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推薦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61W

讀後感是記錄個人感受最直接的方式,我們讀完一本書後可以通過讀後感把想法寫出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海的夢小説讀後感推薦6篇,感謝您的參閲。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推薦6篇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1

這是一個關於愛與選擇的故事,也是一個15歲小女孩的成長與救贖之路。

在踏上尋找父親的那列火車前,迪倫的生活孤獨而混亂:母親的瑣碎嘮叨、好友凱蒂的突然轉學,一幫只會冷嘲熱諷的同學,以及腦海中一閃而過的荒誕夢境……她就像被悶在罐頭裏的一尾魚,看不到任何希望,壓抑窒息到無法呼吸。

她開始想念父親,想念自己成長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與陪伴,這感覺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對這個單親家庭女孩來説,父親的存在是她人生中渺茫的一線希望,她渴望改變,並且堅信人生的每個瞬間都要由自己去創造,所以她懷着既激動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出發。無論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麼,她都願意去嘗試和尋找。

如果人生被抹成一片灰暗,為什麼不能自己給它塗上生動的色彩?

不幸的是,列車出了意外,她的世界從此沉入一片黑暗和死寂。而她那不斷尋找的靈魂,也被迫飄離了自己在車禍中變得支離破碎的身體,走向漫無邊際的荒原。

上帝為了幫助孤苦無依的靈魂找到回家的路,便為每個靈魂安排了一個擺渡人,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段艱難的路途。每個行走在荒原中的人們,都將天堂視為自己靈魂的終點站,他們拼盡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與幸福奔跑,卻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風景。

對迪倫和無數孤苦無依的靈魂而言,荒原的風景如同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內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風大作,陰雨密佈;你歡笑,身邊就是燦爛暖陽,靜謐湖水。你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會回報給你加倍的體驗。

在那裏,迪倫遇見了男孩崔斯坦,她的靈魂擺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內心寧靜,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祕莫測。最重要的是,他讓迪倫年輕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許久的安全感:無論發生什麼,他都會陪伴在她的身邊,不離不棄。

他們一起躲避惡魔的利爪,艱難地攜手走過泥濘的沼澤地,渡過危險的湖區,在安全屋裏烤火休息。她的靈魂不同於所有他曾經保護過的靈魂,即使自己身處險境,依然對世界和他人充滿好奇,富有同情心,還有隻屬於少女的嬌羞與悸動。

兩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書中最温暖的一段:他們從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戀,像一對兒真正的小情侶一樣聊天,心動,爭吵,擁抱……這一切在危險的荒原之中顯得那樣彌足珍貴,仿若時光靜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間。

再遠的旅程,終需有一別。兩株剛剛萌發的愛情幼苗,被一塊看不見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兩個世界。

迪倫終於來到了天堂,傳説中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然而對她來説,失去了愛人的陪伴,天堂不過是座散發虛幻光芒的荒涼城堡。她註定要為愛尋找,以前是父親,現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為了找到他,她願意付出生命與靈魂的雙重代價,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煉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崔斯坦呢?表面上看,他依然是那個温和、單純、忠誠、盡職的靈魂擺渡人,可他的心卻早已追隨迪倫而去。愛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滿矛盾與自責。儘管這份感情讓他心動不已,但他沒有勇氣走出荒野,更不敢越界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將對愛的渴望強壓心底,把所有與她有關的美好往事都封存於記憶之中,繼續自己漫長的餘生。

但,他忽略了愛情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愛上的女孩是多麼勇敢又多麼倔強,不知道在愛的陪伴下,即使是黑暗無邊的荒原,也可以煥發蓬勃的生機。

迪倫的靈魂雖然離開了身體,卻依然鮮活純真。她不會對人們視為天堂的世界趨之若鶩,相反,她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再華美的生活,也抵不過崔斯坦一個温暖的微笑。沒有愛情的人生,不過是一座孤獨的荒島,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

於是,她懷着對愛的信仰再度出發,推開天堂之門,尋找自己的靈魂伴侶。

故事發展到這裏,崔斯坦和迪倫的身份已經發生了奇妙的轉換。崔斯坦曾經帶領迪倫穿越荒原,抵達人們心中嚮往的美麗天堂。而這個女孩卻執意放棄輕鬆的生活,重回險象環生的荒原,只是為了找到他,和他廝守終生。

他們之中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究竟是循規蹈矩一成不變的崔斯坦?還是古靈精怪、永遠充滿奇思妙想的迪倫?她的每一個念頭聽起來都那麼瘋狂,卻卻莫名地吸引着他——如果他們之間的分離與懷念註定要永無止境,如果15歲的迪倫都可以為愛勇敢放棄手中的一切,那麼他又有什麼理由不陪着她,和她一起經歷涅槃後的浴火重生?

