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匠人的讀後感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03K

只有寫好讀後感,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閲讀,對文學作品理解不到位的話,是無法將讀後感寫好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匠人的讀後感5篇,供大家參考。

匠人的讀後感5篇

匠人的讀後感篇1

?青鳥》是比利時作家梅特林克的優秀作品,講述了樵夫的兒子迪迪和女兒咪蒂為了尋找代表幸福的青鳥,展開的奇妙之旅。

迪迪是個很有責任心和男子漢氣概的男孩子,但是,他卻不願意把最喜歡的鴿子送給別人。咪蒂是一個文靜乖巧的姑娘,她皮膚雪白,明眸善睞,她十分羨慕對面有錢人的生活。

平安夜的晚上,他們在仙女蓓麗呂娜的帶領下,在變化成人身的動物和靜物們的陪伴下,去尋找青鳥。

第一站他們去了懷念國,去看望了去世多年的爺爺奶奶和兄弟。爺爺奶奶在懷念國過着非常愜意的生活,那裏天空湛藍,綠樹成蔭。仙女説:“……儘管有些人去世了,但只要有人繼續懷念他們,他們就會像從前一樣幸福地活着。”接着,他們又去了夜宮,迪迪克服了恐懼,戰勝了黑暗和恐怖。

讓我最有感觸的是神祕的享樂宮之旅,在那裏有很多很多的“幸福”,而這些不同的“幸福”存在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角落呢。“身體健康幸福”不是最美麗的,但是很重要;還有近乎透明的“清新空氣幸福”,穿着灰衣服的“愛戴父母幸福”,穿綠衣服的“樹林幸福”,穿鑽石衣服的“陽光幸福”……是啊,這些幸福都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他們還看到了“無限快樂”,“母愛快樂”,“公正快樂”……我跟隨着他們也進行着這次享樂宮之旅程,幸福是什麼呢?我深深地思考着。

直到去了未來國,我也跟着迪迪和咪蒂豁然開朗起來。是的,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又是偉大的。人生的長短並不重要,關鍵在於是否追求自己的價值和幸福。

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呢?經過了這一次奇異夢幻之旅,在聖誕節的早晨,當迪迪和咪蒂再次回到自己家後,感到了不一樣的幸福。迪迪心甘情願地把自己最喜歡的鴿子送給了鄰居的小女兒,而咪蒂也不再羨慕富人家的生活。從原本自私、不原與人分享變得懂得奉獻,找到了真正的幸福。

每個人都有自己代表幸福的青鳥,你找到了嗎?幸福是什麼呢?幸福是善良、愛心與奉獻!

匠人的讀後感篇2

一、認識作者

福祿培爾,德國教育家,幼兒園運動的創始人。其教育理論以德國古典哲學和早期進化思想為主要根據,以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主張為教育思想的主要淵源,福祿培爾的一生的貢獻主要在學前教育方面。他曾經詳細地研究了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幼兒園的教學方法,並在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創立了比較完整的學前教育理論體系。他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建立了一套幼兒園教育體系,並組織幼兒園教師進行訓練,大力倡導幼兒園運動,在教育史上開創了幼兒教育的新紀元,被譽為“幼兒教育之父”。1826年寫了《人的教育》一書。

二、《人的教育》主要內容

?人的教育》是一本著名的教育論著,作者福祿培爾關於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活動,是他一生活動的主要方面。《人的教育》就是一部泛論兒童時期學前和學校教育的書。書中,作者主張教育要適應兒童的天性,反對強制性教育和壓制兒童的發展,重視兒童積極活動和發展兒童個性以及強調早期教育的重要意義,主張人的一切發展階段教育的連續性等。

全書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總論”;第二章是“幼兒期的人”;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第四章是“學生期的人”;第五章是“整體的概觀和結論”。

(一)第一章是“總論”,闡述了作者教育的基本理論。

關於人的發展階段,福祿培爾把人的發展劃分為3個階段。

一是幼兒期;

二是少年期;

三是學生期。

論教育的兩個原則:

