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7篇 回首本命年:一份難忘的教學計劃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02W

本文將以“本命年的回想教案”為主題,探索如何讓學生在本命年更加有效地回顧過去、規劃未來。通過引導學生了解本命年的文化內涵,結合成長經歷、家庭教育和學習成績等方面,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和發展意識,全面成長。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7篇 回首本命年:一份難忘的教學計劃

第1篇

2 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藴涵的鄉土風情,感受鄉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3 感受鄉土文化,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情感。

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閲讀指導。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中,哪個節日是過的最喜慶最火熱的呢?(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的節日,俗稱“過年”。今天我們就學習著名作家劉紹棠為我們帶來的《本命年的回想》,來品讀作家筆下鮮明的地方特色,領略特有的鄉土風情,由此感受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出示課題和作者)

2.補充突出以下內容: 本命年(見課本p105頁) 劉紹棠: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所著《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説獎,《柳敬亭説書》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峨眉》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説獎。1991年7月1日被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始終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二)自由朗讀課文,圈出容易讀錯和寫錯的字詞。(教師強調)

簸(bò) 箕(ji) 烙(lào)餅 闔( hé)家 疙(gē) 瘩(da)

小丫(yā)頭 慄(lì)子 秫(shú)秸(jiē) 糖 粘(nián)

1:齊讀第一段,明確:春節是二十四節氣之外的。但又是最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味的。(補充二十四節氣歌所表示的具體節氣名稱)

2:老師範讀第三段,請學生思考:能體現運河父老鄉親過年感受的詞語有哪些?

3:齊讀第四段,思考:課文第四段具體描寫家鄉過大年情況,共寫了哪幾件事?(提醒學生抓文章中的關鍵詞)

明確:1、炒年貨2、吃臘八粥3、買糖果4、挑絨花5、殺牲禽6、備糕點7、送灶王8、換門神9、除夕夜10、拜新年。 (即每個層次的主題詞)

4:討論:幾十年前過年的風俗和現在過年的風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之處?

1.品讀文章樸實傳神的語言,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和句子畫出來。

2.思考:我們民族歡天喜地地過大年的背後寄託着人們什麼樣的期盼?

文章第四段具體描寫了家鄉過年的各種風俗習慣,思考這一小節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明確:時間順序(臘月七年級→臘月初八→臘月二十三→正月七年級)

1.文章第四段描寫過年的一些風俗及過年的熱鬧氣氛,你覺得哪些詞語最具表現力,哪些句子描繪的最傳神?(學生討論,教師做適當的點撥即可。)

2.文章中多用諺語和俗語,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教師明確

(三) 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着怎樣的感受?(學生答:留戀、懷念)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

課文中那些習俗分別寄託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呢?(學生閲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

a.繽(bīng)紛 灶堂(táng) 嚼(jiáo)字 生瘡(chuāng)

b.臘(là)八粥 糝(shēn)兒 涿(zhuō)州 發鬏(jiū)

c.漬(zà)酸菜 閡(hé)家 磕(kè)頭 親支近脈(mài)

d.秫(chù)秸 疙(gā)瘩 梆(bāng)子 簸(bò)箕

劉紹棠,-----------代作家,散文家,代表作有----------、----------------、---------------等等。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7篇 回首本命年:一份難忘的教學計劃 第2張

第2篇

1.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並説出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2.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習重點: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學習難點:能説出藴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1、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景教學、對話教學等方法。

2、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閲讀指導,使學生學會朗讀、速讀、跳讀等閲讀方法。

(可能的話)運用多媒體.課件,包括文本、影音、動畫等。

教學程序總體設計按縱橫結構展開。即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縱線”,由對文中所寫舊時習俗的瞭解,引起對現今過年習俗的思考,進而激發對未來過年方式的憧憬。“橫”則指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為主題構成的概括習俗、比較異同、探究聯想三大板塊。

1、可播放《新年好》歌曲,喚醒學生對過年生活的情感體驗,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2、展示圖片,啟發學生談過年感受,產生了解過去過年情形的慾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學。

