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在成長讀後感推薦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14K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加深我們對名著知識的認識,其實好的書籍也有值得我們記錄的地方哦,讓我們一起來寫讀後感吧,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在成長讀後感推薦7篇,感謝您的參閲。

在成長讀後感推薦7篇

在成長讀後感篇1

讀了《成長不煩惱》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擺脱煩惱並不是什麼難事。只要學會淡泊,用大度取代自私;用勇氣取代恐懼;用信念取代嫉妒;用樂觀取代憂傷,你就會自然而然地擺脱煩惱。

?成長不煩惱》這本書有很多小故事。例:“運動會之前”這篇故事中的雙胞胎喜歡運動會卻並不執着於運動會中的獎品,他們追求的很多,計較的很少;而我們計較的很多,並不是擁有的很少,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可還是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成長不煩惱》中還有一篇“成長不煩惱”中的雙胞胎的媽媽關注了微博後,獲得大量的信息。漸漸地,她又開始對微博上的信息感到擔憂。比例:老奶奶摔倒後沒有人敢把她扶起來,更讓雙胞胎的媽媽擔心的是被騙走孩子以後父母的傷心。於是她很怕有一天那些事情也會發生在她們的家裏,發生在她的兩個寶貝身上。有了這樣的想法,她恨不得一天小時都盯着雙胞胎。這些消息的確可怕,但是並不意味着可怕的事情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生活中確實有不好的事情,但別忘了也有很多美好的事情。我們正在長大,我們懂得分辨對錯、美醜、好壞,我們也會懂得保護自己。

其實誰能説自己不曾有過煩惱?誰能説自己今後不會再煩惱?生活中有煩惱,學習中有煩惱,得與失有煩惱,苦與樂有煩惱。當然人也可以不煩惱,就是學會遺忘。記住該記住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那我們的成長不就可以不煩惱了嗎?

在成長讀後感篇2

假期裏,我讀了《成長不煩惱》這本書,被書中一個精彩的小故事吸引了。看過這本書,我發現我也在悄悄長大。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是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叫馬一左,一個叫馬一右。馬一左是哥哥,他的膽子卻很小,感覺自己像弟弟;馬一右是弟弟,他的膽子可不小,總希望自己是哥哥。他們是絕佳拍檔,永遠都會在一起。

書中的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馬太太開通了微博。她經常關注一些陌生人,每天獲取很多信息。她看到了許多尋人啟事,很是擔心。馬太太轉發了一遍又一遍,轉多了,擔心更多了。馬太太現在變得更擔心馬一左和馬一右了。以前,馬太太沒送過馬一左和馬一右上過幾次學,可後來,馬太太經常送馬一左和馬一右。便讓大家看那些可怕的消息。馬先生不拒絕馬太太的做法,也沒説什麼,只是讓馬太太緩緩心神。可馬太太還是放心不下。馬先生建議大家出去吃點美味。馬一左和馬一右像兩匹小馬,在前面歡快地跑着。馬先生笑着對馬太太説:“你看,他們正在長大!”馬太太沒有説話,微笑地看着前面那兩個可愛的身影,去掉了心裏的煩躁。馬一左和馬一右也在快樂地成長。

看了這個故事,我發現,我也像馬一左和馬一右一樣,悄悄地、悄悄地長大。

在成長讀後感篇3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成長不煩惱》,這本書主要講了朋友或同學之間的友誼。

比如馬一左和馬一右倆個可愛的雙胞胎兄弟和他們同學之間發生的美好的故事。有一次,米小小的媽媽請馬一左和馬一右他們一家出去吃飯,他們説的歡歌笑語,他們足足吃了兩個多小時,最後米小小的媽媽要結賬的時候服務員拿上來了一個水果盤,果盤被擺在圓桌的中央,大家才發現,那裏面的水果竟然被雕刻成了各種形狀。

還有一次,馬一左和馬一右在學校裏交了一個好朋友他叫路丁丁,他的好朋友送給他四隻蠶寶寶,馬一左和馬一右懇求路丁丁給他們兩隻蠶寶寶,路丁丁思考了一會他同意了他們的要求了他們得要求。馬一左他們倆看蠶寶寶吃那些桑葉吃的多開心,馬一左和馬一右他們每天都喂蠶寶寶吃很多很多桑葉過來好多好多天他們發現蠶寶寶變成了白色馬一左和馬一右都很高興,又過了好多好多天,蠶寶寶吐絲了,結繭了。又過了好多好多天繭殼了空空的什麼都沒有,他們説真不是最好的結局嗎。

