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7篇 挖掘抽屜原理:教學反思與思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57W

本文以“抽屜原理教學反思”為主題,探討在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教授抽屜原理,幫助學生加深對此理論的理解,提高解題能力,為學術研究打下紮實的基礎。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7篇 挖掘抽屜原理:教學反思與思考

第1篇

?抽屜原理》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屬於奧數知識範疇,首次被編入新課改教材,它的教學就是通過實際案例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從而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的魅力。本堂課我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通過探索,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情境導入,目的是讓學生很快的排除外界及內心因素的干擾而進入教學內容。營造一個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基於以上認識,在引入新課時我設計了對學生來説很感興趣的猜撲克牌遊戲:任意在52張牌中抽出5張牌,不看牌面,老師敢肯定至少會有2張同花色的牌。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翅膀,給學生造成了“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慾望,激發他們積極思維,快速進入學習情境。

在本節課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猜想、驗證、推理、應用的過程。

1、採用列舉法,讓學生把4枝筆放入3個筆筒中的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運用直觀的方式,發現並描述、理解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即“鉛筆數比筆筒數多1時,總有一個筆筒裏至少有2枝筆”。

2、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這一數學規律來表示。

3、大量例舉之後,再引導學生總結歸納這一類“抽屜問題”的一般規律,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觀察、表達等方式,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認識抽屜原理。

三、注重“説理“活動,培養學生邏輯能力。

在這節課中,由於我提供的數據比較小,為學生自主探究和自主發現“抽屜原理”提供了很大的空間。特別是通過學生歸納總結的規律:到底是“商+餘數”還是“商+1”,引發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並通過討論和説理活動,使學生經歷了一個初步的“數學證明”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邏輯能力。

但在這堂課的難點突破處,也就是讓學生藉助直觀操作發現,把書儘量多的“平均分“個各個抽屜,看每個抽屜能分到多少本書,剩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比平均分得的本數多1本,我還可以對教學環節進行再安排,讓學生體會到多餘的物體只要不超過抽屜的個數,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2個物體,這樣學生對“抽屜原理”規律會更清晰更明瞭。同時,我們要明確,教學知識不光是讓學生按照公式來套用公式,這樣很容易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在讓學生充分説理的基礎上,明確把什麼當作“抽屜數”,把什麼當作“物體數”是相當重要的。

抽屜原理教學反思7篇 挖掘抽屜原理:教學反思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抽屜原理屬於淺顯的奧數知識範疇,首次被編入新課改教材。初看教材,我甚至沒有看懂教材上所講的內容與我們現在的數學知識有多大的聯繫。不知道學這部分知識又能解決什麼問題。我的心裏一點底也沒有。通過看教材,我發現這部分知識還真挺有意思。但講起來卻不是很容易。

於是我認真鑽研了教材、課標與教學參考,終於有了清晰的思路。我相信只要認真鑽研,精心準備,做到胸有成竹,課堂上就能遊刃有餘,就能上好這節課。

正如我所想,這節課我通過遊戲引入、學生操作、小組討論等方式,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學是一門沒有缺憾的藝術,我的感覺和劉改榮老師一樣,總覺得這堂課不夠生動,該有的.高潮沒有掀起。大概是我急於求成,課堂上引導的太多,限制了孩子們的發揮,再加上有老師聽課,學生有點拘謹吧。

總之,本節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全班學生針對這類問題都能快速做出正確分析與判斷。我也算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我覺得,有時敢於嘗試,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大膽的邁出去,才有成功的機會。

第3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從學生熟悉的“放球”遊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放,總有一盒子裏至少放兩個球,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屜原理”。

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鉛筆放入3紙個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紙盒裏至少放進2枝鉛筆”,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從探究具體問題到類推得出一般結論,初步瞭解“抽屜原理”,再到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找到實際問題和“抽屜原理”之間的聯繫,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有坡度。第1、2題,學生可以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加以解釋。第3、4題學生需要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運用新知靈活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第5題是用理論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遊戲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第4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注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經歷“數學化”的過程。