(一)、媒體顯示學習目標1——正確、簡潔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學生齊讀)

比一比:哪一組概括得正確又簡潔(如:吃臘八粥)。

3、自主思考,寫了幾件事。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圈點批註,理清條理,加以概括。

4、小組合作,集中各成員的概括,並交流明確。(實物展示各小組歸納的幾件事,學生點評,評出最佳。教師歸納的十件習俗,供學生參考)

(二)、(可能的話)播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現祭祀用的魚,畫面靜止):要求學生同樣能用正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習俗(能力遷移);説出魚所寄託的寓意(學生:年年有餘)。點年年有餘的動畫圖,引出本板塊的難點。

1、送灶和包糰子,這些習俗包涵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答:平安、團聚……)

2、課文中還有哪些習俗分別寄託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閲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即可。)

3、出示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用含義深刻的對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課後深入探究習俗中所藴涵的文化內涵。

出示學習目標2——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説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齊讀)

(一)、現在的年是怎麼過的?與過去相比哪些過年習俗已消失或被髮揚光大了?現在過年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方式?

②新的過年方式如:網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遊……

(二)、針對這種變化談談自己的感受:(遷移、感悟。)

1、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着怎樣的感受?(學生答:留戀、懷念)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

2、快速閲讀、跳讀《餃子過年》、大學生談過年等拓展性資料,找出作者對過年感受的句子,使學生自主加入探討。

3、教師充當主持人,以“過年大家談”的形式引導學生説出切身體會,學生展開辯論。學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寄託的文化內涵談感受。

2、小組討論,組長代表小組作班級交流本小組的未來暢想。

六、評價總結:(圍繞以下問題進行,先學生自評再教師.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春節哪些方面的知識?你對春節感興趣了嗎?你還想知道有關春節的哪些知識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過年的哪些問題產生了興趣,是否還形成了哪些新的問題?(學生大致想知道的有:過年的由來,春節的傳説,其它的春節習俗,本地的春節習俗,不同民族的春節習俗,過年的飲食文化……)請把它形成自己的一個探究課題,並將此作為一箇中長期作業,在探究中學習。

探究方法指導:同學們可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有關圖文資料;或詢問身邊的人。然後將資料整理成文。

第3篇

1.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並説出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2.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説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學習重點: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學習難點:能説出藴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1、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情景教學、對話教學等方法。

2、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3、堅持以讀為本,加強閲讀指導,使學生學會朗讀、速讀、跳讀等閲讀方法。

媒體的運用:多媒體課件。包括文本、影音、動畫等。

教學程序總體設計按縱橫結構展開。即以過去現在未來為縱線,由對文中所寫舊時習俗的瞭解,引起對現今過年習俗的思考,進而激發對未來過年方式的憧憬。橫則指以知識、能力、情感目標為主題構成的概括習俗、比較異同、探究聯想三大板塊。

1、媒體播放《新年好》,師生同唱導入新課。喚醒學生對過年生活的情感體驗,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2、媒體出示圖片,啟發學生談過年感受,產生了解過去過年情形的慾望,自然引入本文教學。

(一)、媒體顯示學習目標1:正確、簡潔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學生齊讀)

1、整體感知課文,教師指導閲讀的方法(媒體出示):

3、自主思考,寫了幾件事。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圈點批註,理清條理,加以概括。

4、小組合作,集中各成員的概括,並交流明確。(實物投影各小組歸納的幾件事,學生點評,評出最佳。媒體顯示教師歸納的十件習俗,供學生參考)

?放影片《祝福》片段(出現祭祀用的魚,畫面靜止):要求學生同樣能用正確簡潔的語言概括影片中反映的習俗(能力遷移);説出魚所寄託的寓意(學生:年年有餘)。點年年有餘的動畫圖,引出本板塊的難點。

1、媒體出示送灶圖和包糰子圖,這些習俗包涵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答:平安、團聚)

2、課文中還有哪些習俗分別寄託了人們的哪些期盼?(學生閲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

3、媒體出示對聯: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樓。用含義深刻的對聯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課後深入探究習俗中所藴涵的文化內涵。

媒體出示學習目標2:比較今昔過年習俗的異同,説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齊讀)

(一)、現在的年是怎麼過的?與過去相比哪些過年習俗已消失或被髮揚光大了?

