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精選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62K

老師她就是最漂亮,最偉大,最奉獻的園丁,老師兩鬢白髮畫出人生的畫卷,那麼關於相關的心得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精選三篇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1

假期,學校佈置了讀書談體會,粗略瀏覽推薦書目,專心閲讀教育專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教育的55個細節》、《愛的教育》等,邊看邊與平時教育相比較,有了感觸,有了共鳴。這些書在教我們如何當一個好老師的同時,也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人。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教師,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麼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

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發出感歎: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裏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後於你的學生了。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麼》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穫;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雲霞,才擁有了神采;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着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

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悦;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説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譏笑裏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通過假期靜心讀書使我受益不淺,並體會到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願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2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對於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來説,我們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我有幸拜讀了《陶行知教育名著》這本書,受益匪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生活教育”可以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對學生的教師教學情況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老師。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説“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其次,“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脱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説教。

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計算,學會學習。教師應該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後者性一個有生命的蠟燭,以便燃燒,一邊又在生長。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己,使自己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祖國,為民族的教育事業,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己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繼續前進、感悟和探索……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學要合一的觀點,有三個理由。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新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學生學的法子聯絡,並須和他自己的學問聯繫起來。簡而言之,就是一,先生的責任在教學生學。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三,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我仔細閲讀,細細品味,聯繫我的教學,我感覺陶公所提出的“教學合一”的觀點很有道理。“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他的教學論。其含義極其豐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説明。”陶行知説:“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從先生對學生的關係説,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係説,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

“從廣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並沒有嚴格的區別。……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因此,教學做是合一的。”其次,它又是方法的説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因此,教學做是以做為中心的。“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繫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於書本,是讀書的現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脱節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造新的生活。陶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有利於培養首腦並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一代人才。

總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值得我們深刻體會和認真學習。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也,還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3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核心與精華的體現,而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命題“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理論與實際相背離的舊的教學方式,具有濃厚的現代教育氣息和時代的創新精神。它主張把教育放到生活這個大的書中,不要禁錮於小小的學校,要在生活中學習,把學習放到生活的大環境中,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掌握語文的理論知識,再將其運用到生活中去,使學習的過程與對生活認識的過程相一致,即“實踐、認識、再實踐”。

語文學科是一個內涵及外延都極其廣泛的學科,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語文,生活中語文可以説是無處不在。而事實上,我們的語文教學正在變得枯燥、單調、無趣,孩子們被困在狹隘的課堂教學的牢籠裏,他們對語文的興趣正逐步喪失。陶行知曾有過一個恰當的比喻,説明生活與教育的關係:“生活即教育”,教育極其廣闊自由,如一隻鳥放在林子裏面;“教育即生活”將教育和生活關在學校大門裏,如同一隻鳥關在籠子裏。如何創造一片“林子”讓鳥兒自由飛翔?如何讓我們的孩子恢復對語文的興趣,如何使學生真正領悟到語文的博大精深和它無處不在的魅力呢?需要我們每個語文老師從生活出發,從實際出發,變語文的小課堂為生活的大課堂,變頭頂的小天空為生活的藍天。

一、讓生活走進課堂 語文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訴我們: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教育。教育的對象是生活的,教育的環境是生活的,教育是為了生活服務,因此就要用生活的教育方式。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就要從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現實,感受精彩,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孩子去留心觀察。我們的課文可能是孩子非常瞭解的生活現象,也有可能是他們全然陌生的人或事,這就需要教師具有敏鋭的感悟能力,尋找生活與語文的結合點,讓學生不僅是在學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領悟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的大教材。比如有的老師説,他們在教學時,會收集些和課文類容聯繫很密切的圖片,特寫的啊,整體的啊,局部的啊,然後配上些相關的文字資料,通過老師繪聲繪色的講述和朗讀,孩子們彷彿站在了相關的畫面前。古代建設的就能讓孩子們感受到中國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名族的會讓孩子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和自豪等這樣的生動效果。我旁聽過這樣的教學列子,那位老師在講解《三顧茅廬》時,就蒐集了關於《三國》裏諸葛亮和劉備等桃園三兄弟的照片,放着幻燈片,還有一段三國的音頻資料,然後在這樣的氛圍下繪聲繪色的講解課文,讓我們旁聽的老師都感受到了當年劉備請諸葛亮的那份堅持的決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看着那些生動的照片,閉上眼彷彿耳畔迴響着三國那段經典的歷史偉人的對話,加上老師的講解和對歷史故事的描述,誰不全身心的融入到課堂的氛圍裏呢。從孩子們那痴迷的表情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這段歷史的溶入,可以感受到他們已沉醉於這堂生動的語文課時之中。

