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求職風向

温州求職登記數連續10年減少

欄目: 求職風向 / 發佈於: / 人氣:8.82K

“招工難”加劇,温州求職登記數連續10年減少

温州求職登記數連續10年減少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工缺口約6萬個

■ 老闆跑路風波暫對招工 影響不大

■ 企業月薪與民工預期差500─1000元

■ 企業轉型升級是解決方向

在剛剛過去的幾天時間裏,温州這個在2007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最受農民工歡迎的十大城市”的地方,還一直處在“缺工”的焦慮當中。缺工,給温州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帶來不小的衝擊。

温州求職登記的農民工數已經連續10年逐年減少了。作為中小企業重鎮,温州的“用工荒”現象具有典型的樣本意義。

此次“用工荒”更多體現的是季節性的用工需求。對此,企業應進行必要的反思。如今,新生代的農民工對工資待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繼續把他們定位為廉價勞動力,顯然已不合時宜了,企業的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勢在必行。

浙江温州,沿海港口城市,陸域面積為11784平方公里。温州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國第4位,地級市中位居第2位。温州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是農民工最早進駐的城市之一。

2月3日,工人在浙江省諸暨市大唐鎮的一家襪子企業包裝車間工作。這家企業全線開工時,有約40名工人會將整排桌子坐滿, 而現在只有幾位本地的工人。新華社 圖

早報記者 仇鋒平 發自温州

昨天是農曆正月十六,温州企業已陸續開工,正處於一年招工的關鍵期。

18歲的肖峯(化名)繞着龍灣工業園區轉了一圈,感覺不爽——各家工廠的薪酬相仿,雖比去年略有上漲,但跟老家四川成都的差不多,有些還不如老家,難怪很多老鄉春節回家後不肯出來了,“要不是想多學點技術,今年我也不出來了,就在老家開代工點、做小老闆。”

受外來務工者增量回落、東西部薪酬差距接近等的影響,今年温州的“招工難”加劇。據温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介紹指導服務中心,亦是温州最大的職介中心統計,農曆正月初七至農曆正月十一,職介中心的民工日流量從2009年的5000─7000人次逐步減為今年的1000─2500人次,介紹成功的民工就業量自2005年的3540人減少為1286人,均為歷年新低,今年的崗位空缺量高達1.19萬個。

跑路風波加劇招工難?

温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去年温州的“老闆跑路風波”是今年招工難加劇的原因之一。當時,一些企業主因資金鍊斷裂出逃甚至自殺,企業停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來務工者的就業信心,認為在温州就業不穩定。

温州市服裝商會常務副祕書長陳琦翔表示,高端技術工人受“跑路風波”影響較大,“因為他們的薪酬多與業績掛扣,年底兑現,且總額較大。”此外,也有一些管理人員因擔憂企業的穩定性,不願再來温州工作。

但從温州市職介中心的數據看,“跑路風波”對今年招工並沒有特別明顯的影響。中心副書記王甌翔表示,今年該中心的民工流量、求職登記、介紹成功數的降幅與往年相當,沒有特別之處。同時,招工需求依然較大,2日就有1880家企業招收1.35萬人。

温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支隊支隊長顏可城表示,相比温州的40多萬家企業,老闆跑路的企業只是零頭;涉及的員工與温州300多萬民工相比也是極少數。另外,相關部門基本在1周甚至2─3天內動用欠薪應急週轉金,墊付了工人工資。

温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執行會長謝榕芳表示,含老闆跑路、企業停工、壓縮規模等原因在內,去年行業溢出的近4萬名工人已被吸收。據介紹,當地有2588家鞋革企業、60多萬名一線工人。

計劃招400 僅1人求職

2月4日的温州陰冷有雨,但龍灣工業園區很多企業當日仍在門口搭着雨篷招聘。

包吃住,宿舍配電視、空調、寬帶、電梯,車間有中央空調,基本8小時工作制——浙江喬頓服飾股份有限公司的福利在園區內堪稱頂尖,肖峯就是被用工環境吸引,想從附近的服裝廠跳槽。

喬頓服飾的工作人員熱情接待着每位諮詢者,邀請他們參觀廠區後再談工作,暫時沒有對口崗位的,也會以其他崗位勸其留下。

“不熱情不行”,她介紹,今年企業計劃招100─200人,多為一線操作工,但應聘者寥寥,初步預計只能招到三十幾個。生產線3日已陸續開工,去年此時廠區擠滿應聘者,但今年卻空蕩蕩的。早報記者注意到,近半個小時,只有4名民工進廠區參觀,最後均婉拒進廠工作。“元宵節後的返工潮還沒到,但可以預計今年的招工不樂觀。”工作人員説。

肖峯説,從年初七開始,工業區內的工廠陸續開工。往年此時,園區內到處是找工作的民工,但今年人很少。

據温州市經信委統計,温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用工缺口約6萬個。當地女裝企業風笛服飾有限公司節後計劃招400名普工,3日僅1人到廠區登記求職。

據市職介中心統計,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是普工,其次是服務員、駕駛員、學徒工,普工的需求和缺口是後者的數倍。相對而言,由於需求量較少、與中西部工資差距大,衝牀工、鉗工、電焊工等技術工的缺口較少。

30歲以上應聘者超六成

温州巨一集團的招工有“老員工帶新員工”的傳統,解決了一定的用工缺口。據總經理潘建中介紹,以往帶來的九成是年輕人,但去年開始,中老年人增多,“尤其是今年,連60歲的老人都有。”