現在過年又出現了哪些新的方式?(媒體重現十件過年習俗)

(同桌討論、學生交流:挑絨花、除夕夜等等變化比較大;新的過年方式如:網絡拜年、電話拜年、短信拜年,外出旅遊)

1、課文作者劉紹棠對過去的過年有着怎樣的感受?(學生答:留戀、懷念)要求找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的感受。

2、快速閲讀、跳讀《餃子過年》、大學生談過年等拓展性資料,找出作者對過年感受的句子,使學生自主加入探討。(學生交流,媒體顯示)

3、教師充當主持人,以過年大家談的形式引導學生説出切身體會,學生展開辯論。學生討論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寄託的文化內涵談感受。

教師小結,強調習俗變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要吸收其中的精華,啟發學生追求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並自然轉入第三板塊的教學。

學生展開聯想、想象,暢想未來的年會怎麼過。(媒體顯示節日圖片)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春節哪些方面的知識?你對春節感興趣了嗎?你還想知道有關春節的哪些知識呢?

通過本課的學習,啟發學生説説對過年的哪些問題產生了興趣,還形成了哪些新的問題?(學生大致想知道的有:過年的由來,春節的傳説,其它的春節習俗,本地的春節習俗,不同民族的春節習俗,過年的飲食文化)

並進而指出產生問題即形成了課題,促使學生在探究中學習,揭開課題研究的神祕面紗。並將此作為一箇中長期作業。

探究方法指導:媒體顯示有關圖書資料和網址(超級鏈接,打開網頁,讓學生瀏覽);詢問身邊的人。

八、結束教學。(媒體播放新年鐘聲,投影出示: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你最想説的一句話是)

學生即興發言,教師贈言:願同學們每一天都象過年一樣精彩、快樂!

第4篇

?本命年的回想》是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中的第三篇課文,是劉紹棠所寫的一篇記敍文。這篇文章十分樸實的展現了春節的風貌。文章雖沒有華麗的詞彙,但記敍簡樸濃厚,所表現的春節場景栩栩如生。

學習本課一方面有利於學生掌握記敍文的寫作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學生民族風格、地方色彩的感受。

1.瞭解過年習俗中所藴含的鄉土風情,進一步體會民俗文化和豐富內涵。

3. 體會父老鄉親的純真可愛及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涵

學習難點:能説出藴含的文化內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或者説我們的家鄉)有哪些節日嗎?你們認為最隆重的節日是什麼呢?為什麼説這個節日最隆重呢?春節,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説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為什麼呢?民俗作家劉紹棠在他60歲高齡時回憶小時候過年的情景,仍是津津樂道,這又是為什麼呢?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本命年的回想》,去感受那濃濃的年味兒吧!

灶膛 zào 烙 餅 lào 簸箕 b ji 晾 liàng 生瘡chuāng 穿梭 suō 糖黏兒nián

糝兒shēn 涿州zhuō 吆喝yāo he 疙瘩鬏gē da jiū 秫秸棒shú jiē 鬼祟sui

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迴一次。

劉紹棠:現代作家。40多年的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

3、自主思考,寫了幾件事。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圈點批註,理清條理,加以概括。

1、 媒體出示送灶圖和包糰子圖,這些習俗包涵了人們的哪些期盼?

2、課文中還有哪些習俗分別寄託了人們的哪些期盼?

(學生閲讀課文,抓住關鍵句,大致能回答:健康、幸福、美滿、來年豐收、鄰里和睦……)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第四段,找出你喜歡的句子,並説説理由。

師引導生體會父老鄉親的純真可愛,熱愛生活。(圖片導引)

2、現在的年是怎麼過的?與過去相比哪些過年習俗已消失或被髮揚光大了?