1、“教育適應自然發展”原則。

在福祿培爾的教育思想中,“教育適應自然發展”是一個重要的原則。在他看來,教育適應自然的發展,在於反對違反自然的人為干涉的教育,使人像自然那樣按照其本性發展。

2、“自動發展”原則。

福祿培爾關於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原則是人的“自動”發展的原則。福祿培爾認為,這種“自動”發展是個體利用自我能動的力量,通過內部表現於外部和外部表現於內部的兩個階段實現的。福祿培爾之所以提出人的“自動”發展的教育原則,還在於反對舊教育對兒童的束縛。

但福祿培爾並沒有因此使兒童的發展絕對自由化,而排斥外部力量對兒童發展的作用。

總之,在他看來,不同的教育手段對兒童的影響和作用是不同的。福祿培爾認為,學校作為一種教育機構,應當把外部世界以及作為外部世界處於密切聯繫的學生自己呈現在學生面前。學校教育的目的是按照自覺的內在聯繫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知識。

(二)第二章是“幼兒期的人”。

幼兒期任務:智育—情感的激發、自制習慣的養成、由觀察事物引向圖畫和對數目的認識。途徑:遊戲和説話,“遊戲是人在這一階段上最純潔的精神產物,同時是人的整個生活、人和一切事物內部隱藏着的自然生活的樣品和複製品。所以,遊戲給人以快樂、自由、滿足,內部和外部的平靜,同周圍世界的和平相處。一切善的根源在於它、來自於它、產生於它。”

(三)第三章是“少年期的人”。

少年期任務:學習(使外部的東西稱為內部的東西)。途徑:實例、語言、遊戲、家庭生活。“這個階段兒童的遊戲總是帶有獨特的、與兒童的內心生活相適應的性質”,“在這些遊戲遊戲中得到充分滋養的絕不僅僅是身體的,或者説肉體的力量,也在不斷增長地、肯定地、可靠地顯示出精神和道德的力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生活對兒童來説就是他的生活的楷模,會對他的生活發生強烈的影響。父母應當讓兒童學會分擔家庭中的事務,不應拒絕孩子幫助做事的自發要求,而應加以支持和肯定,讓其自然良性地發展。

(四)第四章是“學生期的人”。

1、各門教學科目。

(1)宗教。

福祿培爾認為,宗教是人的心靈的反映,宗教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宗教信仰,使之認識人與上帝的關係,永遠信賴上帝,並且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宗教應當在學校教育中處於優先地位。

(2)自然常識與數學。

福祿培爾認為,“凡宗教説到和表達的東西,自然都會顯示和表現出來。”自然界是上帝意志的體現;只有信仰上帝,才能認識自然;只有基督教徒,才能研究自然。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和統一的;應當把自然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應當讓兒童在觀察和接觸自然的過程中認識事物之間的關係,掌握基本的自然常識。

數學在自然教學中居於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它既屬於人又屬於自然,是人與自然、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思維與感覺之間的媒介;它是思維的產物,同時又反映了自然界的統一性,其數、形、量三方面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因此,福祿培爾認為,沒有數學的教育是站不住腳的、不完全的。

(3)語言。

福祿培爾認為,宗教和自然分別屬於內部與外部兩個不同的世界,而把這兩個世界聯繫在一起的是語言。三者組成了一個不可分的統一體,其共同的目的是把內在的本質揭示出來,而語言的這種作用更為明顯。語言和數學一樣也具有雙重性,它既是人的精神活動的表現,又具有一定的自然屬性,如文字、語音等。福祿培爾進一步指出,書寫和閲讀練習在語言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學習書寫和閲讀,人才會成為具有人格的人,兒童才會成為真正的學生,學校也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學校。因此,兒童必須在閲讀和書寫上花費一定的功夫。

(4)藝術。

福祿培爾指出,人除了追求宗教和自然以外,還要追求人的自我表現,即表現人的內心生活,這便是藝術。藝術教學的目的不在於培養藝術家,而是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使人得到全面充分的發展。按照藝術表現的材料和方式的不同,福祿培爾將藝術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三種。他指出,兒童在幼小的時候便表現出了藝術才能的萌芽,如通過顏色和繪畫等表現自己的要求,因此,藝術教育應從小進行,作為學校的正式科目。

