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4W

《如何閲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查爾斯·範多倫的代表作,相信大家在讀着的同時一定都深受啟發,你的讀後感應該如何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8篇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1

這個總結可以説算是一個模板了,只針對於看不下去但是想要找到技巧的人我把所有東西都打散總結了,可以説算是一條捷徑了,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閲讀方法,檢視閲讀和分析閲讀是針對一本書的兩個步驟,檢視閲讀幫你分析一本書適不適合你讀,分析閲讀幫助你理解這本書的框架和內容。主題閲讀是針對不同書中關於同一個問題探索的方法。

雖然總結了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自己去閲讀,因為別人總結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你可以按照這個模板來閲讀,你可能根據這個模板看完書之後會知道以後看書要時刻記住的問題但你不知道這背後的原因。

一、檢視閲讀

1.看開篇目錄序言索引出版社(瞭解作者)

2.挑關鍵篇章看(略讀)

3.最後兩頁看精華!(看看整本書的走向)

二、分析閲讀

在讀的過程時時刻刻問自己這個書的主旨是什麼

在看完一本書之後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這本書是什麼類型?

2.這本書的主要內容?

3.這本書的主要框架?

4.這本書的細節是什麼如何説明的

5這本書真實嗎?有道理嗎?是整本有還是部分有

6這本書對我來説是資訊還是理解力

7這本書對我來説最有意義的三段話

8這本書的讀後感

三、主題閲讀(針對某個問題特意去查找多個圖書的閲讀方法)

只挑對自己重要的關鍵章節閲讀

用自己的語言代替作者的語言

歸納不同作者對同一個事物的觀點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2

乾貨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説明了什麼是閲讀,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閲讀。

對於更好的閲讀,作者以四個層次去作了闡明。本書閲讀週期挺長,大概按自己的理解總結下四個層次的閲讀,可能與原文有所出入。

1.基礎閲讀:任何一個識字的人,都已在識字讀句階段已掌握的閲讀,是最基本的閲讀,不涉及讀書技巧。

2. 檢視閲讀:快速閲讀或者粗讀的另一種説法。這種閲讀方式要求你在閲讀的時候,要快速簡略的讀完。不要糾結於生僻字/一些難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讀已經讀過的內容。通過這樣的閲讀,使得你能在讀完後,可以回答1)這是一本什麼書2)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個怎麼樣的故事3)還想在讀一遍嗎?/這本書有趣嗎?這個速度可以使用指畫法/眼睛掃視法...

3. 分析閲讀:精讀的另一種説法。通常一本書,在快速閲讀完之後,如果值得再讀,才會使用分析閲讀。這個階段就是通過分析閲讀,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個分論點都找出來,最後把全書的骨架架構出來,以筆記的形式呈現。

4. 主題閲讀:就一個話題而言的多種書籍的同時閲讀。這樣的閲讀,一般用在研究某一個話題的時候才用到。這種閲讀的第一步是擬一個書單,然後利用檢視閲讀去篩選合適的書單和重新整理話題。然後找出這些書籍的異同點,提取自己的論點。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3

多讀書,讀好書,這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一件事,但是關於如何閲讀一本書,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

在讀完《如何閲讀一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讀書還不簡單麼,不就是,看一本書,挨着把書中的每一個字都讀完不就完事了麼。

這是我過去的N年,讀書一直持有的一個態度。

今天之所以會讀這本書,主要源於朋友的推薦,説實話,如果不是朋友推薦,單看這個書名,和目錄簡介,我指定是不會讀這一本書的。

一直以來,我會選擇讀一本書,都是因為這個書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或者我覺得書中可能有使我困惑的那個時間段的的答案。

因此,我的讀書習慣基本上都是斷斷續續的,始終沒有持續,直到20xx年,因為單詞總是記不住,開始通過閲讀英文書的方式來記單詞。

慢慢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從中獲益,或者説是找到了自己應該怎麼去尋找生活或工作中的那些疑難雜症的方法,然後發現,自己在中文的閲讀方面似乎還是有所欠缺,於是從今年開始才慢慢的閲一些自己想要讀的書。