據温州市職介中心統計,求職者的平均年齡在逐漸增大。2009年農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一求職登記的民工,30歲以下的佔52.47%、31─45歲的佔26.77%、45歲以上佔7.07%,而今年同期,佔比分別成了38.03%、45.99%、16.03%,31─45歲的民工成了主流。

這種變化也是國內人口結構變化的縮影。中國社科院今年發佈的《社會藍皮書——2012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稱,“人口金字塔”的底部持續收縮,人口增速放緩,18歲左右的勞動力供給趨於減少。

雖然長期看,中老年勞動力的份額過大會影響生產率,但短期卻是利好。温州市服裝商會常務副祕書長陳琦翔表示,按掌握的技術程度,工人可分普通工人、產業工人、技術工人。40歲上下的工人多為產業工人,即在某行業工作較長時間,積累了一定經驗和技術,輕易不會跨行業跳槽,有利於行業的用工穩定。從微觀上講,這個年紀的工人有家室,工作較認真、穩定,也便於管理。

浙江省公共行政與人才人事科學研究所所長陳詩達認為,民工年齡結構的變化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表現,短期不會影響企業生產,中國的“人口紅利”至少將延續10年,但政府、企業不應無視這種趨勢。

求職男女工比例9:1

另據市職介中心統計,今年1月29日─2月2日(農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一),求職登記的男、女工佔比分別為88.7%和11.3%。王甌翔介紹,温州職介中心在1993年設立,當時的求職男女工佔比約為52%、48%,之後逐漸失調,近幾年基本維持在9:1。

他認為這是多重原因作用的結果,如傳統觀念的“男賺錢,女顧家”。另外,隨着東部與中西部收入差距接近和東部生活成本高漲,女性即便打工也會就近就業,既賺錢,還能照顧家人。“但是,性別比例嚴重失調會加劇招工難,青年男性民工若能在打工地找到戀人或配偶,能延長雙方在當地的工作時間,甚至在當地安家。”

陳琦翔表示,服裝企業偏愛女工,但温州服裝企業的男工是主流,約佔七成,“女性供給不足,連縫鈕釦這樣的活都是男人在做。”陳詩達則認為,企業的男女工比例事實上沒有“9:1”這樣懸殊,“這與女工找工作的方式有關——傾向於親戚、朋友介紹,較少去職介中心。”

工資難漲至員工預期

四川宜賓的張富友1993年起出外打工,2003年後基本在温州。他説,近年温州的工資有上漲,但生活成本漲得也快,去年,光是吃的,大米從1.7─2元/斤漲到2.5─2.7元/斤,青菜從1.5元/斤漲到2.5元/斤,豬肉從9元/斤漲到14─16元/斤。

而據温州市職介中心統計,近3年農曆正月初七至正月十一所有工種的月均工資分別為1548元、1810元、2336元,今年僅比去年上漲29%。

早報記者在職介中心採訪多位民工,他們均認為企業開出的工資太低,月薪與預期有500─1000元的差距。4名婉拒喬頓服飾工作的民工,理由也都是工資低。據介紹,喬頓服飾的月薪在2000─3000元。肖峯稱,龍灣工業園區內企業的工資水平與喬頓服飾相仿,與成都比起來並沒有太大優勢,“成都的服裝企業,月薪也多在1500元左右,有些皮革技術工種5000元,比温州還高。另外,成都工業園區比温州整潔,員工間也少地域隔閡。”

周德文表示,温州製造企業的年毛利潤才1%~3%,不可能再給員工增加500─1000元的月薪。

中國社科院的《社會藍皮書》顯示,東部與中部、西部的民工月收入差距不大。如2010年男性國中學歷民工的三地平均月收入分別為2403元、2105元、2137元。而且,隨着中、西部製造業的發展,當地也出現招工難。去年二季度,東、中、西部的求人倍率比分別為1.08、1.07、1.04。中西部有些地方已開始干預民工流動,希望就近就業,先滿足本地所需。温州市服裝商會常務副祕書長陳琦翔告訴早報記者,廣西某縣製造業工人的月薪已達1500元;有些地方的村長還勸説壯年勞力留在當地打工,春節後甚至會在村口截留外出打工的村民。

更麻煩的是,民工總供給量在減少。中國社科院《藍皮書》稱,農業户籍人口出生率自1980年代開始下降,隨着教育分流和人口結構變化,民工這個城市勞動力“蓄水池”的水位開始下降。温州市職介中心的統計顯示,求職登記數自1990年代一路上漲至2002年的506284人次後逐年減少,去年為107026人次。

用工轉型將成解決方向

“解決招工難的關鍵是轉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浙江省公共行政與人才人事科學研究所所長陳詩達表示,招工難已從2003年延續至今,幸運的是,從浙江去年9%、之前持續多年的兩位數GDP增幅看,低端勞動力短缺並未成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這給轉型升級留出了時間。當下的重點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勞動生產率,為轉型升級創造條件,而前者必須快於後者,“打個比方:買了高精設備,沒有工人懂操作總不行。”

“當前一些政府部門的角色定位有偏差——總把自己定位成職介,去中西部招工,招來的人又很快流走。”他表示,政府應該構築良好的用工環境,促使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企業創造更多利潤,加大技術開發、改造投入,提高生產率,提高工人工資。

主營女鞋製造的巨一集團總經理潘建中表示,目前企業年銷售額10億元,以行業平均水平計需5000名工人,實際只3000多人,原因就是通過管理和技改提高勞動生產率,如將電腦針車從2008年的2台增加到50台,精度遠高於人工,生產率是人工的5─10倍。

錄入編輯: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