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孔乙己在讀後感推薦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4W

撰寫一篇讀後感可以強化同學們對書上故事的認識,讀後感是我們讀完一本書之後最重要的證據,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孔乙己在讀後感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孔乙己在讀後感推薦6篇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1

穿着破舊長衫的高大體型,青白的面色,深陷的帶着傷痕和蓬亂的白色鬍子,這就是魯迅所描繪的孔乙己的樣貌了,一口的之乎者也和愛面子就是它的特點,孔乙己就是孔乙己,不會把他和別的長衫文人混為一談,個性鮮明,喜歡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好吃懶做,死要面子,這似乎也跟別的文人沒什麼兩樣,但卻似乎沒有其他文人如此高傲

那個時代人的冷漠讓我感到震驚,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對死亡這麼的輕描淡寫,就連孩童都如此的自私,而人們關心着的是自己的腰包,從不會關心到別人,就像老闆想起了孔乙己,也只是因為那十九文錢罷了。孔乙己是一個不幸者,他生活在一個麻木、冷酷的社會環境之中。孔乙己精神上的痛苦要超過肉體上的痛苦。

在長期封建文化教育薰陶中,也和一般士大夫一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會營生,養成好喝懶做的惡習。有時免不了做些偷竊的事,最後落到被打折了腿的慘境。他迂腐可笑,麻木不仁,至死不覺悟。封建文化教育和科舉制度不僅毒害、摧殘了他的靈魂,而且也摧殘了他的肉體。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2

他是一個未進學的讀書人。

他是一個剩餘的人。

他是大家的笑柄。

他就是孔乙己。

孔乙己,那個被黑暗勢力所壓倒的一個人,被勢利的冷漠人羣所嘲笑的人,和他一樣同屬壓迫階層的成員也嘲笑他。掌櫃的經過笑話他來招攬顧客,連十一、二歲的小孩子都看不起他。他是一個讀過書的小偷,好喝懶做,“品行卻比別人都好”,不拖欠錢,並且他很善良,僅有他會給孩子們吃茴香豆。他就是這樣一個令人捉摸不透的人。

沒有人願意施捨給他一絲同情,給他一毫關心,給予他一點温暖。即使是最終被打斷了腿後,仍舊被諸多看客笑話,成為笑柄,這就是當時中國人的冷漠、無情。

他極愛喝酒,就算最終只剩下那四文錢,他也沒有用來買飯、買藥,還是在明知會被人嘲笑挖苦的情景下,用那手“走來”喝了一碗酒。那時的他已經慘不忍睹了:“他臉上黑並且瘦,已經不成樣貌了;穿着一件破夾襖,盤着兩腿,下頭墊着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這段外貌描述越發襯托出孔乙己的可憐,而他在熟悉的酒店裏卻也沒有得到解一絲温暖,反而被嘲笑挖苦,雪上加霜。掌櫃的應對這樣的孔乙己仍然會笑着説:“你還欠十九個錢呢!”仍然會窮追猛打:“要是不偷,怎樣會打斷腿?”人們的冷漠,至此,到了極致。

難怪魯迅先生當時要選擇棄醫從文。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當時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他最終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3

曾有人問魯迅:“魯迅先生,您認為您的作品中,最令您滿意的是哪篇?”魯迅先生既沒有回答《狂人日記》,也沒有回答《藥》,而是回答了《孔乙己》,這篇在當時大多數看來,絕對不是最好作品的《孔乙己》。

我相信在所有人在國中時都學過這篇文章,當時讀後的感受,不過是看客的麻木不仁,封建制度的黑暗而已,可在我看來魯迅先生想通過這篇文章表示出的感情絕不僅是這些。

“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黃酒從罈子裏舀出。”文章開頭,這看似敍事的幾段,其實早已暗中將文章中的人物劃分成了三個類別。櫃枱外的短衫主顧代表的工人們,櫃枱內的掌櫃與小夥計象徵着商人們,店內的長衫主顧象徵着有權利,有文化的人。工人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而獲得收入,來酒館往往只是為了休息休息喝一杯酒,他們往往只花九分錢買一杯酒,買一碟茴香豆,他們和掌櫃進行交易,相互依賴,卻又不斷進行着鬥爭,雖互相理解,但又互相不信任,因此,主顧們往往要看着黃酒從酒桶裏舀出。可儘管這樣,他們卻又都敬畏那些穿長衫的人,因為長衫代表着文化,權利和地位,這三者摻雜在一起,當然值得敬畏,可他們敬畏的到底是什麼呢?是文化,還是權利金錢。孔乙己給出了答案。

孔乙己是唯一一個穿長衫站着吃酒的人,他和舉人們一樣穿着長衫,可舉人們的長衫代表的是文化,金錢與權力;孔乙己的的長衫卻僅僅代表着文化,文化沒有了金錢和權力這層外殼,便如此的不堪入目,不值得人信任。可見當時人們的敬畏,人們所説的對文化的敬畏,不過是對權力和金錢的敬畏罷了,“孔乙己開口説話,講的總是之乎者也之類的東西,叫人半懂不懂。”那麼我們不妨想一想那些舉人説話又是什麼樣的呢,不過和孔乙己差不多罷了,可為什麼他們能被人尊敬,而孔乙己卻只能被人唾棄?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是否我也是這樣的人呢?是否我也對金錢看得太重了,是否我也會為一次成績而氣餒,為一次失敗而止步不前?我想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本,都該牢記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自己的精神品德,絕不是那一張張的試卷和一個個的分數。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4