在家長幫助下收集家鄉春節的習俗材料,通過回憶,寫一段自己在春節所見所聞所歷的文字(要注意寫出民俗風情)。題目自擬。

①炒年貨 ②吃臘八粥 ③買糖果 ④挑絨花 ⑤殺牲畜

第5篇

1.正確、簡潔地概括文中所寫的過年習俗,並説出其所包含的文化內涵。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語説“過年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説着説着你們一定回想起了過大年的情形。著名作家劉紹棠人到暮年,又寫了一篇饒有風趣的《本命年的回想》,希望通過《本命年的回想》這篇課文的學習,同學們除了品讀作家筆下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鄉土風情外,更能由此引申開去,走進歷史的長河,對中國最傳統、最民俗的節日,有深入的瞭解,由此感受中華文化深厚的內涵。

劉紹棠(1936—1997),河北省通縣(今北京市通州區)人,現代著名作家。長期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俗、地方特色、鄉土題材”的創作,被譽為“京郊風俗畫家”。他的作品貼近農村鄉土生活,語言通俗流暢,明白如話。他是當代鄉土文學的舉旗人,作為著名的鄉土文學作家而在中國文壇上享有盛譽。著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

通常指以農村生活為題材、具有較濃的鄉土氣息與地方色彩的一部分小説創作。魯迅的小説如《孔乙己》《故鄉》等,便是最早的代表作。在魯迅的帶動和影響下,20年代中期,出現了一個以文學研究會、青年作者為主的鄉土文學作家羣,他們的作品寬廣而真實地描繪了內地宗法形態和沿海半殖民地形態的村鎮生活,具有較濃的地方色彩和風俗畫意味,推進了現實主義的深入發展。到30年代,由於創作傾向的不同,鄉土文學作家已分道揚鑣:沈從文的《邊城》代表着一種類型,而蕭紅的《生死場》代表着又一種類型。四五十年代以後,鄉土文學朝具有地區特點的流派(如以趙樹理為代表的山藥蛋派,以孫犁、劉紹棠為代表的荷花澱派)的方向發展,理論主張上也顯得更為自覺。

1.有人提出意見,“本命年”是指與自己生肖相同的那一年,並不是指“本命年”中的那一個春節。所以依據本文的內容,文章的題目應改為“過年的回想”,這樣更準確,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有無道理均可。認為有道理,課文綜合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從臘月預熱後,一天比一天增温、火熱、發燒直到年三十的除夕之夜,表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歌頌了熱愛生活、純真可愛的父老鄉親。文中主題寫了火熱的春節景象,似與是否是本命年沒有多大的關係。在本命年是這麼過,不是也便這麼過。因此同意修改。可以不改,這篇文章是作者本命年寫的,課文最後一段也點題了,是作者本命之年憶往事。

明確: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葫蘆、掛落棗兒、糖瓜、關東糖;挑絨花;宰牲禽;備食物;送灶王爺;換門神;包餃子,除夕守歲;拜新年。

文章寫道:“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歡樂”與“莊嚴”是否矛盾?為什麼?

明確:不矛盾。因為這兩個詞語是針對不同的對象而言的。“歡樂”從下文來看,這一天的晚上,“大人給孩子們説笑話,猜謎語,講故事”,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孩子們可以“放鞭炮”;“小孩子們在餃子上鍋之前,紛紛給老人們磕辭歲頭,老人們要賞壓歲錢。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户,壓歲錢裝滿了荷包”,因此説是歡樂的。而之所以説“莊嚴”,從下文來看,“小丫頭兒不許出屋,小小子兒雖然允許走動,卻不能在外邊大小便,免得衝撞了神明。不管多麼睏乏,也不許睡覺”,因此説是“莊嚴”的。

描寫“吃臘八粥”情景的有關語句很有情趣,讀一讀,想一想:為什麼“捨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