迪倫的變化令人欣喜,初到荒原的她也曾經是需要被保護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樣,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時悲傷不已,在面對惡魔的攻擊時恐懼無力。是愛情的力量讓她迅速成長,從對生死一無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逃離天堂,戰勝惡魔,最終清除所有橫亙在他們之間有形或無形的羈絆。她用愛的堅持,為自己推開了一扇幸福之門,也將崔斯坦引渡到一個嶄新的世界。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説:“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

而迪倫用生命與靈魂的不懈追尋告訴我們:禁錮我們的從來都不是有形的枷鎖或隔門,而是來自我們心底的怯懦、對未知世界的恐懼與擔憂。你的信念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有無所畏懼的自由靈魂,才能抵達甚至改變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贖,來自心靈的自我成長與非凡勇氣。

克萊兒的文筆細膩,唯美,頗具張力,讀來不忍釋卷。她用充滿畫面感的文字,將連接天堂和人間的荒原景象刻畫得入木三分,故事驚心動魄,情感真摯動人,讓一個虛構的愛情故事飽含真實的人生況味和隱喻。當我們必須直面生存和死亡、靈魂的毀滅與愛情的永生之艱難選擇時,你將如何邁出自己的腳步,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沒有後悔?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2

麪包樹上的女人,深愛着一個男人。這個男人也是愛她的,但他永遠無法做到專情,也不能忍受這個女人的離開。終於他選擇結束生命的方式來解脱自己。

而我,是個麪包樹下的女人,連麪包果實的滋味都未曾嘗過。有一天我可能也會被掉下的巨大的麪包果實砸死,誰知道呢?

然而,萬物有時,離別有時,相愛有時。花開花落,有自己的時鐘;鳥獸蟲魚,也有感應時間的功能。懷抱有時,惜別有時,如果永遠不肯忘記過去,如果一直都戀戀不捨,那是永遠看不見晴空的。

看完張小嫻《麪包樹上的女人》,站在樹下的我,抬頭仰望她筆下那些置身於樹上的女子。或許羨慕,或許期盼,或許渴望。我想象着自己站在樹上的姿態,站在樹上找尋“麪包”……

誠然,當一個人獨坐在黑暗中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孤單,才更加迫切地想去那麪包樹上張望,就好象玫瑰的花瓣被碾壓成絲絲的殘紅。我知道,一個人老是説自己孤單,她的心也會隨之飄零,然後幻化成泡影,彷彿置身冰窖一般。放進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永遠融化不了那塊堅冰,就在這沒有陽光的地方等待奇蹟,傻傻的等待,卻又不知道在黑暗的角落裏久了,會有一種黴氣;在黑暗的角落久了,才會知道自己安靜的心。就這樣,又會陷入無盡的回憶中,回憶着過去的幸福“麪包”。

也許,是幸福的寂寞,寂寞的單純,單純的想要幸福 。

不過,我是吃米飯長大的孩子,沒有面包照樣活得很好。我想是時候離開面包樹下了。因為人生還有許多值得追求或等待的東西。為了自己的明天,我甘願冒這一次險。亦如蘆葦花載滿思念到處漂泊,只為將自己愛的經驗傳給下一代;亦如流星承載願望不惜下墜,只為給絕望的人送去生機。

離開這裏,總會懷念。但是在別處,也更容易忘記留下的遺憾。找尋“麪包”的道路註定艱辛,命途多舛,更需要我們挺起胸膛。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3

最具有情節曲折性的人物,我認為是瑪蒂爾德,她給我留下來了很深的映像。她原先是個愛慕虛榮,不想努力便想成功的人,其實有這種思想並不奇怪,因為在當時的社會情況下,人人都向往好日子,這是很正常的,瑪蒂爾德丟失項鍊後,自己也沒有昧着良心,逃之夭夭,而是留下來承擔責任,這也是一個美好的品質,在現在社會,經常會看到有些人借錢不還還玩起了人間蒸發,這也是作者想要告訴我們應該具有拼制,她和丈夫努力還清貸款後她本身也改變了,這也是她的進步。瑪蒂爾德夫人是不幸的,但她也是有幸的,在殘酷的命運面前,她沒有屈服,而是頑強地挺了過去,在逆境中並沒有不擇手段去追求,她扼守着做人的基本道德,維護着做人的起碼尊嚴。正是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讓她清醒了,讓她從虛幻的祈盼中找回了自己,讓她結束了雲裏霧裏的遐想生活,從此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自己的平凡而有趣人生路。

另外我還覺得《項鍊》主題意藴還不止於警示意義。如果小説僅僅提供警示意義,那麼小説中“別後”的情節完全可以不寫,至少可以略寫。顯然,莫伯桑不想滿足於小説的警示,他還表達出了對當時愛美女性的勉勵,希望她們能像轉變後的瑪蒂爾德夫人一樣,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幸福,不要痴心妄想着不努力就能過上好日子的念頭,希望當時社會上女性們改變自己。因而,小説又包孕着對受過欺騙陷入困境中的愛美女性賦以極大勉勵的意藴。

