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2W

汪曾祺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那麼他的散文集大家都看過嗎?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汪先生的散文好在哪裏呢?掩卷思考,説不清楚好在哪裏,反正感覺好像就是在一個靜靜的冬夜,坐在火爐旁,手捧着一杯熱茶;又好像在風和日麗的早晨,行走在小橋流水的江南;更多的時候,就是回到了童年,在體味童趣時,既感到温暖又感到淡淡的憂傷,“逝者如斯”啊。

就我的閲讀水平,我想這篇散文之所以有如此的魅力,就在於作者用渾樸自然的文字,從小的視角楔入寫凡人小事之美,於看似不經心、不刻意之中設傳神妙筆,寫出了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

通篇並沒有多少景物的描寫,而是用兒童的眼睛掃描花園。你看,花園的背景是灰青色、褐色、黑色的老宅,裏面充滿了影子——伸拔到無窮高的大柱子(兒童的眼裏當然是“無窮高”),神堂屋裏掛着的鳥籠和“永遠眯着眼睛假寐的鳥(兒童的心理!)”。寫園子裏的草,並不寫草如何青如何綠,而寫“巴根草”的兒歌、“我”躺在草地上拉草根的聲音、草根的甜味和似有若無的水紅色、寫“我”與草的“遊戲”,寫被草磨得發光的鞋底、寫難聞的“臭芝麻”,一筆帶過的虎耳草的腥味和紫蘇的紅色。寫蟲,寫天牛、蟋蟀、鼻涕蟲、蟬、蜻蜓、土蜂,都不是描寫蟲如何如何,而是寫“我”與蟲們的故事。寫鳥,寫冒冒失失飛進花廳裏的鳥,寫吃偷吃米粉,灶飯,碗兒糕的鳥,寫自己養的鳥被貓吃了的“哭”。寫花,也並不寫花如何美,而是寫供花,寫掐花,寫穿花,甚至寫繡球花和白緞子繡花的小拖鞋以及它們是主人小姑姑,還有花匠、花房、含羞草、荷花……。通篇文章都是兒童純淨的眼睛看到的東西,都是兒童純真的心靈裏感受到的美。特別是土蜂的那段描寫:

“好些年看不到土蜂了。這種蠢頭蠢腦的傢伙,我覺得它也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的,有點不配,因此常常愚弄它。土蜂是在泥地上掘洞當作窠的。看它從洞裏把個有絨毛的小腦袋鑽出來(那神氣像個東張西望的近視眼),嗡,飛出去了,我便用一點點濕泥把那個洞封好,在原來的旁邊給它重掘一個,等着,一會兒,它拖着肚子回來了,找呀找,找到我掘的那個洞,鑽進去,看看,不對,於是在四近大找一氣。我會看着它那副急樣笑個半天。或者,乾脆看它進了洞,用一根樹枝塞起來,看它從別處開了洞再出來。好容易,可重見天日了,它老先生於是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神情中似乎是生了一點氣,因為到這時已一聲不響了。

在汪先生的筆下,蠢頭蠢腦的土蜂,在花朵上把屁股撅來撅去,那對東張西望的“近視眼”,拖着的肚子,坐在新大門旁邊息息吹吹風的神情,酣態可掬的小動物就出現在我們面前了。而那個可愛的小男孩,覺得土蜂在花朵上撅來撅去有點不配而對土蜂的愚弄,則體現了童趣和對花朵、動物、花園、大自然的熱愛。

獨到的審美,也是這篇散文特點之一。美在身邊,美在本分,真正具有可體驗的美的特徵的,恰好是真實的個體生存中的無時無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話語”“小敍事”。《花園》讓我感受到的藝術神韻,就在渾樸自然的文字中,在流淌在字裏行間的文人的雅趣和愛好中,在小事的敍述和刻畫中。

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本週,我讀的書是《汪曾祺經典作品》。這本書分為小説和散文兩大類。小説有《異秉》、《受戒》、《歲寒三友》、《寂寞和温暖》、《大淖記事》、《七裏茶坊》、《職業》、《陳小手》、《安樂居》、《陸判》等。散文有《花園》、《冬天》、《夏天》、《我的家鄉》、《北京的秋花》、《草木春秋》、《淡淡秋光》、《翠湖心影》、《泡茶館》、《昆明的雨》、《觀音寺》、《天山行色》、《湘行二記》、《皖南一到》、《泰山片石》……全書共283頁。