明確:“捨不得吃”,那是因為臘八粥太珍貴,太可愛,太好吃,出於珍惜心理、節約心理、好日子要細水長流的心理,從而捨不得吃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也是因為“太好吃”——吃起來就忘掉了其他,怎麼吃也不過癮,吃了還想吃。“捨不得吃”“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似乎給人矛盾之感,但實際上並不矛盾,它真切地表現了人物的心理,真實可愛,富於情趣。

課文中列舉了很多過年的習俗,這些習俗表達了人們怎樣的心情或期盼呢?你能舉例講解嗎?

明確:(1)臘月七年級的“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展現了人們為新年而忙碌的“忙年圖”,表現了人們在享受一年的勞動成果時的喜悦之情,使讀者感受到新年漸近時的“過年”氣氛。(2)臘月二十三的“祭灶”“貼門神”,是過小年的習俗。此時的習俗一方面表現了人們迎新年的歡樂之情,另一方面表現了人們期盼來年交好運,期盼新的一年不再受欺凌,期盼一家人團團圓圓。(3)“吃餃子”“給壓歲錢”,使人們感受過年的“年味”和包含其中的歡樂與期盼之情,把過年的濃烈氣氛逐步推向高潮。(4)正月七年級的“拜年”,表現了美好的祝願,濃濃的人情。

明確:“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寫作時沒有按部就班,平鋪直敍,而是打破成規,巧妙構思。開頭不提“回想”,運用鋪墊襯托的手法點明寫作內容,第三自然段看似無心,卻暗藏玄機,總領全文,第四自然段與第三自然段緊密相連,遙相呼應,文章結尾才緊扣題目,點明“回想”。整篇文章迂迴曲折,搖曳多姿。

過年,民間有許多風俗,而每一個細節又藴含着一種用意。試寫出下面風俗所寄託的期盼。

1.化食湯清淨了胃口,爛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該吃臘八粥了。

2.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香燭紙馬送灶王爺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爺的神像揭下來,火化之前,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的嘴脣上。

3.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親支近脈的本家各户,壓歲錢裝滿了荷包。

2.期盼灶王爺消災賜福的美好願望。3.期盼家族鄰里之間建立和睦相處、友好互助、和諧友善的人際關係。

作者通過回憶京郊運河家鄉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歌頌了質樸純真的父老鄉親,表現了作者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本文的畫面究竟美在哪裏呢?讓我們繼續走進文本。

作者運用豐富的平民化語言,把過年的生活情景勾勒得生動傳神,體現了春節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例如“紅火”“年根”“臘月七年級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等,請同學們讀課文,小組合作,再找出類似的詞語或語句。

例如:“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兒;炒完一鍋又一鍋”“小米、玉米糝兒、紅豆、紅薯、紅棗、栗子熬成的臘八粥,佔全了色、味、香,盛在碗裏令人賞心悦目,捨不得吃。可是吃起來卻又沒有個夠”“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的嘴脣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小丫頭兒不許出門”“小小子兒不能在外邊大小便”“也不許睡覺”等。

文章線索清晰,能給人以賞心悦目之感,使讀者欣然讀下去。本文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明確:在描寫過年習俗的第四自然段中,寫了十件事,量多面廣,內容駁雜,但由於作者按時間順序記敍,多而不亂。這段中,在交代時間時也做得巧妙而自然,能夠根據讀者的閲讀心理做出適當的調整,有時明確交代時間,有時又以一定的語句承上啟下。如在寫完第一件事後,用“……又該吃臘八粥了”一句很自然地過渡到第二件事;寫到除夕,則用“臘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歡樂而又莊嚴”交代時間。作者所做到的這些,使文章顯得渾然一體,耐讀耐品。

?本命年的回想》是作者描寫家鄉京郊過年時的情景,文中主要描繪了哪些節日畫面?