有了這樣的目標之後,開始規劃,自己每天應該讀多長時間的書。

這本書,是我加20xx年讀完的第4本書,中文版的第三本。

作者的觀點是,我們之所以讀書,一般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書中獲取諮詢,第二個是為了某個困惑而尋找答案。

我個人的觀點是,其實作者的觀點咱們做廣義理解的話,基本涵蓋了所有閲讀者的目標。

到底應該如何讀呢?作者建議我們在讀書前,先問自己以下四個問題:

一、瞭解作者這本書的目的,即這本到底在講什麼問題?

二、書本中,作者是通過什麼結構描述的,細節部分又是怎麼描述的?

三、對作者的觀點,我是贊同還是不贊同,是部分贊同還是全部贊同?

四、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

在讀這本書的開始,突然間發現,作者講的太對了,如果我們每讀一本書,都有這樣的思考,那麼我們度過的那些書,是不是目的都達到了。

但是在讀完這本書之後,突然間覺得,如果我們每一本書都按照這樣的方式去閲讀,那麼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做個一直堅持的閲讀者,因為我的觀點是,每個人的人生,不是一直都在高速路上跑,而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要有高速道上的節奏,但是也的有偶爾的慢節奏。

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一直堅持閲讀的優秀閲讀者。

讀完這本書,我對書名,內容簡介、目錄、序言及附錄部分,有了不一樣的理解,以前我看書,上面的部分基本都是被我省略的。

然而通過這本書發現,其實這些部分才是真正的本書精華,它可以使我們非常迅速的獲得一本書中的精華部分。

作者説,閲讀其實就是和寫書的作者交流,仔細回想了一下,還真是。

和我們真正的和身邊的人交流的方式不一樣的是,作者不會直面的回答我們的問題,我們需要自己發現問題,與作者達成共識,這樣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迅速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想表達的意思。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4

一直很喜歡“飽讀詩書”“博覽羣書”“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這些詞,就像蜜蜂一樣“百花成蜜”,就是那種“富有詩書氣自華”,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要多讀書。

家裏雖然藏書不多,但是也有一定數量,可是忙於工作和生活,能靜下心來讀書的時間卻很少。有時候剛剛拿起一本書,也會被其他的事情耽擱,而中斷了閲讀。加上自己看書的速度比較慢,儘管教過學生默讀、速讀、瀏覽等,但是卻落實不到自己身上。

20xx年的寒假,我讀書較多,終於讀完原版《基督山伯爵》。一套四本,是我讀得最快的書,同樣帶給我煩惱最多的書。精彩的對話、複雜的角色、戲劇的情節……深深吸引着我,讓我愛不釋手。因為沒有借到第一本書,只能在手機上看電子版,後三本書看的是夜以繼日,有時候做飯的間隙也會翻兩頁。連日的“追劇”終於讓眼睛受不了,竟然有些痙攣地跳動。加上那個醫生“駭人聽聞”的診斷——眼肌痙攣,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面癱。這真讓我心有餘悸,對書籍也是愛恨交加。看着那些包裝完好的書,在書架上寂寞地等待,我的心情也會和它們一樣暗自落寞,埋怨自己辜負了作者,辜負了時光。

怎樣提高閲讀速度,提升閲讀質量,收穫閲讀樂趣呢?我的棘手問題在《如何閲讀一本書》裏找到了答案。讓我針對某一種類型的書籍,有了很實用的閲讀方法,特別是第三篇《閲讀不同讀物的方法》,就是我的真經。

故事類的書籍,對大部分人來説是比較容易接受的,雖然情節會有虛構,但是它總是在滿足我們潛意識或意識中許多的需要。比如: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的愛比現實擁有的還要豐富,那些在面具下潛意識的可能有些虐待狂,或者我們總是懷疑生命的不公平等。

