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53W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本書告訴教師們要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最受學生喜愛的老師,你還在發愁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熱門精選示例三篇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1

很高興,這學期朋友送給了我這本書。拿到這本書,真想一口氣讀完。但因裏面值得研究的知識太多,不得不細嚼慢嚥。真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學習的好書。

因為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

該書序言中説,“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但在我們的班級制授課的教育體制下,又是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中努力去解決這對矛盾。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親身垂範;需要我們用心傾聽、寬容、尊重與理解;需要我們智慧激勵;需要我們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更需要我們從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俗話説,“做人難,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最終目標。我認為,培養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可能是比較難於實現的,但我們卻要努力去培養每一個學生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這應該是我們孜孜以求的。

教育的靈魂,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民族、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們不僅教給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應該教給學生分析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這才是好的教育目標。

書中還説,獲得成功的第一祕訣是勤奮,然而現實中,一些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能取得進步,並不是因為智力因素,其最終原因就是不勤奮,沒付出,因此我們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取得進步,但是這並非對所有的學生都起作用,對於部分學生,我們有這樣的主觀願望,而無實際效用,因為他們沒有學習的願望。

成功源自腳踏實地,而我們的一些學生,就是缺乏這樣的精神,因此我們的説教,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作為教師,我們明知不可為卻更要努力去改變現狀,力求更大範圍地去影響學生的發展。

尊重別人,受人尊重。尊重是人際關係的起點,我們要努力營造一種讓學生知道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別人的學習氛圍,讓所有的學生共同進步。

培養學生感念師恩。無論是國小生、中學生還是大學生,甚至是步入社會功成名就的人,除了感謝父母和朋友,對於那些教育過自己的老師,都應該有發自內心的感謝,但現實社會是紛繁蕪雜的,我們又能如何呢?

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好衝突,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具備了這種修養與能力,我們努力營造的和諧社會也就不遠了。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溝通,這需要有良好的契機,機不可失,我們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努力把握那稍縱即逝的機會,力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讓學生獲得進步。

總之,我覺得,我們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父母家長,因此無論是對於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對於家庭、孩子的教育、成人及發展來説,這本書對我們來説,是很值得認真研讀的。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2

作為教師,應該對教育關注,我精心拜讀了張平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後,感慨良多。這本書從交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做事、如何交往四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教師如何更有效的關注教育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眾説紛紜。很多名人也都對這個問題發表過自己的觀點,法國羅曼·羅蘭説過: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不能總是牽着他的手走,而還是要讓他獨立行走,使他對自己負責,形成自己的生活態度。前蘇聯高爾基説過: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名家們為探索教育真理,窮其一生精力,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做着最好的註解。在這個社會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拜金主義甚囂塵上,很多人看不到精神教育的方向,儘管人們生活已大大改善,温飽已不是問題,但競爭卻更為激烈,於是考好大學,找好工作,成了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家長、老師,學生本人也在這條路上辛苦地攀爬着,分數成了衡量一切的根本。儘管有那麼多的教育家現身説法,訴説着教育的本質,但社會依然急功近利,學生們為了分數,依然辛苦。

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生存壓力如此之大,我覺得,我們首先要教會(更準確的説是給予)孩子自信。孩子對自己有信心,就會精神抖擻,對一切都積極努力,樂觀向上,樂於接受挑戰;孩子缺乏自信,她就會在任何事情上面前表現出柔弱、恐懼心理,從而失去很多學習鍛鍊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自信的孩子,學習會有動力,相信努力就會有收穫,因為這份認識,會加倍努力,即使成績暫不如人意,也會保持良好心態,在學生時代,這份心態,會促使他們積極努力的去提高學習效率與效果;進入社會,相信自己能將自己從事的工作幹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自信不是在得到之後才相信自己能得到,而是永然相信自己能得到。它是人的意志和力量的體現,也是一個人最值得驕傲的心態之一。

那麼如何給予孩子自信呢?首先我們自己要有良好心態,告訴孩子,努力學習,有好分數,敲門磚就會多一塊,就會硬一些。無論成績好壞,分數高低,努力學習的行為本身,就是在鍛鍊自己。教師有良好心態,就會包容、理解所有學生,有了理解、包容,學習好的自會更加努力,學習不如人意的,也不至於自暴自棄,或壓力山大而導致心理問題。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習,會心情愉悦,接受知識就快,即使差生,也會在正確的道路上行走,更容易接受正能量的薰陶。

