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熱門讀後感範文示例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4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會讓很多家長都受益匪淺,學習到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熱門讀後感範文示例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熱門讀後感範文示例三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

“最簡單的教育最有效”,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最大區別是“個體”與“羣體”,家長與孩子通常處於“一對一”的教育狀態,我們有時間陪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閲讀不僅可以增加孩子的文化底藴,更能在親子閲讀中增進母子情感。前蘇聯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不閲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現在家長比較關注孩子的成績,為了提高孩子成績,給他們報補習班、各種興趣班,是的,這種經過題海戰術出來的孩子,當下成績可能會有提高,可是孩子的潛質又如何呢?閲讀是需要過程的,不像各種補習班效果那樣明顯,有些家長因此也把閲讀放在了第二位,在孩子學完各種補習班之餘的時間才讓孩子來閲讀。雖然有些家長注意了對孩子閲讀的要求,但是不會選擇合適的方法,一邊喊着讓孩子讀書,自己卻玩起了遊戲、看起了電視劇;有些是硬性的規定,一週內必須讀一本書,至於孩子讀書的效果怎樣,無從過問。如果孩子閲讀不快樂,最後什麼也實現不了。作為家長,我們不妨從自我開始,做一個閲讀型的父母,一家人在一起制訂閲讀計劃,選擇最佳的閲讀時間,共同閲讀。當孩子看到父母每天都與書打交道,無意識間他們就有讀書的願望,在這種自我願意的驅使下能不快樂閲讀嗎?閲讀交流對於閲讀的成效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孩子讀同一本書,交流各自的觀點,這樣我們既能聽到孩子的心聲,又能讓孩子從大人的閲讀心得中學會閲讀的方式和方法。良好的親子關係在這樣和諧的閲讀中怎能會不增進情感呢?良好的親子關係又怎能不利於孩子的教育呢?

放下成人的觀點要求孩子,平等與孩子相處就能相互尊重;在相互尊重中孩子會感覺自我的價值,有了存在感孩子會更加自由;自由成長的孩子才樂於與父母誠心交流,在心於心的交流中教育會變得更加簡單。簡單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樂意聽從父母的“指令”、樂意效仿父母的“舉動”。“身教勝於言傳”,以簡單的行動贏得孩子最美的信任,與孩子快樂相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2

孩子在成長中會遇到不少讓他們感到困難和懼怕的事,家長的職責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讓孩子以積極平和的心態面對這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最近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其中關於幫助孩子克服打針恐懼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最近在讀尹建莉老師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其中關於幫助孩子克服打針恐懼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就拿打針這件事來説,從寶寶出生以來就要打無數次,可是如何面對打針這件小事,家長們都是怎麼做的呢?

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認為只是打針而已,沒有必要害怕。

以哄騙的方式,告訴孩子打針一點都不疼。

以承諾的方式,告訴寶寶打完針就可以吃零食、買玩具。

但是這樣做會導致孩子對打針這件事情還是無法克服,反而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而尹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幾個原則,這對於必須要讓孩子承受一些痛苦,如打針、吃藥時,我們可以遵循原則:

1、平靜自若,不要表現出焦慮。

如果大人首先一臉焦慮,孩子就會覺得問題嚴重,會嚇着他們。

2、對於為什麼要這樣做,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説明。

比如告訴孩子你現在生病了,需要打針,打針可以治病。不要認為孩子不懂就不去説。

3、對於孩子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儘量不誇大也不要過分縮小。

比如許多家長帶孩子打針時,為了消解孩子的緊張,就説“一點也不疼”,孩子上一次當後,就絕不肯再上第二次當;他們挑戰困難的理性和勇氣就失去一次萌發機會,並且以後會不信任大人。

4、激發孩子的勇氣。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同時也要給他們退路,不要讓孩子為自己流露的“不堅強”感到羞愧。

5、絕不通過哄騙或收買的方式達到目的。

有的家長通過“不打針警察就要來抓你”,或“吃了這藥就給你買個遙控汽車”等方式達到目的,這是很糟的。哄騙和收買只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並不能真正緩解孩子的緊張,還有礙他們的道德發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3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為人父母的八零後閲讀。

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通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國小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國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説,在國小國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為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國小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為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説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着鋤頭去雕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