對閲讀故事建議,我記住了四個問題:第一,這整本書的內容是在談些什麼?第二,內容的細節是什麼?是如何表現出來的?第三,這本書説的是真實的嗎?全部真實或部分真實?第四個問題,這本書與我何關?這幾個問題就關於故事的情節,關鍵的事件、人物,以及對這本書的評價,和在讀書過程中去感受與體驗,就很好的解決了。

在閲讀故事書中,我記住了快讀,並且是全心全意的讀,讓角色進入自己的心靈,相信其中發生的事件,就算有疑惑也不要懷疑。最好是讓想象的作品發生在自己身上,和他一起感受,一起“活在”虛構的世界裏,人書合一。讀完一本小説之後才能談,把這個故事讀通了。無論如何我都應該知道,故事講完了,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走出書本,那些角色也沒有了生命力,但是我們卻有了不同的收穫。

愛默生説,美的本身就是存在的唯一理由。《如何閲讀一本書》給予我的閲讀“寶典”,讓我可以更好的在文學作品中去感受,去體驗不一樣的美。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5

《如何閲讀一本書》講一本講讀書方法的書。平常我們閲讀完一本書時,會感覺只是讀完了這本書,並沒有真正地去了解這本書,收穫很少,從某種意義上説,讀與沒讀的區別不是很大,這就是對這本書的浪費,書就是用來閲讀和理解的,然而有時只注重於閲讀,而不注重於理解,導致的結果就是讀就相當於沒讀,無疑是在浪費時間。

這本書屬於實用類的書籍,旨在教授如何有效地去閲讀一本書,發掘書中的知識,深刻地理解一本書,與作者共鳴。在這本書中,作者將讀書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閲讀、檢視閲讀、分析閲讀以及主題閲讀。

基礎閲讀是最基礎的閲讀,只要具備識字的能力即可。而檢視閲讀就是利用最短的時間抓住一本書的重點,這個階段需要知道書的種類以及書的主題。分析閲讀本書用了大幅度篇章來介紹,是閲讀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該過程不受時間限制,最好也最完整地閲讀。分析閲讀是一個“分析”的過程,我們要剖析書中的知識,從一個讀者的視角中去分析作者的意圖,要學會提出問題,帶着問題去閲讀,並自己去尋找書中的答案。沒有一本書是完美無缺的,它總存在很多瑕疵,我們需要對書的作者提出質疑,這個質疑一定是承認作者的一些和假設之後才提出的,而不是毫無根據。經過分析式的閲讀,就能瞭解一本書的主題和整體框架,更能有效地去理解書中的知識,甚至站到作者的高度,指出作者的不足,當然這些過程需要對書中的知識瞭解的十分透徹並且擁有自己的見解。閲讀的最高層次就是主題閲讀,其方法就是針對同一個主題閲讀多本書籍,這是一個相當耗時的過程,也是最困難的過程,但是完成了主題閲讀過後,就會對該主題十分熟悉,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該主題上稱之為“大家”也不為過。

閲讀的過程中,作者重點講述了四個問題:這本書在談什麼?整本書細説了什麼,怎麼説的?這本書講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這本書與我有什麼關係,為什麼作者會覺得某件事很重要,我真的有必要去了解嗎?這四個問題貫穿了閲讀的整個過程。帶着這四個問題去閲讀,並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能識書和看書,學到有用的知識。

在這本書中還介紹了閲讀不同書籍的方法和閲讀規則,總的説來就是檢視閲讀與分析閲讀的靈活使用,但依然需要提出上述四個問題幫助自己更好地去了解這本書。而且真正有用的書才值得使用這些方法。而所謂有用的書,就是超越自己能力和頭腦的書籍,只有閲讀這些書籍,才能幫助思想和頭腦的增長。

閲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是一種快樂,一種享受。所有的閲讀都需要主動地去進行,才能體會到這其中的樂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這本書好像給我打開了一扇大門,讓我能在今後的閲讀中不再盲目,不再毫無收穫,令我受益,確實是一本不錯的書。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6

《如何閲讀一本書》在“初淺的閲讀”一節中,作者提出:“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至尾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