一、“創設情境——從學生熟悉的“放球”遊戲開始,讓學生初步體驗不管怎麼放,總有一盒子裏至少放兩個球,使學生明確這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種現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初步感知抽象的“抽屜原理”。

二、建立模型——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枝鉛筆放入3紙個盒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紙盒裏至少放進2枝鉛筆”,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書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本書,餘下的書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書的本數多1本。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書的本數”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三、解釋應用——是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設計了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從探究具體問題到類推得出一般結論,初步瞭解“抽屜原理”,再到實際生活中加以應用,找到實際問題和“抽屜原理”之間的聯繫,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抽屜問題”的變式很多,應用更具靈活性。本節課的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有坡度。第1、2題,學生可以利用例題中的方法遷移類推,加以解釋。第3、4題學生需要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在運用新知靈活巧妙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的價值,感受數學的魅力,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第5題是用理論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遊戲實際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

“抽屜原理”應用很廣泛且靈活多變,可以解決一些看上去很複雜、覺得無從下手,卻又是相當有趣的數學問題。但對於國小生來説,理解和掌握“抽屜原理”還存在着一定的難度。所以,本節課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在設計時着眼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反思我的教學過程,有幾下幾點可取之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搶椅子”的小遊戲,簡單卻能真實的反映“抽屜原理”的本質。通過小遊戲,一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覺得這節課要探究的問題,好玩又有意義。

教師是學生的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設計中,我着重學生經歷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4根吸管放進3個紙杯的結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讓學生通過放一放、想一想、議一議的過程,把抽象的説理用具體的實物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發現並描述、理解了最簡單的“抽屜原理”。在此基礎上,我又主動提問:還有什麼有價值的問題研究嗎?讓學生自主的想到:吸管數比紙杯數多2或其它數會怎麼樣?來繼續開展探究活動,同時,通過活動結合板書引導學生歸納出求至少數的方法。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試一試環節裏,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回顧整節課我覺得在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中,老師處理得還是有點粗,應該讓學生加強動手操作,將動手操作與原理緊密結合,只有樣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經歷數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學生才能真正地學到、理解知識。

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是一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建構的過程,數學應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將教學活動置於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這個遊戲都是抽屜原理在生活中的運用,使生活問題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得到發展!活動化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

中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造;使學生的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數學思想、數學情感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達到動智與動情的完美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才是有效的教學。在4個蘋果放入3個抽屜學習中,充分利用學具操作,為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想一想、圈一圈,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同具體的實物結合起來,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體驗和感悟數學。這節課我能充分為學生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和學習空間,能讓學生自己動腦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從而更好的理解抽屜原理。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及時地去發現並認可學生思維中閃亮的火花。

第5篇

?抽屜原理》是義務教育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抽屜原理》教學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師生互動與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課的教學我依據學校的新課堂理念,注重先學後教,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操作、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初步瞭解抽屜原理,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反思《《抽屜原理》教學反思》。回顧本堂課的教學,有以下幾點思考:

1、通過一道世界名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在思想上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願望,產生一種需要認識和學習的心理。

2、“激趣導入---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模式。本節課運用這一模式,讓學生經歷探究“抽屜原理”的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的一般模型,並能夠應用於實際,學會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3、本節課的教學,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模型思想”,讓學生理解抽屜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在學生解決了“4枝鉛筆放進3個盒子中”的問題後,繼續思考類推,得出一般性的結論。這樣設計,循序漸進,提升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能力。

當然,本堂課還有許多值得商榷和不足的地方,課後,在聽了張校長的點評之後,更是對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有了更深的認識:

1、世界名題的設計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相對偏難,應該在設計上下點功夫,深入淺出。

2、課前的先學部分,可以設計一張導學單來代替看書,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親身經歷“把4支鉛筆放進3個文具盒中”所有情況,進而得出結論“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文具盒中至少放進2支鉛筆”,緊接着再回過頭去解釋結論,從而重點引出“假設法”。通過“操作——總結——解釋”等一系列活動,真正提高學生的自學興趣和自學能力。