讀了這本書我收穫了很多知識。

在成長讀後感篇4

讀肖川主編的《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這本書緣於一次鬱悶。那天我剛結束一堂十分鬱悶的課,這是一堂複習課,本來就不很活躍的這個班級全體學生竟然一言不發,45分鐘完全成了我的獨角戲。回到辦公室,我耷拉着腦袋,十分失落。再想想所教的另一個班學生的表現:作業交不齊、上交的作業當中有嚴重的抄襲現象、上課睡覺、吃零食、交頭接耳……難道這就是我的人生?整天都要與這樣一羣不求上進的學生為伴!我越想越失落,索性趴在桌子上,什麼都不想做了。走上三尺講台也有一年多時間了,我也曾問過自己:作為教師,你幸福嗎?快樂嗎?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不是肯定的。身邊其他老師的答案也是大同小異。就在這時,我瞥到了這本《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書名中的“幸福”二字似乎閃着無比耀眼的光芒,召喚着我。

能讓教師過上幸福生活的法寶,最主要的是有個好心態。

帶着這樣糟糕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一翻就再也不肯鬆手了。現在初始的那種糟糕心情已經煙消雲散,心中的那個疑問也已經在書中找到了答案:能讓教師過上幸福生活的法寶,最主要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

作者用一個計算公式論證了他的這一觀點:我們對待工作、生活的態度能夠使我們的生活達到100%的圓滿,也就是心態決定着你的幸福。“我想,決定幸福的心態應該是陽光般的吧。陽光普照大地,温暖每一個人,也是寬容平等的。教師的心態也要像陽光那樣,是平常的、達觀的、寬容的、感恩的、積極向上的。我們只有擁有這樣的陽光心態,才能做一個幸福的教師。

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忘我的心態。

要有一顆平常之心。平常心是一種冷靜、客觀、理智、忘我的心態。如果教師缺少平常心,就會對學生提出過高過嚴的要求,就可能失去耐心、細心、冷靜和理智。剛走上講台不久的.我,總是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對待我的學生,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優秀一些再優秀一些,最好人人都能品學兼優。所以,當越來越多的脱離實際的過高期望和過嚴要求,遭遇到越來越個性張揚的新時代學生的時候,矛盾便一觸即發了。我委屈我悲哀我高呼”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渠溝“,於是開始對他們感到失望甚至失去耐心。學生卻越來越不理解我,有的學生甚至開始不尊重我。海明威曾經説過,現實不一定總是美好的,但我們必須擁有一顆面對美好的永恆的心。面對客觀存在的問題,我們不能一味地沮喪和抱怨,而是應該接受現實。如果當時我能夠擁有一顆平常心,不急不躁,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去教育學生,在面對諸如氣氛沉悶、不交作業、上課講話等情況時,我就會冷靜客觀地對待學生,理智地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並作出恰當合適的決策。

要有一顆寬容之心,寬容是最好的教育靈丹。

要有一顆寬容之心。作者在這本書中説過這樣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是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這些為人師者,年歲長於學生,知識多於學生,閲歷豐於學生,涵養勝於學生,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是完美的,那為什麼一定要強求學生完美呢?學生之所以是學生,就是因為他們比我們容易犯錯誤。正因為學生會犯錯誤,所以才需要教師的存在。剛工作的時候我並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我總是難以容忍學生的錯誤,課堂上的講話聲、作業中的錯誤、考試成績的不理想都會讓我心情沮喪,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不留情面的嚴厲批評,如此一來,原本沮喪的心情變得更加沮喪、壓抑。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作用。就像我教的這個班,他們真的一無是處嗎?不!恰恰相反,他們有着其他班級所沒有的許多優點。這是個最能讓老師投入激情的班級,每次開課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喜歡上這個班;這個班的學生可以説是多才多藝的,繪畫、朗誦、舞蹈……如果我也能夠懷着一顆寬容之心多發現他們身上的一些閃光點,而不是一味盯着他們所犯的錯誤不放,我也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幸福的生活不就是這樣嗎?

