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感動中國庫爾班·尼亞孜事蹟 庫爾班·尼亞孜事蹟心得體會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09W
感動中國庫爾班·尼亞孜事蹟_庫爾班·尼亞孜事蹟心得體會5篇

感動中國庫爾班·尼亞孜事蹟 庫爾班·尼亞孜事蹟心得體會5篇

01

9月27日上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來自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校長庫爾班·尼亞孜代表獲獎人員發言。他講得最多的,是怎麼讓更多的孩子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文化上認同的事。

説起自己強調文化認同的事,庫爾班·尼亞孜笑着説:“這幾年來,我一直在講文化認同的事。去年以來,我在多地開展調研時,很多學生家長都向我表達了同樣的願望——增加鄉村學校高水平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老師數量。這讓我非常高興。這表明,教育的重要性已經得到家長的認可,他們從內心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迫切想要提升孩子們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

今年新學期開學第一天,在前進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裏,600人同時表演的陝北大秧歌,拉開了新學期的序幕。暑假裏,庫爾班·尼亞孜請來專業的舞蹈老師,教孩子們扭秧歌、舞龍、趕毛驢、跳陝北大秧歌。不知從何時起,這堂特殊的“開學第一課”已經成為該校的一項辦學特色。

六年級的努爾夏提·阿里木站在第一排,手持紅色的油紙傘,隨着音樂聲伸展四肢,賣力地跳着。偶爾,所有的孩子們跟着歌曲裏的節奏齊聲吆喝。600雙腳踏在地上,揚起的塵土彷彿讓人看到黃土高原上頭戴白羊肚巾,扭着大秧歌的陝北漢子。

“我家在前進鎮,從學前班開始在這裏上學,明年就要畢業了。我想考內初班、內高班,像穆薩·圖爾貢哥哥一樣上清華大學。”努爾夏提·阿里木説。

“今後,國家通用語言國小常設班級將不再有學前班,因為現在烏什縣,阿克蘇地區乃至整個南疆,從幼兒園開始普及的國家通用語言教育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很多一年級新生用國家通用語言交流完全沒有問題。我們要在教學質量上有所突破,在教學模式上有所創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讓更多的孩子和家長入腦入心、入骨入血。”庫爾班·尼亞孜説。

2003年,庫爾班·尼亞孜在家鄉創辦了這所國家通用語言國小,讓邊遠鄉村的維吾爾族學生接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從小在孩子心中種下民族團結的種子,引導他們增強國家認同,走向包容多元的未來。16年風風雨雨,他“讓孩子們接受最好的教育,擁有更好的人生”的辦學初衷矢志不渝,2300餘名少數民族學生因此改變命運。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的教育成果贏得了當地家長們的認同,每到開學季,不僅是烏什縣,就連阿克蘇市的很多家長都慕名前來,希望孩子能從這裏開始,走向更加廣闊的人生舞台。

“教育的發展必須要適應老百姓的需求。過去,老百姓覺得孩子上過學就行了。現在,他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開始重視教育,並希望通過接受更好的教育,改變孩子的命運。”庫爾班·尼亞孜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他的思路、目標和方向都必須向前一步,今後,他將致力於縮小內地和新疆孩子文化知識的差距,用好先進的教學設備,引入先進的教學和管理理念,讓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的孩子和內地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線,同堂上課,共同進步。

為了這個目標,國家通用語言國小打破了以往“來者不拒”的招聘方式,通過競聘上崗,吸納了18名新教師,並計劃從內地高薪聘請政教處和教務處主任,抓好德育教育,提升教學質量。今年,該校常設班級14個,由28個教師授課。

如今,在學校裏,班級、宿舍、走廊都安裝了電視機和廣播,成為校園一景。“走一條文化融合之路,這是我的長期奮鬥目標。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很頑強,基因很強大,語言必須跟着文化走,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讓孩子們不能忘本。從娃娃抓起,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我們要給孩子們營造一種文化無處不在的氛圍,讓優秀文化滲透到他們的骨血裏。”庫爾班·尼亞孜説。

02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後,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湧現在我的腦海中。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2020感動中國人物庫爾班·尼亞孜事蹟心得體會精選5篇,希望你喜歡。

