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8W

書是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方向,指引着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奔向美好的未來之路,你還在發愁這個話題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範文三篇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1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大量的閲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

讀書能引領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髮展。經過讀書和自身的不斷學習,不斷的面對變化,不斷地進修,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讀書,教育力量的關鍵來源,讀書的過程,是在尋找自己的同時也塑造着自己。讀書能維持自身較高的文化素養,較濃的書卷氣息、學習與時俱進,工作上不懈探索。

以前,也看過不少書,但有時看過了,有的只有一道淡淡的印象留在心底,更多的是書過無痕。這個寒假我翻看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有很深的感悟。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畢生致力於我國的教育事業,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的“智育注重自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説:“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這使我倍受啟迪。他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又可以説:‘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説:‘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

我想,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我們能每天堅持在工作之餘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要學習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想到這,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培根説:“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從《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然而我想讀出更多的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2

在學校裏,老師們就對我們説:是陶行知爺爺讓中國教育事業向前邁了一大步。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辦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教育。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鑑價值和指導意義。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閲讀《陶行知教育名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是那麼的貧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斷的學習和積累。

其中陶爺爺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讓學生讀死書,讓他們以考試分數為目的,以分數來分學生的好壞。陶爺爺形象的把傳統教育比喻為吃人的教育。例如有一則漫畫這麼形容的。一幅圖:學校開學了,學生帶着長方形,正方形,六邊形等等各種形狀的腦袋進入學校。另一幅圖:他們畢業後,一個個帶着圓形的腦袋從學校走出來。這個漫畫形象的表現了傳統教育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教師以傳受知識為已任,學生以接受知識,應付考試為追求的目標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代學習方式,這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的多麼的重要。現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展。

總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我們教師所要學習所要做的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做為一個新教師,更要向陶爺爺學習,向前輩們學習,多積累知識,多和孩子們相處,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們的老師。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陶行知教育名篇》讀後感3

陶公曰: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翻開《陶行知教育名篇》,不説陶公的教育思想,僅從陶公文章的字裏行間可窺見一斑:其行文暢所欲言,揚揚灑灑,不拘泥於格式,既沒有高深的學術字眼,也沒有堆砌華麗的詞藻,但卻材料鮮活,趣味十足,藴意深刻,切切實實貫徹着“真”字。“教學做合一”是曉莊師範的校訓。他提倡的不僅僅是教學生學,不僅僅是教的方法應遵循學生學的方法,乃至提出老師須一面教一面學。

強調“好學是傳染的……要想學生學好,必須先生好學。”陶公曰:“實際上,如果破除成見,六十老翁可以跟六歲的兒童學好些事情。”思及自身及周圍,教學變革的口號是天天在提,然而更多的先生卻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固守着原有的教育理念、陳舊的教學方法、一成不變的教學知識整日沌沌度日。雖兢兢業業,雖愛護有加,但學生往往已淪為呆滯的應試接受者,先生的再學習再思考成天方夜談,他家之事,更何談及變革。

因此,陶公一“學”字,實則大有文章,學則思變,時常研究,常找到新靈感,找到新樂趣,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相長。在《師範生的第二變——變個小孩子》中,他告訴我們“要忘了你們的年紀,變個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在小孩子的隊伍裏去……一塊玩,一處兒做工,誰也不覺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這話乃真理也,唯”變小孩子”,我們才能融進班集體,融進學生裏,知他們所想,思他們所需,樂他們所趣,真正成為當中的一員。

事實也確實如此,師與生不是對立的,唯有合一,唯有相融,唯有共鳴才能共同進步。作為一名新老師,我試着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利用有限的時間跟他們一塊玩:一塊打羽毛球;組織開展趣味體育比賽;教學生折折手工;在有限的條件裏,教他們唱歌等。

在玩中,我發現那個只考1分的學生,會變魔術,頭腦其實很機靈;那個只考3分的學生,有很強的力道,羽毛球打得很好;那個不會標點符號、天天寫錯別字的學生,唱歌很棒的……而我在與學生玩中,也學會去思考學生們真正要的是什麼,學會去摸索、會去學習、會去鑽研,並將這個學習思考的過程,可學生一併探索分享。同時,我在與學生相處中,瞧見了學生們那純潔無暇的心靈是多麼美麗,收穫着學生一點一滴的暖暖的感動。

在收穫中,我也更樂意為他們尋找着更快樂的學習方法,更和諧的相處之道,教學也就不再枯燥無味,所有的學習皆變得趣味十足,在學而知新中誨人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