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56K

孔子廣場是傳為孔子而建立的。在校園的大草坪裏,我們可以看見孔子雕像。他的神情是那麼嚴肅,一雙渴望知識的眼睛,百聽不厭的雙耳,讓我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孔子是個愛學習的人。這裏本站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參考。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1

我對儒家經典有所愛好,《論語》、《孟子》等也讀過一些。經過 張乘健 教授講座指導,我對儒家學説有更深的認識與提高。

一、主要心得

1、儒家哲學是積極有為的哲學,要求人不斷努力積極進取,對現實工作是有指導意義的。特別是對在機關裏混日子、不作為是有力的鍼砭。

2、儒家的仁義道德、忠孝節義等核心道德觀與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為主要內容的科學發展觀是相融合的,一致的,必須好好學習,學以致用。

3、對儒家思想要存真去偽,掌握真諦。儒家思想經過兩千多年的流傳,不斷地有註釋、增減。特別是歷代統治者為了有利於自己的統治對儒學進行篡改和曲解,使儒家蒙受不白之冤,不明就裏的人受騙上當。如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孟子的“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似仇寇”到漢武帝和董仲舒的手裏就成了“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又“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疑為“刑不逮君子,禮不逮小人”真是天壤之別,必須睜大眼睛。

4、儒學也有時代的侷限性,不能照搬照抄。如孔子輕視女子、相信天命等,是在當時社會條件下提出的,現在社會形態變了,科學發展了,摒棄一些落後觀點是應該的,也是正常的。

二、以儒家思想指導做本職工作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認為是一種等級觀念。我還認為更是要求每個人做好本職工作的觀念。即君主做君主的事,臣子做臣子的事,父做父該做的,子做子該做的。在現代社會分工精細的社會裏或單位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職責,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整個單位或整個社會也就好了。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又極大地避免有好處搶着幹,沒好處踢皮球的現象。

我們提倡多奉獻,但這種奉獻是在本職工作上的多奉獻,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盡力為社會、他人多做奉獻。

孔子提倡等級這是對的,也是客觀存在的,直到今天全中國乃至世界,不管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均有等級,無可厚非。孔子對不同等級有不同的要求,上等級必然高要求。所謂“責大任大”。現在一些人論待遇,論級別,什麼都要,一個不能少;説責任,説付出只想一推了之,作為公務員必受到唾棄。所以必須有上進心,必須做好與責任相當的事情,爭取做得最好。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2

近日以來,為深化自身教育工作與中華文化理念的融合,強化自身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素質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質建設。我積極參加了我_學校組織的為期_個月的到山東學習儒家思想文化活動。通過此次的學習,我瞭解到了中華民族文化中儒家文化的發展歷程,深刻感受和體會了儒家思想的重要精神理念,並將其結合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展開了深刻的思考,並獲得了一定的心得體會。

儒家文化與思想道德理念的起源來自於中國知名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他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國兩千五百年的歷史、用自身一生坎坷的經歷,創造出古今中外最無可替代的哲學創始人。他是一位極具有影響力與教育能力的“天縱之聖”、“萬世師表”,亦是是中華教育伸入發展到世界文化教育中的傳奇人物。他的學説中藴藏着生活與教育等真理和智慧,他主張的:“以德教化人民,以理治理國家。”的思想理念,一度成為一屆屆國家領導、成功人士與著名教師相竟學習和貫徹的重要思想。

在此次對儒家思想的學習過程中,我重點學習和研究了《詩經》、《禮儀》、《孝經》、《禮記》、《論語》等儒家經典書籍。深刻學習和體會了儒家思想,並通過思考和學習認識到了儒家思想的中心性和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具有着非凡的力量。尤其再教育事業中,儒家的發展更是深觸着教育工作者的心靈,它深深地影響着當代教師的工作以及生活。

一、師德之道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為人師表,應以正直為先,以德為主。要以仁愛之心,光磊之德從事教育工作。“仁愛”是儒家思想教育的核心思想,其在《論語》這一經典書籍中曾出現過109次。其不僅僅之為人之仁,更是指為師之仁、只有做到在教育工作中,培養學生的高尚道德和仁愛之心,才能夠將學生培養成自強、進取、誠信、謙遜的優秀人才。此外,作為一名教師還要注重自身的修養建設,時刻注意自身行為在學生之中所產生的影響力,積極進行反省與學習,吸取他人經驗,所謂“吾日旦三省吾身”。只有做到將自身建設於全面發展的角度,才能夠進一步推進教育事業的成功。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加強個人的思想道德建設,為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二、師能之道

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正所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自身熱愛學習、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夠為自己的學生傳播學習精神,播種學習理念。在中國社會發展迅速的當下時代,教師只有具備多種才能和豐富的知識經驗,才能夠適應時代的需要,與時俱進的為祖國建設出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才能有足夠的知識去教育學生,豐富自身的教育生活。不僅如此,作為一名教師“誨人不倦、待人不厭”也是從事教育事業的一項重要素質要求。教育是一項深入靈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間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從事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它需要教師細心而又細緻的為學生進行教育與指導。