二、讓語文教學走出課堂,走進生活

陶行知先生特別重視讓學生親自去參加社會實踐,他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並毅然決然地將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為“行知”,可見他堅決的態度和立場。他認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和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即根據學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學,通過生活實踐來學,從而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知識,進而收穫到口眼手腦並用的功效。同樣,在《新課程標準》中我們也常能看到“體驗”這個詞語,這也表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進而學會學習,是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

如在教學一年級孩子《春天來了》這篇文章時,我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和動情的範讀,讓學生感受到秋遊的快樂,並組織孩子一起到操場上,讓大家尋找春天的足跡,並告訴他們,你們也可以和文中的小夥伴一樣,躺在草地上,或者對着藍天喊上幾嗓子,孩子們高興壞了,一個個興奮得不得了。回到教室後,我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他們有的説:“春天來了,小草冒出小腦袋了。”有的説“我很快樂,我對着白雲喊‘你好嗎?’,白雲笑眯眯地看着我。”有的説“躺在草地上的時候,小草在跟我玩遊戲,他們悄悄地撓我癢癢。”„„還有很多充滿童趣的語言,我想這都來自於他們親自去生活中體驗那種快樂。接着我讓孩子們朗讀這篇課文,孩子們動心動情,春遊的快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也深刻地理解了“情動而辭發”的真諦。因此,我得出,在生活中教學可以創造出更多精彩。

另外在口語交際和習作中更是可以非常充分地運用“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如口語交際教學中,先給學生創設好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交際,通過親身體驗不同的社會角色,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變化,進而達到體驗生活的目的,然後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進行交際,既訓練了口頭表達能力,又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習作中,則可以通過先活動,玩一玩,做一做,比一比,再進行聽説訓練,最後寫一寫,孩子有了切身體驗後再去寫作,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通過陶行知教育思想“教學做合一”方式,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表述能力、發現問題能力和創設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

三、再現生活到語文教學中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生活中的你處處都在使用語文,如你希望用新穎、獨到的廣告語給你的企業宣傳,你希望用別具一格的自我介紹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需要用得體、恰當的表達方式溝通你和周圍人的關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與生活的“對話”,要注重對生活經驗的提煉和再造,要將學生的視野引入到更廣闊的生活空間,進而培養學生的感知生活,把生活再現到語文中的能力。我記得我四年級的一個學生在作文裏寫到“在熱鬧的河邊草地上,白的羊羣們總是很着急的,快節奏的啃着青草,是因為它們怕那些比自己嘴巴大的多的牛,會搶了自己喜歡吃的草嗎?而牛兒們呢,絲毫不在乎,依然悠閒的按自己的步伐去吃草,我想它們肯定在心裏想,‘我嘴巴大,一口是你們的幾口多,我才不着急呢’,然後小牛總是來回不停的跑,是在互相挑撥牛羊之間的關係嗎,還是看看大家怎麼都吃的那麼專心,就自己靜不下心來呢„”這樣生動的作文片斷是細心觀察了生活的結果,是在作文中再現了生活,我當時當範文在班上朗讀了,不為了這篇作文寫的有多好,就是為了這位學生用心觀察了生活。

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就是指是什麼樣的生活就是什麼樣的教育:是健康的生活就是健康的教育,是不健康的生活就是不健康的教育;是勞動的生活就是勞動的教育,是不勞動的生活就是不勞動的教育;是科學的生活就是科學的教育,是不科學的生活就是不科學的教育;是藝術的生活就是藝術的教育;是改造社會的生活就是改造社會的教育。

總之,把生活和語文聯繫到一起的課堂,是主動、互動、生動的課堂,是預設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是語言與精神同構共築的課堂,是對話與體驗遙相呼應的課堂,是現實與理想逐漸逼近的課堂。它是師生和諧、心扉敞開的場所;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台;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温情雙手的懷抱;是師生創造奇蹟、激活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是向未知方向挺進隨時都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麗圖景的旅程„„讓和諧的語文課堂,瀰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氣,培植適宜兒童主體精神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散發出生命成長的氣息!讓學生心靈得到充分放飛,盡情徜徉於我們的語文課堂之中!