對愛美女性的警示和勉勵,構成了莫泊桑小説《項鍊》內藴的主題。

這又不禁想到了我們的學習,學習好的同學難道就天生學習好嗎?那些明星明人都是一夜出現的嗎?答案是不可能的!他們都付出了汗水,這些汗水換就了他們的成功,就像餘老師給我們講的那篇《馬雲在敲鐘》一樣,馬雲的成功也是他付出了很多很多,吃盡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中國有句古話: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他成了赫赫有名的大老闆,有些人很羨慕他,但是他的成功與你有何關係,就像學習一樣,羨慕班上的學霸有什麼用,你照樣喝你的豆漿就是了,只要自己肯付出,就一定會有回報。

學完這篇文章我受益匪淺,我會永遠記得只有肯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4

寒假媽媽送給我幾本書,其中一本是世界文學經典《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我拿到書看到是世界文學經典,便津津有味的讀起來,可是第一遍看完我並沒有太深的感觸,媽媽建議我再讀幾遍,於是我又細細讀起來……

?童年》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童年》主要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的童年生活。小説從他隨同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到外祖父叫他去“人間”混飯吃結束。生動地再現了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俄羅斯最底層人民的艱難生活狀況。

阿廖沙外祖父家開了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祖父變得吝嗇、貪婪,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還狠心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他的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在這樣一個讓我們現在無法想象的,到處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阿廖沙體會到當時人間的痛苦。

然而生活中總會有陽光的,他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對誰都很忍讓,有着聖徒一般的寬大胸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還經常講一些憐憫窮人和弱者、歌頌正義和光明的民間故事給阿廖沙聽,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

給與他陽光的還有他的好朋友淳樸的小茨岡、正直的格里戈裏。他們都給阿廖沙温暖和力量,使他在黑暗的環境中仍依然保持着對生活的勇氣和信心,並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讀了《童年》我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我也學會了在困難和困境中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成為充滿愛心的人。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5

暑假裏我看了一本《苦兒流浪記》。它的作者是法國的一名小説家,叫埃克多·馬洛。

這本書講了主人公雷米的流浪生涯。在流浪生涯中,雷米並不孤單,他有一個始終愛他如親子的巴柏蘭媽媽,有一個會教他做人、認字、彈唱的維塔里斯老人,有無私收留他的花農老爹,有與他同甘共苦的可愛的馬西亞,還有善良可親的米麗根夫人……..這些人都給了雷米最大的愛和幫助,他們心地善良、樂於助人、具有美的品質。雷米更是具備了善良,知恩圖報、重感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先為他人着想,最後想到自己。他愛每一個人,而且時刻惦記着!雖然他流浪、漂泊,經歷了千難萬險,吃盡了千辛萬苦,最後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終找到了自己的母親,他才結束了自己的流浪生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當我們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有些人會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不知怎麼辦,以消極的思想對待困難,那就做了生活、學習的俘虜。而有些人遇到困難,會迎刃而上,積極面對,想方設法地去客服困難,最終戰勝了困難,取得勝利。劉偉10歲時因觸電意外失去雙臂,12歲學習游泳,14歲獲得全國游泳亞軍,16歲學習打字,19歲自學鋼琴,僅用一年即可彈奏出相當於手彈鋼琴7級水平的鋼琴曲《夢中的婚禮》。在厄運面前他沒有退縮,反而積極面對,比尋常人活的還精彩。而我這人的毛病是比較懶,練習寫毛筆字,經常是草草了事,對自己的要求不高,有稍微難一點的數學題就不肯自己深想下去,就去求助媽媽,可在媽媽仔細的2-3遍讀題的時候,答案已經在我腦中了。有時候想想我真不應該,有那麼好的學習環境,那麼好的學校,那麼好的生活,對於學習,生活沒有感恩的心,還以會是理所當然的事。

今後,我要向雷米好好學習,學習他的知恩圖報,學習他的堅持不懈,學習他的善良勇敢,學習他的虛心好學,學習他的堅強獨立。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海的夢小説讀後感篇6

?城南舊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態來敍述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裏面的人物也十分豐富,有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有爸爸、媽媽、宋媽、有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兒、有藏在草堆裏的小偷、有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還有斜着嘴笑的蘭姨娘……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 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 英子貫穿始終,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京生活的點滴,記錄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所以她和被人們認為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講自己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傷心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雖然《城南舊事》看後叫人心酸落淚,可是它的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親情和友愛。雖然每個故事的結尾,裏面的主角都是離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過正面的描寫和反面的烘托,把每個人物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性格表露無遺,即使閉上眼睛,他們的影子還盈盈浮現眼前:井邊的小夥伴,椿樹衚衕的瘋女人,藏在草堆裏的小偷兒,斜着嘴笑的蘭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騎着小驢回老家的宋媽,加上聰明伶俐的英子,構成了作者十分精彩的童年。

這不僅是一本散發着芬芳的書,更是一本開卷有益的書,它能使人從中領到很多人生道理。

Tags:讀後感 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