1.節日起始儀式的畫面。一般來講,任何節日都會由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或儀式來作為節日的開始。例如中國的春節就是由“祭灶”開始的。臘月二十三為“灶神節”,又稱“小年”。在中國傳統信仰中,灶王爺是一家之主,要在臘月二十三這一天迴天宮向玉皇大帝彙報這家一年來的情況。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王爺的畫像前擺上各種供品,舉行送灶王爺上天的儀式。作家寫道:“從糖瓜上摳下幾塊糖黏兒,抹在灶王爺的嘴脣上,叮囑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人們相信,隨着灶王爺走了,凡間的其他諸神也會一起上天,沒有了諸神的看管,人們也就可以隨心所欲了。

2.鄉土民間淨化儀式的畫面。淨化儀式是民間節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功能在於“淨化”人們的活動空間和生活環境。我們這裏所謂的“淨化”是從宗教或巫術的意義上而言,目的在於驅除邪惡、疾病、瘟疫、厄運等一切不吉利的因素。春節期間的淨化活動主要包括放鞭炮、點燈、貼春聯、貼門神、掛桃符等。人們選擇用響聲、紅色和光亮來驅除邪惡。人們希望在春節這段特殊的日子裏,藉助各種淨化儀式,除去各種不吉利的因素,從而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乾乾淨淨地進入新的一年。

3.春節節日服飾和飲食的展示畫面。春節期間“挑絨花”,女人們挑“五顏六色的絨花”,不但年輕的女子買,連上了年紀的老太太也要買,大姑娘小媳婦,“站在門檻裏挑選花朵”的細節描寫,凸現了春節期間,人們往往要穿上最漂亮的、全新的衣服,最大限度地裝飾自己。一般來説,過去在春節期間,最令人興奮的事之一就是人人都可以得到一身新的衣服。平時的節儉都是為了能在春節的時候穿上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和吃上一頓豐盛的飯菜。穿新衣的意思是希望以一個全新的形象進入新的一年,從而把舊的衣服與所有的不如意都留給已經逝去的歲月。

作者勾勒生活情景生動傳神。文章對大年的每一點回憶,都是一幅體現民風民俗的風情畫,生動而傳神,並不時激起人們會心的微笑。另外,本課線索清晰,如數家珍,作者在生動傳神的敍説中情致飽滿,興趣盎然,使讀者不只會得到認識和情感上的滿足,而且對文章讚不絕口。同學們學習了作者的這些寫作手法,能試着將其運用於自己以後的寫作中嗎?

示例:過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這在中國源遠流長。北京人有句名諺:好吃不過餃子。餃子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北方人為何要在年三十晚上吃餃子呢,一是取其諧音,二是取其吉形。京城民間更是“無家不餃子”,連那些種莊稼趕大車的漢子,老婆也要包一些四個車輪狀的餃子給他吃,以求來年五穀豐登,車馬平安。從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墓中,木碗中就盛着餃子。難怪古人譽它為“天下通食”。昌明盛世的今天餃子更是異彩紛呈。

第6篇

2、感受文本中大年裏熱鬧紅火的氛圍與習俗背後美好的祝願與嚮往;

1、感受文本中大年裏熱鬧紅火的氛圍與習俗背後美好的祝願與嚮往;

2、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主要內容獨立成段,過渡自然。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過幾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七年級扭一扭。

由童謠感受到在北方過大年是如此隆重:時間持續之長,習俗之多,你來談談在你的家鄉又有一些什麼習俗?

(二)、作家劉紹棠在自己60歲的本命年回想了一些什麼?

過大年從臘月七年級開始持續到大年七年級整個月的事兒。

(二)、作者所寫的哪一個習俗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為什麼?

小結:我們從文中讀到了當地過年的熱鬧與紅火,從熱鬧紅火的民俗背後讀到人們歡天喜地飽享一年勞動果實,期盼家業興旺、人人幸福健康的美好祝願;讀到闔家團聚、密切鄰里,和和美美奔向新年的美好圖景。

1、上述豐富的內容與情感作者就在一段裏寫作,沒有分段,寫了十件事,分成十段好嗎?