這似乎令人有些不理解。讀書,不就是為了讀懂讀通順嗎?怎麼對待不懂的不認識的字詞都不能停下來查詢或是思索的呢?看了作者的分析闡述,你不得不贊同他們的理念。當你讀一本書,發現其中有許多疑點,並且時不時地停下來的時候,你一定會感到畏懼,感到煩惱,於是,在你還沒將書看完,甚至看到一半的時候,你的讀書的興趣也就蕩然無存了,這樣你就被這些困難所糾纏所左右。所以,為了讓自己多少對這本書有所瞭解,你就必須義無反顧地讀下去,並且學會略過那些讀不懂的地方,很快你就能看到你能看懂的內容,這樣,當你把這本書讀完的時候,至少,你對這本書的內容有了或多或少的瞭解,這比你什麼都不瞭解,不是要好得多了嗎?至少在瀏覽了一遍之後,你才能決定我是否需要認真的學習;如果自己再次閲讀的時候,自己對其中的難點和重點多少有了瞭解,學習和思考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甚至方法了。

所以,“頭一次面對一本難讀的書的時候,從頭至尾讀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來查詢或思索”,我覺得是非常中肯的閲讀建議。

遺憾的是,我們在進行閲讀教學中,總會要求學生去注意那些讀不懂的地方,並會教導學生,碰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去查字典,或是去問他人。可是,結果呢,一節課下來,學生就被糾結在這樣的解惑釋疑中,浪費了完整閲讀的機會,時間過去了,課文內容是什麼,學生居然一無所獲。這真算得上現代閲讀教育的一大弊端了。

好在我不知什麼時候,竟然意識到了這種教育方法的弊端。一般的情況下,在我的閲讀教學中,便開始注重讓學生進行初淺閲讀的體驗。引入課題後,便會十分重視給予學生完整閲讀課文的時間,既不要求他們提問,也不要求他們識字,只是要求他們從頭至尾閲讀,然後談談初讀後的收穫,或是思想上的認識,或是人物性格的體驗,或是好詞好句的欣賞都行,一點兩點也行,三言兩語也可,只要是學生初淺閲讀後的真實體驗就好。至少在第一課時裏,學生對文本有了瞭解,有了接觸,也為進一步學習和思考打下了基礎。

正如作者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引入了閲讀莎士比亞的戲劇,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一代代的高中生被逼着一幕一幕的念,一個生字一個生字地查,結果是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讀過莎士比亞的劇本,等到讀到最後的時候,他們已經忘記了開始是什麼,也無法洞察全劇的意義了。與其強迫他們接受這種裝模作樣的做學問的讀法,不如鼓勵他們一次讀完全劇,然後討論他們在第一次閲讀中所收穫的東西。只有這樣,他們才算做好了接下來仔細又專心研究這個劇本的準備,,因為他們已經有了相當的瞭解,可以準備再學一點新的東西了。如此,我把初淺的閲讀有效地融入到閲讀教學中的改革,似乎找到了專家的理論指導了。

這種感覺真好!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7

對於一個讀不進去書的我,總想找點什麼方法來提高讀書的效率,最後好像還是要在書中尋找想要的東西。我看了這樣一本書——《如何有效閲讀一本書》,其實我並沒有覺得這本書裏介紹的方法有多麼的讓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開竅學會怎樣讀書,而且像是給讀書找一個目的,在做讀書筆記時寫下自己的感想這些方法似乎以前經常聽到。

這本書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購書清單、如何寫自己的讀書筆記、如何運用讀書筆記這些方面的內容。語言簡單易懂,重點的部分用加粗的字體突顯出來,偶爾還配有示意圖,整本書讀起來很輕鬆。這本書對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進行了説明,但這些説明不是什麼長篇大論的理論,都是很容易讓人明白的事情。我本來是想將書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舉出來,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舉——如果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而去做的話,是很難堅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為什麼”的話就不如直接去讀讀這本書,何必需要我在這裏畫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談論我感興趣的那一點內容。