這個小説集的第一篇就是《異秉》。由於我忘了看書,全書我也就只看了這一篇。

《異秉》的主人翁叫王二,很可能是王二小的爺爺。這個“王二小的爺爺”原先是擺一個薰燒攤子的。這個薰燒攤子什麼都賣:滷豆腐乾,牛肉,蒲包肉,豬頭肉,黑瓜子,白瓜子,鹽炒豌豆,油炸豌豆,蘭花豆,五香花生米,後來還添了時令的“羊糕”,“五香兔肉”……

可是,經濟不景氣,周圍的攤子都漸漸敗落下來,不過,王二的攤子卻辦的越來越紅。接着,王二把他的攤子搬到了一家店鋪那裏。金銀財寶嘩嘩嘩的往王二家裏流。

王二富裕了。他便去聽書,但我猜他啥也聽不懂。王二還愛賭博,書上説,王二輸的時候不多,這表示王二肯定是個大老千,還有一種可能就是他太會算計了……

文章的最後一段寫出了王二的“異秉”,先解小手,後解大手……真的是因為“異秉”使他發達的嗎?恐怕是因為他的勤勞和精明使他的生意紅火起來的吧。而且,價錢公道,有誠信也是他留住“老主顧”的主要原因吧。

這堆雞毛蒜皮的小事,作者也給説了出來,可見作者特別囉嗦。可也正是他的寫作手法與眾不同之處。

學生《汪曾祺散文》讀後感

一是學到一些理論知識。比如如何在文章中用字,其中他提到中國漢字的獨特性和意義,他説中國漢字是用來看的,不是説的。許多詩歌一朗誦就沒有以前的東西了,所以他反對朗誦詩歌和散文。他主張一字一字的認真扣字眼,沈從文的《邊城》不到七萬字,但寫了半年。汪曾祺的散文同樣從一個一個的字來看沒有什麼獨特。但當放到一起那種行雲流水的灑脱真的很奇妙。他主張刻畫人物不應該描寫太多,而應該從環境、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描寫和烘托。如何組織文章?他説他是先在頭腦裏面對整個文章有了輪廓以後才寫的。要先有個整體的構思。這些都是他端一杯清茶靜坐時想出來的。

二是他的散文風格樸素、簡練。人人看了都會明白,都能看懂,正是師承了沈從文的特點。雖然樸素,但那是一種文學修辭,文學語言,不是方言,沒有在語言上的研究和大師的本領,是寫不出那樣的文字的。汪曾祺也説到老師沈從文、老舍他們是怎樣練字的。汪曾祺本人家學淵源深厚,愛好廣泛,上國小時,他的祖父就給他教《論語》,寫小論文“義”,這就相當不錯了,我上國小時,除了會放羊、掏鳥窩之外,文化的東西是絕緣的。汪曾祺散文我覺得最值得稱道的是那種“真”,一點沒有矯揉造作的嫌疑。是真情、真語言。尤其是那種語言真是難得,是應該讓我們這些後輩好好揣摩的。一看就令人舒服,可信,不像現在好多人寫的文章喜歡辭采華麗,但內容空空。不舒服,很令人彆扭,不真實。由於愛好廣泛,他的散文自然就非常博雅。草木性靈、歷史文化、人物掌故、民俗風土、藝術文物…….都有涉及。但最真的是寫人物的部分,尤其是對師友、家世、父親、母親等的回憶文章寫的最美。令人陶醉,表現出他的善良、和藹、真實。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中對父親的回憶,父子之間是那樣自由、平等、融洽。《我的母親》中對三位母親的回憶。雖然兩位是繼母,但卻充滿了感情和幸福。

三是他的用情。他對任何人都是友好的。如對西南聯大的諸多師友的回憶中,我們就能感覺到他對老師和同學的感情。很純真,很自然,我覺得做人就應該像他一樣。對任何人都很友好,對任何事都很認真。且那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養生之道也值得我學習。文中提到的他的老師的一些為人處世,待客之道,修身養性我覺得對我影響還是很大的。那都是真人真事,人在生活中應該保持一顆童心,不要裝腔作勢。看書就是學習嘛。學文章,學做人,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