除了自信,我們還要教會學生自尊自愛。學生有了自尊,懂得了自愛,就會自律,就會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如何教會學生自尊自愛?身教大於言傳,成長中的孩子最煩單調枯燥的説教,我們要親身垂範,要“無言”的教育,我們自己也要自律自愛。平時,還要多和學生溝通,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用心傾聽孩子心聲,在日常教學中,要有效引導學生親歷體驗,在親歷體驗中懂得什麼是自尊,什麼是自愛。

我們還要保護學生的自尊。成長期的孩子,沒有完人,我們不能隨意撕開學生不好的一面。面對有缺點的學生,只能用心交流,激發學生的進取心,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關注從教育細節入手,身體力行。

和學生有了心的交流,也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體會到師生平等,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也會去尊重別人,平等待人,更會體驗到獨立人格的尊貴和老師的真愛之心。在了心與心的愉悦中,學生醒悟了;在心與心的碰撞中,學生的思想昇華了,靈魂淨化了,成績自會提高。

給予孩子自信,讓孩子懂得自尊自愛,懂得尊重別人,在我看來,這就是教育孩子做人的根本。有了這個根本,無論社會競爭多麼殘酷,生存壓力多麼巨大,孩子都會行走在正確的路上;孩子的路沒有走偏,成才也就指日可待。

以上就是我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對最好的教育的一點基本認識。在教書的這條路上,在日常教學中,我正在無怨無悔,身體力行着。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讀後感3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這可能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都關心的話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張平主編的《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一書。

什麼才是最好的教育?書的序言部分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所謂“無為”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隱蔽教育意圖的教育情境的薰陶、教育技能的感染、教師自身的示範等為間接教育手段,潛移默化,摒棄單調、枯燥的説教,充分信任學生,因勢利導,使學生在沒有直接衝突式的説教中自覺接受教育,在獲得親身體驗中領悟道理,在以自身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中達到精神的昇華和認識的飛躍的教育。

“無為”教育需要我們教師關注,並從教育的細節入手身體力行。書中從四個部分:做人篇、學習篇、做事篇和交往篇,充分闡述了教師如何有效關注教育的66個細節,如何身體力行地搞好教育工作,成為出色的人民教師。

有位哲人説:“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事與做人。”其實,人的一生只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人。因為事是人做的,做事的實質也就是做人。因此,書中的四個部分把做人篇放在了首要位置,學生只有具備了做人的各項品質才能更好地學習、做事,也才能與周圍的人和諧交往。因此,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做人,然後才是傳授知識。

編者將教師最需關注的66個細節一一闡述,而在闡述的手法上也避免了枯燥的論述,在闡述一個品質細節前,編者都引用了兩句名人名言來概括該品質的重要意義,緊接着運用一些鮮活的真人實例來具體論述,最後,編者提出培養這些良好品質的方法和建議,使這本理論性很強的書增加了不少的文學性和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廣大教師讀者的興趣。

書中講述的教師最需關注的教育細節之四——健康是人生最可貴的,給我的印象最深。我們如何理解健康的含義:英國著名教育家洛克曾説過:“健康之精神寓於健康之身體”。可見身心健康是人類的共同追求。著名的作家海明威從小就跟着酷愛體育運動的父親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歲時,他從父親那得到一支槍,之後開始獨立活動,開始了釣魚、打獵和探險的生活,而年幼時的這些經歷成了《老人與海》的寫作素材。

強身是重要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更要強調“強心”。我是一名體育教師,鍛鍊學生身體,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是體育教學的目標,然而,作為體育教師更要在教學思想上和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教育,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爆發。

在一次籃球運球的接力比賽中,女同學小林體型較胖,運球速度較慢,但和她一組的同學並沒有嫌棄她。比賽還沒有開始,隊友們就給她出主意:小林,要運穩不掉球就行了!你別急,心一慌球就不聽你話了……比賽開始了,小林小心地運着球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彎道處也很平穩,而此時,我也開始帶領同學們為小林加油,在同學們的鼓勵聲中,小林只掉過一次球,而且還很快撿回來了,一圈下來,小林只落後對手五、六米。在後面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所在的組最終取得了勝利。小林獲得了成功的快感,也正是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支持,不善運動的小林在體育課上總是積極訓練,從不感到自卑,運動能力和體質都得到了明顯提高。

《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教師最需要關注的66個教育細節》對廣大的教師有很強的學習和借鑑意義,作為教師我將細細品味書中提及的每一個教育細節,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充分貫徹這些教育思想,使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健全品格的人。有一句話説得好:有時候,不是我們的學生教不好,而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做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