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6K

心得體會的書寫可以幫助我們抒發自己的情感,我們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來記錄自己內心的感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6篇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1

對於每位大學生或是畢業生而言,社會實踐是大家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鞏固知識,社會實踐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生、畢業生知識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基礎,也是我們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

“健康所繫,性命相托”。作為醫學生,説起這句話來我滿是慚愧。在大學校園裏流淌,遨遊於知識的海洋,光陰似箭。醫學知識,點燃了我救死扶傷的信念,大學校園,卻也激發了我的惰性。暢遊着浩渺的醫學知識,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醫生職業的神聖,然而純理論知識讓我感覺疾病離我還很遙遠,學習成了一種任務。“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疾病,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着追求,為祖國醫藥衞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身”的莊重誓言變得空洞而又模糊。

“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對我們學生而言,實踐就是從學校到社會,從一個學生到一個工作人的角色轉變。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湧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對於我這個只有一年學醫經歷的學生來説,應該從醫院中最基礎的工作開始。來到醫院,我對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畏懼,即使自己曾以病人的身份到過此地。我知道穿上白大褂,自己就不僅僅是一個學生了,而是一個以治病救人,減輕病人病痛為己任的醫生。

當我穿着白大褂,看到病人一個個因痛苦而憔悴不堪的眼神,第一次感到醫生這個職業是這麼的神聖。更加堅定了自己要好好學習醫學知識,做一個好醫生。

在醫院的一個星期裏,每天都和門診醫生一起上下班。每天耳濡目染醫生怎麼與病人溝通,怎麼收集病情資料,怎麼治療。雖然現在缺乏一些專業的知識,但是跟着醫生還是能學到不少他們臨牀診斷和治療的經驗。這對我以後走入工作崗位,更好的履行醫生的職責毋庸置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早上收治一病人,問了她是怎麼回事、什麼時候起病、按壓哪裏有疼痛、大小便是否正常、既往病史,再結合一下b超報告,短短几分鐘就確診為急性闌尾炎,中午進行了手術。

另外每天都有病人出院與入院,出院的病人要給“出院記錄”“診斷證明”,需整理病歷;入院的病人得有“入院評估”,要查看病人,詢問病因、病史及現狀,要分析病情、給出最佳治療方案。此外,手術後的病人傷口要進行換藥,不時還有急診病人。

我覺得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應該具備“五心”:即耐心、愛心、信心、責任心和進取心。對病情要耐心分析,對病人解釋工作要耐心細緻,讓病人多些安心,少些顧慮;對待病人要富有愛心,能夠站在病人的角度為他們考慮,特別是在病人入院和手術之前,要多關愛病人,多於病人交流溝通,消除其內心的恐懼與不安;對疾病的治癒要抱有信心,不管再疑難的雜症,只要病人或其家屬不放棄,醫生就應該不拋棄,要相信自己,要賦予他活下去乃至康復的機會;對待日常工作或是手術要有責任心,醫囑要開得適合準確,手術要做的`精準完善;對待自己更要有進取心,要不斷的積累經驗,也要不斷的學習,要擁有廣博的醫學知識更要有高超的專業技能。

對待病人,也許一句簡單的安慰語、一次問候、一個細小的動作就會讓其流露出久違的笑容。病魔已經把他們折磨的痛苦不堪、疲憊不堪,作為醫護人員只有學會理解、同情病人。心中裝有病人,才能不斷鞭策自己提高技能,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配的上“白衣天使”之尊稱。

同樣,即將成為口腔醫生的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到:

1、醫生是一個很平凡的職業,他的責任就是救死扶傷,挽救病人的生命。

2、醫生也同樣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想素質、專業素質和科學素質,要有一定的責任心,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自己的生命。

3、醫生要有創新和探索的能力,積極為醫學的未來作出貢獻。

新的學期開始了,新一輪對醫學知識的吸收和總結也拉開序幕,我會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加油――對所有的人説!

來的工作,為社會作出貢獻。然而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是有很大落差的,能夠實習來作為緩衝,對我而言是一件幸事,通過實踐瞭解到工作的實際需要,使得學習的目的性更明確,得到的效果也相應的更好。

在以後這3年半的大學學習中,我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專業知識,還會豐富我其他方面的知識,實習後才發現,知識是相通的,事事精是很難,但是想有大成就,事事通是必要的,所以在以後一定要多學習些和我的專業有關聯的專業的知識,在學好本專業的基礎上,儘量能修兩個學位,而且,一定要多多的實踐,將理論知識化為真正的能力,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儲量,完備自己的生活,大學説長不上,説短不短,我會利用這有限的時間來完成無限的可能!