要有一顆感恩之心,感恩的心是積極心態的核心。

要有一顆感恩之心。作者在書的開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廣為流傳的詩——《我感恩》:”有每夜與我搶被子的伴侶,因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別人在一起;有隻會看電視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離在外;我繳税,因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來越緊,那表示我們吃得很好;有陰影陪我勞動,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陽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溝,那表示我有個家……最後,感恩過量的電子郵件,因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記和想着我。“讀了這首詩,你會發現,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實都有積極的一面。生活中,值得我們敬重與感激的人或物很多,感恩是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是知足常樂的心態。作為一名教師,如果能懷着感恩之心去看待學生,你會被學生眼中飽含的渴望和純真所鼓舞;被學生對你的尊重和認可而感到身心愉悦;被節日裏的卡片、小禮物所深深感動……你也會發現學生是如此可愛,生活是如此美好。反之,總是埋怨、指責、敵視、不滿,會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自然沒有幸福感可言。所以,常懷一顆感恩的心的教師,一定是時常面帶笑容,挺直腰板,給學生們力量與信心的教師。做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羣幸福快樂的學生。

書中這樣一段話讓我感動不已:”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現,有發現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記得有位恩師也曾這樣教導過我:”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其實不管是平常之心、寬容之心,還是感恩之心,只要你擁有陽光般的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師視為一種藝術,樂此不疲雖苦猶甜,那麼你就能夠擁抱幸福!

擁有陽光心態,我們的心每天都會開出一朵花,芬芳着自己也芬芳着學生,從現在開始,幸福人生已然上路!

在成長讀後感篇5

讀完商曉娜寫的《成長不煩惱》,我心中百感交集……

成長不煩惱》由三個小故事組成:“馬一左馬一右吵架了”、“運動會之前”、“成長不煩惱”。三個小故事各有各的韻味,各有各的精妙之處,但我卻最喜歡“成長不煩惱”。

“成長不煩惱”主要講的是馬太太在自己的微博上關注陌生人,有一次看到了幾張尋人啟事,就很害怕馬一左、馬一右兩兄弟會有什麼三長兩短,就決定每一天都去接送兩兄弟,而且風雨無阻。因為有愛,所以這樣。

生活中,哪個父母不是像馬太太這樣?擔心、關心、深愛着自己的孩子。每個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平平安安地長大,不受一點兒的傷害。不是有這麼一句話麼,“傷在兒身,痛在娘心”不止是母親,父親亦是如此。我們都是父母心頭肉,一有絲毫的閃失,我們痛,父母更痛,他們甚至情願代替我們受着苦。父母處處為我們着想,讓我們户外運動、上補習班,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與有出息。但我們又有多少時候在享受這樣的愛呢?面對這樣的愛,不是嫌他們囉嗦,就是跟他們吹鼻子瞪眼睛。

依稀記得那次,媽媽給我報了英語的補習班。“這可是剝奪我玩的時間,怎麼行?”一聽到這個消息時我充滿憤怒,就像是我的領地無端的被侵佔一般,我像一頭豹子氣沖沖地跑到媽媽的跟前,衝着她咆哮:“你憑什麼給我報了英語補習班?”

“你英語很不好,所以……”媽媽面帶微笑地答着。

“要上你自己去上!”沒等媽媽講完,我已拋下這句話轉身跑進房間,隨着一聲震耳欲聾的“砰”聲,我把自己反鎖在屋裏,趴在桌子上哭。

“涑婷,你聽媽媽説!”媽媽走到了門外拍了拍門説。

我卻置之不理。

最後我還是去補習了,不得不説,這補習還是挺有用處的,期末的英語成績果真提高不少。在交錢的那一天,我驚訝了,短短一個月,竟要到七百多元錢,可媽媽卻説不虧,不虧……

父母都是一樣的,為了孩子,竭盡全力地付出他們的一切。這樣的愛,我們是該感到幸福!不是嗎?我想我們現在不單單要感恩,更應該要回報於施予我們愛的人和社會啊!