2、關於學校和家庭的問題。

福祿培爾十分重視學校與家庭的聯繫,認為二者的協調一致是學校教育首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條件。學校與家庭兩者所擁有的共同生活分為10個方面:宗教意識喚醒和養成;身體的鍛鍊;自然及外界的觀察;詩歌的掌握;語言的練習;由簡到繁的手工練習;線條練習;各種顏色的辨別和着色練習;遊戲;講述故事、寓言、童話等。

福祿培爾指出,上述所有活動分散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之中,分散在人類的一般生活中。為此,應當讓兒童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安排他們從事相應的家務勞動。福祿培爾把勞動稱為“勞作浴”,認為學生經過勞動的洗浴之後,不僅身體得到鍛鍊,而且精神活動得到加強。

(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人們常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培養一個好孩子,就像栽種一顆小樹,從幼苗到參天大樹,需要的是用心、勤快的澆水,適時的修剪、打理,它一定不負眾望,成為出色的人才。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孫京媛説過:“做孩子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成功的品質,獨立解決困難,自信面對挑戰,遠離惡習,主動承擔責任,熱情地投入生活,友好地看待他人,這樣為孩子鋪下一條成功的路,贏在起跑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在生活中成長,就應該在生活中學習,每一個點滴事例,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有愛心、有孝心,善意地對待周圍的人。這樣,孩子將來踏入社會,才會更好的認識與理解,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與事物。

我國諺語也有:“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接觸就是對孩子進行無聲的教育。做孩子的引路人,家長要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良師益友,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家長應該從自己做起,要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不該説的話不説,不該做的事不做;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溝通,瞭解孩子的學習以及學校裏的狀況;在學習上,家長應做到和孩於同步學習,和孩子一同成長。要從精神上多給孩子們一些激勵,為她們加油,在孩子成長的漫長而且很不平坦道路上,給於加倍的温暖和關愛,使她們有戰勝失敗的信心和勇氣。

(二)學校教育: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興趣是一種動力,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情,如果這件事情是他比較感興趣的事,那麼他一定非常願意去做。既使再苦再累,困難重重,他都心甘情願地去做,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年階段對周圍事物產生好奇心、發生濃厚的興趣,可能是終生成就的源泉。興趣是兒童對某種事物探索的慾望,只要有了好奇心,有了探索慾望,孩子就會從內心的深處去研究喜歡的事物,才會樂此不疲。

在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創造性地應用教學資源,精心創設情境,就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形成,將變成一種學習的動力和信念,有了動力和信念,學生在學習中才不怕吃苦、不怕挫折,敢於質疑、敢於挑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讓孩子嚐到甜頭。還要對孩子多鼓勵,對於孩子的好表現和好成績,不要吝嗇使用讚美之詞,因為稱讚對孩子會起很大的鼓勵作用。以表揚為主的教育方式,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有很大的作用。

匠人的讀後感篇3

暑假裏我讀了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之《相變成人的猴子》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馬小跳和他的小夥伴如何拯救那隻被對對眼老頭從深山裏捉來的猴子的故事。第一次和第二次救援都失敗了。只有第三次成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是毛超和馬小跳去的,第三次是“瘋丫頭”杜真子去的。最後成功了。杜真子拿着十元錢去跟對對眼老頭説:“我要和猴子合個影,能不能把連條解開”對對眼老頭相信了他,把連條解開了。杜真子見此情景,像離炫的箭一樣直奔關猴子的祕密山洞。對對眼老頭覺得有點不對勁,便跟在後面窮追不捨,可還是沒追上。對對眼老頭上當了,結果猴子跟他們跑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被杜真子的勇敢和一片愛心深深地打動了。杜真子不畏艱險勇敢地和對對眼老頭作鬥爭,最後救出了猴子。她樂於助人,做什麼事都有一顆誠摯的愛心。我想,我們不管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或者是以後走上工作崗位都因該向她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為別人,為社會多做善事。

匠人的讀後感篇4

利用端午小假閲讀《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一書,發現本書的第一章《走進基礎教育天地》到第四節的“構建以人為本的基礎美術科學體系”無疑對我們這些初為人師的“新手”帶來了一手資料,這套教學思想和教學經驗成果也為我今後的美術教學和美術作品輔導指引了方向。