我想,如果有機會的話,以後每個假期我都要上工地實習,多學點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那才是真正的財富。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2

?大醫精誠》論述了相關醫德的兩個異常:第1個是精,要求醫者不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還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第2個是誠,要求醫者不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並且要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

從古至今,文明社會都非常注重道德建設,我國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那樣形成的。中國民族素以禮儀之邦文明於世,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道德之準則,從而形成了資料豐盛而獨具特色的道德傳統。本文作者孫思邈先生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典範,成為歷代醫錄和百姓景仰的偉大先師之一。

醫人不得侍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這句話教導我們的大夫不能依仗自我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只要存有救濟其他人痛楚的想法,(積下陰德)到陰曹地府之中,自會感到是多福的人了。可現實中日益繃緊的醫患關係,又説明了什麼異常?如今的郎中又有幾人可令做得到不經略財物?

在法制化社會日益健全的今天,傳媒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醫療官司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醫院和大夫不斷的捲入到醫療糾紛當中,大夫的事業道德異常已經增強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是我們的衞生部門急需解決的首要異常。在物品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在精神文明急需發展的今天,金錢的誘惑力已經征服了各個pro和階層。大夫收紅包,藥品回扣,醫院亂收費,大夫亂開體檢費等不良狀況的呈現,加劇了醫患關係的繃緊度,給原本聖潔的事業蒙上了一層陰影。老百姓害怕生病,害怕去醫院,害怕面對大夫冰冷的表情,但是又不得不去面對,於是他們動不動就求助於法律;而大夫呢,為了明哲保身,經常作出不確鑿的診斷,這正是衞生pro的傷心,大夫們的無奈啊!

當然我們也不能一味的否定大夫這個事業,在現實日常中也有好多的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的好大夫!

作為醫學生的我們,一要素,要加強學習醫學pro知識,增強技術水平;另一要素,現時就要培養自我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從實踐中吸取教訓和心得,做1個樂於奉獻,忠於人民的健康衞士。發揚醫者救死扶傷,不辭艱辛,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無愧於白衣天使的光榮稱號。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3

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

他是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學科帶頭人,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技術副總師,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會長……他在這一個個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也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業績單。致力於傳統中醫現代化“繼承發展祖國傳統醫藥,為人民健康服務。”這是老共產黨員張伯禮的堅定信念。

“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並不落後,現代生命科學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挑戰,將從中醫藥學中得到啟發。”30多年來,張伯禮致力於用現代科學技術繼承和發展中醫藥。有一次,學校買進一台利用全血檢測血小板聚集性的儀器,為摸索實驗條件,建立基礎數據庫,需要大量新鮮血液反覆測試。張伯禮連續8次抽取自己的靜脈血。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勸阻他,他卻説:“我是實驗室負責人,應該抽我的血!”為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他帶領團隊夜以繼日地工作。他的家就在校園旁邊,卻很少回去,連續奮戰3個多月,終於完成了科研任務。他的這種為科學獻身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他的執着也是我們行動的楷模!

傾注心血教書育人

張伯禮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上傾注了大量心血。直到今天,他都堅持在教學一線指導研究生、親自給本科生授課。“培養出一批超過我的學生,就是我最大的心願。”他常説:“一流的醫生,應該坐下來會看病,站起來能演講,閉上眼會思考,進了實驗室能科研。”他言傳身教,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140多名。如今,他培養的學生遍佈世界各地,很多都成為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他倡導教師當以學生為本,提出“醫德高尚、會中醫思維、臨牀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目標。20xx年,他主持制定了世界中醫學教育史上第一個國際標準——《世界中醫學本科(中醫師前)教育標準》,提交首屆世界中醫藥教育大會討論,20xx年獲審議通過,並向全世界發佈,有力推動了中醫藥教育的國際化和標準化。

有人説,中醫就是經驗科學,也是模糊科學,實際上,中醫藥也是可以標準化的。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把中醫標準化,法制化。使我們的臨牀活動都能有章可循。