3、在課堂設計中,應更注重突出假設法。這樣對後續的學習更有幫助。

第6篇

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數學活動,建立數學模型,發現規律。滲透“建模”思想。

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提高學生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通過“抽屜原理”的靈活應用,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興趣,感受到數學文化及數學的魅力。

教學重點:經歷“抽屜原理”的探究過程,初步瞭解“抽屜原理”。

教學難點:理解“抽屜原理”,並對一些簡單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

教學準備:教具:5個杯子,6根小棒;學具:每組5個杯子,6根小棒。

師:同學們,你們玩過撲克牌嗎?下面我們用撲克牌來玩個遊戲。大家知道一副撲克牌有54張,如果去掉兩張王牌,就剩52張,對嗎?如果從這52張撲克牌中任意抽取5張,我敢肯定地説:“張5張撲克牌至少有2張是同一種花色的,你們信嗎?那就請5位同學上來各抽一張,我們來驗證一下。如果再請五位同學來抽,我還敢這樣肯定地説,你們相信嗎?其實這裏面藴藏着一個非常有趣的數學原理,想不想研究啊?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小棒和杯子來研究。板書:小棒杯子

師:如果把3根小棒放在2個杯子裏,該怎樣放?有幾種放法?

師:觀察這所有的擺法,你們發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幾根小棒?板書: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

師:依此推想下去,4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又可以怎樣放?大家再來擺擺看,看看又有什麼發現?

師:觀察所有的擺法,你發現了什麼?這裏的“總有”是什麼意思?“至少”又是什麼意思?

師:那如果把6根小棒放在5個杯子裏,猜一猜,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師:怎樣驗證猜測的結果對不對,你又什麼好方法?引導學生不再一一列舉,用平均分的方法來找答案。並用算式表示分的結果:6÷5=1……1

師:那如果用這種方法,你知道把7根小棒放在6個杯子裏,把10根小棒放在9個杯子裏,把100根小棒放在99個杯子裏,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你又從中發現了什麼規律呢?

師:我們發現了小棒的數量比杯子的數量多1,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那如果小棒的數量比杯子的數量多2、多3,又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

引導:先平均分,每個杯子裏分得1根小棒,餘下的2根小棒又該怎麼分呢?

師:把7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會有什麼結果呢?為什麼?

師:如果把9根小棒放在4個杯子裏,把15根小棒放在4個杯子裏,分別又會有什麼結果?

師:我們將小棒看做物體、把杯子看做抽屜,你發現了什麼規律?

總結:把m個物體放在n個抽屜裏(m﹥n),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商+1”個物體。

“抽屜原理”又稱“鴿巢原理”,最先是由19世紀的德國數學家狄利克雷提出來的,所以又稱“狄裏克雷原理”,這一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抽屜原理”的應用是千變萬化的,用它可以解決許多有趣的問題,並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驚異的結果。

三、應用“抽屜原理”,感受數學的魅力。

1、把5本書放進2個抽屜中,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幾本書?為什麼?

先思考:這裏是把什麼看做物體?什麼看做抽屜?再説結果和理由。

2、8只鴿子飛回3個鴿舍,至少有3只鴿子要飛進同一個鴿舍裏。為什麼?

3、向東國小六年級共有370名學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學生。請問下面兩人説的對嗎?為什麼?

4、張叔叔參加飛鏢比賽,投了5鏢,成績是41環。張叔叔至少有一鏢不低於9環。為什麼?

5、師:開課時我們做的遊戲還記得嗎?為什麼老師可以肯定地説:從52張牌中任意抽取5張牌,至少會有2張牌是同一花色的?你能用所學的抽屜原理來解釋嗎?