不好,首先分段之後不緊湊,這一個月的年味是一天緊接着一天,預熱、增温、紅火、發燒,在一段裏緊接着寫才能表現出這種緊張、熱鬧與紅火。第二,作者的情感也是在這段裏一瀉而出,回憶得越來越起勁兒,越來越熱烈,容不得被打斷。

2、雖不分段,簡單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寫作,是否有記流水賬之感?

沒有。(1)過渡自然、由此及彼;(2)語言生動、情趣盎然。

作者60歲高齡回憶往事,想起兒時過大年,頗有返老還童之感,如何理解?

預設:結合作者寫作背景,孤身一人回到家鄉養病,昔日過年的熱烈、純真、虔誠與美好讓他再次感受到家鄉濃郁的鄉土風情,以及純樸、善良的人情,重燃對生活的熱愛與期盼。

用生動且富有感情的語言描述一個家鄉過年的習俗,字數:200字。

第7篇

春節,對於十三、四歲的孩子來説,更多的只是個輕輕鬆鬆吃吃玩玩的節日,對其中藴含的中國傳統文化怕是知之甚少,我希望通過課文的學習,除了品讀作家筆下鮮明的地方特色,濃郁的鄉土風情外,更由此引申開去,通過多種渠道(網絡、課外讀本),讓同學們走進歷史長河對中國最傳統最民俗的節日有深入的瞭解,由此感受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內涵。

1、對文中的生字詞查字典,要求讀準音、明其義,在此基礎上把課文讀流暢。

2、詳細閲讀第四節,對本段中不甚明瞭的內容提出問題,做好標記,並思考:作者共寫了幾件事具體描繪了家鄉過大年的情況?用“動詞+名詞”的格式概括這幾件事,例如:“守(動詞)歲(名詞)”。

(一)新課導入再過三個多月又要過年了,大家回顧一下以往我們過年有那些活動?

①放鞭炮②拿壓歲錢③吃團圓飯④守歲⑤拜年⑥貼春聯⑦看春節晚會

注:板書內容根據學生回答定現在,我們把我們的過年暫且放一放,一起到作者的家鄉——北京郊外運河邊的村莊作一次民俗風情遊,去過一箇舊時的年。

(二)放聲朗讀第四節,在朗讀聲中觀摩農家過年的活動。

1、朗讀之後,先各自質疑再小組成員互相答疑,然後每個小組提交一個問題小組間質疑並解答,如有意見不一時,老師可加入討論。(預習2前半題)

⑴大家在村莊裏看到了幾幅過大年的場景?(預習2後半題)

幻燈片二:舊時的年:①炒年貨②吃臘八粥③買糖果④挑絨花⑤殺牲畜⑥備糕點⑦送灶王爺⑧換門神⑨守歲⑩拜新年

⑵觀摩了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參與其中的那些活動?説出你的理由。

⑶從作者家鄉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除了歡天喜地的飽嘗一年的勞動成果外,在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中,還寄託着那些期盼?

幻燈片三:①辛苦一年,幸喜五穀豐登,享用勞動成果;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願平安幸福;③閤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係,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3、老師朗讀第四節,作為本次民俗風情遊的結束語。

(三)課文只是個引子,她激發了我探求"春節"這一傳統節日的興趣,於是我藉助網絡查到了好多資料,比如,作者只寫到正月七年級百家拜年就嘎然而止了,資料告訴我正月七年級才剛剛開始過年呢;小時候過年都要撣檐塵,以為只是圖個清潔,現在才知道"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的典故。相信同學們手頭已收集了不少資料,現在大家資源共享。

(四)瞭解了幾十年前北方農村的過年情景及這麼多的"春節"知識後,20××年的春節你打算開展哪些活動,既保留民族傳統又富有時代特色?

幻燈片四:20××年春節活動計劃書,日期活動,內容活動的意義,臘月二十四打掃房子,乾乾淨淨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