處處為病人着想

張伯禮把“賢以弘德,術以輔仁”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身兼數職,工作繁忙,但堅持每週出門診。他處處為病人着想,從不開大處方,不做不必要的檢查,不收病人任何禮物,為病人精心診治。一次張伯禮出完門診,疲憊地走出診室,突然一位病人家屬攔住他哭着説:“我們是從農村趕來的,沒掛上號,您救救我們吧!”她指着病人説:“他得了肺癌,去了好幾家醫院,花了2萬多元也不見好。”張伯禮仔細詢問病人情況後,判斷嗆咳很可能是藥物副作用引起的。他給病人調整了用藥,親切地對病人説:“你很可能不是癌症”。一週後病人複診時症狀明顯改善,又用了一段時間中藥,病人就康復了。病人家屬拉着張伯禮的手説:“您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作為一位普通基層醫務工作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時刻裝着病人,一切為病人的健康服務。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4

我的學醫生涯已過兩年半了,對於我們將來從事的職業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醫生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健康神聖的捍衞者。今年寒假我讀了《大醫精誠》,發現落在醫生身上的關鍵詞就是責任。《大醫精誠》其實不是書名,而是出自中國唐朝孫思邈所著之《備急千金要方》第一卷,乃是中醫學典籍中,論述醫德的一篇極重要文獻,為習醫者所必讀。

作者孫思邈是唐朝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而《備急千金要方》是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牀百科全書,世簡稱為《千金方》。孫氏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備急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突出地強調了作為一位優秀醫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醫療道德修養和精闢的醫學理論、醫療技術。為此,該書一一作出了醫德與醫術的嚴格要求,成為歷代臨牀醫生修養的準繩。

孫思邈的《大醫精誠》,被譽為是“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它明確地説明了作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這篇文章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國的不少中醫院校仍用它作為醫學誓言,並用它作為準則來嚴格要求自己。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精誠之心”,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

我總結了醫者必需的四種品質:

【細心】

?大醫精誠》中有這麼一句話“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衞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意思是説:“疾病有內在的病因相同而外在症狀不同,和內在的病因不同而外在症狀相同。因此,五臟六腑是充盈還是虛損,血脈營衞之氣是暢通還是阻塞,本來就不是單憑人的耳朵眼睛所能瞭解得到的,一定先要診脈來了解它。”放到當今醫學就是説不能單純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做全面細緻必要的檢查。這就是為什麼診斷學要我們深刻的認識每項檢查的臨牀意義的原因。醫療活動也應該屬於服務性的行業,服務的對象是人,活生生的人,責任感是必不可少的,要對患者關心、細心,來不得半點馬虎。所以孫先生提到“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俞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厚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就是説寸關尺三部脈象有涪沉、弦、緊的不同;腧穴氣血的.流通輸注,有高低淺深的差別。肌膚有厚雹筋骨有強壯柔弱的區分,只有用心精細的人,才可以同他談論這些道理。

【專心】

除了行醫細心以外,還要有紮實深厚的醫學知識基矗文中提到“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説,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就是説學醫的人一定要廣泛深入地探究醫學原理,專心勤奮不懈怠,不能道聽途説,一知半解,就説已經明白了醫學原理。我覺得這句話説得很對,這要求我們在醫學基礎知識學習期間,要勤懇奮鬥、持之以恆,以後行醫的過程中要精益求精,學而時習之。

【靜心】

有人説學醫苦學醫累,甚至有某些醫生説學醫要辛苦一輩子,我覺得他們説得是很實在的話。但是我們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生活健康水平還不高,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祖國的衞生事業而獻身。現在越是勤勤懇懇地學習,是為了行醫時能更好的為人們治療疾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所以孫先生説:“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而自逞俊快,邀射名譽,甚不仁矣。”與“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説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從而我們知道行醫就更修道一樣,要“六根清淨”。這就是為什麼古代西方的很多僧人行醫的緣故。

【仁心】

在我國古代,醫術又稱作仁術。孫先生説:“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也就是教育我們行醫要一視同仁,不可此重彼保

細心、專心、靜心、仁心----這四種行醫的高尚品質正式我們要學習的。作為現在的我們來説,要認真學醫,打好紮實的基礎,為未來祖國的衞生事業儘自己的努力。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5

假期在家應學校要求學習中醫先賢孫思邈所著的《大醫精誠》,我從中領悟到了為什麼《大醫精誠》被稱之為東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其文作為中國古代行醫準則,明確地説明了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光要有精湛的醫療技術為患者解除病痛,還要擁有良好的醫德讓生命得以敬畏。若每個醫生都秉承大醫之心,行大醫之道,全心全意地為患者服務,我想這個社會會少了些許糾紛多了幾分和諧。