寒假中我讀了孔乙己這篇文章。

? 孔乙己》主要寫了:

孔乙己經常到一家酒店喝酒,為了體現自己的身份,穿着長袍(不同於穿短衫的工人),站着喝酒(和短衫工人一樣),用手一個一個的排錢,來顯示自己的身份。並且喜歡炫耀自己的學問,問人家茴香豆的"茴"有四種寫法是否知道。

他有一次為別人代筆,在別人家偷走了一些書,結果被人打殘。但他仍然顯示自己的身份,經常成為他人的笑料。他還經常賒帳。最後一次,被人打的只能靠雙手撐着蒲團走路了,又賒帳買了酒。從那以後,就再也沒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裏。

孔乙己讓我感到可憐可笑,但他悲涼的一生、悲慘的結局,無疑是當時社會的那種弱肉強食、冷漠無情、愚昧封建的舊社會的真實寫照,而我們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用他精闢的語言、犀利的筆鋒對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進行鞭打和諷刺。讓我們瞭解了當時的社會現狀,也激勵着我們祖國的新一代勿忘國恥,好好學習,建設強大的祖國。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5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筆下描寫的眾多人物中一個經典角色,作為舊社會封建制度下的犧牲品,他集聚了大多數封建儒生的缺點,好吃而惡做,窮酸又寒酸,自命清高而又怯弱膽小。同時,正如很多古代小説描寫的書生一樣,他內心又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這樣一個原本心地善良的人物,卻終其一生,也沒撈到半個功名噹噹。可悲可歎的孔乙己,終其一生都是封建枷鎖下的奴隸,在人們的嘲笑挖苦下終於結束了其屈辱悲涼的一生,留給世人的是深深的思索。

“人之初,性本善”,當人們生下來的時候並無多大區別,之所以有後來形形色色的人,千奇百怪的人生,完全是環境造成的。生活在舊社會下,被封建文化奴役的孔乙己就是這樣的犧牲品。孔乙己是愚昧的,自視清高的,但是文章中,分明的又表現了他心地善良的一面的優點。在文章很多場面中,我們都能夠看出孔乙己心地的善良純淨。文章中兩塊地方描寫了孔乙己的善。寫他分茴香豆給小孩子吃,一粒一粒,直至自己所剩無幾。從另一面來看,那些比他過的舒坦多的人卻沒有一個人願意這樣做,自私自利是他們的標籤。作為一個自視清高的讀書人,他也好為人師,教“我”寫字,態度之誠讓“我”煩惱不已,而當他知道“我”會寫字時,也顯得極其高興。這雖然體現了孔乙己迂腐可笑,但同時也透露了他生性善良的一面。

在心理學上,孔乙己是典型的人格分裂。既要體面,又穿着破爛的長衫;從不拖欠,卻又身無分文;既冷漠對人又認真教“我”寫字……這是一個被封建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思想嚴重腐蝕的靈魂。自己穿着破爛的長衫站着喝酒卻瞧不上那些“短衣幫”。實在的,孔乙己是善良的,可是善良在那個社會不值一提,魯迅先生對孔乙己內心善良的描寫也只是幾筆帶過,更多的是對於他畸形人格的描寫,這正體現了魯迅先生對那個年代人們悲劇的生活,物質淡漠思想的典型描寫。當我再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深切的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於民族的憂慮,他是滿含淚水創作出的這篇文章啊。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孔乙己的悲劇不僅是個人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悲劇。

孔乙己在讀後感篇6

在瞭解了孔乙己那悲慘的經歷後,便對這位酸酸的窮書生感到很是可憐,但仔細想想,又感到他可氣又可笑。如果當初孔乙己刻苦讀書,説不定滿腹經論,學富五車的他當了官,生活也就不會那麼落魄。但這僅僅是個假設。自滿但又貧窮的孔乙己自以為自己有點文化,又不能用這點文化來付出勞動,自食其力,最終因為好吃懶做而走上偷竊之路,被人打斷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很可憐他因為沒有正當工作而越過越窮,從而誤入歧途。別人嘲笑他,他從不理會。而且他雖窮卻十分講信用。他活得讓人心酸讓人揪心。

我又感到可氣又可笑,氣的是他不用功讀書,不爭氣,好逸惡勞,頹唐一生;笑的是他驕傲自滿,穿着又破又髒的長衫,過着比短衣族還窮的日子還自感清高,甚至自以為竊書不能算偷。

其實,在那個時代很多象孔乙己那樣的書生,由於考不上官而淪落一輩子。他們不如健壯的莊稼漢,更不如巧舌如簧的商人。他們讀書,就象是用一生下賭注,贏者升官發財享受榮華富貴,而輸者有的就貧窮撩倒,落魄一生。孔乙己就是一個代表,也算一個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