感動中國人物庫爾班·尼亞孜事蹟心得體會篇一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校長庫爾班·尼亞孜,作為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大會對他的評價是“民族團結進步的踐行者”。當天,庫爾班·尼亞孜與受表彰的其他人員一起,在主席台就坐。

庫爾班·尼亞孜常對師生們講:“一滴水只有匯入海洋,才能獲得永久的生命;一個民族只有融入祖國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續的發展。”本報記者曾多次採訪庫爾班·尼亞孜,今天,我們再一次分享他的故事——

庫爾班·尼亞孜説,在人民大會堂,坐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的主席台上,自己的眼眶一直是濕潤的。

15年前,當庫爾班·尼亞孜拿出全部家底在家鄉辦起國家通用語言學校,挨家挨户勸説孩子們來讀書的時候,他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得到這麼高的榮譽、這麼大的肯定。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我的今天,更沒有邊疆地區教育翻天覆地的變化。”庫爾班·尼亞孜説。

03

1986年,從新疆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後,庫爾班·尼亞孜成為阿克蘇職業技術學院的一名教師。上世紀90年代,跟隨着“下海潮”,庫爾班·尼亞孜停薪留職到內地做生意,因為沒有語言障礙,他走遍了大半個中國。

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庫爾班·尼亞孜看到種種新氣象:人們思想觀念開放,接受新事物快;工作特別勤奮、能吃苦,效率高;非常重視教育,科技、文化都很先進。他經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新疆和這些地區在發展上的差距?”

後來,庫爾班·尼亞孜回到家鄉烏什縣伊麻木鄉(2015年4月,伊麻木鄉撤鄉設鎮),經營一家藥店。小鎮人口2 . 7萬人,絕大多數是維吾爾族。由於地處偏遠,絕大多數羣眾不懂國家通用語言,鄉親們出去務工、做生意非常困難。

一天,一位老人帶着孫女到藥店買藥,庫爾班·尼亞孜看到孩子正在出水痘,就告訴老人如何治療。誰知老人卻斥責他:“我的孩子長得太漂亮了,被人嫉妒,遭了詛咒才變成這樣。”

類似的事情見得多了,庫爾班·尼亞孜深刻地意識到,打針吃藥只能解除身體上的病痛,卻治不了精神的匱乏和思想的落後,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這種狀態。

“語言不通是制約少數民族羣眾接受更高層次教育、融入現代文明的一大障礙,也容易讓宗教極端思想鑽空子。”庫爾班·尼亞孜説,讓孩子們學好國家通用語言,就等於為他們搭建一座通向現代文明的橋樑。於是,他決定在家鄉開辦一所國家通用語言學校。

2003年5月,庫爾班·尼亞孜拿出60萬元積蓄,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國家通用語言幼兒園,並從附近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請來了漢族教師。庫爾班·尼亞孜帶着老師挨家挨户做動員,一遍一遍給維吾爾族老鄉講學習國家通用語言的重要性。有人被他的誠意打動,答應讓孩子試試。他們走村串户,總算動員了80多個孩子來報名。

一年後,幼兒園的孩子們畢業了。看到孩子們短短一年的時間就能説一口比較流利的國家通用語言,庫爾班·尼亞孜看到了希望,又順勢開辦了國小。

15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學校已經從創辦初期的2個班80多名學生髮展到現在的11個班600多名在校生。學校累計培養了九屆共計600多名國小畢業生。其中,450多人考上內初班。2016年,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穆薩·圖爾貢,以701分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成為烏什縣第一個被清華大學錄取的學生。現在,不僅是依麻木鎮,連縣城甚至外縣的家長,都排着隊想把孩子送到庫爾班·尼亞孜開辦的的學校上學。

04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庫爾班·尼亞孜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專家,但在推進雙語教育方面,卻自有一套成功的經驗。

“學前教育跟不上,後來怎麼投入都不行;雙語教師只講數量,不講質量不行;學雙語要從娃娃抓起,如果抓不到位,進步就很慢;語言不是學會的,而是用會的……”談起推進雙語教育的經驗,庫爾班·尼亞孜滔滔不絕。

學校剛創立時,第一批幼兒園的孩子一個漢字不認識、一句國家通用語言不會説。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們跳過半米高的門檻往外溜。老師拔腿追,孩子又蹬又抓又咬,把老師的鞋都跑丟了。家長見狀,以為老師要打娃娃,氣勢洶洶闖進來找庫爾班·尼亞孜“算賬”。庫爾班·尼亞孜不信邪,“給我一個月時間,如果孩子還是不適應,學校分文不收!”