外科鼻祖裘法祖先生曾感歎: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術不近仙者不可為醫,醫學的根本任務在於濟世救人,良好的醫德必須以精湛的醫術為載體。中國曆代醫家都十分重視把精術作為立德的根本和基礎,而精湛的醫術本身也是醫德內涵中的重要一部分,醫生的醫德應體現在熱愛生命、對生命充滿敬畏和實行人道主義。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首先強調了醫學乃至精至微之事,故學者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一個醫生若無精良醫術,即使厚德仁心,也不能被認為是一個合格的醫生;不能救人於疾患危難之中,醫德縱然也是一句空話。健康所繫,性命相托。醫生的服務對象是人,人命大於天,分秒中的診斷便決定着一條性命的去留、一個家庭的悲歡,因此作為醫生需時刻謹慎,一絲不苟,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孫思邈在《大醫精誠》中認為一個大醫要在有有精湛的醫術的基礎上,大醫治病大醫之體為醫之法三個方面全面達標才能稱的上是合格的大醫。下面是我對這三方面的理解。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意思是説品德醫術俱優的醫生在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安定神志,無慾念,無希求,首先表現出慈悲同情之心,決心拯救眾生的痛苦。醫生在面對病人的時候要集中精神,不要讓病人覺得醫生不重視他,要懷有菩薩心腸和端正的態度,給予病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服務,不收紅包,更不能索取紅包,這幾點於現在的醫生也是適用的。20xx年的徐寶寶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醫生的過失並不是那麼大,事後屍檢也證實患兒患有先天胸腺功能不全,患兒較正常人更易感染,而這件事之所以鬧的如此沸沸揚揚是因為醫生的態度,可以説在這場事件中態度決定一切啊!如果態度好一點,多關心下患兒情況,將心比心,體諒患兒父母親的痛苦,即使患兒死亡,也不會鬧成一場糾紛。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的意思是説一個德藝兼優的醫生的風度,應該是思想純淨,知我內省,目不旁視,看上去很莊重的樣子,而且要氣度寬宏,堂堂正正,不卑不亢。在一些影視作品中,醫生的形象總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樣子,這説明醫生在羣眾心目中的形象是充滿浩然正氣,並非俗人能及。再看看現在的醫療行業,收紅包,吃回扣等負面報道接連不斷,嚴重影響了醫生在羣眾心目中的形象,醫患之間的對立情緒也隨之積聚,早晚一天會有爆發的一天。希望每位醫生,醫學生自省。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譁,道説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的意思是説醫生的準則,應該是慎於言辭,不能隨意跟別人開玩笑,不大聲喧譁,談説別人的短處,炫耀自己的名聲,誹謗攻擊其他醫生,藉以誇耀自己的功德。為人處世,重在堅持自己的原則,行醫則更為重要。現在的醫療行業比較敏感,甚於言辭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為人謙恭,也是一個醫生必備的品德。

學習了《大醫精誠》,我從中學到了先賢對於醫生這個高尚職業的認識和要求,也理解了老師之所以強烈要求我們去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聯繫自身,我明白瞭如何去學醫、行醫、為醫,我懂得了如何才能成為大醫,就是那精誠二字啊!

大醫精誠的心得體會篇6

“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這句話是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生的博客中看到的,當時感覺説的非常好,就記了下來。今天讀完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發現這句話正是這篇文章的一個非常恰當的縮影,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這不正是孫思邈所強調的行醫所必需的精與誠嗎?在《大醫精誠》中要求醫者要有精湛的醫術,認為醫道是至精至微之事,習醫之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即為精要求醫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養,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發大慈惻隱之心,進而發願立誓普救含靈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譽、恃己所長,經略財物此為誠。不論是這位醫生的話,還是《大醫精誠》這篇文章,兩者都極為準確的概括出了作為醫生這兩個最基本的品質--技術精湛,品德高尚。

自古至今,我國曆史上出現過很多很多的名醫,像李時珍,孫思邈,張仲景等等,他們不但技術精湛,醫德更是高尚,正因此才被當時的老百姓所推崇,被歷史所銘記。祖國醫學繁榮發展離不開諸如此類的人。他們本着仁術、仁心治病救人,為後代的醫者樹立了榜樣。像東漢茗儀張仲景以救人活命為己任,以仁愛救人為準則,指導自己的醫療實際活動。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歷時27年著成了《本草綱目》的鉅著,該書吸取了後代本草著作的精華,糾正了以前的錯誤,並冒着違反統治者意志的危險列舉服食丹藥的害處。該書不僅學術價值高,而且道德價值也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