在成長讀後感篇6

敍事者五月共讀書《終身成長》,懷着敬畏的心情讀了美國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一書,發現自己是深陷固定思維之中了。

卡羅爾·德韋克把人的思維分為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它們體現了人在應對成功和失敗、成績與挑戰時的兩種基本心態。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認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敗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有這樣的認知時,自身便會刻意迴避困難,只挑選相對較為簡單容易的事情做,同時害怕被評價,缺乏自信。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則認為能力主要是通過後天培養的,他們不畏失敗,認為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故而,這類人不但不畏挑戰,反而會熱情擁抱挑戰,虛心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在評價中學習、進步,他們更注重如何激發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對照兩種思維模式反思自己,發現自己是較典型的固定型思維模式,害怕失敗,迴避失敗,一旦失敗,便會懷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時也活在別人的評價裏。怕別人説自己失敗,怕別人看見自己的失敗,自己更是不敢面對失敗。《終身成長》這本書讓我深深的意識到,自己必須要改變。既然已經清楚自己的情緒來源,就要學會“自救”,那就是學會培養成長型思維。

最近發生的評蒙陽名師一事使我很好的明白了成長性思維對自己成長的意義。學校名額少,要評的人多,我總覺得自己這能力,和他們沒得拼,自己肯定評不上,要不以後再評吧,這次就算了。固定思維模式讓我退縮。可有時候自己也想,自己在學校成績也是不錯的,應該要試一試,説不定就能評得上了,成長性思維模式讓我努力去試試。是什麼導致我有放棄評選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懷疑、否定的固定思維模式使得自己當時差點放棄這一次機會。其實這也是在自我教育,告誡自己應該要接受挑戰,不放棄,即便受挫,亦可以捲土再來。每日自省,告訴自己,再難的事,踏步去做,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失敗,失敗了還可以從中得到經驗,為下次的勝利增添籌碼。那麼,自己還有什麼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懇懇的人那麼多,可真正做出成績的人卻寥寥可數。其中的決定性因素不在於我們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維層面上,是否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於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時,不是先入為主地認定自己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給自己貼標籤,不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喪,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此奮鬥。”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維會漸漸讓位於成長型思維,思及此,內心激動澎湃,相信信念指導行為,行為衍生結果。《終身成長》,終生受益!

在成長讀後感篇7

人的成長史不斷變化的,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就搭上了成長的這列火車,開始了終身的旅程。你的身體在成長;你的性格在成長;你的思想也在成長……成長的旅途中,童年應該是最美好快樂的。

?成長的滋味》是我國現代作家曹文軒的作品,這本書講述了成長過程中的坎坷與挫折,父對孩子的愛和一些作家的童年趣事。這些故事生動有趣,彷彿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故事。

書中的一篇《船長的勇氣》,最讓我感動。它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去買書,男孩由於錢不夠多次碰壁,但他的勇氣使他交上了好運。多年以後,普萊斯頓在乘船去歐洲時候遇上了大風暴,船長威廉·哈特雷用勇氣拯救了全船人,而這位船長就是當年用勇氣買到書的小男孩。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勇氣與自信是生活中的“日用品”,也是“必需品”。成長旅程中,如果我們沒有勇氣那將會怎麼樣呢?膽怯與畏懼將佔領你的思想,到那時恐怕什麼事都幹不成。

回想往事,何嘗不是這樣呢?擁有勇氣的人成功的機會多。記得前年的“五一”長假,我跟外婆以及其他兩家的幾對祖孫去太湖的島嶼上玩。我們去的是太湖三山島,小島上山嶺遍佈。我們又説又笑地沿着石階一級一級地走上了半山腰的,來到了一座小山廟,繼續往上趕就可以到達山頂了。可是這一段的路,異常難走,一條天然的羊腸小道,呈七十五角度展現在我們面前,們可能年事已高,都不敢往上走了,有的甚至喊着我們一起往回走,我們抑制不住自己的興致,不達山頂誓不罷休。憑着勇氣,我們這羣小孩拉着鐵環一步一步走上了山頂。渺茫的水面上,若隱若現的漁船正忙着打漁,偶爾有美麗的鳥兒飛過,一副和諧的農家風光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好美德啊!”我們不禁感慨道。“可惜們沒有上來看到這樣的。”“是呀,我們爬上來累點也值得的哦。”

我們靠着我們無畏的勇氣,爬到了山頂,欣賞到了美麗的風景。這不是《成長的滋味》裏面故事的小縮影嗎?這本書中的小故事使我懂得了更多,讓我更珍惜眼前的童年時光。

Tags:讀後感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