2、修己以敬,以身作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模範與榜樣的力量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教師的工作的本質不僅僅在於傳授學生知識,更在於教導學生做人,而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學生產生着深刻而又持久的影響,教師的行為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影響學生行為的發展。因此,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重視自身的品德和修養建設,要在語言、穿着、行為等多反面對自身進行規範,起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的威懾力與表率作用。

3、愛崗敬業、民主平等

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這句話闡述了儒家司其位謀其政的主觀思想,再教育事業中它要求教育人員做到工作嚴謹,做事弛緊有度,強調愛崗敬業,勇於奉獻的工作精神,教育事業是促進國家發展建設的一項重要事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做到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將自身的精力與能力全部投生於自身的本職工作之中,做到勤懇教學,奉獻教學,並要注重在教學工作中,堅持民主平等,做到對學生一直對待,絕無盛氣凌人的感覺。

三、師教之道

1、因材施教

在教育事業中,雖然有教無類,但也要同時注重“因材施教”。而孔子則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者,在對儒家思想的學習中,我認識到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懂得分類教學,讓不同智力不同心性的學生都能有進步,做到舉一反三,循循善誘,才能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鍛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

2、學思並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教導學習的過程中,要深入引發學生的思考,運用科學的方法將思考與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樂趣,此外還要注重“温故而知新”的複習工作,以紮實學生知識基礎,提高學生的成績。

通過此次的學習,我深入理解了中華的民族文化歷史,豐富了自身的知識,強化了對人生與工作的思考,感悟到了教學工作的真諦,並通過此次學習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建設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思考,我相信在今後的教育事業中,我將能夠更好的帶領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感受生活德行的真諦。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3

4月16日上午,我有幸聽到了韓天露教授的一節視頻講座《儒家學説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韓教授對儒家學説在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學説要義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述,使我對儒家文化有了更深的瞭解,現將聽課感受反思如下:

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國家發展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而教育擔負着為國家育人的重任。“學生的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當我們培養出的學生一個個有着豐富的知識和超羣的能力,但是缺乏為祖國效力的思想,甚至一心想着出國享受,那麼我們培養出這樣的“人才”又有什麼用呢?奧巴馬説過:“經濟長盛不衰,教育舉足輕重”。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走進校園發表講話,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提出要求,提出希望,可見教育育人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深刻認識到中華傳統文化對於培養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作用,把育人當成工作的首要任務,着眼未來,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社會的穩定發展,培養出有着過硬思想素質的合格公民。

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一定要多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積澱文學底藴,提高文學素質,對於我們的業務水平有很大的幫助。據統計,中國成人每年人均讀書4.9本,教師所讀書目中還包括了教材和教師用書,這一統計結果使人觸目驚心,暴露出了國人不愛讀書的缺點。因此,在本次學習中,邯鄲市教育局局長告誡大家,一定要多讀系統性的文學著作,網絡中碎片狀的“心靈雞湯”會像毒品一樣腐蝕我們的心靈,使我們欲罷不能,沉迷其中。長此以往,似乎瞭解了許多知識,但這些知識雜而亂,使我們缺乏了對系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

三、“仁義禮智信忠孝悌”是儒家學説的核心,它強調了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些行為準則。尤其是“信”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由於缺乏了誠信,使我們的社會變得冷漠,人與人之間少有關愛和信任。所以,我們的社會在呼喚誠信,“誠信”被納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公民基本道德規範”中。由此看出,在現代社會中傳承和倡導中國的傳統文化是非常必要,也是必須的。

此次學習讓我的心靈受到了震動,我要將本次所學在工作中實踐,不斷豐富自己,更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滲透在我的教學中,致力於培養符合國家道德標準要求的合格人才。

儒家文化學習心得體會範文4

“仁”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代表。在本次校本研修過程中,我有幸學習了其中的一部分。在方老師的《《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的講座中,思想再次受到了洗禮。在學習過程中,我尤其對孔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感受頗深。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個人以為就是君是君,臣是臣,君臣父子是有明顯的區別的。:“身在其位,要謀其政,稱奇職。”雖然在這句話中體現了嚴格的階級等級印記,但是確是維持社會的持續發展的最有效的方式。對於我這樣的教師來説,所需要做的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真正達到一個教師的水平。即“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時刻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無論是穿戴,舉止,行為,還是其他的種種行為。但是如果把“君君臣臣”理解為讓臣子必須無條件地順從君主,把“父父子子”理解為讓子女無條件地順從父母,其實,這完全是歪曲了此句話的本意。還拿“老師”來打個比方吧,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老師就要拿出師長的姿態,善意的提出自己建議,這時候就體現了二者之間的身份差別,尤其是老師所行使的權利,體現的地位。而在平時,一些正常的學習生活中,則沒有必要特別強調師生之間的身份差別。

因此,孔子這句話給我的啟示是,身處什麼樣的位置,就要出色的行使自己的職責,充分實現該職位的作用。即“身在其位,必謀其政”尤其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更要合理行使職責,掌握方法。在學習中體現了古人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解讀,不得不提的第二個就是《三字經》,短小精煉的語句,藴含了豐富的天文,禮儀,處事等知識。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