説一説: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什麼新知識?(師生共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前我設計了從52張撲克牌(去掉2張王牌)中任意抽取5張,老師肯定地説:至少有2張牌是同一花色的,在學生半信半疑時,師生共同遊戲,讓學生信服,但又不知道其中奧妙,這樣導入,學生興趣盎然。

本節課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採用自己的方法“證明”:“把4根小棒放入3個杯子裏,不管怎麼放,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然後交流展示,為後面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做了鋪墊。此處設計注意了從最簡單的數據開始擺放,有利於學生觀察、理解,有利於調動所有的學生積極性。在有趣的類推活動中,引導學生得出一般性的結論,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抽屜原理”的最基本原理,當物體個數大於抽屜個數時,一定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2個物體。這樣的教學過程,從方法層面和知識層面上對學生進行了提升,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類推能力,形成比較抽象的數學思維。在評價學生各種“證明”方法,針對學生的不同方法教師給予針對性的鼓勵和指導,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獲得發展。在學生自主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比較優化,讓學生逐步學會運用一般性的數學方法來思考問題。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抓住了假設法最核心的思路就是用“有餘數除法” 形式表示出來,使學生藉助直觀,很好的理解了如果把物體儘量多地“平均分”給各個抽屜裏,看每個抽屜裏能分到多少,餘下的不管放到哪個抽屜裏,總有一個抽屜裏比平均分得的數量多1。特別是對“某個抽屜至少有的數量”是除法算式中的商加“1”,而不是商加“餘數”,教師適時挑出針對性問題進行交流、討論,使學生從本質上理解了“抽屜原理”。

學了“抽屜原理”有什麼用?能解決生活中的什麼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在應用“抽屜原理”,感受數學的魅力環節裏,我設計了一組簡單、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釋這些現象,有效的將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延伸到課外,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還原於生活”的理念。

1、在把3根小棒放進2個杯子,把4根小棒放進3個杯子裏,都讓學生進行了操作並做了記錄,但對學生的有序思考重視不夠,導致課堂檢測時,學生用列舉法解決問題的時候,有兩個同學把所有的可能都列舉對了,但不是有序排列的。還有兩個差一點的學生由於思維無序,因此沒能正確列舉出來。

2、在把5根小棒放在3個杯子裏,有學生出現了總有一個杯子裏至少有3根小棒的結論,可能是用5÷3=1……2,1+2=3,也就是很多同學容易出的錯誤:用商+餘數。這時老師沒有抓住這個同學思維中的錯誤製造思維矛盾,因此感覺學生對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有的數量=商+1這一知識點的理解還不夠透徹。

3學生在用“抽屜原理” 解決實際問題時,書寫格式教師指導不到位。有些題目是要先説結論,再説理由。那麼説理由的時候,有的同學只列了算式,如:5÷3=1……2,1+1=2,還有的同學先列算式,再回答問題。在區教研室周俊主任的指導下,我才明白這類題目的書寫格式是:因為5÷3=1(根)……2(根),1+1=2(根),所以每個杯子裏至少有2根小棒。

總的説來,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還不錯,全班學生針對這類問題都能快速做出正確分析與判斷。我也算圓滿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了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

第7篇

抽屜原理是六年級下冊數學廣角中的內容,這部分教材通過幾個直觀例子,藉助實際操作,向學生介紹“抽屜原理”,使學生理解“抽屜原理”這一數學方法的基礎上,對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加以“模型化”,會用“抽屜原理”加以解決。

我覺得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在上這節課時,我先讓學生通過遊戲、分組動手實驗,猜測驗證、觀察分析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從具體到抽象的探究過程中建立了數學模型,當在學生髮現規律後及時讓他們進行練習。但在證明過程中,總有學生對“總是……、至少……”理解不夠,我認為應該讓學生找準並理解誰是物體、誰是抽屜,對“總是……、至少……”的描述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比較容易了。在學生作業時發現少部分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至少有幾個會放進同一個盒子裏”的意思,沒能真下理解“抽屜原理”,只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來確定結果,不能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多瞭解學生,多挖掘學生的潛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也認識到:在教學時應放手讓學生自主思考,先採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證明”,然後再進行交流,只要是合理的,都應給予鼓勵。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培養學生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數學思維能力,才能真正構建出高效率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