對這一節內容掌握得還是比較紮實的,絕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法、寫法和百分數與分數的聯繫與區別掌握得比較透徹,後面的練習完成也很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知識都是學生自己經歷探索、交流得到的,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精神。具體優點如下:

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由於課堂上若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資料則不太好控制,所以本節課我以孩子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藉助一些情境圖和一些純文字的百分數,讓學生具體談談每個百分數包含的具體的意義,並且借用了百格圖,並讓學生用喜歡的圖示表示出50%這個百分數的意義,進而總結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讓充分體會到百分數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第7篇

在國小數學裏,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設計這節課之前,我雖然看了很多的視頻、雜誌和教學設計,但是看完後還是毫無思緒,原因是沒有讀懂教材,更沒有單元備課,不明白這節課在整個單元的作用。

磨課環節,發現自己的設計根本不適應我們的學情,先後改了四次,週三晚上才確定下來版本,時間倉促,沒有設計好板書,週五上課有點慌亂,教學效果很不滿意。

本節課,我通過一根棒棒糖到一把棒棒糖,滲透一個整體的概念。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繼續發揮這些棒棒糖的作用,效果會更好。

教材首先從歷史的角度、從現實生活等分量的需要出發,生動形象的呈現了分數的現實來源。張奠宙先生在《國小數學教材中的大道理》中指出,分數是一種有大小的數,是新的數,是自然數的擴充,是介於0和1之間的數。

教材在開頭呈現了有幾個人用等距離打了結的繩子測量一個箱子的邊長,並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問題:“剩下的繩子不足一節,怎麼記?”可惜的是教材最後沒有回答究竟如何用分數表示這段繩子的長短。自己提出的問題沒有解答,不得不説是較科書的一個缺陷。

基於此,我在導入環節插入了一個微視頻,讓學生了解分數的產生,滲透數學文化。但是張奠宙先生提出的問題,我在設計的時候不知道前後內容如何有效銜接,加上製作ppt麻煩,最後還是沒有解決,也是一個遺憾。

瞭解分數的產生後,我讓學生通過你能選擇手中的材料,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塗一塗,表示出1/4。

學生課前準備了豐富的素材,但是彙報時,有點拘謹,聲音很小。我是通過平板的拍照講解功能把學生的作品投影到大屏幕上。事後聽課老師提出,拍照轉瞬即逝,對學生的視覺衝擊不夠,應該把圖片張貼在黑板上。該怎麼張貼到黑板上呢?既要大小合適,還能固定住?要不要讓學生説出單位“1”和自然數1的區別呢?看到很多課例都用了,但是我們的學生卻説不到要點,説不定還弄巧成拙。

理解單位“1”後,我把做一做的習題改成讓學生把12個圓看作單位“1”,創造一個喜歡的分數,繼而概括分數的意義。學生彙報的分數,我寫在了電子白板上,造成板書太少。

彙報完,我馬上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分數的意義,對學生來説有點難。後來,我用華羅庚的話來引導學生,讓數學的課堂有了語文的味道,這是一個亮點。由於第一節環節1/4的影響,學生創造的分數都是1/3,6/1等表示一份的數,不利於概括分數單位。如果在表示1/4時,我能夠追問一句:這樣的3份,用分數怎麼表示?這樣效果會不會更好?而且在講解分數單位時,我講的過於模糊,學生沒有聽明白。

練習鞏固環節,由於時間不夠,第4小題第2問,為什麼同樣是2/3,花的枝數不一樣,沒有時間處理。結束時,我設計好的小遊戲也沒發揮到價值。

這一節課讓我深深意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不夠,不能靈活駕馭課堂。很多名師都是用一生去備一節課,雖然公開課結束了,但我不能就此放棄,要繼續完善這節課,既然付出了,就不能半途而廢。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我會繼續堅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