開始讓我覺得意外的一點是作者似乎在書中強調了一種堅持大於內容的觀點。作者認為當我們有什麼感想的時候,就要寫在讀書筆記上面,哪怕是“這本書比我想象中有意思!”這樣簡短的、甚至有些膚淺的語句。作者認為“一切都應該以‘能堅持下去’為先”這似乎看起來是更強調堅持而不在乎質量,但其實讀書筆記質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斷地練習如何表達。這種記錄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説一定要寫的多麼的完美,也不是説為了堅持而走形式主義,重要的是記錄自己真實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個我比較在意的觀點就是,對自己有感觸的內容進行標記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東西。“寫讀書筆記也是有竅門的,簡單來講,就是要徹底地專注於‘對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觀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無法與自己在感性層面上產生共鳴,那麼再讀多少次也不會有感想”我看到這裏時忽然就明白再看專業書時候我為何會感到“痛苦”,也許正是因為那些“客觀上很重要”的知識使我無法共鳴吧!有些知識在讀書時無論如何都感覺很困惑,而在看完書很久之後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這種情況我也是有過的。

我所説的兩點只是我個人感興趣的一些內容,這本書包含的內容要比我提及的更豐富,裏面的方法可能不太適用於研究學習,而是比較適合相對輕鬆的閲讀。如果像書中那樣在讀書時記筆記,並時常拿出來翻看,可想對擴大閲讀量是很有益處的,在想要寫些什麼東西時也可以翻出來看看之前有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在讀了這本書之後我也想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做做,然而實際堅持起來似乎還有些困難,比如我還無法做到像書中所寫那樣隨時隨地有想法就記錄下來,但是我還是想要繼續嘗試,也希望自己能堅持下來。

最新《如何閲讀一本書》讀後感範文8

當了十幾年的學生,好像每天都在讀書,感覺讀書早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一直感覺讀書是件很簡單的事。但工作之後,拿起書本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是工作繁忙無暇閲讀?還是根本不想讀書?古人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我覺得我還是要拿起書,書裏面總是有我需要探尋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閲讀,我不斷的在尋找方法。直到我找到一本《如何閲讀一本書》。其中有好多金句讓我受益匪淺。1、要讓知識變成實用,就要有操作的規則。2、每本書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為分析閲讀的讀者,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3、一本好書,就像一棟好房子。4、可讀性最高的作品是作者達到了建築學上最完整的整體架構,好的書都有最睿智的架構。閲讀中印象最深的內容:分析閲讀必須把握四個規則:1、辨別出一本書屬於哪一類型的,是實用型還是理論性。2、用最簡單的話説出整本書的主要內容。3、清晰知道整本書的架構。4、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悦;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現代的社會媒體紛繁。電視,可以輕輕鬆鬆地欣賞;廣播,可以休閒式地收聽;網絡,可以海闊天空地漫遊;報刊,可以隨心所欲的瀏覽…….相比之下,讀書,顯得有些“沉重”:字要一個個去認,句要一句句去理解,意思要一段段去思索,沒有形象畫面,沒有伴奏音樂,沒有旁白點撥,真有點兒“難”!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敍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説的正是這個道理。這本書剛讀了一半,還沒讀完。但好像也明白了一些讀書的方法、意義。希望自己每次讀書是為了熱愛、升自己。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不是因為被迫而讀書。讓讀書這件事變得更美好,變得更有意義。

我愛讀書,是書給予我知識和智慧,也給予了我力量和勇氣。我就像一隻勤勞的小蜜蜂,在書的百花園裏不知疲倦地飛來飛去,採集花粉。小説教給我怎樣做人的道理,詩歌喚起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童話讓我感到生活的美與醜、真與假、善與惡…….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因為讀書,人生才更精彩!

閲讀一本好書,真的能帶我們無窮的好處,而讀一本爛書,也會讓人倒胃口,想要讀好書,首先需要學會選書經常閲讀經典書,不僅能讓我們的閲讀技巧得以提升,更能讓人瞭解自己、瞭解世界,更加懂得生命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