如何才能讓孩子儘快適應新的教學環境?

庫爾班·尼亞孜聘來的漢族老師,用唱漢語歌、背唐詩、説快板、唱京劇的上課方式,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他找人把學校院牆佈置成“文化牆”,把張騫出使西域、馬可·波羅絲綢之路探險、《西遊記》的故事圖文並茂地刷在牆上,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

“你”“手”“不”……庫爾班·尼亞孜和幾個老師從最簡單的單字和拼音開始,教孩子們學漢語,僅6個單韻母,他們就整整教了一個月。80多個孩子的家長在教室窗户外邊,輪流站了3個星期。從第4個星期起,來“觀察”的家長開始少了,後來全都回家了,沒人再對庫爾班·尼亞孜的學校提出過質疑。

在庫爾班·尼亞孜看來,對於南疆的孩子們來説,在學前教育階段加強拼音教學,非常重要。

南疆的語言環境和內地有差異,學生們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效果也會打折扣。

“按照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拼音是從國小階段開始學習的。但鑑於南疆的語言環境,我建議從學前教育階段就開始教授拼音,因為這時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期,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國小階段的課程比較多,如果拼音的基礎沒有打好,也會影響到其他課程的學習。”庫爾班·尼亞孜説。

庫爾班·尼亞孜認為,學校能在語言教學方面有所成效,一個重要的因素便是有一定比例的以國家通用語言為母語的教師,他們在語言教學和營造語言環境方面具有優勢。然而,農村教師留不住是個比較普遍的問題,這種情況在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也存在。不過,與其他學校相比,教師的流動性小得多,這也是庫爾班·尼亞孜比較得意的一件事。“有不少公辦學校的領導到學校取經,詢問其中的緣由。”

“很多人認為,只要提高工資待遇,教師就能留下了。但據我瞭解,對年輕人來説,每個月多拿一兩千元的補貼,還不足以吸引他們紮根農村、紮根新疆。”庫爾班·尼亞孜説,城裏或內地的教師在南疆農村留不住,最主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陌生感,比如飲食、生活習慣等。

“解決這個問題,要以傳統文化為引領,建設校園文化。在我們學校,學生們都穿校服;在食堂,教師和學生一起吃飯,既有新疆特色美食,也有內地南北方風味的飯菜;在課堂上,倡議教師和學生們用國家通用語言交流。只有這樣,教師們才更有歸屬感。”庫爾班·尼亞孜説。

05

以傳統文化為引領,建設校園文化,這一理念貫穿於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國小的教學管理中。

在學校教學樓三層,有一間120平方米的大教室。鏤空雕花隔斷、中式花紋邊框圖案、古色古香的馬鞍桌椅,中式裝修風格讓這間教室洋溢着傳統文化的氣息。這是庫爾班·尼亞孜打造的少年宮,孩子們業餘時間可以在這裏練書法、彈古箏、學舞獅子、排練秧歌舞。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庫爾班·尼亞孜説,他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囑託,在教授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還積極聘請專業教師,在學校開設京劇、古箏、二胡、安塞腰鼓等豐富多彩的課程,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校園裏,隨處可見《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國學經典宣傳畫,學生們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接受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學校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都能一字不落地背誦《論語》全文。

每逢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學校都會買來麪粉、餡料和工具,組織學生包粽子、做月餅,共度佳節。

在學校新校區大門至教學大樓的主路上,擺放着由浙江省衢州市捐贈的孔子銅像。每週一升國旗儀式結束後、每天做課間操之前,全校學生都要列隊向這位中國古代教育家的雕像鞠躬,並舉手宣誓:“我們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作為炎黃子孫,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愛北京,我們嚮往北京天安門。”

庫爾班·尼亞孜説,誓詞是他2003年創辦學校時寫的,這段話在學校已經重複了15年。“小時候留在頭腦裏的東西會影響人的一生,我就是要在孩子們頭腦幹淨的時候,種進乾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