在這一理論中,認為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潛能,而這種潛能大多數是需要教師來引導並開發的。為師者,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多給予他們自由和尊嚴,重視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開放性課堂則是主動讓學生去參與、探究、創作同時並反思。就國小美術色彩認識課中,我嘗試採用遊戲式教學策略,強調活動的參與和過程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通過不斷地探索和思考來獲取知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

一、為學生打造開放性的學習空間

回憶教學《色彩的冷與暖》這一課時,教學知識目標要求讓學生了解色彩會呈現冷或暖的視覺效果,並能感受冷暖所傳達的情感,如果採用平時的常規教學方法觀察理解色彩的冷暖,就忽略了自身的感受和體會,美術課便失去意義。我以遊戲的方式“水温的測試”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親身體驗更具説服力。首先每個小組準備1—2個透明的玻璃杯子並且要盛如等量的清水,各小組分別在杯子里加入一種黃色顏料和一種藍色顏料攪拌使之顏料充分溶解,然後請同學上台分別將手伸入兩杯水中感受究竟哪杯水的水温高,那杯水的水温低。由於黃色讓人聯想到火、太陽等事物,同學們會在心理上對自己暗示往往會説出黃顏料杯子的水温較高。最後同學們小組交流分析出現這樣答案的原因,在遊戲中直觀感受色彩的冷暖,同學們玩的開心,學的用心。

二、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認識

還記得在教學《色彩的對比與協調》一課時,恰巧遇上學校分發運動服,於是即興導演了“給小猴穿衣服”的遊戲。“給小猴穿衣服”時,先拿出小猴玩具詢問同學們:“如果小猴今晚被邀請去參加服裝大會,想穿紅色的上衣,穿什麼顏色的褲子合適呢?”同學們暢所欲言,爭論不休,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交流環節有的同學設計了一款“紅褂子,綠褲子”,逗得全班同學哈哈大笑,説:“真難看,真俗氣……”就這樣師生互動環節氣氛達到了高潮。藉機,告訴學生:“可別一笑了之,雖然我們平時不會這樣穿,走在街道上留心觀察,你會發現很多人都是如此着裝的!”緊接着出示多媒體課件,展示生活中衣、食、住、行色彩搭配的案例,讓學生明白只有協調好顏色之間的關係,才能提高生活的品味,獲得美的享受。為了檢測同學們學以致用的能力,佈置一個簡單的作業,回家後在電腦上下載遊戲《我的世界》,按自己的心願想法設計理想的家居環境,將自己喜愛的房間進行色彩搭配、美化裝飾注意色調的整體與和諧。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力,合理地運用所學到的色彩知識,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趣味性、實用性、感受性和表現性的課堂有利於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科的興趣,除了提高課堂效率外,更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開放是為了融合,遊戲是為了興趣,為了讓更多的學生主動去學從而得到最好的教學方式。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同學們喜歡,課堂就會生動絢麗。

匠人的讀後感篇5

我喜歡看楊紅櫻阿姨寫的《笑貓日記》之----《想變成人的猴子》,這本書裏有很多角色,比如有笑貓、杜真子、馬小跳、猴子等。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笑貓被杜真子的媽媽趕出了家門,來到了老老鼠的綠島夏宮,和一隻受人虐待的猴子成了好朋友。這隻猴子是被對對眼老頭兒從大山裏抓出來的,它飽受了老頭兒的種種折磨和虐待,比如用煙頭燙、用鐵鏈圈、用棍子打。當馬小跳他們看到這些後,想盡各種辦法,終於救出了猴子,並帶到了馬小跳的家裏。看到人的生活,猴子羨慕不已,從此猴子一門心思地想變成人。他一直堅信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就一定能成為一個人,為了變成人,他學馬小跳爸爸看書、學着用洗髮液洗澡、學乾杯飲酒,鬧出了一大堆笑話。雖然最後,猴子沒有能變成人,但他卻被馬小跳他們送回了他的家---大山的深處,因為馬小跳他們覺得只有在那裏猴子才有自由,才能快樂。

猴子雖然沒能變成人,可他的那種堅持不懈、充滿自信的精神是非常可貴的。故事還告訴我們要謹慎做事,不要上當受騙,要愛護動物,不能虐待它們,因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Tags:讀後感 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